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畢業論文_第1頁
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畢業論文_第2頁
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畢業論文_第3頁
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畢業論文_第4頁
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畢業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目 錄摘要3關鍵詞3 一前言4二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來源4三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行為表現及產生原因5 (一)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主要心理問題6 (二)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主要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7 (三)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所產生的一些行為9四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的對策及對策研究的意義10(一)改善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的主要對策10(二)研究這些策略的意義11五總結12參考文獻12致謝12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為了更好的生活,許多農村子女隨著父母一起來到城市,父母為了讓他們更好

2、的融入到社會和將來的發展,紛紛把他們送入城市中的小學。而作為農村的孩子,他們在與城市小孩相處過程中,由于家庭背景和生活條件的不同 ,往往被同學排擠,處在城市的邊緣。這些會是他們的幼小心靈受到打擊,就會使他們形成自卑,封閉,仇視等不良的心理問題。所以要想使他們能夠和城市小孩一樣的成長,必須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因此本文對他們不良心理問題形成的各個方面的原因進行研究,并針對相應的原因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關鍵字: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心理問題;對策;研究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urba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in rural areas and co

3、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r a better life, many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came to the city with the parents, and parents to help them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putting them into primary schools in the city. as children i

4、n rural areas, they get along with city kids,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life, often students crowding out, at the edge of the city. these will be their young hearts be hit, it makes them form an inferiority complex closed to adverse psychological issues such as hate. so in or

5、der to enable them to cities and growing up as a child, their mental problems must be addressed, so this article on why they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aspects to the problem to study and develop appropriate solutions for appropriate reasons. keywords: urba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psyc

6、holog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一 前言進城農民工特別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后能過上體面的生活。于是只要稍有條件,就不惜承擔比在老家學校更多的教育費用,讓子女在城里上學。他們認為孩子在城市上學,由于城市優越的師資和教育硬件,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比在農村老家更好的學習成績和更高的綜合素質,更容易成長為棟梁之才;但由于農民工子女從小生活成長的環境、接受的家庭教育、學習習慣等方面與城里孩子有極大的不同,進入城市學校后,他們會感覺無所適從,自身學習和生活條件的落后,使他們形成強烈的自卑心理,若得不到及時的調適和引導,就可能產生逆反心

7、理或封閉心理,加上同學或多或少的排斥和鄙視,甚至會產生仇視的不良心理傾向。隨著農民工隨遷進城子女群體的不斷擴大,社會排斥并沒相應減少,在有些地區反而有加劇趨勢,農民工子女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影響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二 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來源 社會的發展帶動了人口的流動,城鎮化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為了更好的生活,或進城務工,或移居城內,而隨他們一起進城的就有他們的孩子。所以城市小學中的農村子女主要包括以下來源:1、 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女2、 落戶城市的農村居民子女(一) 農民工子女相關的幾個問題 1什么是農民工子女 民工子女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進城打工而隨親人進城到暫住地讀

8、書的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孩子,這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流動的產物。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國各大城市中逐步形成了民工子女群,而城市學校中也可以越來越多的看民工子女的身影。 2農民工子女的相關數據 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流動人口超過1.2億,這個數字每年還要新增3000萬左右,隨同父母進入城市的兒童約有近2000萬流動兒童,而這個數字隨著社會向前發展,還會逐漸的真多。 人數的劇增,使得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十分嚴峻,而在城市中小學中,則可以更多的看到民工子女的身影,下面以鄭州市為例: 今年中原區中小學新生中,民工人員子女比去年猛增了。中原區城區小學一年級名新生中,工人員子女人,占;初一名

9、新生中,人是外來民工人員子女,占到總數的。而在鄭州市人口最多的金水區,小學一年級新生中,進城民工人員子女達到人,比去年增加了人,占新生總數的;初一新生中,進城民工人員子女占。(二) 落戶城市的農村居民子女 1什么是落戶城市的農村居民子女 落戶城市的農村居民子女是指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 2 落戶城市的農村居民子女受教育的權利 近年來各地出臺了各種相關法律,保障落戶城市的農村居民子女與當地的小孩具有相等的受教育權利,主要體現在: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

