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經濟論文-長三角制造業結構演化軌跡分析.doc_第1頁
行業經濟論文-長三角制造業結構演化軌跡分析.doc_第2頁
行業經濟論文-長三角制造業結構演化軌跡分析.doc_第3頁
行業經濟論文-長三角制造業結構演化軌跡分析.doc_第4頁
行業經濟論文-長三角制造業結構演化軌跡分析.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業經濟論文-長三角制造業結構演化軌跡分析摘要:長三角制造業的產值結構發展軌跡顯示,在經濟發展階段、需求結構、供給結構以及國際分工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長三角制造業不僅已經進入了以裝備制造業為核心的重化工業化階段,而且還出現了高加工度化和技術集約化的高級化發展趨勢。關鍵詞:長三角;制造業;演化軌跡;實證分析長三角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工業化發展的先行區域,其制造業發展過程也逐漸呈現出重化工業化、高加工度化及技術密集化的總體特征。由于制造業結構演化的主要表現就是具體行業的此消彼長,因此,通過分析長三角制造業各部門的產值變化,可以得到制造業結構演化的軌跡和發展趨勢。一、重化工業化趨勢20002004年,長三角重工業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54.95提高到2006年的67.25。其中.上海從62.19升至75.82,江蘇從56.78升至69.74,浙江從45.88升至56.21。與此對應,同期長三角輕工業比例則出現了持續下降。從目前發達國家重化工業比率一般都在6065的水平看,長三角重化工業的比重開始維持在60以上的空間運行,初步表明長三角制造業已經進入重化工業化階段。而且從輕重工業的霍夫曼比率變化趨勢看,長三角從2000年的0.81降到2006年的0.51,雖然2003年該比率略有反彈,升至0.64,但整體上還是趨于下降的。所以,長三角目前走勢符合重化工業比重不斷上升、霍夫曼比率不斷下降的重化工業化規律。但與全國重工業比例相比,長三角重工業比例仍略低,雖然二者的差距2004年已縮小為1.95,這與該區域輕工業比較發達的技術傳統密不可分,同時也意味著,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技術進步以及國際制造業的轉移,該區域的重工業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其重化工業化水平還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在長三角制造業向重化工業化方向升級的過程中,以普通機械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6個產業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在重工業中逐漸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并且成為制造業的核心。從產值比重看,長三角裝備制造業占該區域制造業總產值、重制造業的比重呈穩步上升趨勢,2004年,長三角裝備制造業總產值21335.10億元,占制造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0.05,占重制造韭的比重為55.95,而2000年該比值則分別為34.83和52.36。在兩省一市中。上海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最高。占該市重制造業總產值的比重達63.35(2004年)。從產值增長速度來看,20002004年,長三角裝備制造業平均環比增長速度為28.93,比重制造業的平均環比增速27.26高出1.68個百分點,比制造業的平均環比增速24.50高出4.44個百分點。二、高加工度化趨勢長三角制造業高加工度化發展趨勢也相當明顯。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各行業的情況來看,產出結構的變動趨勢與制造業高加工度化的內在要求基本一致。從整體上看,19952004年。長三角的原材料重制造業和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制造業在全部制造業中所占份額顯著下降,分別從1995年的15.67、30.31降至2004年的15.18、22.44。而同期重加工制造業的比例從47.68升至55.80,持續增長了8.12個百分點。從各部門在整個制造業中所占比重的變化趨勢來看,長三角制造業內部行業的增長格局是:重加工制造業原材料重制造業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制造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制造業。進一步分析各行業產值比重變化,可以看出帶動長三角制造業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級的優勢產業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制造業中的煙草加工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制造業中的家具制造業;原材料重制造業中的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及塑料制造業;重加工制造業中的金屬制品業、普通機械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長三角制造業的高加工度化趨勢還可以直接從其高加工度化系數(即加工制造業與原材料工業的比值)的變化中體現出來。2004年,長三角制造業的高加工度化系數比1995年高出0.67,江蘇、浙江、上海的高加工度化系數也分別從3.66升至3.86、從3.62升至4.47、從2.77升到3.98,其中浙江的高加工度化程度在兩省一市中最高,系數在2002年曾高達5.33,江蘇的最高值為2002年的4.34,上海的最高值為2003年的4.18。