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上海師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明代陶瓷大規模外銷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國瓷器被運往東亞、東南亞一帶,通過轉運銷往南亞、中東地區。據此推斷當時A.朝貢貿易獲得迅猛發展 B.殖民擴張帶動瓷器外銷C.瓷器設計符合西方審美 D.海上私人貿易日益興盛2.清末民初,盡管傳統婚禮并不符合政治變革的訴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當時江南地區仍有不少知識分子出于孝道觀念,按照傳統儀式舉行婚禮,只是繁復的儀式發生了簡化。這說明A.婚俗具有明顯的二元性特征B.通過婚俗強化了理學的主流地位C.婚姻自由使社會價值觀異化D.土洋結合成為婚俗變遷的大趨勢3.材料表明19世紀前期,中國在對英國A.棉紡織品貿易一直處于出超地位B.棉紡織品貿易由出超變成了入超C.貿易往來中一直居于出超的地位D.交往中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4.某學者認為,萬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權,以便緩和其他民族對羅馬政府的不滿,而且還在帝國后期改善和提高了奴隸的地位。據此可知,萬民法的推行A.有利于維護羅馬帝國的統治 B.緩和了貴族與平民矛盾C.形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律體系 D.廢除了羅馬的奴隸制度5.明代中后期,民眾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節眾人成群結隊,就近選擇風景美妙之處盡情游覽。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A.政府戶籍管理寬松 B.民眾個體意識增強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D.自然經濟逐漸解體6.如圖是19世紀法國畫家西斯菜的名作。有評論家指出,西斯萊對色彩感覺特別敏銳,筆觸輕快而有變化,特別善于運用微妙的色彩關系,表現具有詩意的自然景色。這說明西斯萊的藝術風格屬于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印象主義 D.現代主義7.啟蒙運動之前,西歐知識分子以歐洲生活方式為標準來評判美洲印第安人,認為他們處于野蠻落后的狀態。而在法國啟蒙運動中,不少啟蒙思想家則稱贊印第安人自然純樸,視其為“高貴的蒙昧人”。啟蒙思想家此舉意在A.批判傳統認識的狹隘B.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C.宣揚自由平等的理念D.批評西歐對美洲的殖民侵略8.《考工記》認為:“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這是對A.工匠精神的絕佳闡釋 B.社會產業分工的準確描述C.地域經濟的準確記載 D.產品制作所需條件的闡述9.陸九淵、王陽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則的根源。他們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內在價值更勝于外在權威。據此可知,陸王“心學”A.擺脫儒學思想束縛 B.彰顯人的自我意識C.維護先秦儒學道德 D.批判君主專制統治10.張世英在《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指出:“康德所面臨的任務就是要在人權與神權繼續斗爭的同時,使人權進一步從單純因果必然性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使人的主體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表明康德強調A.人的理性意識的重要性B.人權和神權的斗爭永恒存在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D.理性思想高于天賦人權理論11.祖國醫學源遠流長。奠定中醫臨床學理論基礎的醫學著作是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 C.《本草綱目》 D.《神農本草經》12.“三言”、“二拍”摒棄了前代文學作品中以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為主要描寫對象,而新興的絲織業工場主、賣油郎、屠夫、轎夫、賭徒、浮浪子弟等成為新的主人公。這主要反映了明代A.市民階層隊伍不斷壯大B.經濟發展瓦解傳統倫理C.小說創作進入新的階段D.商人政治地位不斷提高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進取與平和材料一長安代表的東西部之結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領導著全國國力向外發展的一種斗爭形勢。洛陽代表的是中國穩定狀態,南北的融合;首都居在中央,全國自然舒展的一種和平形態。——錢穆《國史大綱》材料二文化是無所謂優劣的,各種不同的文化各適宜于對付不同的環境。但是環境不能無變遷,而人們控制環境的方法卻變遷的沒有這么快。——呂思勉《呂著中國近代史》問題(1)錢先生“長安代表的東西部之結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領導著全國國力向外發展的一種斗爭形勢。”的觀點,你是否同意上述觀點,以你所學的漢唐歷史說明理由。(2)“進取”與“平和”也可以用于形容中國古代文化,例舉相應的史實和相關文化的時代背景。古代文化表現(請使用準確歷史名詞)時代背景“進取”“平和”(3)中國近代歷史的書寫中呂先生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城文明中。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只有可供充填枕楺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一般認為棉花是從南北兩路向中原傳布的。