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專題及答案.doc_第1頁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專題及答案.doc_第2頁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專題及答案.doc_第3頁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專題及答案.doc_第4頁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專題及答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麗燕教育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專題及答案一、選擇題1.(2011杭州)9春雪過后,有些植物會被凍死。植物被凍死的主要原因是A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B地面結冰,植物無法吸水C細胞液結冰,體積增大,導致細胞破裂,引起細胞死亡D低溫下細胞中的酶催化功能減弱,呼吸作用停止答案:C2.(2011麗水)1 8下列四位同學的觀點中正確的是A小王認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時無法進行呼吸作用B小柯認為:綠色植物呼吸作用時一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小明認為: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D小張認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為人和動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氣答案:D3.(2011蘇州)12. 下列各實驗裝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脫去綠葉中葉綠素的是A B C D答案:B4.(2011蘇州)27二十世紀,科學家希爾曾做過下圖這個實驗,有關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綠葉 b葉綠體濾液 c葉綠體濾液 (葉綠體有氣泡產生) (葉綠體無氣泡產生)研磨過濾遮光A裝置b中氣泡內的氣體是氧氣 B裝置c中無氣泡產生是因為缺乏二氧化碳C實驗表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D實驗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答案:B5.(2011紹興)13.將放置于黑暗處24小時的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部分的細胞無葉綠體),作如圖處理后,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取下實驗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會變藍的是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答案:B7.(2011南安)13“低碳生活”已成為時髦的話題,保護植被和大面積綠化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對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有重大意義,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 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無機鹽C生產有機物 D釋放二氧化碳答案:A8.(2011懷化)25.在金魚缸中放一些新鮮綠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清潔魚缸里的水 B、提供新鮮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殺菌作用答案:C9.(2011廣東)7.種植農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A.增加植株周圍的二氧化碳濃度 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葉片的面積C.降低周圍空氣中氧氣的濃度 D.降低周圍的氣溫以增加有機物合成答案:B10.(2011廣東)9.右圖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a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地增強B.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C.當光照強度n1時,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D.當光照強度n2時,表示該植物不再進行光合作用答案:A11.(2011泉港區)7、世博會館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態綠墻,一年可吸收4噸的二氧化碳,能使空氣清新是植物體進行的( )A、呼吸作用 B、蒸騰作用 C、吸收作用 D、光合作用答案:D二、實驗探究題1為了解茶樹的生長規律,某科研機構選擇了烏牛早、浙農117號和龍井43號三種均生長了一年的盆栽茶樹進行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實驗在二氧化碳濃度保持恒定、水分適宜的同一溫室內進行,并用科學儀器測出三個茶樹品種的單位葉面積內有機物的積累量,實驗結果如圖甲所示,同時記錄溫室內的溫度,如圖乙所示。請分析回答:時間圖甲 茶樹有機物積累量變化 圖乙 溫室內的溫度變化時間溫度龍井43號烏牛早浙農117號單位葉面積內第38題圖/有機物積累量(相對值)由圖甲可知,三個茶樹品種的單位葉面積內有機物積累量的高峰都出現在 (填具體時間),說明此時植物的 作用最強,制造的有機物最多;綜合分析圖甲和圖乙的實驗數據,你認為該實驗的結論是 ;答案: (1)10:00 光合 (2)茶樹的光合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至35時光合作用最強,之后隨溫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漸減弱 三、資料分析題1.(2011蘇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51小題第55小題。圖2下圖1表示蠶豆植株葉片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的某種生理活動簡圖,其中,A、B、C分別表示相應的物質。圖2是蠶豆葉不同切面結構示意圖,其中表示相應的細胞或結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151. 若A、B、C分別表示二氧化碳、有機物(淀粉)和氧氣,則此生理過程可以表示蠶豆葉肉細胞中的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騰作用 D. 擴散作用52. 若A、C分別表示氧氣和二氧化碳,則此生理過程可以表示蠶豆葉肉細胞中的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騰作用 D. 擴散作用53. 若C表示水,則此生理過程可以表示蠶豆植株的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騰作用 D. 擴散作用54. 蠶豆植株所需要的水,主要由根尖的 區吸收而來的。A. 根冠 B. 分生 C. 伸長 D. 成熟55.在“制作與觀察蠶豆葉下表皮的臨時裝片”實驗中,低倍鏡視野下觀察到數目最多的細胞是圖2中的A B C D2.(2011臺州)30.