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 目 錄第一章 概 述一、歷史背景和任務依據 71、歷史背景72、編制報告的依據7二、研究工作概況及范圍 81、研究工作過程簡述82、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簡介83、項目研究的范圍9三、研究的主要結論 91、建設理由92、交通量發展預測113、建設規模及技術標準124、工程實施方案125、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146、工期安排147、經濟評價158、對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評價和對策措施169、 問題與建議 16第二章 現有公路的概況及問題一、現有公路交通運輸狀況 191、公路網現狀 192、公路交通運輸現狀 213、汽車保有現狀 22二、現有公路技術狀況及問題 231、現有公路技術狀況 232、適應程度分析 233、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24三、本項目在綜合運輸網中的地位和作用 261、在國內交通運輸網中的地位和作用 262、促進本地區經濟進一步開發和開放 273、是發展楠溪江旅游的需要 27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發展的目標要求 28第三章 交通量預測一、項目所在地區的經濟特征 311、區域內產業的經濟特征312、地區交通綜合運輸結構及發展趨勢36二、經濟結構特點與公路運輸的關系 371、國民經濟結構特點372、交通運輸量指標與國民經濟的關系 38三、公路交通量調查 381、交通量調查方法、地點和時間392、調查數據統計 393、歷年交通量調查40 四、交通量發展預測 401、預測年限和特征年402、交通量預測方法41 3、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和分析414、趨勢型交通量預測43 5、誘增型交通量的推算45第四章 建設規模與標準一、通行能力分析 48二、建設規模 49三、技術標準 491、路線設計標準 492、隧道設計標準 503、道路交叉標準 52四、設計規范 52第五章 建設條件與方案選擇一、沿線地形、地質、地震、氣象、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551、沿線地形和地貌 552、區域地質概況 553、水文地質 554、氣象 565、水文概況 576、工程地質評價 58二、筑路材料來源及運輸條件 581、路基填筑材料582、路面、隧道襯砌及其它結構物材料59三、選線基本原則和路線方案的確定 601、選線基本原則 602、路線方案概述 60四、工程方案 611、路基方案612、路面方案613、隧道方案 62五、建設項目對環保的影響 621、項目在施工期間對環保的影響622、項目在營運期間對環保影響63第六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一、主要工程數量 66二、建設用地和拆遷 66三、投資估算 66四、資金籌措 67第七章 建設安排及實施方案一、組織機構 69二、工程組織模式 69三、工程建設安排 69四、合理工期的確定 701、制約工期的主要因素702、縮短工期的對策70五、工程管理 701、質量管理 702、招投標管理 713、施工管理 714、施工監理 71第八章 經濟評價一、經濟評價的基本考慮 731、經濟評價的依據和方法732、經濟評價指標733、有關參數的確定74二、國民經濟評價 751、行車里程和運行時間752、運輸成本763、國民經濟效益774、經濟成本805、國民經濟評價結果816、國民經濟敏感性分析82三、分析和評估 82第九章 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一、項目概況 86二、資源需求 86三、對農業自然資源的影響分析 861、土地資源利用與影響 862、水資源利用與影響 86四、綜合評價和對策措施 87第十章 問題與建議一、關于41國道施工的交通管理問題 90二、關于工程地質勘探問題 90三、關于對環境影響的評價問題 90第一章 概 述一、歷史背景和任務依據 1、歷史背景2、編制報告的依據二、研究工作概況及范圍 1、研究工作過程簡述2、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簡介3、項目研究的范圍4、報告成果三、研究的主要結論 1、建設理由(1) 是41省道交通量迅速增長的需要 (2) 是完善永嘉縣公路規劃網建設的需要(3) 是永嘉城市化發展的需要(4) 帶動旅游業發展的需要2、交通量發展預測3、建設規模及技術標準(1) 技術標準(2) 建設規模4、工程實施方案5、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6、工期安排7、經濟評價8、對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評價和對策措施 9、問題與建議第一章 概 述一、歷史背景和任務依據 1、歷史背景平陽坑大橋位于瑞安市的西南約30km處的平陽坑鎮政府所在地,跨越飛云江,連接飛云江兩岸村民交通。