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康復訓練二分析.doc_第1頁
腦出血康復訓練二分析.doc_第2頁
腦出血康復訓練二分析.doc_第3頁
腦出血康復訓練二分析.doc_第4頁
腦出血康復訓練二分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偏癱的康復訓練偏癱的定義:偏癱是指因腦外血管意外、腦外傷、腦腫瘤等原因所導致的以半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常見的疾病,同時可伴有失語、失認、情緒低落和視物不全等癥狀。一、常見障礙1、運動障礙運動障礙是指偏癱一側是上下肢不能活動,活動空難或不靈活。2、感覺障礙感覺障礙常常表現為偏袒肢體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熱感覺全部喪失,熱水袋燙傷了皮膚也毫無感覺。3、語言_言語障礙有一部分偏癱患者,尤其是右側偏癱患者(腦的左半球有病變),說話或交談時常常發生以下某一種或幾種情況:(1)患者說話不清楚,即所謂口齒不清。(2)患者說不出話,或像打電報那樣斷斷續續地說出幾個單字。(3)患者聽不懂親人說的話,成為感覺失語癥。(4)患者有時既說不出話,又聽不懂別人說的話。(5)患者寫字困難或不能寫字,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6)患者看著字不會讀。醫學上稱為失讀癥,或稱閱讀障礙。4、認知障礙認知是一個人認識和理解事物過程的總稱,包括識別、記憶、思維、推理等。認識障礙常常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辨別不清當時是上午還是下午。時間定向障礙(2)辨別不清當時所處的地點。地點定向障礙(3)對病前所熟悉的人現在也不認識了。人物定向障礙(4)反應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礙(5)丟三落四,前面說了后面忘。記憶障礙5、情緒障礙患者可以表現為不言不語,也可以表現為吵鬧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緒很不穩定。6、能力下降(1)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甚至喪失,常常表現為吃飯喝水要人喂,洗臉刷牙要人幫著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別人幫助。(2)行走困難,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別人扶著走或者兩個人架著胳膊走,嚴重者則完全不能行走。(3)上下樓梯困難,一部分患者雖然能夠行走,但上下樓梯困難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樓梯。(4)不能使用日常簡單的工具,如不能打電話、不能打傘、不能剪指甲等。(5)不能與人交流,由于行動、說話、交流、思維等多方面的障礙,不能從事原來的工作,嚴重者喪失全部工作能力。7、吞咽障礙吞咽障礙的患者表現為流口水、喂食時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內、喝水嗆咳。凡遇吞咽障礙患者,喝水時要將其頭歪向肢體正常的一側,將食物加工成糊狀,這樣做可減輕吞咽困難。8、常見的病發癥最常見的是肩關節半脫位、肩手綜合癥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1)肩關節半脫位多見于腦卒中早期,半數的患者可能發生,尤其在整個上肢處于軟癱期時。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時,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關節半脫位更加明顯,在肩部可以摸到一個凹陷。一旦發生肩關節半脫位,可采用以下治療方法:患者臥床時應采取正確的姿勢;護理人員用指尖輕叩患側肩膀周圍的肌肉;上肢負重訓練。(2)肩手綜合癥見于腦卒中后1-3個月內。主要表現是:癱瘓的手部腫痛,以手背腫脹并呈粉紅色或淡紫色為常見,用手摸之有溫熱感;患側手的關節屈伸困難;后期則出現手部肌肉萎縮,手掌變平,手的運動功能永遠喪失。肩手綜合征的發生與腕關節長時間屈曲受壓,過度牽拉患手等有關。具體治療措施:保持良好的坐臥姿勢,避免患手長時間下垂;加強患側上肢的被動和主動運動,以防關節攣縮;對于腫脹的手指可采用壓迫纏繞發,通常使用直徑1-2mm的線繩由遠端向近端纏繞手指,每個手指都纏繞一遍后,最后纏繞手掌。每天纏繞1-2次可獲得明顯的效果。9、康復訓練的時間選擇偏癱康復訓練根據其病情演變的過程,一般可分為3個時期。(1) 急性期從發病開始直至一周,屬于急性期。這個時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穩定,應以治療為主、康復訓練為輔。