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標準一、急救止血技術評分標準項目題目操作要求標準分扣分實得分準備戴手套入場(1分),舉手示意,計時開始;(出場順序:醫生、護士同時入場)環顧四周評估環境安全并報告(1分),醫生表明身份(1分),安慰患者(1分),護士物品準備齊全(3分);準備時間在20秒內(3分)。10止血帶止血法右前臂中段掌面有一46cm大小軟組織缺損創面,廣泛滲血,中央有噴射性出血。醫生檢查并報告傷情(各1.5分)右手指壓止血(部位、手法各1.5分),抬高傷肢兩分鐘(口頭報告)(3分),護士指壓止血正確(3分),上止血帶部位墊襯墊(3分),上止血帶部位正確(3分),止血帶壓力均勻、適度、方法正確(3分),檢查止血效果并報告
2、創面出血情況、橈動脈搏動情況(3分),填寫標記卡(3分),報告止血部位(1.5分)、時間精確到分鐘(1.5分)。30加壓包扎止血敷料選擇合適(3分),無菌原則取敷料(4分),創面覆蓋完整(3分),扎繃帶方法正確(4分),加壓均勻、適度(4分),繃帶卷無脫落(3分),包扎平整美觀(2分),敷料無外露(3分),前臂懸吊正確、美觀(各2分)。30頭部傷口包扎頭頂偏右有4.0cm頭皮裂傷傷口。檢查并報告傷情(各2分),敷料放置正確、適度(3分),頭部三角巾帽式包扎規范(4分),松緊適度(3分),不能包壓眉弓耳廓(3分),平結位于前額(3分)。20整體質量操作熟練,動作規范。53分30秒內完成(計時從評
3、判長宣布比賽開始至操作完畢)。超時扣5分,4分30秒停止操作。5合 計100二、成人經口氣管插管術評分標準項目總分考 核 內 容應得分扣分實得分準備質量標準10分1、儀表端莊、衣帽整齊。22、備齊用物無菌盤內備:氣管導管、導管芯、10ml注射器、喉鏡1套、石蠟油1瓶、棉簽1包、牙墊1個。另備:聽診器、手套、呼吸氣囊、膠布。6口述:必要時備氧氣、吸痰器、無菌吸痰管2根、咽喉噴霧器 (12%的卡因)。2操作流程質量標準80分戴好手套入場舉手示意計時開始評估周圍環境:(1)選手首先看天看地(巡視上下左右四點),評估周圍環境。(2)選手大聲報告:現場環境安全!22、備用物至床邊,操作者站床頭。23、清
4、理口腔(口述取出異物及活動義齒、無舌后墜)。34、病人體位擺放得當(1分);抬頦推額,氣道開放滿意(1分);體位保持好,無回位(1分)。35、去氮給氧2分鐘(2分):面罩位置恰當,動作正確(2分);通氣時無漏氣(2分)。(給氧時間可口述時間準確)66、選擇合適導管(1分);檢查充氣套囊是否漏氣(1分);插入導絲氣管導管塑形滿意(1分);充分潤滑氣管導管(1分);喉鏡鏡片選擇得當(1分);檢查喉鏡燈光良好(1分),關閉燈光備用(1分);準備牙墊(1分);準備膠布(1分);掛聽診器(1分)。107、喉鏡使用得當,左手握手柄位置恰當。(3分)38、右手拇、食、中三指分開上、下唇,左手持喉鏡沿口角右側
5、置入口腔(4分),用鏡片側翼將舌體左推(3分),使喉鏡片移至正中位,然后左臂用力上提暴露咽腔(不能以牙做支點上撬,以免損傷牙齒)。(3分)不能有撬動門齒聲音(5分)15 9、看到咽腔后鏡片繼續向前,可見如小舌樣會厭,用鏡片前端挑起會厭,暴露聲門(4分);右手持氣管導管借助喉鏡插入氣管(4分)。810、在氣管導管的氣囊過聲門后,醫生指示助手將導管芯拔出(3分);繼續插至所需深度(導管尖端距門齒距離2123cm)(5分)。811、 用注射器向氣囊內注氣約6-8ml,密閉氣道(2分); 212、用簡易呼吸器連接氣管插管(由助手協助擠壓氣囊:810次/分)(3分);聽診雙肺,確定導管在氣管內(3分)。
6、放入牙墊(牙墊大小合適)(3分);退出喉鏡(3分);復位頭顱(3分);正確固定導管(3分)。18終末質量標準10分1、操作動作輕柔,避免造成損傷。22、操作熟練,沉著冷靜,手法正確。23、重復插管動作,導管誤入食道。24、插管時間:從開始插管(打開喉鏡)至插管完畢、開始第一次通氣不超過20秒。25.整體操作時間在3分30秒內完成,超時扣2分,4分30秒停止操作2總分100三、雙人法成人心肺復蘇術基礎生命支持的主觀評分表 滿分40分流程主 要 評 估 要 素分值扣分實得分 一、準備與判斷7分1、兩名選手戴保護手套,準備好5件急救裝備等候上場。1分2、A角首先上場,看天看地判斷周圍環境是否安全。1
