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院2010年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doc_第1頁
數學院2010年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doc_第2頁
數學院2010年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doc_第3頁
數學院2010年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調查目標:了解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生存現狀、教育狀況等,通過調查來使等多的人了解和關注留守兒童,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調查時間:2010年寒假 調查對象:村干部、留守兒童家長、留守兒童 調查方式:深入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談,進行問卷調查。正文: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了解,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已達2290多萬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幾年成較大規模的上升趨勢。留守兒童已經成為倍受關注的重要課題。所以,這個寒假,我利用回家的機會對周圍村里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更有深刻的感受,通過這次調查,使我對留守兒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過這份調查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留守兒童,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幫助,使他們在缺少家庭關愛的時候,同樣能夠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一、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之所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是年齡,因為他們大多都在十五歲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而他們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幾個月或一周歲后,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通過我對周圍幾個村的問卷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6%,有49.3%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15.4%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24%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這就很容易使他們形成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暴躁,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 2、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年齡較大,還要承擔很多家務,而且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就不會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 3、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 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說謊騙人,小偷小摸,成為了“問題兒童” 。 4、平時缺乏親情的關愛。 父母打工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缺乏親情關愛會對孩子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最為直接的也許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使孩子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留守兒童成長期間缺乏撫慰與關懷,這也是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的。 5、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事故時有發生,安全存在一定隱患。 二、留守兒童的生活及學習狀況 1、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 從調查的兒童中來看,30%留守兒童平時沒有零花錢,平均每人每星期還不到2元錢,更不用說買什么營養品、水果等一些城市家庭的消費。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2、家務勞動繁重。 留守兒童基本上回家就要做家務,52%的孩子放學回家后要去放羊、牛等牲畜,而且大一點的孩子還要幫爺爺奶奶干農活,91%的留守兒童要自己洗衣服,可以說在家根本沒有時間學習。雖然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而且有的孩子由于做家務而耽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挨老師的批評,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3、老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太少。 大部分兒童表示老師很少找自己談話,43%的留守兒童說老師根本沒有找他們談過話,而且都很害怕老師,也不希望老師找自己談話。雖然著有兒童的心理,但是從這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3%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里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4、他們的學習壓力大。 通過調查63%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24%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一些孩子告訴我,由于學習成績差,就害怕爸爸媽媽會問起,而自己的家庭條件差,很多同學看不起等,這就形成很大的壓力,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三、就這些問題我們解決的建議與對策 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盡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長。其次,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第三,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系。第四,家長要轉變觀念,增強自身發展的能力,多渠道尋找就業門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溫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可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方面進行重點加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求各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學生登記備案,專門管理,根據情況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假期、召開留守學生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影響產生合力效應。第三、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制道德觀念,不斷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最后、重視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幫助指導留守學生解決各種困惑和疑難,對其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其健康和諧發展。 3、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要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辟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也可以建立家長代管制度,教師要真心實意地走進學生心靈,從心靈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驅除他們由于父母不在而積壓在心頭的陰影,讓留守兒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追求。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外出的農民工也多,當然農村的留守兒童也多。本來需要贍養的老人卻還要撫養自己的孫兒輩,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