目前平陽坑鎮共有42個行政村,被飛云江分隔于兩側,其中江南有23個行政村共1.7萬人口,江北19個行政村共1.4萬人口.南岸村莊現基本有56省道穿過,而北岸村莊倚大山旁飛云江基本屬于半島境況,村民出入全部以渡口過渡解決.渡口出于安全考慮,只有白天過渡,夜晚停渡.由于渡口牌飛云江上,受飛云江洪水影響較大,年停渡(白天)約30天。又平陽坑鎮中學僅一所,在江南片平淡陽坑鎮所在地,江北學生占全校學生的50%,平時為走讀。因此本鎮江北片區19個行政村落后的交通狀況嚴重制約了該片區人民的經濟發展,也影響江北片區學生的正常上學。為了本鎮范圍內兩岸相通,早日使江北人民脫貧致富,建造一座越江大橋十分迫切。2、編制報告的依據(1) 平陽坑鎮政府與中國華西工程設計建設總公司(集團)南京分公司簽訂的合同書;(2) 交通部1988年頒發的水運、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97)及現行規范、規程和定額等;(3) 瑞安市交通局編制的瑞安市交通發展“十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及溫州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規劃2003-2010;(4) 瑞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5) 平陽坑鎮城鎮發展規劃及工農業園規劃。 二、研究工作概況及范圍 1、研究工作過程簡述接受瑞安市平陽鎮政府的委托后,我院立即成立了“瑞安市平陽坑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編制組,開始調查收集項目有關資料。為了掌握本項目交通量情況,使交通量預測有較可靠的資料,我們在項目所在區域進行交通量調查,結合近年來56省道交通量觀測站資料,進行適當的補充延伸,預測本項目設計交通量,作為確定建設規模和標準的依據。為使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更細更全面,對本項目特別是主體工程進行了必要的地質勘探和實地地質調查。并對本工程沿線區域國民經濟發展、城鎮建設規劃、公路路網規劃、建筑材料和料場分布與供應等方面也進行了充分調查。2、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簡介(1) 對現有公路的基本情況調查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建設本工程的必要性。(2) 通過對運輸和交通量的分析預測著重研究了項目所在地區的經濟特征,運輸結構特點及與公路運輸的關系,結合2003年交通量調查分析,推測將來可能發生的交通量,從而論證工程建設的規模與標準。(3) 按照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形類別,選用設計標準及建設規模。(4) 在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對本項目的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環境、建筑材料的來源及運輸條件等進行深入分析論證項目建設的技術可行性。(5) 提出了推薦方案,按推薦方案的設計資料,計算工程數量及征遷用地,按部頒公路工程概預算編制辦法進行工程估算。(6) 按建設單位的工作安排,根據本工程的特點結合以往工程的經驗提出合理工期及實施方案。(7) 對估算進行分析研究,作出國民經濟評價,并進行了敏感性分析,論證項目建設的經濟可行性。(8) 根據工程所處位置及填、挖方等工程量,進行農業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評價。(9) 歸納提出本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建議。3、項目研究的范圍本項目研究內容為瑞安市平陽坑大橋工程:起點為56省道平陽坑村西南側附近,跨飛云江建一座400m長大橋,終點于上河頭與塘岙村之間接鄉村道路。全長850m。三、研究的主要結論 1、建設理由生664人,而江北片學生有330人。該校為走讀學校,因此江北學生每天均要過江往來,而渡口均在飛云江上,受天氣影響很大,遇暴雨或臺風天氣,渡口停渡,全年約停渡30天,這樣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上學及學校的正常上課。平陽坑大橋的建設,將兩岸人們的往來直接可在橋上通行,不受氣候的影響,從根本上可解決兩岸交通難的問題。因此,該橋的建設顯行非常必要。2、撤渡建橋、消除安全隱患的需要平陽坑鎮兩岸人民往來僅靠渡口過江,原有渡口10個,98年后合并為7個,渡口受自然氣候影響很大,本地區每年的4月-9月為汛期,告別是7-9月份的臺風期期間,遇臺風江水暴漲,水流很急,嚴重威脅渡口的安全。平陽坑大橋的建成,可撤消周邊渡口,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沿江人民的生命安全。