7、分3、做看表動作,工作人員開始記錄操作搶救的時間。0.5分4、A角跪于患者右側,跪姿符合要求,膝蓋無來回移動;拍打雙肩,低頭呼喚兩遍、聲音響亮;并觀察自主呼吸。1分5、確定昏迷后高聲呼救,用語規范;現場分工,指派任務。1分6、擺放標準的仰臥體位,胸外按壓時才口述理順患者身體。0.5分7、判斷患者心跳,檢查四項循環征象:觸摸頸動脈搏動的手法正確(以亮綠燈為準),沿順時針巡視四肢、觀察臉部;數數計時(使用標準用語),限時6秒鐘完成;解開上衣、暴露胸部,立即開始胸外按壓;第一輪胸外按壓期間,邊做邊逐一下達5個口頭醫囑。2分 二、心臟按壓10分1、按壓部位:用單手法快速定位,每輪定位的動作準確、清晰到
8、位,手掌根部緊貼胸骨正中線(無紅燈點亮)。2分2、 按壓手勢:雙手重疊搭在一起、十指相互交扣;翹起伸直的五個指頭,不得接觸到患者胸壁皮膚。2分3、 按壓姿勢:輕松美觀,以髖關節作為支點、挺直腰部;雙肩位于雙手正上方,手臂應垂直地往下壓、不得傾斜;雙臂繃直不得彎曲,身體無搖晃,始終觀察患者面色。3分4、用力方式:利用自身重量做按壓,用力均勻、平穩并且有規律,不得進行沖擊式按壓,數數掌握按壓節奏;放松應充分,但掌根部不能離開胸壁,做到放松不離位。3分5、按壓頻率、按壓深度和中斷按壓時間:交由電腦及秒表客觀評分(第一輪胸外按壓質量不予評估)。0分 三、開放氣道5分1、 助手B攜帶氧氣面罩、復蘇球囊、
9、氧氣袋、急救箱和除顫儀上場;跪于患者頭頂部,遵照A角下達的醫囑逐一執行操作。1分2、裝配好氧氣面罩-復蘇球囊、接通氧氣,放置于身旁備用。1分3、用正確手法檢查及清理患者口腔,要求動作輕柔、到位。1分4、 采用“托舉雙頜法”徒手開放氣道,規范、輕柔、流暢,一次做到位,沒有重復頭后仰的動作,頭部位置穩定。1分5、全程氣道管理,始終維持患者頭后仰姿勢,頭部無回位。1分 四、人工呼吸5分1、 待A角完成連續30次按壓后轉由助手B接替,負責用氧氣面罩-復蘇球囊做人工呼吸,按壓與通氣無縫隙交替。1分2、 左手采用“E-C”手法固定氧氣面罩,氧氣面罩放置的位置正確、使患者的口鼻密閉,通氣時未聽到漏氣聲音。1
10、分3、右手單手捏復蘇球囊通氣,要求動作規范、捏氣囊適度。1分4、用12秒鐘時間緩慢捏皮球通氣,直到患者胸廓被吹抬起為止;在5秒鐘內實施兩次通氣、完成一組人工呼吸。1分5、首輪的頭2次人工通氣有效、肉眼可見患者的胸廓起伏。1分五、CPR2分鐘后檢查分1、 首輪的頭2次人工通氣之后比例為30:2的五輪CPR周期(此時方才按下模型人記錄鍵,開始啟用電腦,進行客觀記錄評估);0分2、 檢查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循環征象是否恢復(數數計時、用810秒鐘時間完成,要求動作規范);大聲報告:“患者仍無呼吸心跳,準備除顫。”1分六、胸外心臟非同步直流電除顫術10分1.準備除顫:正確開啟除顫儀,調至監護位置,安放除顫
11、電極板,報告心律情況“室顫,須緊急電除顫”;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膚,打開導電膠蓋,在電極板上涂以適量導電膠混勻。1分2.安放電極板:電極板位置安放正確,電極板與皮膚緊密接觸,不得歪斜。2分3.選擇能量:除顫能量選擇正確。1分4.充電,請“旁人離開”。1分5.電極板緊貼皮膚:電極板壓力適當,觀察心電示波。1分6.與患者保持安全距離:操作者身體不能與患者接觸,除顫前確定周圍人員無直接或間接與患者接觸。1分7.放電:觀察心電示波,除顫儀充電并顯示可以除顫時,雙手拇指同時按壓放電按鈕電擊除顫。(只口述充電、放電)1分8.從擦干患者胸部皮膚開始至除顫放電完畢的時間要求:不超過20秒鐘。1分9.除顫結束要求
