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古代文化常識儲備(1)1、孤 古同“辜”,意思是:幼年死去父親;古代帝王的自稱等。2、失怙 指喪父,即死了父親。語出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3、丁憂 就是祖制,具體說來,是朝廷官員的父母親如若死去,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后多指官員居喪。丁憂源于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父憂即父親去世,母憂即母親去世。 4、髡鉗 古代刑罰。謂剃去頭發,用鐵圈束頸。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乃髠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 5、奴隸制時期五刑 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即墨刑-在額頭上刻字涂墨,劓刑-割鼻子,剕刑-砍腳,宮刑-毀壞生殖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于西周時期寫入呂侯編著的呂刑,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五刑是由五行相克而產生的。“火能變金色,故墨以變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節;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宮以斷其淫;水能滅火,故大辟以絕其生命。”進入封建社會后,奴隸制肉刑開始逐漸被廢除,從漢初的文景帝廢除肉刑開始,以自由刑為主的封建五刑產生了,封建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最初在隋開皇律中作為刑罰體系得以體現,隨后由唐朝律疏(武德律永徽律(唐律疏議)進一步完善,標志著中國刑罰制度的重大進步。以上幾種主刑都是針對男性犯人而言的,對于女性犯人,五刑則是指:刑舂,拶刑,杖刑,賜死,宮刑6、唐至封建時期五刑(1)笞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十到五十下。(2)杖刑。以十為一等,分五等,即從六十到一百下。(3)徒刑。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4)流刑。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5)死刑。分絞和斬二等。而除主要的五刑之外,還有磔(俗稱車裂或五馬分尸)、髡(既剃發)、髕(也作臏,割膝骨)、刵(割耳朵) ,醢(剁成肉醬),梟首,棄市,族誅等。封建五刑一直到清末才被廢除。當然,五刑并非一定是上述兩種情況,李斯死時也受五刑(司馬遷報任安書:李斯,相也,具于五刑)這里的五刑指的劓(割鼻)斬趾(斬左右腳趾)笞(用鞭,杖或竹板打)梟首(將人的頭砍下懸掛以示眾人)菹(剁成肉醬)7、詣 (1)到、拜訪,舊時特指到尊長那里去:闕。前請教。(2)(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造。苦心孤(指刻苦鉆研,達到別人不及的境地)。(3)請求、要求 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秦 詔書購求兩人,兩人亦反用門者以令里中。”9、有司 指相關官員或有關部門。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10、風塵 比喻紛亂或污濁的生活,舊指仕宦。指作官的志向。出處:晉書虞喜傳:處靜味道無風塵之志,高枕柴門,怡然自足 11、陵夷 衰落,衰敗。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鳳:“ 太原耿氏,故大家,第宅弘闊。后凌夷,樓舍連亙,半曠廢之。12、哀誄 哀悼死者的文章。誄:古代敘述死者事跡或表示哀悼。晉書潘岳傳:“ 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為哀誄之文。” 13、儔 同輩,伴侶:儔儷(同輩,同一類的人物)。儔侶。儔列。儔類。14、掾 原為佐助的意思,后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史。吏。屬。佐。是中國漢朝時中央朝廷和地方官署內設辦事機構“曹”的長官。掾均由府主(本府的長官)自行任命。三公府掾、刺史府掾官秩可至四百石或三百石,此類高級掾的任命需要向上一級官署上報備案;此外還有不需要上報備案即可任命的下級掾,官秩百石。縣諸掾的官秩都在百石以下。15、乾沒 (1)冒險僥倖。晉書張駿傳:“霸王不以喜怒興師,不以乾沒取勝。.(2)貪求;貪得。晉書潘岳傳:“ 岳 性輕躁,趨世利其母數誚之曰:爾當知足而乾沒不已乎? (3)侵吞公家或別人的財物。”宋史河渠志三:“每興一役,乾沒無數。”16、遷祧 古代帝王對世數遠隔之祖,依制將其神主遷入遠祖之廟。后亦比喻束之高閣。17、讖緯 流行于中國兩漢時期的一種學說。主要以古代河圖、洛書的神話、陰陽五行學說及西漢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為理論依據,將自然界的偶然現象神秘化,并視為社會安定的決定因素。