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唐代送別詩的抒情藝術.ppt_第1頁
wz唐代送別詩的抒情藝術.ppt_第2頁
wz唐代送別詩的抒情藝術.ppt_第3頁
wz唐代送別詩的抒情藝術.ppt_第4頁
wz唐代送別詩的抒情藝術.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專題送別詩,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 ,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江淹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 千百年來,故國鄉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離別”自然也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從先秦詩經到兩漢的樂府,從唐代詩歌到宋元詞曲以至明清的詩文,離別之情唱之不盡。尤其是唐代的“送別詩”更是詩歌中的重頭戲 。,導入,送別詩的分類,送詩與別詩之分:送別之詩,有送有別。一般說來,送則己為主人,送客遠去;別則己為客人,別人而去。別不必有詩,而送則必有詩作。故詩人集中,往往多“送”而少“別”。如李白只有“別詩”40首,王維的別作還不到10首。 “送別之作比留別之作多的直接原因,乃是他們自身踏上旅途之際的身心負擔,使他們充裕創作的精力大為減少之故。”日本松浦友久 按送別對象:與親人別、與朋友(文人或戰士)別。如李白與親人別的詩作只有4首。,送別詩的詩題特點,送別詩詩題往往是“送(多寫其名,也有官職加人名的)歸(之、游、還、入、赴、遷等)某地” 留別詩詩題往往是“留別(別) ”/“贈” 唐代許多詩人在詩題中往往并不記具體的離別的對方。如李白渡荊門送別、送友人、 夢游天姥吟留別、金陵酒肆送別、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一般用抽象性高的詩題,這是相當明顯的特點。,唐代送別詩感情的基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這首詩一洗送別的悲凄之態,表現出一種樂觀積極的情調,而這已經透露出盛唐詩歌的氣息。 “雁山橫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陳子昂送魏大從軍 絲毫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豪邁雄壯又體貼入微,樸實無華又卓絕警拔。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樣的離別不是傷感而是一種向往和暢想的愉悅。,格調多高昂,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魏大從軍 陳子昂 雁山橫代北, 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 惟留漢將功。,唐之后的送別詞,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導讀 這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詞中交織著仕宦失意、痛別情人的悲涼意緒。上闋寫別時情景。視點由近到遠,筆法綿密自然。下闋寫別后思念,由一人一時之離別而揭示出人生聚散無常的哲理,思深意密。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評論柳永詞:“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離別詩的情感,1、哀傷凄婉。,2、 慷慨豁達,送別詩常用意象簡析,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 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送別詩常用意象,植物:柳、浮萍、孤蓬 動物:杜鵑、鴻雁 送別場所:南浦、長亭、灞陵 送別環境:酒、 流水、夕陽、月、春草、,楊柳,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憶秦娥 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留君。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昌齡閨怨 楊柳青青著地吹,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送別無名氏,“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2年全國高考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例題點析 本題考查古代詩歌的鑒賞能力, 能力層級E。本詩的關鍵就是正確理解“折柳”的 含義及其作用。綜觀本詩,最能體現其所抒之情 的詩句是“何人”句,而該句的依托是“折柳”句。 答案:“折柳”是古代關于惜別的一首名曲, 后人在送別中常有折柳的習俗。“折柳”這首曲 子寓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 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 見“折柳”是本詩的關鍵。,送別場所:南浦與長亭、灞陵(借代),南浦:,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送別的場所。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代名詞。,南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 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悲。(王維送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白居易南浦別) 南浦,南浦,翠鬢離人何處。當時攜手高樓,依舊樓前水流。(馮延巳)別浦高樓曾漫倚。對江南千里,樓下分流水聲中,有當日憑高淚。(晏幾道),灞陵,“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憶秦娥)西安灞陵橋的兩邊長滿垂柳,而灞陵橋是首都的門戶,這里是是送別的地方,在灞陵橋折柳送別特別能表達傷離別的情感。,歐陽修: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李白送別詩中的“流水”,“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寄情與流水,但有長相思。”涇川送族弟醇 “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送儲邕之武昌,古人分別多在水邊 流水之多、之長、之柔 流水一去不返,流水,落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 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鴻雁類,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庾信重別周尚書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河邊有雁聲。李頎送劉昱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嚴維丹陽送韋參軍,孤蓬類,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月,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此去與師誰與共,一船明月一船風。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楊炯夜送趙縱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薛濤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王昌齡送柴侍卿 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猿愁。王昌齡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