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通用_第1頁
生產車間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通用_第2頁
生產車間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通用_第3頁
生產車間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通用_第4頁
生產車間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通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目的為進一步控制和消除公司各區域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預防和減少職業病的發生,全面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改善操作人員作業環境,保護職工身體健康,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公司職業危害事故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工業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1-2007)(gbz2.2-2007)、冶金企業噪聲與振動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規程、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gb62222005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司現有生產條件和各單位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程。(一)粉塵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術語1.1生產性粉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能較

2、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1.2作業場所:工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經常或定時停留的地點。1.3接觸生產性粉塵作業:職工在生產性粉塵的作業場所,從事生產勞動的作業。1.4生產性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生產性粉塵中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的質量百分比。1.5工人接塵時間肺總通氣量:系指工人在1個工作日的接塵時間內,實際吸入含有生產性粉塵的空氣總體積。1.6生產性粉塵濃度超標倍數: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度濃度超過該作業地點生產性粉塵最高容許濃度的倍數。1.7致癌性:生產性粉塵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1.8塵肺病:在生產活動中吸入粉塵而發生的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1.9總粉塵:可進入整個呼吸道的粉塵2、危害程度:粉

3、塵進入人體后主要可引起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長期接觸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塵肺病,如:塵肺、呼吸系統腫瘤、粉塵性炎癥等;對上呼吸道粘膜、皮膚等部位產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應疾病。3、職業健康衛生標準3.1煤塵 :游離sio2含量10%pc-twa(mg/m3) 總塵呼塵42.53.2 矽塵:10%游離sio2含量50%;50%游離sio2含量80%;總塵pc-twa(mg/m3)呼塵pc-twa(mg/m3)10.70.70.30.50.24、 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4.1除塵設施必須運行良好。4.2在生產現場粉塵區域作業時,應正確佩戴使用好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4.3對接觸粉

4、塵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組織職業健康檢查。4.4在粉塵作業場所的職工操作室內,粉塵度不準超過國家衛生標準。4.5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4.6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及時消除現場跑、冒、滴、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4.7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4.8生產現場必須保持通風良好。4.9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做到文明清潔生產。4.10應經常在崗位進行噴水增濕,減少粉塵危害。(二)噪聲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術語1.1 生產性噪聲:在生產過程中產

5、生的對職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礙的聲音。1.2 噪聲作業:職工在作業場所接觸噪聲的作業。2、危害程度:噪音能給人帶來煩惱,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長期接觸強噪聲會引起聽力下降、神經性衰弱綜合癥等病癥。3、工作場所接觸噪聲限值標準職業接觸8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5db(a)職業接觸4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88db(a)職業接觸2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1db(a)職業接觸1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4db(a)職業接觸0.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97db(a)職業接觸0.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100db(a)職業接觸0.125小時,工作地點噪聲允許標準為103

6、db(a)但最高不能超過115 db(a)4、職業衛生操作規程4.1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4.2對生產現場經常性進行檢查,及時消除現場中跑、冒、滴、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4.3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4.4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做到文明清潔生產。4.5各值班室噪音超標時,應采用適當的隔音措施。4.6作業人員進入現場噪音區域時,應佩戴耳塞。4.7在噪聲較大區域連續工作時,宜分批輪換作業。4.8對長時間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職工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7、4.9噪聲作業場所的噪聲強度超過衛生標準時,應采用隔聲、消聲措施,或按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規定的時間,縮短每個工作班的接觸噪聲時間。4.10采取噪聲控制措施后,其作業場所的噪聲強度仍超過規定的衛生標準時,應采取個體防護;對職工并不經常停留的噪聲作業場所,應根據不同要求建立作為控制、觀察、休息的隔聲室,室內必須有足夠的吸聲襯面,以減少混響聲。(三)高溫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術語1.1高溫作業: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攝氏度時的作業。 wbgt:又稱濕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基本參量,單位為:攝氏度。1.2 接觸時間率:勞動者在一個工作日內實際接觸

8、高溫作業的累計時間與8h的比率。1.3生產性熱源:是指生產過程中能夠散發熱量的生產設備,產品和工件等。2、危害程度:高溫致使體溫調節產生障礙、水鹽代謝失調、循環系統負荷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增多、神經系統興奮性降低、腎臟負擔加重。當作業場所氣溫超過34時,即可能有中暑病例發生。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發生的急性疾病,按其發病機理可分為:熱射病、日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2.1當有先兆或輕度中暑時,應將患者迅速脫離高溫環境,移至蔭涼通風處休息,解開衣領,并給予清涼飲料、濃茶、淡鹽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氣丸等解暑藥物。2.2對病情較重的患者,應立即移到蔭涼處,讓其平臥(或抬高下肢),根據不同的病情,分別作如下

9、處理:2.3中暑痙攣時,牽伸痙攣肌肉使之緩解,并服用含鹽清涼飲料;2.4中暑衰竭時,服用含糖、鹽飲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2.5日射病時,頭部用冰袋或冷水濕敷;身體高熱時,應迅速降溫,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膚發紅),或在額、頸、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2.6癥狀重或昏迷患者,可針刺人中、涌泉、中沖等穴,并應迅速送醫院進行搶救。3、作業現場接觸高溫限值標準表1 工作場所不同體力勞動強度wbgt限值接觸時間率體力勞動強度一二三四100%3028262575%3129282650%3230292825%33323130表2 高溫作業允許持續接觸熱時間限值(分鐘)工作地點