它適應了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時,在東漢被稱為內學,尊為秘經。魏晉后日漸衰落,劉宋后讖緯之書亦受到歷朝查禁,所存僅少量殘篇,有明古微書、清七緯等輯本存世。讖緯之書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還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學知識。所謂的“讖緯”,其實是“讖”與“緯”的合稱。“讖”是秦漢間的巫師、方士編造的預言吉兇的隱語、預言作為上天的啟示,向人們昭示未來的吉兇禍福、治亂興衰。讖有讖言、圖讖等形式,如“亡秦者胡也”即為秦代的一句讖言。“緯”即緯書,是漢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經”的各種著作。東漢時流傳的“七緯”有易緯、書緯、詩緯、禮緯、樂緯、孝經緯和春秋緯,皆以迷信方術、預言附會儒家經典。讖大概起源于先秦時期,左傳中就有一些讖語的記載。緯則較為晚出,通常認為出現在西漢。后來讖、緯逐漸合流。讖,許慎說文解字言部云:“讖,驗也。有徵驗之書。河洛所出之書曰讖。18、仆射 魏晉南北朝至宋尚書省的長官。仆射起源較早,秦律中有仆射稱謂。漢代仆射是個廣泛的官號,自侍中、尚書、博士、謁者、郎以至于軍屯吏、騶、宰、水巷宮人皆有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諸官之長稱仆射。后來只有尚書仆射相承不改,至于宋代。其他仆射的名稱大都廢除。故魏晉南北朝至宋的仆射,專指尚書仆射而言。19、埽 舊時治河,將秫秸、石塊、樹枝捆扎成圓柱形用以堵口或護岸的東西。“凡塞河決,垂合,中間一埽,謂之合龍門。”夢溪筆談20、視事 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任職。“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后漢書張衡傳21、膏火 燈火(膏:燈油)。比喻夜間工作的費用(多指求學的費用)。22、刀筆吏古時用筆在竹簡上寫字,寫錯了,用刀刮去從重寫。指撰寫公文或狀詞的人。典出史記蕭相國世家: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蕭何,原來是秦國的刀筆吏,無所作為。后來協助劉邦統一天下,建立大功,成了漢朝的開國丞相。23、功曹 是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選署功勞。東漢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稱略有變更。屬司隸校尉者稱功曹從事,下設門功曹書佐等協助處理選用人員等事。其他的功曹從事改稱治中從事(見“治中”),屬員仍稱功曹書佐。歷代沿置。兩晉、南北朝多改稱西曹,也有并設西曹、功曹,官名有功曹從事、功曹史、西曹書佐、西曹參軍等。24、休沐 類似于今日的星期日休假制度。我國古代的節假日制度由來已久。在漢朝已有,那時政府就制定了官員五日一“休沐”(休息和洗頭)的制度。據漢書霍光傳記載:“光時休沐出。”王先謙補注道:“通鑒胡注:漢制,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周作人的休沐日一文對此解釋說:“他們留著長頭發,時時要洗,必須把它晾干了,挽好了髻,才能戴上紗帽,出去辦公,一整天的休息的確是必要的。”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隋朝。到了唐朝,官員的休假制度改為“旬休”或者“旬假”,即官員每十天休息一天。王勃滕王閣序道:“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元朝大概也是這樣,及至明清時期,這一常規制度便被取消了。中華民國成立后,仿照西方的休假制度,把星期天定為官方正式的休假日。在那時魯迅的日記里,常常可以發現“星期休息”字樣的記載,可為佐證。這樣的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且演變為雙休日25、皂服舊時小吏所著的黑衣服。亦借指小吏。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明君之治,務知人之所患皂服之吏,小國之臣。故曰:皂服無所不克,莫知其極。”26、誚 根據給定字形解釋。形聲。字從言,從肖,肖亦聲。責備。27、臧獲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王知古:“臧獲有不如意者,立殺之。”28、百五 .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故名。清納蘭性德秋千索淥水亭春望詞之一悠揚撲盡風前絮又百五韶光難住。一說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故稱百六。參見一百五日百六。29、自牧 指自我調養,自我修養。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30、縲紲 捆綁犯人的黑繩索。借指監獄;囚禁 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論語公冶長31、聝 形聲。字從耳,從或,或亦聲。“或”指“邊防巡邏”。“耳”指敵人耳朵。“耳”與“或”聯合起來表示“邊防戰斗中擊殺入侵者,割下其左耳以表功”。