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結構以及歐陽詢·三十六法_第1頁
漢字結構以及歐陽詢·三十六法_第2頁
漢字結構以及歐陽詢·三十六法_第3頁
漢字結構以及歐陽詢·三十六法_第4頁
漢字結構以及歐陽詢·三十六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字結構以及歐陽詢三十六法漢字結構以及歐陽詢三十六法昨天在豆瓣字體交換與鑒賞詢問陳老師關于米字格在現在漢字設計中的時候。老師們討論的摘錄:2008-03-26 00:42:10白顏料4塊8單字能獨立平衡的字體,比如楷、宋、仿宋、黑等。用米字格還是有好處的,至少有結構、空間布局參考作用,但如果是單子不能獨立平衡的字體,如草、行草等,則貌似用米字格一點用也沒有,甚至還會局限字符間關系。做現代設計意義上的正文字體,米字格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吧,至少就像蓋房子,腳手架還是要搭的。每次看人家蓋房子,我看腳手架就像再看米字格。我還專門拍過一些??戳死锩骊P于結構刪格系統的研究,很細致,我畢業設計和論文時也提到這

2、方面內容,只是比較淺顯。我當時是把漢字筆畫結構、空間分布關系和建筑梁柱架構、空間分布關系作類比研究的。2008-03-26 09:55:48 snlchina(南寧)對于輔助參考線,我覺得應該是22方格+一個邊界圓。下沿線、中線、上沿線,垂直中線、左右邊界線,還需要一條基線,為了方便和配套英文的對齊。AFS和FL在造字區域唯一的區別就是多了一個邊界圓。2008-03-26 11:11:53 chenrong(上海)以我以前碩士論文的600漢字經驗,我喜歡用九宮格+田字格,這樣的grid基本把常用漢字的構造覆蓋了。當然我當時是為了橫排而設計的字體,所以也有上下2根橫線作參考,就如snl所說的為了

3、配合英文。當時我的比例是漢字字面的上下各1/12處,即下1/12處的橫線做英文的baseline,上1/12橫線作capline。而關于米字格,至少我的經驗是沒有多大用處,尤其是交叉的斜線,對于臨摹可能有幫助,但對設計字體似乎無甚用處。其實一般專業字體設計師只要字面率的輔助線,和標明上下左右中線的輔助線就夠了。注:九宮格,傳源于歐陽詢,元陳經曾把它細化為9*9=81格,清蔣驥有相對簡略化,形成了6*6=36格的模式。個人覺得6*6格對于楷書的造型是非常吻合的。2008-03-26 12:52:10非常不小心(南寧)久舞而凄的問題至少要從五個方面回答1、單個漢字的邊界:你可以想象它是一個四方形,

4、但是最小對齊行間距不可不考慮,這個距離通??紤]到了所有的上伸下伸加音調符號和一個、幾個小的挑起,這個時候,你的腦袋里至少有兩個四方形,一個大的在外面,還有一個稍微小一點套在里面。要考慮緊排嗎?不用,至少初學者不用。2、baseline,如果你聽說過這種東西,不要被它嚇住,這其實叫對齊方式,所有的表意字形看起來都是沿一條假想的中心線對齊,有什么標準嗎?,沒有,你只要努力使它們看起來對齊,如果中文和拉丁混排,你先搞好拉丁的,然后,努力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和其他中文看起來對齊,專業的表訴大概是:調整拉丁基線與中心線的偏差值。3、米字格、九宮格有用嗎?如果你認識漢字(很重要),你會發現很多漢字的結構是左右

5、、左中右、上下、上中下,那么至少將上面的那個四方形分成九份比較合理(陳老師已經講過啦|),當然,金字架格、回字格、米字格、小九宮格。都是工具,有人用微軟的畫圖版都可以搞創作,你又奈何。4、很不幸的消息是,上面三點,不保證一個中文字體就可以輕松完成。下面的內容已經存在將近900年,但我還是覺得沒有什么方法比它更好:(1)排疊:字體本身的分間布白須平均,不可以太過寬闊或是狹隘.(2)避就:字體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想要使其彼此映帶得宜.(3)頂戴:字體承上者多,也就是上重下輕.(4)穿插:字體筆劃有相互交錯的,欲使其疏密,長短,大小均等.也就是所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5)偏側:字體正者雖

