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五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世紀60、70年代,“脫亞入歐(仿效歐美)”逐漸成為日本社會的主流認識。受其影響,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為①開展工業革命②廢除封建制度③實施“征服滿洲”④推行“文明開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明代統治者認為,商賈以通有無,并采取過一些利商的措施,比如“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又說“凡自織布帛、農器、食品及……魚蔬雜果非市販,俱免稅”。這反映了明朝前期()A.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商品經濟迅速發展C.商人社會地位提高 D.政府重視民生經濟3.《欽定凱旋圖》(如圖)反映清朝前期的歷史事件是A.雅克薩之戰 B.平定新疆叛亂 C.平定臺灣 D.加強西藏統治4.在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上,國際工人運動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由一國實線到多國實踐的歷程。下列關于社會主義運動的敘述,你認為正確的是①《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③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④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剛分田之后的景象,看起米的確很滑稽,每戶的田,西一條,東一塊,有的用牲口耕,有的連牲口都用不上,索性用人拉犁耕……從機耕退到人耕,確實令人感到可笑,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卻高漲起來了。”這一現象表明當時A.生產力發展水平出現了倒退 B.收益全部歸農戶刺激農業生產C.農村生產組織形式出現變革 D.土地所有權變更調動了積極性6.馬克思、恩格斯所認為“隨著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了。”在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時“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據此可知經濟全球化A.消除了世界各地區間的民族差異B.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體C.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之間均衡發展D.推動了世界性階級斗爭不斷深入7.中共中央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起草工作后提出憲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憲法起草委員會討論通過,然后組織全國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討論修改而成憲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國人民討論。又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約有15億人參加討論…最后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該憲法出臺的過程說明了A.先法修訂程序是極其復雜的 B.憲法制定的嚴肅性和群眾性C.憲法的出臺經過了充分討論 D.憲法是歷史經驗的高度總結8.20世紀50年代埃及總統納賽爾說:“的確,我們的人民大多數還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數卻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機改變了一切……今天,人們在最偏遠的鄉村也能得知各地所發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斷。領導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統治國家。”這直接說明A.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動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B.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識經濟時代人民政治自覺性提高D.人類政治文明往往領先于文化水平而發展9.二戰結束后,中法圍繞處置在華戰犯問題爆發了一場治外法權存廢之爭,并由此導致了“白爾丁號事件”。借助戰后高漲的民族主義熱潮,中國政府迫使法國政府在中法新約簽署前關閉了在華領事法庭,隨即兩國1946年2月簽署了中法新約,徹底廢除了法國在華治外法權。這反映了A.中國借助治外法權存廢之爭進行主權宣示B.二戰后審判戰犯與恢復國家主權相互脫節C.法國在華治外法權廢止時間早于英美兩國D.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贏得了治外法權廢止10.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筆下出現了一大批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她們或滿望愛情大膽追求,或山河且變誓死死守節。同時,女姓作家亦顯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識、自我關懷乃至優于男性的家國情懷。這一現象A.折射出社會轉型的趨勢 B.體現了男女平權的發展C.得益于女性經濟的獨立 D.反映出自我意識的覺醒11.近代中國一場戰爭,使“向存魚鱗冊、黃冊蕩然無存”,江、浙、皖諸省往往“客民爭攜耒耜來受塍廛。其中強有力者,飛來客燕,敢欺本地籬鷃,有主田疇,強行霸占,有喧賓奪主情形”。導致該情形發生的歷史事件是A.中英鴉片戰爭 B.太平天國運動C.中日甲午戰爭 D.義和團運動12.某同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聲稱‘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中共愿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斗。’”該同學不知該材料的真偽。以下是對此材料真偽的判斷,其中正確的是A.應該是真的,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始終堅持三民主義B.應該是真的,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國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C.應該是假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的目標是反對日本侵略D.應該是假的,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與三民主義格格不入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間曾37次出現災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萬歷、崇禎兩朝為甚。疫災常常與水、旱、地震等自然災害同時發生,尤與饑荒并發的頻率最高。戰禍一起,瘡痍滿目,疫癘叢生。面對頻發的災疫,朝廷常常發布詔令減免稅糧田租,也常發帑賑濟直接救濟災民。在疫病流行時期,軍營將士會食用特定草藥預防疫病,并將染病患者與健康士兵隔離開來,以免擴大傳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醫送藥的救療手段,擴大救療面。一些深懷濟世思想的醫生不避疫氣,不辭勞苦,施醫送藥。深受儒家愛民思想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也主動出資出力,救助于民。