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醫護理實訓指導(干貨分享)_第1頁
最新中醫護理實訓指導(干貨分享)_第2頁
最新中醫護理實訓指導(干貨分享)_第3頁
最新中醫護理實訓指導(干貨分享)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護理實訓指導中醫護理實訓指導一、學時分配:實驗項目名稱 學時實訓一 練針法 實訓二毫針進針法 2實訓三 常用穴位定位、毫針刺法 2實訓四 案例分析與護理診斷 4 _ 合計 1實訓一 練針法課程名稱中醫護理實驗題目練針法實驗時數2學時實驗類型演示性教學目的和要求在學習毫針進針法及基本操作技術的基礎上,通過紙墊和棉團練針,掌握正確的練針方法,提高指力,熟練手法操作的要領,為在腧穴上進行實際操作打下基礎。具有認真勤奮的學習態度,嚴謹求實的實驗操作作風。實驗重點及解決辦法通過紙墊和棉團練針,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練針方法,提高指力,熟練手法操作的要領.讓學生親自參與,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

2、驗難點及解決辦法通過演示,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手法操作的要領。實驗方法教師利用板書講解實驗方法后(重點講解實驗操作要領),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完成全部實驗內容。實驗用品不同規格針灸針、針盤、鑷子等、棉團、紙墊、操作臺。教材和參考資料教材:中醫護理學(第版),陳文松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011年7月。參考書:1。中醫護理學,劉革新主編,人衛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2.中醫護理學,賈春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年。中醫護理學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李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1月.4.針法灸法實訓教程,馬淑蘭主編,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01年第一版。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和時間分配組

3、織教學(5分鐘)復習提問:復習理論 (5分鐘) 講授新課: (一)紙墊練針:紙墊練針的內容是指力與捻轉手法。(10分鐘)老師示范,用松軟的紙張,折疊成長約8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23厘米的紙塊,用線如“井”字形扎緊,做成紙墊。選用1.015寸毫針,以左手平執紙墊,右手拇、食指挾持針柄,使針尖垂直地抵在紙墊上,然后拇指與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轉針柄,并相下漸加壓力,待針尖透紙墊后,另換一處反復聯系.要求:(1)持針穩固,不向下滑。()手臂懸空,沒有依托。(3)針身垂直,不搖不彎。(4)進退輕巧,靈活自如。捻轉角度一致(180360左右),頻率一致(150次/分左右),用力輕重一致。(二)棉團練針

4、 (1分鐘)用棉花壓縮做一直徑-7厘米的棉團,用布縫好,在進行練針操作時先取較短的毫針練習,反復進行進針、出針訓練,使指力運用自如,然后反復練習左右捻轉、上下提插等基本動作手法。待操作熟練后改用長針進行練習左手持棉團,右手持針在棉團上按手法要求進行練習。1。捻轉練習: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針柄,將針刺入,然后拇、食二指捏持,向前、向后在原處來回捻轉。要練到捻針的來回角度均勻,運用靈活,快慢一致,每分鐘捻轉15020次為準。2 提插練習:提插又稱搗針,是連續直提直插的手法.右手持針,直刺入練習物,用中指垂直固定于針旁附近,只用拇、食二指捏針上下提插,但要做到針體垂直,同一針孔,同一方向,提插的深度

5、距離相同,指力相等。在此基礎上,可將提插與捻轉動作配合練習。要求:(1)捻轉角度來回一致,操作頻率快慢一致,達到動作協調。(2)提插要求深淺適宜,幅度均勻,針身垂直。學生練習,教師按上述要求巡回輔導 (5分鐘)小結: 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分鐘)注意事項要有認真勤奮的學習態度,嚴謹求實的實驗操作作風,實訓二 毫針進針法課程名稱中醫護理實驗題目毫針進針法實驗時數學時實驗類型演示性教學目的和要求1.初步進行自身針刺的練習掌握臨床常用地進針方法,體會針感。2.掌握針刺前的準備、針刺的注意事項、異常情況的處理。能夠嚴格遵守針刺要求,養成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實驗重點及解決辦法常用進針的方法通過課

