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屆高考命題作文指導.doc_第1頁
2011屆高考命題作文指導.doc_第2頁
2011屆高考命題作文指導.doc_第3頁
2011屆高考命題作文指導.doc_第4頁
2011屆高考命題作文指導.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屆高考命題作文指導一、導入:1、介紹近幾年高考作文有關命題作文的情況(材料),強調寫好命題作文對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性。2、命題作文要過“五關”:(1)審題關(2)立意關(3)選材關(4)結構關(5)文體關今天我們重點講“過審題關”。二、目標闡述“過審題關”,就是要掌握正確有效的審題的方法,明確審題的目的,盡快地確定寫作的范圍、重點,力爭做到符合題意、切合題意。學生看材料,總結明確命題作文的形式:1、單純的命題作文(詞、短語、句子)2、詮釋關鍵詞的義項+命題3、材料(提示詞或引導語)+命題三、高考命題作文審題七法(一)增補信息法(添枝加葉法)(“組詞造句”)有一些命題作文題比較寬泛,有時讓人摸不著邊際,可以采用“增補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題作文題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在題目的前或后或中間加上限制詞,增補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題目中有代詞,則指出具體指代的內容、對象。)從而達到縮小外延、化大為小、化虛為實,明確范圍、方便入題旨的目的。【例】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一篇文章。(2008年高考語文湖北卷)【例】以舉手投足之間為題寫一篇文章。(2008年高考語文湖北卷)【審題指導】 你我他、一個人/ “舉手投足之間”/表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格“舉手投足之間”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題目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在審題時,可以先把它當成是半命題作文,運用“增補信息法”,增補新的信息,將短語補充成一個句子,在補充完善中確定中心論點,然后取其一點入題。 舉手投足:泛指手腳動作。又指做某些事的具體過程或者輕易而舉之間的動作。 透過“舉手投足之間”進行思考體味“舉手投足之間”的感情“舉手投足之間”,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舉手投足之間”,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舉手投足之間”,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和學問“舉手投足之間” ,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甚至可以改寫一個民族的歷史等等。 這就要求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觀察到生活的舉手投足之間細微之處;不僅是觀察,更要思考,思考舉手投足之間蘊涵的精神內涵,要朝向生活的深處開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結合,要求同學們不僅會要敘述,更要會議論,進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補充:作文提示語中的三個“如何對待”給我們以很好的思考方向啟示。(可用“巧用材料法”和“追問法”來審題)命題作文可以變成半命題作文:(化虛為實,化大為小)“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_)的手”;/”你”指誰/什么“必須跨過這道坎”“_必須跨過這(_)道坎”;“細微深處”透過“細微深處”感受/體味人情冷暖/思想品格。“深處” 即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細微”的意義與價值等 同學們在生活中要善于觀察,觀察到生活的細微之處;不僅是觀察,更要思考,要朝向生活的深處開掘和思考。同“我想握住你的手”和“必須跨過這道坎”一樣,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結合,要求同學們不僅會要敘述,更要會議論,進行理性的思辨和分析。這一方向不會改變。【拓展訓練】第二次月考命題作文:把心喚醒【審題指導】誰/什么“把(誰的)(怎樣的)心喚醒”【原題回放】擔當,在詞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負起責任”。擔當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行動。擔當可以為自己、他人,也可以為國家、民族你對“擔當”有著怎樣的體驗或感悟,請以“擔當”為題,寫一篇文章。【審題指導】運用“增補信息法”補充成分,一是可以補充賓語,回答出“擔當”的對象,如“擔當責任”“擔當義務”“擔當道義”等;二是可以補充主語,回答誰“擔當”,如“我擔當責任”“每個人擔當義務”“教師擔當道義”等。這樣選擇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點去寫即可。【拓展訓練】2009年高考語文四川卷(60分)請以“熟悉”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審題指導】現代漢語詞典第版是這樣解釋“熟悉”的:知道得很清楚。以詞為題的,可用“組詞造句”(添枝加葉)法,化虛為實,化大為小。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風景/留念回憶熟能生巧/熟悉使人有親切感和安全感/對熟悉的人和事容易輕信熟悉不等于了解/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不了解的自以為熟悉的人和事,其實很陌生陌生可以變為熟悉/熟悉可以變為陌生對熟悉的不想改變/有時需要我們放棄熟悉的東西熟視無睹/ 熟悉的往往被漠視/熟悉的容易被忽略/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熟悉與忽略/“我們熟悉明星的一切,卻忽略了身邊的人(親情)”熟悉與消失/“熟悉的東西(傳統文化、技藝等)正在離我們遠去”、熟悉的面孔離我們而去反思:珍惜、保護與傳承等。 