3、促進北岸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加入WTO后與世界經濟的逐步接軌,我國與國際交流進一步擴大。溫州,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最為成功、最具活力的城市,引起全國各地人民及至中央政府的重視。溫州市委、市府乘“十六大”東風,為了更好地引導溫州的經濟發展,李強書記在市第九屆黨代會上提出“一港三城”的戰略方針,特別強調要把溫州落后地區的經濟走上一個新臺階。而平陽坑鎮屬于山區,四面環山,當地經濟以農業收入為主,其他行業受交通的影響發展緩慢。江北片區背靠大山,面向飛云江,處于半島狀況,嚴重制約了本區域的經濟發展。鎮政府為了更好地貫徹溫州市委、市府的發展農村經濟精神,充分利用江北片山地經濟及灘涂經濟的優勢,把江北建設成以農業、工業、旅游業并舉的新農村,也迫切需要建造平陽坑大橋。4、全鎮統一規劃的需要平陽坑鎮全為山區,為依江建村、鎮,平地面積極少,目前江南鎮政府所在地的平地已基本利用,為了發展平陽坑鎮的經濟,把平陽坑鎮建設成一個經濟強鎮,必須擴大土地范圍,把江北片的平地與江南片統一規劃,為此,兩岸交通需首先解決,建橋為不可缺少。5、加強江北對外聯系的需要江北片有19個行政村,1.4萬人口,勞動力豐富,可受交通限制,信息閉塞,與外界聯系不夠,使富余的勞動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只有本大橋的建成,才能使江北片打開了大門,擴大了空間,進一步使江北乃至全鎮的經濟持續發展壯大。2、交通量發展預測根據交通量與永嘉縣國民經濟、公路運輸量、汽車保有量等關系分析,交通量的增長與國民經濟的增長有密切的關系,本報告采用回歸分析法來預測將來的交通量。首先采用趨勢外推與規劃相結合的方法以龔珀資曲線方程(即S曲線)對趨勢型國內生產總值進行預測,然后按彈性系數法建立交通量與國民經濟的相關分析,依據永嘉縣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來確定交通量的增長率,并以現狀交通量調查交通量為基數,按“四階段法”進行將來特征年交通量預測,預測年國內生產總值及誘增型(含趨勢型)交通量如表1-1、表1-2所示。預測國內生產總值 表1-1年 份2001(實績)20032005201020152020國內生產總值(億元)73.7286.80106.43162.04222.67283.23增長倍數1.1771.2261.5231.3741.272增長率(%)8.4910.7258.7786.5614.929誘增型(含趨勢型)交通量的預測表 表1-2 年 份2003(實績)2005201020152020交通量標準車(ved/d)12821527209626273168增長倍數1.1911.3731.2531.206增長率(%)9.146.544.623.833、建設規模及技術標準(1) 技術標準根據交通量調查分析,本項目在2020年時折算交通量為3168輛(標準車)。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97)規定,采用平原微丘二級的設計標準,設計車速為60公里每小時,整體式路基寬度為12米,行車道寬度為9米,兩側土路肩寬度為2X1.5米。隧道建筑界限分別為行車道寬度W=9.0米,兩側人行道各0.75米,凈高H=5米。 (2) 建設規模永嘉上塘鎮浦東隧道工程起點為41省道永嘉87啤酒廠廠房正門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長473米隧道,上塘側出洞口為規劃中的上塘鎮環城北路起點,然后沿著環城北路,終點為上塘鎮環城北路與環城西路交叉處。路線全長為2.003公里。 其中整體式隧道1座,長473 m,涵洞2道;路基工程長1.53km,路基填方7.27km3,挖方31.462 km3,排水防護工程1.65km3;路面工程1.445km2;平面交叉5處;征用土地18.0畝,拆遷房屋200m2.4、工程實施方案 (1)路線方案 本工程連接41省道仙清線與上塘鎮環城西路兩條道路,主體工程是隧道工程。與原有路線相比較,本項目建成后將比老路縮短0.3公里,路線詳見圖表篇中路線平面圖。由于本工程線路較短,僅2.003km,而且其中0.8km路段是利用現有的環城北路,新建僅1.2km,上塘側接線為環城北路,路線起終點及走向已按上塘鎮總體規劃固定,隧道出洞后直接與環城北路相接,故隧道出洞口位置已固定,按隧道垂直穿越山體,確定隧道軸線,隧道進洞口位置亦已基本固定,加上起點為永嘉87啤酒廠及石介下所地形限制,與41省道平交位置也已基本固定,因此,本項目線路控制點已基本確定,故本工可對本項目路線方案就不作比較,僅將推薦方案列出。推薦方案路線的起點為41省道永嘉87啤酒廠廠房正門附近,在石介下新建一座長473米隧道,上塘側出洞口為規劃中的上塘鎮環城北路起點,然后沿著環城北路,終點為上塘鎮環城北路與環城西路交叉處。路線全長為2.003公里(2)路基方案 本項目位于多雨地區,路基設計應加強排水設計,采取攔截、分散處理的原則,設置防沖刷、防滲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并和當地農田灌溉系統相協調的綜合排水設施及防護工程。