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報告PPT課件.ppt_第1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報告PPT課件.ppt_第2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報告PPT課件.ppt_第3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報告PPT課件.ppt_第4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報告PPT課件.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 預警和報告培訓會議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概念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定義 是指突然發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6號二 三年五月九日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屬性與特征 1 突發性 意外性 時間和地點的不可預見性 2 公共屬性 對不定群體的危害性 3 危害的嚴重性4 形式的多元化5 頻發性6 國際性 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類 包括 在一定時間 一定范圍 一定人群中發生的1 重大傳染病疫情2 危害嚴重的中毒事件3 影響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質泄漏事件4 自然災害引發的疫情和中毒事件5 預防接種 或服藥 的群體性不良反應事件6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7 醫源性感染爆發的事件8 傳染病菌種 毒株丟失9 環境因素事件10 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4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原則 1 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2 依法 科學 規范 有序 高效地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5 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包含四方面的工作內容 1 通過長期 連續 系統地收集有關突發事件資料 發現突發事件的發生規律和發展趨勢 從而分析 評估突發事件發生 疾病暴發或流行的可能性 預測 2 調查和跟蹤可疑病例 并進行辨認分析 評估疾病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及其發展趨勢 監測治療效果等 3 根據對原始資料的整理 分析 將收集的資料轉為信息 注意要同時提出并評估預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 4 應將信息及時向有關部門和人員反饋 6 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的種類 1 傳染病監測 2 不明原因疾病和可能引起暴發流行的疾病及其相關癥狀等的監測 3 衛生監測 食品衛生 如食品 食源性疾病 環境衛生 如水源污染 公共場所環境 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 職業衛生 如職業病 工作場所 放射衛生 如放射源 學校衛生 如飲水系統 食堂 運動場所等 社會因素 行為因素等的監測 7 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 4 境外傳染病 媒介生物染疫食品等的監測 5 建立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包括對公共場所 學校 企事業單位 社區組成的公共衛生監測點 以及對有潛在危害因素 或有化學有毒物質存用的的企事業單位進行主動性巡查 監測等 8 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預測 1 預警的原則 1 前瞻性和客觀性 2 連續性 3 系統性 4 綜合性 5 敏感性 6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 9 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預測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的分類 1 按時間分 2 按嚴重程度分 短期預警中期預警長期預警 一般藍色較大黃色重大橙色特別重大紅色 10 五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1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2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3 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4 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1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1 肺鼠疫 肺炭疽在大 中城市發生并有擴散趨勢 或肺鼠疫 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 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 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并有擴散趨勢 3 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并有擴散趨勢 4 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 并有擴散趨勢 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 發生烈性病菌株 毒株 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 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 并出現輸入性病例 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1 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 一個平均潛伏期內 6天 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 肺炭疽病例 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縣 市 2 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 腺鼠疫發生流行 在一個市 地 行政區域內 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 或流行范圍波及2個以上市 地 4 霍亂在一個市 地 行政區域內流行 1周內發病30例以上 或波及2個以上市 地 有擴散趨勢 5 乙類 丙類傳染病波及2個以上縣 市 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6 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 尚未造成擴散 1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7 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擴散到縣 市 以外的地區 8 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9 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人員死亡 10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并出現死亡病例 或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 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 或死亡5人以上 12 境內外隱匿運輸 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 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或死亡 13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1 發生肺鼠疫 肺炭疽病例 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5例 流行范圍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 2 腺鼠疫發生流行 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 一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例以上 或波及2個以上縣 市 3 霍亂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發生 1周內發病10 29例 或波及2個以上縣 市 或市 地 級以上城市的市區首次發生 4 一周內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 乙 丙類傳染病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1倍以上 5 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6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 或出現死亡病例 7 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 8 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 49人 或死亡4人以下 9 市 地 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5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級 1 腺鼠疫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發生 一個平均潛伏期病例數未超過10例 2 霍亂在一個縣 市 行政區域內發生 1周內發病9例以下 3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 99人 未出現死亡病例 4 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9人以下 未出現死亡病例 5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6 17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范圍與標準 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標準 18 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的報告標準 1 一次食物中毒人數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2 學校 幼兒園 建筑工地等集體單位發生食物中毒 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3 地區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發生食物中毒 一次中毒人數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19 急性職業中毒事件信息報告標準 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 20 其它中毒事件信息報告標準 出現食物中毒 職業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及以上的事件 21 境因素事件信息報告標準 定義 指化學品的生產 運輸 儲存 使用和廢棄處置過程中 由于各種原因引起化學品泄露 造成空氣 水源和土壤等周圍環境的污染 嚴重危害或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標準 發生環境因素改變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及以上 22 放射性物質泄漏事件信息報告標準 出現意外輻射照射人員1例及以上 23 群體性預防接種不良反應事件信息報告標準 定義 預防接種后發生的 可能與預防接種有關的醫學事件 包括 接種后感染 接種事件和群發性癔癥 報告標準 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 一個預防接種單位一次預防接種活動中出現群體性疑似異常反應 或發生死亡群體預防性服藥反應 一個預防服藥點一次預防服藥活動中出現不良反應 或心因性反應 10例及以上 或死亡1例及以上 24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信息報告標準 2周內 一個醫療機構或同一自然村寨 社區 建筑工地 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有相同臨床癥狀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以上 25 醫源性感染事件信息報告標準 在較短時間內在同一病區或某一病人群體 出現3例及以上或的同源性感染 或發現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的暴發 26 報告方法 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 疾病預防控制人員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事發單位 均應以最快的方式 電話或傳真 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絡直報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 應填寫 填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卡 并以最快方式送達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 27 28 29 30 31 3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規定的報告時限 績效考核操作手冊 獲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的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 應當在 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 3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規定的報告時限 如確認為實際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應根據不同的級別 及時組織采取相應的措施 并在 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如尚未達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 由專業防治機構密切跟蹤事態發展 隨時報告事態變化情況 34 救災防病信息 初次報告必須在縣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認發生災害后24小時內上報 階段報告可按日報進行上報 總結報告應在事件處理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上報 35 報告要求 原則 初次報告要快進程報告要新 可多次 不限時 結案報告要全 10日內結案 2周內評估 36 附1 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的條件 37 報告內容及時限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級 天內有 例或者連續 天內有多個兒童 例以上 患病 并有相似癥狀 如發熱 皮疹 腹瀉 嘔吐 黃疸等 或者共同用餐 飲水史時 托幼機構的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當托幼機構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 托幼機構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8 個別兒童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 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 腹瀉等癥狀時 托幼機構的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托幼機構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 托幼機構的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39 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規范規定的報告情況時 托幼機構的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 電話 傳真等 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同時 向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40 附2 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 41 報告病種和分類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42 乙類傳染病 26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質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熱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腦炎 登革熱 炭疽 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結核 傷寒和副傷寒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兒破傷風 猩紅熱 布魯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鉤端螺旋體病 血吸蟲病 瘧疾 人感染H7N9禽流感 43 丙類傳染病 1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風疹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麻風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 黑熱病 包蟲病 絲蟲病 除霍亂 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手足口病 44 傳染病疫情信息的報告程序 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報告實行首診制即責任報告人在首次接診傳染病病人時 如做出傳染病確診或疑似的診斷 應立即填寫或錄入傳染病報告卡 并交 郵寄 予責任報告單位的疫情管理人員 45 傳染病疫情信息的報告時限 責任報告單位 和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