6、然較多,但是如有偏側,欹斜的情況,應當隨著不同的字勢結體.(6)挑抭:字體的形勢,有必須挑抭者,偏上方的筆劃須拉起下方筆劃,使相稱.(7)相讓:字體的左右,或多或少,必須彼此相互讓渡,方為盡善.(8)補空:讓字體四方皆能飽滿.(9)覆蓋:如寶,容之類,點劃必須正,筆畫須圓明,不宜相連,上長下短.(10)貼零:如令,今,冬,寒之類是也.(11)粘合:字體筆畫間本來是相離的,卻想粘合,使其相互顧揖乃佳.(12)捷速:兩邊速宜圓攬,用筆時左邊筆勢較為疾,背筆時意中有如電速.(13)滿不要虛:如園,圃,圖,國,回,之類的字體.(14)意連:字體有形斷,卻又彷佛欲連者.(15)覆冒:字體其上端筆劃較下方

7、筆劃較大者,必定是覆冒其下的.(16)垂曳:垂字體如都,鄉,卯之類,曳字體如水,支,欠,皮,更之類是也.(17)借換:就是字體可以互相借替使用.(18)增減:字體有難以結體的,有的是因筆畫少而增添,或是因筆畫多而減省.(19)應副:字體本身的筆劃稀少的,欲其彼此相應帶,因此必得應副相稱而才可以.(20)撐拄:字體獨立的,其勢勁健可觀.(21)朝揖:凡是字體有偏旁的,是彼此相顧盼的,兩文成字者較多,但也有三體成字的.(22)救應:凡寫字,一筆才落,便應當思考第二,三筆如何接續,如何結體.(23)附麗:字的形體,如有宜相附者,不可相離;而有些是以小附大,以少附多.(24)向背:字體有相向者,有相背

8、者,各有其體勢,不可稍有差錯.(25)回報:回報其體勢有向左以及如向右二類.(26)包裹:分為四面包裹,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之類.(27)卻好:就是字體其包裹不致失勢,筆劃結束停當,皆恰當.(28)小成大:字體有以大成小者,也有以小成大的,字的成形及其小字,故謂之小成大.(29)小大成形:就是小字大字各字有其形勢.(30)小大大?。壕褪亲煮w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使其相稱.(31)左小右大:這是人們在書寫字體時,通常易犯的毛病,想使其相互均等.(32)左高右低,左短右長:這兩種也是人們寫字時會犯的毛病.(33)褊:漢字狹長,故此法欲其結束整齊,收斂緊密,排疊有次第.(34)各自成形:凡

9、寫4字其合而為一也好,分而異體也好,只要能各自成形.至于其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亦如此(35)相管領:使其彼此顧盼,不失位置,上覆下,下承上,左右亦如此.(36)應接:字之點畫,欲使其彼此互相連接.5、最后還要借一個單詞Gestalt,心理學上的完形?;卮穑赫_的握筆方法是: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個指梢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應較拇指低些,手指尖應距筆尖約3厘米。筆桿與作業本保持六十度的傾斜,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身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要給孩子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當孩子要寫字時,首先提

10、醒他注意姿勢,然后再幫助他糾正錯誤姿勢。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右手)食指跟中指夾筆尖端30mm處,筆尾段靠于虎口,然后拇指壓住筆,適當用力壓住筆;無名指和小指依次抵靠住中指,與拇指力道相抵.手心虛空,運腕而行。兒童肌肉的發育是不平衡的,比較大的肌肉先發育,細小的肌肉發育要晚些。初入小學,跑、跳都很自然和協調,但是手部肌肉才開始發育,做精細動作的能力較差,握筆寫字是比較費勁的。家長要耐心指導,幫助小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正確的握筆方法是: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個指梢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應較拇指低些,手指尖應距筆尖約3厘米。筆桿與作

