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目目 錄錄 1 目的 1 2 編制依據 1 3 適用范圍 1 4 作業準備 1 5 資源配置 1 6 預應力材料 4 7 張拉施工工藝流程 7 8 預應力張拉操作工藝 11 9 預應力施工的質量要求 16 10 安全注意事項 16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預制簡支箱梁預應力張拉作業指導書預制簡支箱梁預應力張拉作業指導書 1 1 目的目的 明確中鐵七局集團鄭州工程有限公司來賓山頭制梁場箱梁的預應力張拉 程序 操作流程 工藝要點以及控制標準 更好地指導現場施工生產 使現 場作業人員能夠規范施工 2 2 編制依據編制依據 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 鐵科技 2004 120 號 時速 250 公里客運專線 城際鐵路 有砟軌道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 土簡支整孔箱梁 雙線 單箱單室 跨度 31 5m 直 曲線 線間距 4 6m 圖號 通橋 2009 2229 時速 250 公里客運專線 城際鐵路 有砟軌道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 土簡支整孔箱梁 雙線 單箱單室 跨度 23 5m 直 曲線 線間距 4 6m 圖號 通橋 2009 2229 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 GB T5224 2003 鐵路工程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 夾具和連接器技術條件 TB T 3193 2008 金屬材料 室溫拉伸試驗方法 GB T228 2002 3 3 適用范圍適用范圍 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中鐵七局集團鄭州工程有限公司來賓山頭制梁場預 制箱梁預應力張拉作業 4 4 作業準備作業準備 4 1 內業技術準備 作業指導書編制后 應在開工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 熟悉施工圖紙 認真學習規范和技術標準 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 崗前技術培訓 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 4 2 外業技術準備 施工作業層中所涉及的各種外部技術數據收集 5 5 資源配置資源配置 5 1 人員配備 張拉作業設置 1 個班組 共 11 人 詳細見表 4 1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表 5 1 張拉作業人員配備表 序號崗位 人數 名 備注 1 技術主管 1 2 現場技術員 1 3 工班長 1 4 普通工人 8 普通工人中 4 人操作油泵 4 人量鋼 絞線伸長量 5 2 設備及工具 設備 工具配置及性能指標見表 4 2 張拉千斤頂 張拉油泵和張拉油 壓表技術參數如下 表 5 2 張拉設備 工具配置及性能指標 序號設備及工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性能指標要求 1 張拉千斤頂 YCW350G 臺 4 2 張拉電動油泵ZB4 500 型臺 4 3 油表0 4 級套 4 最大量程 60MPa 最小刻度 0 2MPa 4 油表0 4 級套 4 最大量程 25MPa 最小刻度 0 5MPa 5 鋼板尺把 8 6 張拉吊具 含防護功能 架 4 7 砂輪切割機臺 4 5 2 1 張拉千斤頂 張拉千斤頂選用柳州市力天預應力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 YCW350G 型千斤 頂 其技術規格見表 5 2 1 表 5 2 1 張拉千斤頂主要技術參數 編號項目單位 YCW350G 1 公稱油壓 MPa54 2 張拉面積 cm2648 3 公稱張拉力 KN3497 4 張拉行程 mm200 5 回程油壓 MPa 25 6 穿心孔徑 mm175 7 自重 Kg268 Dmm410 8 外形尺寸 