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新課程高考物理《考試說明》解讀.ppt_第1頁
2012年湖北新課程高考物理《考試說明》解讀.ppt_第2頁
2012年湖北新課程高考物理《考試說明》解讀.ppt_第3頁
2012年湖北新課程高考物理《考試說明》解讀.ppt_第4頁
2012年湖北新課程高考物理《考試說明》解讀.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2年湖北新課程高考物理 考試說明 解讀 有個老和尚叫小和尚去云游 給了他一把雨傘遮蔽風雨 給了他一個包袱存放物品 囑咐他 你不要弄丟了 那個小和尚有點癡呆 老和尚就教他念口訣 雨傘 包袱 我 雨傘 包袱 我 后來小和尚跌了一跤 爬起來 看看手中雨傘還在 摸摸背上包袱也在 就是找不到 我 于是他大哭 一個路人問他為何哭 小和尚說他把 我 丟了 那人摸摸他的光頭說 這不就是你嗎 他恍然大悟 破涕為笑 沈致遠 雨傘 包袱 我 許多教師在眼花繚亂的 新理念 中迷失了自我 一 2012年新課程高考物理復習備考的依據 1 課程標準2 考試大綱3 考試說明 4 湖北省物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 二 解讀新課程高考物理 考試說明 一 穩 字當頭 高校招生考試改革要努力把握湖北教育發展階段性特征 遵循教育規律辦好高考 適應湖北省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需要 適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需要 適應人民群眾對教育公平的熱切期待 并充分考慮社會的認可度與承受力 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指導思想 一 穩 字當頭 堅持有利于高等學校選拔新生 有利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和貫徹課程標準的原則 以各學科課程標準 考試大綱為依據 堅持命題的科學性 公平性 規范性 基礎性原則 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 注重基礎 突出能力 強調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在部分學科中設立選考內容 設計選考題 體現課程改革要求 命題既要使試卷整體上具有良好的區分功能和導向作用 也要符合湖北省教學和考生的實際 積極穩妥地推進考試內容改革 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 命題原則 二 變化顯著1 錄取方式的變化 仍以高考分數為主要錄取依據 但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提供給高校 在考生高考分數同等的條件下 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高校選拔新生的參考依據 2 物理學科分值發生變化 物理由120分調整為110分 化學由108分調整為100分 生物由72分調整為90分 二 變化顯著3 高考物理考試內容根據課改后高中課程標準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1 必考內容為 課標的必修模塊 力學內容 不含動量部分 和選修模塊 電磁學內容 2 選考內容為選修模塊熱學 光學 原子及原子核等內容 3 實驗部分側重實驗設計和探究 考查的實驗知識點有所減少 4 力學 電磁學仍然是考查的重點和主干 占95分 選考內容占15分 二 變化顯著4 試卷模式的調整 設置選考題供考生選做 反映課改新要求 選考內容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考生從三個模塊中選擇一個作答 二 變化顯著5 2012年理綜試卷物理試題結構 不定項選擇題共8小題 共6分 8 48分 非選擇題 必考題共4題 實驗2題 5分 10分 15分 計算2題 13分 19分 32分 選考題 從三題中選做一題 其內容為選修3 3 3 4 3 5 占15分 二 變化顯著6 考核目標與能力要求的變化 物理學科新舊考綱能力考查的目標與要求基本穩定 但將 實驗能力 的要求變成了 實驗與探究能力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 考試目標與能力要求 著重考查考生知識 能力和科學素養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注意科學技術 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聯系 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 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 以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 并有利于激發考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 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促進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維課程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考物理試題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 并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過考查知識及其運用來鑒別考生能力的高低 但不把某些知識與某種能力簡單地對應起來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 五種能力 1 理解能力 1 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規律的確切含義 理解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 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 2 能夠清楚地認識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形式 包括文字表述和數學表述 3 能夠鑒別關于概念和規律的似是而非的說法 理解相關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五種能力 2 推理能力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物理事實 條件 對物理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 得出正確的結論或作出正確的判斷 并能把推理過程正確地表達出來 五種能力 3 分析綜合能力 1 能夠獨立地對所遇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研究 弄清其中的物理狀態 物理過程和物理情境 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 2 能夠把一個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較簡單的問題 