一旦病情穩定,就應該盡早開始康復訓練。(2)恢復期發病后一周至6個月都屬于恢復期。在這個時期,病情基本穩定,存在的各種障礙有可能不斷改善,是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期。(3)后遺癥期一部分腦卒中患者在發病6個月后,可能留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手腳活動不便、談話不清楚、日常生活離不開家里人的幫助等。二、訓練內容和方法(一)訓練正確的臥姿適用對象為臥床的偏袒患者,目的是為了防治病法癥,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包括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三種方法。1、患側臥位患側在下,頭枕枕頭;后背用枕頭墊支撐;患側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側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側下肢伸展,膝關節微屈;健側上肢自由位,下肢呈邁步位放置在枕頭上。2、健側臥位健側在下,頭枕枕頭;患側上肢用枕頭墊起,上舉100度;患側下肢屈髖、屈膝,并用枕頭墊起;健側肢體自由位。3、仰臥位頭枕枕頭,患側肩部和臀部用枕頭支撐;頭稍轉向患側,患側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該體位盡量少用。(二)翻身訓練適用對象為臥床時自己不能翻身或者翻身有一定困難的偏袒患者,目的是為了: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動能力;訓練軀干旋轉,緩解痙攣;改善患側肢體的運動功能;防治病發癥。包括向患側翻身、向健側翻身訓練兩種方法。1.向患側翻身訓練患者仰臥,雙手叉握,患手拇指壓在健側上;雙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雙上肢向患側擺動,借助慣性帶動身體翻向患側;健側下肢跨向前方,調整為患側臥位。2.向健側翻身訓練患者仰臥,用健側腳勾住患側小腿;借助于慣性帶動身體翻向健側。(三)臥床訓練常用的訓練方法包括橋式運動、抱膝運動、雙手叉握的自我運動。1.橋式運功適用對象為偏癱肢體有一定的活動能力者。目的是為了:緩解軀干及下肢痙攣;促進下肢正常運動;訓練腰部控制能力;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具體方法是:患者仰臥、屈膝;將臀部從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訓練者可給予如下幫助:一只手向下壓住患者膝部,另一只手輕拍患者的臀部,幫助其抬臀、伸髖。2.抱膝運功適應對象為偏癱患者出現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時。目的是為了:緩解下肢和軀干的伸肌痙攣;促進骨盆運動;緩解上肢的屈肌痙攣。具體方法是:患者仰臥,雙腿屈膝;雙手叉握;將頭抬起,輕輕前后擺動,使下肢更加屈曲;訓練者可幫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脫。.雙手叉握的自我運動適用對象為偏癱上肢活動能力差的患者(臥位、站位均可以做)。目的是為了:改善偏癱上肢的感覺和知覺;防止肩胛骨后縮,減輕上肢屈肌痙攣;保護偏癱側的肩和手。具體方法是:兩手叉握,患側拇指位于最上方,并稍外展;雙上肢充分前伸,盡可能抬起上肢,然后上舉至頭頂上方。(四)活動四肢關節適用對象為偏癱患者自己不能活動肢體,或者由于肌肉痙攣而限制了肢體的活動時。目的是為了:促進偏癱肢體恢復;防止肢體僵硬。具體方法是:幫助患者活動四肢關節,又稱關節的被動運動訓練。也可以由患者用健側肢體帶動患側肢體的運動,稱為自助被動運動。包括1.肩關節屈曲活動訓練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向前、向上抬起患側上肢并且指向天花板,保持肘關節伸直。2.肩關節外展活動訓練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將患側上肢在水平面上向外移動,與軀干成直角即可。3.肘關節伸展活動患者仰臥,訓練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將肘關節屈曲位緩解地拉至伸展位。4.前臂旋后活動,腕及手指伸展活動患者仰臥,肘關節屈曲,前臂立于床面;訓練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握住腕部的手使前臂做內向外的旋轉動作;訓練者一手拇指將患者患側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在患側拇指根部與腕部之間;另一手將患手其余四指伸直,雙手同時向手背側壓。5.