Lmm400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5 2 2 張拉油泵 油泵選用柳州市力拓預應力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 ZB4 50 型電動油泵 其 技術性能見表 5 2 2 表 5 2 2 張拉油泵主要技術參數 ZB2 55 型電動油泵技術性能 直徑毫米 10 型號 Y100L2 4 行程毫米 6 8 功率3 0 千瓦 柱 塞 個數個 2 3 電 動 機 轉速1430 轉 分鐘 油泵轉數1430 轉 分鐘 出 油嘴數 2 個 理論排量3 2 毫升 每轉用油種類32 號或 46 號機械油 額定壓力55 兆帕 MPa 自 重120 千克 額定流量2 路 2 升 分鐘油箱容量42 升 5 2 3 張拉油壓表 張拉油表選用 0 4 級油表 最大量程 60MPa 最小刻度 0 2MPa 表盤直 徑 150mm 4 套及 0 4 級油表 最大量程 25MPa 最小刻度 0 5MPa 表盤直 徑 150mm 4 套 每月標定一次 每周必須校準一次 5 3 預應力設備校驗 表 4 3 計量檢定器具 序號設備及工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檢定周期 1 張拉千斤頂 YCW350G 臺 4 一個月 且縱向張拉不超過 200 次 2 油表0 4 級套 8 一周校準 每月標定一次 每周 必須校準一次 3 鋼板尺把 8 一年 計量檢定器具檢定要求 周期檢定 定期校準 用前復核 5 3 1 為保證張拉力的準確性 應定期對張拉設備進行 油壓值及輸出 力 的標定 施加預應力所用的機具設備及儀表由專人使用和管理 并定期 維護和校驗 千斤頂與壓力表配套校驗 以確定張拉力與壓力表之間的關系 曲線 做為張拉時的依據 千斤頂 油表在使用前進行標定 否則不得使用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千斤頂與壓力表配套標定時 要采用千斤頂頂壓試驗機或壓力傳感器的標定 方式 其活塞的外露量約等于試驗最大荷載時的外露量 各級荷載下以壓力 表的表盤整讀數對應壓力機的表盤讀數 配套標定數據進行線性回歸 回歸 方程為 y a bx 線性回歸相關系數不小于 0 9999 檢驗系數不大于 1 05 并根據加載等級計算各級荷載下的表示值 5 3 2 千斤頂在下列情況時應予以校驗 1 出廠后初次使用 2 千斤頂漏油嚴重 3 千斤頂調換油壓表 4 油壓表受到碰撞或出現失靈現象 油表指針不能退回零點 5 千斤頂每次檢修后 6 千斤頂使用超過 1 個月或縱向張拉達 200 次 6 6 預應力材料預應力材料 6 1 預應力鋼絞線 6 1 1 預應力鋼絞線符合 1 7 15 2 1860 GB T5224 2003 的要求 供 應商提供每批鋼絞線的實際彈性模量值 6 1 2 對于新選廠家 應對鋼絞線的破斷負荷 屈服負荷 彈性模量 極限伸長率 松弛率等項目進行全面檢驗 生產中按每批不大于 30t 同廠家 同品種 同規格 同批號鋼絞線為一驗收批 分別進行破斷負荷 屈服負荷 彈性模量 極限伸長率 直徑檢驗 其質量符合 GB T5224 2003 要求后 方 可投入使用 6 1 3 每批鋼絞線附有出廠合格證 由同一批號 同一強度等級的鋼絞 線組成 進場后 外觀檢查合格后 再按 GB T228 2002 的要求做鋼絞線應 力松弛性能試驗和最大應力試驗 合格后方可使用 表 6 1 3 供方出廠常規檢驗項目及取樣數量 序號檢驗項目取樣數量取樣部位檢驗方法要求 1 表面逐盤卷目視 見表面質 量要求 2 單根直徑逐盤卷 用分度值 0 02mm 量具 檢查 0 40mm O 2mm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3 鋼絞線伸直性3 根 每批 用分度值為 1mm 的量具 測量 矢高小于 25mm 4 整根鋼絞線最大力3 根 每批按 GB T228 執行見上表 5 規定非比例延伸力3 根 每批按 GB T5224 2003 執行見上表 6 最大力總伸長率3 根 每批按 GB T228 執行見上表 7 應力松弛性能 不小于 1 根 每合同批 注 在每 任 盤卷中任 意一端截 取 按 TB10120 執行見上表 注 合同批為一個訂貨合同的總量 在特殊情況下 松弛試驗可以由工廠連續檢驗提供同一原料 同一生產工藝的數據所代替 6 1 4 鋼絞線應存放在干燥處 避免潮濕銹蝕 工地存放時 