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 3 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運用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五種能力 4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1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 進行推導和求解 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 2 能運用幾何圖形 函數圖像進行表達 分析 五種能力 5 實驗與探究能力 1 能獨立的完成表2 表3中所列的實驗 能明確實驗目的 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 能控制實驗條件 會使用儀器 會觀察 分析實驗現象 會記錄 處理實驗數據 并得出結論 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 2 能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并制定解決方案 3 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 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 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 著重對某一種能力進行考查的同時 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與之相關的能力 同時 在應用某種能力處理或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往往也伴隨著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的過程 因而高考對考生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滲透在以上各種能力的考查中 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在表2 表3中用數字 標出 的含義如下 對所列知識要知道其內容及含義 并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和直接使用 與課程標準中 了解 和 認識 相當 對所列知識要理解其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 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 并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 綜合 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 與課程標準中 理解 和 應用 相當 考試說明的研究思路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 答卷方式 閉卷 筆試 二 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卷滿分300分 三 科目分值物理110分 化學100分 生物90分 各學科試題只涉及本學科內容 不跨學科綜合 四 題型試卷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 非選擇題一般包括填空 實驗 作圖 計算 簡答等題型 五 試卷結構1 試卷分第 卷和第 卷第 卷是生物 化學 物理三個科目的必考題 題型為選擇題 共21題 每題6分 共計126分 其中生物6道題 單項選擇題 化學7道題 單項選擇題 物理8道題 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 第 卷由生物 化學 物理三科的必考題和選考題構成 生物 化學 物理各科選考內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 物理三個選考模塊 考生從中任意選做一個模塊的試題 化學三個選考模塊 考生從中任意選做一個模塊的試題 生物兩個選考模塊 考生從中任意選做一個模塊的試題 但均不得跨模塊選做 3 組卷 試卷按題型 內容和難度進行排列 選擇題在前 非選擇題在后 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 同一學科中不同試題盡量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表1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表2必考內容范圍及要求 表3選考內容范圍及要求 選擇題型示例 例1許多科學家在物理發展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 卡文迪許測出引力常量B 奧斯特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C 安培提出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公式D 庫侖總結并確認了真空中兩個靜止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答案 AD 試題說明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物理學史的了解 屬于容易題 選擇題型示例 例2游樂園中 乘客乘坐能加速或減速運動的升降機 可以體會超重和失重的感覺 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 當升降機加速上升時 游客是處在失重狀態B 當升降機減速下降時 游客是處在超重狀態C 當升降機減速上升時 游客是處在失重狀態D 當升降機加速下降時 游客是處在超重狀態 答案 BC 試題說明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屬于容易題 例3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線運動 t 0時刻同時經過公路旁的同一路標 在描述兩車運動的v t圖中 如圖 直線a b分別描述了甲乙兩車在0 20s的運動情況 關于兩車的位置關系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在0 10s內兩車逐漸靠近B 在10 20s內兩車逐漸遠離C 在5 15s內兩車的位移相等D 在t 10s時兩車在公路上相遇 答案 C 試題說明 本題考查考生利用函數圖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度適中 選擇題型示例 例4如圖所示 LOO L 為一折線 它所形成的兩個角 LOO 和 OO L 均為450 折線的右邊有一勻強磁場 其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 一邊長為l的正方形導線框沿垂直于OO 的方向以速度v作勻速直線運動 在t 0的時刻恰好位于圖中所示位置 以逆時針方向為導線框中電流的正方向 在下面四幅圖中能夠正確表示電流 時間 I t 關系的是 時間以l v為單位 答案 D 試題說明 本題在考查考生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理解的同時 