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氣管插管術氣管插管術 一、氣管插管適應證一、氣管插管適應證 適用于心跳呼吸驟停、呼吸衰竭以 及呼吸肌麻痹等患者。 1、窒息、心肺復蘇。 2、上氣道梗阻(如喉痙攣)。 3、呼吸道積痰或誤吸需行氣管或支氣 管沖洗者。 4、任何原因的呼吸衰竭引起通氣功能 與嚴重換氣功能障礙需行機械通氣者。 二、插管前準備: 除窒息及復蘇者需立即插管外,均 需完成下列準備工作,以確保插管順 利、安全,減少并發癥。 一般插管前準備 1、清理患兒鼻咽部。 2、放置胃管,排空胃內容物。 3、開放靜脈,進行心電監護。 4、為安全起見,靜脈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0.01-0.02mg/kg,并酌情給鎮靜劑。 三、用品三、用品 1、
2、急救車備于床邊。(藥品、器械) 2、麻醉喉鏡、氣管導管、氣管導管連 接管、牙墊、導管芯、吸痰管、注射器 以及供給正壓通氣的復蘇器及氧氣等 。 照片 氣管導管氣管導管 氣管內導管氣管內導管應具有以下優點: 不透過放射線、無毒,對呼吸道粘膜刺 激性小,遇體溫有一定順應性,同時對 咽后壁壓力小,腔大,壁薄,內徑均勻 一致又不容易彎曲及阻塞。應有內徑及 長度標記(國產聚乙烯導管) 橡膠管因腔小、質硬,對喉部刺激性大,橡膠管因腔小、質硬,對喉部刺激性大, 不易使用。不易使用。 帶套囊的導管有一低壓高容量的套囊, 適于8-10歲以上的兒童。小年齡患兒 環狀軟骨解剖狹窄形成生理性套環, 所以選用無套囊的導管
3、。 導管內徑的選擇: 早產兒2.5mm,足月新生兒、小嬰兒 3mm或3.5mm,1歲以內4mm。也可 以目測選擇,外徑與小兒小指粗細相 仿。 2歲以上患兒導管型號和長度(厘米) 年齡 年齡 型號 : + 4 長度:長度: + 12 4 2 新生兒:2.53.0 長度:長度: 89cm 喉鏡喉鏡 檢查喉鏡,選擇合適鏡片并安裝好, 包括電池,喉鏡燈泡有無故障。導引 絲置于導管內。 復蘇氣囊給氧: 四、氣管插管途徑: 經口或經鼻明視氣管插管 經口或經鼻盲探氣管插管或氣 管切開 經口插管經口插管: 優點:優點: 1、操作簡單,可迅速完成,適用于急救復蘇 術和不能經鼻插管者。 2、相對管腔大,吸痰容易。
4、 缺點:缺點: 1、導管活動度大,不易固定,容易脫管。 2、容易摩擦損傷喉及氣管。 3、影響口腔護理。 4、不易長期耐受。 經鼻插管:經鼻插管: 優點:優點: 1、導管易固定,不易脫管。 2、避免患兒咬合導管造成導管阻塞。 3、不影響口腔護理。 缺點:缺點: 1、操作復雜,不適合急救。 2、易損傷鼻道及咽后壁,時間過久可損傷鼻中隔 和鼻翼。 3、鼻腔和鼻竇感染。 4、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五、經口插管操作步驟五、經口插管操作步驟 1. 氣管插管型號選擇: 大中小三個型號 2、喉鏡葉片的選擇。 3、經口插管姿勢:患者仰臥位, 清除口腔內假牙、血塊及分泌物等 異物后,頭部充分后仰,使口、咽、 喉三
5、點呈一直線。 4、 左手持喉鏡,右手將患者上、下齒分 開,將喉鏡葉片沿口腔右頰側置入,將舌 體推向左側,即可見到懸雍垂。再繼續進 入,即可見到會厭,把喉鏡向上提起,不 得以牙齒當支點,并挑起會厭,充分暴露 聲門。 5. 右手持氣管導管,對準聲門,插入 1 3 cm(氣囊越過聲門即可)。使 管端位于氣管隆突上面。如有管芯, 立即拔出,有氣囊的導管向導管氣囊 內注入空氣 12m1。檢查正常,放 牙墊固定。 6、 連接簡易呼吸器,擠壓呼 吸器氣囊,并雙肺聽診,如有 呼吸音,用膠布將氣管導管與 牙墊固定。亦可連接呼吸機及 氧氣。 氣管插管的固定方法: 膠布固定法 繩帶固定法 彈性固定帶固定法 支架固定
6、法 膠布固定法 六、注意事項六、注意事項 1、氣管導管插入過深,易進入右側支氣 管,而造成左側肺不張,左側呼吸音消 失;插入過淺易脫落或導管氣囊壓迫聲 門引起水腫。 2、 導管易進入食道。 3、氣管導管內如有分泌物應及時吸出。 吸引管外徑為導管內徑的1/3 1/2,長 度大于氣管導管總長度。 4、氣管導管氣囊采用低容量充氣, (視年齡及病情)。 七、插管中可能出現的危象及處理: 1、缺氧: 暫停插管,復蘇器加壓給氧,紫紺緩 解后再插。 2、心動過緩: 插管前給鎮靜劑或阿托品預防。 3、嘔吐: 氣管插管后檢查:氣管插管后檢查: 1、看面色、胸闊起伏; 2、聽兩側肺部呼吸音; 3、查血氣、胸片。
7、氣管插管的護理 1、固定氣管插管,放牙墊。 2、做好氣囊管理工作。 3、記錄插管外露長度,操作時防止脫管。 4、觀察有無漏氣。 5、做好口腔護理。 八、氣管內插管并發癥及處理 1、插管操作中:口咽喉氣管部損傷出血、 牙損傷脫落、氣管內異物吸入、導管誤入 食管。 2、置管期間:導管阻塞、導管壓迫氣管、 氣管吸引障礙、呼吸道炎癥、肺不張、氣 管出血、氣胸、脫管或移位。 3、拔管時:呼吸道損傷、誤吸。 4、拔管后:聲音嘶啞、喉水腫、聲帶運動 障礙、氣管狹窄等。 堵管堵管 患兒煩躁不安,呼吸困難、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聽診肺部 呼吸音減低。 解決方法:吸痰、換管。 脫管脫管 原因:躁動、咳嗽、機器管道
