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課外美文欣賞.doc_第1頁
中學生課外美文欣賞.doc_第2頁
中學生課外美文欣賞.doc_第3頁
中學生課外美文欣賞.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學生課外美文欣賞草堂詩魂細雨蒙蒙,落葉飄飄。當我來時,又是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季節。老天像有意在營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讓人來品味一種人生意蘊文章憎命達!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這絕代詩圣生命的一大棲息處,這和著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個偉大靈魂沉吟的處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園。草堂公園由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和柴門等景觀組成,給成都人一個清幽的休息場所,也給遠方慕名而來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設施是對過往的紀念,也是對現在的經營。只是草堂,作為一個詩人藝術生命的凝結處,作為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糾結點,作為一段歷史的現象臺,太有特點了,情緒也太濃重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讀清人顧復初的“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盤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那副對聯,更讓人噓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義與杜甫在世時命運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讓人堅信只要確實燦爛過,也就注定會占有輝煌。草堂足供觀賞,甬道曲折,盡可徜徉,更何況又是細雨迷蒙,黃葉鋪地!草堂,草堂,此時此際的草堂在訴說什么呢?從開元到天寶,壯游,三吏三別,北征,秋興八首,直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僅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這是杜甫的不朽,這是杜甫的輝煌,這也是杜甫的價值所在。舍此,我們又何以了然在一個大起大落的時代里,有一個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這些是不必說的。但僅僅如此,就遠不能了然杜甫詩歌抑郁沉雄的內在生命力,也遠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與命運悲劇。這正是文章憎命達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層的人生意蘊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中華傳統,士人總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況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寫人生抱負:“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據要津,而且充滿理想色彩要讓君王趕上傳說中的堯舜,要使全國民風淳樸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運總是跟人開玩笑,歷史也總在捉弄志士仁人。由開元而天寶,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賢能之人想說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這是國家的不幸,時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圖大志的落空。肅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擁有一官半職,比如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工部員外郎,而實際上卻難有作為,薪俸也不足以養家。離開中原后,其行跡大略是同谷錦城夔州潭州,同時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黃葉飄到了盡頭。可是,他的詩作卻從此更加如長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現出一代河山的風云、生靈的狀貌。它們如鐘,如鼓,回響在中華歷史的長空。杜甫的命運就這樣確定了,杜甫的歷史角色及其創作成就也就這樣確定了。這時我們再吟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就會發現,個人的遭際,在詩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時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苦寒到此已極矣,而憂患、仁慈至此亦已極矣!杜甫之胸懷,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或者說經邦濟世,要的不就是這種德與才么?但是,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拋棄了杜甫,而歷史卻于風雨飄搖中造就了另一個杜甫。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還是杜甫的幸運呢?歷史總是把一份生命的樸素,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流連一番,天色已晚,該走了。細雨依然。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周國平我們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至對家庭、親戚、朋友,對自己的職務,大至對國家和社會。這些責任多半是應該承擔的。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除此之外,我們還 有一項根本的責任,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每個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機會,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這惟一的一次 人生虛度了,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安慰他。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產生強烈的責任心呢?在某種意義上,人世間各種其他的責任都是可以分擔或轉讓的,惟有對 自己的人生的責任,每個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一絲一毫依靠不了別人。不止于此,我還要說,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心是其余一切責任心的根源。一個人惟有對自己 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發,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正如歌德所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因為這種愛,所以盡責本身就成了生命意義的一種實現,就能從中獲得心靈的滿足。相 反,我不能想像,一個不愛人生的人怎么會愛他人和愛事業,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怎么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實際情況往往是,這樣的人把盡責不是看做從外面加給他的 負擔而勉強承受,便是看做純粹的付出而索求回報。一個不知對自己的人生負有什么責任的人,他甚至無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責任是什么。有一 位小姐向托爾斯泰請教,為了盡到對人類的責任,她應該做些什么。托爾斯泰聽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們為之受苦的巨大災難就在于沒有自己的信念,卻偏要做出按照某種信念生 活的樣子。當然,這樣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這是一種情況。更常見的情況是,許多人對責任的關系確實是完全被動的,他們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出于自覺的選擇 ,而是由于習慣、時尚、輿論等原因。譬如說,有的人把偶然卻又長期從事的某一職業當做了自己的責任,從不嘗試去擁有真正適合自己本性的事業。有的人看見別人發財和揮霍,便 覺得自己也有責任拼命掙錢花錢。有的人十分看重別人尤其上司對自己的評價,謹小慎微地為這種評價而活著。由于他們不曾認真地想過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責任問題上也 就必然是盲目的了。所以,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 ,并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他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因而關于責任的種種虛假觀念都不能使他動搖了。我還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對自己的人 生負責,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內的一切社會關系上,他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種負責的態度。如果一個社會是由這樣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成員組成的,這個社會就必定是高質量 的有效率的社會。 