考查考生能否從圖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并能夠用定性討論問題的方法對問題做出正確推理判斷的能力 難度適中 選擇題型示例 例5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 E為電源電動勢 r為電源內阻 R1和R3均為定值電阻 R2為滑動變阻器 當R2的滑動觸點在a端時合上開關S 此時三個電表A1 A2和V的示數分別為I1 I2和U 現將R2的滑動觸點向b端移動 則三個電表示數的變化情況是A I1增大 I2不變 U增大B I1減小 I2增大 U減小C I1增大 I2減小 U增大D I1較小 I2不變 U減小 答案 B 試題說明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串并聯電路的特點 部分電路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難度適中 選擇題型示例 例6兩個質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長的細線連結 置于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中 小球1和小球2均帶正電 電量分別為q1和q2 q1 q2 將細線拉直并使之與電場方向平行 如圖所示 若將兩個小球同時從靜止狀態釋放 則釋放后細線中的張力T為 不計重力及兩個小球間的庫侖力 A T q1 q2 E 2B T q1 q2 EC T q1 q2 E 2D T q1 q2 E 答案 A 試題說明 本題是一道力 電綜合題 考查考生綜合電場力公式和牛頓運動定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屬較難的試題 選擇題型示例 實驗題型示例 例7 由絕緣介質隔開的兩個同軸的金屬圓筒構成圓柱形電容器 如圖所示 試根據你學到的有關平行板電容器的知識 推測影響圓柱形電容器電容的因素有 利用伏安法測量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現有的器材為 干電池 電動勢約為1 5V 符號電壓表 量程1V 電阻998 3 符號電流表 量程1A 符號滑動變阻器 最大阻值99999 9 符號單刀單擲開關1個 符號導線若干 設計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電路并將它畫在指定的方框內 要求在圖中標出電壓表 電流表的接線柱的正負 為了滿足本實驗要求并保證實驗的精確度 電壓表量程應擴大為原量程的 倍 電阻箱的阻值應為 參考答案 H R1 R2 正對面積 板間距離 板間的介質 如圖所示 2998 3 試題說明 第 問是開放性問題 考查考生對有關平行板電容器的知識的理解及遷移能力 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屬于較易的試題 第 問是電學實驗題 考查考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實驗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實驗情境的能力 難度適中 例8現要驗證 當質量一定時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力成正比 這一物理規律 給定的器材如下 一傾角可以調節的長斜面 如圖 小車 計時器一個 米尺 填入適當的公式或文字 完善以下實驗步驟 不考慮摩擦力的影響 讓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A1從靜止開始下滑到斜面底端A2 記下所用的時間t 用米尺測量A1與A2之間的距離s 則小車的加速度a 用米尺測量A1相對于A2的高度h 設小車所受的重力為mg 則小車所受的和外力F 改變 重復上述測量 以h為橫坐標 1 t2為縱坐標 根據實驗數據作圖 如能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則可驗證 當質量一定時 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力成正比 這一規律 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實驗中摩擦力影響的過程中 某同學設計的方案是 調節斜面傾角 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 測量此時A1點相對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進行 中的各項步驟 計算與作圖時用 h h0 代替h 對此方案有如下幾種評論意見 A 方案正確可行B 方案的理論依據正確 但利用所給的器材無法確定小車在斜面上是否做勻速運動C 方案的理論依據有問題 小車所受摩擦力與斜面傾角有關其中合理的意見是 參考答案 2s t2 mgh s 斜面傾角 或填h的數值 C 試題說明 本題以 驗證牛頓第二定律 為情境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 以及分析評價實驗方案的能力 屬于較難試題 實驗題型示例 計算題題型示例 例9甲乙運動員在訓練交接棒的過程中發現 甲經短距離加速后能保持9m s的速度跑完全程 乙從起跑后到接棒前的運動是勻加速的 為了確定乙起跑的時機 需要在接力區適當位置設置標記 在某次練習中 甲在接力區前s0 13 5m處作了標記 并以V 9m s的速度跑到此標記時向乙發出起跑口令 乙在接力區的前端聽到口令時起跑 并恰好在速度達到與甲相同時被甲追上 完成交接棒 已知接力區的長度為L 20m 求 此次練習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在完成交接棒時乙離接力區末端的距離 試題說明 本題考查考生應用運動學規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屬于容易題 例10據報告 最近已研制出一種可以投入使用的電磁軌道炮 其原理如圖所示 炮彈 可視為長方形導體 置于兩固定的平行導軌之間 并與軌道壁密接 開始時炮彈在軌道的一端 通以電流后炮彈會被磁力加速 最后從位于導軌另一端的出口高速射出 設兩導軌之間的距離d 0 10m 導軌長L 5 0m 炮彈質量m 0 30kg 導軌上的電流I的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 可以認為 炮彈在軌道內運動時 它所在處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始終為B 2 0T 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 若炮彈出口速度為v 2 0 103m s 求通過導軌的電流I 忽略摩擦力與重力的影響 參考答案 炮彈的加速度為a F m IdB m炮彈做勻加速運動 有v2 2aL解得I mv2 2BdL 0 6 105A 試題說明 本題考查考生綜合運用安培力公式和運動學規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屬于容易題 計算題題型示例 例11傾斜雪道的長為25m 頂端高為15m 下端經過一小段圓弧過渡后與很長的水平雪道相接 如圖所示 一滑雪運動員在傾斜雪道的頂端以水平速度v0 8m s飛出 在落到傾斜雪道上時 運動員靠改變姿勢進行緩沖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彈起 除緩沖外運動員可視為質點 過渡軌道光滑 其長度可忽略 設滑雪板與雪道的動摩擦因數 0 2 