6、堂老師演示,使學生掌握取穴的準確度及操作的熟練度.提高指力,熟練手法操作的要領.實驗難點及解決辦法針感、針刺意外情況的護理。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掌握得氣的感覺。會對針刺意外情況及時處理。實驗方法教師利用板書講解實驗方法后(重點講解實驗操作要領),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完成全部實驗內容。實驗用品各種規格的毫針、消毒棉球、75%乙醇、針盤、鑷子等、學生自備棉團、操作臺。教材和參考資料教材:中醫護理學(第版),陳文松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年7月。參考書:1。中醫護理學,劉革新主編,人衛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2中醫護理學,賈春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209年。3.中醫護理學基礎學習與實

7、驗指導,李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1月。4。針法灸法實訓教程,馬淑蘭主編,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年第一版。實驗作業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和時間分配組織教學 (1分鐘)復習提問: 1.復習理論 (分鐘)(1)毫針刺法的進針方法有那些?(2)何謂指切進針法、舒張進針法、提捏進針法、夾持進針法?講授新課: (30分鐘)毫針進針法的目的評估計劃實施實驗反饋評價實驗內容及方法評估自我的心理狀態、受試部位的狀態。操作步驟及要點:觀看示范:教師示教,在不同的部位,分別采用不同的進針方法,按一定的方向、角度、深度針刺,得氣后施行補瀉手法,留針、出針。洗手、備物、核對、有關的解釋說明.2。安置體位,根

8、據選定的腧穴位置安置體位。3.點穴,暴露腧穴所在的區域,定位點穴,用手指掐“”印痕作標記.4.消毒,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手、針具、選定的穴位。進針,刺手夾持針柄,針尖對準穴位用力快速刺入皮膚,進針的角度及深度根據針刺的腧穴而定。行針與留針,運用行針的基本手法,體會感覺“得氣,可用行針的輔助手法加強刺激強度,進一步可留針或出針,留針時間為00分鐘,期間可再次行針,體會“得氣”來復現象。如無得氣,可用輔助手法加強刺激強度以催氣,或留針以侯氣.出針,刺手挾持針柄捻轉提針到皮下,然后快速撥針,用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8。操作完畢,整理物品,洗手,記錄。實體練習:同學觀看示范操作后,自身或兩人一組,反復練習

9、,使之熟練、規范。選取5個四肢部位的常用腧穴,各小組在自身或模擬患者上進行進針練習。5個穴位分別是(尺澤、列缺、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并把針刺的結果寫到實驗報告單里。(64分鐘)針刺穴位針刺方法針刺角度和深度針感和疼痛程度注意事項1.點穴部位不能用筆進行標記。2.進針時避開淺表血管。3.注意禁忌癥。4。針刺過程中細心體驗針刺的反應,如發生暈針等意外反應,應立即停止針刺,并緊急處理。實驗三 常用穴位定位、毫針刺法課程名稱中醫護理實驗題目常用穴位定位、毫針刺法實驗時數2學時實驗類型演示性教學目的和要求1. 學會在人體體表確認常用腧穴的定位。2.通過同學之間相互進行針刺練習,掌握臨床常用的進針方法,

10、體會針感。掌握取穴的準確度及操作的熟練度.掌握針刺前的準備、針刺的注意事項、異常情況的處理。4.能夠嚴格遵守針刺要求,養成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實驗重點及解決辦法常用穴位定位通過課堂老師演示,使學生掌握取穴的準確度及操作的熟練度。提高指力,熟練手法操作的要領。實驗難點及解決辦法針感、針刺意外情況的護理.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掌握得氣的感覺。會對針刺意外情況及時處理。實驗方法教師利用板書講解實驗方法后(重點講解實驗操作要領),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完成全部實驗內容.實驗用品各種規格的毫針、消毒棉球、%乙醇、針盤、鑷子等、學生自備棉團、針灸模擬人、操作臺。教材和參考資料教材:中醫護理學(第2版),陳

11、文松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年7月.參考書:1。中醫護理學,劉革新主編,人衛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2中醫護理學,賈春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09年。3.中醫護理學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李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1月。4針法灸法實訓教程,馬淑蘭主編,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年第一版。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和時間分配組織教學 (2分鐘)復習提問: 1復習理論 (8分鐘)(1)十二經脈的名稱、分布、走向和交接規律。(2)什么是腧穴?腧穴的分類和主治作用講授新課: 毫針進針法的目的評估計劃實施實驗反饋評價 (3分鐘)1。觀看示范:教師示教常用穴位在針灸模擬人上點取。2.實體練習:同

