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電大外國文學專題期末考試必備資料匯總_第1頁
2015年最新電大外國文學專題期末考試必備資料匯總_第2頁
2015年最新電大外國文學專題期末考試必備資料匯總_第3頁
2015年最新電大外國文學專題期末考試必備資料匯總_第4頁
2015年最新電大外國文學專題期末考試必備資料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最新 電大外國文學專題期末考試必備資料 1什么是現實主義? 現代主義是本世紀流行于歐美文壇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潮,也是當代西方世界社會危機、精神危機和藝術危機在文藝領域的反映。它語源于法語 Moderne,具有最新的、現代的,先鋒的含義。 19 世紀 30 年代首先在法國、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以后波及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 19 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于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是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中最常見的術語之一。這個術語一般在兩 種意義上被人們使用:一種是廣義的現實主義,泛指文學藝術對自然的忠誠,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學理論,即古希臘人那種 藝術乃自然的直接復現或對自然的模仿 的樸素的觀念,作品的逼真性或與對象的酷似程度成為判斷作品成功與否的準則。 表現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表現主義是二十世紀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種文藝思潮。它首先出現在德國,盛行于奧地利,進而在瑞典、波蘭、英、法、美等國廣為流傳。它起于繪畫,后來在音樂、戲劇、小說、電影等整個文藝領域中獲得發展。 表現主義文學是 20 世紀初期以德國為中心興起的一場國際 性文學運動。表現主義文學是表現主義藝術在文學領域的體現,涉及到文學的各個領域,其中戲劇和詩歌的成就最為突出。 “表現主義”一詞源自拉丁文“ expressus”,具有“拋擲出來”、“擠壓出來”的意思。表現主義思潮最先出現在繪畫界,其后波及文學界。“表現主義”作為一個文學流派,最早確立于 1913 年。 表現主義一詞,最初出現于 1901 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瑪蒂斯的畫展上,原是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維一組油畫的總標題。 1911 年,德國畫家沃林格爾在狂火飆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首次借用了這個詞來稱 呼析林的先鋒派作家, 1914 年后,這一術語被人們普遍承認和采用。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流派來說,表現主義是一個反傳統的現代主義藝術流派。 1905 年末 1906 年初,在德累斯頓成立了第一個表現主義的集團“橋社”; 1911 年,在慕尼黑成立了第二個表現主義的集團“藍騎士”(或譯“青銅士”)社。第一次世界大戰交鋒,表現主義風行德國。 表現主義文學重視主觀世界,特別是精神、情緒、思想的赤裸的強烈的呈露。他們不重視對外在客觀事物的忠實描繪,而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表現事物內在的實質。在詩歌領域,表現主義文學與同時發展著的 后期象征主義文學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但和象征主義不同,表現主義者對社會現實和人類前途有很大的關注,顯現出一股干預生活的熱情;而象征主義者則往往對宏大的社會題材表示冷漠。在技巧上,表現主義文學相對粗野豪放,不似象征主義文學精雕細琢。表現主義戲劇可以看作是對以易卜生為代表的歐洲自然主義、現實主義戲劇的繼承和反撥。表現主義戲劇經常采用內心獨白、夢景、假面具、潛臺詞等手法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表現主義文學首先崛起于德國,并在 20 世紀 20 年代初達到高潮。其時的德國正經歷近代歷史上比較動蕩的一段時期。工業的騰飛和 發達導致知識分子對機械文明的憎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也加劇了德國社會固有的矛盾。在哲學上,此時康德、尼采、叔本華的唯心哲學和直覺主義美學大行其道,這對表現主義文學的興起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表現主義詩歌在規模和范圍上不及法國的象征主義詩歌,其發展的范圍基本局限于德語國家。但 20 世紀 20 年代,表現主義戲劇卻傳入美國,出現了以尤金奧尼爾為代表的一批表現主義劇作家,其影響力一直持續到 20 世紀40 年代。 二、表現主義的基本特征 (一)類型化人物形象 (二)如夢似幻的情節 (三)表現內在的激情 (四 )強烈的反差對比 (五)使用突破常規的表現手段 第二節 卡夫卡 一、生平和創作 二、卡夫卡在小說創作方面的成就 卡夫卡是現代小說藝術的辛勤探索者和實踐者,他善于通過奇特的構思勾勒出夸張而又真實的畫面,他把現實與非現實,合理與悖理,常人與非人并列在一起,從而賦予作品相當豐富復雜的內涵,使作品主題具有多重性、矛盾性,切合了現代讀者復雜的閱讀要求,使他們對世界,人生獲得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這種有別于傳統的現實主義 2 的寫作方法,為以后的現代派作家所學習、仿效并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卡夫卡又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 ,也是現代小說藝術的奠基者。下面,我們以他的城堡為例,分析一下卡夫卡小說的藝術成就。 ( 1)獨特的敘述角度與敘述手法。小說是敘事藝術,傳統的現實主義往往采用全知全能的敘述方式。而卡夫卡敘述手法的特點,是將敘述者與主人公合二為一。城堡中的 K 既是主人公又是敘述者,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只能通過主人公的感官(所見、所聽、所思、所想)才能獲得信息,再也沒有旁觀者清的敘述者出場來向讀者解釋情節發展的前因后果。卡夫卡和法國的普魯斯特 ( 他打破了敘述的時間順序 ) 以及愛爾蘭的喬伊斯 ( 他采用了獨白形式的意 識流 手法 ) 一起改革了傳統的敘述藝術。 ( 2)象征寓意的意象構筑??ǚ蚩ǖ拿恳黄髌范际且粋€現代寓言。他喜歡用寓言的方式來剖析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異化,人生的孤獨絕望、荒誕、非理性。這里的象征寓意還可具體分為整體象征、情節象征、細節象征等。如城堡小說整體象征就是社會強權統治使弱者無立錐之地,甚至失去生存的合法性。作品中 K 想方設法,竭盡全力爭取居留權最后失敗的故事情節,象征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小人物走投無路的絕望境地,表現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被異化的駭人場面,暴露了官僚機構極權統治的腐敗本質。所謂細節象征 就是指某些細節本身就有象征意義。如城堡中 K 被半夜叫醒,要求出示居留許可證,其實也就象征著無所歸依的現代人被提醒說明自己的人生由來,解釋自己的生存依據。 K 與弗麗達的突兀結合與離已,都象征了現代人感情生活中的有情無愛與有愛無情的荒誕。 ( 3)精確、細致、嚴密的語言風格。城堡作為卡夫卡后期創作的代表作品,表現了爐火純青的語言藝術造詣。整個小說像日常生活用語,簡單而生動;又像法律用語,嚴密而精確,娓娓道來,無一贅疣。盡管小說的主要情節是荒誕的,但卡夫卡對事物過程的描述完全是現實主義的,冷靜而細致。 