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 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鎮原綜合試驗站 情況匯報 內容 一 甘肅大豆生產基本狀況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四 存在問題及發展潛力 一 甘肅大豆生產基本狀況 1 自然條件優越2 種植歷史悠久3 供需矛盾突出4 種植區域廣闊 一 甘肅大豆生產基本狀況 1 自然條件優越光能資源十分豐富 年太陽輻射量為106 158千卡 平方厘米 總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遞增 日照時數在l700 3400小時之間 晝夜溫差大 有利于增加大豆凈同化率 提高產品數量和質量 熱量條件較好 0 活動積溫1200 3960 沿黃灌區是我省大豆間套種植區之一 而該區地處黃河上游 灌溉設施較為完善 水量充沛 能夠保障大豆生長期間水分需求 甘肅東部降雨相對較多 雨熱同季 有利于大豆生長 土地廣闊 全省總耕地面積5300萬畝 一 甘肅大豆生產基本狀況 2 種植歷史悠久大豆在甘肅省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 解放前的1936年大豆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1953年 大豆面積達到177萬畝 此后 大豆面積持續下降 到70年代末期 大豆面積不足50萬畝 1980年大豆播種面積47萬畝 1993年127萬畝 近二十年來 甘肅省大豆播種面積逐步增加 進入2000年 大豆年播種面積平均在200萬畝左右 目前大豆播種面積在200 230萬畝 其中春播大豆面積占60 左右 夏播大豆占40 3 供需矛盾突出新中國成立以來 甘肅省大豆總產一直徘徊在7 8萬噸左右 1993年總產達11萬噸 有了較快的增長 目前大豆總產量26萬噸 人均大豆量仍不足9公斤 遠低于全國人均膳食營養14 5公斤的基本要求 特別是近年來甘肅飼料工業的發展和食品工業對大豆需求的增加 大豆供需矛盾加大 每年仍需從外省調入大量的大豆及豆粕 一 甘肅大豆生產基本狀況 一 甘肅大豆生產基本狀況 4 種植區域廣闊 河西大豆生產區 隴東旱作大豆生產區 天水隴南大豆生產區 中部沿黃大豆生產區 隴東旱作生產區 包括慶陽 平涼部分縣區 本區屬暖溫帶氣候型 年平均氣溫7 10 10 積溫2600 3400左右 無霜期160 190天 年降水量400 650毫米 雨量集在7 8 9三個月 是甘肅省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 年種植面積130萬畝左右 其中春播大豆40萬畝左右 夏播大豆90萬畝左右 春播大豆品種主要有中黃39 冀豆17 晉豆23 中黃41等 夏播大豆品種有中黃30 中黃35 晉豆19 綿豆2號 冀豆4號 科豐6號等 以蘋果幼園套種栽培模式 全膜雙壟溝播栽培 全膜覆土穴播栽培 一膜兩年用及多年用為主攻方向 中部沿黃灌區 涉及白銀 定西 蘭州 臨夏等市 州 的部分縣區 年降雨量200 400毫米 年平均氣溫5 9 本區光照條件好 晝夜溫差大 無霜期為120 200天 是典型旱作 灌溉農業區 本區為甘肅省近十年來大豆生產發展最快的區域 大豆面積已達到30萬畝左右 大豆種植主要與早熟馬鈴薯 小麥 玉米間套作 大豆于五月上旬播種 九月中下旬收獲 主要品種有晉豆23號 中黃35 鐵豐8號等 目前 大豆與小麥 玉米等間作套種技術比較成熟 隨著近年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薯豆套作已成為該區研究的重點 河西內陸灌區 河西灌區東起古浪 西至敦煌 涉及5市20多個縣區 大豆種植面積20萬畝左右 一年一熟 以種植春大豆為主 多與小麥 玉米套種 主要種植品種有中黃30號 晉豆19號 汾豆8號等 該區域夏季短 較熱 冬季嚴寒而漫長 無霜期一般為120 170天 10 積溫1500 3700 日較差大 年輻射量為140一158千卡 平方厘米 風沙災害 水源不足和土壤肥力不高是限制農業生產的主要問題 進一步發展大豆生產潛力很大 天水及隴南生產區 本區年均氣溫7 15 無霜期160 285天 年降雨量445 950毫米 年均日照為1800 2200小時 是甘肅省大豆的主要產區之一 年種植面積50萬畝左右 該區大豆以夏播大豆為主 一般在冬小麥和油菜收獲后復種夏大豆 夏播大豆于6月上中旬播種 均于9月下旬10月初收獲 種植大豆品種有豫豆8號 中黃39 中黃13 冀豆12 吉林30等 以引進優質早熟品種試驗示范 結合全膜覆土穴播小麥栽培技術的推廣 擴大復種面積 提高單產為主攻方向 果樹行間套作 馬鈴薯套種 新品種引進與篩選 甘肅大豆產業發展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間套種植模式是我國傳統精耕細作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泛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 間套種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光 熱 水 肥等生產資源 較傳統單作模式產量優勢明顯 甘肅各主要區域熱量資源 一季有余 兩季不足 間套種植面積相對比較集中 分布類型較多 近年來 隨著種植結構的不斷調整 以大豆為主栽作物的間套種植模式發生著一定的變化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甘肅間套種模式 馬鈴薯套種 蘋果幼園的建立 馬鈴薯面積增加 蘋果幼樹行間套種 傳統模式 創新模式 小麥套種大豆西瓜套種大豆玉米套種大豆胡麻套種大豆食葵套種大豆孜然套種大豆甜葉菊套種大豆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傳統模式 小麥套大豆 主要分部在河西及沿黃灌區 小麥畝產400公斤左右 大豆畝產量100 150公斤 畝收入1200 1400元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西瓜套大豆 