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區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初三 語文試卷_第1頁
北京市宣武區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初三 語文試卷_第2頁
北京市宣武區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初三 語文試卷_第3頁
北京市宣武區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初三 語文試卷_第4頁
北京市宣武區2005-2006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初三 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宣武區 2005-2006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初三 語文試卷 第 I 卷 積累運用(共 24 分 )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 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都正確的是 A. 攝影( sh) 貯蓄( ch) 圈定( qun) 不省人事( xng) B. 菜畦( q) 臉頰( ji) 強迫( qing) 忍俊不禁( zn) C. 糾葛( g) 簽訂( qin) 星宿( xi) 佝僂承蜩( gu) D. 調劑( tio) 恐嚇( h) 徑自( jng) 銳不可當( dng) 2. 下列詞語中有 3 個錯別字的是 A. 折衷 忠厚 陰誨 水墨畫 B. 靈感 潮訊 聚急 東方朔 C. 辨別 樹梢 條幅 諸如此類 D. 估且 鑲嵌 祟拜 不由紛說 3.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是 A. 如果今天我們不努力學習,虛度光陰,將來就可能一事無成。 一事無成:沒有一件事不成功。 B. 聯合國文件用語講究含蓄和宛轉,多用中性詞。例如,不說“敵人”,而說“對手”。 宛轉:說話溫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 C. 考試時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有所旁騖。 旁騖: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D. 當自己和 別人發生矛盾時,我們保持平和的心態,說話也要合乎情理。 情理: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 4.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是 A. 人人知榮知恥,提高自身思想修養,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不二法門。 B. 負責奧運場館設計的建筑師們,設計的體育場館各具特色,絕不雷同。 C. 在回答閱讀題目時,我們可以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準確地提取有關的重要信息。 D. 周曉明沒有參與打架的事情,可李剛在老師面前一通狡辯,周曉明就被牽連了進去。 5. 下列文學常識說法正確的是 A.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戰國策是西 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一部著作,共有 32 篇,分東周、西周等十二策。 B.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都選自孟子一書。孟子是春秋時期的孟子所著,是儒家經典之一。 C. 社戲故鄉孔乙己藤野先生范進中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是魯迅的作品。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契訶夫,他的代表作有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等。 二、簡答題(共 14 分) 6. 背誦、默寫( 6 分) ( l)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中,作者描寫早春景色的詩句是:“ _ _, _。( l 分) ( 2)在望岳一詩中,作者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魯”,表達自己誓言的詩句是:“ _, _。”