髖關節屈曲活動患者仰臥,訓練者一手放在膝后部,另一手握住足跟并以前臂抵住腳掌,使足與小腿成90度角;上抬小腿,使髖關節及膝關節屈曲。6.膝關節伸展活動患者仰臥,訓練者一手握住患側膝關節,另一手握持足跟;兩手用力,使患側下肢向上活動,伸展髖關節;訓練者一手固定健側下肢,另一手將患肢緩緩放下。7.髖關節外展活動患者仰臥,下肢伸直;訓練者一手握住膝部,另一手從踝關節內側握持足跟;兩手用力,水平向外活動下肢,髖關節外展。8.踝關節背屈活動患者仰臥,下肢伸直;訓練者一手握持踝關節上方,另一手握緊足跟及跟腱并以前臂抵住腳掌;向上用力拉足跟,使踝關節背屈。(五)偏癱上肢的訓練適用對象為偏癱側上肢僵硬、運動不正常的患者。目的是為了:減輕患側上肢的僵硬;提高運動控制能力;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范圍。具體方法包括上肢負重訓練、推滾筒訓練、砂磨板訓練、移動木柱訓練、翻撲克牌訓練五種。1.上肢負重訓練患者取坐位,患手放在體側,手指伸直并且分開撐于床(椅)面上,肘伸直(可用健手幫助);將身體重心緩慢移至患側。2.推滾筒訓練患者坐在治療臺旁,雙手叉握,前臂放在滾筒上;用健臂帶動患臂來回推動滾筒。3.砂磨板訓練患者坐在殺之磨板臺旁;兩手分別握持磨具的柄,運動雙側上肢(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推拉磨具。4.移動木柱訓練患者坐在桌旁,木柱及木柱板放在桌上;患者雙手叉握,并握住木柱將其移到指定的位置。5.翻撲克訓練患者坐在坐在桌旁,桌上放一摞撲克牌;用患手將撲克牌一張一張地翻過來。(六)站立與行走訓練適用對象為偏癱側下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但站起來和行走有困難或姿勢異常者。目的是為了:使患者能從坐位站起來,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穩;改善平衡能力,糾正異常步態;提高步行能力,盡可能達到正常行走。具體方法包括站起的訓練、患側下肢負重訓練、訓練患腿向前邁步、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幫助患者行走五種。1.站起的訓練患者坐位,雙足平放在地上,雙手叉握并伸向面前的小桌上(雙上肢盡量伸直);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扶持患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囑患者上身前挺,抬臂站起。2.患側下肢負重訓練訓練者雙手扶住患者髖部,讓患者盡量站直,并用患腿負重;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3.訓練患腿向前邁步患者站立,并盡量站直,用健手扶欄桿;訓練者在患側后方,一手扶穩患者髖部,另一手幫助患腳先向后退一小步,再向前邁一小步。4.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側腋下;幫助患者緩慢行走,并糾正異常姿勢。5.在后方幫助患者行走訓練者站在患者身后,雙手扶住患者髖部,并讓其站直;在抬起健側下肢時,協助患者用側下肢站穩,并將身體重心緩慢前移;在抬起患側下肢時,協助患者將患側髖部向前、向下轉動。(七)運動訓練中常見問題的處理適用對象為出現肩關節疼痛、肩關節半脫位、患側手腫脹、患足下垂等問題的患者。目的是為了使這類問題得到減輕或者治愈,從而有利于整體的康復訓練。具體方法包括肩關節疼痛的處理、肩關節半脫位的處理和患側手腫脹的處理、患足下垂、內翻的處理四種。1.肩關節疼痛的處理保護好肩關節,避免過多的牽拉和大幅度的運動;肩關節的訓練暫停12周,即使訓練也不應過度;有條件時可以進行理療(如超短波等);服止痛藥,如雙氯芬納等。2.肩關節半脫位的處理訓練者不要牽拉患手;坐位時可將患側手放在面前的桌子或輪椅的扶手上;站立或行走時可使用肩吊帶固定患側上肢;可進行患側上肢負重訓練。3.患側手腫脹(多見于肩手綜合癥)的處理注意保護患側肩關節;經常將患側上肢抬高;手腕經常處于背伸位;盡可能不要在患側手部靜脈輸液。4.患足下垂、內翻的處理經常在斜坡上站立訓練;行走時穿靴形裸足矯形器;用繃帶綁扎支持足裸。(八)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訓練適用對象為偏癱肢體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而日常基本生活的動作尚不能全部完成者。目的是使患者較好地完成穿衣、上廁所、洗臉、刷牙、吃飯、喝水等日常基本生活動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體方法包括穿脫衣物、上廁所、洗臉、洗澡、吃飯、做家務勞動六種。1、穿脫衣物(1)穿襯衫患者取坐位;用健手將一側衣袖穿進患側上肢,拉至肩部;用健手將另一側衣袖拉到健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