主要分布在沿黃灌區 西瓜畝產量3000公斤 大豆畝產量210公斤 畝收入2000 2500元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傳統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玉米大豆間作栽培 全省各區域均有分布 玉米畝產量800公斤 大豆畝產量120公斤 畝收入2000元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傳統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胡麻套大豆主要分部在河西及中部沿黃灌區 一般畝產胡麻150 165公斤 大豆150公斤 畝收入1300 1500元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傳統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食葵套種大豆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區 葵花 食葵 平均畝產達到126公斤 大豆畝產達到165公斤 畝收入1600元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傳統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孜然套大豆主要分布在河西灌區 孜然畝產量80 120公斤 大豆畝產量160公斤 畝收入2600 3600元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傳統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甜葉菊套作大豆主要分布在河西灌區 晾干甜葉菊畝產量350公斤 大豆畝產量117公斤 畝收入4085元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傳統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創新模式 蘋果幼樹行間套作大豆栽培技術 秋膜春播技術 周年覆膜栽培 大豆臨播前土壤水分較露地增加30毫米 大豆畝產215 2公斤 較露地增產40 8 較春覆膜增產18 1 覆膜溝播栽培技術覆膜溝播能夠將農田集水與保墑結合為一體 對于緩解大豆生長前期土壤干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覆膜溝播大豆畝產237 6公斤 較覆膜平播增產15 0 較露地平播增產33 2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創新模式 蘋果幼樹行間套作大豆栽培技術 秋膜春播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創新模式 蘋果幼樹行間套作大豆栽培技術 覆膜溝播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地膜馬鈴薯套種大豆馬鈴薯起壟后趁墑先覆膜后播種 每壟種兩行 密度為3500株 畝左右 壟上行距40厘米 穴距25厘米左右 穴播2株 播種深度6 8厘米 播種行與壟邊距8 10厘米 薯芽向上 大豆根據土壤肥力確定適當密植 每畝12000 15000株 帶內行距40厘米 穴距12 15厘米 采用人工挖穴點播 每穴播種3 4粒 播種深度3 4厘米 待生長到3葉時 及時間苗定苗 每穴保留2株 馬鈴薯畝產2200 2700公斤 畝產大豆150 200公斤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創新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薯豆套作模式下土地當量比為1 42 1 65 套作經濟效益比單作馬鈴薯經濟效益提高13 7 21 8 套作下馬鈴薯商品率提高8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創新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大豆間套作栽培模式研究 創新模式 二 甘肅大豆間套種技術發展情況 地膜馬鈴薯套種大豆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1 科研與推廣相結合加快大豆產業發展步伐近年來 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和國家大豆產業體系鎮原綜合試驗站密切協作 在全省不同生態區域開展品種篩選 套種模式 種植密度 播期 不同覆蓋模式及水分高效利用 中黃系列大豆配套高產技術示范與推廣等 共同建立了會寧 靖遠 寧縣 徽縣 成縣等示范點 試驗示范與推廣同步進行 加快了研究成果的轉化步伐 轉變了農民傳統的栽培觀念 有力地推動了甘肅大豆生產發展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2 以高產創建為抓手 促進大豆綜合集成技術推廣農業部在甘肅省累計安排大豆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11個 分別安排在隴東產區的寧縣 涇川縣 隴南產區的徽縣 省農牧廳非常重視這一項目的實施 省上成立了油料作物高產創建專家組 在大豆示范推廣上 以高產創建項目為抓手 萬畝示范片狠抓技術集成配套栽培 實行良種良法 農機農藝相結合 推廣精量適期播種 配方施肥 病蟲害綜合防治 通過項目的實施 寧縣萬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207 5公斤 較非項目區增產72 9 徽縣平均畝產201 6公斤 較非項目區增產67 6 有力地推動了主產區大豆綜合集成技術的大面積應用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3 結合旱作農業重大創新技術推廣 探尋旱作區大豆發展的新出路 近年來 