運用逆向思維法:對這個作文題目內涵的發掘和深化,學生甚至可運用逆向思維,倒彈琵琶出新意,可以形成“熟悉有時是一種可怕的習慣”“熟悉形成的思維定勢束縛人”“不要覺得一切都熟悉,要走出生活的慣性,以求新的發現”的深刻立意,進而闡述“人們所熟悉的東西,有時又在束縛著人們”的道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二)明確重心法(審題眼)所謂“重心”是指命題作文題目中最能體現題旨的關鍵字詞,也就是寫作的重點。偏正結構的題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審題時要重點對表修飾或限制的“偏”的部分進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原題回放】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請聯系自己的生活與感受,以“詩意地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注意:(1)注意題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襲。【審題指導】“詩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詩意”上,所以審題時就要緊扣“詩意”二字,“詩意”是什么?“詩意”不僅是詩情畫意,更是一種心靈的和諧,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心態,是一種樂觀豁達的精神等。那么,“詩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種超越物質的心態或樂觀豁達的精神去面對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著中心詞“生活”,而沒有仔細思考修飾語(重心)“詩意”的含義,立意就會走偏。什么叫“詩意”/優美、美好/有格調有情調/浪漫/令人陶醉)/1、詩思;詩情。 2、詩的內容和意境。 3、像詩里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為什么要詩意地生活?如何詩意地生活?【拓展訓練】 題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審題指導】本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個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個是審題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狀語是“因你”,我們說題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說審題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認真審題后發現,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個人,也可以指一個群體。行文的重點應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親(你)而精彩,社會(世界)因你(助人為樂者、富有愛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蘇軾、李清照等)而精彩等。從以上幾個立意看,出彩點在于“你”這個“偏”的部分。【原題回放】2008年高考語文安徽卷請以“帶著感動出發”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審題指導】 “帶著感動出發”句意明確,且考生人人有話可說。但審題中仍然“暗藏殺機”,“帶著感動出發”是個偏正性的短語,“出發”是中心詞,寫作中需注意“出發”時“帶著感動”,即“感動”在前,“出發”在后。從內容上看,“感動”可以是文章內容的主要部分,但中心必須落實到“出發”上來,如果光有感動的內容,或簡單地記敘一次讓自己感動的事,而將“出發”拋在一邊,那文章就有偏題的嫌疑了。在作文時,我們可以將其分解成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思考。1、帶著什么出發?感動。2、帶著感動去干嗎?出發。既然有出發,那就有,出發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所以具體的作文落腳點應當在“感動”,什么人、什么事讓你感動了;寫作的重心在于“出發去干什么”,可就此展開。就題目“帶著感動出發”本身來看,顯然是契合了傳統的“文以傳道”的創作觀。在時下,眾志成城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是舉國上下的頭等大事,其中所表現的“道”是需要及時傳承的。因此,考生不妨結合近期的這兩件大事立意作文。【遣詞造句法】圍繞核心詞素進行遣詞造句。即以該詞或標題中的核心語素為中心詞,組合成短語或造出表意明確的語句,這短語和句子本身有可能構成這篇文章的命意判斷。重慶卷“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主要對象(核心詞素)是“自然”“生活”,有兩對象就存在主要關系,主要意向很明確,是傾向于贊同或認可的,即在生活中要學會欣賞自然、尊重自然、彰顯自由個性或提倡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等。具體操作時,需界定“自然”的內涵,可具體化為“自然界”,也可抽象為一種生活觀,前者是在“自然”層面上的立意,后者是在“人生、精神”等方面的立意。如:在自然中生活,我們會發現內心深處無比向往的時光;自然地生活,可營造一顆詩意善感的心;自然地生活,讓人詩意地棲居;自然地生活,是人生的精神突圍;自然地生活,收獲那一份淡定與從容。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聯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對象的比喻義或象征義,有些作文題目,除了直白說法以外,還有一種比喻說法或者象征說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義或象征義的方法。