本義:割敵左耳以記功。說明:古人用兩種辦法計算殺敵之功:出示敵人首級或敵人左耳。在敵人被殺的數量少的時候,用首級數量評定功勞。這就是“馘”;在敵人被殺的數量多時,用左耳代替首級計功。這就是“聝”。32、堞 形聲字。從土,枼。枼亦聲。“枼”意為“薄片”。“土”指“泥土燒成的磚塊”。“土”與“枼”聯合起來表示“用泥磚砌成的薄型矮墻”。33、姑舅 丈夫的父母,公婆。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則曰君舅、君姑;沒,則曰先舅、先姑。”34、五木 五種取火的木材。或指古代博具。以斫木為子,一具五枚。古博戲樗蒲用五木擲采打馬,其后則擲以決勝負。后世所用骰子相傳即由五木演變而來。又指古代束身的刑具。35、反坫 (1)坫土筑的平臺。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還在坫上為周代諸侯宴會時的一種禮節。2.外向室。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36、三歸 娶三姓女子。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37、捃摭 (1)采取,采集。漢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及如荀卿、孟子、公孫固、韓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周書儒林傳熊安生:“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者,皆發明之。” 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隱:“余為捃摭其文,附以說解,令吏士有所取法焉。”明談遷國榷卷十八:“山西按察使番禺陳諤,初按湖廣,捃摭楚王細故,上素厭之。”(2).指搜羅材料以打擊別人。 宋蘇軾 與鄭靖老書之四:“某見 張君俞 ,乃始知公中間亦為小人所捃摭。”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竇群:“群等怨,遂捃摭吉甫陰事告之。”38、牙帳 (1)將帥所居的營帳。前建牙旗,故名。(2)中國古代邊境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羌、鐵勒、柔然、回紇、突厥、沙陀的“首都”稱為牙帳。著名的有回鶻牙帳城等。39、從弟 共祖父不共父親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輩男性為“從父弟”。即現在所謂的堂弟。40、中人 (1).中等的人;常人。(2).中等人家。(3).宦官。(4).宮女。(5).指有權勢的朝臣。(6).居間介紹或作證的人。(7). 中國人。高考文言文閱讀古代文化常識儲備(2)1、耆舊 耆 q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紳。耆宿。(指德高望重的老年人)。2、踐祚 其意是指繼位,登基,現收錄于漢語字典中。踐極(踐極)登極;即位。清李漁奈何天鬧封:“朕自踐極以來,匪躬有失,饑饉薦臻,繼以兵兇,愈增攘亂。”3、不豫 (1).天子有病的諱稱。逸周書五權:“維王不豫,于五日召周公旦。”(2).泛稱尊長有疾。逸周書祭公:“我聞祖不豫有加。”(3).不高興。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豫,吾何以助?”(4).不事先預備。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此豫通“預”(5).不猶豫。(6).不怕煩。莊子應帝王:“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7).不參與。三國魏曹冏 六代論:“衣食租稅,不豫政事。”通“預”之干預意。4、大漸 謂病勢加劇。語出: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5、國除 基本上就是因為功勛而獲得的爵位被剝除了,不可以再被繼承。如:三年,以太宗子寬為嗣,又贈涼州總管、司徒。寬早薨,國除。(武德三年,以唐太宗的兒子李寬做為智云的子嗣,并封為涼州總管和司徒。但是李寬死的很早,死后王的爵位被剝除了。)6、秋闈 秋天舉行考試的場院。特指科舉制度的鄉試,因在秋季舉行,因稱。闈是古代宮室兩側的小門。后妃居處:宮闈。父母居室:庭闈。科舉時代稱試院:春闈和秋闈。7、簡惠 寬大仁愛;施政寬大仁惠。【出處】北史魏玄傳:“遷熊州刺史,政存簡惠,百姓悅之。”8、質孫服 古代服裝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制是上衣連下裳,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在腰間作無數的襞積,并在其衣的肩背間貫以大珠。質孫本為戎服,即便于乘騎等活動,在元代的陶俑及畫中都可以見到此種衣式。 “質孫” 是蒙古語“顏色”的音譯。9、袍澤 “袍”和“澤”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稱。詩經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在這里用來形容戰士們互相友愛、同心同德的品質,因此“袍澤”就成了將士、戰友的代名詞。10、螟蛉之子指義子,即俗語所謂之干兒子、干女兒,與收養人無血親的后嗣。