12、:除顫結束,移開電極板,關機,清潔除顫電極板,正確歸位;清潔患者胸壁皮膚;報告“繼續心肺復蘇2分鐘后復檢,心跳、呼吸恢復,心肺復蘇成功”;清潔除顫電極板,正確歸位電極板。1分總體印象分:兩名選手精神飽滿,嚴肅認真,口齒清晰;動作熟練、干凈利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各項操作;選手配合默契,彼此之間有口頭醫囑與相互回應;全程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動作輕柔、關懷、無撞擊響聲。2分雙人法成人心肺復蘇基礎生命支持的客觀評分表一、秒表五段計時客觀評價分(滿分10分)評估要素秒表計時方法與時間基數指標評分標準扣分1、開始實施胸外按壓時間(2分)從A角上場看表至開始做第一次胸外按壓所花的時間,限定在30秒鐘以內完成
13、。實際秒表計時: 秒不超時不扣分,而如果延誤時間、每延后1秒鐘扣0.2分,至每一項扣完2分為止2、中斷胸外按壓時間(2分)CPR期間無論做任何操作(電擊除顫例外),中斷胸外按壓時間都不允許超過10秒鐘。實際秒表計時: 秒只要出現超時就扣除2分,不超時則不扣分3、首次人工通 氣后5個周期的CPR操作用時(2分)從首次人工通氣后第一次胸外按壓開始、至完成5個周期做完第十次人工呼吸結束,要求在110秒120秒之間完成(采用電腦自動計時)。實際秒表計時: 秒凡是偏離1155秒范圍,每誤差1秒扣0.2分,至扣完2分為止4、開始實施除顫操作用時(2分)從擦干患者胸部皮膚開始至除顫放電完畢的時間要求不超過2
14、0秒鐘不超過20秒鐘(2125秒扣0.4分,2630秒扣0.8分,3135秒扣1.2分,35秒0分)。5、準備除顫至結束總用時(2分)從復檢發現患者無呼吸、脈搏準備除顫時開始至除顫完畢,開始口述繼續按壓、人工呼吸2分鐘時。3分30秒內完成,超時扣2分,4分30秒停止操作。比賽全程累計總用時共計: 秒上述5段計時相加即可,其中“4、中斷胸外按壓時間”如果不超過10秒就不計算在內,而一旦超時則累加計算時間。只報全程總時間,不再重復計分0分15項實際得分合計:總分10分上述五項扣分之和 分二、CPR終末質量電腦評估分(滿分50分)評估要素電 腦 評 估 數 據評分標準扣分(一)心臟按壓終末質量(35
15、分)1、五輪胸外按壓累計總數:正確數150次,實際記錄值:每誤差1次扣0.5分2、五輪胸外按壓平均頻率: 次/分鐘正確率100120,實際記錄值:每誤差1次扣0.2分3、五輪胸外按壓平均深度: 厘米正確范圍55.5cm,實際記錄值:每誤差0.1cm扣1分4、按壓部位錯誤累計次數: 正確要求為0,實際記錄值:每錯誤1次扣0.5分5、按壓力度不足累計次數:深度5cm正確要求為0,實際記錄值:每過淺1次扣0.5分6、按壓用力過度累計次數:深度6cm正確要求為0,實際記錄值:每過深1次扣0.5分7、放松回彈釋放不全累計次數:正確要求為0,實際記錄值:每出錯1次扣0.5分合計扣分: 分(最多扣完35分為
16、止)實際得分:滿分35合計扣分 分(二)人工呼吸終末質量(10分)1、五輪人工呼吸累計總數:正確數10次,實際記錄值:每誤差1次扣0.5分2、人工呼吸通氣不足累計次數:400ml正確要求為0,實際記錄值:每出錯1次扣0.5分3、人工呼吸通氣過度累計次數:600ml正確要求為0,實際記錄值:每出錯1次扣0.5分4、人工呼吸流速過快累計次數:正確要求為0,實際記錄值:每出錯1次扣0.5分合計扣分: 分(最多扣完10分為止)實際得分:滿分10合計扣分 分(三)反復交替五個輪回(5分)1、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的交替比例:始終保持30:2,實際記錄值:凡比例錯誤扣2分2、除顫之后實施的CPR周期數:剛好完
17、成5個輪回,實際記錄值:每誤差1個扣1分合計扣分: 分(最多扣完5分為止)實際得分:滿分5合計扣分 分(一)(三)項實際得分合計:即電腦記錄評估分 分四、右脛腓骨閉合性骨折的固定與搬運操作比賽評分標準項目操作要求標準分扣分實得分準備10分觀察周圍環境安全(1分),正面走向傷者,表明身份(1分)2 初步判斷傷情(右下肢活動障礙)2安慰患者,簡要說明急救目的,告知傷者不能隨意活動2護士準備物品及鏟式擔架,做好操作準備2托扶傷肢手法正確穩定2包扎固定操作55分檢查傷情檢查傷者頭面部、頸部、氣管是否居中方法正確(各1分)3胸骨有無骨折,胸廓擠壓試驗方法正確2骨盆擠壓試驗方法正確2檢查腹部、會陰部方法正