8、牽拉、 固定膠布不牢、滑入食道。 處理:重新插管或非計劃拔管。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原因:氣道粘膜損傷失去屏障作用、 管道消毒不徹底、醫務人員無菌操作不 嚴格。 解決方法:嚴格規范操作與管理,據 痰培養用抗生素。 吸入氣的凈化吸入氣的凈化 1、監護室內凈化: 層流裝置或空氣凈化裝置、紫外 線消毒。 2、醫護人員衛生。 3、呼吸機消毒。 4、 無菌操作。 5、其他醫療器械消毒。 肺不張肺不張 原因:吸痰不徹底,分泌物阻塞,氣管 插入過深到右支氣管。 解決方法:濕化氣道,翻身拍背吸痰。 呼吸道的管理呼吸道的管理 一、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一、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吸入氣的加溫濕化吸入氣的加溫濕化 1、
9、恒溫電熱濕化罐: 吸入氣的溫度、濕度盡量接近生理 需要,3035,相對濕度100% 2、氣泡式濕化器: 不能加溫,濕化達不到生理要求 3、管內直接滴液: 輔助排痰輔助排痰 1、手法震動:1525次/秒。 2、電震動:據病情用不同頻率。 導管吸痰導管吸痰 1、分泌物不多,12h一次。 2、拍背吸痰: 方法:注水、翻身、由下而上、由外向內。 次數:34h一次。 吸痰方法:1015秒,前后高濃度氧。 準確、迅速、無菌、無損傷。 二、拔管及拔管后處理 1、拔管指征:自主呼吸恢復、有足夠的 通氣量、分泌物明顯減少、循環功能神 經系統功能穩定、營養狀況改善、血氣 正常。 2、拔管前準備:保持靜脈開放、吸出
10、胃 內容物、半小時前給激素、充分吸出分 泌物、準備好再插管用具、拔管后立即 吸氧。 3、拔管后對患兒的護理: 濕化或霧化給氧。 如缺氧嚴重給鼻塞 CPAP吸氧。 監測生命體征24小時。 禁食824小時,或鼻飼。 復查血氣。 一、氣管插管適應證一、氣管插管適應證 適用于心跳呼吸驟停、呼吸衰竭以 及呼吸肌麻痹等患者。 1、窒息、心肺復蘇。 2、上氣道梗阻(如喉痙攣)。 3、呼吸道積痰或誤吸需行氣管或支氣 管沖洗者。 4、任何原因的呼吸衰竭引起通氣功能 與嚴重換氣功能障礙需行機械通氣者。 二、插管前準備: 除窒息及復蘇者需立即插管外,均 需完成下列準備工作,以確保插管順 利、安全,減少并發癥。 檢查喉鏡,選擇合適鏡片并安裝好, 包括電池,喉鏡燈泡有無故障。導引 絲置于導管內。 4、 左手持喉鏡,右手將患者上、下齒分 開,將喉鏡葉片沿口腔右頰側置入,將舌 體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1套
- 2025年安徽馬鋼技師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學生專用
- 2025年蚌埠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及答案一套
- 2024年網絡廣告策略試題及答案
- 中職電子商務職業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投資咨詢工程師參考書目試題及答案
- 簡明扼要的CPMM試題及答案
- 信息化物流師問題解決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投資咨詢的投資策略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濱州科技職業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醫院培訓課件:《白疕(銀屑?。┲嗅t護理查房》
- 一汽-大眾供應商管理流程介紹.sbx
- 招標代理機構入圍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招投標代理掛靠協議書
- 工作的時效性與時間管理課件
- 年產10萬噸聚氯乙烯生產工藝設計畢業設計
- 高中18歲成人儀式主題活動設計
- 《婚姻家庭糾紛調解》課件
- 高中數學培優講義練習(必修二):專題8.1 基本立體圖形(重難點題型精講)(教師版)
- 兵團紅色經典文化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
- 注塑機定期保養記錄表2016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