要高出地 面 200mm 并及時用帆布進行覆蓋 6 1 5 鋼絞線的力學性能 1 見鋼絞線尺寸及力學性能指標表 表 6 1 5 鋼絞線尺寸及力學性能指標表 應力松弛性能 鋼絞線 結構 鋼絞線公 稱直徑 mm 抗拉強 度 MPa 整根鋼絞 線的最大 力 KN 規定非比 例延伸力 KN 最大力 總伸長 率 不小于 初始負荷相 當于公稱最 大力的百分 數 1000h 后應力 松弛率 不大于 1 7 標 準 型 15 205804 5 注 規定非比例延伸力值不小于整根鋼絞線公稱最大力的 90 每一交貨批鋼絞線的實際強度不能高于其抗拉強度級別 200MPa 鋼絞線彈性模量為 195 10 GPa 采用推算法確定 1000h 松弛率 6 1 6 表面質量 鋼絞線表面不得有油 潤滑脂等物質 允許有輕微的 浮銹 但不得有目視可見的銹蝕麻坑 表面允許存在回火的顏色 6 1 7 松弛鋼絞線的伸直性 取弦長為 1m 的鋼絞線 其弦與弧的最大自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然矢高不大于 25mm 6 1 8 復驗與判定規則 當下表中規定的某一項檢驗結果不符合標準規定時 則該盤卷不得交貨 并從同一批未經試驗的鋼絞線盤卷中取雙倍數量的試樣進行該不合格項目的 復驗 復驗結果即使有一個試樣不合格 則整批鋼絞線不得交貨 或進行逐 盤檢驗合格后交貨 供方有權對復驗不合格產品進行重新組批提交驗收 6 2 錨具 夾具 6 2 1 錨具 夾具和連接器必須符合 TB T3193 2008 的要求 錨具產品 需通過中鐵鐵路產品認證中心 CRCC 認證合格 6 2 2 一般要求 1 生產廠家應有設計文件 產品合格文件 該文件具有可追溯性 2 預應力筋用錨具 夾具具有可靠的錨固性能 足夠的承載能力和良好 的適用性 3 錨具生產廠家要給出鋼絞線直徑為 15 2mm 時限位板的限位尺寸 提 供鋼絞線直徑 15mm 15 6mm 每增加 0 1mm 時限位尺寸的具體參數 見下表 表 3 鋼絞線不同直徑對應限位深度 鋼絞線直徑 mm 15 015 115 215 315 415 515 6 限位尺寸 mm 5 86 26 677 47 88 2 4 錨具或其附件上設置灌漿孔或排氣孔 5 限位板和工具錨采用同一錨具生產廠的配套產品 6 2 3 以 1000 套同廠家 同品種 同規格 同批號的錨具為一驗收批 初次選定廠家時 對外觀 錨固效率系數 極限拉力總應變 錨口摩阻 喇 叭口摩阻等項目進行檢驗 每批進場錨具外觀檢查抽取總數量的 10 且不 少于 10 套 外觀檢查表面應無裂縫 尺寸符合設計要求 1 硬度檢驗 夾片每批抽 5 不少于 10 片 錨環每批抽 10 不少于 3 件 硬度檢驗時每個零件測試 3 點 硬度值要符合設計要求 2 抽取 3 套試件作靜載錨固能力 錨固效率系數 a 和極限總應變 apu 檢驗 要求 a 0 95 apu 2 0 對選定供貨廠至少試驗一次 以上三項均合格方可使用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3 疲勞荷載性能 要求 200 萬次循環荷載后 錨具零件不疲勞破壞 預 應力筋因錨具夾持作用發生疲勞破斷的截面積不大于試件總截面面積的 5 4 周期荷載性能 要求試件經 50 次循環荷載后預應力筋在錨具夾持區 域不發生破斷 5 錨板強度要求 在荷載達到預應力筋抗拉強度標準值的 95 之后釋放 荷載 錨板撓度殘余變形不大于 1 600 在荷載達到預應力筋抗拉強度標準 值的 1 2 倍時 錨板不能有肉眼可見的裂紋或破壞 6 熱處理要求 錨板進行調質熱處理 表面硬度不小于 HB225 相應 HRC 工作夾片進行化學熱處理 表面硬度不小于 HRA78 7 夾片間距要求 在預應力筋 錨具組裝件張拉到 0 8 抗拉強度標準值 時 相鄰兩孔外露夾片間的距離 5mm 6 2 4 材料要求 產品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設計要求 并有機械性能和化 學成分合格證書 質量保證證書 材料進廠后進行驗收試驗 6 2 5 錨具設專人保管 貯存 運輸均應妥善保護 避免銹蝕 沾污 遭受機械損傷或散失 臨時性的防護措施需不影響安裝操作的效果和永久性 防銹措施的實施 做好標識 防止混用 7 7 張拉施工工藝流程張拉施工工藝流程 7 1 張拉施工工藝流程圖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箱梁預應力張拉工藝流程圖箱梁預應力張拉工藝流程圖 