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課后練習_第1頁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課后練習_第2頁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課后練習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學期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課后練習班級:_ 姓名:_1. 課內閱讀。精衛(wèi)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故為精衛(wèi),以堙于東海。1回憶課文,將課文內容補充完整。2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炎帝之少女_ 以堙于東海_3根據故事排列圖畫順序(標序號),理清起因、經過和結果并完成填空。 (_) (_) (_)本文主要講述了炎帝的_被海水淹死后化為精衛(wèi)鳥,常叼著_投入海中,一心要把_的故事,表現(xiàn)了精衛(wèi)_的精神。4下面的哪個神話故事中的主人公和精衛(wèi)有相同的精神?( )A.愚公移山B.后羿射日C.嫦娥奔月D.八仙過海5如果你們班要開“中國神話故事”讀書交流會,你會推薦什么故事?注意把理由說清楚。_2.

2、閱讀理解。李廣射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zhng)石沒(m)鏃(z)。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注釋)本文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是西漢名將,力大無窮,擅長射箭,作戰(zhàn)英勇,令敵人聞風喪膽,世人稱之為“飛將軍”。鏃:箭頭。更:再,又。居:居住。嘗:曾經。1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1)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_(2)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_(3)廣亦竟射殺之。_2短文寫了李廣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第二次是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時被老虎所傷,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次寫得最詳細,這件事

3、突出了李廣_的特點。3下列對李廣再射時“終不能復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李廣“中石沒鏃”只是一時僥幸B.第一次射石時李廣以為是老虎,特別緊張,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C.李廣的箭術發(fā)揮不穩(wěn)定D.李廣后來射的石頭太堅硬4下列寫李廣的詩句中與本文所描述的情景無關的一項是()。A.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B.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C.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D.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5結合短文內容,用一句話來贊美李廣將軍。_3. 閱讀鐵杵成針,回答問題。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

4、還卒業(yè)。1李白小時候的讀書態(tài)度任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2他在路過一條小溪的時候,遇見了誰?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_3李白了解情況后,反應如何?做出了怎樣的舉動?(用短文原句回答)_4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5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得出的一個成語是:_4. 比較閱讀兩篇小古文,回答問題。(一)精衛(wèi)填海炎帝之少(sho sho)女,名曰(yu r)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n ru)而不返,故為(wi wi)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二)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1給文中的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

5、上“”。2讀句子,選擇合適的停頓,畫上“”。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3下列每組句子中帶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_)A常銜西山之木石 諸兒競走取之 B渴,欲得飲飲于河、渭C夸父與日逐走諸兒競走取之 D樹在道邊而多子道渴而死4讀課文,照樣子填一填能表達故事經過的關鍵動詞。(_)(溺)(_)(堙)5“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現(xiàn)的是一種的精神。下列各項中,也體現(xiàn)這種精神的有(_)(可多選)A繩鋸木斷,水滴石穿。B大禹堅持十三年,耗盡心血和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大業(yè)。C東漢時

6、,一個叫孫敬的讀書人,夜間讀書時,用繩子的一頭綁住頭發(fā),另一頭綁住房梁。一打瞌睡,繩子就扯痛他的頭皮,提醒他繼續(xù)讀書。D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克服種種困難,歷經十幾年的奮斗,終于建成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5. 閱讀天地。畫荻教子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 或:_惟讀書是務。 務:_2翻譯下列句子。(1)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_(2)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_3讀了這

7、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_6. 課內閱讀。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1文中加點字“之”的意思是()。A.老媼B.用鐵杵磨針這件事C.沒有實際意義2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是:_3理解本文內容,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媼。B.這個故事發(fā)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條小溪邊。C.李白受到了用鐵杵磨針的老婦人的啟發(fā),完成了學業(yè)。4能夠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詞語是_,本文帶給你的啟示:_7. 課文理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大

8、意。_2文中“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這句話表現(xiàn)了女娃的什么精神?_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鳥填海的做法?_8. 閱讀小古文,回答問題。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釋字或詞語意思。嘗:_ 依然:_2文中出現(xiàn)了三處“之”,分別是指什么?(1)諸兒競走取之。(_)(2)人問之。(_)(3)取之。(_)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_4請你說說為什么“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_9. 小古文閱讀。燧明國 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