求運動員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離 取g 10m s2 計算題題型示例 試題說明 本題考查考生綜合應用運動學規律和功能關系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度適中 例12兩平面熒光屏互相垂直放置 在兩屏內分別取垂直于兩屏交線的直線為x軸和y軸 交點O為原點 如圖所示 在y 0 0 x a的區域有垂直于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 在y 0 x a的區域有垂直于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 兩區域內的磁感應強度大小均為B 在O點有一處小孔 一束質量為m 帶電量為q q 0 的粒子沿x軸經小孔射入磁場 最后打在豎直和水平熒光屏上 使熒光屏發亮 入射粒子的速度可取從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間的各種數值 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0 x a的區域中運動的時間與在x a的區域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2 5 在磁場中運動的總時間為7T 12 其中T為該粒子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周期 試求兩個熒光屏上亮線的范圍 不計重力的影響 計算題題型示例 參考答案 對于y軸上熒光屏亮線范圍的臨界條件如圖1所示 帶電粒子的軌跡和x a相切 此時r a y軸上的最高點為Y 2r 2a對于x軸上熒光屏亮線范圍的臨界條件如圖2所示 左邊界的極限情況還是和x a相切 此刻 帶電粒子在右邊的軌跡是個圓 由幾何圖形知識得到在x軸上的坐標為x 2a 速度最大的粒子是如圖2中的實線 由兩段圓弧組成 圓心分別是C和C 由對稱性得到C 在x軸上 設在左右兩部分磁場中運動時間分別為t1t2 滿足t1 t2 2 5t1 t2 7T 12解得t1 T 6 t2 5T 12由數學關系得到R 2a OP 2 1 3 a所以在x軸上的范圍是2a x 2 1 3 a 試題說明 本題通過對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運動的問題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數學處理問題的能力 屬較難的試題 選考題型示例 例13 物理選修3 3 1 如圖所示 由導熱材料制成氣缸和活塞將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封閉在汽缸內 活塞與汽缸壁之間無摩擦 活塞上方存有少量液體 將一細管插入液體 由于虹吸現象 活塞上方液體逐漸流出 在此過程中 大氣壓強與外界的溫度保持不變 關于這一過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逐漸增大B 單位時間氣體分子對活塞撞擊力的次數增多C 單位時間氣體分子對活塞的沖量保持不變D 氣體對外界做功等于氣體從外界吸收的熱量 2 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被活塞封閉在可導熱的汽缸內 活塞相對于底部的高多為h 可沿汽缸無摩擦地滑動 取一小盒沙子緩緩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 沙子倒完時 活塞下降了h 4 再取相同質量的一小盒沙子緩緩地倒在活塞的上表面上 外界大氣的壓強和溫度始終保持不變 求此次沙子到完時活塞距氣缸底部的高度 參考答案 1 D 2 設大氣和活塞對氣體的總壓強為p0 加一小盒沙子對氣體產生的壓強為p 由玻 馬定律得P0h p0 p h h 4 由 式得p p0 3 再加一小盒沙子后 氣體的壓強變為p0 2p 第二次加沙子后 活塞的度為h 由玻 馬定律得P0h p0 2p h 聯立 式解得h 3h 5 試題說明 選修模塊的考查可以通過一道計算題也可以采取一道選擇題和一道計算題搭配進行考查 本題的第 題在考查考生有關熱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的同時考查將實際過程翻譯成物理過程的能力 屬中等難度的試題 本題的第 題考查考生應用氣體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屬中等難度的試題 例14 物理選修3 4 下列關于簡諧振動和簡諧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彈簧振子的周期與振幅有關B 橫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由介質本身的性質決定C 在傳播方向上的某個質點的振動速度就是波的傳播速度D 單位時間內經過煤質中一點的完全波的個數就是這列簡諧波的頻率 一半徑為R的1 4球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球體由折射率為的透明材料制成 現有一束位于過球心O的豎直平面內的光線 平行于桌面射到球體表面上 折射入球體后再從豎直表面射出 如圖所以 已知入射光線與桌面的距離為R 2 求出射角 選考題型示例 參考答案 BD 設入射光線與1 4球體的交點為C 連接OC OC即為入射點的法線 因此 圖中的角 為入射角 過C點作球體水平表面的垂線 垂足為B 依題意 COB 又由 OBC知sin 2 設光線在C點的折射角為 由折射定律得sin sin 由 式得 300 由幾何關系知 光線在球體的豎直表面上的入射角 見圖 為300 由折射定律得sin sin 1 因此sin 2解得 600 試題說明 選修模塊的考查可以通過一道計算題也可以采取一道選擇題和一道計算題搭配進行考查 本題的第 題考查考生對簡諧振動和簡諧波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屬于容易試題 本題的第 題考查考生對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屬中等難度的試題 例15 物理選修3 5 1 5分 用頻率為的光照射大量處于基態的氫原子 在所發射的光譜中僅能觀測到頻率分別為的三條譜線 且 則 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 B C D 2 10分 如圖所示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 其左端放有一重物 右方有一豎直的墻 重物質量為木板質量的2倍 重物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使木板與重物以共同的速度向右運動 某時刻木板與墻發生彈性碰撞 碰撞時間極短 求木板從第一次與墻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經歷的時間 設木板足夠長 重物始終在木板上 重力加速度為g 選考題型示例 試題說明 第 1 題考查考生對能級躍遷規律的理解 屬于容易題 第 2 主要考查考生對木板與重物組成的系統運動過程的分析 要求考生綜合運用動量方面的知識解決問題 屬中等難度的試題 選考試題的特點 1 選修模塊的考查可以通過一道計算題也可以采取一道選擇題 或填空題 和一道計算題搭配進行考查 2 試題難度 1容易題 1中等難度題 1中等難度題 1中等難度題 3 分值 5分 10分 15分 三 新課程改革引起考試內容的變化 1 更加突出主干知識在 考試說明 中明確地將高中物理知識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必考內容為必修1 必修2 