10、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學區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 進城落戶的農村居民在義務教育學齡段的子女入學,與居住地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對待,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及兒童、少年的戶籍或居住證明,到居住地縣(區) 教育行政部門公布的學區對應學校辦理入學手續。城市外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由城市外來進城務工人員向暫住地縣(區)政府提出入學申請,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由暫住地縣(區)政府指定接收學校,保證其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民辦學校由學校按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招生辦法招收新生,新生名單等學籍數

11、據及時報轄區教育行政部門注冊備案,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學籍管理。三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問題,行為表現及產生的原因 由于剛入城市,城市的一切對農村子女都是陌生的,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適應,而在適應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挫折,最后引心理問題。一般會出現的心靈里問題主要有自卑,逆反,孤獨和情感缺失等。(一) 主要的心理問題 1自卑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說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 由于生活的不穩定,家庭生活貧困和所處生活環境的簡陋,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受了不小

12、的陰影,特別是當看到城市里的小孩吃的好,喝的好以及用的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在物質生活條件上就比他們低一等,從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烙下自卑的烙印并且在與城市小孩的相處中往往會妄自菲薄,自慚形穢,不會想到要與城市小孩平等相處;再者,加上他們的父母來自農村,具備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采取的方法不當,而由于生活壓力,農民工們往往不善言談,缺少與孩子的溝通,所以當農民工子女看到城市小孩與父母相處融洽時,會感到自己的悲哀,自卑感也油然而生。由自卑,往往會附帶一些其他的微妙心理,越自卑對生活越不安,對社會越失望,所以有時會出現對抗情緒等。自卑主要源自自我意識的偏差,即在問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

13、以下兩種情況:一方面對和自己一樣來自能存的孩子有好感,總是感到熟悉和他們有說有笑,而另一方面在在與城市小孩相處過程中他們顯得過分自卑而與他們明顯地保持距離。下表是通過對太湖縣城內幾所小學中農村子女的自我意識的調查: 表1:民工子女與本地學生自我意識調查統計表 調查內容統計結果民工子女n=50人數百分比有效百分比1、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出色的孩子嗎?是1020%20%不是4080%80%2、你覺得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嗎?是1020%20%不是4080%80%3、你經常為自己的穿著打扮感到不安嗎?是1530%30%不是3570%70%4、你是否感覺到自己比不上城市小朋友?是4590%90%不是510%1

14、0%5、你主動跟老師聊過天嗎?是612%12%不是4488%88%6、你害怕在課堂上當眾發言嗎?是1224%24%不是3876%76%7、你覺得你們學校里的老師喜歡你們嗎?是510%10%不是4590%90%8、你是否經常覺得和同學們相處的融洽?是4080%80%不是1020%20%9、你是否感覺到學校的同學看不起你?是4896%96%不是24%4%10、你是否感覺到城市的小朋友看不起你?是3570%70%不是1530%30%11、你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嗎?是50100%100%不是0-12、你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孩子嗎?是4794%100%不是0-13、回老家時,你會把在這里的所見所聞

15、自豪地告訴家鄉的小朋友嗎? 是4284%84%不是816%16%14、你覺得自己比家鄉的小朋友優秀嗎?是2550%50%不是2550%50% 2自我封閉 社會的發展進步帶動人口的流動,農民工的進城落戶,所處的環境與原來有著很大的偏差,而這些偏差恰恰是造成他們心里不安的主要原因,為了是自己在新的環境中不會受到傷害,他們往往會采取封閉自己,鮮少與人交流,沉默不語的手段,把自己所受的委屈等藏在心里,進而通過自我封閉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隨他們一起入住城市的小孩,由于自己的生活和遇到的很多事情與他們想象中的存在很大沖突,自身家庭環境的貧困會讓他們時刻繃緊神經,對外界的一切都很敏感,害怕別人會因為自己的物

16、質環境而瞧不起自己,為了避免傷害,他們往往會通過自閉來保護自己,這樣在他們心理上就有了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自我封閉心里。 3逆反心理 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提出挫折 侵犯理論,即人的侵犯行為是因為個體遭受挫折而引起的。農民工是城市中最辛苦的人,而他們的辛勞并換不回同等價值回報,這種收入與付出的巨大落差,往往會使他們產生不滿;再者加上城市里居民排斥外來農民工,覺得自己與他們不同,并使這種意識內化成一種市民意識,這加深了農民工對城市的不滿。而隨父母進城的農村子女,他們希望父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自己能享受更好的教育,但事實并非如此,農民工在城市中付出艱辛的勞作,換來的只是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會地位,這種社

