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中學2025屆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頁
西藏拉薩中學2025屆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頁
西藏拉薩中學2025屆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頁
西藏拉薩中學2025屆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頁
西藏拉薩中學2025屆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藏拉薩中學2025屆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是依據《隋書·食貨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時期各地區貨幣使用情況示意圖。該圖反映出A.長江流域經濟水平總體上高于黃河流域B.河西走廊與嶺南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最快C.黃河流域的絲織業迅速發展D.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相對穩定2.明確揭示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重要會議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3.歷史上,西南地區瘧疾疫情十分嚴重,長期被視為“瘴癘之地”。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通過組織建設、宣傳教育普及服藥、衛生掃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這反映了建國初期A.地域發展差異縮小 B.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C.國家治理效能顯著 D.西部大開發初見成效4.“(漢惠帝時)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至“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同時,“弛山澤之禁”,“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于是出現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榮景象。由此可見,這時期A.商人政治地位逐漸提高 B.重商政策推動經濟繁榮C.政府放棄鹽鐵官營制度 D.國家干預促進商業發展5.盧梭說:“設計一種人類的集合體,以用集體力量來保障每一個加盟的個體和他的財產。在這一集體中,個體雖然和整體聯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聽從自己的意志。”這一材料表明他主張A.國家權力應相互制約與平衡B.人不應視他人為自己的工具C.實行資產階級的開明君主制D.利用社會契約保障人民權利6.馬克思曾說過:“只要英國人把機器應用于一個有煤有鐵的國家的交通上……就無法阻止這個國家去制造這些機器了。”對馬克思這段話理解最準確的是A.殖民活動在歷史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設性的B.工業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體系的崩潰C.煤和鐵是一個國家獲得獨立的根本條件D.殖民活動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7.“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利。”與材料所述相一致的政治變革是A.文藝復興運動B.宗教改革運動C.啟蒙運動D.科學社會主義實踐8.美國首都華盛頓原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灌木叢林。聯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國會大廈建在全城最高點“國會山”上,在其兩側分別是總統府和聯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時各州名稱命名的15條大道由內向外輻射,覆蓋全城。華盛頓的建筑規劃體現的美國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B.議會至上與共和意識C.三權分立與州權平等觀念D.政府中心與邦聯意識9.唐宋筆記中對當朝君主的記載較多。唐人用諸多異象來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對“人事”的關注加強了。在君臣關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敘述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處時代,對君臣關系更加關注,多詳載內廷變革與矛盾。這種變化反映了宋代A.明君賢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訴求B.理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C.市民階層的普遍文化心理傾向D.社會輿論影響政治生活10.“以中國文法英國字音拼合而成,為上海特別之英語”是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下列關于這一現象的歷史認識正確的是英語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洋涇浜英語三明治啤酒德律風引擎詞義夾肉面包麥制酒電話發動機A.讀音雖不準但能促進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B.它伴隨資本主義經濟入侵而出現C.雖豐富了漢語詞匯但不利于英語規范學習D.它正是中國留學生引入的舶來品11.“余維歐美之進化,凡以三大主義:曰民族,曰民權,曰民生。”這段話最早有可能發表于A.《時務報》 B.《國聞報》C.《民報》 D.《新青年》12.某總統發表對全國的電視講話,宣布“鑒于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后的局勢,我將停止作為總統的職務活動。”這次講話的日期當是A.1922年12月25日 B.1989年12月25日C.1991年12月25日 D.2000年12月25日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百年共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摘自黃仁宇《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材料二“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近代中國社會內在矛盾發展的結果,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系統,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在新舊遞嬗的歷史進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滅的影響。——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種共和政體是一個大失敗,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政治經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基。它是外國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國之上的。它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畫,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學生的漫畫。這種共和政體悲慘的結束了。然而,失敗的并不是共和政體……而是一代人。——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問題:(1)依據材料一,在圖中找出辛亥革命所代表的字母,并依次寫出其他字母所代表的近代中國重大事件。從“外事之刺激”和“中國的反映”兩個維度,分析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2)材料二、三的觀點是否一致,概括它們各自的核心觀點。(3)辛亥革命的硝煙早已消逝,但其是非成敗,百年來眾說紛紜,綜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認識?14.(20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20世紀20年代初,長江上駛過的船只幾乎都掛著外國旗幟。盧作孚決心創辦自己的航運公司,收回各國公司手里的內河航運權。1926年6月,盧作孚在重慶召開了民生公司的創立大會,確定公司的名稱為“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其宗旨是“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盧作孚信仰“三民主義”,“民生”這個詞,就來源于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而“實業”,即以發展祖國實業為目的的綜合性事業。靠“艱苦創業,努力改進航運服務”,盧作孚由5萬元資本、一條小火輪,發展到上億元資本、140多艘江海輪船,逐步統一了川江航運,并在長江航運奪得優勢。1938年初盧作孚擔任交通部次長,負責戰時全國水陸交通運輸。在10月至11月的40天里,他率領民生公司搶運人員、物資、機關、科研單位、學校設備及若干文物撤向大后方,這一壯舉被稱為“宜昌大撤退”。——摘編自劉重來《盧作孚與宜昌大撤退》(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盧作孚創辦民生公司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盧作孚實施宜昌大撤退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試題分析:據材料提到,南北朝時期各地區貨幣使用情況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各地經濟發展過程中所使用的貨幣不相同,這實際上反映了南北朝時期南北方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南北朝時期南方開始開發和發展,故A排除;B項說法不符合題意,河西走廊地區因為絲綢之路商業較為發達,嶺南地區經濟處于剛開發時期,故B排除;C項使用絹、帛作為貨幣可以說是黃河流域絲織業發達的表現,但絹、帛作為貨幣材料有其本身的弱點,故C排除;D項準確地反映了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和銅幣使用情況,說明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相對穩定,故D正確。考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的發展·貨幣2、B【解析】