7 2 施工操作要點 7 2 1 預應力成孔 1 預應力孔道采用抽拔橡膠棒成孔的方法 橡膠棒在中間接頭 接頭兩 端先用鐵皮套住 鐵皮長度 300mm 再用密封膠帶封裹 達到拆模條件 梁體混凝土灌注后養護 記錄伸長值并校核 達到初張拉條件 制梁臺座上養護 拆除側模 預張拉 達到預張條件 拆除內模 端模 初張拉 達到終張拉條件 移梁至存梁臺座 終張拉 48h 內真空壓漿 封 錨 記錄伸長值并校核 檢查滑 斷絲情 況 檢查滑 斷絲情 況 水泥漿配合比設計 檢查滑 斷絲情 況 圖中帶 為 質 量控制點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2 橡膠抽拔棒的安裝定位 橡膠抽拔棒的安裝 事先按設計圖中預應力 筋的曲線坐標 在梁底 腹板筋上定出具體位置 橡膠抽拔棒的定位采用定 位網鋼筋固定 定位網鋼筋按設計圖紙要求采用圓鋼 定位網鋼筋必須焊接 綁扎牢固 3 在橡膠抽拔棒安裝前 在每根橡膠抽拔棒孔內穿一根鋼絞線 鋼絞線 前端采取焊牢打磨光滑的保護措施 防止鋼絞線對橡膠抽拔棒內璧造成損害 限制橡膠抽拔棒的彎曲 下垂 7 2 2 鋼絞線的制作和穿束 1 下料與編束 鋼絞線下料場地平坦 采用砂輪切割機切割 鋼絞線根 據直徑和彈模進行編束 嚴禁不同直徑且彈模超過 2 個 GPa 的鋼絞線編成一 束 編束時應先將鋼絞線用梳溜板理順 并盡量使各根鋼絞線松緊一致 鋼 絞線下料長度 設計工作長度 1640mm 各鋼束嚴格按照施工圖下料長度進行 下料 2 穿束方法 采用人工穿束 當人工穿束困難時 采用卷揚機穿束 卷 揚機的速度控制在 10m min 之內 電動機功率為 1 5 2 0kW 鋼束的前端裝 有穿束套環和牽引頭 穿束套環用無縫鋼管制成 70mm 牽引頭做成錐形 前端安有拉環 使用時將一端鋼絞線端部穿入套環中 牽引頭從套環內鋼絞 線中間伸出 使鋼絞線與套筒套緊 采用卷揚機拉牽引頭上拉環穿索即可 3 施工技術要求 鋼絞線存放地點應干燥 清潔 鋼絞線距地面高度不 小于 20cm 并應覆蓋防止雨水和油污浸蝕 開盤用卷揚機牽引 用鋼尺丈量 下料可采用砂輪機切割 嚴禁鋼絞線受拉部位受到火花灼傷 鋼絞線端部用 扎絲綁緊 避免散股 每束鋼束 盡量采用同一盤上的鋼絞線 以求力學性 能一樣 防止因彈性模量互不相等而產生應力不均的現象 每下完料后 隨 即用梳板將鋼絞線理順直 并用綁絲每間隔 1 5m 綁扎一道 使鋼絞線編扎 成束順直不扭轉 編束后的鋼絞線按編號分類存放 鋼絞線束搬運時 支點 距離不得大于 3m 端部懸出長度 1 5m 4 在運輸過程中 要防止出現死彎 其最小彎曲半徑不得小于 1m 向 孔內穿束的方法可采用人力推送的方法 在穿束困難時 穿束前對孔道用通 孔器全程通過一遍 以保證鋼束能順利通過 并核對孔道與鋼束的編號 穿 束時拖拉方向和鋼束穿入方向要與錨墊板垂直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5 鋼絞線穿入后要及時將露出的部分用帆布袋密封 防止養護用水和雨 水打濕生銹 7 2 3 預應力張拉 預施應力時兩端兩側四個千斤頂同時進行對稱張拉 并以張拉力為主控 制 以伸長值為校核 7 2 4 鋼絞線切割及工序交接 張拉完畢 24h 后復查 確認無滑 斷絲現象并檢查鋼絞線回縮量 符合 要求時即可進行鋼絞線頭的切割 切割處距工作錨表面 30 40mm 鋼絞線切 割采用砂輪切割機切割 鋼絞線切割后進行工序交接 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壓漿 作業 8 8 預應力張拉操作工藝預應力張拉操作工藝 8 1 預施應力前作好如下準備工作 8 1 1 張拉前的 三控 預張拉 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 33 5MPa 初 張拉 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 43 5MPa 終張拉 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 53 5MPa 彈性模量達到 35 5 GPa 混凝土齡期不小于 10d 是否達到設計 要求 梁體有無缺陷 如有 應事先征得監理工程師同意 修補完好且達到設 計強度 否則不允許預加應力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預應力張拉操作示意圖 8 1 2 千斤頂和油壓表均在校驗有效期內 