18、確(各1.5分)3檢查四肢有無損傷,詢問疼痛、觀察肢體活動情況5包扎固定暴露患肢,去除鞋襪1牽引傷肢手法正確、穩定(醫護各2分)4兩塊夾板分別放在小腿內、外側,長度超出骨折上下兩個關節3骨隆突出部位和空隙處加襯墊,用3條繃帶固定,位置正確12用繃帶先捆縛中間的1條,再捆縛兩端,距離均勻。繃帶不得捆扎關節上。繃帶繞兩圈后將結打在夾板面。(每條5分)15松緊以繃帶結能在夾板面上下移動1cm為宜2夾板固定后,檢查并口述傷肢末端的血液循環及感覺運動情況3搬運25分移動傷員于擔架將鏟式擔架分解成兩片,調整長度(經過模特身體上方扣4分)4術者指揮,共同將傷者軸位翻動,從身體兩側放入鏟式擔架合攏鎖定(指揮配
19、合不當扣2分,;軸線翻身不正確扣2分;未鎖定扣4分;夾傷患者扣8分)8急救員動作正確,協調、平穩3固定傷員按胸部、髖部的順序規范固定5固定帶松緊度適當2搬運傷者術者指揮,急救員平穩抬起傷者,足先行2術者在頭側,同時觀察傷者情況1整體質量10分選手操作熟練、手法規范,口令簡潔,動作流暢,清理現場物品無遺漏5在4分30秒時間內完成(計時從評判長宣布比賽開始至固定傷者在鏟式擔架上口令123起結束),超時扣5分,5分30秒停止操作5合 計100贛州市院前急救技能大比武項目操作流程一、急救止血技術操作流程(單人項目:醫生操作,護士配合)(一)著裝整齊,戴好手套。(二)醫生、護士人員同時入場,舉手示意,考
20、官發出指令計時開始。(三)評估現場環境并報告。(按上、下、左、右順序)(四)醫生表明身份,安慰患者,告知急救的目的,護士開始準備物品,備好后至患者身旁。(五)醫生檢查傷員并報告傷情:口述:患者頭頂部有一約4的頭皮裂傷,有前臂中段掌側面有一46的軟組織挫裂傷口,廣泛滲血,中央有噴射性出血。(三)醫生立即用指壓止血法止血,并囑護士繼續指壓止血法,抬高患肢兩分鐘,醫生用止血帶止血,檢查止血效果(捫遠端動脈搏動情況),記錄上止血帶的部位及時間。止血帶止血法操作要點:指壓止血后先將患肢抬高2分鐘,在扎止血帶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墊襯墊,扎止血帶壓力均勻、適度,以剛阻止動脈血液
21、流動為度,手法正確,扎止血帶的部位和時間要有明顯的記錄。(四)對上肢軟組織損傷創面,用加壓包扎止血法包扎創面并用三角巾懸吊上肢8085度,并檢查血運。螺旋形加壓包扎止血法操作要點:首先檢查傷口,排除異物和骨折情況,然后用敷料按無菌操作原則(敷料手接觸面不能接觸創面,敷料應大于創面)覆蓋在創面上,再用繃帶先在敷料遠端環行扎兩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適度加壓壓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繃帶卷邊緣保持整齊,最后平繞一圈,在傷肢外側用繃帶扣固定。包扎完畢敷料不能有外露。用三角巾懸吊患肢(五)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點:傷口覆蓋敷料,囑護士按壓,醫生取三角巾帽式包扎。除去眼鏡及頭飾,將三角巾底邊
22、向內摺起數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頭頂,將三角巾兩端經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繞回前額中央打結,將結尾摺入帶邊內,將三角巾頂角輕輕拉緊固定后摺入帶內。二、成人經口氣管插管操作流程(單人項目:醫生操作,護士配合)(一)著裝整齊,戴好手套。(二)醫生、護士人員同時入場,舉手示意,考官發出指令計時開始。(三)評估周圍環境并報告。(按上、下、左、右順序)(四)擺放體位:病人取仰臥位,清理口腔,用抬頦推額法,以寰枕關節為轉折點使頭部盡量后仰,以便使鏡片和氣管在一條直線上。 (二)加壓去氮給氧:使用簡易呼吸器面罩加壓給氧,交予助手給病人吸100%純氧23分鐘,使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時暫停通氣。