11、業本保持六十度的傾斜,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如果兒童握筆方法不正確,握筆太低,不僅寫字時手容易疲勞,還會因握筆太低擋住視線,因而是扭身歪頭,引起坐姿不良、眼與物距離過近。筆是學生學習的必需用具。低年級學生主要用鉛筆寫字,小學生握筆的方法和寫字的姿勢是否正確,和筆桿的長短也有一定關系。筆桿太短,學生為了能看得清楚,只好低歪著頭、扭著身子寫字。因此,當鉛筆用到原長的1/2時,應加筆帽,以增加其長度。正確的寫字姿勢是:身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要給孩子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當孩子要寫字時,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勢,然后再幫助

12、他糾正錯誤姿勢。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綜合錯誤的握筆姿勢,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1、大拇指包扣式。這種握筆姿勢大多以拇指用力,從筆桿的上方將筆包扣在虎口處,大拇指與筆的接觸處在大拇指的第二個指節根上,由拇指與中指,一扣一抵夾筆。2、拇指內側貼夾式。這種姿勢主要以拇指的內側用力,貼緊筆桿往下壓,筆桿的前端抵在中指上,后端靠在虎口處。3、拇指尖、食指尖輕捏式。該種握筆方法主要靠食指尖和拇指尖用力,由于貼靠筆桿的面小,指尖又用不上力,往往會出現握久手有痛感,而且筆桿根本就捏不緊。以上三種握筆姿勢最大的毛病在于筆桿握不緊,手指、手腕用不上力,導致筆劃不直,更不用說寫出筆劃

13、的粗細變化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從小接受不到正確的握筆姿勢的指導,隨手握之,怎么順手怎么握。據統計,出現類似情形的學生的家長與其所在學校,都沒有而且也不懂怎樣指導孩子去正確握筆。二是絕大多數孩子從小拿彩筆涂鴉,而廠家造出的彩筆很粗,對于小孩子來說一般很難把握,故而多用拇指包扣筆桿,因而從小就形成了錯誤的執筆姿勢,加之家長大多也不懂、不去糾正,久而久之形成習慣,糾正起來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精力。針對這種情況,為了在教學中能盡快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糾正錯誤的執筆姿勢,我在講課初期首先將重點放在糾正握筆姿勢上,同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將正確的握筆姿勢編成口訣,詳細講解

14、握筆要領,收到了明顯的效果??谠E如下:-抵二壓三襯托,指實掌虛腕靈活,角度適宜方向正,筆畫輕重細琢磨。首句中的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從筆桿的下方將筆從下往上抵住,筆桿留出一寸長的距離,一般是在旋筆刀旋出錐形的根部。二壓是指用大拇指從里側、食指從外側將筆捏緊后往下輕壓,拇指和食指的指肚著力,這樣捏時指肚面大,肉軟且厚,不用費很大力氣就能將筆握緊。三襯托是指無名指、小指略彎曲成前后狀,兩指成一平面貼于桌面,再加上掌側要貼實桌面,從而將中指及整個筆托起,形成既穩且活的握筆姿勢。第二句的指實是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緊貼靠實。掌虛是要求無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該姿勢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

15、托力,造成書寫不穩狀即掌心是空的。腕靈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勁,要放松、靈活,以便在書寫時運用手腕的運動而達到巧的效果。第三句的方向是指筆尖和筆桿的方向,正確的筆尖方向一般應指向前方,而筆桿的朝向應是右后方。第四句的筆畫輕重是指書寫時用力的輕和重,即讓學生體會輕和重的不同結果。書寫時用力輕則筆劃就細,用力重則筆劃就粗。要讓學生知道在書寫硬筆字時,用力是有變化的,遇到該細的筆劃,如寫點時下筆要輕,方可出現尖的效果,收筆時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現粗的效果。在上述口訣中,首句和第三句非常關鍵,其要領并不難懂,但往往因學生的習慣錯誤執筆而糾正起來很難,因而也要求老師和家長有耐心和愛心。關于硬筆的運筆方法,由于至

