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季常見傳染病診療 及醫院感染防控,主要內容,春季常見傳染病診療 傳染病醫院感染防控,近年來多種傳染病流行, 造成重大人員經濟損失,背景:“新興感染病”肆虐,新興感染(傳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 ) 包括新發感染(傳染)病和再現感染(傳染)病,是指 20世紀70年代以來, 由新種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新發), 或者 發病率已降至極低水平的傳染病重新開始流行的(再現)感染(傳染)病。 每年有一種以上新的病原體被發現,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 第三條 醫療機構各科室的醫師在接診過程中,應當注意詢問病人有關的流行病學史、職業史,結合病人的主訴、病史、癥狀和體征等對來診的病人進行傳染病的預檢。 經預檢為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應當將病人分診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診點就診。,傳染病傳染三環節,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根據傳染病防治法、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日常必須執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傳染病預檢分診,1.發熱 2.出疹 3.毒血癥狀 4.肝、脾淋巴結腫大,傳染病臨床常見癥狀和體征,傳染病預檢分診與發熱門診,發熱門診是實現傳染病預檢分診的主要辦法 發熱是傳染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 對發熱病人進行傳染病篩查,是2019年“非典”以來多種傳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傳染病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 是實現“四早”、 避免漏診 控制醫院感染、減少傳染病播散的有效措施,近期傳染病醫院感染防控要點,落實發熱門診制度 發熱病人,尤其是急性發熱和不明原因發熱病人應及時分診至發熱門診,病重病人請感染科/呼吸科會診 登記、處置、記錄、溝通,傳染病預檢分診:近期重點關注的病種,經典傳染病 流感 普通感冒 流腦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風疹 水痘 手足口病,新興傳染病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中東呼吸綜合征 埃博拉病毒病 鼠疫 流腦 寨卡病毒病,發熱出疹性疾病,麻疹 風疹 水痘 幼兒急疹 猩紅熱 .,風疹皮疹,水痘皮疹:“四世同堂”,幼兒急疹,猩紅熱皮疹,發疹:外疹和內疹(粘膜疹)兩大類,出疹時間水、紅、痘、麻、斑、傷 第一天 水痘、風疹 第二天 腥紅熱 第三天 天花 第四天 麻疹 第五天 斑疹傷寒 第六天 傷寒,出疹的時間、部位和先后順序 對 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發熱出疹性疾病,呼吸道傳染病,流感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腦 中東呼吸綜合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發病有季節性,一般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 潛伏期短,多數18-72小時,有的甚至僅幾個小時,起病急驟、傳播快、發病率高,常可引起暴發流行。 臨床特點為全身中毒癥狀重,表現為急起高熱,畏寒,顯著乏力,頭痛,全身酸痛,但呼吸道癥狀輕。,普通感冒,沒有季節性,且癥狀較輕,以散發為主,不會引起大的流行。 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輕為主要特征。,普通感冒與流行性感冒的鑒別,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亞型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綜合征。 人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發病,禽流感主要在禽類(家禽、野禽)以及鳥類中間傳播,其分泌物、糞便和受污染的水都有傳染性,偶可感染至人。未發現人間持續傳播。 臨床表現與人類流感相似 要點:流感病人均需詢問禽接觸史。 鑒別:病原學檢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伴有頭痛、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癥狀,其后出現單側或雙側腮腺腫大,并伴有疼痛,好發于一側或二側腮部,以邊界不清的腫脹、發熱、不化膿為其特征。 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后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常見于冬春季節。 以4-15歲兒童發病率較高,成人發病癥狀往往較兒童為重。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兩季多見。 本病可并發睪丸炎、重型腦炎、胰腺炎、心肌病等等。,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冬春季。 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后,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癥狀。臨床分為普通型、暴發型二種類型,暴發型病死率極高。 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高熱、頭痛、四肢與軀干可出現淤點、淤斑和腦膜刺激征,嚴重者危及生命。,出血熱,登革熱-登革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 埃博拉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一般及支持療法: 隔離、護理和心理治療、營養 病原/特效療法: 抗生素、化學制劑、抗毒素、抗病毒 對癥療法: 減輕痛苦、保護重要器官 水和電解質平衡 其他: 康復療法、中醫中藥,傳染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內容,春季常見傳染病診療 傳染病醫院感染防控,什么是傳染病?,傳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體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傳染病與非傳染性感染性疾病。 病原體:朊毒體、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螺旋體、寄生蟲,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 、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氏桿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豬鏈球菌病 丙類: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棘球蚴病、絲蟲病、除霍亂、痢疾、傷寒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傳染病,傳染病院感防控,傳染病傳染三環節,隔離技術主要內容,標準預防: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血跡污染、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預防措施。 傳播方式的隔離: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的基于傳播方式的隔離預防。根據病原體傳播途徑不同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隔 離 技 術,標準預防,手衛生:洗手和手消毒,正確選擇消毒方法,采取合適的隔離和防護,預防與控制具體措施,標準預防,標準預防核心內容,標準預防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勃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標準預防核心內容,針對醫院所有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手衛生:洗手和手消毒,01,戴手套,02,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者面罩,圍裙;,04,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05,對病人用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06,適時戴口罩、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03,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手衛生,標準預防措施之一 洗手,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最方便,手衛生七字要訣,48,WHO手衛生適應征,規范合理的洗手設備,非手接觸式水龍頭 洗手液 烘手機、一次性紙巾 快速手消毒劑,錯誤習慣,固體肥皂,培養24h,培養48h,規范合理的洗手設備,標準預防措施之二 戴手套,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 進行手術等無菌操作、接觸患者破損皮膚、粘膜時,應戴無菌手套。 