解釋事物的因果關系邏輯嚴謹,推理縝密,無懈可擊,使讀者難以擺脫作者的敘述邏輯。 三、城堡 城堡寫于 1920 至 1922 年間,是卡夫卡創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不僅表現出“卡卡夫式”小說的主要特點,同時也是卡夫卡一生思想探索與藝術探索的總結。“城堡”這個象征物就是他一生所感到的那種與人敵對、壓抑著人的精神和肉體的社會超驗的力量的象征。這種存在既有“至高無上”的強迫性,又有“不可捉摸”的隱匿性。它實際上是折磨人、摧殘人的社會機器,它從各個方面,以各種方式擠壓人、虐待人。它隨時隨地 無端地強迫人出示自己的生存許可證,為自己與生俱來的自由權利作外在說明。城堡所反映的絕望凄涼的人生境遇,既是卡夫卡的個人的,也是猶太民族和整個人類的。因此,它具有驚人的普遍性和強大的藝術力量??ǚ蚩ㄊ且运娜客纯?、孤獨、絕望和磨難來創作出這部經典作品的。 城堡與卡夫卡其他作品一樣,人物、故事、主題都深奧難懂,作為一部表現主義作品,卡夫卡無意在此敘述一個娓娓動聽的大團圓式的故事,而是想透過作品的表層結構表達深刻的主題意蘊。 卡夫卡是一位嚴肅的作家,他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與腐敗,用寓意、象征、 變形、自白、反諷等手法來表現“自我”,表現現代西方人道主義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感受。他的全部作品通過具體刻畫“人”如何變成“非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始終貫穿著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即普通人與現代貸本主義環境間的深刻矛盾和專制極權統治對人在精神上構成的威脅,這就是我們理解的城堡的主題思想。 一、什么是意識流小說 意識流小說是 20 世紀初興起于西方、在現代哲學特別是現代心理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小說類作品。意識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認為人的意識活動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關的零散方法進行的,而 是一種流,是以思想流、主觀生活之流、意識流的方法進行的。同時又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理性的自覺的意識和無邏輯、非理性的潛意識所構成;還認為人的過去的意識會浮現出來與現在的意識交織在一起 ,這就會重新組織人的時間感,形成一種在主觀感覺中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時間感。法國哲學家柏格森強調并發展了這種時間感,提出了心理時間的概念。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潛意識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識活動的基礎。他們的理論觀點,促進了文學藝術中意識流方法的形成和發展。 意識流小說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學流派,也沒有公認的統一的定義 。其特點是打破傳統小說基本上按故事情節發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節之間的邏輯聯系而形成的單一的、直線發展的結構,故事的敘述不是按時間順序依次直線前進,而是隨著人的意識活動,通過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節的銜接,一般不受時間、空間或邏輯、因果關系的制約,往往表現為時間、空間的跳躍、多變,前后兩個場景之間缺乏時間、地點方面的緊密的邏輯聯系。時間上常常是過去、現在、將來交叉或重疊。這種小說常常是以一件當時正在進行的事件為中心,通過觸發物的引 3 發、人的意識活動不斷地向四面八方發射又收回,經過不斷循環往復,形成一 種枝蔓式的立體結構。公認的意識流小說代表作有安德列別雷的彼得堡、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伍爾夫的到燈塔去、海浪等。 二、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特點 1以心理時間結構作品。意識流小說家有意打破傳統時間觀念和傳統心理小說的順時序,消除邏輯時間界限,將感覺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擰在一起組成主觀心理時間,隨人物心理時間的變化結構作品。心理時間的敘述方式有倒時序、循環時序、顛倒時序、閃回時序和預見時序。 2意識流描寫。意識流小說注重表現人物意識活動本身,作家退出小說,著力描寫人物心理的種種 感受,開掘深層的意識來展露隱蔽的靈魂和內心世界。意識流描寫的特點具有動態性、無邏輯性、非理性。描寫層次分為意識層和潛意識層。描寫的方式有內心獨白、自由聯想、意識遷移、意識流語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識流小說以表現人物的心靈活動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積的種種情結,很少描寫人物的體貌特征,淡化情節以至取消情節,事件極其微小。在心靈宇宙范圍內寫成一曲曲心靈史詩。 寫作純粹的意識流小說有很大的局限,但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它融會到其他類型的小說創作中,心理永遠是富有創造性的作家的表現領域。 第二節 喬伊斯 尤利西斯 長篇小說尤利西斯 (1922) 歷時 8 年完成,是喬伊斯的代表作,也是意識流文學的扛鼎之作。它“套用”荷馬史詩奧德修記的框架,分為 3 章 18 部,在人物設計與情節安排上也與之相呼應。但作者卻把古希臘英雄尤利西斯 ( 即奧德修 ) 海上 10 年漂泊的神話,變成了現代普通人布盧姆一天內在都柏林街頭游蕩的故事,以此暗示英雄時代的結束和當代普通人的命運悲劇。尤利西斯與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迥然不同。它全方位運用意識流的表現手段,通過人物潛意識的流動,表現了現代西方人嚴重 的精神危機。因此,小說被西方評論界奉為意識流的百科全書。作品投有傳統小說中故事性極強的情節,只是以布盧姆和斯蒂芬從 1904 年 6 月 16 日早上 8 點到次日凌晨 2 點這 18 小時內在都柏林的生活和內心活動為主要內容,把他們過去的經歷和精神生活納入其意識無秩序的流動中分別表現出來。而布盧姆的妻子莫莉在小說中大部分是通過他人視覺顯示出來的,直到篇尾才正面出現。作者以她躺在床上、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的長篇內心獨白結束全作。他們的經歷不能構成完整有序的情節線索,事件的發生與時間的發展也無任何序列關聯,卻成 為人物意識流動的一個又一個外在引源,帶出人物綿延不斷的薏識之流,而這種意識活動完全不同于傳統小說中有邏輯、有條理、在理牲支配下的心理描寫,而是不受時空限制、不受邏輯制約、具有極大跳躍性、隨意性和不連貫性的人的意識的本原狀態的展示。 第四節 ??思{ 喧嘩與騷動 ??思{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 (1929) 。 福克納采用“復合式”意識流的表現手法,通過不同性格、不同遭際、不同品質的人物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的意識流動來敘述同一個故事的始末,造成了一種意識復合流動的效果。其中雖有部 分重復,卻毫無雷同之感,原因在于作者描寫的重心不在凱蒂母女墮落的故事本身,而是該事件在不同人的內心產生的影響及其導致的心靈變化。故事化為三個人物意識流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把讀者引入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小說未按時序展開敘述,需要讀者在閱讀中參與創造,把事件的全過程拼裝完整,這說明表面顛倒混亂的時序下發生的故事有著內在的秩序。作品的敘述角度是由內向外的,敘述者頭腦思緒的不斷變化成為作品內容延展的主線。文中跳躍變幻的思緒不用清晰的文字作交待,而是采用諸如變換字體、口氣、稱謂等手段,需要讀者細心辨別。 