我們選取三組行業進行考察:服裝,紡織、家具/木材、機械裝備/初金屬(機械裝備也即裝備制造業的6大行業,初金屬包括黑色及有色金屬冶煉),其中前兩組行業反映了輕工業部門的高加工度水平,后一組行業反映重工業部門的高加工度化水平。1、江蘇、浙江在服裝/紡織領域的加工程度較低,而上海的加工程度則要高得多,這是因為,紡織業作為蘇、浙第一、第二大產業,在制造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一向很高,分母大則比值自然就小,特別是浙江在2004年紡織業增幅較大,從而使得其服裝,紡織的比值大幅度下降;上海作為我國重要的紡織業基地,隨著浦東開發開放進程的加快及商務成本的上升,逐漸把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的原材料產業轉移到周邊省市,而側重于發展技術密集度較高服裝服飾業等都市型產業,使得其服裝,紡織的比率較高。2、從裝備機械/初金屬比值走勢來看,上海是先升后降總體上升,浙江是先升后降但總體下降,江蘇則是持續下降。趨勢線不同,反映出兩省一市制造業結構層次的差異。第一,上海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比較發達,特別是浦東開發以來,隨著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對耐用消費品的旺盛需求,帶動重工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2004年重工業比重高達72.95,不僅高于長三角及全國的平均水平,也超出發達國家6065的平均重工業化率。根據制造業結構演化規律,上海目前已經從重化工業化階段進入了高加工度化階段,從而使得上海的服裝/紡織、家具/木材、機械裝備,初金屬趨勢線都較高。第二,江蘇的重工業也較發達,2004年重工業比重達66.80,也高于長三角及全國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平均重工業化率相當,但與上海不同的是,江蘇的裝備制造業占重制造業的比重剛剛過半,僅為54.22,這說明江蘇目前正處于資金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化階段,工業的增長對原材料的依賴程度仍很高,原材料工業在整個工業體系中的地位仍在上升,原材料重制造業中的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制造業在19952004年間的產值比重都表現為總體上升,從而導致江蘇的機械裝備,初金屬比值不斷下降。第三,浙江重工業比重在2004年才剛剛超過輕工業,裝備制造業占重制造業的比重也是50多一點,說明浙江剛剛從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化階段進入資金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化階段,原材料工業上升的空間較大,因此,機械裝備/初金屬在2003年之前較高是因為原材料工業比重較低所致,而20032004年出現的下降趨勢則是因為進人重化工業化階段的必然結果。3、長三角兩省一市的家具,木材比值一致上升,說明在該行業的加工程度較深。因此,從產值結構、高加工度化系數及典型行業產值比率的變動狀況可以看出,長三角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其結構出現了由原料型向加工型的轉變,表明了該區域制造業結構的高加工度化發展趨勢。三、技術集約化趨勢除了重化工業化和高加工度化發展趨勢外,長三角制造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技術集約化的若干特征。19952004年長三角制造業十大產業部門的排序可以看出,紡織業在長三角制造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并從第一大產業降為第二大產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從1995年的4.73升至2004年的14.56,并在2004年代替紡織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代替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進入前10大產業部門;其余七個產業部門的排序及產值比重變化不大。10年間制造業部門結構的比重次序變化說明,長三角制造業中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資金密集型產業的地位不斷上升,勞動密集型部門的地位不斷下降,在技術進步和技術升級的推動下,技術集約化已成為長三角制造業發展重要趨向。實際上,由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又向其它行業及最終消費者提供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工作裝備和耐用消費品,因此,無論是從投入角度還是從產出角度,裝備制造業比重的增加都代表著制造業結構中技術密集度的提高。四、結論輕工業化階段重化工業化階段高加工度化階段技術集約化階段的制造業發展路徑揭示出制造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就是變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為主的體系為技術密集型制造業體系,或者是不斷提高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的比重,促進傳統制造業的自動化和推動新興制造業的發展。當前世界制造業結構調整中的主流就是增加技術密集型部門的投資,技術產品交易正日益成為世界貿易的核心,如果一國技術密集型制造業發展的緩慢將使制造技術長期處于落后狀態。長三角制造業各行業的產值結構變化反映出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