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 操作時發現手套破損時,應及時更換。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一般診療活動,可佩戴紗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術室工作或護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進行體腔穿刺等操作時應戴外科口罩; 接觸經空氣傳播或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戴醫用防護口罩。,標準預防措施之三 口罩,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項,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須清潔雙手 要讓口罩緊貼面部 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 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梁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 口罩潮濕后、受到患者血液、體液污染后,應及時更換。,在進行診療、護理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 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時。 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近距離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噴濺時,應使用全面型防護面罩。,標準預防措施之四 面罩、護目鏡,防護面罩,一次性面罩,應根據診療工作的需要,選用隔離衣或防護服。防護服應符合GB 19082的規定。 隔離衣應后開口,能遮蓋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膚。,標準預防措施之四 隔離衣、防護服,下列情況應穿隔離衣,病患者如傳染病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 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時,如大面積燒傷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診療、護理時。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下列情況應穿防護服:,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 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注意事項,隔離衣和防護服只限在規定區域內穿脫。 穿前應檢查隔離衣和防護服有無破損;穿時勿使衣袖觸及面部及衣領 發現有滲漏或破損應及時更換;脫時應注意避免污染。 隔離衣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遇污染隨時更換。,隔離類型,1,2,3,接觸隔離-藍色,飛沫隔離-粉色,空氣隔離-黃色,醫院隔離技術規范,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醫院應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沫傳播、空氣傳播和其它途徑的傳播),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與預防措施。 一種疾病可能有多重傳播途徑時,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相應傳播途徑的隔離與預防。,不同傳播途徑疾病的隔離預防,隔離病室應有隔離標志,并限制人員的出入,黃色為空氣傳播的隔離,粉色為飛沫傳播的隔離,藍色為接觸傳播的隔離。 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應安置在單人隔離房間。 受條件限制的醫院,同種病原體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應符合相應的規定。,不同傳播途徑疾病的隔離預防,(1)接觸經接觸傳播的疾病如腸道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皮膚感染的患者 (2)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還應采用接觸傳播的隔離與預防。,接觸傳播的隔離預防,1、基本原則,(1)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 (2)應減少轉運,如需要轉運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對其他患者、醫務人員和環境表面的污染。,2、患者的隔離,接觸傳播的隔離預防,(1)接觸隔離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應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3、醫務人員的防護,接觸傳播的隔離預防,(2)進入隔離病室,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 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離衣,用后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 接觸甲類傳染病應按要求穿脫防護服,離開病室前,脫去防護服,防護服按醫療廢物管理要求進行處置。,3、醫務人員的防護,接觸傳播的隔離預防,(1)適用于預防通過空氣傳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結核分枝桿菌、播散性帶狀皰疹病毒等,無論疑似或確診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應隔離。 (2)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應采取空氣隔離的預防措施。,1、基本原則,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1)無條件收治時,應盡快轉送至有條件收治呼吸道傳染病的醫療機構進行收治,并注意轉運過程中醫務人員的防護。 (2)當患者病情容許時,應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換,并限制其活動范圍。,2、患者的隔離,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1)應嚴格按照區域流程,在不同的區域,穿戴不同的防護用品,離開時按要求摘脫,并正確處理使用后物品。 (2)進入確診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防護服,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3、醫務人員的防護,空氣傳播的隔離預防,(1)接觸經飛沫傳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2)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應采取飛沫隔離的預防措施。,1、基本原則,飛沫傳播的隔離預防,(1)應減少轉運,當需要轉運時,醫務人員應注意防護。 (2)患者病情容許時,應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換。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 (3)患者之間、患者與探視者之間相隔距離在1m以上,探視者應戴外科口罩。 (4)加強通風,或進行空氣的消毒。,2、患者的隔離,飛沫傳播的隔離預防,(1)應嚴格按照區域流程,在不同的區域,穿戴不同的防護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鎖2024年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考試成功路徑試題及答案
- 高效備考系統架構設計師試題及答案
- 花束審美測試題及答案
- 編程習題及解答技巧試題及答案
- 財政政策對會計的影響分析試題及答案
- 運動與營養相輔相成的原則試題及答案
- 青川教師面試試題及答案
- 金融工程考試試題及答案
- 四年級數學上冊 4 三位數乘兩位數第2課時 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四年級數學上冊 5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第5課時 梯形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ESC700培訓(PPT35頁)(PPT 36頁)
- JIS G3141-2021 冷軋鋼板及鋼帶標準
- 市政工程類建筑施工項目危險源辨識及風險管控清單
- 年產萬噸酒精發酵車間設計
- 三種水封井及標準圖集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衛版教材全集
- 照片里的故事
- 管道陰極保護
- 整理【越南】環境保護法
- 河北工業大學碩士生指導教師(含新申請者)簡況表.
- 最新小微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章程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