(3)、路面方案1)設計原則 路面設計按照地因制宜,選材合理,技術可靠,施工方便,造價便宜,社會效益好,便于養護,使用壽命長的原則進行設計。2)路面面層類型確定 瀝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可用于本路段路面面層。本工程上塘側接線為上塘鎮環城北路,基本已按水泥混凝土面層進行施工,考慮到整個工程統一協調,本項目統一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層。 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結構層厚度如下: 22cm砼面層 15cm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水泥劑量5%) 10cm級配碎石墊層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層為22厘米水泥混凝土,下設611厘米厚15號貧混凝土整平層。(4)隧道方案本項目推薦方案整體式隧道1座,長473米。隧道橫斷面為單圓弧拱式,寬度按10.50米設計,其中行車道寬9.0米。具體見隧道標準橫斷面總體布置圖,寬度按10.5米控制。洞內采用錨噴復合襯砌,洞內設置照明設施和必要的消防器具。從CO的含量及煙霧含量考慮,不必設置通風設施。隧道內設置綜合防排水系統。5、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本工程推薦方案估算造價為1419.88萬元,平均每公里造價709.94萬元,共需人工12萬工日,木材90m3,水泥5059t,鋼材1696t,石油瀝青210t。 本項目業主由是永嘉縣人民政府籌建的建設指揮部,在征求業主的意見后,按照推薦方案資金籌措計劃如下: (1)由永嘉縣政府與沿線地方政府籌資項目資本 426.0萬元,占總投資的30%。(2)其余部分向上級交通主管部門申請建設資金補助共 993.88萬元,占總投資的70%。6、工期安排本項目前期工作(含“工可”批復)及初步設計計劃于2003年5月完成。2003年5月底完成施工圖設計文件和招投標工作。可于2003年7月開工建設,爭取2004年7月建設成通車,施工工期12個月。7、經濟評價國民經濟評價是以建設項目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為評價角度。本報告采用“有”、“無”比較法計算項目的經濟效益,即對有此項目及無此項目時的各項費用和效益進行比較,從而求得新建設項目的費用和效益。本報告國民經濟效益主要對運輸費用節約、運輸時間節約、事故費用減少以及老路減少擁擠等幾個方面效益進行定量分析,營運期累計效益5299萬元,累計效益現值1646萬元。 本項目國民經濟投資成本1209.7萬元,占該工程總投資的85.2%。本工程建成后,按交通部公規院公路技術經濟指標(第二次修訂本)的養護管理費用模型計算,常規養護管理費為每年6.66萬元。每隔八年安排一次大修,每次大修費用為38.58萬元。根據上述對本項目的國民經濟成本和效益分析,得到國民經濟評價結果:經濟凈現值(Is=12%) EVPV=522萬元經濟內部收益率(%) EIRR=29.92%經濟效益成本比 EBCR=1.46經濟投資回收期 N=10.7年顯然,經濟凈現值大于零,經濟內部收益率大于國家規定的社會折現率(12%),經濟效益費用比大于1,根據敏感性分析結果,本項目承受投資風險的能力較強,只有在效益降低20%、費用增加20%這一對項目影響最大的不利因素出現時,國民經濟各評價指標才未達到衡量值,因此,從敏感性分析角度看,本項目亦是基本可行的。8、對農業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評價和對策措施 建設本項目需占用部分農田和山地,減少農業耕作面積和山體綠色植被,對農業資源產生一定影響,如糧食、經濟作物減產,減少農業收入;山體植被的破壞,增加了水土的流失作用,可能導致河溝淤積、山體表土植被滑移、坍塌現象等。上述問題可以通過下列措施予以補償: (1)設計選線時除盡量做到少占良田,并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開墾荒地,改造土地以彌補被使用的土地。(6) 路塹地段,砌筑護坡或種植草皮以穩定山體防止水土流失。(7) 跨越河渠的橋涵,盡量不壓縮過水斷面,使泄洪、排灌通暢。 (4)施工中或運營期間的污水排放,設有自成系統的邊溝,污水處理裝置或施工臨時的泥漿池、駁船,處理日常污水,以減少對周圍農田、生活水源的影響。9、 問題與建議(1)關于施工時104國道施工的交通管理問題本工程起點處與41省道交叉,而目前41省道石介下段的日交通量在3498輛左右,而且還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因此如何做到施工、交通兩不誤,是本工程應重視的問題。施工單位應努力做到文明安全施工,以保證41省道的暢通。(2)關于工程地質勘探問題由于本工程主體工程為隧道工程,隧道長度較長,且結構復雜,對地質要求較高,建議在初步設計階段對沿線地質特別是隧道圍巖地質進行詳細鉆探和勘察,以便確定隧道位置和高程,保證設計方案的可靠性以及合理性。