4 5 6 a a 1 2 3 4 b b 1 2 c c 1 2 5 d d 1 2 e e 1 2 3 4 1 2 3 4 5 6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8 1 3 檢查鋼絞線 預應力錨具 夾具等有關檢驗資料是否齊備 是否 符合標準要求 8 1 4 檢查是否有張拉通知單 預張拉 初張拉 終張拉 和核對張拉 數據 8 1 5 檢查人員是否到齊 是否持證上崗 8 2 張拉步驟 預施應力按預張拉 初張拉和終張拉三個階段進行 預應力束張拉前 清除管道內的雜物及積水 預制梁帶模預張拉時 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 的 60 內模板松開 不對梁體壓縮造成阻礙 張拉數量及張拉力值按設計 控制 8 2 1 預張拉 1 當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 60 30MPa 后 拆除端模 松開內 模 當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 33 5MPa 后 按照設計要求對梁體進行預張拉 預張拉在制梁臺座上進行 為防止梁體早期裂紋 當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 33 5MPa 后 盡早進行預張拉 2 張拉順序如下 0 0 2 k 測伸長值初始讀數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k1 測伸 長值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靜停 5min 回油錨固 注 k 指張拉控制應力 k1 指預張設計應力 8 2 2 初張拉 1 當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 43 5MPa 脫出內模后 按照設計要求對梁體 進行初張拉 初張拉在制梁臺座上進行 初張拉結束后 方可將梁體移出臺 座 2 張拉順序如下 0 0 2 k 測伸長值初始讀數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k1 測伸 長值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靜停 5min 回油錨固 注 k 指張拉控制應力 k1 指初張設計應力 8 2 3 終張拉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1 當梁體混凝土強度達到 53 5MPa 彈性模量達到 35 5GPa 且混凝土齡 期不少于 10 天時 進行終張拉 箱梁終張后需實測彈性上拱度 實測彈性 上拱值不大于 1 05 倍的設計計算值 終張拉 30d 后實測上拱值在 L 3000 L 為梁跨度 即 10 5mm 之間 2 張拉順序如下 0 0 2 k 測伸長值初始讀數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k 靜停 5min 測伸長值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保持控制應力 回油錨固 測鋼 絞線回縮量 測工作錨夾片外露量 畫線作鋼絞線滑絲觀察標記 注 k 指張拉控制應力 3 經過預 初張拉的預應力束終張拉操作如下 0 k1 測伸長值初始讀數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k 靜停 5min 測伸長值 測工具錨夾片外露量 保持控制應力 回油錨固 測鋼 絞線回縮量 測工作錨夾片外露量 畫線作鋼絞線滑絲觀察標記 在鋼絞 線與工具夾片交接處用石筆畫線做記號 正中心的鋼絞線在鋼絞線的末端做 記號 注 k 指張拉控制應力 k1 指預 初張拉設計應力 8 3 張拉操作工藝 張拉按照設計張拉順序 兩端兩側同時對稱張拉 即四臺張拉千斤頂同 時工作 8 3 1 首先檢查錨墊板與孔道軸線是否垂直 若有偏差應加楔形墊圈校 正 并將墊圈點焊在墊板上 在張拉過程中 工作錨具位置不得偏離錨墊板 止口范圍 張拉前先將工作錨 夾片上好 打齊 之后安裝過度套 限位板 再將鋼絞線從千斤頂中心穿過 然后安裝工具錨 工具夾片 工具夾片外涂 黃油以利退錨 將鋼絞線按順序分別穿入工具錨的錨孔內時 