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_第1頁
最新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_第2頁
最新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_第3頁
最新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016年最新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一、現狀*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啟動于1997年4月。截止20xx年底,全縣參保機關事業單位共有234個,其中:黨政機關46個,事業單位188個(鄉鎮轉制事業單位74個),現有參保人員2335人(鄉鎮事業單位轉制人員442人),退休人員425人,供養遺屬20人。在職參保人員與供養退休人員比例5.5:1。歷年累計征繳養老保險費5014 萬元,歷年累計發放退休人員養老金2868 萬元,歷年累計結余養老保險基金 2146萬元。二、存在的主要問題(一)管理體制與州局及部分縣(市)不統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職能、資源整合、五險合一

2、,一票征收等改革目標至今尚未實現。經辦機構尚未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二)業務管理機制不健全,特別是控制機制、反饋機制、導向機制不夠完善,管理基礎不牢,管理手段不新。(三)至今沒有統一政策和法規,工作處于被動狀態,與事業發展要求差距較大。(四)鄉鎮轉制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現行政策不完善,特別是計發養老金待遇的有關規定不盡合理,如繳費滿15年的人員,繳費每增加一年,計發比例提高1%,致使鄉鎮事業單位轉制人員的退休待遇與企業養老保險的退休待遇差距越來越大,今年退休人員按上述辦法計發的待遇已高于人事部門核定的退休費標準。三、對策(一)創新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模式。計劃經濟體制是以單位為管理主體,表現在社

3、會保險管理上,主要是通過單位管理 單位人;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保險管理的是社會人,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從而減輕參保單位的事務性負擔。在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如果不創新管理體制,管理就會遇到體制性障礙,而且難以提升。要遵循機構職責明確、權限分配適度、制約配合平衡、控制調度及時的原則。形成 服務、管理、監督三級管理模式框架,將縱向分工的管理體制調整為橫向分工的管理體制。原來縱向分工的管理體制,明顯存在工作協調難和業務經辦權限過于集中兩個弊端,這對提高服務質量和職工綜合素質不利。而橫向分工的管理體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約,也能提高辦事效率。因此,建議將縣(市)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盡快進行整合,通過

4、五險合一使機構設置上下統一,同時加強服務大廳建設,形成 一站式辦理業務的服務網絡,實現社會保險經辦業務的統一化、標準化、高效化。(二)強化管理手段,改善管理環境。依托計算機系統規范業務管理,健全三大機制,一是控制機制。主要是控制業務經辦人員的具體操作情況;控制社保基金的資金流量。二是反饋機制。對一線操作和基層現場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采用全面反饋的方法快捷處理,形成經辦業務網上運行,公開辦事制度和程序,實行陽光操作。三是導向機制。努力提高數據庫質量,加快金保工程建設步伐,通過內部局域網絡對工作計劃、規范管理進行及時高效引導。(三)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政策。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一直沿用的是

5、*縣人民政府頒發的*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施辦法(鶴政發199612號)。從現行的情況來看,有部分條款已不符合工作實際和新的政策規定,建議縣人民政府對12號文件進一步修訂補充和完善。(四)切實加強能力建設。各級黨委政府應盡快將社保經辦機構的參公管理落實到位,同時在隊伍建設和素質建設上下功夫。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我縣于20*年7月全面啟動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至20*年7月,全縣城鄉居民參保人數17.23萬人,占應參保人數18.93萬人的91%,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了全覆蓋。4年來累計征繳參保金3750萬元,發放基礎養老金1.08億元,惠及60周歲以上人員5.67萬人

6、,發放率100%。一縣委政府重視,組織保障到位。一是成立由縣長擔任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級各鄉鎮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結合縣情出臺了*自治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施辦法、實施方案,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列入各鄉鎮民生工程年度目標考核范圍。二是充實了工作隊伍,各鄉鎮人社中心配備了3名以上工作人員,形成了縣、鄉兩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經辦網絡。三是加強了辦公設施配置,縣政府研究解決了啟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專項工作經費40萬元,為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二)運行過程規范,制度建立到位。參保費的收繳和待遇的領取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重點

7、。在繳費工作中,制定了*自治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各項制度及*自治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經辦規程,對參保登記、保費收繳、個人賬戶管理、待遇支付、基金管理、關系轉移接續等工作流程進行了規范,對所收基金??顑Υ?、專帳管理、專戶封閉運行,確?;鸢踩?。在養老金發放工作中,采取了自下而上申報、自上而下審批的辦法,各鄉鎮及時收集上報申領人員資料,縣經辦中心快速審核批復,經辦銀行及時辦理兌付手續;同時對在領待遇人員實行動態管理,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鎮社保所嚴格審核領待遇人員變動情況,杜絕了養老金的流失。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三)多方合作聯動,部門協作到位。縣人