第二節 薩特 厭惡 薩特的厭惡 (1938) 和加繆的局外人( 1942 )是作家感受現實、描寫荒誕世界的經典作品,這兩部小說也是存在與虛無 (1943) 和西緒弗斯神話 (1942) 發表之前兩位哲人的哲學思想反映。 薩特的厭惡表現了作者早期的哲學思想。薩特在這部小說中描寫了一個落泊文人安東納洛根丁,作者對洛根丁在各種具體環境的行為進行了富有哲學意味的形象探討,描述了洛根丁對世界,對自我、對存在一系列問題的感受和看法,即世界是荒誕的,人是被偶然拋到這個世界上的,人由于不能左右這個世 界而感到惡心。作者在小說的最后越來越使他的主人公時時都在努力掙扎,企圖戰勝“厭惡”,否定現存或已有的東西,擺脫命運的安排。 加繆的局外人描寫了一個小職員莫爾索荒誕的一生,是加繆反映“荒誕”的第一典型形象。莫爾索的荒誕主要表現在他對現實的十一切是冷漠的,很少主動去感受人生,對外界具有一種盲目的超脫感、麻木感。他對母親的去世、女友的愛情、朋友的友誼、社會的道德規范和法律制度,甚至對判死刑的結果等一切都是冷漠的、不屑一顧的。在他的眼里社會的一切秩序都是毫無意義的、荒誕可憐的。莫爾索體現了加繆的荒誕哲理思想, 是一個徹頭徹尾的 4 社會局外人。 薩特和加繆不僅在小說中,而且在戲劇里也同樣描寫了這種荒誕意識。以薩特戲劇為例,在薩特的筆下有大批絕望者,由于深感現實令人“惡心”,認為人是被偶然地無緣無故地拋入這個世界,時時受到荒誕外界以及成為地獄的他人的極端壓制,人與社會永遠無法溝通;,在這個痛苦而荒誕的世界上人終究要遭到失敗。薩特的劇本背景大都表現一種混亂、惡心,有時令人毛骨悚然,充分顯示人與現實不可調和與對立。這就是存在主義者理解的人與社會關系的實質。難怪許多評論者指出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必然導致悲觀主義。然而薩特并來到 此止步。相反,由于薩特的激進的政治立場,他的劇作常常描寫人在荒誕中努力超越荒誕現實,通過人的自由選擇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1什么是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文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社會中出現的范圍廣泛的文學思潮,于 20 世紀 70 80 年代達到高潮。無論在文藝思想還是在創作技巧上,后現代主義文學都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延續和發展。主流學術界曾經不區分“現代”和“后現代”兩個概念,但由于二戰之后文學發展的特征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現代主義”所能涵蓋的范圍,因此將后現代主義文學看作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和古典主義、浪漫 主義、現實主義以及現代主義并舉。 后現代主義是一場發生于歐美 60 年代,并于 70 與 80 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于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后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并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后現代文學是指吸納了西方現代主義(包括后現代主義)的觀念和技巧,通過新的價值取向與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發生決裂,反映現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質追求 和底層人們生活的合理性,先鋒小說更趨向于人本主義的描寫,追求人格平等。 和通常意義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現代主義文學既不是指稱一個具體的作家或批評家的群體,也不存在被廣泛認同的綱領和宣言。不僅如此,后現代文化是一種沒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寬容各種不同的標準,主張“持續開發各種差異并為維護差異性的聲譽而努力”。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后現代主義文學內部分支流派眾多,各種思潮雜蕪,很多后現代作家和批評家的自我理論體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處。 2后現代主義主要特征 后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征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出概括。 (1)徹底的反傳統。后現代主義文學不僅僅反“舊的”傳統, 對于現代主義文學試圖建立的“新的”傳統也徹底否定。在后現代主義者眼中,文學和藝術應該是建立在對現有秩序的解構基礎之上的。后現代文學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著的理論。在體裁上,對傳統的小說、詩歌和戲劇等形式乃至“敘述”本身進行解構。因此,后現代主義文學是一種“破壞性”的文學,即某種意義上的“反文學”。 (2)擯棄所謂的“終極價值”。后現代主義者認為一切傳統意義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從話語中派生出來的短暫的產物,不值得“真誠”、“嚴肅”的對待。 客觀世界和人自身都被異化了,歷史失去了方向和意義,社會體系不可改變。后現代主義作家不愿意對重大的社會、政治、道德、美學等問題進行嚴肅認真的思考,他們不僅無視對這些問題的關切,甚至無視這些問題本身。他們不再試圖給世界以意義。 (3)后現代主義文學崇尚所謂“零度寫作”,反對現代主義關于深度的“神話”,拒斥孤獨感、焦灼感之類的深沉意識,將其平面化。在后現代文學中,寫作消失了內容,而轉向“寫作”自身。作家僅僅把話語、語言結構當作自己為所欲為的領地,寫作成為一種純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現代主義作家往往蓄意讓作 品中各種成分互相分解、顛覆,讓作品無終極意義可尋。 (4)后現代文學蓄意打破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出現了明顯的向大眾文學和“亞文學”靠攏的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眾的文化消費品形式出現,試圖模糊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在文體上,慣用矛盾(文本中各種因素互相顛覆)、交替(在文本中,對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敘述交替出現)、不連貫性和任意性、極度(有意識的過度使用某種修辭手段以達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運用某些手段使對作品的闡釋不得不中斷)、反體裁(破壞體裁的公認特點和邊界)、話語膨脹(把在文學創作中一直處于邊 緣地位的話語納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讀者對作品的解讀困難重重。 第二節 加西亞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 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描寫的是布恩蒂亞 ( 又譯布恩地亞 ) 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以及小鎮馬孔多 ( 又譯馬貢多 ) 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到消亡的過程。它反映了 19 世紀初到 20 世紀上半葉哥倫比 5 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一、 20 世紀世界史 100 年的分期 教材分為三個階段, 20 世紀上半期( 1900 1945)、 20 世紀下半期( 1946 1991)和 20 世紀末期( 1991 2000)。 