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網絡生活調查報告.doc_第1頁
高中生網絡生活調查報告.doc_第2頁
高中生網絡生活調查報告.doc_第3頁
高中生網絡生活調查報告.doc_第4頁
高中生網絡生活調查報告.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網絡生活調查報告 當今世界,互聯網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正迅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計算機網絡已進入城市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獲取信息、娛樂的重要方式,使學生的生存方式和思考方式被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因而網絡道德教育也成為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我校地處武漢市電子一條街,校園周邊營業性網吧密集,給學生課余上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且許多學生家庭也已經具備上網條件,學生上網的人數眾多,上網花費的時間也較多,受網絡內容的影響越來越大。 網絡社會是一個充分自由和開放的社會,人們既可以無限度地吸取信息,也可以無拘無束地制造信息,還可以無節制地傳播信息,致使網絡社會資源異常豐富。網絡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開拓人們的視野,使他們不再被單一的一種信息、觀點牽著鼻子走,也不再拜倒在任何權威的腳下,他們可以對各種信息、觀點做出比較,進行探究、思考,進而做出選擇,逐步發展獨立思考、評價、選擇的能力;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和符號化的特征,使網絡環境難以監督和控制,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網絡信息的存在要求人們去自己管理自己,自主選擇、自我約束。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在毫無監督和約束的狀態下,如果缺乏道德自律,很可能會偏離道德軌道,漠視社會道德規范,缺失社會責任感。因此,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文化、教育學生學會選擇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長的網絡信息,是當前學校德育工作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我們設計了高中生網絡生活調查問卷,圍繞著了解當前高中生德育現狀,了解網絡與當代高中生素質形成的關系,分家庭、校外、學校、綜合、題外話五個部分展開,對我校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1041名學生進行調查。從對調查情況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了 一、網絡時代高中生精神生活特點 1、具有獨立的探索精神 學生愛上網,上網很大的誘惑在于能在虛擬時空中探索領域,挑戰自我、展現自我,實現自我。問卷中第23題“你不喜歡學校網站的原因”的調查顯示,選擇內容呆板,過時的占60.68%;第26題“你認為學校信息課的設置應該如何”的調查反映,希望信息課檢測方式靈活多樣,能凸現學生的興趣特長的占49.57%;第28題“你上網的主要收獲”的調查顯示,選擇拓展知識視野,調節生活空間的占85.88%。這些折射出網絡時代高中生精神風貌中,對個性化的追求,對傳統的批判,對自主的渴求,強烈的參與意識,實現自身價值的表現欲望。 2、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觀 網絡時代“數字化的生存方式”使學生能在虛擬時空中任意裝扮、美化自己,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平凡、無奈,以滿足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需要。問卷第14題“上網聊天時存在大量的謊言,你對此的態度”的調查顯示,表示不在意的占56.18%,有時在意的占24.4%。這反映出學生對傳統的道德觀念如誠實信用、真誠有禮等的反叛,形成的是以自我為核心的價值評判標準。 3、追求自由的生存狀態 問卷第11題“你選擇上網吧的時間”調查顯示,選擇放學后和偶爾逃課的占24.45%;第16題“你認為校外網吧的吸引力”的調查顯示,選擇無人監管、能自由選擇占51.93%; 而對第19題“你不喜歡在學校上網的原因”的調查顯示,認為時間受限、內容受限,無法盡興的占52.07%。這些都反映出學生試圖打破束縛,追求自由的生存狀態。 4、渴求情感的交流和內心世界的緩釋 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中缺乏同齡人的思想交流和溝通,而內心充滿被理解的、認同的渴望。問卷第10題“在網吧最喜歡上的網站”的調查顯示,選擇交友聊天的占30.83%,第13題“你上網聊天的目的”的調查顯示,選擇宣泄情緒,緩解壓力,增進交往的占49.4%,第28題“對上網的主要收獲”的調查顯示,選擇調節了生活空間,促進了心靈交流的占59.08%。可見,學生借助于網絡來尋求理解、認同,獲得心靈的慰籍,情緒的釋放。調查在折射出網絡時代高中生精神風貌的同時,也暴露出其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二、暴露的問題 1、自制力薄弱 明知有規定,學生不得進入營業性網吧,放學后甚至上課逃課去上網的卻大有人在,占到問卷人數的24.45%;明知校外營業性網吧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活動人員復雜,管理縱容卻樂此不疲。