16、今所有書籍和文章中從未談到過,所以本人也不敢妄談正確二字,只是將自己在書寫和教學中總結出的-些體會道出來,以請教于各位方家。謂運筆方法,主要指漢字書寫時,主要筆劃:橫、豎、撇、捺稱主筆,由于折、鉤、提、點皆由這些筆組合而成的書寫方法。橫的書寫運筆方法是指從左往右擺手腕,書寫時以手腕帶動筆動。由于三襯托的關系,輕移從左往右手腕時筆很穩,所以線條會很直,且成自然的左低右高的形狀。細心觀察學生書寫一的方法,會發現很多學生不是手指關節伸縮劃就很難寫直,所以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知道該怎樣運筆寫橫。豎的書寫運筆方法是指書寫時,手指關節從上往下,注意手腕,胳膊都不能動,否則豎劃肯定寫不直。當然這樣的運筆的角度

17、和方向,一定要成45度和前后方向,而不可把筆尖、筆桿的方向握成朝左筆尖、朝右筆桿向。撇的書寫運筆方法有一個竅門。由于撇劃的形態是從右上往左下、由粗到細還要有弧度,所以很多初學者不會寫,有的寫出來的要么是粗細一樣,要么是沒弧度。在講解這一運筆方法時,我讓學生首先理解筆尖和紙接觸時,接觸面的大小是決定筆劃粗細的關鍵。接觸面大,用力要重筆劃就粗;接觸面小,用力就輕筆劃就細。然后告訴學生試著從外往里懷里扭手腕,使筆和紙的接觸從一開始的近距離到遠距離,這樣出來的筆劃很自然就會有粗細之分,同時弧度也有了。捺的書寫運筆方法與豎的運筆方法大致相同,也是手指關節伸縮運動從而帶動筆的運動,只是寫捺的方向是從左上往

18、右下,手腕和胳膊不能動這一點非常重要。由于捺的形狀是由細到粗,再到細出鋒,所以在運筆過程中,開始要輕,然后逐漸用力加粗,再通過回筆和出鋒寫出捺的效果。以上運筆方法主要指楷書中橫、豎、撇、捺的書寫方法,特作說明?;卮穑赫_的握筆方法是: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個指梢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應較拇指低些,手指尖應距筆尖約3厘米。筆桿與作業本保持六十度的傾斜,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卮穑赫_的握筆方法是: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個指梢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應較拇指低些,手指尖應距筆尖約3厘米。筆桿與作業本保持六十度的傾斜,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身

19、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要給孩子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當孩子要寫字時,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勢,然后再幫助他糾正錯誤姿勢。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右手)食指跟中指夾筆尖端30mm處,筆尾段靠于虎口,然后拇指壓住筆,適當用力壓住筆;無名指和小指依次抵靠住中指,與拇指力道相抵.手心虛空,運腕而行。兒童肌肉的發育是不平衡的,比較大的肌肉先發育,細小的肌肉發育要晚些。初入小學,跑、跳都很自然和協調,但是手部肌肉才開始發育,做精細動作的能力較差,握筆寫字是比較費勁的。家長要耐心指導,幫助小學生掌握正

20、確的握筆方法。正確的握筆方法是: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個指梢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應較拇指低些,手指尖應距筆尖約3厘米。筆桿與作業本保持六十度的傾斜,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如果兒童握筆方法不正確,握筆太低,不僅寫字時手容易疲勞,還會因握筆太低擋住視線,因而是扭身歪頭,引起坐姿不良、眼與物距離過近。筆是學生學習的必需用具。低年級學生主要用鉛筆寫字,小學生握筆的方法和寫字的姿勢是否正確,和筆桿的長短也有一定關系。筆桿太短,學生為了能看得清楚,只好低歪著頭、扭著身子寫字。因此,當鉛筆用到原長的1/2時,應加筆帽,以增加其長度。正確的寫字姿勢是:身體坐正,兩腿自然平放,頭