南路最早出現棉花的地區是海南和瀾滄江流域,之后傳到閩、粵、川等地區;北路始于西北地區。宋元之際,棉花從南北兩路傳布到長江和黃河流域廣大地區。到13世紀,北路棉花已傳到陜西渭水流城。唐宋以后,人們越來越看出棉花作為絮襯和紛織原料的優越性。《農書》說棉花是“比之桑蠶,無采養之勞,有必收之效。免績緝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謂不麻而布,不繭而絮”,“又兼代氈毯之用,以補衣褐之費”。元以后的歷代統治者都極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術書籍,勸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過絲、麻、毛,成為主要的紡織原料,“榨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摘編自于峻極《棉花加工工業發展歷史》等材料二鴉片戰爭前,中國的棉花和棉布不僅自給,還輸出到歐洲、美洲、日本和東南亞地區。美國商人到中國來販運貨物,以土布為主,不僅銷到美國,還轉銷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歐。19世紀初30年間,從廣州運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萬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經達到330多萬匹。英國也曾經大量銷用中國土布。而兩次鴉片戰爭后,“中國進口洋布每年約1500萬匹,值銀3000萬兩,歲進口之紗,至位銀1350萬兩”。1871—1873年洋紗進口3.7萬公擔,到1909—1911年增長到132萬公擔。從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土布生產中使用洋紗的比重已經高達73%(包括國內生產的機紗)。“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商人多不販運;而閩產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滯,不能出口。”——據方顯廷《中國之棉紡織業》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歷史上種植利用棉花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鴉片戰爭前后中國棉紡織業的變化。(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從古代到近代棉花利用的共同價值。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據材料結合所學明代史實可知,明代海禁政策推行后,官方貿易受阻,大量中國瓷經由私人貿易銷往國外,材料體現了海上私人貿易日益興盛的現象,故D正確;“朝貢貿易”輸出海外陶瓷數量有限且明中后期后貿易受阻,故A錯誤;殖民擴張與明朝陶瓷銷往海外無直接關系,故B錯誤;C項中“西方”與材料中“東亞,東南亞一帶”不符,故C錯誤。2、A【解析】
由材料“按照傳統儀式舉行婚禮,只是繁復的儀式發生了簡化”可知,近代婚姻習俗既繼承了傳統的習俗,同時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這說明婚俗具有明顯的二元性特征,故選A;由材料“不符合政治變革的訴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可知,理學的主流地位遭到了沖擊,排除B;材料強調的是價值觀對婚俗的影響,而非婚俗對價值觀的影響,排除C;材料只反映的江南部分地區婚俗的變化,這不代表整體,故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3、B【解析】
材料表明,1832年之后英國對華戶口棉紡織品超過了在華進口的土布值,說明了中國對英國棉紡織品由出超變成入超。B正確;1832年之后變為入超地位,A排除;材料只體現了棉紡織品值,不能反映整體貿易往來狀況,C排除;材料未體現中國以“天朝上國”自居,D排除。故選B。4、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萬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權,而且改善和提高了奴隸的地位,說明萬民法緩和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維護羅馬帝國的統治,故選A;材料沒有體現緩和貴族和平民矛盾,排除B;《查士丁尼法典》形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律體系,C錯誤;D不符合史實,排除。5、B【解析】
材料“民眾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生活方式”表明民眾個體意識逐漸增強。B正確;依據所學可知,明朝未放松對人民的控制,A錯誤;材料未體現出雇傭關系,C錯誤;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才逐步解體,與材料時間不符,D錯誤。故選B。6、C【解析】
印象畫派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應從光的角度來體現,但也離不開與色彩的結合,他們將“光”與“色”在畫面中造成一種生動明快的效果,與西斯萊的藝術風格相同,故選C;浪漫主義的特點是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不符合題意,A錯誤;以現實的、具體的、變化中的人的精神世界及生活遭遇為描寫對象,從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中探討人生底蘊,進行真實的審美反映是現實主義的特點,不符合題意,B錯誤;畫家以象征、變形和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反傳統、反理性的創作是現代主義,與材料內容不符,D錯誤。7、C【解析】