莫言母親我出生于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后的鄉村。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彌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濕,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我文學道路的起點。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體來把握生活,來感受事物。儲存在我腦海里的記憶,都是這樣的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有形狀的立體記憶,活生生的綜合性形象。這種感受生活和記憶事物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小說的面貌和特質。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里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饑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這一細節,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義。我母親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饑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么樣的力量使她在饑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有一段時間,村子里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那時候我們家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里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我總是擔心母親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每當我下工歸來時,一進門就要大聲喊叫,只有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來已是傍晚,母親沒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欄、磨房、廁所里去尋找,都沒有母親的蹤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由地大聲哭起來。這時,母親從外邊走了進來。母親對我的哭泣非常不滿,她認為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她追問我為什么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對我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母親的話雖然腔調不高,但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于未來的希望。多少年后,當我回憶起母親這句話時,心中更是充滿了感動,這是一個母親對她的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活下去,無論多么艱難也要活下去!現在,盡管母親已經被閻王爺叫去了,但母親這句話里所包含著的面對苦難掙扎著活下去的勇氣,將永遠伴隨著我,激勵著我。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畫面:以色列重炮轟擊貝魯特后,滾滾的硝煙尚未散去,一個面容憔悴、身上沾滿泥土的老太太便從屋子里搬出一個小箱子,箱子里盛著幾根碧綠的黃瓜和幾根碧綠的芹菜。她站在路邊叫賣蔬菜。當記者把攝像機對準她時,她高高地舉起拳頭,嗓音嘶啞但異常堅定地說: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即使吃這里的沙土,我們也能活下去!老太太的話讓我感到驚心動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這些偉大的概念在我腦海中翻騰著,使我感到了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這種即使吃著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類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證。這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學的靈魂。在那些饑餓的歲月里,我看到了許多因為饑餓而喪失了人格尊嚴的情景,譬如為了得到一塊豆餅,一群孩子圍著村里的糧食保管員學狗叫。保管員說,誰學得最像,豆餅就賞賜給誰。我也是那些學狗叫的孩子中的一個。大家都學得很像。保管員便把那塊豆餅遠遠地擲了出去,孩子們蜂擁而上搶奪那塊豆餅。這情景被我父親看到眼里。回家后,父親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也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對我說:嘴巴就是一個過道,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草根樹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樣的,何必為了一塊豆餅而學狗叫呢?人應該有骨氣!他們的話,當時并不能說服我,因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樹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樣!但我也感到了他們的話里有一種尊嚴,這是人的尊嚴,也是人的風度。人,不能像狗一樣活著。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我的父親和爺爺又教育我人要有尊嚴地活著。他們的教育,盡管我當時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獲得了一種面臨重大事件時做出判斷的價值標準。饑餓的歲月使我體驗和洞察了人性的復雜和單純,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許多年后,當我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這些體驗,就成了我的寶貴資源,我的小說里之所以有那么多嚴酷的現實描寫和對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與過去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的。當然,在揭示社會黑暗和剖析人性殘忍時,我也沒有忘記人性中高貴的有尊嚴的一面,因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梁曉聲心靈花園誰不希望擁有一座小小花園?哪怕是一尺之地呢。若有,當代人定會以木柵圍起。那木柵也定會以各人的條件和意愿,擺弄得盡可能美觀。都市寸土千金,地價炒得越來越高。也許,今后將更高。擁有一個小小花園的希望,對尋常之輩不啻是一種奢望與夢想。其實,誰都有一座小小花園,誰都是有苗圃之地的,這便是內心世界。人的智力需要開發,人的內心世界也是需要開發的。人和動物的區別,恐怕還在于人有內心世界。心,不過是人的一個重要臟器,而內心世界則是一種特殊的景觀,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斷作用于內心而漸漸形成的。我常“侍弄”心靈的苗圃。身已不健,心尤荒蕪,又豈能活得好呢?職業的緣故,使我慣對自己和他人的心靈深入研究。結論是:心靈,與人的身體健康同樣重要。我的兒子梁爽,小學五年級。這正是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開始形成的年齡。我也常教他學會如何“侍弄”那小小心靈的苗圃。“侍弄”這個詞,用在此處是很勉強的,不那么貼切,意思無非是,人的內心世界如果惰于拂拭,就會浮塵厚積、雜草叢生。這聯系到禪家的一樁“公案”:“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我系俗人,僅能以俗人的觀念和方式教子。故我對兒子首先的教誨是人的內心世界,大概最容易招惹塵埃、沾染污垢。心靈的清潔衛生只能是相對的,好比居處的清潔衛生,只能是相對的。倘若根本不“拂拭”,甚至反感別人中肯的批評,則是大不可取,猶如諱疾忌醫。一次兒子放學,進屋就說:“爸爸,今天同學的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我問為什么。兒子回答:“犯錯誤了唄!把老師氣壞了。”那同學是他好朋友,卻有些日子不到家里來玩了。我依稀記得,似乎老師要在他們兩者之間選拔一名班干部。我將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問:“跟爸爸說實話,你是不是因此而高興?”他便誠實地回答:“有點兒。”我說:“你學過一個詞,叫幸災樂禍,你能正確解釋這個詞嗎?紅領巾被老師收去了,還算不得什么災。但是,你心里已有了這種幸災樂禍的根苗,那么,你哪一天聽說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險了,說不定你內心里也會暗暗地高興。”兒子的目光告訴我,他不相信自己會那樣。我又說:“如果你們老師并不打算在你們兩個之間選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災樂禍。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師最終選拔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災樂禍。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和你被選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選拔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幸災樂禍,這完全是由嫉妒產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惡呀,它竟使人對朋友也心存不良。”接著,我給他講了兩件事。有一對女孩兒,她們原本是好朋友,又都是從小學芭蕾的。一次,老師要從她們兩人中間選一個主角。其中一個認為肯定是自己,應該是自己;可老師偏偏選了另一個。于是,她就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