選修3 1 選修3 2 選考內容為選修3 3 3 4 選修3 5 這些模塊中包含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識 對主干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考查歷來都是高考物理最重要的目標 高考以能力立意 而知識是能力的有效載體 所以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是必然選擇 由于熱學 光學 原子物理等部分內容成為選考內容 使得力學 電磁學部分的地位更加突出 三 新課程改革引起考試內容的變化 2 考試重心前移由于必修1 必修2 選修3 1 選修3 2等必考模塊占95分 所占比例約為86 而選考模塊選修3 3 3 4 3 5占15分 所占比例約為14 受到占分比例的約束 模塊3 3 3 4和3 5的地位有所下降 三 新課程改革引起考試內容的變化 3 選考試題難度不會太大高考命題堅持公平性的原則 公平性命題要考慮全省各地教學條件的不同以及城鄉的差異 試題素材和解答要求應適應所有考生 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識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題目 因為試卷中選考試題必須具備相對獨立性 不可能相互綜合 也不可能與前面的必考部分綜合過深 加之所占比例不高 考慮到公平性原則 選修部分命題會講究平衡 不會太難 因此復習時所用的選考試題不宜過深 投入的精力不宜過多 如 動量 在3 5模塊中 而 機械能 在必修2中 所以傳統的動量與能量的綜合題不會出現 考慮到不同選考模塊之間難度要大體一致 而且受分值限制 難度不會太大 例2011年全國新課標卷 二 選考題 請考生從給出的3道物理題任選一題作答 如果多做 則每學科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 33 物理 選修3 3 15分 1 6分 對于一定量的理想氣體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選對一個給3分 選對兩個給4分 選對3個給6分 每選錯一個扣3分 最低得分為0分 ADE A 若氣體的壓強和體積都不變 其內能也一定不變B 若氣體的內能不變 其狀態也一定不變C 若氣體的溫度隨時間不段升高 其壓強也一定不斷增大D 氣體溫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熱量與氣體經歷的過程有關E 當氣體溫度升高時 氣體的內能一定增大 2 9分 如圖 一上端開口 下端封閉的細長玻璃管 下部有長l1 66cm的水銀柱 中間封有長l2 6 6cm的空氣柱 上部有長l3 44cm的水銀柱 此時水銀面恰好與管口平齊 已知大氣壓強為Po 76cmHg 如果使玻璃管繞底端在豎直平面內緩慢地轉動一周 求在開口向下和轉回到原來位置時管中空氣柱的長度 封入的氣體可視為理想氣體 在轉動過程中沒有發生漏氣 34 物理 選修3 4 1 運動周期為T 振幅為A 位于x 0點的波源從平衡位置沿y軸正向開始做簡諧運動 該波源產生的一維簡諧橫波沿x軸正向傳播 波速為v 傳播過程中無能量損失 一段時間后 該振動傳播至某質點p 關于質點p振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振幅一定為AB 周期一定為TC 速度的最大值一定為vD 開始振動的方向沿y軸向上或向下取決于去他離波源的距離E 若p點與波源距離s T 則質點p的位移與波源的相同解析 由波的形成與傳播可知 正確答案是ABE 2 一半圓柱形透明物體橫截面如圖所示 底面AOB鍍銀 O表示半圓截面的圓心 一束光線在橫截面內從M點入射 經過AB面反射后從N點射出 已知光線在M點的入射角為30 MOA 60 NOB 30 求 1 光線在M點的折射角 2 透明物體的折射率 35 物理 選修3 5 1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 某金屬的截止頻率相應的波長為 該金屬的逸出功為 若用波長為 0 單色光做實驗 則其截止電壓為 已知電子的電荷量 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別為e c和h 2 如圖 ABC三個木塊的質量均為m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BC之間有一輕質彈簧 彈簧的兩端與木塊接觸但不固連 將彈簧壓緊到不能再壓縮時用細線把BC緊連 使彈簧不能伸展 以至于BC可視為一個整體 現A以初速沿BC的連線方向朝B運動 與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 以后細線突然斷開 彈簧伸展 從而使C與A B分離 已知C離開彈簧后的速度恰為 求彈簧釋放的勢能 4 選考內容要求的變化部分選考內容要求有較大變化 應引起重視 如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以前不作要求 而實施新課程后 選考3 3的試題幾乎都有關于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計算 如2011年新課程全國卷 山東卷等 三 新課程改革引起考試內容的變化 5 選擇題 計算題的命題點發生了變化 1 以課標全國卷為例 熱學 光學 原子物理及力學部分的機械振動 機械波試題和涉及動量守恒定律的試題不會出現在選擇題中 選擇題都只在力學 電磁學部分命題 2 必考模塊和選考模塊之間的交叉或綜合因知識分塊而割裂 3 選考模塊之間不會交叉綜合 4 必考模塊不會與選考模塊交叉綜合 5 選考模塊一般也不會刻意地與必考模塊交叉綜合 三 新課程改革引起考試內容的變化 三 新課程卷物理試題的特點 一 新課改高考省市物理試卷情況一覽表 2011年新課改實驗區高考物理試卷考試范圍情況 二 近三年新課標卷物理試題分析 1 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 1 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 2 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 2 2010年新課標全國卷 3 2009年新課標寧夏卷 3 2009年新課標寧夏卷 光電效應 2 碰撞 從試卷看特色 1 注重對物理學史的考查 2009年新課程寧夏卷考查力學發展史 2010年全國卷考查電磁學發展史 2011年新課標全國卷考查安培分子環流假說 09年寧夏卷 14 在力學理論建立的過程中 有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做出了貢獻 關于科學家和他們的貢獻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伽利略發現了行星運動的規律B 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C 牛頓最早指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 笛卡爾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 2010年全國卷 14 在電磁學發展過程中 許多科學家做出了貢獻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 A 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磁效應 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B 