二、 20 世紀世界文學的基本格局 自 16 世紀文藝復興以來,以歐美為主體的世界文學格局在 20 世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三大文學板塊,除了傳統的資本主義國家文學繼續存在外,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文學大量出現,掙脫殖民主義枷鎖的發展中國家文學興起。 歐美文學在 20 世紀也有了新動向。一是法、英、德等國家在繼續延續 19 世紀文學傳統的同時,現代主義文學異軍突起;二是美國文學隨著其國家政治經濟地位的上升,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三是蘇俄文學繼續發揮影響作用;四是拉丁 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令人刮目相看。 一、單項選擇題 1. 這部小說寫的是布恩蒂亞創建馬孔多小鎮的具有開天辟地的神話色彩的經歷以及馬孔多小鎮由盛到衰直至消亡的漫長歷史。小說的作者是哥倫比亞人,曾于 1982 年獲得諾爾貝文學獎。這部小說是( D ) A. 家長的沒落 B. 玉米人 C. 霍亂時期的愛情 D. 百年孤獨 2. 西西弗的神話是( C) A. 神話 B. 小說 C. 哲學隨筆 D. 戲劇 3. “注重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一下哪個流派的特征?( C) A. 自然主義 B. 象征主義 C. 現實主義 D. 表現主義 4. 1947 年,法國女作家納塔麗薩洛特出版了一部小說,薩特為這部小說再版作序時對它給予很高評價,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說”的概念:“當代文學最奇異的特征之一,是到處都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和徹底否定了以往的、可以稱之為反小說的作品。”“它是以小說本身來否定小說,是在建設它卻又當著我們的面摧毀它,”,這部小說是( A ) A. 一個陌生人的肖像 B. 懷疑的時代 C. 天象館 D. 變 5. 這出戲劇的故事發生在地獄中,戲劇場景是一個第二帝國時期風格的客廳,主要人物是三個 鬼魂,生前都是“卑鄙小人”,此刻在地獄中互相審判和互相折磨,展示出的是一幅猥瑣丑惡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圖景。這出戲劇是( D ) A. 骯臟的手 B. 蒼蠅 C. 魔鬼與上帝 D. 間隔 6. 以下哪部小說是英國作家的作品?( A ) A. 福爾賽世家 B. 月桂樹被砍掉了 C. 墻 D. 母親 1,福賽特世家三部曲( B ) A,蕭伯納 B,高爾斯華綏 C,羅曼羅蘭 D,雷馬克 2,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A ) A,高爾基 B,法 捷耶夫 C, 綏拉菲莫維奇 D, 馬卡連柯 3,美國的悲?。?C ) A,海明威 B, 斯坦貝克 C,德萊賽 D, 田納西威廉斯 4,兒子與情人( A ) A, 勞倫斯 B ,喬伊斯 C, 吳爾斯 D, 奧尼爾 5,弗蘭德公路( B ) A, 尤內斯庫 B,克德羅西蒙 C,貝克特 D,斯特林堡 6,百年孤獨( B ) A,阿斯圖里亞斯 B,馬爾克斯 C,里爾克 D,富恩特斯 7,金果( A ) A,娜塔莉薩洛特 B,吳爾夫 C,阿達莫夫 D,庫爾特馮尼格特 8,青年藝術家的肖像( D ) A,魯爾福 B,瓦雷里 C,艾略特 D,喬伊斯 9,追憶似水年華( D ) A,高爾斯華綏 B,海勒 C,羅伯 格里耶 D,普魯斯特 6 10,萬有引力之虹( C ) A,卡夫卡 B,紀德 C,托馬斯品欽 D,波德萊爾 1在希臘神話中,愛神與戰神私通,被愛神的丈夫用一張大網捉住,眾神哄堂大笑。在古希臘人看來,這些都是 A理性不能克制情欲的表 現 B缺乏道德意識的表現 C婚姻狀態尚不穩定的表現 D神和人一樣有七情六欲的表現 D 2在埃涅阿斯紀中,維吉爾把羅馬人的祖先、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寫成是神的后裔,其最主要目的是 A為了忠實于史實 B為了忠實于神話傳說 C為了渲染史詩的浪漫氣氛 D為屋大維的統治尋找依據,歌頌羅馬統治者 D 3羅蘭之歌通過對羅蘭奮勇拼殺、戰死疆場的描寫所要表達的主題是 A悲觀主義 B愛國主義 C自由主義 D人文主義 B 4列那狐同比自己強大的獅子、狼和熊進行周旋和斗爭,目的是 A保護 比自己弱小的雞、麻雀和小兔等 B代表弱小的雞、麻雀和小兔同強權進行斗爭 C展現其叛逆性格 D純粹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但客觀上也有利于小動物 D 5但丁創作神曲時使用的語言是 A拉丁語 B希臘語 C意大利語 D希伯來語 C 6文藝復興時期的名著十日談的核心思想是 A反對個人主義 B宣揚“幸福在人間” C倡導英雄主義 D宣揚封建迷信 B 7莎士比亞早期創作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 A一出陰沉的喜劇 B一出樂觀的喜劇 C一出樂觀的悲劇 D一出陰沉的悲劇 C 8拉辛的 悲劇安德洛瑪刻中的同名女主人公由于理性和感情的高度統一,結果是 A喪失了兒子的生命,保住了自己的貞節 B喪失了兒子的生命,喪失了自己的貞節 C保全了兒子的生命,保住了自己的貞節 D保全了兒子的生命,喪失了自己的貞節 C 9,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的主人公是 A西班牙流浪漢典型 B具有才能卻自甘墮落的時代畸形兒典型 C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英國商業資產者的典型 D堂吉訶德式的典型 C 10恩格斯稱狄德羅的哲理小說拉摩的侄兒是 A“辯證法的杰作” B“無與倫比的作品” C“心靈的辯證 法”的杰作 D“唯物辯證法”的作品 A 11雨果的九三年中革命軍司令郭文私自放走了叛軍首領朗德納克,其原因是 A朗德納克是他的叔祖父 B朗德納克因救小孩而被捕,共和國不應該處他死刑 C政委西穆爾登是他的老師,不會追究他的責任 D同情叛軍,對共和國不滿 B 12霍桑的紅字看似一部描寫愛情的小說,實際上表現的是 A美國的南北戰爭 B印地安人同白人的斗爭 C宗教對人性的摧殘 D金錢對人性的毀滅 C 13斯丹達爾的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土比亞被認為是 A浪漫主義的宣言書 B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部理論著作 C古典主義的文藝法典 D啟蒙主義理論著作 B 14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復活中的女主人公瑪絲洛娃是 A.上流社會婦女 B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下層婦女 C追求個性解放的貴族婦女 D無可救藥的下賤女人 B 15.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窮人中塑造的馬卡爾杰武什金是 A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 B正面的優秀人物 C平民知識分子“新人”形象 D革命民主主義者 A 16.高爾基的被稱作是那一時代“俄羅斯精神生活的編年史”的小說是 A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B 馬特維柯熱米亞金的一生 C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 D奧古洛夫鎮 A 17靜靜的頓河所描寫的頓河地區那些走向新生活的人們是 A烏克蘭人 B哈薩克人 C哥薩克人 D烏茲別克人 C 18 30 年代初,羅曼羅蘭發表的用以進行自我批評和懺悔反省的著名論文是 A超乎混戰之上 B欣悅的靈魂 C向過去告別 D理智的勝利 C 7 19惡心 (又譯厭惡或作嘔 )是薩特的成名作,其體裁是 A境遇劇 B日記體、自敘體小說 C荒誕劇 D哲學隨筆 B 20戈丹是印度現代著名作家普列姆昌德的名作,主人公何利一生最大的愿望是 A擁有一頭奶牛 B想要一個兒子 C還清高利貸 D贖回被變相出賣的女兒 A 21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三部曲是馬哈福茲的代表作。