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小苑一文中,文中寫道“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以為蜾蠃有雄無雌,無法進行交配生產,沒有后代,于是捕捉螟蛉來當作義子喂養。據此,后人將被人收養的義子稱為螟蛉之子。11、卒官 死在任上 。12、畫籌指用籌碼計算(射箭的成績)。后用為才士未得試用之典。唐彥謙試夜題省廊桂詩:“今日競飛楊葉箭,魏舒休作畫籌人。”13、瘐死 古代指囚犯在獄中因饑寒而死,后來也泛指在獄中病死。也作“瘐斃”。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那門丁熬刑不過,便瘐死了。”14、太倉稊米 古時京城的糧倉;稊米:小米.大谷倉中一粒小米,喻極渺小。【出處】語出莊子秋水: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和思歸樂詩:“人生百歲間,天地暫寓形;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15、馬弁 指的是古代時候較為低級的武官所佩戴的一種騎馬用的帽子。”16、譙 早聽得譙樓禁鼓,卻轉初更。水滸傳17、黨錮之禍指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前后共發生過兩次。黨錮之禍以宦官誅殺士大夫一黨幾盡而結束,當時的言論以及日后的史學家多同情士大夫一黨,并認為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18、廨 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使用于漢代,常稱郡廨、公廨)19、信宿 連住兩夜.如流連信宿,不覺忘返。水經注江水20、軛 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軛,轅前也。說文。 21、鸞 是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多為神仙坐騎。如鸞帶(綴有小鈴鐺的帶子);鸞仗(裝飾有金屬鈴的帝王坐車);鸞車(裝有金鈴的車子。行走時聲如鸞鳴)22、上柱國 是自春秋起為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漢廢。五代復立為將軍名號。北魏、西魏時設“柱國大將軍、上柱國大將軍”等,北周時增置“上柱國大將軍”。隋代有“上柱國”、“柱國”,以封勛臣。23、緡 一千錢稱緡,同貫(一千錢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竹木條也稱貫)古代穿銅錢的繩子.賈人緡線。史記24、致仕 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25、選曹 官名。主銓選官吏事。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山公 將去選曹,欲舉 嵇康 , 康 與書告絕。”26、銓選 對官吏的考核錄用。銓:衡量輕重。古代量才授官,選拔官吏。27、侵漁 侵奪,從中侵吞牟利。韓非子孤憤:“大臣挾愚污之人,上與之欺主,下與之收利侵漁,朋黨比周,相與一口。”28、頭會箕斂 頭會:按人頭征稅;箕斂:用畚箕裝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賦稅繁重苛刻。史記張耳陳余列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29、作色 臉上變色。指神情變嚴肅或發怒。30、交章 官員交互向皇帝上書奏事.相繼上梳。31、內操 明時選太監在宮中授甲操練,謂之內操。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七章:“我一手保你掌管內操的事兒,已經半個月啦。32、行取 考核選用官員。科目出身三年考滿者,經地方高級官員保舉和考選,由吏部、都察院協同注擬授職,稱為行取。33、丁艱 子遭父喪或承重孫遭祖父喪,稱“丁外艱”,子遭母喪或承重孫遭祖母喪,稱“丁內艱”。34、蠲 (1) 除去、驅出、去掉。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白居易杜陵叟(2) 又如:蠲資(出資);蠲恤(免去勞役賦稅等項,并給與安慰或救濟);蠲疴(除去疾病);蠲丁(免除丁口錢);蠲欠(免除積欠租稅);蠲平(消除平息)(3) 清除,疏通蠲濁而流清。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4) 又如:蠲疏(清除疏通);蠲滌(清除,除去);蠲蕩(清除;廢除)(5) 使清潔 剖腹以蠲腸。晉書皇甫謐傳(6) 又如:蠲潔(清潔;明潔);(7) 明示,顯示 惠公蠲其大德。左傳(8) 通“涓”。擇取 圖厥政,不蠲蒸,天惟降時喪。書多方35、璇璣玉衡 出自中國古籍尚書舜典,原文是“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由于記載簡略,含意難以理解,從漢代起就產生兩種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說,一主儀器說。