17、會生活經歷,是他們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也感覺到了自己與城市居民間的差別,現實中的種種不平等,使他們對城市市民產生敵對情緒,進而對社會產生不滿,很有可能形成對抗社會的逆反心理。 4情感缺失 每個人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對里面的一切產生好奇,剛入城的農村子女也不例外。剛進城,外界的一切對他們都是新鮮的,他們對一切都充滿激情,他們渴望自己能夠和老師,同學侃侃而談,希望自己的努力和自己本人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認識到了自己與他們的不同,不論是物質生活上還是精神生活和人際交往等方面,他們不但沒得到認可,反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再加父母為了維持生活,很少與他們交流,讓他們誤以為父母不

18、關心自己,使得他們的情感世界一片黑暗,壓的他們喘不過氣,從而也就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5城市農民工子女孤獨情緒普遍存在即適應能力差據有關研究表明,有近兩成學生存在著與孤獨有關的事實和體驗。這主要是因為城市農民工子女原來大多是剛從異地或農村轉學而來,這些學生初來乍到,面對的是一個既新奇又陌生的環境,生活習慣、學習方法、語言環境、人際關系的差異都使他們難以調適。由于缺乏與同學間、老師間的必要感情交流,許多剛來的學生很多時候都郁郁寡歡、失魂落魄。這種孤獨感在許多城市農民工子女中都有所表現,尤其是那些適應能力差的兒童,這種不良的情緒體驗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并由此形成情緒障礙。下表主要是通過對太湖縣城內

19、幾所小學中農村子女與當地學生適應能力的調查:表2:民工子女與本地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統計表調查內容 統計結果 農村子女n=50人數百分比有效百分比1、你對現在家里住的地方滿意嗎? 是1020%20%不是4080%80%2、你覺得自己現在生活很幸福嗎?是816%16%不是4284%84%3、你喜歡現在生活的地方嗎?是1224%24%不是2576%76%4、你是否感到有人在背后嘲笑你?是3570%70%不是1530%30%5、老師找你時,你是否會感到緊張?是3264%64%不是1836%36%6、你覺得在學校里你表現好嗎?是3060%60%不是2040%40%7、你是否經常會感到苦惱不安是3570

20、%70%不是1530%30%8、本地小學的同學們愿意和你玩嗎?是510%10%不是4590%90%9、本地小學的同學老師喜歡你嗎?是510%10%不是4590%90%10、你因不適應本地小學而轉過學嗎?是4284%84%不是816%16%11、你經常做家務嗎?是3876%76%不是1224%24%12、父母不在身邊,你能自己照顧自己嗎?是4488%88%不是612%12%(二)不良心理問題的行為表現小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攻擊行為,如打架、說臟話、說閑話、惡作劇等;有欺騙行為,如說謊、抄襲別人作業、偷竊、作弊等;有破壞行為,如亂扔垃圾、亂圖亂畫、故意損壞公物等;怠惰性行為,如遲到、早退、丟三拉四、

21、不按時完成作業、勞動不認真等。有不良嗜好,如賭博、玩電子游戲等等。而其中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這些行為會表現得尤其明顯,因為他們本身的心理問題相對于城里的小孩來說更多更尖銳,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我們更應該用心去關愛他們,家長更應多與他們交流,感受家的溫暖。(三)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 1家庭環境因素 (1)家長認知的偏頗家庭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就必須傾注自己的力量以及關心。家庭是孩子教育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教養。由于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有限,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很大的漏洞和不足。很多人認為,能讓他吃飽、

22、穿暖,有地方住、有學上,自己已經是盡了責任了,從不與孩子進行思想溝通。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讓他去管好了,完全把教育的責任推給了學校和老師。甚至當孩子出現了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的情況,學校要求家長一同配合時,家長也總是以自己沒文化,打工時間長,沒多余時間來管理孩子為推托。或者對子女直接用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農民工家長們要么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要么只注意對孩子的物質生活照顧,忽視孩子的學業品德,只顧忙自己的事情,對孩子的心理變化毫不關心,放任自流。(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 現實生活中農民工教育子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粗暴的教育,絮絮叨叨的說教,溺愛和專制。由于文