它主要描寫的是 A一個封建貴族家庭幾代人的覺醒反抗 B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三代人對理想的追求 C一個工人階級家庭三代人與資本家的斗爭 D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幾代人受剝削壓迫的血淚史 B 22中古波斯著名詩人薩迪在自己重要的作品薔薇園中,主要表現的是 A神秘主義思想 B 封建主義思想 C悲觀主義思想 D人道主義思想 D 23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貓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廣泛的揭露和批判。其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是 A以古代文學的題材表達作者現代的思想 B以沉重的筆調表現悲觀主義思想 C以貓為敘述者,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不能言 D以作家獨特的方言進行一語雙關式的敘述 C 24川端康成的著名小說雪國描寫了社會下層人物駒子的悲慘境遇。小說選取的主要角度是 C A從日常生活表現和對待命運態度兩方面進行描繪 B從政治生活表現和對待命運態度兩方面進行描繪 C從日常生活表現和對待愛情態度兩方面進行描繪 D從政治生活表現和對待愛情態度兩方面進行描繪 二、多項選擇題 25在伊阿古看來,他之所以要陷害奧賽羅、苔絲德蒙娜和凱西奧,原因有 A他認為奧賽羅不公正,本應提拔他伊阿古當副官,但卻提拔了凱西奧當副官 B他認為凱西奧在奧賽羅和苔絲德蒙娜的戀愛過程中幫過忙討好過他們 C他認為他自己應該得到苔絲德蒙娜 D他認為凱西奧與苔絲德蒙娜確實有曖昧關系 E他認為這些人既憨且直,最容易上當受騙 ABE 26 17 世紀歐洲文學的主要成就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文學和法國 古典主義文學,此外還有 A巴洛克文學 B市民世俗文學 C耶拿派詩歌 D海德堡浪漫派 E感傷主義文學 AB 27博馬舍的費加羅的婚姻描寫的主要內容有 A阿勒瑪維華伯爵和伯爵夫人的婚姻 B伯爵仆人費加羅和伯爵夫人使女蘇珊娜的婚姻 C伯爵施展手段追求蘇珊娜,企圖恢復對農奴新娘的“初夜權” D費加羅對伯爵百依百順,委屈求全 E費加羅憑智慧和機巧挫敗了伯爵的罪惡企圖 BCE 28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詩有 A自由頌 B鄉村 C致大海 D致西伯利亞 E皇村的回憶 ABCD 29老人與海中具有象征意義的物象有 A鯨魚 B大海 C馬林魚 D鯊魚 E獅子 BCDE 30卡夫卡所創造的藝術世界,人們稱為“卡夫卡式”。這種“卡夫卡式”小說的藝術特色具體表現有 A荒誕框架下的細節真實 B一定的自傳色彩 C結構完整 D怪誕 E象征 ABDE 31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其描寫的主要內容有 A對拉美民族歷史文化的再現 B布恩蒂亞家族 7 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 C哥倫比亞反動獨裁政權的殘暴 D美國侵略者對拉美 民族的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 E拉美人民應該告別愚昧、孤獨,走向覺醒與文明 ABCDE 32沙恭達羅描寫豆扇陀向沙恭達羅表達愛情的情節主要有 A借故要留在凈修林 B與沙恭達羅以干闥婆方式結合 C恢復記憶后開始思念和尋找沙恭達羅 D在回京前以戒指為信物相贈 E在仙界相認時悔恨交加 ABCDE 二、填空題 7. 這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創造了一個虛構的王國 約克納帕塔法,他的許多小說的故事都發生在這里,這位作家是 .??思{ 8. 這部小說的譯者指出,小說的總標題“象征人們戰勝時 間與死亡去獲得這種精神光芒的內心航程。歸根結蒂,是愛戰勝了死,人類的奮斗戰勝了歲月的流逝。”這部小說是到燈塔去 8 9. “人物內心獨白中的復調模式”又被稱為“潛對話 ”。 10. 按照英國作家、文學理論家 戴維洛奇 的說法,元小說“是有關小說的小說,是關注小說的虛構身份及其創作過程的小說”。 11. 英國小說家、評論家安東尼伯吉斯認為對于這位作家的作品“人們無法做直截了當的闡釋。盡管風格體裁通常是平淡的,累贅的,但氣氛總是那么像夢魘似的,主題縱使拿嗎烏發解除的苦痛?!边@ 位作家是 卡夫卡 12. 交叉小徑的花園的作者是博爾赫斯 13. 漢弗萊認為對聯想進行控制的因素有三個:記憶、感覺 、 想象 。 14. 這則希臘神話講述了一個人物被諸神懲罰周而復始地推巨石上山的故事。法國著名作家 運用這則神話寫出著名哲學隨筆加繆、西西弗的神話 11.,“憤怒的青年”得名于 約翰奧斯本 (填作家名)的劇作 憤怒的回顧。 12,美國德萊賽的主要作品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和 美 國的悲劇 。 13,存在主義思想出現在 19 世紀中期。早期的存在主義代表人物是丹麥人克爾凱郭爾。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的 海德格爾 和雅斯貝爾斯將存在主義發展為宜中獨特的哲學體系,并命名為存在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 薩特 。 14,未來主義最初出現在意大利,帶有無政府主義的色彩,傳入俄國后,出現許多派別,這些派別的基本傾向大致相似。其中代表性的是馬雅可夫斯基 穿褲子的云 。 15,不萊西特 為了“敘事劇”理論在藝術形式上創造了 陌生化 方法,讓觀眾用新的眼光觀察和理解司空見慣的事物,導演和演員借此有意識地在舞臺與觀眾之間制造一種感情是哪個的距離,使演員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角色的裁判;使觀眾成為清醒的旁觀者,用探討和帕潘的態度對待舞臺上的事件。 16,“約克納帕塔法”是美國作家 ??思{ 虛構的一個小說世界。其中最著名的小說是 喧嘩與騷動 。這部小說也是一部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品。 17,19 世紀、 20 世紀之交,俄國出現了一個現代主義文學(主要是詩歌)的繁榮時期。俄 國文學史上稱其為 白銀時代 。 三、簡答題 15. 為什么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追憶似水年華不屬于意識流小說? 答:按弗洛伊德分類,人的精神領域可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理論界對于什么樣的小說是意識流小說尚有分歧。一種看法認為,意識流小說描繪的流動的意識應該指意識的全面層面。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普魯斯特的長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是意識流小說。而另一些理論家則認為意識流小說應側重于描繪前意識和無意識,他們認為追憶似水年華不是典型的意識流小說。 16. 卡夫卡的小說在藝術上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 :具有表現主義的藝術特征。 A.善于營造幻想世界,但又有精細入微的現實主義、甚至是自然主義的細節描寫。即小說的圖像在總體上呈現的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一個想象的夢幻世界,一個在現實中并不存在的荒誕世界,一個具有神秘主義色彩的世界;而小說的細節描寫又極其現實主義甚至是自然主義,有非常精細入微的細節描寫,小說的場景處理也極其生活化。 B.具有高超的虛擬現實的本領,他擅長營造一種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邏輯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現實情境,這種情景卡夫卡往往借助于荒誕、變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藝術手段來實現。 