10、溫度()輕度勞動中等勞動重度勞動30328070603234706050343660504036385040303840403020404230201042442010104、 職業衛生操作規程4.1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4.2生產現場必須保持通風良好.4.3生產現場防暑降溫設施必須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運行安全。4.4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4.5對高溫設備和管道應進行保溫或加隔熱裝置。4.6縮短一次性持續接觸高溫時間,持續接觸熱源后,應輪換作業和休息,休息時應脫離熱環境

11、,并多喝水。執行國家有關標準的規定。4.7工作人員必須佩戴防高溫手套、穿隔熱服。4.8采取通風降溫措施,打開門窗通風,必要時加裝通風機進行機械通風。4.9根據生產工藝流程和廠房建筑條件,采取防暑降溫治理措施,安裝空調或風扇。4.10合理布置和疏散熱源。4.11當熱源較多而采用天窗排氣時,應將熱源集中在排氣天窗下側,并對熱源采取隔熱措施。(四)放射性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 術語1.1放射性:某些核素的原子核具有的自發放出帶電粒子流或射線,或在俘獲軌道電子后放出x射線或自發裂變的特性。1.2個人劑量限值:個人在一年期間受到的外照射所產生的有效劑量當量與這一年內攝入的放射性核素所產生的待積有效劑量

12、當量兩者之和的限值。1.3 輻射源:產生或能產生輻射的物質或裝置。2、危害程度:放射性物質在人體組織內釋放能量,導致細胞死亡或損傷。在少量劑量下,它并不能造成傷害。在某些情況下,細胞并不死亡,但是變成非正常細胞,有些為暫時,有些為永久的,那些非正常細胞甚至發展為癌變細胞。大劑量的照射將引起大范圍的細胞死亡。在小劑量的照射下,人體或部分被照器官能存活下來,但是最終導致癌癥發病率大大增加。受照損傷范圍依賴于照射源的大小,受照時間以及受照組織。受低劑量或中等劑量的照射的傷害并不能在幾個月甚至是一年中顯示出來。3、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3.1 操作工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

13、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3.2按時巡回檢查所屬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3.3放射源崗位作業職工就業前(含從非放射工作調到放射工作崗位的職工)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合格者方可上崗作業。3.4作業職工必須具有正常、異常和緊急情況下能夠正確、安全的履行其職責的健康條件。3.5職工進入放射作業場所時,必須穿戴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品并佩戴個人劑量卡。3.6輻射防護原則: 時間、距離、屏蔽。即盡可能縮短接觸時間、盡可能遠距離操作、屏蔽設施完好。3.7在事故或應急情況下,根據情況應對有關人員進行個人檢測。(五)煤氣崗位職業衛生操作規程1、術語1.1一氧化碳(co): 無色

14、無臭有毒性的氣體,分子式co,分子量28,是有機物氧化或燃燒的中間產物1.2煤氣設施:所有流經煤氣(特別是高壓煤氣)的設施,包括與其相連的其他介質(如蒸汽、氮氣、水等)的管路,設備到與煤氣介質第一個切斷裝置都視為煤氣設施。1.3隔斷裝置:凡在系統無異常狀況下,處于關閉、封止狀態,其承受介質壓力在設計允許范圍,具有煤氣不泄露到被隔斷區域功能的裝置。2、危害程度:2.1煤氣的特性: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co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要比o2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力強200-300倍,碳氧血紅蛋白的解離卻比氧合血紅蛋白緩慢約3600倍。 2.2煤氣中毒的實質與危害:人體吸入co后,大量的血紅蛋白與co結合就失去了

15、與o2結合的機會,使身體各組織缺乏o2的供應,而發生的呼吸障礙,這就是煤氣中毒。中毒后病人出現頭痛;頭暈;眼花;惡心;嘔吐;會有強烈虛脫感、呼吸及脈搏加速、意識模糊,身體無法自主移動,全身無力;臉色潮紅、意識喪失、呼吸停止或痙孿,嚴重者導致心跳停止而致死亡。3、有害物質工業衛生允許值:工業衛生允許值:24ppm 約30mg/m34、職業衛生操作規程4.1崗位人員在操作時必須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堅守崗位,服從管理,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4.2對生產現場的煤氣設備設施要依據(工業煤氣規程)經常性的進行點巡檢,及時消除現場煤氣設備的不安全隱患和煤氣泄漏現象,降低職業危害事故的發

16、生。4.3按時巡回檢查所屬煤氣設備的運行情況,不得隨意拆卸和檢修煤氣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找專業人員修理。4.4生產現場和操作室內必須保持通風良好,軸流風機必須有備用電源。時刻監視現場的煤氣濃度是否有驟然的波動,防止煤氣中毒、著火、爆炸事故的發生。4.5生產現場及所屬設備、管道經常保持無積水,無油垢,無灰塵,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潔生產。4.6應經常性的對現場進行煤氣濃度的監測。4.7進入煤氣設備內部作業時,應取樣進行一氧化碳、氧氣含量分析,取樣時間不得早于進塔(器)或動火前30分鐘。作業中應根據情況經常進行測定。4.8當空氣中co濃度小于24ppm時可連續工作;244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408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80160ppm時,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520分鐘;工作人員每次進入煤氣設施內部工作的時間間隔至少在2h以上;大于160ppm時,禁止入內工作。當作業人員進入容器內作業時,嚴格遵守(受限空間作業)規定,采取好防護措施,防止煤氣中毒、窒息。4.9 進入煤氣區域,嚴禁吸煙和動火,禁止穿戴釘鞋和易產生靜電的衣物進入現場。4.10 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時,救護者在采取自我保護措施后,將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