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追問.doc_第1頁
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追問.doc_第2頁
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追問.doc_第3頁
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追問.doc_第4頁
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追問.doc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追問課堂追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及教研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部分教師課堂追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追問時機;提出的問題不夠精準;缺乏追問的藝術、和技巧;或者提出的問題價值不高;缺乏對生成性問題的預設;導致課堂“低效追問”的現象時常出現。經過一年來的學習、實踐與研究,筆者認為:提高數學課堂追問的有效性,在動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答問、討論等學習活動的情況,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即時的疏導、點撥,“追問”無疑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指導策略。有效的“追問”源于正確的教學理念、靈活的教學機智。研究表明,高成效的教師更傾向于對正確回答了一個問題的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以鼓勵他進一步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準確把握課堂追問的時機和學生思考的時間 雖然一節課中追問次數沒有確定,但準確把握好追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何時追問,追問什么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追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研究中還發現,課堂追問的時機通常產生于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若能準確把握好以上的追問時機,課堂追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問后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我們在聽課中經??吹剑航處熢谧穯柡螅3H狈Φ却哪托模傁M麑W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立即降低難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學來“幫忙”,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應。實驗表明,如果教師提問后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么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準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如:教師在教學勾股定理的應用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三個問題:“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度,a=3b=4求c?!苯處熖岢龅牡谝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簡單應用勾股定理已知兩邊第三邊,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稍作停頓,教師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若把問題中的C=90度刪掉,可求c?”讓學生有所疑、有所惑激發其興趣。在多數學生意識到定理的關鍵是誰斜邊應分類之后,教師又讓學生思考第三個問題:“把問題一中的a=3b=4改成a=3,b:c=4:5,可求c?”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提問的時機,緊緊圍繞著這三個問題,組織了相應的活動,且保證每個環節的活動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進了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及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要注意課堂提問的“精”與“準” 所謂課堂提問的“精”“準”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求精確、正確、準確,力求精巧、精致、不隨意。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做提問設計的思考,并以此作為問題設計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簡明準確,又能突出重難點。在關鍵性的問題和小結性的問題設計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復推敲。另外,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精彩來,問出實效來。為此,要實現課堂提問的“精”“準”,教師還要把握好提問的“三度”:即難(易)度、精(準)度、適(量)度。 1、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做到適合適中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盡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著”的問題。因為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注意提問的語言,做到精確準確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課堂提問語言不僅要講求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和準確性。教師要善于精心設計和提煉富有啟發性、準確性、挑戰性的數學語言,提問語言要嚴謹、簡潔、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教師在出示了“小卡車、小轎車、大客車”及各有多少輛之后,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這時第一個發言的學生提出“誰比誰多多少輛?”,緊接著,其他同學受到啟發也提出了“還有誰比誰多多少輛?”、“誰比誰少多少輛?”等一大串問題。顯然學生的回答不是老師所期望的,但根本問題卻是教師的提問不夠精確和準確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問的“數量”,做到精問巧問 實驗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的提問如連珠炮似地射向學生,問題的量多而散,盡管有的問題設計的還比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頻繁,學生不能靜下心來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當然不佳。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抓住數學知識的關鍵(重點、難點)與本質,運用歸納和綜合方法,盡可能設計容量大、定位準的問題,避免問題過于繁瑣、直白、密集,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密度與效度,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兩位教師設計的問題如下: 甲教師: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梯形面積有什么關系?怎樣求梯形面積? 乙教師: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樣的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原梯形面積的幾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梯形面積又怎樣計算?梯形面積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還要除以2? 