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1頁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2頁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3頁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4頁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 1歡迎下載 山山 東東 科科 技技 大大 學學 本科畢業設計 論文 開題報告本科畢業設計 論文 開題報告 題 目 蔣莊煤礦二水平延深設計 90 萬 t a 學 院 名 稱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專 業 班 級 采礦工程 定單 08 1 學 生 姓 名 于 振 亞 學 號 200801031133 指 導 教 師 寧 建 國 精品文檔 2歡迎下載 填表時間 2012 年 04 月 09 日 填表說明 1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 論文 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 一 2 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 由學生在畢業設計 論文 工作前期完成 經指 導教師簽署意見 相關系主任審查后生效 3 學生應按照學校統一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 用 A4 紙打印 4 參考文獻不少于 8 篇 其中應有適當的外文資料 一般不少于 2 篇 5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 論文 資料 與畢業設計 論文 一同存檔 精品文檔 3歡迎下載 設計 論文 題目 蔣莊煤礦二水平開拓延伸設計 工程設計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基礎研究其它 設計 論文 類型 劃 一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1 蔣莊煤礦設計年生產能力 150 萬 t a 于 1989 年 6 月 24 日正式投產 截止 2003 年 累計生產原煤 2589 萬 t 一水平的 10 個采區 現已動用 5 個 其中 2004 年內南一 北二 南三 3 個采區開采結束 北八 南七成為礦井的主力采區 南九采區現正在開拓 尚未開拓 的南五 北六采區儲量較少 北十 北十二采區地質構造復雜 村莊壓煤量大 開拓工程量 相當大 開采效益有待進一步進行綜合比較分析 從一水平實際揭露的地質構造情況看 復 雜程度遠遠大于礦井原精查地質報告 礦井南翼 北翼均揭露落差大于 20m 的斷層 在精查 地質報告中沒有控制 給礦井的開采布置和儲量利用造成極大影響 致使一水平剩余經濟可 采儲量大大減少 經測算 截止 2003 年底 一水平剩余經濟可采儲量僅為 1401 萬 t 一水 平即開采結束 因此二水平延深已迫在眉睫 否則將會出現礦井水平接續脫節和產量臺階式 下降的嚴重局面 2 從煤質方面分析 二水平主要開采石炭系太原群 12 下和 16 煤層 均為中灰 中硫 至富硫煤 經洗選后 其硫分仍偏高 只能用作化工用煤和動力燃料 市場銷路偏窄 經濟 效益不高 但若及早開采 通過與一水平 3 上 3 下層煤的合理配洗或采用脫硫新工藝 充 分發揮其成焦率高 結焦性好的特性 可生產出適合市場銷路的煤種 這樣既可實現煤層厚 薄配采 煤種配伍的目標 又能提高礦井的整體效益 防止礦井產量出現臺階式下降 效益 出現嚴重滑坡 影響礦井穩定 因此二水平延深已勢在必行 此外 結合生產單位的實際需要 盡可能早的使生產單位獲得利益 盡可能多的將地下 的煤炭資源采出 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為生產單位創造更多的利益 精品文檔 4歡迎下載 二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 提綱 1 礦井概況 1 1 礦區概況 1 2 井田地質特征及煤層特征 1 3 井田開拓方式 1 4 礦井延深的必要性 2 二水平開采范圍與生產能力 2 1 二水平開采范圍及儲量 2 2 二水平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 3 井田開拓 3 1 水平延深方案的選擇 3 2 井筒及井底人車場 4 開采設計 4 1 采區概況 4 2 采區地質特征 4 3 采區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 4 4 采煤方法及采區參數 4 5 巷道布置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4 6 采區各系統 4 7 采區工作面配備 4 8 采掘工作 5 礦井生產系統及主要機械設備 5 1 礦井通風 5 2 礦井運輸提升 5 3 礦井排水 5 4 礦井壓風 6 礦井供電 6 1 礦井供電系統 6 2 供電設備選型 6 3 照明與通訊 7 安全技術措施 7 1 預防瓦斯和煤塵爆炸 7 2 防止水患 7 3 預防火災 7 4 其它事故的預 防 8 勞動定員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8 1 勞動定員及勞動生產率 8 2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精品文檔 5歡迎下載 三 文獻綜述 國內外研究情況及其發展 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藝的進步和完善始終是采礦學科發展的主題 