12、學觀看示范操作后,人一組,反復練習,使之熟練、規范。3. 同學示范:選出名同學進行示范點取,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4.最后同學之間相互在身上找出常用的穴位點取并進針練習.實驗內容及方法1.常用腧穴的定位2。評估自我的心理狀態、受試部位的狀態。操作步驟及要點:一、教師示教,在針灸模擬人上講解十二經脈的名稱、分布、走向和交接規律。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作用、所歸屬經脈名稱。二、觀看示范:教師示教,在不同的部位,分別采用不同的進針方法,按一定的方向、角度、深度針刺,得氣后施行補瀉手法,留針、出針。.洗手、備物、核對、有關的解釋說明。2。安置體位,根據選定的腧穴位置安置體位。3。點穴,暴露腧穴所在的區

13、域,定位點穴,用手指掐“”印痕作標記.消毒,用5酒精棉球消毒手、針具、選定的穴位。5.進針,刺手夾持針柄,針尖對準穴位用力快速刺入皮膚,進針的角度及深度根據針刺的腧穴而定.6.行針與留針,運用行針的基本手法,體會感覺“得氣,可用行針的輔助手法加強刺激強度,進一步可留針或出針,留針時間為020分鐘,期間可再次行針,體會“得氣”來復現象。如無得氣,可用輔助手法加強刺激強度以催氣,或留針以侯氣.7出針,刺手挾持針柄捻轉提針到皮下,然后快速撥針,用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8.操作完畢,整理物品,洗手,記錄。實體練習:同學觀看示范操作后,自身或兩人一組,反復練習,使之熟練、規范。選取10個四肢、軀干、顏面部

14、位的常用腧穴,各小組在模擬患者上進行進針,十個穴位是(攢竹、中脘、血海、歸來、承山、大椎、人中、內關、昆侖、后溪)并把針刺的結果寫到實驗報告單里. (60分鐘)針刺穴位針刺方法針刺角度和深度針感和疼痛程度注意事項1點穴部位不能用筆進行標記.2進針時避開淺表血管.3。注意禁忌癥。4.針刺過程中細心體驗針刺的反應,如發生暈針等意外反應,應立即停止針刺,并緊急處理。常用穴位歸經穴名 定 位 主 治 針法 手太 陰 肺經 列缺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寸,即兩手虎口交叉,食指尖下所指筋稍凹陷處 頭痛、頸項強痛、咳嗽、哮喘、咽痛、腕部疼痛、面神經麻痹 向上方斜刺0。0.5寸 尺澤 肘橫紋

15、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 咳嗽、哮喘、咯血、咽喉腫痛、胸部脹滿、小兒驚風 直刺08.2寸,慎用灸法 少商 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1分許 咳嗽、咽喉痛、鼻衄、發熱、癲狂、中風直刺.寸或點刺出血 手陽 明 大腸 經 合谷 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頭痛、牙痛、牙關緊閉、無汗、多汗、鼻炎、咽喉腫痛、耳聾、眼病、外感發熱、上肢關節痛、偏癱、滯產、面神經麻痹 直刺或斜刺0.1寸,孕婦不宜針 曲池 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上肢關節痛、麻痹、偏癱、肩背痛、咽喉痛、發熱、高血壓、甲狀腺腫大、蕁麻疹 直刺11。寸,或透刺少海 迎香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分,鼻唇溝中

16、鼻塞、鼻炎、面腫、副鼻竇炎、面神經麻痹向上斜刺03-05寸或直刺0。1-0.2寸,不宜灸 足陽 明 胃 經 解溪足背踝關節橫紋中點,當拇長伸肌健與趾長伸肌健之間 頭痛、眩暈、腹脹、便秘、下肢疾病 直刺0.5-.寸 可灸 天樞 在腹中部,臍中旁開寸 急性、慢性腸炎、痢疾、便秘、腸麻痹、月經不調、痛經直刺08-12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胃炎、潰瘍病、腹瀉、腹脹、便秘、消化不良、便秘、水腫、高血壓、偏癱、癲狂、神經衰弱、并有強身防病作用 直刺115寸 豐隆 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咳嗽痰多、哮喘、眩暈、頭痛、嘔吐、水腫、偏癱、咽喉腫痛