( l 分) (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別詩,其中_, _。”已經成為 千古名句,廣為流傳。( 1 分) ( 4)岳陽樓記中,表明作者憂國憂民的千古名句是:“ _,_。”( l 分) ( 5)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人自由安寧的生活情境的句子是:“ _, _,_。 _,_。”( 2 分) 7. 仿寫句子:依照畫線的句子,續寫下一個句子,與畫線的兩句構成語意連貫的排比句。( 2 分) 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 _,_。 8. 說說下面這兩個俗語的意思。( 2 分) ( l)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_ ( 2)當事者迷 ,旁觀者清: _ 9. 依次填入橫線的語句順序恰當的是( )( 2 分) 從舊石器時代起,中華民族的先民就在黃河的懷抱里繁衍生息。_。這些久遠的民族歷史,都在我們的神話、傳說、歌謠等傳統文化當中,留下了生動地記錄。 發展農業文明 不斷提高適應的能力 他們在黃河形成的沖擊平原上 此后,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 使黃河流域逐漸成為古代中國經濟、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A. B. C. D. 10. 根據你的積累,請從內容和主要藝術特色方面向朋友推薦格列弗游記這部名著。( 2 分) 作者: _ 內容:_ _ 藝術特色: _ 第 II 卷 理解感悟(共 36 分) 三、文言文閱讀(共 10 分) 閱讀下面這兩段文字,完成第 11�;�;14 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 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1. 下列句中或詞語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 分) A. 蒙絡搖綴 纏絡 B. 暮到江陵 暮年 C. 不可久居 聚族而居 D.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東奔西走 1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 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翻譯 : _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翻譯: _ 13. 從兩段選文中分別摘錄描寫下列內容的一個語句,寫在橫線上。( 2 分) 三峽中描寫江水清澈的句子: _ 小石潭記描寫潭水清澈的句子: _ 14. 三峽中,作者用“ _”描寫了“高猿長嘯”的特點,襯托出了三峽秋天凄清肅殺的景色。(用原文回答)小石潭記中,作者用“ _, _。”這樣的句子寫出了自己的感受;用“ _”寫出自己在小石潭“不可久居”的原因。(用原文回答)( 2 分) 四 . 現代文閱讀(共 26 分) (一)閱讀水塘邊的鳥窩,完成第 15�;19 題。( 10 分 ) 水塘邊的鳥窩(梅潔) 水塘在黑夜中寂靜,這使我懷念水塘邊的那棵有鳥窩的老榆樹。 我們和母親來到鄉下時,那棵樹正長滿了榆錢。榆錢泛著淡淡的綠色,壓彎了枝頭。后來,榆錢落了,榆葉變老,黑綠黑綠的。知了爬到了榆樹上,知了的叫聲很尖長,使山里的夏天更加悶熱。夜里,塘里的青蛙“咕哇”“咕哇”地叫著,開始是一只,后來便此起彼伏。白天,我們看見一群一群的小蝌蚪,擺著黑黑的小尾巴,搖著黑黑的大腦袋,從水塘的深處游到水塘的淺處,又從淺處游到深處。母親說,蝌蚪是青蛙淘氣的孩子。 秋天來了,榆樹的枝丫上有了鳥窩,鳥窩一 天天大了起來,小篩籮一樣,母親指給我看那鳥窩。這是一個已經開始涼爽的傍晚,太陽紅色的光輝已擦著山頂在慢慢消失,山頂有很美的晚霞,晚霞擦抹著母親很美的臉,我發現母親的臉上流淌著一種很厚的溫暖。 山坳里的男孩子在塘邊用竹筐撈青蛙,撈上來的青蛙用藕葉包好了燒著吃。他們還吃 燒田鼠,也用藕葉包著。他們還常用石頭砸蚧蛤蟆,蚧蛤蟆長得很大,背上長滿了令人恐懼的肉疙瘩。我非常害怕,母親從小就不讓我們看殺這殺那,包括殺雞。母親希望我們長大了善良,致使我最終不敢看殺雞,到老不敢弄死一只活魚。買魚時,總問:“有死的嗎?”小販 不理解,張幾下嘴,不知怎樣回答。小販沒有死魚只有活魚。 天氣越來越涼,風也大了起來,在山坳里回旋時發出一種響聲。我望著老樹枝丫上的鳥窩,問母親:“好高啊,媽媽!風一吹,要掉下來嗎?” “不會的,鳥的窩壘得很結實。窩里有它們的孩子,它們不會讓窩掉下來的。”母親撫摸著我的頭,很大很深的眼睛里充滿了愛憐。我和母親一起望著藍天下黑黑的一團,我們一起想像那高高的溫柔,我們虔誠地為它們孤獨的、風雨飄搖的幸福祝福。 最可恨的莫過于男孩子。