對于寓意性的命題作文審題立意要注意兩點:(1)寓意性的命題作文,當然可以寫它的本義,但一般不是“就事論事”地寫它的本義,而是重點寫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從其本義入手,但最終還得要寫出它的寓意,這樣才會使主題得到開掘。(2)寓意性的命題作文題往往是一種具體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種開放性的特點。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點去寫作文。否則,就難以把作文寫得情文并茂。這一類作文,命意的關鍵在于抓住命題中的核心詞素,把抽象命題具體還原,再把具體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話題從小處著手,小話題從大處引申。 如2007年上海卷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關鍵詞“坎”可視之為喻體詞,那么需對它進行具體化,其寓意(比喻義)為成長、發展、前進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困難、矛盾,如家庭變故、升學受挫、心理失衡等;當然,我們也可以對它進行抽象化,如誠信之坎、誘惑之坎、困境之坎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籃春光看媽媽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誠的心”“濃濃的愛”等。【原題回放】2006年高考語文遼寧卷以肩膀為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詩歌外體裁不限。【審題指導】探究寓意法。有些命題比較具體實在,且具有比喻義、象征義,就需要化實為虛,抽象概括,引申聯想。 “肩膀”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屬于虛實兼備的形式。實指時,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素”的辦法來確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語,如“父親的肩膀”,寫一曲親情的頌歌。“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義)性的命題作文題,實體的肩膀誰都知道,但要寫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實體意義之外的意義,即“肩膀”的深層次含義比喻義、象征義。肩膀是用來干什么的呢?依靠;擔當、承受(負、挑);是用來承擔什么的?責任、勇氣等。只有這樣立意,才算讀懂了“肩膀”的比喻義或內涵。【拓展訓練】請以“虛掩著的門”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審題指導】命題作文題“虛掩著的門”是一個偏正式短語,“門”是中心詞,它的本義是指房屋、車輛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義(寓意)是指人生、事業等的出入口。“虛掩著”是修飾語,點明了“門”的特點只要去推,便可打開。如果你的寫作選擇了本義實指的“門”,那么這扇“虛掩著的門”在文中就可以作為一個意象、一個道具、一個細節等,由此來生發出為文、為事、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還要升華到“門”的比喻義、象征義、雙關義上。如果你的寫作選擇了比喻義的“門”,那么這扇“虛掩著的門”在文中就可以作為主旨的凝結點知識的大門是虛掩著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開;生活的大門是虛掩著的,只等“能體味愛心,而又能付出愛心”的人去推開;事業的大門是虛掩著的,只等“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人去推開等等。【拓展訓練】請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為題,寫一篇作文。(2009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審題指導】化虛為實。題目中的“隱形”和“翅膀”的理解和闡釋,是文章立意的關鍵。 “翅膀”是比喻,是象征,它要受 “隱形”的限制,也就是說“翅膀”并不是真正的翅膀,而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要把“翅膀”的一般比喻義、象征義考慮進來,這就意味著這里的“一雙隱形的翅膀”,可以是一種永不放棄的信念,一種執著不移的理想(夢想),一種指導自己人生的精神或文化,一種支撐自己戰勝困難的情感力量,把這樣的內涵結合實例闡釋好了,就應該是一篇不錯的作文。注意感情的真摯,道理的深刻。化實為虛/聯想引申法【拓展訓練】2009年高考語文湖南卷請以“踮起腳尖”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60分)【審題指導】 “踮起腳尖”是一個動詞短語,勾勒出一個富于彈性和張力的喻義性動態意象,意蘊豐厚,耐人尋味。/化實為虛,由實到虛,聯想引申。文題以“踮起”為標志性詞語和思維核心。踮(din)起:動詞。即提起腳跟,用腳尖著地。/聯想引申法 踮起腳尖,即是一個引體向上提升的動作。大凡踮起腳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動作,比如扒墻頭看熱鬧,比如樹下摘果子,比如學習跳舞種種。這些都是一個引體向上努力的動作,是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而做出的費工費力的動作。是啊,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愿意天天“踮起腳尖”來呢?我們必須踮起腳尖。 /化實為虛/聯想引申法/可引發思想、文化、學習、實踐等方面的多極聯想和思考,從不同角度提煉中心和觀點。踮起腳尖,才能心想事成。踮起腳尖可引申提煉“不滿現狀,爭取更高”、“努力進取,追求卓越”、“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等觀點;客觀上,可引申提煉“升高而致遠”、“更高才能更闊”、“挖掘潛力得發展”、“目標要有可行性”等觀點。 (四)追問法 “追問法”就是通過對題目進行不同角度的提問來打開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針對題目提“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問題,并自問自答。