23、 (三)準備導管:選擇相應規格的氣管導管,用注射器檢查充氣套囊是否漏氣,在導管內放入導絲并塑型,在氣管導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潤滑油。 (四)準備喉鏡:氣管導管準備好后,選擇合適形狀和大小的喉鏡鏡片,檢查光源后關閉,放置備用。(五)準備牙墊、固定膠布和聽診器。(六)暴露聲門:打開喉鏡,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撥開病人上下齒及口唇,左手緊握喉鏡柄,把鏡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側向左推開舌體,以避免舌體阻擋視線,切勿把口唇壓在鏡片與牙齒之間,以免造成損傷。然后,緩慢地把鏡片沿中線向前推進,暴露病人的口、懸雍垂、咽和會厭,鏡片可在會厭和舌根之間,挑起會厭,暴露聲門。(七)插入氣管導管:操作者用右手從病人右口角將氣管
24、導管沿著鏡片插入口腔,并對準聲門送入氣管內,請助手幫助將導絲拔除,繼續將導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時導管尖端距門齒距離通常在2123cm。注意氣管導管不可送入過深,以防止進入單側主支氣管造成單側通氣。操作過程中如聲門暴露不滿意,可請助手從頸部向后輕壓喉結,或向某一側輕推,以取得最佳視野。(八)確認導管位置:給導管氣囊充氣后,立即請助手用簡易呼吸器通氣,在通氣時觀察雙側胸廓有無對稱起伏,并用聽診器聽診胃區、雙肺底、雙肺尖,以雙肺呼吸音對稱與否判斷氣管導管的位置正確無誤。(九)固定導管:放置牙墊后將喉鏡取出,用膠布以“八字法”將牙墊與氣管導管固定于面頰。三、成人基礎生命支持操作流程(綜合項目)假設
25、心肺復蘇模型人為當場目擊倒地的成人心搏驟停患者,兩名院前急救醫護人員互為AB角色交換上場參賽,其中第一施救者(簡稱A)擔任主角,得分歸主角一個人所有;而第二施救者協助(稱作B)為配角。按照CPR2010國際指南的最新標準,AB兩人配合共同完成BLS即第一個CABD四個環節的技能操作(要求全程戴保護手套)。比賽標準的操作流程與細節手法:(依據CPR2010國際指南)1、 評估現場環境是否安全:第一施救者A首先上場看天看地(巡視上下左右4個點),判斷周圍環境是否安全。然后做看表動作,記錄開始搶救的時間。2、 A角檢查意識:A角先到達患者身邊,跪于右側,就地搶救。A應盡量靠近患者身體,雙膝分開、距離
26、與自身肩部同寬,左膝蓋平患者肩部水平(操作過程中膝蓋無來回移動)。判斷是否昏迷的方法為呼喚、拍肩,應湊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別對著左、右兩個耳朵各大聲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時用手拍打患者的雙肩,不能擊打或搖晃其它部位,檢查意識限時2秒鐘完成。3、 A角觀察呼吸:發現患者無反應,A角接著用眼睛掃描患者的面部和胸部,觀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無呼吸急促、呼吸緩慢甚至臨終前異常呼吸),而不用檢查有無自主呼吸。規范數數計時“一千零一、一千零二”,觀察呼吸限時2秒鐘完成。4、 A角啟動BLS:一旦發現患者連呼吸也不正常,立即高聲呼救:“患者無反應,嘆氣樣喘息,快來人吶、準
