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設.doc_第1頁
8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設.doc_第2頁
8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設.doc_第3頁
8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設.doc_第4頁
8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設.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防治目標及防治措施布設8.1防治目標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第一目標,堅持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并重。項目區屬甘肅省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根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本水土保持方案總體防治目標應執行二級防治標準。因項目區平均土壤侵蝕強度為中度,因此,本項目只需結合當地的年平均降水量進行調整防治目標(當地的平均降水量為337.3mm,在400600mm的基準范圍之外),設計水平年時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的調整值、各防治分區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標準見表81。表81 水土流失防治標準防治標準標準值降水調整值目標值時段設計水平年設計水平年設計水平年擾動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總治理度(%)8585土壤流失控制比0.70.7攔渣率(%)9595林草植被恢復率(%)95590林草覆蓋率(%)20515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根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對可行性研究階段水土保持方案的總體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局應遵循如下原則:(1)結合工程實際和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總體設計、全面布局、科學配置。(2)減少對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壞面積,合理布設各項措施。(3)項目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設置臨時性防護措施,減少施工過程中造成的人為擾動及產生的廢棄土。(4)注重吸收當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經驗,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5)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尊重自然規律,注重與周邊景觀相協調。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及總體布局依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和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引發新增水土流失的特點,結合項目所經區域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區的基礎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應重點考慮項目區的地形、地貌類型,有效避免因場地平整、鐵塔基礎開挖、澆筑、線路架線等建設活動引起的水土流失。本工程在施工中開挖量相對較小、經調配開挖量均可合理利用,無棄渣,但需對塔基基礎開挖產生的臨時堆土進行臨時防護、對不同防治區的塔基施工擾動面、牽張場及臨時施工便道提出防治的具體要求。本水保方案水土流失防治體系見圖81。防治措施總體布局見圖LQZ-03。本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體系見圖81。