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羅馬共和國時期,大法官被授予自行決定訴訟程式的權力,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公平”“正義”對《十二銅表法》及其他法律進行解釋、補充和糾正。這一現象表明A.法律的創制具有隨意性 B.貴族仍享有較大的政治特權C.平民與法官矛盾尖銳化 D.羅馬法形成過程具有開放性2.要了解原始先民聚族定居的生活狀況,應訪問的遺址是A.姜寨遺址 B.二里頭遺址 C.殷墟遺址 D.鎬京遺址3.“作為一個將使德國的一代人處于奴役狀態、降低千百萬人的生活水平、剝奪整個國家幸福的政策,即使它可能使我們更加富裕,并且不會撒播令整個歐洲的文明生活衰退的種子,這種政策也是令人憎惡的。”該“政策”出自A.《凡爾賽和約》B.《九國公約》C.《四國條約》D.《開羅宣言》4.明清時期通俗小說的讀者有兩類:直接讀者和間接讀者。下圖描述了這兩類讀者與通俗小說傳播方式的關系。從該圖中可以得出()A.間接閱讀是小說傳播的主要方式 B.社會上層閱讀小說側重于版籍傳播C.通俗小說為明清時期的主流文學 D.明清通俗小說傳播途徑呈現多樣化5.1988年,斯坦福大學經過一翻激烈的爭論后,決定把西方文明這門課程改成包括黑人、拉丁美洲、亞洲等在內的一種世界文明概述。1990年,英國的一些歷史學家進行了類似的爭論。這表明在20世紀末期歐美A.社會精神危機影響文明史研究B.開始重視亞非拉文明的研究C.多元文化觀念的影響逐漸增強D.歷史學率先突破西方中心論6.中世紀的地理觀認為世界由一系列“海洋群島”所環繞,而當時人們所知的只有十余座。未知的島嶼和流傳的海島神話結合在一起對有冒險欲望的人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如“失落之島、“金島”、“銀島”等一直刺激著歐洲航海人,連哥倫布在航海時也曾試圖尋找“失落之島”。據此可知A.《馬可波羅行記》刺激了歐洲人對東方的探險B.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推動歐洲大航海時代到來C.歐洲獨特的文化氛圍影響了早期海上探險活動D.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歐洲人尋求新的海外市場7.1955年,毛主席曾評價河北遵化縣的王國藩社:“二十三戶貧農只有三條驢腿(驢的四分之一屬于社外成員),被人稱為‘窮棒子社’。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時間內,‘從山上取來’了大批的生產資料,使得有些參觀的人感動得下淚。”這一評價A.見證了農村人民公社的初創艱辛 B.推動了農業合作社運動高潮到來C.肯定了農民土地改革后的積極性 D.體現了中共八大的正確方針路線8.1906年,孫中山等人在《軍政府宣言》中提出“國民革命”,以區別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國民黨在其“一大”宣言中,強調國民革命運動必須聯合工農才能取得勝利。這表明A.工農群眾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革命指導思想發生了根本改變C.民主革命的內涵進一步豐富D.廣大民眾的革命覺悟顯著提高9.明清《江寧府志》載:“機戶不得逾百張,張納稅當五十金,織造批準造冊,給文憑然后敢織。”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是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受到壓制 B.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C.為限制西方殖民而閉關鎖國 D.資本主義萌芽侵蝕傳統經濟10.在中國,人們喜歡用家訓的方式傳承家風。讀下表,對比解讀正確的是唐宋家訓內容(單位:篇)A.唐宋時期的家訓已經出現了理論化的趨勢B.宋朝家訓的“女誡”減少說明封建倫理的衰落C.印刷術的進步導致了唐宋家訓的數量增多D.宋朝家訓“處己”數量最多是受到理學的影響11.下表是一位中國法學專家的建言。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該專家主張1新時代社會矛盾發生變化,農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需求要求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督2建設法治國家要求強化法律權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A.深化基層民主 B.制定村民自治法規C.提升官員素養 D.確立依法治國方略12.在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上,國際工人運動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由一國實線到多國實踐的歷程。