比較之下,前者的問題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較大,突出了“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與聯系”這個重點和難點,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達到了教師問得精、問得巧,學生想得深、想得準的效果。而后者的問題設計顯得雜亂、瑣碎、過于直白,沒有太大的思考價值,缺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不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概括和總結。 三、要處理好“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預設問題”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問題”,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預設問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對教學活動的引領作用,又要考慮到能否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同時還要注意“預設問題”會誘發“生成新問題”的出現,而這些新的“生成問題”會因學習主體的特點、思維方式及個體差異而很難預料;針對課堂呈現出的豐富、多變和復雜的“生成問題”,教師應當首先不拘泥于課前的預設,應該靈活調整、整合乃至放棄預設的問題,機智生成新的問題方案,伺機而動,隨機應變。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生成的新問題,多做預設;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既是教師教學經驗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顯現。 由此可見,課堂“預設問題”和“生成問題”不是截然分割的兩個部分,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我們應正確理解“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的不同作用,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并善于抓住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實現課堂“生成問題”對加深知識理解的積極作用,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活性。我們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對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勤思考、多分析、勤學習、多鉆研,努力優化課堂提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 課堂提問的材料投放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利于學生接受掌握知識。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是一個話題一個話題層層推進的,具有很強的層次性。課堂提問應根據這種層次性逐一呈現。所提問題既不能讓學生覺得輕而易舉,隨口可答;也不能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無從回答。只有那種微高于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經過學生主觀努力后能夠解決的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一)從教學法的角度探究 1、精心設計追問點 (1)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追問。教師的提問,要講究感情色彩,努力創造出一種新鮮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得到迸發。教師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接受信息不相適應而產生的心理失衡,提出問題,特別能打動學生的心。 (2)抓住知識點的坡度追問。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課堂提問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設計提問要講究坡度。教師巧妙的設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學生接受新知識做了鋪墊,減緩了思維的難度。 (3)抓住思維的發散點追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求同思維培養的基礎上,強調并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盡量提出多種設想,充分假設,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尋找答案。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4)抓住知識的聚合點追問。聚合點是知識網絡上的交點或綱。圍繞聚合點提問,更能突出重點,使學生理清線索,系統掌握知識。讓學生找出兩者之間的異同點,找到他們的聯系,更深刻的理解有關概念和規律。 2、把握追時機。課堂追問要抓住時機,看準時機。 3、選好追問方式追問的方式從內容角度說是指問什么樣的問題。如:知識型問題、理解型問題、應用型問題、分析型問題、綜合型問題、評價型問題如何實現有效操作。追問的方式從形式角度說是怎樣根據教學實際選擇直問還是曲問形式,正問還是反問。促使學生從問題的兩個對立面出發加深理解,能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順向與逆向思維的能力。而追問往往在一問之后又再次提問,窮追不舍,直至學生真正理解為止 4、及時給予反饋有的數學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云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在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后,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必要的指引。 (二)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究 1、優化提問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有人作過一個比方:情感對于思維,猶如能源與發動機,沒有能源,再好的發動機也無法啟動。良好的情感氛圍,能賦予學生愉快積極的情緒,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維。作為課堂氣氛創設和保持的主導者,教師應努力做到:(1)保持良好的追問心境。良好的追問心境,應該是教師愉快教學,自覺確立強烈的學生主體意識和“問”為“學”服務的提問觀。設問既要考慮怎樣教,更要考慮學生怎樣學,把為學服務作為設問的出發點,使設問成為實現學為主體的保證,讓學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發現的樂趣。(2)尊重學生的提問權。學生是一個個有著豐富而細膩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課中他們都會產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學生自制力較弱,這些想法或疑惑一經產生,便急欲一吐為快,否則即會形成一個個思維干擾。對于學生的質疑,要在態度上給予鼓勵,方法上加以指導,讓學生在教師親切、贊賞的言行中產生強烈的思維意向,積極進行思維活動。 2、優化追問的思維氛圍,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1)消除學生畏難情緒,激發思維積極性。設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實現智力和知識中的“現有水平”向“未來的發展水平”的遷移,因此,問題總有一點難度,這就造成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思維,首先要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 (2)問在“最近發展區”,引發學生思維激情。提問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過易的問題學生不感興趣,反之會使學生感覺高不可攀,喪失信心?,F代教學論研究認為:提問最好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將學生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境界,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個興奮中心,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