27、備搶救!啟動應急反應系統”,吩咐第二施救者B趕快準備急救箱、氧氣面罩-復蘇球囊、氧氣袋及除顫儀,現場指派任務、明確各自分工。5、 擺放體位:A角將患者體位擺放成標準仰臥位,置于平整的地面上,稍后口述“理順患者身體”,保持身體平直、四肢無扭曲;同時A角自身的跪姿和體位也保持正確。此時,B角攜帶上述5樣急救物品上場,跪在患者的頭頂部。開始裝配氧氣面罩和復蘇球囊備用。6、 A角判斷循環征象:A角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規范手法在正確部位觸摸患者的右側頸動脈搏動,同時眼睛沿順時針方向巡視患者四肢,檢查肢體是否還在抽動,最后將目光停留在臉部看有無咳嗽反射(順便觀察病人面色)。數數計時(從“一千零一”數到“一千
28、零六”),時間剛好控制在6秒鐘完成。7、 A角建立人工循環:一旦判斷患者無心跳,盡快由A角實施第一輪胸外心臟按壓(必須在看表后30秒內開始胸外按壓)。在做第一輪心臟按壓動作的同時,A角不斷下達一系列口頭醫囑(待B角完成一個后、方才下達另一個醫囑):“面罩-球囊、接通氧氣”、“檢查清理口腔”、“開放氣道、保持暢通”、“固定氧氣面罩”、“球囊通氣兩次!”。A角一邊按壓一邊下達口頭醫囑,B角應逐一回應醫囑“是”,并做相應動作。注意,第一輪胸外心臟按壓只對流程質量作主觀評估(即只由考官憑肉眼觀察選手的操作步驟和手法、對比賽過程進行評分),而不用電腦進行終末質量客觀評價,A角也不用邊按壓邊數數。徒手做胸
29、外心臟按壓的規范要點(六要素):(1) 按壓部位胸骨正中線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處,單手快速定位的方法為“掌根部居中、左手中指剛好平患者兩乳頭之間的連線上”,對體型異常者應改用雙手定位法“胸骨下切跡之上兩橫指”。每個輪回周期按壓之前,比賽都要求先用左手單手定位,部位準確、動作清晰;施救者的左手掌根部應始終貼住患者的胸壁皮膚,做到“放松不離位”,牢牢將左手掌固定在正確的按壓部位上,不得進行跳躍式按壓。(2) 正確手勢快速定位后,施救者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雙手重疊并十指交叉、相互扣起來;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與患者的胸骨接觸(面積越小越好),左手五個指頭必須全部翹抬起來,不可將按壓力量作用于
30、患者的兩側肋骨上,以免造成骨折。(3) 按壓姿勢施救者雙膝跪地,以髖關節為支點、腰部挺直,雙肩位于雙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施壓(利用杠桿原理),而不是靠兩個手臂的力量發力;因此雙臂必須繃直,肩、肘、腕三關節呈一條直線(尤其肘關節不得彎曲),無晃動或搖擺;而且手臂這條直線須與患者胸部形成90直角、不能傾斜,以施救者的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壓。按壓過程中要求平穩、有規律,用力均勻,不可使用瞬間力量,不得進行沖擊式按壓;操作者的目光應始終盯著患者臉部,全程觀察其面部表情和面色改變,以便及時評估胸外按壓是否有效。(4) 用力按壓按壓深度應使成人胸骨下陷超過5厘米以上(至少需要施加30kg的力量,比賽
31、標準規定最多不超過6cm),而兒童為5厘米、嬰幼兒4厘米;簡便、直觀的評估指標為每次按壓都能觸摸到患者頸動脈搏動,同時面色逐步變紅潤。每次下壓完成后手臂力量都要松解,保證壓力釋放、充分放松,讓患者胸廓完全回彈,使得心臟能充分舒張受血。(5) 快速按壓按壓頻率要達到100次/分鐘以上(比賽標準限定在11010次/分范圍),但由于還要交替做人工呼吸,故每分鐘不可能壓夠100次;具體地說1617秒鐘要完成30次按壓,即每次按壓用時不超過0.6秒,往下按壓與向上放松的時間要基本保持相等。應通過數數來掌握節奏,規律為個位數加多一個尾音(如“1下、2下、3下、4下、5下10下112130”,數數始終發兩個