(3)關于對環境影響的評價問題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本項目的建設不可避免的對環境要造成影響。建議建設單位及早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便加快項目進度。建議選擇有經驗的施工隊伍,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合理處置廢方,防止水土流失和水體污染,使公路與周圍自然景觀協調一致。第二章 現有公路的概況及問題一、現有公路交通運輸概況1、 公路網現狀11溫州市公路網現狀12瑞安市公路網現狀13擬建工程在公路運輸網中的地位和作用2、 公路交通運輸現狀3、 汽車保有現狀二、現有公路技術狀況及存在問題1、 現有公路技術狀況2、 適應程度分析3、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1) 公路交通量增長過快(2) 現有公路標準低(3) 公路交通事故嚴重,抗災害能力低 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發展的目標要求 第二章 現有公路的概況及問題一、 現有公路交通運輸概況1、 公路網現狀11溫州市公路網現狀到2001年末,全省公路總里程44005公里,其中國道(含國道主干線)2439公里,省道5195公里,縣鄉道路35459公里,專用道912公里。高速公路774公里,一級公路1849公里,二級公路5682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里程占公路總里程的18.9%。公路網密度為43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基本達到鄉鄉鎮鎮通公路公路網,通村率為86.1%。 溫州市以甬臺溫高速公路和金麗溫高速公路為骨架,區內公路網以330、104、56、57、41等國省道為干線,以溝通縣鄉的公路為網絡,到2001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為5177.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23公里,一級公路116.53公里,二級公路449.28公里,三級公路717.61公里,四級公路3626.97公里,等外公路192.57公里。甬臺溫高速公路自樂清湖霧街入境,經樂清市雁蕩、清江、南岳、樂成、柳市、北白象及盤石各鎮,傍永嘉縣烏牛、穿過七都島,由溫州大橋跨越甌江,過溫州市區龍灣、南白象,經過瑞安市羅鳳鎮和飛云鎮,到平陽縣宋橋鎮、昆陽鎮和錢倉鎮,傍蒼南縣的靈溪鎮后,至橋墩鎮分水關出境,境內長124公里;其中溝通甌江兩岸的溫州大橋已于1998年建成通車,樂清段、甌海段、瑞安段、平陽段、蒼南段等相繼于2002年底與2003年底已建成通車。金麗溫高速公路從永嘉縣的橋頭鎮入境,在梅岙跨甌江后,過鹿城區雙嶼、甌海區郭溪、婁橋,至南白象與甬臺溫高速公路匯合,境內長36公里,在南白象設樞紐互通。104國道在溫州市境內全長為231公里,相對全省的公路狀況來看,溫州市的交通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在公路建設方面,一是數量少、密度低,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里程數僅43.9公里,每萬人擁有公里里程數僅為7.01公里,全市現有公路狀況見表2-1。二是公路等級低、質量差,二級以上公路占12.3%,三、四級公路占83.9%,等外公路仍占3.7%的比例;高級、次高級路面僅占總里程的54.49%。三是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穿鎮路段多,路側市場多,抗災能力低;四是混合交通嚴重,機動車、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相互干擾,交通秩序混亂,交通事故多。五是斷頭路多,聯網率低。 溫州市公路現狀況 表2-1公路里程數(km)5177.19高級、次高級路面里程數(km)2821.07高、次路面鋪筑率(%)54.49每百平方公里公路數(km/100km2)43.9每萬人擁有公路公里數(km/萬人)7.0112瑞安市公路網現狀截止2002年底,瑞安市上等級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18.30km。現有國道2條(即010國道、104國道),計30.32km;省道2條(即230省道、330省道),計91.01km;縣鄉道總里程396.97km。瑞安市現有公路網基本情況見表2-2。瑞安市現有公路網基本情況表單位:km 表2-2類型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小計比重(%)高速11.68211.6822.25一級5.2205.2201.01二級13.4147.44928.2471.250.3109.71三級39.32281.73129.16150.23329.98四級44.235130.382126.236300.85358.05小計30.31691.006240.360156.616518.298100比重(%)5.8517.5646.3730.22100資料來源:瑞安市公路管理段從瑞安市公路網現狀上分析,其一,瑞安市公路網明顯偏重于東部平原區。