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法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60例分析.doc_第1頁
Epley法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60例分析.doc_第2頁
Epley法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60例分析.doc_第3頁
Epley法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60例分析.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Epley法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60例分析作者:郭小艷耿曼英魏秀芬【摘要】目的探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治療方法和影響因素。方法對200901200907診斷的60例BPPV的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60例患者通過常規耳科檢查和DixHallpike誘發實驗確診,病程3個月22年,Epley法治療后24周復診。結果Epley法治療38例治愈,52例有效,8例無效。結論Epley法治療BPPV效果良好,臨床醫生應了解和掌握。【關鍵詞】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管石復位法【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herapeuticeffectandfactorsof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MethodsAretrospectivestudywascarriedoutamong60caseswithBPPV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09toJuly2009.TheywasdiagnosedonthebasisofoutcomesfromneurotologicalexaminationanndDixHallpiketest.Thesufferingtimewerefromthreemonthstotwentytwoyears.Theirtherapeuticeffectwasevaluatedaftertwoweeks.ResultsAmongthe60patientswithBPPV,46casesweretreatedbyEpley,52caseswereimproved,8caseswereineffective.ConclusionEpleywas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benignparoxysmealpositionalvertigoanddoctorsshouldunderstandandmasterit.【Keywords】Benignparoxysmealpositionalvertigo;Epley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paroxysme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臨床最常見的眩暈類型之一,但經常被誤診為腦血管病性眩暈頸性眩暈,而給予不恰當的檢查和治療。本院200901200907以DixHallpike誘發實驗診斷,以Epley法治療BPPV患者6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回顧分析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男24例,女36例,年齡2271歲,病程3個月22年,病前有高血壓史16例,腦外傷史5例,中耳炎病史10例。其中躺下時眩暈20例,翻身時眩暈16例,坐起時眩暈10例,其他14例,眩暈發作持續時間15s2min,眩暈時伴有眼震55例,惡心44例,漂浮感10例。1.2治療方法本組均給與Epley法治療:患者取坐位,頭向患側轉45,保持該頭位使患者快速躺下頭懸30,后患者經過中度頭伸位,頭快速向健側旋轉45,然后患者旋轉呈側臥位,最后緩慢回到坐位同時頭前傾30,每個體位保持12min或眩暈消失。未完全改善的患者間隔23d繼續此手法治療。復位后48h內建議高枕睡眠,抬高頭部,2周后復診。1.3療效評定根據Parnes等提出的療效標準評定,患者在完成治療后24周復查。級為治愈;為有效。級:眩暈消失,DixHallpike實驗();:無體位性眩暈,但有頭昏,不平衡感,DixHallpike實驗(+);級:體位性眩暈癥狀改善;DixHallpike實驗(+),:BPPV癥狀加重。2結果治療后癥狀立即消失24例或2周內癥狀消失22例,癥狀改善6例,8例無效。治愈率76.67%,總有效率86.67%,治療過程無不良反應。3討論BPPV是發病較高的內耳前庭疾病,約占所有眩暈癥的25%,在耳鼻喉、神經科、內科及急診常可見到。它的主要臨床特征是頭運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出現短暫的眩暈發作及眼震。該病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兩種學說:(1)壺腹嵴頂學說:橢圓囊中的耳石脫落到半規管或黏附到壺腹嵴,引起內淋巴與壺腹嵴頂密度不同,從而使比重發生差異,導致壺腹嵴對重力作用的異常感知,引起眩暈。(2)半規管結石學說:各種原因導致耳石脫落或變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規管近壺腹處,當頭位移至激發位時,耳石受到重力作用,向離壺腹方向移動而形成離壺腹內淋巴流,使嵴頂產生移位而引起眩暈及眼震。采用耳石復位法治療BPPV正是基于上述假說,不難想象如果按照一定的順序改變頭位,漂浮于半規管的顆粒可向重力方向逐漸移向總角,進入前庭,從而減輕甚至完全解除癥狀。我們選擇60例BPPV為研究對象,采用耳石復位法一次性治療的有效率達86.67%,其中治愈率達76.67%,該結果從臨床角度支持了BPPV的耳石癥假說。其中8例無效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復位法操作不恰當或由于后半規管解剖變異,未能使半規管中顆粒在頭位改變過程中按預期方向全部排出。(2)顆粒在向前庭移行過程中部分黏附于膜性半規管尤其是總角處。總之,雖然手法復位治療BPPV效果可靠,但有些問題仍需要注意。位置性眩暈在很多眩暈性疾病中存在,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腫瘤等疾病。在BPPV的診治中必須注意多次手法復位無效者要對患者的診斷重新進行評估,是否存在其他眩暈性疾病,特別是具有位置性眩暈的上述疾病。此外對于有高血壓、頸椎病、腦血管疾病、高齡者應暫緩進行手法復位治療,防止發生意外。【參考文獻】1PamesLS,AgrawalSK,AtlasJ.DiagnosisandmanagementofbenignparoxysmealpositionalvertigoJ.CMAJ,2003,169(7):6816932BrandtT,HuppertD,HechtJ,etal.Benignparoxysmealpositionalvertigo:alongtermfollowupof125patientsJ.Actaotolaryngcal,2006,126(2):160163.3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