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試題_第1頁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試題_第2頁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試題_第3頁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試題_第4頁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版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返回回首頁微觀經濟學試題 _系 專業_ 學號_ 姓名_ 分數_題 號一二三四五六得 分 核分人簽名: 一、解釋概念(每個3分,共15分)判卷人得 分1邊際效用2機會成本3準租金4占優策略均衡5公共物品二、判斷(將答案填入下表中,判斷為正確的填,判斷為錯誤的填,不填不得分;每題1分,共10分)判卷人得 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1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包括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單個市場在內的個體經濟單位。2需求的變動是指商品本身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則該商品需求彈性越大。4所有吉芬物品都是低檔物品。5生產理論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調整全部

2、生產要素的時期。6mp曲線處于最高點時,avc曲線處于最低點。7完全競爭廠商只能被動地接受既定的市場價格。8土地的供給曲線中,有一段“向后彎曲”。9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是vmp = w 。10存在消費的外部經濟時,他人或社會會從中受益。三、選擇題(每題最少有一個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中,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判卷人得 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1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前提是 a完全信息的假設 b完全競爭的假設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 d邊際效用遞減的假設2下列幾組商品的交叉價格彈性為負值的有 a面粉和大米 b汽油和汽車 c羊肉和牛肉 d錄音機和

3、磁帶3下列商品中,需求價格彈性最小的是 a服裝 b化妝品 c金銀首飾 d食鹽4基數效用論消費者均衡的條件是 a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相切 bmrsxy = px / py cmux / px = muy / py dmux / muy = px / py5正常物品價格上升導致需求量減少的原因在于 a替代效應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應使需求量減少 b替代效應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應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應使需求量減少,收入效應使需求量減少 d替代效應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應使需求量增加6當只有商品價格變化時,連接消費者各均衡點的軌跡稱作 a需求曲線 b價格消費曲線 c恩格爾曲線 d收入消費曲線7商品的邊際替

4、代率遞減規律決定了無差異曲線 a凸向原點 b凹向原點 c垂直于橫軸 d平行于橫軸8根據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以下哪些行業最接近完全競爭行業 a家電行業 b汽車行業 c鋼鐵行業 d玉米行業9根據古諾模型,在雙頭壟斷條件下,廠商的產量是市場容量的 a1/3倍 b2/3倍 c1倍 d不能確定10洛倫茲曲線越是向橫軸凸出 a基尼系數就越大,收入就越不平等 b基尼系數就越大,收入就越平等 c基尼系數就越小,收入就越不平等 d基尼系數就越小,收入就越平四、計算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判卷人得 分1某商品的價格由24元上升到30元后,需求量相應減少10%,問該商品的需求彈性是多少?2若某消費者對x、y的效用

5、函數如下: u(x)=20xx2,u(y)= 40y4y2,且px = 2元,py = 4元,現有收入24元,該消費者要花完全部現有收入并獲得最大效用,應購買x、y各多少?3已知某壟斷廠商短期總成本函數為stc=0.1q36q2 + 140q + 3000,其反需求函數為p = 1503.25q,求該廠商的短期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4設某一廠商的生產函數為:q = 0.1l3 + 6l2 + 12l(q為每周產量,l為每周雇傭的勞動量),若產品、要素市場均為完全競爭市場,產品價格為30元,周工資率為360元,廠商追求最大利潤,求每周雇傭的勞動量。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1分)判卷人得 分1不

6、同的需求價格彈性下,銷售收入與價格變動有何關系?2為什么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3如何糾正外部影響造成的資源配置不當?六、論述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判卷人得 分1敘述序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2試述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并評價其效率試題答題要點一、解釋概念(每個3分,共15分)1、邊際效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2、機會成本:在兩種以上可供選擇的事情中,選擇一種事情所放棄的其他事情中的最高收益?;颍荷a者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資源在其他用途上所得到的最高收益。3、準租金:是對供給量暫時固定的生產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產要素

7、的收益。4、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5、公共物品:不具備消費的競爭性的商品。二、判斷(每題1分,共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三、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1、ac 2、bd 3、d 4、cd 5、c 6、b 7、a 8、d 9、a 10、a四、計算題(每題5分,共20分) 評分標準:公式和過程各2分,結果正確1分1、由需求彈性公式可解得需求彈性為2.52、由公式mux / muy = px / py代入已知數據可得應購買x10單位,y1單位3、由:stc=0.1q3-6q2+140q+3000,得:mc0.3q2

8、-12q+140 trp.q=(150-3.25q)q=150-3.25q2 mr150-6.5q 因為:mc=mr 所以:0.3q2-12q+140150-6.5q 解得q1=20,將q1=20代入:p1503.25q得:p=150203.25854、lpqc30(-0.1l3+6l2+12l)360l -3l3+180l2+360l-360l -3l3180l2 由:9l2+360l=0 解得:l40五、簡答題(每題7分,共21分)1、不同的需求彈性價格下,銷售收入與價格變動有何關系?(對二條給6分,三條7分) 答:(1)價格下降,收入增加;價格上漲,收入減少。 (2)價格下降,收入減少;