作 品在內容上著力表現在現代社會中制度和人的雙重異化。 作品具有一種預言性和多解性。 許多作品沒有結尾。 17. 存在主義文學有什么特征? 答:作為一個文學流派的存在主義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法國,并在戰后成為影響了歐美乃至世界的文學思潮。存在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征有: 存在主義文學與存在主義哲學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法國存在主義在文學上的主要代表是薩特、加繆、西蒙娜波伏瓦等。他們既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他們往往把文學當作表達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場所。存在主義的文學主 9 題就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體現。 存在主 義文學的主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描寫對于世界和人生的“荒誕體驗”,這種“荒誕體驗”往往表現為“惡心”和“焦慮感”等。 2)強調人在荒誕境遇中的“自由選擇”。 存在主義文學在藝術上的顯著特征是富有哲理化。 18. 簡述“黑色幽默”和傳統幽默的區別。 答:傳統的幽默是一種引發笑聲的健康愉快輕松的幽默。幽默中有樂觀的態度,有通達和自信,是人們“對自己的事業具有信心”的表現,是“一種在喜劇感被制約于崇高感的情況下產生的混合感情”。黑色幽默與傳統幽默的最大區別在于,它喪失了自信樂觀和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匱乏傳統幽默中 的那種樂觀態度和崇高感受,有的只是滑稽可笑。每個黑色幽默作家都是這個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世界之中的組成部分(結構性存在),當他呈現了世界的瘋狂,也就使自己的創作成為瘋狂世界的一部分。它是后現代社會徹底喪失崇高感和嚴肅感之后在文學上的反應。 36簡要說明偽君子中答爾丟夫這一宗教偽善者的欺騙性與危害性 . (1)答爾丟夫是 17 世紀宗教偽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將自己裝扮成虔誠的教士。實際上卻是貪食貪睡貪財貪色的惡棍。 (2)惡行敗露時,立刻露出猙獰面目,利用法律,串通官府,企圖置他人于死地。 (3)他的行為向 世人昭示了這種偽善者與法律、宗教、官府、宮廷聯系密切,是偽善社會的產物,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和危害性。 37哈代筆下的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但卻遭到毀滅,試析苔絲悲劇的根源。 (1)個人的悲?。簩γ篮蒙畹淖非笫固z始終不向環境和命運低頭,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運安排的。 (2)時代的悲劇:資本主義大工業侵入宗法制鄉村,宗法制農民紛紛破產,道德秩序與生活秩序一樣產生了混亂。苔絲內心的純潔與所處環境的沖突形成了悲劇的因素 ,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毀滅了苔絲。 38 .簡析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中“第 二十二條軍規”的深刻內涵。 (1)“軍規”本身就是一種高度抽象和集中,象征著冥冥中統治世界的神秘力量,變化無常,莫測高深; (2)作為一條軍規 ,它是強制性的;它運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邏輯,在似是而非中包藏著禍心; (3)它的本質在于它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圈套,是一種永遠無法擺脫的困境,是現代西方人對世界的一種感受。 18,簡述存在主義為學的基本特征。 ( 1)法國存在主義作家都很關心現實問題,他們的作品都與現實密切相關。 ( 2)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差不多都是哲學學生出身,而他們在哲學思想上的共同理 念就是存在主義。在進行文學寫作時,他們都喜歡在作品中突出地表達存在主義理念,故而他們的作品被稱為“存在主義文學”。 ( 3)從形式方面看,存在主義作家基本上是遵循傳統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創新。例如薩特的戲劇被稱作“境遇劇”,即表現人在特殊環境下的艱難選擇,表現人在面臨倆難抉擇時內心的劇烈沖突和巨大痛苦。加蓼的小說在敘事方法上與傳統現實有較大差異。例如局外人雖然像是第一人稱的寫實小說,其實敘述具有一種特有的冷漠,完全摒棄了意識形態色彩和感情色彩。 19,簡述“冰山原則”的內容。 ( 1)“冰 上原則”是海明威 1932 年在午后之死中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是提出的。 ( 2)海明威說:“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宏偉,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意為作家要有深厚寬廣的升華和感情基礎以構成冰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但在表達時不要面面俱到,把話說盡,而要含蓄凝練,就如同雄偉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如果做到了這一點,讀者“自會強烈地感覺到他所省略的東西,好像作者已經寫出來了。” 20,什么事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 ()內心獨白式表現人物心理和意識的最常見手法。它是“默默 無聲,一個人獨操的心理語言,或者是無聲無息的語言意識?!?()內心獨白有可分為間接內心獨白和直接內心獨白。間接內心獨白是在小說敘述的系數中插入人物的內心活動,通常有“他想”、“他感到”等類似的提示語引導這種內心獨白的開始。直接內心獨白是沒有任何提示語的小說人物意識的直接呈現,是敘述語言和人物意識的直接轉換。直接內心獨白在意識流小說中最為常用,它能夠造成人物內心無保留地直接袒露給讀者的真切效果,又由于沒有作者的介入而最接近人物意識的原聲狀態。 三、名詞解釋題 10 33.狂飆突進運動 (1)18 世 紀 70 至 80 年代,在德國發生的一場文學運動。 (2)要求個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4.荒誕派戲劇 (1)荒誕派戲劇是 20 世紀 50 年代興起于法國, 60 年代后流行于歐美其他國家的一個反傳統戲劇流派。 (2)它沒有完整連貫的情節,沒有戲劇沖突,舞臺形象支離破碎,人物語言顛三倒四 ,它表現的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人與人的關系是無法溝通的。 (3)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庫、貝克特、品特和阿爾比等。 35.俳句 (1)是日本民族創造 的一種形式最短小的詩歌形體。 (2)由“五、七、五”句式共 17 個音組成,含蓄、凝煉,追求一種淡雅、靜寂和雋秀的意境。 (3)代表作家是被尊為“俳圣”的松尾芭蕉。 五、論述題 39.堂吉訶德是個可笑、可愛、可敬又可悲的藝術典型,試論這一形象的矛盾性。 堂吉訶德是個滿腦子騎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義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復雜形象。 (1)他是個滿腦子騎士幻想的不切買際的幻想家的典型。理想與現實脫節,主觀與客觀分離是其主要特征。受流行的騎士小說的毒害,他迷上了騎士道,試圖恢復過時的騎士道。因而,雖然動機良好 ,但行為卻極其荒唐,效果也極壞。吃盡了苦頭。出夠了洋相。 (2)同時,他還是一個具有人文主義特征的可敬的人物。他有淵博的學識,崇高的理想,有為真理和正義而獻身的精神。