下列關于社會主義運動的敘述,你認為正確的是①《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②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③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④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古往今來,社會關懷是一個重大議題。16世紀上半期,德國許多地區和城市頒布法令,進行濟貧改革。薩克森的萊斯尼希市設立濟貧公共基金,將關閉的修道院的資產以及信徒捐給教會和修會的財物轉入公共基金。公共基金的日常管理由10位民主選舉產生的世俗人士負責。他們還接管了城市的濟貧事務,統籌管理,對接受救濟的對象進行資格審查,避免了教會和修會救濟的弊端。(1)概述16世紀上半期德國濟貧改革的內容及主要特點。2018年德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量的20.6%。圖20示意德國各州65歲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2)描述德國老齡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舉人口老齡化對該國可能帶來的影響。14.(2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儒生參政帶來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舉制因而成立,但這并不是唯一制約察舉選官的因素。自東漢光武帝始,察舉實施中“授試以職”,舉主對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職務,以此檢驗其是否“便習官事”,合格者方舉至中央。陽嘉元年又建立“諸生試家法”制度,從而出現了一個新環節,構成了察舉制向科舉制演進的初階。——摘編自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材料二在察舉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舉薦;在科舉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考試成績。所以舉人可以“投牒自進”,不必非得他人舉薦不可。到了北宋,封彌成為貢舉考試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考試官在評定試卷時,看不到舉人的姓名、鄉貫等,也就很難作弊了。隋唐以來,科舉出身的官員在高級官員中的比例,逐漸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絕對優勢。——摘編自張希清《中國科舉考試制度》材料三宋廷對于在任官員的課績,以對德行、才能、勞效的綜合檢驗為主要內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對于才能的核驗,宋廷要求官員申報時填寫非常具體的“實跡”、“實績”,以便日后核對。在宋代,課績與監察各為獨立系統,但在現實政治生活中關系密切。宋廷對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樣:有課績定等、有廉訪會問等,考察結果向本人公開,以求得多種信息來源的相互印證。——摘編自袁行霖《中華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察舉制出現的原因。概括東漢察舉制的新發展。(2)據材料二,概括科舉制的發展趨勢。科舉制的發是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3)據材料三,指出宋代對官吏的課績和考察分別有何側重點。綜合上述材料,說明古代選官用官制度的歷史借鑒價值。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由材料可知,大法官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豐富和完善羅馬法,這表明羅馬法形成過程具有開放性靈活性,故D項符合題意;法律的創制是根據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不是隨意的,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中看不出貴族享有特權以及平民與法官矛盾尖銳,B、C兩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2、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姜寨遺址是新石器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氏族村落,反映了原始先民聚族定居的生活狀況,故A符合題意;二里頭遺址是夏朝遺址、殷墟遺址是商朝遺址、鎬京遺址是西周遺址,都不是原始先民的遺址,故BCD錯誤。3、A【解析】