32、音),建議施救者大聲地數出來。(6) 持續不斷心肺復蘇過程中不管做任何操作,都要求盡量不要中斷心臟按壓,盡可能持續不斷地進行;如果不得不中斷胸外按壓(例如交替做人工呼吸、電擊除顫放電、相互交換AB角色、氣管插管暴露聲門裂或者將患者過床時),中斷按壓的時間最好能控制在5秒鐘以內、最多不準超過10秒鐘,以免影響人工循環效果,降低心肺復蘇的搶救質量。8、 B角徒手開放氣道:由B角跪在患者頭頂部實施,B角上場后聽從A角指揮,逐一執行A角下達的口頭醫囑。在開放氣道之前,先裝配好面罩-球囊并將復蘇球囊接通氧氣;接著檢查口腔有無異物或者分泌物,該患者口腔有分泌物,應馬上將患者的頭側向一邊,用食指探入口腔內清
33、除干凈。然后采取“托舉雙頜法”或“推額抬頦法”使患者頭部往后仰,徒手開放氣道,解除昏迷者舌根后墜,從而保持呼吸道暢通;要求徒手開放氣道的動作規范、輕柔,一步做到位(病人下頜、耳廓之間的聯線與地面垂直呈90);并且操作全程始終用左手維持住患者頭后仰姿勢,管理好患者氣道,使頭部穩定保持正確的后仰位置,無移動、無回位,B角也沒有為患者反復做頭后仰的動作。9、 B角用器械實施人工呼吸:在A角下達“球囊通氣兩次”的醫囑后,由B角負責采用左手“E-C”手法固定、扣緊氧氣面罩,右手使用復蘇球囊捏皮球通氣二次,用時控制在5秒鐘以內(緩慢通氣各至少1秒、中間換氣1秒),不能通氣過快以免造成胃脹氣,也不能超過10
34、秒鐘延誤胸外按壓。以看到患者胸部起伏為人工呼吸有效指標,只要一看見胸廓抬起,就應停止吹氣;如果胸廓無起伏,說明人工呼吸無效,必須馬上查找原因并給予糾正。究其原因不外乎三個,一是氣道不暢通,可多次嘗試用規范的“E-C”手法(而不能用其它手法)反復開放氣道,必要時放置口咽通氣管;二是氧氣面罩漏氣,應以患者鼻梁根部作為參照點重新覆蓋氧氣面罩,適當施加壓力將氧氣面罩與患者口鼻部密閉扣合,避免出現縫隙(但不要使盡全力扣緊面罩),氧氣面罩氣囊密封圈的充氣也不可過脹;排除這些因素之后,剩下的最后一個原因就是通氣量不夠,可加大捏皮球力度增加潮氣量(有氧供時最多不超過10ml/Kg)。每兩次通氣結束后,B角可將
35、扣緊的氧氣面罩從患者面部稍微松開,留出一條可見的縫隙以利于排出二氧化碳,但仍然保持患者開放氣道的頭后仰姿勢。同樣,第一輪人工通氣只對流程質量作主觀評估,不用電腦進行終末質量客觀評價。10、 A角與B角按照30 : 2的比例交替進行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總共完成5個輪回的CPR周期(即胸外按壓累計150次、人工呼吸累計10次)。只針對第一次人工通氣后這5個周期的操作質量,才啟用電腦進行終末質量客觀評價,根據電腦記錄打印的報告單當場對結果給出量化評分,包括交替比例、輪回次數、人工呼吸總數、人工呼吸正確率、人工呼吸流速過快、胸外按壓總數、胸外按壓平均深度、胸外按壓平均頻率、胸外按壓部位錯誤、胸外按壓力
36、度不足或者過度,以及放松回彈釋放不全等評價指標;而流程質量仍由評委憑肉眼觀察實時作出主觀評估。終末質量與流程質量的評估權重為(51): 4,即電腦評分50分(從50分往下減,扣完為止)、秒表計時10分(延誤時間扣分,減完10分封頂)與評委評分40分(從40分往下減,逮住錯誤扣分,每個評分細節因子都有最高扣分的數值限制)。11、首輪做5個30:2,歷時約2分鐘,復檢呼吸、頸動脈搏動,如沒有呼吸、脈搏,立即指示助手迅速開啟除顫儀,調試除顫儀至P導聯監護位置,選手安放除顫電極板顯示心律為“室顫”,進行電除顫。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膚,手持電極板時不能面向自己,將手控除顫電極板涂以專用導電膠,并均勻分布于
37、兩塊電極板上。確定手控除顫電極板正確安放位置,前電極板放在胸骨外緣上胸部、右側鎖骨下方;外側電極板上緣放在左下胸、乳頭左側,電極板中心在腋中線上,并觀察心電波型,確定仍為室顫心律。選手指示助手充電200焦耳,助手按動除顫器充電按鈕,使除顫器充電(單相波除顫用360J,直線雙相波用120J,雙相指數截斷(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對除顫儀不熟悉,除顫能量選擇200J)。確定周圍無人員直接或間接與患者接觸(觀察自己、觀察助手、觀察周圍人,大聲說“旁人離開”。除顫器顯示充電完成,除顫電極板緊貼胸壁,適當加以壓力,并觀察心電波形,確定仍為室顫心律時,雙手拇指同時按壓手控電極板上的兩個放電按鈕