他打起仗來勇往直前,無所畏懼。且道德高尚,誠實守信。他心目中的騎士道實際上也是他的人文主義理想的載體和寄托。 (3)當時的西班牙社會沒有提供實現其理想的土壤,因而造就了這個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形象。 (4)這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他,既諷刺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家,也表達和寄托了人文主義理想,同時還表達了對當時西班牙社會的苦澀理解。 40.戈拉 是泰戈爾歌頌印度青年的愛國精神、批判宗教偏見的著名作品,試論作者在塑造成主人公戈拉時所運用的主要藝術手法。 (1)人物對話富有論辯性。戈拉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別人爭論,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和內心思想。 (2)人物形象的鮮明對比。戈拉與畢諾耶,戈拉與哈倫的對比更深刻地刻畫出人物形象。 (3)優美的抒情格調。在描摹戈拉的言行時,伴隨著作者的強烈抒情。 四、論述題 19. 以下是嫉妒的一段景物描寫。這段描寫有什么特點?它是如何表現新小說拍的藝術觀念的? 嫉妒節選 答題要點:特點主要表現在:對景物的描寫 力圖做到準確客觀,不帶主觀性,不帶作者的感情色彩。在技巧上大量運用視覺性強的詞匯,著力描寫事物的形狀、數目、方位、性質、質地等等物質表層的特征。要舉節選中的例子詳細說明,如作者對房屋的構造、格局,陽光的陰影,木欄桿,景物等是如何描寫的,用了什么樣的詞匯,這種描寫給讀者造成的印象是什么等等。 表現了新小說拍的藝術觀念:主張文學應該客觀摹寫世界,主張在作品中拋棄任何作家主觀的思想、見解和議論,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細、如實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繪在外在的物質世界。 六、分析題 41.歐洲文學史上有一系列吝嗇鬼形象 ,試比較老葛朗臺和潑留希金這兩個吝嗇鬼形象的異同 . 相同點: (1)葛朗臺的一切信仰都以金錢利害關系為基礎,他搞政治投機,正是為了經濟掠奪。波留希金具有強烈的積聚財富的欲望,一天到晚為財物的積累和貯存而奔波。 (2)貪婪使葛朗臺被金錢所奴役,最終在對黃金的渴欲中送命。貪婪使波留希金變成了財富的奴隸,成為受物質支配的異化了的人。 (3)吝嗇使葛朗臺喪失人性,他對妻子、女兒、侄子毫無感情可言。吝嗇使波留希金失去了性別,他過著乞丐一般的生活,和兒女斷絕親情。 不同點:葛朗臺是法國 19 世紀初期一個資產階級暴發戶,他的 最大特征是巧取豪奪。 他的發跡是靠侵占大革命的勝利果實與剝奪人民財富發家致富的,充滿了血腥與罪惡。 11 波留希金是 19 世紀俄國農奴制度崩潰時期的地主,他的最大的特征是沒落和墮落,他殘酷地壓榨和剝削農奴,他的沒落表現了俄國農奴主階級的衰亡。 12 請您刪除一下內容, O( _ )O 謝謝! 2015 年中央電大期末復習考試小抄大全,電大期末考試必備小抄,電大考試必過小抄 After earning his spurs in the kitchens of The Westin, The Sheraton, Sens on the Bund, and a sprinkling of other top-notch venues, Simpson Lu fi nally got the chance to become his own boss in November 2010. Sort of. The Shanghai-born chef might not actually own California Pizza Kitchen (CPK) but he is in sole charge of both kitchen and frontof- house at this Sinan Mansionsstalwart. Its certainly a responsibility to be the head chef, and then to have to manage the rest of the restaurant as well, the 31-year-old tells Enjoy Shanghai. In hotels, for example, these jobs are strictly demarcated, so its a great opportunity to learn how a business operates across the board. It was a task that management back in sunny California evidently felt he was ready for, and a vote of confi dence from a company that, to date, has opened 250 outlets in 11 countries. And for added pressure, the Shanghai branch was also CPKs China debut. For sure it was a big step, and unlike all their other Asia operations that are franchises, they decided to manage it directly to begin with, says Simpson. Two years ago a private franchisee took over the lease, but the links to CPK headquarters are still strong, with a mainland-based brand ambassador on hand to ensure the business adheres to its ethos of creating innovative, hearth-baked pizzas, a slice of PR blurb that Simpson insists lives up to the hype. They are very innovative, he says. The problem with most fast food places is that they use the same sauce on every pizza and just change the toppings. Every one of our 16 pizza sauces is a unique recipe that has been formulated to complement the toppings perfectly. The largely local customer base evidently agrees and on Saturday and Sunday, at least, the place is teeming. The kids-eat-for-free policy at weekends is undoubtedly a big draw, as well as is the spacious second-fl oor layout overlooked by a canopy of green from Fuxing Park over the road. The company is also focusing on increasing brand recognition and in recent years has taken part in outside events such as the regular California Week. Still, the sta are honest enough to admit that business could be better; as good, in fact, as in CPKs second outlet in the popular Kerry Parkside shopping mall in Pudong. Sinan Mansions has really struggled to get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hat were envisaged when it first opened, and it hasnt been easy for any of the tenants here, adds Simpson. Were planning a third outlet in the city in 2015, and we will probably choose a shopping mall again because of the better foot traffic. The tearooms once frequented by Coco Chanel and Marcel Proust are upping sticks and coming to Shanghai, Xu Junqian visits the Parisian outpost with sweet treats. One thing the century-old Parisian tearoom Angelina has shown is that legendary fashion designer Coco Chanel not only had style and glamor but also boasted great taste in food, pastries in particular.