21、和上身稍向前傾,胸部離桌子一拳,兩臂平放在桌面。右手執筆寫字,左手按紙,紙要放正。要給孩子配備高矮合適的桌椅。當孩子要寫字時,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勢,然后再幫助他糾正錯誤姿勢。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綜合錯誤的握筆姿勢,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1、大拇指包扣式。這種握筆姿勢大多以拇指用力,從筆桿的上方將筆包扣在虎口處,大拇指與筆的接觸處在大拇指的第二個指節根上,由拇指與中指,一扣一抵夾筆。2、拇指內側貼夾式。這種姿勢主要以拇指的內側用力,貼緊筆桿往下壓,筆桿的前端抵在中指上,后端靠在虎口處。3、拇指尖、食指尖輕捏式。該種握筆方法主要靠食指尖和拇指尖用力,由于貼靠筆桿的面小

22、,指尖又用不上力,往往會出現握久手有痛感,而且筆桿根本就捏不緊。以上三種握筆姿勢最大的毛病在于筆桿握不緊,手指、手腕用不上力,導致筆劃不直,更不用說寫出筆劃的粗細變化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從小接受不到正確的握筆姿勢的指導,隨手握之,怎么順手怎么握。據統計,出現類似情形的學生的家長與其所在學校,都沒有而且也不懂怎樣指導孩子去正確握筆。二是絕大多數孩子從小拿彩筆涂鴉,而廠家造出的彩筆很粗,對于小孩子來說一般很難把握,故而多用拇指包扣筆桿,因而從小就形成了錯誤的執筆姿勢,加之家長大多也不懂、不去糾正,久而久之形成習慣,糾正起來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精力。針對這種情況,為了在教

23、學中能盡快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糾正錯誤的執筆姿勢,我在講課初期首先將重點放在糾正握筆姿勢上,同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將正確的握筆姿勢編成口訣,詳細講解握筆要領,收到了明顯的效果??谠E如下:-抵二壓三襯托,指實掌虛腕靈活,角度適宜方向正,筆畫輕重細琢磨。首句中的一抵是指用中指的指甲根從筆桿的下方將筆從下往上抵住,筆桿留出一寸長的距離,一般是在旋筆刀旋出錐形的根部。二壓是指用大拇指從里側、食指從外側將筆捏緊后往下輕壓,拇指和食指的指肚著力,這樣捏時指肚面大,肉軟且厚,不用費很大力氣就能將筆握緊。三襯托是指無名指、小指略彎曲成前后狀,兩指成一平面貼于桌面,再加上掌側要貼實桌面,從而將中指及整個

24、筆托起,形成既穩且活的握筆姿勢。第二句的指實是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緊貼靠實。掌虛是要求無名指和小指不可蜷回掌心該姿勢非常多,二指蜷回掌心,使中指失去托力,造成書寫不穩狀即掌心是空的。腕靈活是指手腕不能拿勁,要放松、靈活,以便在書寫時運用手腕的運動而達到巧的效果。第三句的方向是指筆尖和筆桿的方向,正確的筆尖方向一般應指向前方,而筆桿的朝向應是右后方。第四句的筆畫輕重是指書寫時用力的輕和重,即讓學生體會輕和重的不同結果。書寫時用力輕則筆劃就細,用力重則筆劃就粗。要讓學生知道在書寫硬筆字時,用力是有變化的,遇到該細的筆劃,如寫點時下筆要輕,方可出現尖的效果,收筆時要用力要重,方可出現粗的效果