8、社局充分發揮牽頭作用,認真開展宣傳、培訓、摸底調查、資料采集、業務辦理等工作,同時積極協調縣殘聯、民政、計生等多個部門協助抓好此項工作,做好殘疾人的等級認定、農村低保、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制度與新農保制度的銜接工作,確保了惠民政策不折扣、不走樣的落實到廣大百姓身上。二、存在問題(一)宣傳引導有差距,群眾認識還有待提高。一是全縣上下還沒有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沒有把黨和國家施行養老保險政策目的意義、現階段經濟基礎與國家每年巨大的財政支出矛盾、農民參保后的好處等給干部群眾宣傳到位,群眾知曉率不高;二是部分鄉鎮對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少數工作人員履職不到位,動員引導群眾參保有差距,部分群眾對參保后國家

9、如何補貼、個人賬戶如何計算、60周歲以后每月享受多少待遇這一筆賬還不懂怎么計算,因此對參保就還存在懷疑、觀望、等待等心理。(二)保障水平較低、群眾參保積極性不高。一是政策激勵性不強。政府對繳納不同檔次保險金的城鄉居民,均是給予30元的個人補貼,在大部分城鄉居民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很多選擇的是繳納100元的檔次,致使群眾籌資水平低,按較高檔次標準參保的積極性不高。二是老農保、失地農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等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之間的政策銜接不配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農保制度的順利推行,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來如何處理老農保等其他險種問題,有待上級政策進一步細化明確。(三)參保任務逐年加大,參保金收繳困難、

10、鄉鎮落實吃力。我縣從20*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四年來,每一年下達到鄉鎮的任務都在逐年增加,由于此項工作開展時間不長,群眾認識有限,因此鄉鎮人民政府在征繳參保費時存在困難,落實任務吃力。一是45周歲以下的中青年城鄉居民認為養老問題離自己還很遙遠,繳納參保費后要年滿60周歲才能領取養老金,參保積極性不高;二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金的吸引力有限,部分群眾對享受待遇低而心存顧慮,認為每月享受的幾十元錢可有可無;三是我縣屬于傳統農業縣和人口大縣,大部分農村青壯年長期在外務工,這部分外出務工人員有的已經在務工地參加了相應的社會養老保險,有的工作場所不固定、流動性大,引導他們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

11、保險的難度較大;四是由于人口流動和變遷較大,在工作開展中存在著部分嫁娶人員未辦理戶籍遷移手續、部分群眾未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死亡人口銷戶不及時、舉家外出務工多年音信杳無等情況。這些情況導致這部分人群參保登記及繳費困難,為完成參保繳費任務,部分村、鄉鎮干部存在墊資代繳現象。(四)農行代辦點服務不正常,群眾意見較大。我縣基礎養老金的發放工作是由縣農行承擔??h農業銀行在全縣各鄉鎮共設立了39個新農保代辦點,其中鄉鎮級17個,村級22個,保底工資分別是鄉鎮級400元每月,村級200元每月,另按付款總額的千分之二提取流量補貼。一是由于報酬偏低,且需一定的資金墊付、流轉,各代辦點積極性不高,代辦人員不穩

12、定,經常更換,加上代辦點多是由一些個體經營戶兼辦,經辦業務時常與自身營業發生沖突,導致經辦能力不強、服務質量不高,群眾意見較大;二是代辦點服務意識不強,個別代辦點存在強迫群眾刷卡購物、用消費沖抵現金的現象;三是村級惠農通未真正發揮作用。農行雖在大部分村都配備了惠農通,但同樣因為代辦人員要先墊付資金,且沒有固定工資,因此基本上沒開展服務。(五)部分群眾對農行卡的認知度不高、希望配折??h農行發放養老金采取的是銀行卡的方式,只開卡未配折,部分群眾對卡的認知度不高,從卡上看不出資金的存取流轉,因此對農行卡缺乏信任,希望配折。三、幾點建議#from 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來自學優網 end#機關單