根據“在法國啟蒙運動中,不少啟蒙思想家則稱贊印第安人自然純樸”,結合所學可知,啟蒙思想家宣揚自由平等,啟蒙思想家是借助美洲社會那種自然的狀態來反對法國社會的不平等,故C正確;啟蒙思想家是反對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并非批判傳統認識,排除A;啟蒙思想家的主旨是借此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并非肯定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排除B;D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8、D【解析】
材料信息是,手工制作只有達到了“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才能算得上“良”。因此這是對產品制作所需條件的闡述,故D正確;材料主旨不是強調工匠精神,故A錯誤;材料信息不涉及社會產業分工,故B錯誤;材料沒有地域經濟的信息,故C錯誤。9、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主張通過內悟反省的方式以求理,激發了人們力求成圣的主體意識,故B項正確;心學是對理學思想的繼承發展,并未擺脫儒學思想束縛,排除A項;心學主張的倫理綱常并不同于先秦儒學道德,排除C項;心學仍為專制統治服務,排除D項。故選B。10、A【解析】
由“使人權……解放出來”“使人的主體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可知,康德強調人的主體性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性,強調人的自我意識,故A正確。“要在人權和神權繼續斗爭”不是康德強調的主旨,排除B;早在理性主義思潮出現之前,人性就已經得到解放,排除C;理性主義和天賦人權均是啟蒙思想家們的主張,兩者強調的角度不同,排除D。1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東漢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理論基礎,B項正確;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藥物學專著《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都不是奠定中醫治療學基礎的著作,ACD三項錯誤。12、A【解析】
明清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發展,促使市民階層的擴大,材料中“新興的絲織業工場主、賣油郎、屠夫、轎夫、賭徒、浮浪子弟等”成為小說主人公,顯然是市民階層的擴大在文學作品中表現,故A項正確;明代傳統倫理觀念并沒有瓦解,故B項錯誤;小說創作進入新的階段是在清朝時期,故C項錯誤;古代一直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故D項錯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而新興的絲織業工場主、賣油郎、屠夫、轎夫、賭徒、浮浪子弟等成為新的主人公”,聯系所學明清小說興盛的背景分析解答。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同意。西漢:西漢開辟了絲綢之路,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河西四郡,天山南北與內地聯為一體,并在西域設西域都護府。唐朝:在西域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當地事務,駐軍防守,絲綢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順暢的基礎上臻于全盛。(2)古代文化表現時代背景“進取”布衣將相秦漢時代社會大變革與諸侯爭霸(大意對即可)“平和”禮樂制度西周封建初建時文化制度建設(大意對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如平和——無為思想,進取——經世致用都可以(3)解釋或界定文化的含義——適宜于對付不同的環境,無優劣之分;《呂著中國近代史》中如此界定文化含義目的給予近代陷入沉淪的中華民族以信心。【解析】
(1)態度: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可知同意。理由:依據所學從西漢開辟了絲綢之路以及漢唐設置機構對于西域的管理回答。(2)“進取”的文化表現結合所學可以從“布衣將相”“無為而治”等回答;時代背景可以從秦漢時期的社會歷史回答。“平和”的文化表現可以從“禮樂制度”“經世致用”等思想回答;時代背景依據所學從西周封建初建時文化制度建設或者明清之際的儒學受到沖擊等回答。(3)依據材料三“各種不同的文化各適宜于對付不同的環境”從解釋或界定文化的含義以及《呂著中國近代史》界定文化含義目的回答。14、(1)由國外傳入;種植范圍從邊疆推廣到內地;政府積極推動;地位逐漸上升;紡織技術先進。(2)變化:紡織分離;由手工紡織到機器紡織;土布出口量下降,洋布進口量提高等。評價:西方列強入侵和工業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甲板船合同租賃合同協議
- 電梯委托保養合同協議
- 玻璃雨棚包工合同協議
- 玻璃餐桌采購合同協議
- 甲方合伙人合同協議
- 現代農業供貨合同協議
- 益陽書畫買賣合同協議
- 電機外殼購銷合同協議
- 物資代采合同協議書模板
- 男女朋友吵架合同協議
- 鐵路機務知識培訓課件
-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中的應用2024年智能工廠的新范式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
- 呼氣一氧化氮檢測技術
- 礦山運輸及安全
- 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重點事項解讀(米)
- 鉛鋅礦的選礦工廠自動化控制技術
- 體育賽事管理課件
- 2024年采血針行業分析報告及未來發展趨勢
- 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性學習成果
-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知識體系整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