一天,鄰居家的男孩子爬到樹上,用竹竿把鳥窩給捅了。當我看見那黑魅魅的一團從幾丈 高處往下掉時,我幾乎暈了!我聲嘶力竭地喊著,叫著。老榆樹下,我看到的只是一團團摔散的樹枝、干草、羽毛和泥壘造的鳥窩,以及幾只血肉模糊的粉紅色肉團。那時老鳥的孩子,還沒有長出羽毛!我的心被撕成了碎片!那一刻,我真想把男孩子推到樹下的水塘里,讓他死。母親說:“這孩子要遭報應的” 此后,一個關于“窩”的戰栗,包裹著我的魂魄,走過了很長很長的歲月。 我長大后又幾次來過那個山坳,我到水塘邊找那棵老榆樹,老榆樹已被人伐掉,只剩下一個很悲涼的樹樁。鄉下的樹已很少,我已很難看到兒時那樣的大鳥窩。塘里的青蛙還“咕哇” “咕哇”地叫著,小蝌蚪還是一群一群地在水塘邊游戈著。我為這些青蛙和它們的孩子慶幸著,它們生活在離城里人較遠的鄉下,否則,它們早被送上了城里那些豪華酒店的餐桌。但我不知道。它們還能幸存幾年? 人類什么時候才能悲憫我們身邊的另一類生命?這個世界原本是我們和它們共同創造 (選自十月 2005 年第 5 期) 15. 第段中,作者為什么說鳥的幸福是“孤獨的、風雨飄搖”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 分) 16. 簡要說說第段中畫線的句子表現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2 分) 17. 具體說說第段中“個一個關于”窩” 的戰栗,包裹著我的魂魄,走過了很長很長的歲月”這句話的含義。( 2 分) 18. 作者在文章中描寫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2 分) 19.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中心。( 2 分) (二)閱讀是誰殺死了猛犸象,完成第 20�;�;22 題。( 6 分) 是誰殺死了猛犸象 是“誰”導致了史前猛犸象的滅絕?美國科研人員依據一項最新研究認為,這些巨大動物從歷史上消失的原因并不是劇變的氣候,而是饑餓的史前獵人。 歷史上曾經至少有 12 種大象和猛犸象漫游在非洲、美洲和歐亞大陸。但是,約在 1 萬年前,大象和猛犸象從 地球上許多地區消失,現在剩下的象科動物只有亞洲象和非洲象兩種。有的科學家認為,在約 1 萬年前的最近一次冰期,地球氣候急劇變化,影響植被,破壞了棲息地,大部分大象和猛犸象難以適應新的環境,以致滅絕。另一種假設則提出,當時的史前人類掌握了更精良的武器和更嫻熟的捕獵技巧,可以獵殺整群的大象和猛犸象,致使其滅絕。 為了解決這個爭議,美國懷俄明大學的考古學家蘇洛韋爾及其同事對以上兩種假說進行了檢驗。蘇洛韋爾提出,如果主要原因在于人類,那么特定地區的大象和猛犸象的滅絕情況應與人類在該地區的擴張一致。相反,如果是氣候導致了滅絕,那么在史前已經有人居住的地區,大象和猛犸象也應該同時存在,直到氣候變化來臨。 為此,研究小組分析了大象和猛犸象被人類捕殺的時間和地點等情況。他們對五大洲 41 處考古地點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人類祖先走出非洲的途中,身后一路留下大象和猛犸象的遺骸。某一地區一旦有人類居住,這里的大象和猛犸象就開始從化 石記錄里消失。蘇洛韋爾提出,現代大象的祖先可能是因為居住在熱帶雨林等古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才得以存留。 阿拉斯加大學的生物學家居特里大體上同意這種看法,但認為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解釋一些現象,如猛犸象為何能夠在有人居住的地方生存,現代大象為何能生活在人類容易到達的非洲大草原等地區。 (選自北京晚報 2005 年 4 月 13 日) 20. 說說第段中的“這個爭議”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不超過 60 個字)( 2分) 21. 美國科研人員認為猛犸象消失的原因是由于饑餓的史前獵人所致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2 分) 22. 說說“阿拉斯加大學的生物學家居特里大體上同意這種看法”一句中的“大體”一詞的表達作用。( 2 分) (三)閱讀從“縮水名著”說起,完成第 23�;�;26 題。( 10 分) 從“縮水名著”說起(陳軍) 大不過半個巴掌,重不過一盒香煙 �;�;一種袖珍本的“口袋名著”正迅速占據著某些圖書市場。不但“登堂入室”走進書店,他們還大搖大擺地登上了各大超市的貨柜,與飲料、零食、消毒水一道, 混跡在商場中來來往往的購物車中。這其中,有許多是經過了“刪繁就簡”、“改頭換面”的縮寫本。 一提到文學名著,人們就聯想到的一般會是在書架上“端坐”的典雅、精致的“大部頭”。可是如果上百篇名著經過“縮水”,一下子成為一個幾百頁的讀本,人們的看法便褒貶不一了。特別是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此舉無疑是肢解和褻瀆原著,制造泡沫文化,誤導讀者,是出版社不顧社會效果,一味追求商業利益的“損招”。 