“追問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審視題目,發散思維,最終使中心論點周密而深入。【原題回放】 2008年高考作文(重慶卷)現代漢語詞典對“自然”的釋義有:(1)自然界。(2)自由發展;不經人力干預。(3)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請以“在自然中生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審題指導】對于這個題目,可以運用“追問法”: “自然”指什么?自問自答:“在自然中生活”是指“在自由發展、不勉強、不呆板”中生活,選擇的是釋義(2)(3)。如果從這個角度立意,可以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說,我們要按照自己的個性來發展,成長中不能勉強自己,要順其自然。/在自然中生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活,選擇的是釋義(1)。我們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為我們離不開自然,我們要關心自然,回歸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僅是我們的生存環境,也是我們的精神依托。 /我們還可接著自問自答: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須不雕飾,不矯揉,不虛偽,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須始終保持一顆閑適淡泊的自然的心。這樣立意就明顯了。【拓展訓練】題目:請以“走出這個圈子”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審題指導】此題可通過“追問法”來打開思維的閘門。自問:這個圈子是一個怎樣的圈子?自答:題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個現實的環境、一種生活的狀態。自問:為什么要走出這個圈子?自答: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個圈子于人們而言,更多時候是一種困擾,一種束縛,制約、阻礙著人們的發展。自問:怎樣走出這個圈子?自答:看清這個圈子,認識自己,須要理智的抉擇。自問:走出這個圈子以后將會怎樣?自答:走出這個圈子,是絕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這個圈子,是迷惘時的茅塞頓開;走出這個圈子,將有另一片艷陽天空。 “以問領想”不僅解決了審題立意問題,有時也解決了行文的結構問題。【拓展訓練】2010年高考語文江西卷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國著名歌手邁克爾杰克遜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見過我的童年么?我在尋找我來自的世界。”童年,本應天真爛漫;童年,本應百無禁忌;童年,本應無憂無慮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卻漸行漸遠,正從我們身邊消失。 請以“找回童年”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寫議論文或記敘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審題指導】為什么/如何( 誰)找回(誰的)童年(的什么),意義與價值 追問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找回童年的 什么 (純真、好奇心、天真爛漫、百無禁忌、無憂無慮)(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包括“”給我們的啟發。)為什么要“找回童年”?找回童年有什么意義與價值(重要性)?如何找回童年?命題者命制題目時,總要考慮到答題對象,以及這個題目所處的現實,它應該是有針對性的,寫作時如果能抓住這點加以挖掘,定會寫出更有深意的文章來。因此,追問“為什么”時一定要“追問背景”!背景(情境)追問法/ “可是今天”,這一轉折,實際上暗示了這一命題的背景。 /現在在人為什么要去找回童年呢?懷念、失去、不再擁有【拓展訓練】“把心喚醒”中“喚醒”的背景是什么?為什么要把心喚醒?如何把心喚醒?【拓展訓練】【例】2008年高考語文上海卷(70分)請以“他們”為題,寫一篇文章。【審題指導】追問法:他們是誰?他們都做了什么?他們是怎樣的人?人們、社會、我為什么會關注他們,又是如何評價的? 寫這篇作文,首先要給“他們”定位。“他們”是誰?“他們”應該是某一個群體,是某一類人,“他們”或者有某種共同的遭遇,或者有某種共同的鮮明特征。考生本人一定要把“他們”具體化,要非常明確,這一點是寫好本文的前提。具體寫什么內容,這道作文題給考生的空間是很大的,屬于開放型的作文題。考生可以根據平時的積累,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平時比較關注的、有過一定思考的“他們”來寫,比如可以寫西部落后地區同齡人的生存狀況、精神面貌,表現他們的勤奮、堅強、同命運抗爭的可貴精神,從而告誡自己,要珍惜我們的優越條件,要熱愛生活,要努力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也可以寫農民工、寫殘疾人這些群體,都可以。盡管高考作文題一般不提倡直接表現社會熱點,但是這道作文題,也可以寫熱點,比如年初南方罕見暴風雪、四川地震等重大事件中的特殊群體,可以寫災民、可以寫人民子弟兵、可以寫志愿者,只要恰切,都是符合作文要求的。該作文題,應該說也是有現實針對性的,建設和諧社會,需要關注“我們”,也更需要關注我們之外的值得關注的“他們”。現在的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但是關注他人,關注社會的意識也需要培育,命題者之所以出這樣的作文題,或許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五)化意為象法(化虛為實)有些命題作文題目或題目中的某個詞語僅僅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這時,我們如果僅從抽象的概念出發來審題立意的話,就很難找到突破口。