9、價格上漲,收入增加。 (3)價格下降,價格上漲,收入均不變。2、為什么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答:壟斷市場是一家廠商控制了一個行業的全部供給的市場結構。故一完全壟斷廠商構成一個行業,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就是市場的需求曲線。(4分) 因為市場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需求量與價格成反方向變動,所以,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3分)3、如何糾正外部影響造成的資源配置不當?(對二條給6分,三條7分) 答:(1)增加稅收和津貼 (2)合并企業 (3)明晰產權六、論述題(每題12分,共24分)1、敘述序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 答:圖略。(2分)(1)序數效用論認為消費者的效

10、用不能加總求和,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數來表示。采用的分析方法:無差異曲線分析法。用無差異曲線和消費者的預算線來求得消費者均衡的。(2分)(2)無差異曲線是在效用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消費各種不同商品數量的各種組合的軌跡。斜率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2分)(3)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斜率為兩種商品價格之比;(2分)(4)消費者均衡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故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切點即為消費者均衡點。表示消費者愿意用一單位的某種商品去交換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應該等于該消費者能夠在市場上用一單位的某種商品去交換得到的另一種商

11、品的數量。(4分)2、論述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并評價其效率。答:圖略。(2分)(1)完全競爭廠商只能被動接受市場價格,其需求曲線為一條水平線,此時:parmr。(2分)(2)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生產中,所有的生產要素都是可變的,廠商通過對全部要素的調整,來實現其利潤最大化,即mr=lmc。廠商在長期中對全部生產要素的調整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對最優的生產規模的選擇;二是表現為對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決策。(2分)(3)若短期均衡中因價格高于平均成本而獲得超額利潤,廠商必擴大生產規模到長期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mr=lmc,同時吸引其他行業廠商加入進來,結果市場供給量增加,價格下降,直到超

12、額利潤消失,即價格等于長期平均成本最低點,即:ar(p)lmclacsmcsac。反之,若短期均衡中因價格低于平均成本而使得企業虧損,廠商必縮小生產規?;蛲顺鲈撔袠I,結果市場供給量減少,價格上升,直到均衡點退回到價格等于長期平均成本最低點,即:ar(p)lmclacsmcsac。在這點上,價格、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邊際成本都相等。(4分)(4)完全競爭廠商的效率是最高的。因為:在完全競爭廠商的均衡點上,同時有plac和plmc,意味著其產品價格為最低,均衡產量為最大,達到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廠商長期均衡時其利潤為零。(2分)返回回首頁20042005學年第二學期微觀經濟

13、學試卷b院系 班級 學號 姓名 題 號一二三四五六總 分得 分總核分人 得 分評分人一、名詞解釋(每個4分,共20分)1需求價格彈性2邊際技術替代率3隱成本4占優策略5帕累托最優狀態得 分評分人二、判斷題(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中,判斷為正確的填“”,判斷為錯誤的填“”,不填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1商品用途越廣,需求價格彈性越大。2個人需求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代表著消費者的最大滿足狀態。3等產量曲線表示的是用同樣數量勞動和資本生產不同的產量。4lac呈u型的原因是規模內在經濟與不經濟的作用。5當一個完全競爭行業實現長期均衡時,每個企業都實現了正常利潤,且經濟利潤

14、都為零。6由于壟斷對于消費者是件壞事,對于生產者是件好事,因此,綜合起來,我們難以判斷它到底是否有效率。7由消費者對產品的直接需求派生出來的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叫引致需求。8土地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于橫軸的直線,這是因為土地供給是不變的。9生產可能性曲線是從社會福利曲線推導出來的。10市場機制總是可以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得 分評分人三、選擇題(每題最少有一個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填入下表,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題號12345678910答案1某一時期,電冰箱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的原因可以是 a 電冰箱的價格下降 b 生產者對電冰箱的預期價格上升 c 生產冰箱的要

15、素成本上升 d 消費者的收入上升2低檔物品價格下降,其需求量 a 增加 b 減少 c 替代效應的效果大于收入效應的效果時增加 d 替代效應的效果小于收入效應的效果時增加3若橫軸代表勞動,縱軸表示資本,且勞動的價格為w,資本的價格為r,則等成本線的斜率為 a w/r b r/w c -w/r d -r/w4從原點出發的射線在與tc曲線相切的產量上,必有 a avc最小 b mc=atc c atc最小 d mc最小5完全競爭行業內某一廠商在目前的產量水平上mc=ac=ar=2元,則該廠商 a 肯定沒有獲得最大利潤 b 肯定只獲取正常利潤 c 肯定獲得了最少利潤 d 獲取利潤的情況不能確定6根據古

16、諾模型,在雙頭壟斷條件下,廠商的產量是市場容量的a 1/3倍 b 2/3倍 c 1倍 d 不能確定7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是指a 邊際產品價值 b 邊際產品 c 產品價格 d 邊際產品與要素價格之積8使地租不斷上升的原因是 a 土地的供給、需求共同增加 b 土地供給不斷減少,而需求不變 c 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給不變 d 以上全不對9帕累托最優的必要條件是 a 所有消費者對任意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都相等b 廠商使用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都相等c 廠商生產兩種產品的邊際轉換率等于消費者消費這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d 每個消費者的效用為最大10在消費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點