司馬遷主張璇璣玉衡就是北斗七星,史記天官書上說:“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文言文閱讀古代文化常識儲備(3)1、董作監督工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 慶歷中, 河決北都 商胡 ,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錫 親往董作。”2、寓書 寄信;傳遞書信。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子產 寓書於 子西 以告 宣子 。”3、羈縻政策 是自秦朝建立郡縣制起到宋、元交替時期前,中央王朝籠絡少數民族使之不生異心而實行的一種地方統治政策。通過這種政策,處理中央與地方少數民族聚居的關系,以維系中央集權制度的統治。4、編氓 編入戶籍的平民。5、進秩 進升官職;增加俸祿。藝文類聚卷四五引 晉 李重 雜奏議:“其有殊勛者,輒璽書勉勵,或賜爵進秩,禮遇豐厚。”6、僦居 租屋而居。 唐 段安節樂府雜錄觱篥:“麻奴不數月,到京,訪尉遲青,所居在常樂坊,乃側近僦居。”7、簡惠 寬大仁愛;施政寬大仁惠。【出處】北史魏玄傳:“遷熊州刺史,政存簡惠,百姓悅之。”8、明經 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于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清代用作貢生的別稱。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明經科由郡國或公卿推舉,被舉出后須通過射策以確定等第而得官,如:西漢時期的召信臣、王嘉等,皆是因射策中甲科而為郎。漢代設置這一科,為儒生進入仕途提供了渠道。9、砦 同“寨”。形聲。字從此從石,此亦聲。“此”本義為“就餐”。“此”與“石”聯合起來表示“壘灶的石塊”。本義:爐灶壘石。引申義:軍隊野營時臨時壘筑的石圍子。10、裨將 形聲。字從衣從卑,卑亦聲。“卑”意為“代表物”。“衣”與“卑”聯合起來表示“帝王禮服的替代品”。本義:帝王禮服的替代品、次等禮服。說明:帝王前往前代帝王宗廟禮拜前,會派出先行官員,身著次等禮服,前往拜祭。過幾天,帝王本人才正式出場拜祭。所以裨將就是次等的,副將。11、壖 (1) 城下宮廟外及水邊等處的空地或田地:“稅城廓及園田。”(2) 古代宮殿的外墻:垣。墻。12、假節鉞(假節): 節(就是蘇武牧羊時手里拿的那個東西)、鉞(類似于斧子一樣的東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黃鉞”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孫權,以(曹)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使持節”則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誅殺二千石以下的官員。“持節”可以自行誅殺無官職之人,若在軍事中,則可以誅殺官員。“假節”可以殺犯軍令之人。“節”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武將 “假節”的話,他在戰時狀態就不必左請示、右匯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士卒。“鉞”就是斧鉞,是一種刑具,即“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的 “斧鉞”。“斧鉞”專屬君王,偶爾會暫借給人臣,稱為“假節鉞”。在君王所有的授權方式之中,“假節鉞”的規格是極高的。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不但可以隨意斬殺觸犯軍令的士卒,還可以代替君主出征,并擁有斬殺節將的權力13、兒曹 猶兒輩。史記外戚世家褚少孫論:“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 唐 韓愈示兒詩:“詩以示兒曹,其無迷厥初。”清趙翼上元后一夕市口觀燈詩:“兒曹牽衣喜相告,出門要看紅燈紅。”14、冠帶 1.古代男女年滿二十歲所舉行的成年禮儀式。取喻男冠女笈之小成。2、日歷上的冠帶:冠就是帽子的意思,帶,就是古代配飾的意思。總之是一些裝飾品。3.借指官吏官職。4.指卦象中正印的位置之一。正印臨冠帶, 出生名門, 能顯榮達。15、搘拄 1.支撐,支持。清田蘭芳袁太學傳:“及其兄宦游四方,仲方(袁可立孫袁賦諶)搘拄門戶,靜而不擾。”(2).猶抵牾。明史周士樸傳:“ 士樸性剛果,不能委蛇隨俗,尤好與中官相搘拄,深為 魏忠賢 所惡。”(3).抗拒。對抗。 黃鉞 隴右光復記:“ 陜 省之得以搘拄 甘 軍者,此數人之力為多。”16、蹕 1.古代帝王出行時,禁止行人以清道。 2.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3.站立不正。17、心喪 (1).古時謂老師去世,弟子守喪,身無喪服而心存哀悼。禮記檀弓上:“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2).泛指無服或釋服后的深切悼念,有如守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李尚書 夫婦痛哭倍常,認作親生父母,心喪六年。”18、疵癘 1.災害疫病;災變。莊子逍遙游:“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2).比喻邪惡。