23、化低或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語,很多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往往采取粗暴的方式。他們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訓斥、命令、責問、要求的多;尊重、理解、引導、傾聽的少,即使與孩子進行一些有限的交流溝通,也多集中在學習上、成績單上,對孩子的思想傾向、興趣愛好不甚重視。缺少家庭的溫暖和理解,使子女整日生活在不安之中,個性發展受到嚴重壓抑,形成膽小、倔強、回避、缺乏自信等不良心理。說教不管是孩子犯錯還是做好事受到褒揚時,總是不忘念叨,以為孩子就是在不斷地教化和提醒下才能成長,而這恰好是子女最討厭的。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反感這些,并出現叛逆等不良心理。溺愛,對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態度,有求必應,百依百順,關愛有余,

24、近于溺愛。這會使孩子形成自我為中心,只要有一點不順著自己的思維走,就會受不了,有的甚至會走上極端。專制,農民工自以為為了孩子安全健康成長而采取的限制子女行動的方式。活動空間少了,與外界交流少了,心里的激情也少了,情感也黑了。(3)家庭物質生活的影響農民工為了更好地生活,進城務工,其生活環境自然困難,而農村子女在看到自己家里與城市小孩的物質條件的局的差距時,會油然而生一種自卑的情緒,讓他們在與城市小孩相處過程中失去了平等的籌碼,形成不自信的不良心理。2學校因素 (1)教師的失德 進入學校,教師和學校所起的作用逐漸增強。作為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城市與農村的小孩時,要公平公正,不能有任何的差

25、別,因為小孩的心很敏感,這樣造成的傷害不容小看。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老師在處理城市小孩與農村小孩的問題是往往容易偏袒城市小孩;而在教學活動中,經常忽略農村子女;在交談中經常因為沒有注意到農民工子女的自尊而對他們造成傷害。又由于,農村與城市起步不同,農村子女的基本功相較于城市小孩顯得有些薄弱,而成績也沒有城市小孩好,會對整個班級和學校的的整體成績有所影響,而影響到班級和學校的考核,所以有部分老師會流露出不滿和鄙視。老師在學生心里有很重的地位,而老師的排斥和不喜歡會使學生的心理留下不可磨滅的傷害。 (2)同輩的不接納 所謂同輩,是指城市中與農民工子女同齡段的孩子。他們雖然年齡相仿,但是他們所處的環

26、境和認知不同,在受教育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認同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些拉離了城市子女與農村子女的距離,讓他們越來越疏遠。同輩的排次,會使在城市上學的農村子女感到更加的孤單,從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可能會有過激行為。 3社會因素 現代傳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可以說無孔不入,以致少數庸俗和低級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響到不設防的孩子們。另外,由于農民工聚居區孩子缺少公共活動的場所及設施,既沒有少年宮也沒有兒童活動中心,只有社區電子游戲機房是向他們開放的,流連在游戲機房就成了部分孩子課余的主要生活方式。城市農民工子女的家長們由于工作的奔忙,無暇顧及子女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放任他們自己接觸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

27、也有不健康的思想和書籍、音像制品等,有的城市農民工子女及父母與其他民工一起租住,平時不良的言論也容易對尚不能正確判斷的他們產生影響。在城市里,絕大部分民工主要是集中居住,這些居住地往往人員復雜、管理不規范、社會風氣較差,城市農民工子女在這樣的環境中極易受到來自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 4自身因素 由于感到了與城市的自己原來生活環境的差別,以及與城市小孩的相處不好,和所處環境的條件差,使得城市小學中的農村子女不敢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形成了內向甚至自閉的性格。這使他們很難逾越心中的那道坎,也很難敞開心扉去接納城市中的事物,慢慢的累積,最終是自己迷失方向,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城市小學中農村子女的心理

28、問題的對策及研究對策的意義(一)解決問題的對策 1國家出臺政策幫助 2003年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就指出“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圍。要將保障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作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05年溫家寶總理提出要逐步解決學生的書本費、雜費,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并要求認真解決好進城務工農民子女上學的問題。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保障農民工子女就學提出了意見。政策制定得好,但由于各省、市的具體情況不同而難以落實。政府應采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設立專