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arooms in Paris, Angelina is famous for having once been frequented by celebrities such as Chanel and writer Marcel Proust. Now Angelina has packed up its French ambience, efficient service, and beautiful, comforting desserts and flown them to Shanghai. At the flagship dine-in and take-out space in Shanghai, everything mimics the original tearoom design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in Paris, the height of Belle Epoque. The paintings on the wall, for example, are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one that depicts the landscape of southern France, the hometown of the owner; and the small tables are intentional imitations of the ones that Coco Chanel once sat at every afternoon for hot chocolate. The famous hot chocolate, known as LAfricain, is a luxurious mixture of four types of cocoa beans imported from Africa, blended in Paris and then shipped to Shanghai. Its sinfully sweet, rich and thick as if putting a bar of melting chocolate directly on the tongue and the fresh whipped cream on the side makes a light, but equally gratifying contrast. It is also sold in glass bottles as takeaway. The signature Mont-Blanc chestnut cak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pureed chestnut on top, the vanilla cream like stuffing, and the meringue as base. Get all three layers in one scoop, not only for the different textures but also various flavors of sweetness. The dessert has maintained its popularity for a century, even in a country like France, perhaps the worlds most competitive place for desserts. A much overlooked pairing, is the Paris-New York choux pastry and N226 chocolate flavored tea. The choux pastry is a mouthful of airy pecan-flavored whipped cream, while the tea, a blend of black teas from China and Ceylon, cocoa and rose petals, offers a more subtle fragrance of flowers and chocolate. Ordering these two items, featuring a muted sweetness,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fit into your little black dress. Breakfast, brunch, lunch and light supper are also served at the tearoom, a hub of many cultures and takes in a mix of different styles of French cuisines,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team. The semi-cooked foie gras terrine, is seductive and deceptive. Its generously served at the size and shape of a toast, while the actual brioche toast is baked into a curved slice dipped with fig chutney. The flavor, however, is honest: strong, smooth and sublime. And you dont actually need the toast for crunchiness. This is the season for high teas, with dainty cups of fine china and little pastries that appeal to both visual and physical appetites. But there is one high tea with a difference, and Pauline D. Loh finds out just exactly why it is special. Earl Grey tea and macarons are all very well for the crucial recuperative break in-between intensive bouts of holiday season shopping. And for those who prefer savory to sweet, there is still the selection of classic Chinese snacks called dim sum to satisfy and satiate. High tea is a meal to eat with eye and mouth, an in-between indulgence that should be light enough not to spo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