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向令戰勝日本 ,於 中國 全局初無裨益,轉恐因以驕貪,而人心之疵癘永遠於深痛。”19、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蔡邕 曰:“天子自謂所居曰行在所,言今雖在京師,行所至耳。”2、專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示例:明史徐達傳:“捷聞, 太祖幸汴梁 ,召達詣行在所,置酒勞之。” 3、走在行,走也,行在即指走在。示例:行在路上20、推轂 典故名,典出史記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馮唐。義項有:(1).指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2).推動;協助。(3).薦舉;援引。文言文閱讀古代文化常識儲備(4)1、清要 說白了就是不掌握生殺大權、在重要問題上無任何決策權力的副職,工作數量少、壓力小,多為文職。:“以親喪解官,起授七品清要。2、遜避 (1)退讓;退避。晉葛洪抱樸子行品:“潔皎分以守終,不遜避而茍免者,節人也。”(2)退位;禪讓。北齊書高德政傳:“旭(元旭)云:五行遞運,有始有終,齊王圣德欽明,萬方歸仰,臣等昧死聞奏,愿陛下則堯禪舜。魏帝便歛容曰:此事推挹已久,謹當遜避。3、諸生 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送東陽馬生序“今諸生學于太學”,則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各類監生。 4、蒼頭 (1)指以青巾裹頭的軍隊(2)指奴仆(3)言頭發斑白。指年老的人。5、矯旨 假傳圣旨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傳:“ 忠賢 矯旨遣緹騎逮光斗、漣入京考鞫。”6、濟師(1)增援軍隊。新唐書李愬傳:“居半歲,知士可用,乃請濟師;詔益河中鄜坊二千騎。”(2)軍隊渡水。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濟師洪 河 ,拓定四州, 袁譚 高干 ,咸梟其首。”7、榷場 榷:專利、專賣。榷場:指中國遼、宋、西夏、金政權各在接界地點設置的互市市場。榷場貿易是因各地區經濟交流的需要而產生的。對于各政權統治者來說,還有控制邊境貿易、提供經濟利益、安邊綏遠的作用。所以榷場的設置,常因政治關系的變化而興廢無常。8、土囊 (1)洞穴(2)盛滿泥土用以堵水的袋子(3)明代的一種殺人刑具。用裝滿沙土的袋子壓死或悶死囚人。9、群牧 古稱九州治民的官長,后用以泛指眾諸侯或地方長官。書舜典:“覲四岳羣牧。” 蔡沉 集傳:“羣牧,九州之牧伯也。”10、贓狀貪污盜竊等的罪狀。唐 薛用弱 集異記宮山僧:“贓狀無據,法吏終無以成其獄也。”11、銅匭 匭就是小箱子,是武則天所創,其實就是后來歷朝歷代都斷不了要使用的檢舉箱。12、宏辭亦作“ 宏詞 ”。制科名目之一,始于唐,宋、金等朝亦相沿。制科,科舉時代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新唐書選舉志下:“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甚拙者謂之藍縷。選未滿而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中者即授官。”舊唐書裴度傳:“ 貞元五年進士擢第,登宏辭科。”宋史選舉志二:“ 景德后惟吏部設宏詞、拔萃、平判等科如舊制。”金史選舉志一:“宏詞科試詔、誥、章、表、露布、檄書,則皆四六;誡、諭、頌、箴、銘、序、記,則或依古今體,或參用四六。”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二:“ 欽叔 苦學博覽,無不通,尤長於四六。南渡,擢南省魁,復中宏詞。”13、厚啖 拿利益引誘人,誘以重利。例:“至則無所籌畫,日下令捕間諜,厚啖蒙古炒花、宰賽諸部而已。”明史14、并按 一同治罪。例:“與化貞并按”。明史15、束帛之禮捆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為聘問、饋贈的禮物。易賁:“束帛戔戔。”賈公彥 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兩端合卷,總為五匹,故云束帛也。”唐元稹陽城驛詩:“何以持為聘?束帛藉琳球。16、夤緣 (1)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權貴,向上巴結。例: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紅樓夢第三回(2)連絡;綿延。例:宋晁補之開梅山詩:“躋攀鳥道出薈蔚,下視蛇脊相夤緣。”(3)循依而行。例:唐 宋之問 宿云門寺詩:“ 云門 若邪 里,泛鷁路纔通。夤緣綠篠岸,遂得青蓮宮。”17、巫祝 古代稱事鬼神者為巫,祭主贊詞者為祝;后連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禮記檀弓下:“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惡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巫祝小人,妄說禍祟。” 宋 范成大 灼艾詩:“謝去羣巫祝,勝如幾藥湯。”