29、門機構對農民工子女受教育情況做定期檢查,以監督政策是否得到切實執行,并提供便利服務分擔公辦中小學校的負擔。 2學校注重關心來自農村的孩子,為他們平等的學習創造好的氛圍 由于來自農村的小孩子外在的形象沒有城里的孩子好,穿著可能也不如人,在城里往往受到城市市民的鄙夷,進入學校后,也同樣受到學生的諷刺和嘲笑,他們往往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而導致心理不健康。所以學校要尊重農村子女,特別是老師要起帶頭的作用。老師在上課和處理糾紛時,要端正態度,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農民工子女。并要通過教學,了解他們的特點,進行指導,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優點,重拾信心;教育來自城市的孩子,要學會來自農村的孩子和平相處,要學

30、會去尊重農民工的子女。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子女一樣,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都是人,所以必須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和尊重。農民工子女有自己的特點,學校應該為他們創建平等,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融洽的學習氛圍。 3家庭的關心,讓孩子享受溫暖 農民工在工作之余,要多花點心思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許一句簡單的問候,就會是孩子們充滿歡喜,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言辭。要隨時隨刻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要在他們最需要你的時候送去溫暖,把他們的不好心理消滅在萌芽,讓他們擁有一個小學生應有的歡樂。 4 家校聯盟 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民工子女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和家長之間要保持很好的聯系。學校可以成立家長協會,讓家長們相互

31、切磋,相互學習彼此教育子女的經驗。由于城鄉差距的現實存在,農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是有著經濟支配的懸殊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異,孩子在心理上必然會產生“不公平”的想法,家長若能正確引導,倒可以化為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的動力;家長要用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子女,勉勵子女努力學習,讓他們認識到知識改變命運;要經常與學校老師溝通,了解自己子女的心理、學習等情況,與老師共同“對癥下藥”。農民工父母對子女要理解、尊重、寬容、平等,要啟發、教育他們自覺矯正自己的不良心理和行為。而老師也應該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這樣才能從多方面了解到來自農村子女,從而從不同方面獲取信息,更好地掌握他們的情況,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

32、5社會關注 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城市化建設的主力軍。沒有農民工的辛苦勞作,就沒有改革開放后我國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就沒有城里人的便利生活。他們為城市做出的巨大貢獻,理應享受相應的市民權利。所以農民工及其子女沒有任何理由被歧視、被排擠,學校、老師、城市孩子及其家長都應該拋開對農民工子女的偏見、排斥和歧視,給予他們以平等人的尊嚴。社會應該加強輿論宣傳和灌輸農民工權利,專為農民工子女免費開展一些如琴棋書畫等的培訓活動,為農民工子女提高素質、加強交流、疏導心理壓力提供平臺。也可組織農民工子女進行義工活動,既鍛煉了孩子的心智,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還可間接解決部分輕微的心理問題

33、。 6心理方面解決方法 (1)合理宣泄合理宣泄指將情緒以一種合理、恰當的方式釋放出來,適時、適地地宣泄,對于維護心理的健康和平衡非常重要。簡單而言,即高興就笑,傷心就哭,男兒有淚不輕彈不符合情緒調控的疏泄方法,不值得提倡。坦率地表達內心強烈的情緒,如憤怒、苦悶、抑郁情緒,心情會舒暢些,壓力會小些,與情緒體驗同步產生的生理改變將較快地恢復正常。反之,如果把不良的情緒積聚起來或者經常受到壓抑而得不到排解,則往往會淤積成疾,也會影響到與他人合作和相處,使得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發生問題。民工子女普遍存在著壓力過大,他們需要心理宣泄是因為有了煩惱苦悶,有了煩惱苦悶不宣泄那是火上澆油,所以宣泄不但需要

34、而且必須。但宣泄必須合理、適度,如果不分時間、不擇場合、地點,對引起消極情緒的對象大發雷霆,甚至采取攻擊行為;或是胡亂地發泄,遷怒于他人等,不但于是無補,而且還會引起不良的后果。基于這一點,為了能讓弱勢心理者有宣泄的場所,又能恰當地釋放出來,我校專門開設了“心語信箱”和“心理輔導室”,為孩子們提供一個交流、放松、減輕心理壓力的空間,使他們能盡情地發泄不良情緒,遇到挫折時擁有平衡、愉悅的心情。宣泄的方式多種多樣,有音樂法、舞蹈法、體育活動法、呼嘯法、哭泣法、傾訴法、超覺靜坐法、呼吸法等,當個體把自己內心的緊張、壓抑、苦惱發泄出來以后,會感到如釋重負,變得輕松。此策略可用于輔治抑郁、孤獨、焦慮等弱