只要我們化抽象的概念為具體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稱為“化意為象法”。【例】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請聯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審題指導】“意氣”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雖然題目中的提示已經給出了三個義項,但考生依然較難把握其立意。是肯定還是否定“意氣”呢?我們可采用“化意為象法”進行審題立意,將“意氣”這個抽象的概念轉化成許多具體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為朋友兩肋插刀是意氣,勇斗歹徒是意氣;蘇武牧羊是意氣,張騫出使西域是意氣,項羽烏江自刎是意氣;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意氣,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意氣,毛澤東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糞土當年萬戶侯”是意氣等。如此,我們下筆就有方向,同時,也便于行文。“化意為象法”其實是一種聯想發散思維法。【拓展訓練】題目:請以“考驗”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審題指導】“考驗”是個抽象的概念,我們可運用“化意為象法”,將“考驗”轉化成許多具體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蘇武牧羊是考驗;司馬遷受宮刑是考驗;屈原終不屈于渾濁的現實,自身選擇高潔,是考驗;鄧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驗,我們高考是考驗等。從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們得出中心:“人要經受得起各種考驗,考驗是對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檢驗,是我們成功的通行證。”“化意為象法”采用的是一種先發散后聚合的思維過程。(提示:化意為象與以象取義可進行互為逆向思維,化意為象要避免“象”之堆疊,在開展發散思維之時,還應該進行分類、分角度,避免重復。寫作時可以“象”證“意”,透過分析,讓“意”與“象”建立密切聯系。) (六)一分為二法 “一分為二法”是辯證法的一種,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對立的兩個方面,分析研究問題,既要看到它的這一個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個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問題,才能正確地認識問題,避免認識上的片面性。這就是“一分為二法”。(遇到“中性題目”時,要注意正反思維、辯證思維)【例】 2008年高考作文(江蘇卷)請以“好奇心”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審題指導】對“好奇心”這個題目,我們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進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讓愛迪生不懈探索點亮世界的燈芯;是好奇心,讓“嫦娥一號”遨游太空等。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讓魯迅筆下的那些“竭力伸長脖子”的看客喪失人格,甚至喪失了民族意識;是好奇心,讓哥倫布打開了歐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類的殺戮從此更瘋狂等。這是“好奇心”的反面:讓人平庸,甚至釀成人類悲劇。綜合立意:好奇心是把雙刃劍,它在推動人類世界或個人進步的同時,也給人類世界或個人蒙上一層陰影,我們要學會使用這把雙刃劍,趨利避害。【拓展訓練1】題目:請以“彎曲”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或以“壓力”為題)【審題指導】對“彎曲”這個題目,我們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進行分析:既要看到“彎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彎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彎曲的,人的處世態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踐臥薪嘗膽、韓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彎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顏婢膝、溜須拍馬等,這時,我們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樣正直。這樣我們的思維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拓展訓練2】(2008年高考語文天津卷) 請以“人之常情”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自主確定文體(詩歌、戲劇除外)。不少于800字。【審題指導】本題目如果只從通常的親情、友情、戀情、師生情等方面立意恐難脫穎而出拿到高分。可以嘗試反面立意,對“人之常情”中的某些不合理、不合法、不高尚、不進步的做法進行剖析、批判。例如,對人對已不同標準,庇護親人不守法律,中庸調和不講原則,黨同伐異不講公平,畏強欺弱不講道義,自私自利不愿犧牲均可作為立意的角度,構思出不錯的主題來。 (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語),蘊含著跟題目有關的豐富的信息。審題時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層次與角度,結合追問法、添枝加葉法等,明確寫作的內容和范圍。