17、 直刺11.5寸 地倉 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口喎、流涎、牙痛、頰腫 直刺0。寸或向頰車方向平刺08-1寸 頰車 在面頰部,上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牙痛、牙關緊閉、頰腫、腮腺炎、面神經麻痹直刺0.3-0.5寸或向地倉斜刺。51寸 足太 陰 脾 經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月經不調、痛經、帶下、滯產、崩漏、 遺精、陽萎、早泄、泄瀉、疝氣、遺尿、尿頻、尿閉、腹痛、消化不良、偏癱 直刺0.515寸,孕婦禁針 陰陵泉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后下方凹陷處 腹脹、泄瀉、水腫、小便不利、黃疸、膝痛 直刺1.5寸或透刺陽陵泉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

18、端,髕底內側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月經不調、閉經、崩漏、痛經、皮膚瘙癢、功能性子宮出血、蕁麻疹 直刺或稍向上斜刺11.2寸 公孫 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趾骨基底之前下方赤白肉際 胃痛、消化不良、嘔吐、痢疾、腹瀉、心煩、失眠 直刺0。51寸 手 少陰 心經 神門 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心痛、多夢、失眠健忘、心慌、癡呆、癔病、目黃、脅痛、咽干 直刺或斜刺。3-0。5寸 后溪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第五掌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肩背痛、頭項痛、耳聾、目赤腫痛、肘臂及手指攣痛、癲癇、瘧疾 直刺0.58寸 聽宮 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19、耳聾、牙痛、耳鳴、癲癇、頰腫張口,直刺0。51寸 足 太 陽 膀胱 經 攢竹 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頭痛、目赤腫痛、近視、視物不清、流淚、角膜白斑 向下斜刺0.30。5寸,禁灸 肺俞 在背部,當第三胸椎刺突下,旁開1。寸 咳嗽、氣喘、盜汗、鼻塞、骨蒸潮熱、咳血、胸滿 斜刺.0。8寸 委中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急性腰扭傷、中暑、吐瀉、腹痛、丹毒、下肢不遂、小便不利直刺0.-1.寸或點刺出血 承山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腓腸肌痙攣、腰背痛、腿痛、癱瘓、痔瘡、便秘脫肛、腳氣 直刺08。寸昆侖在足部外踝后方,當

20、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腳跟痛、下肢癱瘓、腰背痛、頭項強痛、目眩、小兒癇證、難產、胞衣不下 直刺0.5。8寸或透太溪穴,孕婦慎用 至陰 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胎位不正、難產、胞衣不下、頭痛、鼻塞、目痛 淺刺.1寸或用灸法 足 少陰 腎 經涌泉在足底,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3交點處 頭項痛、眩暈、失眠、咽喉痛、舌干、大便秘結、小兒抽搐、昏迷中暑、腦溢血、癔病、癲癇 直刺0。50。8寸 太溪 在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月經不調、陽痿遺精、耳聾、頭暈、耳鳴、便秘、失眠健忘、腰痛直刺5 0。寸或透刺昆侖穴 手 厥陰 心

21、 包 經 曲澤 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心痛、心悸、煩熱、口干、肘臂痛、胃痛、嘔吐 直刺05寸,或點刺出血間使 內關穴上寸、兩筋之間 心慌、心跳、胃痛、嘔吐、熱病、瘧疾、癲癇、臂痛 直刺0.5-1寸 內關在前臂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之間 胸脅痛、胃痛、心悸、呃逆、惡心、嘔吐、眩暈、偏癱、失眠、咽喉腫痛、癲癇 直刺0。5 1寸或透刺外關穴中沖 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中風昏迷、小兒驚風、心絞痛、頭痛、休克、中暑昏厥 直刺1寸或點刺出血 手 少 陽三 焦經外關 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熱病、偏頭痛、上肢關節痛、麻痹、偏癱、耳聾、耳鳴、脅痛 直刺0.5 1寸支溝 在前