——摘編自張麗芬《明代山西疫災特點及救療措施述略》材料二倫敦于1499—1665年發生多次嚴重鼠疫疫情。隨著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都鐸王朝擺脫了中世紀消極無為的宗教防疫觀念束縛,而以積極的姿態來處理防疫事務。為防控疫情,1518年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后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國政府積極加強疫區公共衛生建設……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至7世紀末期鼠疫逐漸從英國消退。——據陳凱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國消退原因探析》等材料三1910年12月,肺鼠疫在東北大流行。當時清政府尚無專設的防疫機構,沙餓、日本均以保護僑民為由,要求獨攬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挾。迫于形勢,清政府派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1911年1月,伍連德在哈爾濱建立了鼠疫研究所。同時,他請求清政府采取建立隔離醫院、控制疫區交通、加強鐵路檢疫、火化鼠疫患者尸體等防治措施。他依據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防疫理念和辦法,僅用了四個月時間,便成功撲滅鼠疫疫情。為了介紹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經驗,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舉行了“萬國鼠疫研究會”。參加會議的有英美等11國的代表,共33人,伍連德任中方首席代表。會議宗旨為研討微生物學及傳染病學理論。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摘編自百度百科等網絡資源(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朝防疫措施的特點及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政府防疫措施的特點及背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伍連德防疫成功的原因及影響。14.(20分)材料亞歷山大·漢密爾頓(1755年一1804年)是美國開國元勛之一。在為獨立后的美國選擇什么樣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道路這兩個根本性的建國方略上。他都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面對獨立之初美國的嚴峻形勢,1781年至1782年,漢密爾頓以《大陸主義者》為題連續發表6篇文章,集中闡明只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治理一個大陸:此后他又積極倡議召開費城會議并推動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的制定。聯邦政府成立以后,美國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成為當時最緊迫的任務。1791年12月,漢密爾頓向國會提交了《關于制造業的報告》。報告詳細論述了為什么要鼓勵制造業以及怎樣鼓勵和支持制造業。在參照西歐各國政策的基礎上,報告提出了11條保護制造業的措施,包括:征收保護關稅,禁止原材料出口,免除制造業出口關稅,提供便利匯兌和信貸等。盡管這份報告在當時未被國會通過,但它對美國后來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譽為“美國工業化的憲章”。——摘編自張進銘《漢密爾頓的建國思想及對美國的歷史性貢獻》(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漢密爾頓建國方略的內容。(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漢密爾頓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明治維新實施殖產興業政策,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故①項正確;明治政府通過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幕府封建領地,實行“廢藩置縣”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廢除封建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故②項正確;“征服滿洲”并非是為“脫亞入歐”才制定的。故③項錯誤;明治政府號召向西方學習,推行文明開化。故④項正確。①②④正確,故B正確;③錯誤,A、C和D排除。故選B。2、D【解析】
減輕商稅以及對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給予免稅,反映出明朝初期政府重視民生經濟,故D正確;明朝沒有廢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的發展狀況,排除B;明初依然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地位并沒有提高,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凡自織布帛、農器、食品及……魚蔬雜果非市販,俱免稅”,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3、C【解析】
圖中所示的凱旋是在海上,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此次凱旋應該是平定臺灣,故選C項;雅克薩之戰是在東北,平定新疆叛亂是西北,包括西藏在內都與海上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4、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①②③正確,故選A;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④錯誤,排除,故排除BCD。5、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分田到戶、包產到戶的情景,這是農村生產組織形式由生產隊集體勞動轉變為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故選C;從機耕退到人耕,是生產組織形式變化導致的,并非生產力水平倒退了,排除A;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民需要交一定數量的農業稅,排除B;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土地公有制不變,排除D。6、B【解析】
依據材料“隨著貿易自由的實現和世界市場的建立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了”、“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可知,這表明經濟全球化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體,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民族隔絕和對立日益消失,不是民族差異的消失;C選項錯誤,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獲益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各地區不是均衡發展的;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階級斗爭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7、B【解析】