9、。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鸮 ,啄樹則燦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人。注釋:燧明國:傳說中的國家名。四時晝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屈盤:曲折盤結。至:到。息:休息。鸮(xio):鴟鸮(ch),鳥類的一科,頭大,嘴短而彎曲,吃鼠、兔、昆蟲等小動物,對農業(yè)有益。感:感悟。1(理解句子)結合注釋,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_2這段文字講述了燧人_的故事。3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它教給了我們許多生存的本領,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啟發(fā),悟出了鉆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據自然現(xiàn)

10、象或生活現(xiàn)象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例不勝枚舉,試舉一例。_10. 閱讀理解。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注釋)穿:鑿穿。其:它的,指蠟燭。之:指代書。邑人:同縣的人。償:報酬、回報。遂:于是、就。1“資給以書”的“資”意思是_。當這個字表示“錢,貨物”的意思時,可以組詞為_。2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是( )A.不逮:燭光照不到。B.穿壁:在墻上鑿洞。C.大姓:姓“大”的人。D.傭作:做雇工,勞作。3根據文中第一句話用一個成語來起個題目。4(1)“衡乃

11、與其傭作而不求償”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2)這是對匡衡的_描寫,從中我體會到了他_的品質。5本文寫了匡衡的哪兩件事?請你列兩個小標題。_11.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當時只要你想跟孔子學習,哪怕是帶上一束肉干做見面禮或學費,孔子也會樂意收做學生。孔子從不以家境貧窮或富裕、天資聰明 或愚笨來選擇學生,所以他門下的學生,包羅各川各樣的人才。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有一次,學生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 么樣?”孔子回答說:“顏回的信用好極了,我不及他。”子夏又問:“那么,子貢這個人又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子貢嘛,挺聰明的,我不及他

12、。”子夏接 著問:“那么子路又怎么樣?”孔子回答說:“子路的勇敢,遠近馳名,我不及他。”子夏再問:“那么子張又怎么樣?”孔子回答說:“子張嚴謹莊重,我不及 他。”子夏越聽越糊涂,忍不住問:“老師說的話真叫人迷惑,既然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您還要了不起,那他們?yōu)槭裁催€要跟您學習呢?”孔子和顏悅 色地告訴子夏:“顏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變通;子貢聰明,但他不夠謙虛;子路很勇敢,但謙厚、忍讓方面仍待學習;子張?zhí)幨轮斏鳎瑸槿藝烂C,可是旁人卻不容 易親近他。我這四個學生各有優(yōu)點,但都還要不斷學習啊!”子夏點頭稱是,他明白這也是老師對自己的教育。孔子一生教過三千多名學生,其中有的學生又去教學生,培養(yǎng)了很多人

13、才。孔子對中國的教育事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后人對孔子十分尊敬,稱其為“萬世先師”。1在短文中,你能找出孔子之所以受到尊重的原因嗎?請寫在下面。_2動動腦筋,說說孔子教育學生的方法。_3顏回、子貢、子路、子張他們都各有長處,而且比孔子還要了不起,那他們?yōu)槭裁催€要跟孔子學習呢?從文中找出原句寫下來。_12.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_3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說

14、說本文給你的啟示。_13. 古詩小考場。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_。兩岸猿聲啼不住,_。(1)把詩句補充完整。(2)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_(3)快樂調音師(4)好朋友,牽牽手。14. 課內擴展閱讀。精衛(wèi)填海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山海經(注釋)發(fā)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拓(zh)木:柘樹,桑樹的一種,木質堅硬,葉可以喂蠶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其鳴自詨(xio):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1結合注釋,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山上長了很多_。樹木里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_,_的嘴,_的腳,名叫精衛(wèi),它的叫聲像在_。2解釋加點字詞,并翻譯句子。(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溺:_故:_(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銜:_埋:_3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精衛(wèi)填海是一篇歷史故事,選自山海經北山經。(_)(2)這個故事刻畫了精衛(wèi)堅韌執(zhí)著的精神。(_)(3)精衛(wèi)是炎帝大女兒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4)這個故事反映出精衛(wèi)的愚昧,木頭和石頭根本不可能填塞東海。(_)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表現(xiàn)了精衛(wèi)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