防治措施總體布局見圖LJZ0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框圖變電站施工區站外排水*站區擋土墻、護坡*土地整治植物措施臨時堆土防護土地整治種草施工生活及材料堆放區河谷階地防治區臨時堆土防護送電線路施工區土地整治種草臨時堆土防護漿砌石護坡*低山丘陵防治區送電線路施工區土地整治恢復水澆地 備注:* 為主體工程已有;其余為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圖8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系框圖8.3.1河谷階地防治區8.3.1.1龍泉變電站施工區(1)工程措施:擋土墻2760m3,護坡630m2,站外排水管250m,圍墻外排水溝820m,土地整治1.05hm2;(2)植物措施:種草1.01hm2。造林0.04hm2;(3)臨時措施:裝土草袋攔擋560m,需草袋1880個,需彩條布4800m2。8.3.1.2變電站施工生活及材料堆放區(1)工程措施:土地整治0.15hm2;(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恢復植被0.15hm2。8.3.1.3送電線路塔基施工擾動面(1)工程措施:土地整治恢復水澆地0.4848hm2;(2)臨時措施:裝土草袋攔擋1152m,需彩條布1920m2,裝土草袋5760個。8.3.1.4牽張引力場施工擾動面(1)工程措施:土地整治恢復水澆地0.06hm2。8.3.2低山丘陵防治區8.3.2.1送電線路塔基施工擾動面(1)工程措施:塔基漿砌石護坡1000m3,土地整治2.9088hm2;(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恢復植被2.9088hm2;(3)臨時措施:裝土草袋攔擋4224m,需彩條布11520m2,裝土草袋30720個。8.3.2.2牽張引力場施工擾動面(1)工程措施:土地整治0.36hm2。(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自然恢復0.36hm2。8.3.2.3臨時施工便道防治區(1)工程措施:土地整治3.36hm2。(2)植物措施:撒播草籽自然恢復3.36hm2。8.4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設計8.4.1 土地整治措施典型設計(1)變電站施工區域:變電站土建工程施工結束后,對變電站內除構筑物及硬化區域外需布設植物措施的區域進行清渣、凹凸平整、綠化。設計土地整治面積1.05 hm2。(2)變電站施工生活及材料堆放區域:變電站土建工程施工結束后,對變電站施工生活及材料堆放區域進行清渣、凹凸平整。設計土地整治0.15 hm2。(3)送電線路塔基施工擾動面及施工作業面:送電線路土建工程施工結束后,對塔基土建工程施工擾動面(除防塵基外)進行清渣、平整,原為水澆地的恢復水澆地;原為荒地的撒播草籽恢復植被。設計送電線路塔基施工擾動面恢復水澆地0.4848hm2;土地整治撒播草籽恢復植被2.9088hm2。(4)牽張引力場擾動面:工程施工結束后,對牽張引力場擾動面進行清渣、平整,原為水澆地的恢復水澆地;原為荒地的撒播草籽恢復植被。設計牽張引力場擾動面恢復水澆地0.06hm2,土地整治撒播草籽恢復植被0.36hm2。(5)施工便道擾動面:工程施工結束后,對施工便道擾動面進行清渣、平整,撒播草籽恢復植被。設計施工便道撒播草籽恢復植被3.36hm2。8.4.2臨時防護設計(1)施工管理要求:施工中業主要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管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保護環境、控制水土流失的施工要求,嚴防出現隨意擴大施工作業面的現象,對不按設計,隨意擴大施工面的施工單位要及時作出嚴厲的經濟處罰。(2)變電站臨時防護工程設計:臨江變電站施工中有12885m3基槽余土需臨時堆放在站區空地,對堆土表面拍光、壓實、彩條布覆蓋、四周用雙層裝土草袋緊壓。按堆土4處計算,堆土高度3m,每處堆土占地約1100m2,裝土草袋攔擋140m,需草袋470個(草袋長0.6m,裝土后厚度0.2m,寬0.3m),需彩條布1200m2,則4處臨時堆土場需彩條布4800m2,裝土草袋攔擋560m,需草袋1880個。臨時堆土典型設計見圖LQLS01。(3)河谷階地送電線路施工區塔基臨時堆土防護工程設計:由于本工程塔基多處于平地,塔基基坑開挖時要采取上蓋的方法,每塔塔基基坑開挖約205m3土需臨時堆放在開挖面附近,堆放時間較短。為防止水土流失,臨時堆土分兩處堆放在開挖面附近,堆土高度2.0m,每處堆土占地52m2,臨時堆土四周用裝土草袋擋墻攔擋(草袋長0.6m,裝土后厚度0.2m,寬0.3m,3層,33袋/m3),表面用彩條布覆蓋、四周用雙層裝土草袋緊壓。裝土草袋擋墻長36m,需草袋180,彩條布60m2。河谷階地送電線路施工區臨時堆土典型設計見圖LQLS02。河谷階地送電線路施工區平地堆土場臨時防護設裝土草袋攔擋1152m,需彩條布1920m2,裝土草袋5760個。(4)低山丘陵送電線路施工區塔基臨時堆土防護工程設計:由于本工程塔基處于荒坡地,塔基基坑開挖時要采取上蓋的方法,每塔塔基基坑開挖約205m3土方需臨時堆放在開挖面附近,堆放時間較短。為防止水土流失,臨時堆土分兩處堆放在開挖面附近,平均堆土高度2.0m,每處堆土占地52m2,塔基基坑開挖時首先要將表土分裝在草袋內,每處臨時堆土將裝土草袋堆放在坡的三面形成裝土草袋擋墻,最低處用六層裝土草袋攔擋,高120cm,設裝土草袋攔擋22m,需草袋160個,彩條布60m2。