這種明知故犯的后面掩藏的是學生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不爭事實。自制力的薄弱,內心自律意識的欠缺使得學生面對網絡的誘惑難以抗拒。 2、分辨力低下 網絡信息上天入地,泥沙俱下。網絡時代,學生面對大量信息的沖擊,必須學會選擇信息,并對內容進行批判和處理。調查中學生對于網絡是把雙刃劍的說法,持不同意態度,認為有益無害或有害無益的占28.34%,其中高一的占17%,這反映出不少學生走進網絡,面對撲面而來的信息,表現出饑不擇食或無所適從的狀況,對網絡信息缺乏足夠的分辨力,也就無從談起去篩選信息了,而且年齡越低分辨力越低,對信息的選擇、反省和處理的能力也越差。 3、選擇力缺乏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灌輸給學生的是學會順從要聽話,而且也只要聽話,在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聽家長的話。老師愛護學生,家長疼惜子女,都盡可能的讓受教育者回避選擇,沿著他們苦心鋪平的沒有荊棘的陽光大道走向未來,沒有有意識地去培養受教育者學會選擇,甚至對于受教育者的自發選擇行為進行干預、阻止。學生有的習慣成了自然,學會了順從,有的不以為然,表現出叛逆,卻沒有意識到要進行理性的思考、甄別,做出合理的選擇。不會選擇適時地走進網絡和適時地走出網絡,不會選擇信息,鑒別信息的真偽,評判美丑,創造性的加工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和先進的思想道德觀念,充實和完善自己。網絡時代高中生精神生活呈現的特點及反映的問題有其深刻的根源。 三、成因分析 網絡信息社會是個自主、開放、多元的社會,進入這個社會就變成電子化的飛速運動的“符號”存在。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處于無人監督的狀態,可以隨心所欲地放飛自己的好奇心,加之網絡里各類信息鋪天蓋地,精彩分呈,其交流、碰撞、融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空間和舞臺,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熱衷于探索一切挑戰性問題,有著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我實現的欲望。 高中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高中生在這一階段心智逐步走向成熟,迫切希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認同,但是經濟上的不獨立,思想上的不夠成熟注定其與成人存在著差異。他們以張揚的形式來引起成人世界的關注,向成人世界展示自己的個性,宣告自己的到來。他們拒絕、排斥傳統道德觀念,形成一切以自我為核心的道德評判標準,追求自由的生存狀態都體現出一種強烈的叛逆心態,符合其青春期的身心發育特點。 高中生鐘情上網聊天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傳統的中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交往缺乏平等、民主意識。父母是物質的給予者,也是思想的獨裁的人。他們習慣代替子女思想、選擇,習慣按自己的意愿設計子女的未來,而很少顧及子女的感受,專橫地認為我付出了,你就應該給我回報,忽視對子女思想的了解,忽視與子女進行溝通,形成代溝。子女認為父母的給予天經地義,在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提供的物質的同時,追求思想的獨立和認同。這就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加之,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沉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內心承受著較大的壓力,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誕生了一大批失敗者,自命不凡的心遭遇著殘酷現實的碰撞。年輕的心靈承載不了這么多的重量,需要把內心世界的壓力進行緩釋。虛擬的網絡給了他們釋放的空間,在這里他們尋求理解,找尋在現實生活中遺失的不凡的感覺,獲得內心極大的滿足。這啟示我們,教育者要實現對學生的教育,就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嘗試理解學生的需求,與學生溝通思想,獲得學生內心的認同,才能夠使自己的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通過對問卷進行調查和分析,我們發現面對網絡關鍵的問題在于學生缺乏自主選擇的能力。現在面對選擇的時代、選擇的社會,要求這些沒有準備的學生一步到位適應選擇,無疑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去引導、教育他們學會分析、比較、鑒別,進而學會選擇。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好校園這塊陣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針對網絡社會的開放性、多元化,傳統德育也必須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拒絕走向兼容。走進不同制度的社會,了解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讓學生由站在岸上學游泳變為下海學游泳,在各種信息的沖擊下,增強選擇能力和抵御能力;針對傳統教育所導致的學生選擇力缺乏的弊病,網絡時代的德育教育要教會學生的不再是順從,而應該是學會反省和批判。教育者不要怕學生犯錯,不能把自身的教育目的定位于使學生不犯錯,從而在良好的動機下,以自己現成的經驗取代學生的現實體驗,壓制了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