不得交錯 人 工推動千斤頂使千斤頂 限位板 工作錨連接在一起 并確保管道 錨具 千斤頂三者同心 之后將工具錨上的工具夾片用專用工具打緊 限位板和工 具錨采用同一錨具生產廠的配套產品 千斤頂使用專門吊架提升 8 3 2 初調 梁體兩端同時張拉 千斤頂充油到達初應力時 20 的 k 測量千斤頂油缸伸長值 作為測鋼絞線伸長量的起點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8 3 3 張拉 在初始應力的基礎上 兩端對稱張拉 在張拉過程中 兩 端隨時要取得聯系 保持油壓上升速度基本相等 同時達到張拉控制噸位 然后持荷 5min 在持荷的過程中 隨時觀察油壓表油壓讀數 若油壓稍有下 降 應及時補拉到設計噸位的油壓值 當確認張拉力 以油壓為準 伸長 量 滑絲情況等符合要求且達到持荷時間后 千斤頂回油錨固退出工具錨 移至下一孔道 1 張拉預應力鋼絞線時 采用應力 應變和時間三控 以控制張拉應力 油壓表讀數 為主 以預應力筋伸長值進行校核 兩端伸長量差值 10 兩端總實際伸長值與按進場檢驗鋼絞線實際彈模計算的伸長值誤差 值不得超過 6 同時保證在張拉控制應力 k 作用下持荷 5 分鐘后回油錨 固 2 實際張拉伸長值不超過理論伸長值的 6 兩端伸長量相差 10 每 端錨具夾片回縮量控制在 6mm 以內 否則應分析原因后再進行張拉 然后測 量錨具夾片外露量是否為 2 3mm 和夾片錯牙量是否為 1 2mm 8 3 4 滑絲檢查 張拉完后 在錨圈外鋼絞線上用彩筆劃線 24 小時 后檢查鋼絞線無滑動時 方可允許切絲 進行壓漿作業 8 3 5 鋼絞線回縮量 鋼絞線一端回縮量不得大于 6mm 否則應重新張拉 回縮量的測量方法 為 張拉至控制應力時測量千斤頂活塞的外露長度 L1 然后關閉電源打開 回油閥 回油至 2 3 MPa 再測量千斤頂活塞的外露長度 L2 L1 與 L2 之差 再減去一端自由長度的伸長值即為鋼束該端回縮量 或用限位板槽深減去工 作錨夾片外露量即為鋼束該端回縮量 8 5 滑絲與斷絲處理 在整個張拉過程中 嚴密注意鋼絞線及錨具滑絲情況 當全梁斷絲 滑 絲總數超過鋼絲總數的 0 5 且一束內斷絲超過一絲時均須進行處理 處理 方法 8 5 1 當一束出現少量滑絲時 如果夾片沒問題 可用單根張拉油頂進 行補拉 如夾片有問題 應更換夾片 重新張拉 當一束內出現多根鋼絞線 滑絲時 須退錨放松鋼絞線束并重新裝夾片整束補拉 退錨時用退錨器進行 退錨 此文檔收集于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系網站刪除 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 8 5 2 如果出現斷絲 必須整束退錨 換線重拉 8 5 3 因處理滑絲 斷絲而引起的鋼絞線束重復張拉時 同一束不超過 3 次 若鋼絲與錨具因滑絲而留有明顯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48-2025再生變形高溫合金原料
- GB/T 13460-2025再生橡膠通用規范
- 項目管理復雜問題解析試題及答案
- 產品銷售協議合同2025
- 中等職業教育聯合辦學協議
- 企業金融管理的變革方向試題及答案
- 未來展望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復習材料的選擇與使用技巧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耐藥性檢測與解讀試題及答案
- 靈活運用項目管理考試的理論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交管12123學法減分考試題庫及完整答案【考點梳理】
- 急診護理一科一特色
- 永輝超市干貨部培訓課件
- BIPAP呼吸機的使用與護理課件
- 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寓言故事”大單元整體學習設計
- 卵巢癌術后護理查房
- icu家屬健康宣教
- 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投入效果評估與優化報告
- 挪用公款還款協議書范本
- 架空輸電線路基礎設計規程2023
- TWI-JM(工作改善)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