由材料“作為一個將使德國的一代人處于奴役狀態……這種政策也是令人憎惡的”反映德國人對宰割德國的條約的不滿,結合所學,《凡爾賽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宰割戰敗國的和約,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國的勢力,故A符合題意;《九國公約》實質上是在美國占優勢的基礎上,帝國主義列強建立的對中國的聯合統治,故B不符合題意;《四國條約》主要是瓦解英日同盟,結束了日本和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合作狀態,故C不符合題意;《開羅宣言》協同中美英對日作戰的宗旨,承諾了處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故D不符合題意。4、D【解析】

圖中小說讀者和傳播方式均為兩類,但從閱讀的方式來看,有購買文本、轉借文本、聽書、看戲等方式,這說明時人閱讀通俗小說的途徑有多種,故D項正確;圖示只能呈現兩種閱讀方式,無法反映這兩種傳播方式所占的比重,故A項錯誤;直接閱讀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但這些讀者也并非是社會上層人士且從圖示中不能直接得出,故B項錯誤;圖文材料只涉獵明清通俗小說,沒有提及其他文學類型,不具有可比性,故C項錯誤。5、C【解析】

材料體現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英美對“西方文明”外延的概述及爭論,反映了多元文化觀念的影響逐漸增強,C正確;ABD與材料無關。6、C【解析】

材料的文字描述了中世紀地理觀影響下歐洲人進行海上探險的文化因素,故選C;題意沒有涉及《馬可波羅行記》對東方的描述,排除A;材料體現了歐洲人當時對世界的認知還停留在中世紀水平,天文地理知識沒有進步,排除B;材料中歐洲人海上探險是追求財富,而非尋求海外市場,排除D。故選C。7、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毛澤東對農業改造過程中農民的積極行為給予了肯定,這推動了農業合作社運動高潮到來,B正確;人民公社是1958年開始的,排除A;材料并不涉及土地改革,而是社會主義改造,排除C;中共八大召開于1956年,排除D。8、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國民革命的內涵由英雄革命轉向革命必須聯合工農才能取得勝利,可見孫中山在五四運動之后逐漸意識到工農大眾的力量,選項C正確;1919年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材料中時間為1924年,選項A排除;指導思想是資產階級革命思想(三民主義),只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轉變,選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孫中山思想的轉變,與廣大民眾無關,選項D排除。9、D【解析】

題干反映了封建政府限制工商業發展,維護自然經濟基礎的抑商傳統,說明資本主義萌芽現象威脅傳統小農經濟的穩定,故D項正確;題干未涉及對工商皆本思想的壓制,排除A項;封建政府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并非宏觀指導經濟發展,排除B項;題干信息與閉關鎖國政策無關,排除C項。故選D。10、D【解析】

宋朝理學注重做人的氣節和道德,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此時的家訓中關于修身勵志的“處己”數量最多說明是受理學的影響,D正確;通過題干信息無法得出唐宋家訓的理論化趨勢結論,排除A;程朱理學主張男尊女卑,強化了封建倫理關系,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家訓”內容的變化,與印刷術無關,排除C項。11、A【解析】

由材料“農民……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督”“行依法行政,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這說明基層民主存在一些亂象,需要深化改革,故A符合題意;材料強調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思路而非制定村民自治法規,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層民主改革而非官員素質,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層民主改革而非依法治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想變為現實,①②③正確,故選A;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④錯誤,排除,故排除BC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內容:設立濟貧公共基金;世俗人士負責救濟事務;實施資格審查。特點:濟貧由教會主導轉向世俗主導。(2)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東部密度小,東北部差異顯著。影響:勞動力數量減少,養老壓力加大等。【解析】

(1)關于“內容”,由材料“設立濟貧公共基金”,可得出設立濟貧公共基金;由材料“世俗人士負責”,可得出世俗人士負責救濟事務;由材料“對接受救濟的對象進行資格審查”,可得出實施資格審查。關于“特點”,由材料“16世紀上半期,德國許多地區和城市頒布法令,進行濟貧改革。薩克森的萊斯尼希市設立濟貧公共基金,將關閉的修道院的資產以及信徒捐給教會和修會的財物轉入公共基金。”,可得出濟貧由教會主導轉向世俗主導。(2)關于“特征”,由圖可知,德國老齡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區老齡人口密度較東部地區大,此外東北部地區老齡人口分布的差異顯著。關于“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可以從勞動力數量、養老壓力、財政負擔、養老產業等多角度回答。14、(1)原因:漢武帝的推行;儒生參政重視品德。新發展:注重培養官員的實際能力;增加了考試的環節。(2)發展趨勢:公開性;嚴密性(更公平公正)。理由:擴大了官吏的人才來源;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有利于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3)側重點:課績側重實績;考察力求準確。價值:注重選賢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解析】

(1)原因:由材料“儒生參政帶來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舉制因而成立”可知,察舉制出現是因為儒生參政重視品德;另外結合所學可知,察舉制是漢武帝為選拔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選官制,故其制度產生與此存在密切關聯。新發展:由材料“以此檢驗其是否‘便習官事’”可知,東漢執政者比較注重培養官員的實際能力;由材料“陽嘉元年又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