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閩侯八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八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八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八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八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八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一本《新撰外國地理》課本的章節目錄包括:“中國本部、滿洲、波斯、印度、暹羅、法屬亞洲、英屬馬來半島、英屬加拿大及黑暗大陸總論”等。下面對此書的認識哪一個最準確A.這是十八世紀初期英國人對世界地理的看法B.這是十九世紀初期美國人對世界地理的描述C.這是二十世紀初期日本人對世界地理的分類D.這是中國在二次大戰后對新國家出現的敘述2.(洋務運動)“使洋商壟斷收入銳減,中國少外流白銀當在數千萬兩之巨,中國之航權,唯貴局是賴”。引文中的“貴局”應該是A.江南制造總局B.輪船招商局C.鐵路礦務局D.福州船政局3.1903年,美國與巴拿馬共和國簽訂了“美巴條約”。條約規定,巴拿馬劃出運河區的一條地帶給美國永久使用和控制,美國在這一地區行使主權;同時美國保證并維持巴拿馬獨立。材料反映了A.美國積極謀奪世界殖民霸權 B.西方殖民主義的雙重使命C.美國開始干預美洲國家事務 D.西方現代化進程的掠奪性4.讀如圖,對發生在圖示①處的戰役認識正確的是A.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始出現轉折 B.美軍切斷了日本本土與外界的聯系C.美軍從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D.日本開始喪失太平洋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5.宋朝三司與宰相的職權關系頗為復雜,一方面三司作為宰相領導下的中央財務職官系統,在財務行政中須報請宰相決策,另一方面,三司又可通過多種渠道,不經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三司在政務運行中的地位表明A.政出多門使決策的效率降低 B.中樞機構職能劃分得以理順C.君主力圖強化對政務的掌控 D.官僚機構人浮于事現象嚴重6.1920年,全國各界聯合會在答復蘇俄對華宣言中宣稱,“吾人更信中國人民除一部分極頑朽之官僚、武人、政客外,皆愿與俄國人攜手”“從此舊式的政治家資本家之迷夢,無由實現,而公正有力之聲浪彌漫世界,則各國人民群起打破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之期不遠也”。這反映出當時全國各界聯合會主張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改變中國革命的斗爭目標C.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 D.用社會主義方式解決中國問題7.下圖可以反映出A.儒學開始壟斷學校教育B.出現專業的教育行政機構C.封建學制系統基本形成D.太學可以監管地方的學校8.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標志和特征,下列時代標志和特征對應正確的是A.清末:租界、水師、中山裝、軍閥B.民國:黃包車、旗袍、上海灘、黑色禮帽C.文革:大字報、洋布、語錄、買辦D.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QQ、錄音機、搖滾樂9.唐建立之初,“均給天下民田”,達到了“力業相稱,細民獲資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葉以后,“有錢則買,無錢則賣”“人從私契”成了土地轉移、讓渡的基本方式與基本原則。唐朝經濟領域的這一轉變A.有利于促進小農經濟的發展B.表明政府的經濟職能發生了根本轉變C.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D.是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必然產物10.1920年12月,列寧在俄共(布)莫斯科組織積極分子大會上的講話中說:“如果我們把一個礦租讓給外國資本家,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就有可能開發自己的礦。至于租讓哪些地區,我們是有選擇的。”這意味著列寧A.對外政策的重心發生改變 B.正式取消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明確了國家工業化的目標 D.認識到國家資本主義的作用11.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任務是要穩步地促進相互聯系的兩個轉變。其中一個轉變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另一個轉變則是A.由半殖民地向獨立自主的轉變 B.由專制獨裁向民主政治的轉變C.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 D.由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12.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一些超大企業在設立自己的科研機構和信息網絡的同時,還派出大量人員收集信息和推銷產品,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說明壟斷組織A.推動了現代管理學的誕生 B.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C.使企業生產的計劃性增強 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戰后東亞秩序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一種典型的“陸海分離型”秩序架構東亞大陸地區(主要包括中國及毗鄰的朝鮮和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和美國卵翼下的東亞沿海地區(主要包括韓國和泰國等沿海國家及地區,以及日本和東南亞島嶼國家,在某種程度上還涵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政治上,中國主導的東亞大陸地區與美國卵翼下的東亞沿海地區在意識形態上相互對立,外交上互不承認:經濟上,美國對新中國實施經濟禁運和貿易封鎖,中國與東亞沿海國家的傳統經濟聯系也幾乎割裂:安全上,美國在東亞沿海地區建立起雙邊軍事同盟體系,對新中國進行軍事包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際局勢的變化,這一“陸海分離型”秩序逐漸發生變化,出現了政治和解、經濟融合的積極勢頭。——韋宗友《二戰后東亞秩序:歷史演進與轉型瓶頸》(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后東亞秩序形成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應對這一“陸海分離型”秩序架構而采取的重大政治舉措。(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20世紀最后三十年促使這一秩序“出現了政治和解、經濟融合的積極勢頭”的主要因素。14.(20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東漢末年,豪強地主的武裝兼并與混戰使北方的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田無常主、民無常居”的現象不僅導致百姓饑餓,就連軍隊也無糧可以充饑。此種狀況致使漢朝以人口為基礎,以貨幣納稅的稅收制度形同虛設,“錢賤物貴”的局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扭轉。204年,曹操進行稅收制度改革。規定稅收內容分為田租和戶調。曹操下令,賦稅的承擔者不僅包括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一般豪強地主也要按照土地的多少和戶口分別繳納田租和戶調,不允許有游離于稅收征納之外的優惠階層存在,不允許豪強者轉嫁稅收負擔。——摘編自蔡昌《動蕩時期的創新與沖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賦稅制度變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曹操稅制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曹操稅制改革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中的“中國本部、滿洲”是作為兩個國家出現的,所以可以推斷是日本在大陸政策指導下的設想,將中國東北從中國分離出去,建立滿洲國。故C正確;十八世紀初期英國人沒有侵略中國的意圖,排除A;十九世紀初期美國人也不存在對中國侵略的意圖,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被打敗,不存在“滿洲國”,排除D。故選C。2、B【解析】試題分析:輪船招商局是1873年李鴻章在上海籌劃成立的,從事客運和漕運等項運輸業務,為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它的成立沖擊了洋商的航運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航權。所以本題選B。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3、B【解析】