據材料“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起草工作后提出憲法草案初稿,……憲法起草委員會討論通過……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討論修改而成憲法草案,……公布,交全國人民討論。又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約有15億人參加討論…最后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可知,1954年憲法從起草到通過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充分說明憲法制定是非常嚴肅的,并且經過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充分參與,故B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憲法的制定,而不是修訂,A錯誤;C說法片面,錯誤;憲法代表隊是廣大人民的意愿,而不是歷史經驗的高度總結,D說法錯誤。【點睛】我國第一部憲法是1954年頒布的,都是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8、A【解析】
題干中埃及總統納賽爾認為收音機減少了埃及“政治上的文盲人數”“領導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統治國家”,據此可知收音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的民主化進程。收音機的普及提高了民眾的參政議政意識,促進埃及政治民主化的發展,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埃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因為人民大多數還都是文盲,故B項不符合題意;根據題意可知人民的政治自覺性是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而非是自覺提高,故C項不符合題意;題干不能反映政治文明和文化水平發展的先后問題,故D項不符合題意。9、A【解析】
中國政府處理“白爾丁號事件”的過程,成為一次宣示主權的行動,表明了捍衛主權的決心,也表明此時審判戰犯與恢復國家主權緊密聯系在一起,并成為影響中外關系的重要一環。A正確,材料表明審判戰犯與恢復國家主權緊密聯系在一起,B排除;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愿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法國在1946年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C排除;治外法權的廢止是當時中國政府奮力抗爭的結果,D排除。故選A。10、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末清初,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三綱五常的觀念不斷受到沖擊。文學作品中出現的一大批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姓作家的平等意識、自我關懷等,正是這一社會轉型趨勢的表現,故A正確;材料體現不出男女平權,故B錯誤;此時女性經濟還未獨立,故C錯誤;材料信息還不足以說明自我意識的覺醒,故D說法錯誤。11、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的范圍正好涉及到江、浙、皖諸省,對這些富饒的地區的經濟造成了破壞,故B項符合題意;ACD項都是中華民族與外來侵略者之間的戰爭,與題意不符合,排除。12、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與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表示服從國民政府,改編工農紅軍,據此判斷,應該是真的,故B項正確;A項錯在“始終”,應排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的目標是反對日本侵略”,排除C項;D項“格格不入”明顯錯誤,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中共愿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斗”,聯系所學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史實分析解答。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政府主導和民間救濟相結合;以法令形式進行直接救濟;防疫重點主要集中在災后賑濟救助方面;注意防控和隔離措施。作用:有利于緩解疫情,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維護統治,促進經濟恢復發展。(2)特點: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周密部署,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學、進步。背景: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央集權的加強;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興起;人文主義的發展。(3)原因:受到良好的專業教育;政府的支持;觀念的更新,采取科學的方法;愛國心的驅使。影響:撲滅東北鼠疫,挽救人民生命,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提高醫學水平;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譽;為后世微生物學及傳染病學理論提供借鑒。【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一“朝廷常常發布詔令減免稅糧田租,也常發帑賑濟直接救濟災民”得出以法令形式進行直接救濟及注重災后賑濟救助;根據材料“將染病患者與健康士兵隔離開來”得出注意防控和隔離措施;根據材料“常常采取施醫送藥的救療手段,擴大救療面”“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也主動出資出力,救助于民”得出民間救濟與政府救濟相結合;作用結合防疫措施從緩解疫情、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統治、促進經濟恢復發展進行回答即可。(2)特點根據材料二“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后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積極加強疫區公共衛生建設……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從政府重視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物流服務合同協議書樣本
- 2025排水系統修復工程合同
- 2025簽訂汽車租賃合同的注意事項
- 2025汽車維修服務合同模板
- 2025年度資產轉讓合同樣本
- 2025簡易裝修房屋租賃合同
- 2024年膨化硝銨炸藥項目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商業大廈辦公室租賃合同模板
- 2025塑膠制品購銷合同書樣本
- 2025物業營銷中心裝修合同
- 國開汽車學院《項目管理》形考作業1-4答案
- 醫學影像科提高診斷報告與手術后符合率持續性改進PDCA
- 2024年江蘇省蘇州市中考生物試卷含答案
- 多功能會議室建設方案
- 2024年數字電視廣播發射機項目建議書
- 鋼樓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課件
-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初中數學全冊教材習題課件
- 項目2 2.1 植物的細胞(1)(課件)-《植物生產與環境》(高教版第4版)同步課堂
- 汽車維修合同協議書
- 年生產泡沫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拿地申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