防沉基修筑完成、土建工程施工結束、施工作業面平整后,將多余的草袋帶離施工區域,防止污染環境。低山丘陵送電線路施工區臨時堆土典型設計見圖LQLS03。低山丘陵送電線路施工區堆土場臨時防護設裝土草袋攔擋4224m,需彩條布11520m2,裝土草袋30720個。8.4.3植物措施設計8.4.3.1立地條件分析項目區地處歐亞大陸腹心地帶,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屬于西風帶影響和東亞季風邊緣影響的溫帶半干旱地區。高原外圍的氣流盛行下沉運動,不易形成云雨天氣。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出現的頻率高,影響范圍大,植被稀疏。多年平均氣溫6.0,年極端最高氣溫34.4,年極端最低氣溫-28.1;多年平均降水量337.3mm;蒸發量1840.9mm,多年平均風速2.4m/s,最大風速21.7m/s,最大凍土深145cm。項目所在區域土壤類型主要是灰鈣土、黃綿土、栗鈣土和灰褐土,灰鈣土是在干旱氣候和荒漠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地帶性土壤,腐殖質含量低,有機質含量僅0.5%0.8%,土壤中碳酸鈣以斑塊狀沉積形成鈣積層。項目區天然植被屬荒漠草原植被類型,天然旱生形態植被群落低矮、稀疏,多為駱駝蓬、枸杞、冰草、芨芨草等。樹種主要有:楊、柳、榆、槐、紅柳、沙棗等。林草覆蓋率在8%左右。各防治分區立地條件分析和立地類型劃分見表82。表82 立地條件分析及立地類型劃分序號防治分區原地類立地條件分析立地類型代號1變電站及施工生活材料堆放區水澆地地勢較平坦,土壤為灰鈣土、黃綿土、栗鈣土和灰褐土,疏松,PH值8左右,土層較薄,水肥條件差。施工中擾動較大。2河谷階地防治區水澆地地勢較平坦,土壤為灰鈣土、黃綿土、栗鈣土和灰褐土,疏松,PH值8左右,土層較薄,水肥條件差。施工中擾動較大。3低山丘陵防治區荒地地勢較起伏,土壤為灰鈣土、黃綿土、栗鈣土和灰褐土,疏松,PH值8左右,土層較薄,水肥條件差。施工中擾動較大。8.4.3.2綠化樹、草種的選擇根據對項目區自然和立地條件的分析,結合送變電工程水土保持防護要求,按綠化美化的原則,選擇適合的樹、草種。具體的選擇原則如下: 喬木:易成活、樹型優美、針闊合理搭配,以鄉土樹種為主; 草種:耐瘠薄、耐踐踏。選用的樹種生物學特性及營造技術詳見表83。表83 選用的適生草種生態、生物學特性及營造技術一覽表樹種生態、生物學特性、栽植技術及抗污染性能圓柏(Sabina chinensis A.)常綠喬木,幼樹樹冠尖塔形或圓錐形,老樹廣卵形,形態優美,對土壤要求不嚴,抗大氣污染能力較強,阻塵隔音效果好,喜光也耐蔭。春季帶土球移植,移植時樹冠陰陽面應保持原方向。栽后五年內,每年松土除草1-2次。國槐(Sophora japonica)落葉喬木,較喜光,稍耐蔭,深根性,喜涼爽氣候,耐濕熱,抗污染能力強。注意使表土歸坑,栽后踏實,灌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多年生草本植物,抗旱耐寒,耐酸堿,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可改良土壤,綠期長,生長旺盛,應在秋季或霜凍前整地,撒播或條播,覆土深度1-1.5 cm。播種量3040kg/hm2。按項目區自然條件,結合主要造林樹種苗木、黃土高原適生灌木栽培技術規程等有關標準和規程的要求,本水土保持方案擬選用的主要綠化美化樹種苗木規格詳見表84。表84 綠化美化樹種苗木規格表樹種苗木種類種苗規格圓柏移植苗I級苗,苗高100cm,地徑3cm,帶土坨。國槐移植苗I級苗,地徑5.0cm,苗高250cm,根系長度35cm,充分木質化。8.4.3.3綠化措施設計8.4.3.3.1龍泉變電站圍墻外其他用地綠化設計立地類型:布設部位:圍墻外其他用地。布設面積:1.01hm2。設計植物措施種類:種植紫花苜蓿。種苗量:需紫花苜蓿40.4kg(40kg/hm2)。整地方式:全面整地。典型設計圖詳見LQZW01。8.4.3.3.2變電站施工生活及材料堆放區綠化設計立地類型:布設部位:變電站施工生活及材料堆放區。布設面積: 0.15hm2。設計植物措施種類:種植紫花苜蓿。種苗量:需紫花苜蓿6kg(40kg/hm2)。整地方式:全面整地。典型設計圖詳見LQZW01。8.4.3.3.3變電站進站道路兩側綠化設計立地類型:布設部位:進站道路兩側。布設面積:0.04hm2(長101m,寬2m)。設計植物措施種類:圓柏、國槐行間混交,株距3m。種苗量:需圓柏33株、國槐33株。整地方式:穴狀整地,穴徑0.6m,深0.7m。典型設計圖詳見LQZW02。8.4.3.3.4低山丘陵送電線路施工區塔基施工擾動面綠化設計立地類型:布設部位:塔基施工擾動面。布設面積:2.9088hm2。設計植物措施種類:種植紫花苜蓿。種苗量:需紫花苜蓿116.4kg(40kg/hm2)。整地方式:全面整地。典型設計圖詳見LQZW03。8.4.3.3.5低山丘陵送電線路施工區牽張引力場施工擾動面綠化設計立地類型:布設部位:牽張引力場施工擾動面。