對自然的認識是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物質全部來表自土壤;材料二:17世紀,比利時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澆水。經過五年,再次稱量,柳樹質量已達80多千克,而泥土減少卻不到100克,如圖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紀,英國普利斯特利通過如圖乙實驗發現,A鐘罩內的小鼠很快死亡,B鐘罩內的小鼠卻可存活較長時間; 材料四:1864年,德國薩克斯發現綠色植物在光下還能合成淀粉等物質。1897年,人們首次把綠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稱為光合作用。 (1)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成立,則海爾蒙特的實驗結果為 ; (2)普利斯特利實驗說明了 ; (3)如今,依據碘能使淀粉變 色的特點,常通過檢測淀粉來判斷植物是否進行了光合作用;為便于觀察,需要進行如圖丙的實驗,當實驗結束取出小燒杯后,可觀察到酒精和葉片的顏色分別是 。答案:(1)土壤質量明顯減少(從具體質量的數值予以比較等類似答案也可)(2)綠色植物能釋放供動物維持生命的氣體(植物能產生氧氣等類似答案均給分) (3)藍 酒精呈綠色,葉片呈黃白色(寫對一項得1分)四、識圖問答題1.(2011舟山)CO2吸收量CO2釋放量ABC光照強度0(第27題圖) 27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可以用單位時間內吸收或釋放二氧化碳的量來表示。如圖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處于不同光照強度下在單位時間內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釋放量。(1)植物吸收或釋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葉表皮的 。(2)環境溫度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會產生影響,原因是溫度會影響活細胞中的 。(3)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那么,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節到25時,圖中曲線上的A點將向 移動(填“上”或“下”)。答案:(1)氣孔(2)酶活性(3)上2.(2011蘭州)28.下圖為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某生理活動的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在白天光照條件下,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時,B為氧氣,則A為 ,C為 。(2)在白天光照條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運輸到葉的主要動力是來自于葉片的 作用。住此作用過程中,B為_ _,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3)從上述可見,在白天光照條件下,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 種生理作用。答案:(1)二氧化碳 有機物 (2)蒸騰 水蒸氣 (3)33.(2011郴州)57.用一些關聯詞把一些相關的概念聯系起來,可繪制成概念圖。用太陽能、能量、氧氣、二氧化碳、葉綠體這些關鍵詞完成下面的有關光合作用的概念圈。 答案:二氧化碳 太陽能 葉綠體 能量四、實驗探究題1.(2011南安)39某生物興趣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如下,請分析回答:(6分)將銀邊天竺葵置于暗處48小時;將葉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圖所示),塑料袋內放入適量的固體氫氧化鈉(氫氧化鈉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處理后的銀邊天竺葵移到陽光下2小時后摘取葉片A和葉片B;把葉片A、B分別進行水浴加熱后漂洗;漂洗后分別對葉片A、B滴加碘液。(1)步驟將銀邊天竺葵置于暗處48小時的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運走耗盡。(2)葉片A滴加碘液后綠色部分變為 色,非綠色部分變為棕黃色,說明綠色部分進行了光合作用,產物是 ,該實驗的變量是 。(3)葉片B滴加碘液后沒有變藍,是因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4)步驟水浴加熱的目的是脫去葉片中的 。答案:(1)淀粉(2)藍 淀粉 葉綠體(素)(3)二氧化碳 (4)葉綠素2.(2011湘潭)35.(5分)某同學用玉米幼苗作實驗材料,利用下圖實驗裝置進行探究活動。裝置中隔板與無色透明鐘罩之間以及隔板中央小孔與玉米莖之間都用凡士林密封,鐘罩內放一盛有某種液體的小燒杯。(1)玉米中富含淀粉、胡蘿卜素等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玉米種子的 中。(2)若小燒杯中的液體是澄清的石灰水,將裝置放在暗處一段時間后,小燒杯中的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可證明玉米幼苗的呼吸作用產生了 。(3)若小燒杯中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則要探究的問題是 。要驗證這一問題,需要設置一組對照實驗,其對照實驗裝置中小燒杯里的液體應為 。(4)若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騰作用,該裝置需改變的是 。答案:(1)胚乳 (2)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清水(蒸餾水) (4)移走小燒杯 3.(2011瀘州)52選取生長正常的爬山虎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光合作用實驗:實驗前應將此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移至光下幾小時,再將甲、乙、丙三片葉取下,分別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將葉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養皿中,分別向這三片葉上滴加碘液,觀察三片葉是否變藍。(1)將此裝置放入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 運走耗盡葉片內的有機物 。(2)葉片A、B兩部分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光照 。(3)將葉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養皿中,分別向這三片葉上滴加碘液,其中葉片乙 不變 藍色。乙和丙兩葉片形成對照實驗,可以說明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必須原料。如果將葉片丙的葉脈切斷葉片丙經過上述步處理,其葉片顏色將 變藍 。(4)根據以上實驗所得結論,根據葉片甲實驗可得出結論,在農業生產上種植大棚蔬菜為了提高產量,應采取的措施是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4.(2011南京)31.(4分)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將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處一晝夜后,選其中一個葉片,用三角形的黑制片將葉片的上下兩面遮蓋起來,如圖4所示,置于陽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