結合我省主推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和全膜覆土穴播技術 在大豆抗旱栽培上 開展了大豆全膜雙壟溝播 大豆全膜覆土穴播 全膜平鋪穴播 壟側等抗旱覆蓋模式的研究 并探索推廣了全膜雙壟溝播二茬大豆免耕栽培技術和全膜覆土穴播多茬大豆栽培技術 為旱作區大豆抗旱栽培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大豆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示范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4 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動品種更新換代 2006年開始 針對我省大豆生產的品種更新換代慢 種質退化嚴重 單產不高 品質下降的實際 從中國農科院作物所 黑龍江農科院等大豆種子科研 生產企事業單位引進新品種 系 40多個 在全省不同區域廣泛開展大豆新品種引進試驗 從中篩選出了如中黃30 35 41 43 冀豆17 汾豆78 晉豆23 中作J7008等一批適宜不同區域的早 中 晚熟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 系 并開展大面積示范推廣 通過幾年的努力 大豆主產縣 區 基本實現了品種的更新換代 良種應用率達到80 以上 2010年 在甘肅寧縣 慶城縣蘋果幼樹行間套種中黃30 畝產166公斤 畝 2011年 武威涼州區蘋果幼樹行間套作中黃30 平均畝產267公斤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2009年 在甘肅鎮原果樹行間套作 晉豆23最高畝產231公斤 平均畝產196公斤 2009年 在甘肅鎮原果樹行間套作 冀豆17最高畝產229公斤 平均畝產194公斤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三 甘肅大豆科研推廣主要工作 5 開展大豆科研推廣項目 加快新技術推廣步伐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近幾年先后組織實施了隴南災后重建 中黃系列大豆新品種示范推廣等項目 在徽縣 成縣 康縣 武都等縣區 重點推廣了麥后復種早熟大豆 在河西 中部以及隴東重點開展了中黃30 35 39等中黃系列大豆新品種在不同生態類型條件下的試驗研究與大面積推廣 通過項目實施 確定了項目區的主栽品種和主推技術 加快了新技術推廣步伐 四 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存在問題一是重視程度不高 各級行政部門 技術推廣部門都把大豆作為一個輪作倒茬的補充作物看待 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從技術 資金 科研等方面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是產量低 品種老化 退化現象嚴重 尚未建立良種繁殖基地 良繁供種體系不健全 良種應用率低 對豆類作物品種選育 引進工作重視不夠 四 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三是缺乏正確有效的引導 農民信息閉塞 生產未能擺脫傳統的自由無序的狀態 在產業開發方面 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主要以制作豆腐 豆漿 豆粉 豆瓣醬和鮮食為主 產品加工 購銷方面缺乏比較規范的購銷加工龍頭企業 在生產上還未形成集中產地和規模效益 缺乏名 優 特產品 商品率和市場占有率都很低 四是生產管理粗放 技術措施不到位 整地質量差 特別是復種模式 由于播前時間緊 有些區域免耕播種 播種質量差 施肥少 常出現缺苗斷壟 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等突出問題 個別年份麥收后就有大量粘蟲危害 直接影響到當年產量的提高 五是氣候干旱 影響了大豆播種和出苗 發展潛力再經過3 5年的時間 使甘肅的大豆種植面積達到300萬畝 平均單產提高20 潛力途徑有 一是甘肅省果園640萬畝 蘋果園450萬畝 幼園320萬畝 蘋果園4年以下200萬畝 每年新增幼園40萬畝 果豆套作栽培技術規范已經成型 加以科學引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品的自動化檢驗設備考核試卷
- 外匯市場流動性分析考核試卷
- 紡織電氣自動化控制原理考核試卷
- 森林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提升考核試卷
- 木材結構優化設計與力學性能考核試卷
- 皮裝飾制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染料進出口貿易分析與市場前景考核試卷
- 供應鏈數字雙胞胎實現端到端可視化考核試卷
- 西南石油大學《數據挖掘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無錫太湖學院《醫學檢驗基本技術與儀器設備》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傳染病的防控知識課件
- 高校保密警示教育
- 預防狂犬病病知識
- 2025年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林海雪原》知識點總結及練習
- 西部計劃考試考題及答案
- 教師專業發展制度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制度
- 學校德育管理體系
- XX文化產業投資公司二零二五年度股東退股及文化創意協議
- 青年博物館文創產品消費研究:一個社會實踐分析視角
- 2025版學校學生食堂餐具清洗消毒服務合同2篇
- 跟著電影去旅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威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