現代采煤工藝是向著高 產 高效和高安全發展的 由于我國煤田地質條件的復雜性 因而便決定了我國煤礦技術裝 備使多層次的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必將是綜采 普采 炮采三種工藝方式并存 就目前我 國煤礦地下開采技術發展來看 綜采是采煤工藝的重要發展方向 1 目前我國的煤礦主要有立井開拓 斜井開拓 平硐開拓和混合開拓等方式 多種不同的 方案決定了礦井不同的施工方案 目前已形成多種方案并存 采區開采前進式的基本模式 以早出煤 快出煤 節約投資 盡早發揮礦井效益為原則的礦井設計與施工 2 我國長壁采煤方法已趨成熟 放頂煤采煤方法的運用也在不斷的發展 急傾斜 不穩 定 地質構造復雜難采煤層采煤方法和工藝也有很大的發展 3 本礦區內地質構造較復雜 區內共有組合斷層 27 條 其中有幾條作為了井田邊界 而我國大部分煤礦都是以斷層作為 井田邊界的 井田邊界兩側各留設防水煤柱 以防止發生突水波及鄰礦 因此礦井以斷層作 井田邊界時 應考慮斷層導水的可能性 4 5 采煤技術是煤炭生產技術的核心 不斷研究 探索和開發先進的采煤技術 創造最佳經 濟效益 一直是國內礦井致力追求的目標 目前如何優化 完善采煤方法 提高工作面單產 水平 實現高度集中化生產 最終達到安全 高產 高效的目的是國內大型礦井迫切需要研 究與解決的核心問題 6 我國煤炭開采技術落后的原因是開采設備的研究開發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和要求 尤其是 大功率 可靠性高的設備 與國外有很大差距 隨著礦井大規模集中化生產的發展 大功率 高性能的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7 近幾年 通過技術引進 消化 吸收 國內已開發出一些大 型設備 但是體積大 重量重 性能差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8 隨著綜放開采技術的發展 綜放開采設備的研究開發將有很大的空間和發展余地 國內應當充分抓住這一有利的發展機 遇 加緊綜放設備的研究開發 9 精品文檔 6歡迎下載 四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 井底車場形式的選擇 2 井田開拓方式的選擇 3 采區巷道布置方案的選擇 4 開采水平的位置選擇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井底車場形式的選擇主要考慮礦井生產能力 以及礦井車輛的調車方式 對各種 可行車場方案進行比較 擇優選用 2 根據國家方針政策 針對井田的地形 地質 水文 煤層賦存情況 結合礦井井 型大小 設備供應 施工技術等條件 綜合分析 全面比較 確定合理的井田開拓方式 3 采區巷道的布置主要采用方案比較法對其進行選擇 即根據礦井的地質構造條件 和煤層的分布情況設計不同的開拓方案若干 之后對其進行經濟 技術等方面的綜合比較 根據比較所的結果選擇較為合理的方案進行實施 4 開采水平位置的確定 應使開采水平有合理的服務年限 有利于礦井水平和采區 的接替 還要有較好的經濟效果 由此來選擇確定開采水平的位置 精品文檔 7歡迎下載 六 本課題的進度安排 開題和整理資料 2012 04 09 2012 04 15 1 0 周 第一章 礦井概述及地質特征 2012 04 16 2012 04 19 0 5 周 第二章 開采范圍和儲量 礦井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 2012 04 19 2012 04 22 0 5 周 第三章 井田開拓 2012 04 23 2012 05 13 2 0 周 第四章 準備方式 巷道布置 采煤方法 2012 05 14 2012 05 13 2 0 周 第五章 礦井生產系統 及主要機電設備 2012 05 13 2012 05 19 1 0 周 第六章 安全技術措施 2012 05 20 2102 05 23 0 5 周 第七章 勞動定員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2012 05 24 2012 05 26 0 5 周 抄寫及繪圖 08 5 27 6 02 1 0 周 外文翻譯 與論文相關的專業文獻 2012 06 03 2012 06 10 1 0 周 裝訂 評閱 答辯 2012 06 11 2012 06 17 1 0 周 共計 2012 04 09 2012 06 18 1 2 周 七 參考文獻 1 徐永圻 煤礦開采學 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1999 2 東兆星 吳士良 井巷工程 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5 3 秦忠誠 王同旭 嚴正方 構造復雜煤層采煤方法 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3 4 張國樞 通風安全學 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5 5 煤炭工業部 煤礦安全規程 北京 煤炭工業出版社 1986 6 煤礦礦井采礦設計手冊編寫組 煤礦礦井采礦設計手冊 北京 煤炭工業出版社 1984 7 淮南礦業學院 井巷設計 北京 煤炭工業出版社 1983 8 煤炭工業部 煤炭工業技術政策 北京 煤炭工業出版社 1988 9 建設部 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5 10 Peng S S Chiang H S Longwall Minging John Wiley Sons Inc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