筆者認為,“縮水名著”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沒必要大驚小怪。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讀完的“大部頭”名著 常常讓人們“又愛又怕”,“迷你”名著受歡迎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現代人沒有時間一字一句老老實實地讀原著,而名著縮寫或摘編章節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這不僅僅對于青少年,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讀者,也可以把缺課補上。因此出版名著“簡寫本”和“節本”應當說有著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順應了時代的需要。 但“縮水名著”為何不受待見,頻頻被貶,其根本還緣于中國傳統教育所遺留的“通病”。歷史上,國人對書的感受似乎彌漫著愁苦的味道。漢劉向曾用“書猶藥也,可以醫愚”的比喻來闡釋書的價值,家長常用“頭懸梁,錐刺股”來勸誡孩子 刻苦讀書,社會常用“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來激勵人們發奮讀書毫無疑問,我們對書的認識是精到的,也從心底里明白它是個好東西,但是,縈繞在書里書外的,卻是充滿了功利色彩的苦澀。其實,在我們的教育思想中,完全不必把讀書捧得那般神圣,認為讀書就是“經國之盛事,不朽大業”;也不必把讀書看得那么辛苦,認為讀書就一定“頭懸梁,錐刺股”;也不必把讀書看得那么世俗,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追求“黃金屋”、“千盅粟”、“顏如玉”。說得簡單點,讀書就是讓心靈散散步,讓思想曬曬太陽,讓精神做做體操,如此而已。只要調整閱讀的心 態,消減閱讀的功利性,無論是大部頭經典還是縮水的“口袋名著”,人們都會從中找到閱讀樂趣。 事實上,歷史上很多文學名著的“簡寫本”都曾經膾炙人口,大受歡迎。經典的莎士比亞劇本,早在 19 世紀就被著名散文家蘭姆用淺近的文字改寫成莎士比亞故事集,為青少年和受教育不多的讀者接觸文學大師創造了條件。在我國,20 世紀三、四年代用油光紙出版過東周列國、隋唐演義、三國等文學名著的連環畫,也對文化普及和閱讀引導產生過巨大影響。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縮水名著”擔心,相反,讀書作為一種個人興趣,就是鼓勵讀“縮水名著”,完整的經典名著也不會銷聲匿跡。 (選自北京日報 2005 年 10 月 11 日) 23. 作者是怎樣看待“縮水名著”的?(不超過 40 個字)( 2 分) 24. 根據你的理解,具體說說第段中加點的“閱讀的功利性”指的是什么?( 2分) 25. 第段中,作者列舉 19 世紀散文家蘭姆用淺近的文字將莎士比亞劇本改寫成莎士比亞故事集和 20 世紀三、四年代我國出版過東周列國、隋唐演義、三國等文學名著的連環畫是為了說明什么? ( 2 分) 26. 結合文章內容,說說你對閱讀“縮水名著”和閱讀經典名著的看法。(不超過 200 字)( 4 分) 第 III 卷 表達交流(共 60 分) 五、作文( 60 分) 27. 題目:下面是關于“幸福”的幾段文字,閱讀后圍繞“幸福”這一話題,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現代漢語詞典) 如果我們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們就沒有任何權利享受幸福。(英蕭伯納)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俄果戈里) 要求: 1. 自擬題目。 2. 中心明確,注意選材。 3. 除詩歌外,不限文體。不少于 600 字。 4. 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 生姓名。 參考答案: 第 I 卷 積累運用(共 24 分) 一、選擇題(共 10 分。每小題 2 分。) 1. C 2. D 3. A 4. C 5. A 二、簡答題(共 14 分) 6. ( l)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l 分,多、少、錯 1 個字扣 0.5 分) (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 分,多、少、錯 1 個字扣 0.5 分) ( 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 分,多、少、錯 1 個字扣 0.5 分) ( 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l 分,多、少、錯 1 個字扣 0.5 分) ( 5)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 并怡然自樂( 2 分, 多、少、錯 1 個字扣 0.5 分) 7. 