已建的高速公路如104國道改建工程、甬臺溫高速公路等均分布于東部地區,這與該地區社會經濟比較發達是密切相關的。由于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瑞安市中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仍然比較落后,當地人民群眾有很強的致富愿望。從圖上分析,瑞安市路網結構與整個溫州市統一,即主要交通和公路方向均是南北走向,但瑞安市地地理上是呈東西走向,這對瑞安市經濟平衡發展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其二,雖然公路網密度較高,但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公路等級太低,服務水平較差,已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交通量增長的要求;其三,公路忙閑不均。如104國道上金觀測站2000年交通量達22209輛/日;而瑞楓公路澤西觀測站交通量僅為1231輛/日,不到104國道的6%。瑞安市公路網有以下幾個特點:1公路網密度相對較密瑞安市公路網密度至2002年已達0.4078km/km2,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按人口數量為4.6km/萬人,按車輛數量為60.56km/萬輛,均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2、等級結構不合理,等級偏低瑞安市公路網中國、省、縣鄉道的結構比2002年為5.85、17.56、76.59,等級高的道路偏少,以縣鄉道路為主,服務水平差,砂石路面占的比重大,既有的水泥、瀝青路面破損較重,多數路段超齡服役,年久失修,影響車輛行使。3、公路供需嚴重失衡由于技術等級低,全市公路網技術等級為3.4,國省道干級公路網的技術等級為1.8級,公路網雖密集但等級不高,通行能力有限。根據104國道瑞安段觀測站資料,路段嚴重超負荷,服務水平低下,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不適應瑞安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13擬建工程在公路運輸網中的地位和作用瑞安市平陽坑大橋工程主要承擔飛云江兩岸交通流,同時也承擔新老56省道交通的平衡作用,對改善飛云江兩岸交通,特別是改善平陽坑鎮人民的交通起到積極作用,目前平陽坑鎮有42個行政村,其中江南片區23個,江北片區19個,兩岸人民往來非常不便。因此,該橋的建設將對平陽坑鎮起到紐帶作用。2、公路交通運輸現狀瑞安市位于浙江省東南部,處于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密集帶和對外開放的前沿。是溫州市的南大門,是溫州市向中等城市發展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東地區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繼續增長。改革開放后,瑞安市的交通建設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八五”、“九五”以來,道路交通建設作為經濟建設的重中之重,全市的交通建設每年都上一個新臺階。但近幾年來交通量增長很快,雖然相繼改造了104國道瑞安段、建成甬臺溫高速瑞安段、56省道、瑞楓公路與高桐公路瑞安段等均在改造建設中。但目前還遠不能適應交通量的發展需要。特別是飛云江大橋與高樓飛云江大橋3座大橋承擔南北交通流動,較之永加縣楠溪江上每鄉鎮至少一座大橋,甚至一村建一座大橋,密度顯然不夠。兩岸交通難問題,越益顯示嚴重制約差兩岸經濟的發展。2001年瑞安市全社會完成旅客運輸量191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80324萬人公里,其中公路客運量和周轉量分別為1908萬人次和80284萬人公里,兩項指標分別比上一年增加38.0%和76.7%;全社會完成貨物運輸量736萬噸,貨物周轉量61682萬噸公里,其中公路貨運量和周轉量分別為671萬噸和57960萬噸公里,兩項指標分別比上一年增加85.8%和3.83倍。由于公路運輸機動靈活,門對門服務方便快捷、運輸質量高、貨物損耗少小等優點,故公路運輸在本地區這一社會地理位置和在這一特定的工業結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僅2001年,公路客貨運量占全社會客貨運量分別為99.9%和91.1%,瑞安市近年來公路客貨運量見表2-3。 