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 楞次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C 庫侖發現了點電荷的相互作用規律 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測定了元電荷的數值D 安培發現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規律 洛侖茲發現了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 2011年全國卷 14 為了解釋地球的磁性 19世紀安培假設 地球的磁場是由繞過地心的軸的環形電流I引起的 在下列四個圖中 正確表示安培假設中環形電流方向的是 B 物理學 實驗科學 嚴密的理論科學 具有方法論性質的科學 定量的精密科學 應用廣泛的基礎科學 物理學史與人類文化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 物理學已成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 物理學是現代科技的基礎 物理學本身有著巨大的物質價值 它的成果可以轉化為推動科學發展 促進人類文明的強大動力 物理學還蘊藏著豐富的精神價值 物理學開創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物理學中的科學方法 思維方法 已廣泛地滲透并影響到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物理與生活 物理與生產 物理與科學技術 物理與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 物理學發展中的重要人物 物理學發展中的重大事件 物理學發展中的重要方法 物理學發展中的重大貢獻等內容 無論是從傳承人類文化 還是從物理學本身存在巨大價值 還是從發展 創新的角度上看 都有著重要意義 學科知識的兩種形態 物理學史 難點1 萬有引力的發現實現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統一 地上物理學 和 天上物理學 的統一 它表明天體運動和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遵循相同的規律 牛頓在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中將行星的橢圓軌道簡化為圓軌道 還應用了其他的規律和結論 下面的規律和結論沒有被用到的是 A 開普勒的研究成果B 卡文迪許通過扭秤實驗得出的引力常數C 牛頓第二定律D 牛頓第三定律 2 注重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考查 09年寧夏卷 20 如圖所示 一足夠長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物塊靜止在木板上 木板和物塊間有摩擦 現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 當物塊相對木板滑動了一段距離但仍有相對運動時 撤掉拉力 此后木板和物塊相對于水平面的運動情況為拉力物塊木板A 物塊先向左運動 再向右運動B 物塊向右運動 速度逐漸增大 直到做勻速運動C 木板向右運動 速度逐漸變小 直到做勻速運動D 木板和物塊的速度都逐漸變小 直到為零 2 注重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考查 2010 新課標全國卷 第17題 靜電除塵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種高效除塵器 某除塵器模型的收塵板是很長的條形金屬板 圖中直線為該收塵板的橫截面 工作時收塵板帶正電 其左側的電場線分布如圖所示 粉塵帶負電 在電場力作用下向收塵板運動 最后落在收塵板上 若用粗黑曲線表示原來靜止于點的帶電粉塵顆粒的運動軌跡 下列4幅圖中可能正確的是 忽略重力和空氣阻力 2011年全國卷 20 一帶負電荷的質點 在電場力作用下沿曲線abc從a運動到c 已知質點的速率是遞減的 關于b點電場強度E的方向 下列圖示中可能正確的是 虛線是曲線在b點的切線 D 解析 主要考查電場力方向和曲線運動所受合外力與軌跡的關系 正確答案是D 2 注重對力和運動關系的考查 3 重視對萬有引力定律的考查 09年寧夏卷 15 地球和木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都可以看作是圓形的 已知木星的軌道半徑約為地球軌道半徑的5 2倍 則木星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線速度之比約為A 0 19B 0 44C 2 3D 5 2 2010 新課標全國卷 第20題 太陽系中的8大行星的軌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圓軌道 下列4幅圖是用來描述這些行星運動所遵從的某一規律的圖像 圖中坐標系的橫軸是 縱軸是 這里T和R分別是行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和相應的圓軌道半徑 T0和R0分別是水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和相應的圓軌道半徑 下列4幅圖中正確的是 3 重視對萬有引力定律的考查 2011年全國卷 19 衛星電話信號需要通過地球同步衛星傳送 如果你與同學在地面上用衛星電話通話 則從你發出信號至對方接收到信號所需最短時間最接近于 可能用到的數據 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半徑約為3 8 108m 運行周期約為27天 地球半徑約為6400km 無線電信號傳播速度為3x108m s B A 0 1sB 0 25sC 0 5sD 1s 3 重視對萬有引力定律的考查 關于萬有引力定律 科學思想發展的戲劇 1 是人類認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 是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理論基礎 3 是新課程教科書的得意之作 4 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九天之際 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 誰知其數 東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順橢 其衍幾何 屈原 天問 九天 天球的九個方向 它完全可能是基于幾何學的分析 應用精確的推理 并且以氣勢磅礴的詩句寫成的最早的宇宙學論文之一 李政道 科學與藝術 九天之際 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 誰知其數 屈原推理道 假定天空的形狀是半球 若地是平的 天地交接處必將充滿奇怪的邊邊角角 什么能夠放在那里 它又屬于什么 宇宙的這種非解析的幾何形狀太不合理 因而不可能存在 因此 地和天必不能互相交接 兩者必須都是圓的 天像蛋殼 地像蛋黃 當然其間沒有蛋白 各自都能獨立地轉動 東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順橢 其衍幾何 屈原推測 地的形狀可能偏離完美的球形 東西為經 南北為緯 屈原問道 哪個方向更長 換句話說 赤道圓周比赤經圓周長還是短 然后他又問道 如果沿赤道橢圓弧運動 它又應當有多長 這真正是幾何 