13、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文章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出自 讓廣大干部群眾對政策有全面、準確的了解,讓這項好政策深入 人心,深入群眾,使他們積極主動參加保險,進一步提高參保率,擴大參保面。(二)進一步摸清人口底數,科學下達參保任務,確保應保盡保。人社、公安、計生、民政、統計等相關部門聯動,對各鄉鎮人口信息進行再調查再摸底,真正核實轄區居民身份戶籍信息,為參保對象的核定提供準確的依據。對于在校學生、現役軍人和勞教服刑人員等不符合參保條件者以及死亡人員如實摸底造冊,及時刪除,核準基數。對于外出務工人員,要加大服務力度,將責任落實到人,引導其參保。對于已在外地參保的外出務工人員,要其提供依據并記錄在

14、案,以減少參?;鶖???h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要協調好公安、統計等部門,統一全縣人口數據,根據各鄉鎮核實后的人口數據科學下達參保任務,確保應保盡保。(三)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做好相關制度銜接工作。當前,各個險種的養老保險制度和政策,交叉重疊的現象時有發生,要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盡快出臺老農保、新農保、城居保、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扶貧開發等制度之間轉換銜接的規范性文件,使各項制度相互匹配,形成一個有機銜接的整體。(四)進一步強化協同服務,扎實做好養老金發放工作。針對現行服務機構在養老金發放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建議改由農村信用社辦理養老金發放業務,并給待遇享受人員配備存折。一是保證

15、群眾在鄉鎮可以隨時領取到養老金,辦理掛失、更換密碼等業務也可以在鄉鎮及時辦理,不用往返縣城;二是方便群眾查看自己養老金的存取及余額情況,讓群眾心里踏實。(五)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要切實履行基金的監管職責,加強與銀行的對接,做好對賬工作,建立基金收繳和養老金發放財務臺賬,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做好基金監督和審計工作,注重加強村干部基金收繳和待遇領取銀行卡發放的跟蹤監督與管理。通過各個環節的規范化管理,確?;疬\行安全。(六)進一步關注特殊對象,建立困難群體幫扶機制。針對特殊群體參保繳費困難的情況,統籌解決好3-4級殘疾人及因病致貧、因災致貧等特殊困難群體保費問題。

16、民政、殘聯等部門應動態掌握幫扶救助對象,以保證這部分特殊群體能夠參加新農保,全面體現黨的惠民政策。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今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試點工作將于今年在省內全面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為主,具有保障水平適度、交費方式靈活、適合農民實際的特點。為促進該項工作的開展,筆者根據*實際對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推行進行了調研。一、基本情況*地處漢江上游,川陜渝交界的大巴山北麓,南與重慶市毗鄰,北接漢陰漢濱、東連嵐皋、西與漢中鎮巴接壤。總面積2204平方公里,全縣轄25個鄉鎮,212個村(居)委會,1367個村小組

17、,總人口339281人,全縣農業人口288290人,占總人口數的84%,農村18周歲至60周歲之間的人數(不含在校生)154196人,占總人口數的45%,60歲以上(含60歲)38000人,占總人口數的11%。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67元。全縣已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3750人,占農村適齡人口的2%。二、農村居民繳費及財政補貼資金測算情況1、18歲至60歲之間的農村居民,以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為繳費基數,費率按10%、15%、20%、25%、30%分別為216.7元、325.1元、433.4元、541.8元、650.1元,根據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農民生活消費水平,18至45歲年齡段費率按8

18、%、46至59歲年齡段費率按10%比較合適。2、新型農保財政補貼:我縣農村60歲以上居民人口為38000人,按每人每月給予50元養老補貼,全年共需資金2280萬元;參保人員繳費補貼標準,按我縣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167元為繳費基數,年繳費額為216.7元,財政給予2%的繳費補貼,每人每年補43.34元,共需補貼668.28萬元,如財政給予2.5%、3%、3.5%、4%的繳費補貼,每人每年補貼分別為54.17元、65.01元、75.85元、86.68元,所需補貼分別為835.35萬元、1002.42萬元、1169.49萬元、1336.57萬元。以上兩項按照最低標準測算,縣財政全年共需補貼2948.28萬元。三、存在的問題通過測算存在以下問題:機關單位養老保險狀況調研報告各類報告1、縣財政對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實施養老保險繳費補貼,以2%的標準按20%的參保率計算,全年需資金133.65萬元,按照我縣財政收入情況,縣財政無力全額承擔。2、我縣60歲以上的(含60歲)農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規定本人不繳納養老保險費,由財政每月補貼50元,需資金2280萬元/年,占我縣20xx年財政收入的27%,縣財政更無力承擔。3、目前我縣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尚未移交,機構、編制、經費等諸多方面制約此項工作的開展。四、建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