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賞析與茶文化旅游論文.doc_第1頁
茶藝賞析與茶文化旅游論文.doc_第2頁
茶藝賞析與茶文化旅游論文.doc_第3頁
茶藝賞析與茶文化旅游論文.doc_第4頁
茶藝賞析與茶文化旅游論文.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茶藝賞析與茶文化旅游普洱茶賞析班級:20952P 姓名:茅政霖學號:25聯系方式鍵字:普洱茶 由來 歷史 功效 摘要:普洱茶是美的化身,普洱茶藝是美的哲學,一是自然的美,一是藝術的美。我們在受、想、行、識的世界中尋得她的蹤跡:她的符號來自于茶馬古道青石路上深踏的蹄印,來自于歷史古鎮集市中的熙攘;她的素材來自于少數民族世代流傳的茶俗文化;她的文字來自于普洱茶特有的世界語云南普洱茶藝。正文:今年的選修課我選了茶藝賞析與茶文化旅游,老師給我們教了我們很多的關于茶方面的知識,其中普洱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是因為我接觸它比較早吧。所以這次的論文我選他來作為我的研究對象。普洱茶的由來:歷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攸樂 革登 倚邦 莽枝 蠻磚 慢撒,新六大茶山分別為:南糯、南嶠、勐宋、布朗、巴達和景邁茶山。其中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縣境內,位于瀾滄縣的景邁茶山也與勐海緊緊相連)為主的西雙版納生產的大葉種茶為原料制成的青毛茶,以及由青毛茶壓制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的總稱,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餅茶、藏銷緊壓茶、圓茶、竹筒茶、拼裝散茶等。而這其中以云南的普洱茶最為出名,云南歷史上的普洱茶,泛指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及以曬青毛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種規格的緊壓茶。雖然普洱茶的得名始自明清,但大葉種曬青毛茶的生產卻比較明清更為久遠。可以說,云南歷史上最初生產利用的茶葉就是普洱茶。普洱茶是用優良云南大葉種,采其鮮葉殺青后揉捻、曬乾的曬青茶為原料,經漚堆的特殊加工制成,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并具獨特陳香。普洱茶,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保健功效的飲料。經醫學臨床實驗證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游牧民族主食肉類,俗諺“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可見普洱茶對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證。普洱茶為黑茶類之代表。 至于云南普洱茶的由來的傳說,據說是在三國時代,蜀國軍師諸葛亮帶兵南征七擒孟獲,進軍途經西雙版納南糯山,因不服水土,士兵們一個個患了眼疾,在山壑間東撞西碰。諸葛亮心急之下把手杖插入地里,乍時出現奇跡:手杖活了,生根發芽長葉,成了蔥綠的茶樹。摘下茶葉煮水讓土兵喝。茶有明目之功。士兵們恢復了視力,不久奏凱而還。自此,山上有了茶樹,這里的少數民族稱為“孔明樹”,山叫“孔明山”,孔明叫“茶祖”,每逢農歷七月十六日,即孔明的生日這天辦“茶祖會”,高懸孔明燈,載歌載舞,“對月品茶,寄托思念。據今勐海縣巴達南糯山的一棵人工栽培的大茶樹看,經專家測算,該樹樹齡為1750年以上,其栽培始年,當為蜀漢三國時期,即蜀后主劉禪當政的223年263年間栽種。此時期,恰值蜀相諸葛亮征云南,于是民間將孔明征南與茶樹栽培聯系起來,編造了許多孔明插手杖成為南糯山的大茶樹、為防瘴氣,孔明煮茶葉為戰士治病的種種傳說,后來清代編纂的普洱府志,也說茶樹是“武侯遺種”。其實這些傳說是一種附膾傳說,除去傳說成分,故事的時間與栽培茶的樹齡起始年相符確實無錯,證明瀾滄江中游兩岸人工栽培茶起始年為蜀漢時期。最早的普洱茶的貿易要追溯到唐朝時期,景隴王國境域六大茶山所產的茶葉經普洱集散銷往各地。普洱是云南省思茅地區普洱縣的縣名,唐、宋時與今西雙版納同屬地方王權南詔國大理國所置銀生節度(府),宋、元、明時又是傣族首領帕雅真于公元1180年的所建景隴王國所轄12版納之一 勐拉的組成部分。周圍各地所產茶葉運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運銷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普洱茶的歷史 很久以前,祖國內地與邊疆就存在著一條漢族與多民族交往的古老通道。古道綿延上千公里,縱橫交錯,分布甚廣,這都是近年來專家們經過認真考證后的結論: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兩條主要的線路,一條以現今云南西雙版納、思茅等產茶地為起點,向西北經今云南大理、麗江、迪慶到西藏昌都、林芝至拉薩,再經拉薩南下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和印度;另一條則從現今的四川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拉薩等地,到達尼泊爾、印度。這條通道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通道中地勢最險要最復雜的文明文化傳播的古道,完全由人和馬的腳踩踏而成。馬幫往來于這些坎坷崎嶇的驛道,為內地與邊疆源源不斷地運送著茶、糖、鹽、馬匹、皮毛等,因此這條古道被世人稱為“茶馬古道”。同“絲綢之路”一樣,茶馬古道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曾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普洱茶的產地古有記載,滇海虞衡志稱“茶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專,六曰慢撒,周八百里”。