22、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脅肋痛、肩臂酸痛、便秘、耳聾、耳鳴、熱病 直刺0.8-。2寸 翳風在耳垂后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耳聾、耳鳴、瘰疬、口眼喎斜、頰腫 直刺81。2寸 足少 陽 膽 經環跳 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聯線的外13與內2/交點處 腰腿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癱瘓 直刺2-3寸 風池 在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頭痛、目赤腫痛、眩暈、鼻淵、感冒、口眼喎斜、癲癇、頸項強痛、熱病 針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2寸 陽陵泉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膝關節痛、胸脅痛、膽囊炎、黃疸、口苦、

23、嘔吐、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直刺 .5寸或透刺陰陵泉穴 肩井 在肩上,前直對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頸項強痛、上肢不遂、乳癰、難產、瘰疬直刺。5 08寸,不可深刺 足 厥 陰 肝 經 行間 在足背側,當第一、二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頭痛、目眩、目赤腫痛、月經不調、小兒驚風、肋間神經痛、癲癇、崩漏、遺尿、疝氣、中風 斜刺0.8寸太沖 在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 頭頂痛、目眩、高血壓、崩漏、閉經、目赤腫痛、呃逆、月經不調、小兒驚風、脅痛、疝氣 直刺0。5.8寸 督脈 命門 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 遺尿、陽萎、遺精、頭痛、月經不調、帶下、虛損腰痛、尿頻、泄瀉 直

24、刺0 -1寸大椎 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熱病、外感、瘧疾、項強、肩背痛、哮喘、骨蒸潮熱、癲癇、咳嗽、 稍向上斜刺0。-1寸 百會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頭痛、頭暈、脫肛、子宮脫垂、中風不語、癲癇、失眠健忘、陰挺平刺0.50.寸 素廖在面部,當鼻尖的正中央 鼻炎、鼻癤、喘息、昏迷驚厥、鼻衄、向上斜刺 0.3 -05寸或點刺出血人中 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中、上1/3交界處 休克、虛脫、中暑、昏迷、癔病、癲癇、急性腰扭傷、急慢驚風 向上斜刺 。3 -0.寸 任脈 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下4寸 痛經、帶下、小便不利、陽萎、遺精、遺尿、水腫、疝氣、崩漏、陰挺 直刺

25、0.51寸,孕婦慎用 關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下3寸 中風脫證、腹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陽萎、遺精、遺尿、尿頻、疝氣、崩漏、陰挺、不孕、少腹痛、 直刺0。51寸 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 泄痢、水腫鼓脹、中風虛脫、脫肛、四肢闕冷 多用灸法,禁針 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臍上寸 胃痛、腹脹、嘔吐、腹瀉、消化不良、黃疸、呃逆、 直刺0。5-1寸或透下脘等,孕婦禁針 膻中 在胸部,前正中線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咳嗽、哮喘、胸悶、胸痛、肋間神經痛、乳少、心煩向上或向下橫刺0.-0。寸實訓四 案例分析與護理診斷課程名稱中醫護理實驗題目案例分析與護理診斷實驗時數學時實驗類型綜合性教學目的和要求1具

26、有認真勤奮的學習態度,嚴謹求實的實驗操作作風。2. 運用八綱辨證,臟腑辯證辨別分析臨床病例,作出護理診斷.3。 學會根據辯證結果,制訂護理計劃。實驗重點及解決辦法臟腑辯證通過案例資料分析,使學生掌握診斷疾病的方法.實驗難點及解決辦法通過演示,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辯證的要領。實驗方法教師利用板書講解或多媒體案例分析,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操作完成全部實驗內容.實驗用品多媒體,典型病例為病情資料,教材和參考資料教材:中醫護理學(第2版),陳文松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11年7月。參考書:。中醫護理學,劉革新主編,人衛出版社出版,206年第2版。2中醫護理學,賈春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209年。中醫護理學基礎學習與實驗指導,李莉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7年1月。4針法灸法實訓教程,馬淑蘭主編,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年第一版。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和時間分配組織教學 (5分鐘)復習提問:復習理論 (5分鐘) 講授新課: (40分鐘)1。觀看錄像資料片或案例分析,運用八綱辨證,臟腑辯證辨別分析臨床病例,作出護理診斷。2.學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