示例:如果你是一顆星星,就點綴一處夜空。如果你是一抹晚霞,就裝飾一片天空。如果你是一只竹笛,就響徹整個竹林。( 2 分,句式 1 分,內容 1 分。) 8. ( 1)比喻群眾的力量是大的,人多智慧多。( 2)處在事件當中的人容易迷惑,處在事件之外的人容易清醒。( 2 分,每個 1 分,意思對即可。) 9. D( 2 分,錯一處即不給分。) 10. 作者:英國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內容:講述英國船醫格列弗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以及馬(慧 )國等地的經歷。藝術特色:想象奇異,諷刺辛辣。( 2 分,作者、經歷、想象、諷刺各占 0.5 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第 II 卷 理解感悟(共 36 分) 三、文言文閱讀(共 10 分) 11. A( 2 分) 12.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青色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 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4 分,每句 1 分,翻譯不準確酌情扣分。) 13. 三峽:“(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小石潭記:“(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或“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 分,每句一分。分別寫出選文中的任意一句即可。) 14. 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 2分,每空 0.5 分,有一處錯,本空即不得分。) 四、現代文閱讀(共 26 分) (一)( 10 分) 15. 人們不愛護自然,經常破壞自然,作為自然中的鳥類,沒有抵 御人們破壞的能力,所以鳥的生活是孤獨和風雨飄搖的。作用:為下文鳥窩遭到破壞作鋪墊。( 2 分,每個要點 1 分,意思對即可。) 16. 表現了“我”對小鳥遭受毒手時悲痛、憤怒的心情,以及對小男孩破壞鳥窩強烈不滿的思想感情。( 2 分,每個要點 1 分。) 17. 戰栗:說明小鳥的死,使“我”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創傷,使我內心極度的悲痛。 包裹著我的魂魄,走過了很長很長的歲月:說明這次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久很久都不能忘記。( 2 分,每個要點 1 分。) 18. 用小蝌蚪和青蛙暫時沒有受到傷害,反襯出鳥窩悲慘的下場,表達了希 望人們愛護自然的美好愿望。( 2 分,每個要點 1 分。) 19. 文章通過寫一個鳥窩被破壞的過程,表現了母親和“我”對大自然的熱愛,提醒人們要熱愛自然、保護和人類共同創造的這個世界。( 2 分,意思對即可。) (二)( 6 分) 20. 有人認為大象和猛犸象的滅絕是由于地球氣候急劇變化;有人認為,史前人類因饑餓獵殺整群的大象和猛犸象,致使其滅絕。( 2 分,意思對即可。) 21. 人類祖先走出非洲的途中,身后一路留下大象和猛犸象的遺骸。某一地區一旦有人類居住,這里的大象和猛犸象就開始從化石記錄里消失。( 2 分,每個要點 1 分,意 思對即可。) 22. “大體”說明居特里在總體上同意這種說法,但他認為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研究。“大體”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 分) (三)( 10 分) 23. “縮水名著”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沒必要大驚小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順應了時代的需要。( 2 分) 24. 中國傳統教育所遺留的“通病”,即讀書可以“醫愚”、救國和得到物質享受,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 2 分,意思對即可。) 25. 說明文學名著的改寫,為青少年和受教育不多的讀者接觸文學大師創造了條件,也對文化普及和閱讀引導產生過巨大影響。(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