38、進行電擊。放電結束,移開電極板,指示助手關機,選手清潔電極板,歸位。擦干胸壁皮膚,口述:繼續按壓、人工呼吸2分鐘后復檢呼吸、脈搏出現,心肺復蘇成功。整個基礎生命支持操作比賽采取秒表分段計時,用時間指標客觀評價選手動作的熟練程度及兩人配合的默契度。全程共設有五段計時,即開始實施胸外按壓的時間:從A角上場看表至開始做第一次胸外按壓所花的時間,限定在30秒鐘以內完成;中斷胸外按壓的時間:CPR期間無論做任何操作(電擊除顫例外),中斷胸外按壓的時間都不允許超過10秒鐘;首次人工通氣后5個周期的CPR操作用時:從首次人工通氣后第一次胸外按壓開始、至完成5個輪回做完第十次人工呼吸結束,采取電腦計時,要求在110秒120秒之間完成。開始實施除顫操作用時: 從擦干患者胸部皮膚開始至除顫放電完畢的時間要求不超過20秒鐘準備除顫至結束總用時: 從復檢發現患者無呼吸、脈搏準備除顫時開始至除顫完畢,開始口述繼續按壓、人工呼吸2分鐘時。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減災中心(衛星減災應用中心)擬聘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上海市15區高三語文二模試題匯編之文言文二(教師版)
- 鎮江市屬學校2024-2025學年學業水平考試英語試題模擬卷(四)含答案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中學化學微格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師范大學《大學體育(健身氣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煙臺南山學院《網絡攻擊與防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診斷性測驗化學試題含解析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獸醫生物制品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西醫結合耳鼻喉科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醫院護理應知應會沖刺題試題題庫及答案
- 2024年青海省西寧市中考一模物理、化學試卷-初中化學(原卷版)
- 專題01-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學生版)-2021年中考物理力學提優特訓專題
- DB42∕T 676-2010 湖北省柑橘標準園建設規范
- 環境監測課件50張
- 高考復習專題練習專題20函數的基本性質小題(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學生版+解析)
- 機器學習(山東聯盟)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財經大學
- 2025年江蘇省高職單招《職測》高頻必練考試題(附答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外必讀書目知識點梳理
- 廣東省2025年高三高考模擬地理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專題04 文化自信-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及文化交流(課件)
- 臨床胃腸鏡術前術后護理要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