25、。在上述口訣中,首句和第三句非常關鍵,其要領并不難懂,但往往因學生的習慣錯誤執筆而糾正起來很難,因而也要求老師和家長有耐心和愛心。關于硬筆的運筆方法,由于至今所有書籍和文章中從未談到過,所以本人也不敢妄談正確二字,只是將自己在書寫和教學中總結出的-些體會道出來,以請教于各位方家。謂運筆方法,主要指漢字書寫時,主要筆劃:橫、豎、撇、捺稱主筆,由于折、鉤、提、點皆由這些筆組合而成的書寫方法。橫的書寫運筆方法是指從左往右擺手腕,書寫時以手腕帶動筆動。由于三襯托的關系,輕移從左往右手腕時筆很穩,所以線條會很直,且成自然的左低右高的形狀。細心觀察學生書寫一的方法,會發現很多學生不是手指關節伸縮劃就很難寫

26、直,所以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知道該怎樣運筆寫橫。豎的書寫運筆方法是指書寫時,手指關節從上往下,注意手腕,胳膊都不能動,否則豎劃肯定寫不直。當然這樣的運筆的角度和方向,一定要成45度和前后方向,而不可把筆尖、筆桿的方向握成朝左筆尖、朝右筆桿向。撇的書寫運筆方法有一個竅門。由于撇劃的形態是從右上往左下、由粗到細還要有弧度,所以很多初學者不會寫,有的寫出來的要么是粗細一樣,要么是沒弧度。在講解這一運筆方法時,我讓學生首先理解筆尖和紙接觸時,接觸面的大小是決定筆劃粗細的關鍵。接觸面大,用力要重筆劃就粗;接觸面小,用力就輕筆劃就細。然后告訴學生試著從外往里懷里扭手腕,使筆和紙的接觸從一開始的近距離到遠距離

27、,這樣出來的筆劃很自然就會有粗細之分,同時弧度也有了。捺的書寫運筆方法與豎的運筆方法大致相同,也是手指關節伸縮運動從而帶動筆的運動,只是寫捺的方向是從左上往右下,手腕和胳膊不能動這一點非常重要。由于捺的形狀是由細到粗,再到細出鋒,所以在運筆過程中,開始要輕,然后逐漸用力加粗,再通過回筆和出鋒寫出捺的效果。以上運筆方法主要指楷書中橫、豎、撇、捺的書寫方法,特作說明。導致孩子視力下降,最終由假性近視發展為真性近視的主要原因之一,經復旦大學教授們的研究得到:由于孩子以下錯誤的握筆姿勢:(1)手指離筆尖過近;(2)母指與食指交叉。以上握姿讓手指擋住了孩子的視線,孩子的視力范圍變小,為了看清本子,孩子就

28、習慣性的低頭或歪著頭書寫。不知您的孩子是否也存在以上錯誤的握筆姿勢呢?正確的握筆姿勢是:筆桿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中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側后;手指離筆尖的距離約3厘米,筆尖同紙面成60度的傾斜。理論容易掌握,但具體實施起來,特別是對在幼兒園就已經開始握筆寫字,握筆習慣已經形成了的孩子們來說,就有些難了!為解決這操作難題。短片特介紹了一個用橡皮筋來糾正握筆姿勢的妙法,其工具簡單,只需一根普通橡皮筋即可,現特將操作口訣介紹如下:筆尖與食指尖處于同一水平線;皮筋套在食指指根對應的筆桿上(在筆桿上套兩圈);四指順筆尖方向伸進皮筋中;自然放手,象皮筋便將筆和手巧妙的連接在一起了!這時握筆的手便受到橡皮筋的牽制,寫字時正好符合正確握筆姿勢。視線寬了,頭自然就抬的高了,寫的字也漂亮了,眼睛也得到了保護!需要說明的是:正常情況下孩子不會感到橡皮筋勒手,但為了防止有些孩子對橡膠過敏,可采用纏過線繩的橡皮筋,就舒適多了!有興趣的家長不妨帶著孩子按此小竅門試一試!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從現在做起,讓好習慣伴著他們健康成長吧!回答:導致孩子視力下降,最終由假性近視發展為真性近視的主要原因之一,經復旦大學教授們的研究得到:由于孩子以下錯誤的握筆姿勢:(1)手指離筆尖過近;(2)母指與食指交叉。以上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