35、勢心理者。要注意的是在具體的輔導過程中,輔導者要盡量通過耐心的傾聽、善解人意的理解,溫馨的安慰,鼓勵弱勢心理者表露和發泄自己的內心感受,在了解個體的心理現象和人格基礎上,給他們介紹一些合理的適合的情緒宣泄法。(2)有效疏導心理疏導療法是預防和醫治心理障礙及危機的有效方法。民工子女的心理存在弱勢,雖然并沒有嚴重到這種程度,但對于有此種傾向的萌芽者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民工子女弱勢心理者的疏導就是對不良行為進行疏通引導,對阻塞的心理認知和情緒進行疏通,對消極行為進行引導。這種方法的基本工具是語言,其特點是輔助者通過準確生動、嚴正、靈活、親切、適當、合理的語言,幫助孩子分析行為的根源、形成過程、行為本

36、質和特點,教會他們消除不良行為的武器和方法,培養他們自我領悟、自我認識、自我矯治的能力,促進不良行為的轉化、緩解和消除。通過心理疏導穩定他們的情緒,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真假的能 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疏導時應注意:對于存在心理障礙和心理危機的個體,說教、責怪和教條是無益的,只有根據事 實,有依據地分析并指出出路才可。不能空洞地勸慰,更不 能敷衍搪塞。要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和特點給予不同的啟發和支持。注重信息反饋和心理溝通,講求深入淺出的語言藝術和循序漸進的輔助步驟。(3)適當控制情緒的宣泄只有在合理宣泄時才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更多的時候,以內感適當地控制情緒,自我調節。常用的控制不良情緒的具體方

37、法有:轉移 轉移是把注意力轉向別處,使消極情緒淡化以致消失。一般可以把不良的情緒轉向所喜愛的活動以轉變情緒體驗的性質,達到調控情緒的目的。事實證明,音樂是調控情緒的最佳方式之一。歡快有力的節奏使情緒消沉者振奮,輕松優美的旋律讓緊張不安者松弛,青年人可以學習樂器和音樂創作,把內心的體驗轉化成心靈的曲調,并從中體驗成功。體育活動也是轉移調控情緒的良好方法。當情緒狀態不佳時,游山玩水、打球下棋都是極好的情緒調控手段,體育活動既可以松弛緊張情緒,又可以消耗體力,使消沉者活躍,激憤者平靜,實現平衡情緒的目的。此外,有的人生起氣來句拼命干活,這也是一種轉移,并能行之有效地遏止。不過,此時應特別注意安全,以

38、防在激情狀態下動作失控而帶來其他問題。轉移方法之所以有效,其原因有三:一是從事的活動是個體所喜愛的,從事該類活動,馬上可以感受愉悅;二是在活動中成功有利于幫助個體尋找自我價值所在,重獲自尊;三是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有一個限度,用于一件事多些,那么用于第二件事自然就少些,無暇再深刻體驗負性情緒。幽默 幽默指當個體發現一種不調和的或對自己不利的情況時,為了不使自己陷入激動狀態和被動局面,采取以超然灑脫的態度去應付的方法。幽默可以放松緊張的心理,解除被壓抑的情緒,緩解緊張的人際關系,擺脫窘困的場面。還可以冰釋誤會、活躍氣氛、減輕焦慮,甚至還可以用外部控制的方式抑制違法心理。幽默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重要的是要使用得體,才能真正緩解激烈的情緒。助人為樂 學雷鋒做善事,既可以給他人帶來快樂,也可使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具有較好的安全感。理性控制 用理性的制怒方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如在自己最容易發現的地方寫上“忍”、“制怒”等字樣的標識,用自己的理智思維來控制自己。當遇到一些使自己很生氣的事情時,最好選擇的方式是冷靜兩分鐘,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如果兩分鐘后仍覺得這件事情很令人生氣,就可以采用一種恰當的情感宣泄方式。此種方式適合于已有敵視、反叛并伴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4)誘發潛能大部分的民工子女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傾向,他們在學業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