【例】2008年高考語文江蘇卷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過好奇心, 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 質疑、發現、智慧、高尚、驚喜、快樂、煩惱、平庸這中間的每個詞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樣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請以“好奇心”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審題指導】結合“提示語(或稱導入語)”來審清題意,迅速找到寫作的切入口。可以避免因審題失誤而造成的作文低分。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過好奇心(后來為什么沒有了?是什么原因失去了好奇心)“有些人”指誰?/具體有哪些人只在童年有過好奇心?具體有哪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化意為象法”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為什么?一生保持好奇心有什么意義與價值?)這些詞語跟好奇心有什么關系?好奇心給我帶來了什么?/意義與價值(重要性)/為什么(因好奇心而)質疑、發現/(因為擁有好奇心是一種)智慧(因好奇心而發現生活中處處有)驚喜、快樂、煩惱(如果沒有好奇心,那么我們的生活、人生就會)平庸好奇心質疑發現 探索 需要智慧和能力等發現 驚喜、快樂 未發現 煩惱沒有好奇心平庸什么叫好奇心?為什么要有好奇心?如何培養好奇心? 【例】2009年高考語文江蘇卷(70分)時尚表現為服飾、語言、文藝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模仿和流傳。/各種時尚層出不窮,其間美與丑、雅與俗、好與壞,交錯雜陳。/創新與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動。/有些時尚如過眼云煙,有些時尚會沉淀為經典。 請以“品味時尚”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審題指導】借用材料(分析、追問有技巧)法:重視并認真解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材料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分別從哪些方面(角度)與題目產生關系? 可結合“提示語”審清詞語的含義: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話題作文”,不管文題前面有沒有 “提示語”,考生最要緊的是吃透“題目”本身。什么叫時尚?“時尚表現為服飾、語言、文藝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的模仿和流傳。”/必須符合“新奇事物”“在一定時期內” “模仿和流傳”等要素才能叫做時尚。什么叫品味?從詞性上判斷,品味是動詞。“品味”嘗試滋味;品嘗仔細體會;玩味品味時尚就是要品味(仔細體會、玩味)出時尚的本質,如“美與丑、雅與俗、好與壞”等;品味時尚就是要品味出時尚與“創新與模仿”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創新引領時尚。模仿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時尚。/ 創新與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動。品味時尚、反思時尚有些時尚如過眼云煙,有些時尚會沉淀為經典。“有些時尚”具體指(現在的、歷史上的)哪些時尚?為什么會如過眼云煙?為什么會沉淀為經典?(添枝加葉/追問法/化意為象法)【拓展訓練】【示例】2006年高考語文湖南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意氣”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列有三個義項:意志和氣概,如意氣風發;志趣和性格,如意氣相投;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請聯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以“談意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審題指導】以往的標題作文,只是給出一個標題。這道題,在給出題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氣”一詞的三個義項,然后叫考生以“談意氣”為題作文。這也就意味著,命題對考生的立意有一定規定你既可就三個方面比較全面地談“意氣”;也可只取其中一個義項來談“意氣”,但不能脫離命題這三個義項而隨意發揮。“新時代的青年要意氣風發,不要意氣用事”,“我們不要意氣用事,而要意氣風發”,“朋友間既要意氣相投,又不要意氣用事”等,選取兩個以上的義項來談,各義項之間應該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不能簡單拼湊。“意氣”一詞的第一個義項是“意志和氣概”。“意志”指的是“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如意志堅強,意志薄弱,不屈不撓的意志。”“氣概”指的是“在對待重人問題大上表現出來的態度、舉動或氣勢(專指正真、豪邁的),如英雄氣概,氣概非凡。”“意志”“氣概”合用,便構成了“意氣”的第一個義項。就這一層意義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一種向上的,昂揚的精神狀態,如意氣風發,意氣昂揚。“意氣”一詞的第二個義項,是“志趣和性格”。“志趣”指的是“行動或意志的趨向”;“性格”指的是“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如開朗、懦弱、粗暴等。”就這層意思說,“意氣”一詞,多用來指朋友間的相知相識,如意氣相投。“意氣”一詞的第三個義項,是指“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如意氣用事”。這個義項是考生比較熟的。年輕人,容易偏激、任性,事后又免不了以“意氣用事”自責。明確“意氣”一詞的三個義項之后,接下來便是角度的選取。前面說了,這道題,既可就三個義項作比較全面的論述,也可取其中一個義項來談“意氣”這就有個角度選擇的問題。考生一般應選擇自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