清朝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古跡)中有這樣的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銅鏝于莽枝埋角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以遺木梆而得名的茶山倚邦,因生產七子餅茶而聞名,年產茶葉近萬擔,遠銷西藏、港澳、東南亞各地。明、清時期,這里茶莊林立,商賈云集,熱鬧非凡。由于所產茶質好,每年都要進貢朝庭。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清朝政府為加強對茶山的管理和貢茶的運送,從思茅至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嶺中修筑了一條用青石板嵌成的寬2米,綿延數百公里的運茶大道。這期間,由于茶葉生產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倚邦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內地與邊疆交往的政治、經濟中心,各種商鋪、會館應運而生。易武倚邦老人曾說明末清初,直到同治年間,是普洱茶最繁盛的時期。每年可以收茶葉萬擔之多(每擔合75公斤),主要銷往四川、西藏和內地,因其茶品、茶味及豐收,而中外馳名。宣統末年,尚存慶豐和,慶豐益、元昌、恒盛等四個茶莊,由他們將普洱茶運往昆明,下關。每年春夏兩季,云南,四川漢族、藏族客商趕著馬邦云集于倚邦,進行普洱茶交易,當地茶農也規定每年清明節后為“茶會天”,屆時各地商人份份趕來,和易武茶農互相進行物資交易,場面極為熱鬧。當地人介紹,最繁榮時期有近100戶居民,熙來攘往的各地客商、馬幫等眾多,人口約近10萬人。隨著清朝政府的衰落,茶葉貿易也受到影響,而隨后發生的幾次火災、戰亂,使這里逐漸衰敗。加之現代交通工具的迅速崛起,古道被亂草漸漸淹沒,這里成了人跡罕至的角落。剩下的居民大多遷往別處,只留下30多戶近400人。不過,當年的種茶、制茶和飲茶習俗已廣泛的流傳開來,從省內到省外,從國內到國外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推測,當今世界廣泛流傳的種茶、制茶和飲茶習俗,都是由我國向外傳播出去的,并且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約于公元五世紀南北朝時,我國的茶葉就開始陸續輸出至東南亞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公元九世紀時,由日本僧人將中國茶籽帶回日本,逐漸在日本普及為大眾化飲料。十世紀時,蒙古商隊來華從事貿易時,將中國磚茶從中國經西伯利亞帶至中亞以遠。十五世紀初,葡萄牙商船來中國進行通商貿易,茶葉對西方的貿易開始出現。而荷蘭人約在公元1610年左右將茶葉帶至了西歐,1650年后傳至東歐,再傳至俄、法等國,十七世紀時傳至美洲。十八世紀初,品飲紅茶逐漸在英國流行,甚至成為一種表示高雅的行為,茶葉成了英國上層社會人士用于相互饋贈的一種高級禮品。著名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于十八世紀開始大規模經銷中國茶,并獲得了巨額利潤。1880年,我國出口至英國的茶葉多達145萬擔,占中國茶葉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十八世紀末,英王專程派特使來中國商討發展貿易時,從中國得到了幾株茶樹苗,隨后即移植在印度,擬發展英國自己的茶葉生產。中國茶樹苗經精心培植,終于長大成林,后來印度產制的茶葉即開始在倫敦市場上銷售。普洱茶的主要分類:(一)依制法分類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制法。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后為分界點。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二)依存放方式分類干倉普洱:指存放于通風、干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濕倉普洱:通常放置于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于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三)依外型分類滿清帝王七子餅茶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生餅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4、金瓜貢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5、千兩茶:壓制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制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普洱茶與人體健康普洱茶是以曬青綠毛茶為原料經發水、渥堆、陳化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茶類。具有滋味醇厚、陳香顯著的滋味特點,受到我國南方各地、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地區消費者的歡迎,生產量和出口量有明顯上升趨勢。飲茶有益人體健康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普洱茶也是一種茶類,其原料也是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的葉片,其所含成分盡管與綠茶、紅茶有所不同,但主要是含量上的差異。因此普洱茶也同樣具有一般綠茶和紅茶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但由于其成分有所不同,因此會有其特殊的效應。先從其共性談起。自從1987年日本的富田勛的研究組最早報導了茶葉中的主要組分一EGCG對人體癌細胞具有活體外的抑制作用以來,15年來發表了數以千計的研究報告。