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2.愚公移山同步練習題及答案.doc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2.愚公移山同步練習題及答案.doc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2.愚公移山同步練習題及答案.doc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2.愚公移山同步練習題及答案.doc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2.愚公移山同步練習題及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卷班級 姓名 22.愚公移山15常德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年且九十 (2)雜然相許 (3)汝之不惠 8用“/”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停頓。(限斷一處)(1)懲山 北 之 塞。(2)鄰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有 遺 男。9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0文中“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反應有何異同? (一)16濰坊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幾,以贓獲罪,沒其先居之財。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云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為國氏之重罔己也,過東郭先生問焉。東郭先生曰:“國氏之盜,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盜,私心也,故得罪。”(選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刪節)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若為盜若何曾不若孀妻弱子B遂逾垣鑿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C以生吾禾然后知生于憂患D豈天之所與念無與為樂者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喻其為盜之言A汝之不惠B往而怨之C曾不能損魁父之丘D操蛇之神聞之1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14如何理解東郭先生所說的“國氏之盜,公道也”?請根據文意回答。 (二)16荊門中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甲】愚公移山(節選)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乙】賣蒜老叟南陽楊二相公精于拳術,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一日,有賣蒜叟,咳嗽不絕聲,旁睨而揶揄之。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墻,陷入尺許,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墻,不能打人。”楊罵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縛于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于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一石橋外矣。老人徐徐負蒜而歸,卒不肯告人姓氏。【注】睨:眼睛斜著看。揶揄:出言嘲笑、諷刺。1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裝土石)B始一反焉(開始)C觀者如堵(墻)D老人鼓腹縱之(放開)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叩石墾壤叩頭曰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D雜然相許 陷入尺許1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段中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說明了移山工程的艱巨,顯示了愚公的氣魄。B【乙】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的節奏劃分是正確的。C【甲】【乙】兩個文段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段將妻子和愚公進行對比,【乙】文段將賣蒜老叟與楊二進行對比。D【乙】文“賣蒜老叟”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18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楊故取勢于十步外,奮拳擊之。 古代地理、行政區名(1)九州、神州:泛指中國。(2)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3)國:漢代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區。國的區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國”連稱。(4)郡:古代的行政區域。秦統一天下設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稱,明清稱府。(5)海內: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6)四海:指天下、全國。(7)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8)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9)河:古漢語中的“河”特指黃河。1917儒墨教研原創題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黃河以北,這是一個古今異義詞,與現代漢語中的行政區劃分是不同的。B古代以山之南為陽,水之南為陰,反之,山之北為陰,水之北為陽。如華陽在華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C四鄰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蠻)的居住區稱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國各地、天下。D黃河在古代被稱為“河”或“河漢”,習慣上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稱為“河”,把注入內湖、內海的稱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域。參考答案7(1) 將近。(2)贊同。(3)同“慧”,聰明。8(1)懲 / 山 北 之 塞。(2)鄰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 有 遺 男。9【答案】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連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呢?10【答案】相同點:“妻”和“智叟”都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處置”上提出了相同的質疑。不同點:“妻”的疑慮中有擔心和關心,“智叟”的質疑和阻攔中只有嘲笑(譏諷)和輕視(鄙視)。11B 【解析】B項,逾:越過;A項,若:你/如,比得上;C項,生:使生長/生存;D項:與:給予/和,同。12D【解析】D項與例句,之:結構助詞,的;A項,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B項,之:代詞,代國氏;C項,之:指示代詞,這樣的。13(1)【答案】(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沒有不偷的。(2)【答案】你盜竊這些東西而被判罪,怨(恨)誰呢?14【答案】國氏借助自然條件,利用自然資源,勞動致富,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為。15B【解析】B項,始:才、剛。16C【解析】C項,之:代詞,代“他”;A項,叩:動詞,敲,打/動詞,磕;B項,且:副詞,將近/連詞,況且;D項,許:動詞,贊同/表約數。17C【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