分析和對稱性的絕妙運用 深刻地體現了藝術與科學的統一 李政道 科學與藝術 可憐今夕月 向何處 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 那邊才見 光影東頭 是天外 空汗漫 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 嫦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 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 縱橫觸破 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 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 云何漸漸如鉤 北宋著名軍事家 文學家辛棄疾 1140 1207 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 詞人想象 直悟月輪繞地之理 與科學家密合 可謂神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400多年后 牛頓回答道 飛鏡無根 引力 系 嫦娥不嫁 速度 留 又過了200年 愛因斯坦回答說 飛鏡 本 無根 嫦娥空自留 4 重視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類問題的考查 09年寧夏卷 25 18分 如圖所示 在第一象限有一勻強電場 場強大小為E 方向與y軸平行 在x軸下方有一勻強磁場 磁場方向與紙面垂直 一質量為m 電荷量為 q q 0 的粒子以平行于x軸的速度從y軸上的P點處射入電場 在x軸上的Q點處進入磁場 并從坐標原點O離開磁場 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軌跡與y軸交于M點 已知OP l OQ 2l 不計重力 求 M點與坐標原點O間的距離 粒子從P點運動到M點所用的時間 2010年全國卷 25 18分 如圖所示 在0 x a o y 范圍內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 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 坐標原點O處有一個粒子源 在某時刻發射大量質量為m 電荷量為q的帶正電粒子 它們的速度大小相同 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內 與y軸正方向的夾角分布在0 范圍內 己知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半徑介于到a之間 從發射粒子到粒子全部離開磁場經歷的時間恰好為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周期的四分之一 求最后離開磁場的粒子從粒子源射出時的 1 速度大小 2 速度方向與y軸正方向夾角正弦 4 重視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類問題的考查 2011年全國卷 25 19分 如圖 在區域I 0 x d 和區域II d x 2d 內分別存在勻強磁場 磁感應強度大小分別為B和2B 方向相反 且都垂直于Oxy平面 一質量為m 帶電荷量q q 0 的粒子a于某時刻從y軸上的P點射入區域I 其速度方向沿x軸正向 已知a在離開區域I時 速度方向與x軸正方向的夾角為30 因此 另一質量和電荷量均與a相同的粒子b也從p點沿x軸正向射入區域I 其速度大小是a的1 3 不計重力和兩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求 1 粒子a射入區域I時速度的大小 2 當a離開區域II時 a b兩粒子的y坐標之差 4 重視對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類問題的考查 5 注重對運動學問題的考查 09年寧夏卷 24 14分 冰壺比賽是在水平冰面上進行的體育項目 比賽場地示意如圖 比賽時 運動員從起滑架處推著冰壺出發 在投擲線AB處放手讓冰壺以一定的速度滑出 使冰壺的停止位置盡量靠近圓心O 為使冰壺滑行得更遠 運動員可以用毛刷擦冰壺運行前方的冰面 使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減小 設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1 0 008 用毛刷擦冰面后動摩擦因數減小至 2 0 004 在某次比賽中 運動員使冰壺C在投擲線中點處以2m s的速度沿虛線滑出 為使冰壺C能夠沿虛線恰好到達圓心O點 運動員用毛刷擦冰面的長度應為多少 g取10m s2 2010年全國卷 24 14分 短跑名將博爾特在北京奧運會上創造了100m和200m短跑項目的新世界紀錄 他的成績分別是9 69s和l9 30s 假定他在100m比賽時從發令到起跑的反應時間是0 15s 起跑后做勻加速運動 達到最大速率后做勻速運動 200m比賽時 反應時間及起跑后加速階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時間與l00m比賽時相同 但由于彎道和體力等因素的影響 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時最大速率的96 求 1 加速所用時間和達到的最大速率 2 起跑后做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5 注重對運動學問題的考查 2011年全國卷 24 13分 甲乙兩輛汽車都從靜止出發做加速直線運動 加速度方向一直不變 在第一段時間間隔內 兩輛汽車的加速度大小不變 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兩倍 在接下來的相同時間間隔內 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為原來的兩倍 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減小為原來的一半 求甲乙兩車各自在這兩段時間間隔內走過的總路程之比 5 注重對運動學問題的考查 6 注重對圖象問題的考查 2010 新課標全國卷 第20題 09年寧夏卷 7 注重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考查 09年寧夏卷 16 醫生做某些特殊手術時 利用電磁血流計來監測通過動脈的血流速度 電磁血流計由一對電極a和b以及一對磁極N和S構成 磁極間的磁場是均勻的 使用時 兩電極a b均與血管壁接觸 兩觸點的連線 磁場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兩兩垂直 如圖所示 由于血流中的正負離子隨血流一起在磁場中運動 電極a b之間會有微小電勢差 在達到平衡時 血管內部的電場可看作是勻強電場 血液中的離子所受的電場力和磁場力的合力為零 在某次監測中 兩觸點間的距離為3 0mm 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 兩觸點間的電勢差為160 V 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0 040T 則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電級a b的正負為A 1 3m s a正 b負B 2 7m s a正 b負C 1 3m s a負 b正D 2 7m s a負 b正 7 