17、是a 競爭性 b 非競爭性 c 排他性 d 非排他性得 分評分人四、計算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已知某企業的生產函數為q = 5l1/3k2/3 ,勞動的價格w=1,資本的價格r=1。求(1)該企業的擴展線方程;(2)當q=1000時,企業實現最小成本的要素投入組合。2已知生產函數q = a1/4 l1/4 k1/2 ;各要素價格分別為pa=1, pl =1, pk =2;假定廠商處于短期生產,且k=16。推導:該廠商短期生產的總成本函數和平均成本函數;總可變成本函數和平均可變成本函數;邊際成本函數。3在一個完全競爭的成本不變行業中單個廠商的長期總成本函數ltc=q3-40q2 +600q

18、,該市場的需求函數為q = 13000-5 p。試求:(1)該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2)該行業實現長期均衡時的廠商數量。4已知某消費者每年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為540元,兩商品的價格分別為p1 =20 元和p2 =30元,該消費者的效用函數為u = 3x1x22,該消費者每年購買這兩種商品的數量應各是多少?每年從中獲得的總效用是多少?得 分評分人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14分)1在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條件下,廠商應如何確定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2簡述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得 分評分人六、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1序數效用論如何論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實現?2試比較不同市場組

19、織的經濟效率。答案要點一、名詞解釋(每個4分,共20分)1需求價格彈性: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4分)2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4分)3隱成本: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4分)4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的最優策略就是它的占優策略。(4分)5帕累托最優狀態: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4分)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0分)1 2 3

20、4 5 6 7 8 9 10 三、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1 b 2 ac 3 c 4 bc 5 b 6 a 7 a 8 c 9 abc 10 b四、計算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 q = 5l1/3k2/3 mpl /mpk =w/r k/2l=w/r k=(2w/r)lw=1,r=1 k=2l q=1000 l=200/41/3 k=400/4 1/32k=16 q = 4 a1/4 l1/4 mpl /mpa =pl/pa l=a=q2/16 stc= q2 /8+32 ac=q/8+32/q vc= q2 /8 avc=q/8 mc=q/43 ltc=q3-40q2 +600q

21、 lac=q2-40q +600 lmc=3q2-80q +600 lac=lmc q=20 minlac=200 ps=200qd = 13000-5 p ps=200 qd=12000 n=12000/20=6004u = 3x1x22 mu1=3x22 mu2=6x1x2 mu1 /mu2 =p1/p2 x1=3/4x2 540=20x1+30x2 x1 =9,x2=12 u=3888 五、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14分)1在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條件下,廠商應如何確定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根據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的變化情況,可以把短期生產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階段:收益遞增階段,

22、生產者不應停留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勞動的邊際產量始終大于勞動的平均產量,從而勞動的平均產量和總產量都在上升,且勞動的平均產量達到最大值。生產者增加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就可以增加總產量。因此,生產者將增加生產要素投入量,把生產擴大到第階段。(2分)第階段:收益遞減階段,勞動的邊際產量小于勞動的平均產量,從而使平均產量遞減。但由于邊際產量仍大于零,所以總產量仍然連續增加,但以遞減的變化率增加。(2分)第階段:負收益階段,生產者不能進入的階段。在這一階段,平均產量繼續下降,邊際產量變為負值,總產量開始下降。理性的生產者將減少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把生產退回到第階段。(2分)由此可見,合理的生產階段

23、在第階段,理性的廠商將選擇在這一階段進行生產。至于選擇在第階段的哪一點生產,要看生產要素的價格和廠商的收益。(1分)2簡述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1完全競爭廠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在長期均衡時也要滿足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廠商在長期生產中可以對全部生產要素進行調整,以獲得更大的利潤。調整表現在兩個方面:對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和進出行業的決策。(1分)2廠商對生產規模的選擇可以使自己的狀況得到改善,從而獲得比在短期內所能獲得的更大的利潤。(2分)3單個廠商進出行業的決策影響到行業內其他廠商的利潤。只有當行業內利潤為零時,廠商才沒有進出行業的動力了。此時達到長期均衡狀態。(2分)4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

24、均衡出現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此時生產的平均成本降到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商品價格也等于最低的長期平均成本。得到長期均衡條件為:mr=lmc=smc=lac=sac,此時,單個廠商利潤為零。(2分)六、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一)序數效用論如何論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的實現?1序數效用論者認為,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即用序數(第一、第二、第三)來表示。效用只能根據偏好的程度排列出順序。所謂偏好就是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意愿,對可能消費的商品組合進行的排列。(3分)2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點?;蛘哒f,它是表示能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點的軌跡。也叫等效用線。商品空間上任一點都有一條無差異曲線通過,表示消費者可以比較任意兩組組合形式的商品。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一條無差異曲線上任一點的斜率即該點的商品邊際替代率為負,因此無差異曲線是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這說明,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條件下,消費者在增加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同時,必然會放棄一部分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即兩商品的消費數量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且商品邊際替代率為負。(3分)3預算線又稱為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一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