這些研究不僅來自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國,目前已擴大到英國、意大利、瑞典、西班牙、以色列、加拿大、德國、荷蘭、科威特、比利時等許多國家。我從網上查閱了從1999年末到2003年4月不足4年期間世界上發表的有關茶葉的論文,共有2900余篇。我驚奇地發現,有關茶與健康的論文竟有一千篇之多,占茶葉論文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又以茶葉抗癌的內容為最多。這說明茶葉對人體健康的有益作用已越來越引起世界科學家的關注。從這些論文來看,包括了活體外研究、活體內研究、臨床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等各個階段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圍繞如下三個問題進行:一是茶葉究竟能不能防病治病?二是茶葉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三是茶葉抗病治病的機理是什么?如果進行粗略地劃分,那么從1987-1995年間主要的研究集中在茶葉中的各種組分對人體器官多種癌癥的活體外和活體內研究,從九十年代中期起已在各國進行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從上世紀末起已有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探索這種功效的機理,而且研究的水平從細胞學、生物化學水平逐漸發展到分子生物學水平。而且這種研究已逐漸和人體飲茶后血液和器官中的存在濃度相結合進行,因而具有更強的可信性。普洱茶之功效普洱茶對人體健康的功效最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1、降脂、減肥、降壓、抗動脈硬化.法國巴黎圣安東尼醫學院Emil Carobi對40位(男13,女27)高血壓患者進行實驗,服用普洱茶后77的患者甘油三脂含量下降,50的患者膽固醇含量下降。中國昆明醫學院也對云南普洱沱茶治療高脂血病作了55例臨床試驗,并與降脂效果較好的藥物安妥明治療的31例對比,普洱茶的療效高于安妥明.長期飲用普洱茶能使膽固醇及甘油脂減少,所以長期飲用普洱茶有治療肥胖癥的功用.飲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張、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和腦部血流量減少等生理效應,所以對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療作用.日本、我國臺灣、云南、西南農業大學等都進行了普洱茶降血脂的實驗,都獲得了肯定的效果。2、防癌、抗癌.梁明達、胡美英教授用細胞培養及電子工業顯微鏡方法,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進行了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普洱茶殺癌細胞的作用最為強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濃度即有明顯作用.飲普洱茶能防癌.3、養胃、護胃.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著于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飲用普洱茶可起到養胃、護胃作用.4、健牙護齒.普洱茶中含有許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湖南醫科大學曹進教授用普洱健齒茶進行抑制變形球菌附著能力試驗,發現普洱健齒茶具有抗菌斑形成的作用,濃度1%時效果最佳.5、消炎、殺菌、治痢.醫藥界研究及臨床實驗證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濃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療細菌性痢疾,這與云南大葉種茶內含豐富的茶多酚直接相關.6、抗衰老.茶葉中兒茶素類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葉種茶所含兒茶素,總量高于其它茶樹品種,抗衰老作用優于其它茶類.同時,普洱茶在加工過程中,大分子多糖類物質轉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單糖和寡糖,維生素C成倍增加,這些物質對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起到了養生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7 消除肥胖:普洱茶具有強力的消化作用,可以分解和消除脂肪.1.分解脂肪細胞,使其不會繼續擴大,達到預防肥胖的效果.2.慢慢消除肥胖,因此,有肥胖煩惱的人可以安心長期飲用.3.如能配合素食飲用,效果更加明顯.法國和日本的科學家的實驗證明,飲用普洱茶和烏龍茶均有明顯的減肥效果,因此,普洱茶在國外被稱為“減肥茶”、“苗條茶”。8預防心血管疾病:正因為普洱茶的降血壓、降血脂作用,以及普洱茶具有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所以被認為長期服用普洱茶可以對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效。 9防輻射:據廣東中山大學何國藩等用普洱茶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飲用2普洱茶湯可以解除用鈷60輻射引起的傷害。10 解酒:清人趙學敏有云:普洱茶茶香獨絕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小結:這學期的茶藝課就快要結束了,而在此之前我對茶的認識,還只是僅僅局限于一些很少的東西,通過這學期的學習,也讓我了解到許許多多的關于茶的知識,也知道要喝到一杯原汁原味的茶是多么的不易,僅僅是泡茶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的形勢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