注重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考查 09年寧夏卷 19 如圖所示 一導體圓環位于紙面內 O為圓心 環內兩個圓心角為90 的扇形區域內分別有勻強磁場 兩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均與紙面垂直 導體桿OM可繞O轉動 M端通過滑動觸點與圓環良好接觸 在圓心和圓環間連有電阻R 桿OM以勻角速度 逆時針轉動 t 0時恰好在圖示位置 規定從a到b流經電阻R的電流方向為正 圓環和導體桿的電阻忽略不計 則桿從t 0開始轉動一周的過程中 電流隨 t變化的圖象是A B C D 7 注重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考查 2010年全國卷 21 如圖所示 兩個端面半徑同為R的圓柱形鐵芯同軸水平放置 相對的端面之間有一縫隙 鐵芯上繞導線并與電源連接 在縫隙中形成一勻強磁場 一銅質細直棒ab水平置于縫隙中 且與圓柱軸線等高 垂直 讓銅棒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 銅棒下落距離為0 2R時銅棒中電動勢大小為 下落距離為0 8R時電動勢大小為 忽略渦流損耗和邊緣效應 關于 的大小和銅棒離開磁場前兩端的極性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 E1 E2 a端為正B E1 E2 b端為正C E1 E2 a端為正D E1 E2 b端為正 8 重視對力學問題 板塊模型的考查 09年寧夏卷 20 如圖所示 一足夠長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一物塊靜止在木板上 木板和物塊間有摩擦 現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 當物塊相對木板滑動了一段距離但仍有相對運動時 撤掉拉力 此后木板和物塊相對于水平面的運動情況為A 物塊先向左運動 再向右運動拉力物塊木板B 物塊向右運動 速度逐漸增大 直到做勻速運動C 木板向右運動 速度逐漸變小 直到做勻速運動D 木板和物塊的速度都逐漸變小 直到為零 8 重視對力學問題 板塊模型的考查 21 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 木箱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因數為 0 1 現對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 設F的方向與水平面夾角為 如圖 在 從0逐漸增大到90 的過程中 木箱的速度保持不變 則A F先減小后增大B F一直增大C F的功率減小D F的功率不變 8 重視對力學問題 板塊模型的考查 8 重視對力學問題 板塊模型的考查 9 物理命題關注知識獲取的過程 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 如對實驗能力的考查 重視對讀數 作圖 連線 處理數據等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查 同時注意問題的開放性 09年寧夏卷 任意舉出一個其它的電磁鐵應用的例子 2010年全國卷 2 機械能守恒實驗中誤差產生的原因有 寫出兩個原因 10 選考題的特點 選修3 3 考查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頻率高 選修3 4 考查振動與波 幾何光學關于折射率計算的頻率高 選修3 5 考查碰撞的頻率高 三 新課程卷的命題特色 高考物理試題巧設物理情境 體現試題的探究性 高考物理試題巧妙安排設問的角度 凸顯試題的開放性 高考物理試題通過立意的創新 突出試題的應用性 高考物理試題通過命題理念的創新 彰顯試題的導向性 1 高考物理試題巧設物理情境 體現試題的探究性物理情境是指為達到立意的要求而設置的特定的物理情景 物理條件和物理過程 是考題的主體 一道好的物理試題 就是一個科學問題 2008年一道上海高考物理試題向考生提供的就是在伽利略羊皮紙手稿中發現的斜面實驗數據 讓考生順著科學家的足跡探究 例1 2008年上海高考物理試題 在伽利略羊皮紙手稿中發現的斜面實驗數據如表1所示 人們推測第二 三列數據可能分別表示時間和長度 伽利略的一個長度單位相當于現在的mm 假設一個時間單位相當于現在的0 5s 由此可以推算實驗時光滑斜面的長度至少為 m 斜面的傾角約為 度 g取10m s2 1 高考試題中物理情境的創新 關于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教育理念 科學探究是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是教學方式 科學探究是教學內容 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的學習目標 科學探究是物理學習的重要方法 科學探究的7個環節 科學探究是 學生建構知識 領悟科學研究方法 形成科學觀念的各種活動 重視科學探究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 2 高考物理試題巧妙安排設問的角度 凸顯試題的開放性一道試題的設問是指要求考生對該題應回答什么 怎樣回答 成功的考題不僅立意目的明確 情境設置貼切 而且所安排的設問角度能充分體現立意的要求 從恰當角度安排的設問可以充分顯示命題的意圖 達到預期的考查效果 可見設問的質量高低是直接影響立意體現程度如何的關鍵 因此 每一個考題的設問同情境設置一樣都要精心設計 發揮其恰如其分的功能 與情境結成一體達到立意的目的 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3 18分 單位時間內流過管道橫截面的液體體積叫做液體的體積流量 以下簡稱流量 有一種利用電磁原理測量非磁性導電液體 如自來水 啤酒等 流量的裝置 稱為電磁流量計 它主要由將流量轉換為電壓信號的傳感器和顯示儀表兩部分組成 傳感器的結構如圖所示 圓筒形測量管內壁絕緣 其上裝有一對電極a和c a c間的距離等于測量管內徑D 測量管的軸線與a c的連接方向以及通電線圈產生的磁場方向三者相互垂直 當導電液體流過測量管時 在電極a c間出現感應電動勢E 并通過與電極連接的儀表顯示出液體流量Q 設磁場均勻恒定 磁感應強度為B 1 已知 設液體在測量管內各處流速相同 試求E的大小 取3 0 2 一新建供水站安裝了電磁流量計 在向外供水時流量本應顯示為正值 但實際顯示卻為負值 經檢查 原因是誤將測量管接反了 既液體由測量管出水口流入 從入水口流出 因水已加壓充滿管道 不便再將測量管拆下重裝 請你提出使顯示儀表的流量指示變為正值的簡便方法 3 顯示儀表相當于傳感器的負載電阻 其阻值記為R a c間導電液體的電阻r隨液體電阻率的變化而變化 從而會影響顯示儀表的示數 試以E R r為參量 給出電極a c間輸出電壓U的表達式 并說明怎樣可以降低液體電阻率變化對顯示儀表示數的影響 2 高考物理試題中設問角度的創新 23 18分 單位時間內流過管道橫截面的液體體積叫做液體的體積流量 以下簡稱流量 有一種利用電磁原理測量非磁性導電液體 如自來水 啤酒等 流量的裝置 稱為電磁流量計 它主要由將流量轉換為電壓信號的傳感器和顯示儀表兩部分組成 傳感器的結構如圖所示 圓筒形測量管內壁絕緣 其上裝有一對電極a和c a c間的距離等于測量管內徑D 測量管的軸線與a c的連接方向以及通電線圈產生的磁場方向三者相互垂直 當導電液體流過測量管時 在電極a c間出現感應電動勢E 并通過與電極連接的儀表顯示出液體流量Q 設磁場均勻恒定 磁感應強度為B 1 已知 設液體在測量管內各處流速相同 試求E的大小 取3 0 2 高考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