18、檻車 囚車,用柵欄封閉的車,用于囚禁犯人或裝載猛獸。史記陳丞相世家:“ 噲受詔,即反接載檻車,傳詣長安 。”19、青廬 青布搭成的篷帳。古代北方民族舉行婚禮時用。青布搭成的帳篷,是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此風俗。北方一帶,拜堂有在“青廬”中舉行的。所謂“青廬”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設一帳幕,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踏入青廬. 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20、風裁 (1)風憲;風紀。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是時朝廷日亂,綱紀穨阤,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2)指依法裁處。明史華允誠傳:“遂使直指風裁徒徵事件,長吏考課惟問錢糧。”(3)指剛正不阿的品格。宋秦觀財用上:“士大夫矯枉過直,邈然以風裁自持,不復肯言財利之事。”(4) 指文學作品剛勁有力的風格。明楊慎升庵詩話古梅:“ 蕭東之古梅二絕甚有風裁。”(5)風度神采。唐黃滔祭宋員外文:“德木千尋,人材八尺。夐云鶴於風裁,濊陂湖於胷臆。”文言文閱讀古代文化常識儲備(5)1、閫 (1)門檻,門限:“送迎不越”(2) 特指城郭的門檻:“以內者寡人制之,以外者將軍制之”。外。(3)統兵在外的將軍:“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職。(4)內室,借指婦女:闈。奧。德(借指婦德)范。2、攖 (1) 接觸,觸犯:怒。其鋒。例:狄鋒厲兮不可攖,欲戰兮九死而一生!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2) 擾亂,糾纏:“不以人物利害相”。寧(道家所追求的一種修養境界,指心神寧靜,不被外界事物所擾)。3、姒 古代稱丈夫的嫂子或年長之妾:娣姒(a.妯娌,兄妻為“姒”,弟妻為“娣”;b.同夫諸妾,年長者為“姒”,年少者為“娣”)。 4、陴 形聲。從阜,從卑,卑亦聲。“卑”意為“從屬的”。“阜”與“卑”聯合起來表示“從屬的土墻”。本義: 城上的矮墻,上有孔穴,可以窺外。亦稱“女墻”;俗稱“城垛子”。”5、蹕 (1)古代帝王出行時,禁止行人以清道(2)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3)站立不正。6、罄 空、盡、用盡。也指一種樂器。編磬是源于中國的一種打擊樂器,起源于魯,由石或玉做成“磬”,十六面“磬”編為一組。除可演奏出具有十二正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的音色外,另有四個半音。據傳,春秋時代的孔子是制磬的高手。7、寢疾 指臥病。漢書.杜周傳:“昭帝末,寢疾,征天下名醫。”8、守宰 指地方長官。后漢書朱浮傳:“守宰數見換易,迎新相代,疲勞道路。”9、日者 即中國古代觀察天象的人,也叫天官。1.古時以占候卜筮為業的人。古代的皇帝被稱為“天子”,而觀天象以究人事的人,則被稱為“日者”。在古人看來,天象的變幻與世事的變遷息息相關,因此日者不僅要通天文、通歷法,更要通吉兇、通世事變遷。同類詞匯:占卜、卜筮、龜策 10、士女 (1)泛指人民、百姓。三國志魏志崔琰傳:“今邦國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2)青年男女。有時指未婚的青年男女。楚辭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士女雜坐,亂而不分些。”(3)仕女。舊稱貴族婦女。敦煌曲子詞菩薩蠻之二:“清明節近千山綠,輕盈士女腰如束。”(4)指以美女為題材的國畫。 宋 蘇軾 題后:“昔周昉畫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歟!”11、擐甲 穿上甲胄,貫甲。左傳成公二年:“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12、遜位 讓出帝位或官位。或稱退位,是君主或其他統治者放棄自己的職務和地位的行為。在近代和現代,立憲君主和專制君主會因許多不同的原因而遜位。13、嬖幸 釋義寵愛,寵幸。也指被寵愛的姬妾或侍臣。漢 劉向 列女傳殷紂妲己:“ 妲己 者, 殷紂 之妃也,嬖幸於 紂 。”魏書谷渾傳:“太后嬖幸鄭儼 ,懼 紹達 間構於帝。”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 獻公 有嬖幸大夫二人,曰 梁五 、 東關五 。”14、答策 朝廷選人時,提出當時政治、經濟等問題,要求對答,應選者作答,謂之“答策”。 宋 葉適 制科:“蓋昔以三題試進士,而為制舉者,以答策為至難;彼其能之,則猶有以取之。” 明 朱有燉 牡丹仙第一折:“金鑾答策才如水,黃榜題名換綠袍。”參見“ 策試 ”、“ 策對 ”。15、季末 末世,衰世。 漢 桓寬 鹽鐵論憂邊:“ 周之季末,天子微弱,諸侯力政。”唐劉知幾 史通斷限:“兼復 臧洪 、 陶謙 、 劉虞 、孫瓚生於季末,自相吞噬。”新唐書柳渾傳:“五帝無誥誓,三王無盟詛,蓋盟詛之興皆在季末。今盛明之朝,反以季末事行於夷狄。”季末的七月16、出次 (1)為悼念死者而避開正寢,出郊外暫住。左傳文公四年:“ 楚 人滅 江 , 秦伯為之降服,出次,不舉,過數。”