瑞安市公路客貨運情況表 表2-3年 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客運量(萬人次)4692117140814231315146013821908旅客周轉量(萬人次)2363945363405854088539111573874541280284貨運量(萬元)227123239196177200361671貨運周轉量(萬噸公里)3822724100199771468912023205611199457960從表中可以發現2001年客貨運量有大幅度的增加,說明公路運輸潛力開始發揮作用。3、汽車保有現狀隨著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運輸要求,汽車擁有量增長很快。瑞安市汽車擁有量由1996年的5034多輛增至2001年的1.27萬輛,平均每年遞增20.4%,其中客車年遞增35.5%,貨車年遞增9.9%,詳見下表2-4。從上述的增長速度來看,客車以比較高的比例增長,說明汽車作為代步工具是大勢所趨。 瑞安市汽車擁有量情況表 表2-4車類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年均遞增率(%)客車15891902241743645403726035.5貨車3445515655215172580155219.9合計5034705879389536112041278120.4二、現有公路技術狀況及存在問題 1、現有公路技術狀況目前,瑞安公路運輸主干道為104國道、56省道、瑞楓省道。但國道線、省道線的技術改造相對滯后于周邊縣市,交通條件較落后。特別是56省道平陽坑路段,線型標準低,縱坡起伏大,道路僅7.0米寬,設計行車時速低,受地形條件限制,改造較為困難。2、適應程度分析根據對56省道的分析,目前平陽路段的日交通量達3500輛/晝夜之多,交通非常擁擠,時常阻車,已不適應該區域國民經濟和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需要。北岸新56省是下在建設中,據取預測:北岸交通量也將較大,為使平陽坑片區的經濟快速發展急需修建一座跨江大橋。完善東區的交通網絡。 3、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瑞安市現有公路已不能適應交通運輸的要求,運能和運量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1) 公路交通量增長過快為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運輸需求,機動車擁有量增加很快,大大超過了公路發展速度,中心城市與鄉鎮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運輸結構也不斷的調整,使商品調運的批次增多,促使公路交通大量增加。瑞安市飛云江沿岸發達地區一改過去單一農業生產的經濟結構,鄉鎮和個體企業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使得產品和原材料的大進大出,其中多數由汽車運輸承擔,并向干線公路集中,使干線公路交通量急劇增加。據了解,2000年瑞安市浙CF車牌號已不夠用,開始發第二個浙CM車牌號,僅僅兩年瑞安市車牌已增為CN、CS、CX。說明這幾年瑞安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由于車輛的激增,勢必引起干線交通量的迅速增長,而新道路建設和老路改造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交通量的增長速度。(2)現有公路標準低本市現有公路技術標準都比較低,境內除高速公路與104國道外,沒有二級以上公路,二級公路占8.6%,三級路占11.6%,四級及等外公路占79.8%。同時路線所經地區人口眾多,村鎮密集,混合交通量大,橫向干擾嚴重,行車也很不安全,公路處于嚴重超負荷狀態。(3)公路交通事故嚴重,抗災害能力低由于公路標準低,交通量增長過快,混合交通嚴重,摩托車、自行車、手拉車和汽車搶道行駛,造成橫向干擾大,公路服務水平低,管理困難等主要原因,導致公路交通事故十分頻繁、造成經濟和生命財產損失較大。2、促進本地區經濟進一步開發和開放公路運輸具有靈活和門到門的優點,公路等級的提高,意味著通行能力的提高,使車輛營運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充分體現出車輛運營成本的降低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的優越性??梢愿淖儽卷椖垦鼐€地區當前交通滯后和現有公路不適應的狀況,打破永嘉縣長期以來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局面;可以解決公路交通運輸嚴重制約經濟發展的現狀,從而改善本地區的投資環境,為永嘉縣2003年跨入經濟強縣行列,2008年撤縣建市創造有利的條件。 3、是發展楠溪江旅游的需要 楠溪江風景區于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旅游人數50多萬人次,大大低于風景區的容量要求(1064萬人次),說明楠溪江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而本工程的建成縮短了溫州、金華等方向通往楠溪江的距離。