材料表明美國在巴拿馬獲取利益的同時,還要對其承擔一定的義務,體現了西方殖民主義的雙重使命。B正確;材料只體現了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野心,并未反映美國謀取世界殖民霸權,A排除;1823年“門羅宣言”的發表,表明美國就已經開始干預美洲事務了,‘開始’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排除;材料只說明了美國,不能擴展到整個西方現代化,D排除。故選B。4、C【解析】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臺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次戰役后,美軍從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據材料關鍵信息“1942年、1943年”、“所羅門群島”可以判斷出是瓜島戰役,C正確;太平洋戰爭由此開始出現轉折和日軍開始喪失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是在中途島戰役之后,AD排除;美軍從南面切斷日本本土與外界聯系是在1945年初攻占硫磺島和沖繩島之后,B排除;5、C【解析】

三司“在財務行政中須報請宰相決策……又可通過多種渠道,不經宰相而直接奉圣旨行事”,可知三司的運行表明君主力圖強化對政務的掌控,加強君權,C正確;直接奉旨行事有利于決策效率的提高,排除A;三司在財務行政中須報請宰相決策,但是又可以直接奉旨行事,這說明當時中樞機構職能劃分并不明確,排除B;D與題無關,排除。6、D【解析】

“愿與俄國人攜手”,拋棄資本家迷夢,與各國人民一起“打破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反映出當時全國各界聯合會要用社會主義方式解決中國問題的主張,D項正確;全國各界聯合會的宣言中沒有明確要建立工人、農民、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在內的四階級革命聯盟,即革命統一戰線,A項錯誤;改變中國革命的“斗爭目標”和開展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C兩項錯誤。7、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封建學制。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是強調漢代時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形成了以儒學為核心的封建學制系統,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儒學只是太學的教學內容而非儒學開始壟斷學校教育,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出現專業的教育行政機構是在隋唐時期而非材料中的漢代,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太學是中央的學校,不可以監管地方的學校,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8、B【解析】

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習俗、交通、大眾傳媒的發展變遷·清末以來的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學理論與常識·史觀·社會史觀。【詳解】試題分析:本題可采用排除法。中山裝、軍閥,都是辛亥革命后的時代標志,不符合“清末”的時代特征,A項被排除;洋布、買辦都是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經濟現象,不符合“文革”的時代特征,C項被排除;中國在1993年才有第一條互聯網專線,QQ則是21世紀的新事物,不符合“20世紀80年代”的時代特征,D項被排除。B項所述四項全部符合“民國”這一時代特征。故選B。9、C【解析】

從材料中的“有錢則買,無錢則賣”“人從私契”來看,說明唐中葉以后的土地轉移主要是通過買賣來完成,這一轉變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故答案為C項;土地買賣會導致大土地所有制的擴大,不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B項中的“根本轉變”說法絕對,排除;經濟重心南移與這一轉變無關,排除D項。10、D【解析】

根據列寧的分析,把礦租讓給資本家開發的主動權在國家,結合所學可知,這意味著列寧認識到即將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國家和私人資本主義的結合,要利用資本家的作用,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D選項正確;在國家控制的前提下,同意租礦給外國資本家經營,不能說明列寧改變了對外政策,A選項錯誤;只是在積極分子大會上講到利用外國資本家發展經濟,準備推行新經濟政策,不能說明正式取消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B選項錯誤;列寧對國家資本主義的認識與明確國家工業化的目標不符,C選項錯誤。11、C【解析】

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毛澤東在政治報告中指出全國勝利后,中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C正確;A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排除;B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意義,排除;D是三大改造的意義,排除。【點睛】材料中的關鍵詞是“兩個轉變”,考查的是學生對七屆二中全會內容的掌握。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毛澤東在政治報告中指出全國勝利后,中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12、C【解析】

根據“還派出大量人員收集信息和推銷產品,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可以看出企業注重做好相關的計劃,故C項正確;材料不能證明現代管理學的誕生,A項錯誤;B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材料沒有體現自由放任政策的內容,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歷史背景:兩大陣營的尖銳對立;美蘇“冷戰"格局逐漸形成;朝鮮戰爭爆發。(2)重大政治舉措:積極開展外交,同蘇聯等17國建立外交關系;實施“一邊倒”,加人社會主義陣營;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提出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推動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鮮明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積極發展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3)主要因素: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加強;中美戰略和解與中日建交;蘇東劇變后,冷戰結束;全球化背景下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中國改革開放與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等。【解析】

(1)背景:根據材料“它是一種典型的“陸海分離型”秩序架構東亞大陸地區和美國卵翼下的東亞沿海地區”可歸納出兩大陣營的尖銳對立和美蘇“冷戰"格局逐漸形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朝鮮戰爭爆發也是其重要的背景。(2)措施:可結合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進行分析即可,如同蘇聯等17國建立外交關系、實施“一邊倒”、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提出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推動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和鮮明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等。(3)因素:可結合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國際格局變化、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改善及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14、(1)背景:東漢末年,北方戰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糧食嚴重缺乏;錢賤物貴,政府財政匱乏;土地兼并嚴重。(2)意義: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北方經濟恢復;為曹魏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