。”(2)出軍駐扎。清 方苞 圣王親征漠北頌:“三月初吉,皇帝總六師,由中道出次古北口 。17、禮器中國古代在祭祀、宴饗、喪葬以及征伐等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規格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權力。例:州吁佩玉秉圭方欲鞠躬行禮。只見子針立于陳侯之側,大聲喝曰:“周天子有命:只拿弒君賊州吁、石厚二人,余人俱免。”說聲未畢,先將州吁擒下。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18、 社日 古代農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唐代詩人王駕有社日一詩,主要是描繪社日的歡樂場面。19、百牢宴是一種宴饗形式,而不是祭祀。古文中常出現的“百牢”也是不是祭祀,而是表示財物的。比如史記 孔子世家:“其明年,吳與魯會繒,徵百牢。”就是說公元前488 年,吳國向魯征取百牢的獻禮。那時侯吳國稱霸,諸侯懼伐,都要向吳進貢。魯國被要求進貢“百牢”,就是豬牛羊各一百。20、太牢宴 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后來也稱雞、魚、豬為小三牲。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別: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豬)三牲(整只)全備為“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普通官員僅用豬的叫“牢”。后來“牢”逐漸普及,富裕百姓也可以使用“牢”祭祀。“一牢”指牛、羊、豬各一的太牢。所謂“百牢、九牢、七牢”也是指在“太牢”規格下的祭祀規模。是“太牢”的套數,而不單純指豬。犧牲就是質量較高的祭祀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下句:繆公曰:“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夫人是憂。”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而饋之七牢。文言文閱讀古代文化常識儲備(6)1、頃者: (1)近來。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頃者足下離舊土,臨 安定 。” 唐王昌齡 趙十四兄見訪詩:“晚來常讀易,頃者欲還 嵩。” 康有為聞菽園居士欲為政變說部詩以速之詩:“頃者開科買士心,秀才得意羣呻吟。”(2)往昔。漢書元帝紀:“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產,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 唐 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頃者至忠,而今日受賂,固知不免此禍。”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四年:“頃者郭后之禍,起于楊尚,不可不監。”(3)不久,一會兒。 宋 王讜 唐語林賞譽:“ 誠至李氏 子書室中,諸子賦詩,諴亦為之。頃者李至,觀諸子詩,又見諴所作,稱其美。”。2、馀羨: 亦作“余羨”。盈馀。晉書齊王攸傳:“計今地有馀羨,而不農者眾,加附業之人復有虛假,通天下謀之。” 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三:“薪米不至匱乏,且有馀羨。”明史宋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美白產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添加劑混合飼料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醫療保險行業風險投資發展分析及投資融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鉍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水產飼料市場前景預判與未來經營效益預測研究報告
- 旅游策劃居間合同
- 抵押合同法律效力說明
- 私立醫院聘用合同
- 書籍出版借款合同
- 木材購銷合同格式
- 小說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 第十二講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PPT習概論2023優化版教學課件
- 工商管理實習周記十篇
- 幼兒園體育游戲活動評價表
- 2023年通管局安全員考試-培訓及考試題庫(導出版)
- GB/T 4857.22-1998包裝運輸包裝件單元貨物穩定性試驗方法
- GB/T 25074-2010太陽能級多晶硅
- GB/T 23842-2009無機化工產品中硅含量測定通用方法還原硅鉬酸鹽分光光度法
- GA/T 1217-2015光纖振動入侵探測器技術要求
- 特種陶瓷介紹課件
- 有機物污染(環境化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