布設面積:0.36hm2。設計植物措施種類:種植紫花苜蓿。種苗量:需紫花苜蓿14.4kg(40kg/hm2)。整地方式:全面整地。8.4.3.3.6低山丘陵送電線路施工區臨時施工便道綠化設計立地類型:布設部位:臨時施工便道。布設面積:3.36hm2。設計植物措施種類:種植紫花苜蓿。種苗量:需紫花苜蓿134.4kg(40kg/hm2)。整地方式:全面整地。8.4.3.4綠化措施數量統計本水土保持方案共布設植物措施面積7.8288hm2。布設的綠化樹種有圓柏、國槐。草種為紫花苜蓿。種苗用量及綠化面積統計見表85。表85 種苗用量及綠化面積統計表防治區種苗名稱規格單位面積(hm2)數量變電站施工區圓柏級大苗株0.0433國槐5年生級苗株33紫花苜蓿新鮮飽滿,純度95%以上,發芽率85%以上kg1.1646.4送電線路施工區紫花苜蓿新鮮飽滿,純度95%以上,發芽率85%以上kg6.6288265.2 8.4.3.5撫育管理措施補植:在種植當年或第二年,對成活率低于85%,均需要補植,并且按15%增加補播量,選擇在初秋進行。8.5防治措施及工程量本水土保持方案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種類有土地整治措施、綠化措施和臨時工程措施。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數量匯總見表86。8.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8.6.1施工組織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應由專職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保工程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實行監理監督,并與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方簽訂施工責任書,建章立制,明確施工責任,提出水保工程驗收的標準細則,確保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質量。對水保方案中水土保持工程的設計變更應及時按規定報批,另外施工方應在本方案劃分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進行施工,不得隨意擴大施工范圍。同時施工方應建立和完善內部相關管理制度,對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過程中的突發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對工程的施工質量及時自檢,并隨時修正,確保工程質量。表86 水土保持方案措施數量匯總表防治分區措施單位數量備注河谷階地防治區變電站施工區工程措施土地整治hm21.05擋土墻m32760主體設計護坡m2630主體設計站外排水管m250主體設計圍墻外排水溝m820主體設計植物措施種草hm21.01造林hm20.04臨時措施臨時堆土防護工程m560草袋1880個,裝土68m3彩條布m24800施工生活及材料堆放區工程措施土地整治hm20.15植物措施撒播草籽恢復植被hm20.15送電線路施工區工程措施土地整治恢復水澆地hm20.4848臨時措施臨時堆土防護工程m1152草袋5760個,裝土202m3彩條布m21920牽張引力場施工擾動面工程措施土地整治恢復水澆地hm20.06低山丘陵防治區送電線路施工區工程措施塔基漿砌石護坡m31000主體設計土地整治hm22.9088植物措施撒播草籽恢復植被hm22.9088臨時措施臨時堆土防護工程m4224草袋30720個,裝土1075m3彩條布m211520牽張引力場施工擾動面工程措施土地整治hm20.36植物措施撒播草籽恢復植被hm20.36臨時施工便道工程措施土地整治hm23.36植物措施撒播草籽恢復植被hm23.368.6.2施工力能水保方案中設計的水保工程建設所需的砂礫石等建筑材料的來源均應納入主體工程中,能就地解決的盡量就地取材,就地不能解決的在臨近項目區周邊地區購買。植物種籽從當地或周邊縣區購買解決。均應按照有關行業標準質量要求,實行監理質量控制。8.6.3施工方法 本方案設計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土地整治和植物措施,以及臨時防護措施等。8.6.3.1土地整治工程施工土地整治工程應結合主體工程施工進行,在植物措施施工前進行,以人工為主,機械為輔;土地整治工程一般包括土地平整、坑凹回填,整治中應充分利用廢棄土、石料,力爭回填后坑平渣盡;坑凹回填應根據坑凹容積與廢棄土石方體積,合理安排廢棄土、石料的運行路線與傾倒方式,提高回填工效;坑凹回填后進一步平整地面,為植物措施布設創造條件。(1)根據測量結果劃分調配區,在方格網平面圖上劃出挖填區的分界線,并在挖方區和填方區劃出若干調配區,確定調配區的大小和位置,繪制土方調配圖,標出土方調配方向、土方量及平均運距。依據擬定的調配方向、運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