直接為景區開發提供了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而且還會吸引本省其他地區和外省的旅客到楠溪江國家級風景區度假旅游,促進多渠道吸引資金開發旅游資源,把旅游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經濟、產業的優勢,實現旅游產業經營多元化,同時對提高景區的知名度也有積極的意義。 4、是完善永嘉城市化發展的目標要求上塘鎮是永嘉縣縣城,是全縣政治、文化中心,根據永嘉縣城市化的奮斗目標,依托溫州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地理和資源優勢,實現“三帶”戰略和“三步走”目標,力爭在2010年城鎮化水平達50%以上。本項目的建設,有利于加快城鎮聯網,構筑中心城區與片區城鎮之間“半小時經濟圈”。形成大集聚、遠輻射的永嘉中心城區,從而也大大改善了上塘鎮的投資環境。第三章 交通量預測一、項目所在地區的經濟特征 1、區域內產業的經濟特征 (1)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和人口 (2) 社會經濟現狀 (3) 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4) 區域內旅游資源 2、地區交通綜合運輸結構及發展趨勢 (1) 公路網發展規劃 (2) 水運現狀和發展規劃二、經濟結構特點與公路運輸的關系 1、國民經濟結構特點 2、交通運輸量指標與國民經濟的關系三、公路交通量調查 1、交通量調查方法、地點和時間 2、調查數據統計 3、歷年交通量調查四、交通量發展預測 1、預測年限和特征年 2、交通量預測方法 3、未來經濟發展趨勢預測和分析4、趨勢型交通量預測(1)回歸分析(2)彈性系數分析(3)趨勢型預測交通量 5、誘增型交通量的推算 第三章 交通量的預測一、項目所在地區的經濟特征 1、區域內產業的經濟特征(1)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和人口 溫州市是全國14個沿海對外開放港口城市之一,于浙江省東南沿海,鄰福建省,面積80737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下轄三區、二市、六縣,1999年年末全市總人口713.21萬人。 永嘉縣隸屬于溫州市,地理座標為東經1201912059、北緯27582836。東與樂清相接,南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西部與麗水市的青田、縉云相連,北與臺州市仙居接壤,東北與臺州市黃巖區交界。永嘉縣的行政區劃如圖3-1,縣域南北長69.5公里,東西寬61.3公里,總面積約2698平方公里,置14個建制鎮、28個行政鄉,縣政府設在上塘鎮。2000年年末全縣總人口90.26萬人,平均每平方公里335人。歷年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納實操培訓
- 化學必修2第二節 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第2課時教案設計
- 高考志愿培訓2025
- 2025傳媒公司·戰略地圖
- 七年級生物上冊 2.3.2人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教學設計 (新版)蘇教版
- 人教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7.1 家的意味 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守護生命教案配套
-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三冊7.1.2 弧度制及其與角度制的換算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4中國移動內蒙古公司春季校園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財務類法律類培訓
- 汽車智能系統知識
- 第8課 數據需要保護(教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浙教版
- 具身智能機器人擴散策略Diffusion Policy基本原理與代碼詳解
- 幼兒園大班科學《空氣炮》課件
- 2025年數學競賽AMC8試題
-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學習評價設計
-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學期 期中測試卷(人教寧夏版 2025年春)
- 妊娠期母體變化講解
- 2025年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第二十一章會陰部美容手術講解
- 2025偏心半球閥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