中共二大提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揭示出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明確提出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和動力;提出“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方法,故答案為B;中共一大宣告中共成立,確定黨的任務和中心任務,A錯誤;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定毛澤東的正確領導,C錯誤;中共“七大”制定當時黨的任務和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內容,D錯誤。3、C【解析】

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通過努力基本控制了西南地區長期肆虐的瘧疾疫情,反映出建國初期國家治理效能的顯著,C項正確;西南疫情的基本解決不能說明地域發展差異的縮小,也不能說明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更與1990年代以來的西部大開發無關,ABD三項錯誤。4、D【解析】

根據“復弛商賈之律”“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說明政策的松動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國家干預促進商業發展,故選D;“然市井之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說明抑商政策側重于抑制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根據材料可知,漢惠帝時、孝文皇帝時復弛商賈之律,但是市井之孫亦不得仕宦為吏,說明也是實現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沒有反映官營手工業的信息,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復弛商賈之律”“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5、D【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題干“設計一種人類的集合體,以用集體力量來保障每一個加盟的個體和他的財產”可知體現了盧梭“社會契約”的思想,故D正確。A不對,屬于孟德斯鳩的主張;B不對,屬于康德的主張;C不對,屬于伏爾泰的主張。考點:本題考查啟蒙思想。點評:注意啟蒙思想家各自主張的側重點。1.伏爾泰《哲學通信》反對君主制,倡導君主立憲制;提倡“天賦人權”,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三權分立。3.盧梭《社會契約論》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認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主張民主共和制。4.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主張尊重他人;強調言論自由。【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6、D【解析】本題考查了殖民擴張的客觀影響——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注意充分獲取題干材料中的信息,“把機器應用于一個有煤有鐵的國家的交通上”說明英國對外殖民活動;“就無法阻止這個國家去制造這些機器了。”說明客觀上促進了當地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A、C與題意無關;B表述錯誤,殖民擴張對殖民地的主要影響是破壞性的。D正確。故本題選D。7、C【解析】試題分析:從材料中“宗教.自然觀.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由此可以看出這一運動以理性為旗幟,構建理性王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啟蒙運動。故選C項,ABD不符合題意。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啟蒙運動·內容8、C【解析】

建筑的規劃沒有體現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故A項錯誤。國會、總統、最高法院在美國憲法中是平等的,美國并非議會中心。故B項錯誤。“國會大廈”、“總統府”、“聯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體現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權分立原則和相互制衡的原則,故C項正確。D項“政府中心與邦聯意識”與材料“聯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稱命名道路由內向外”的布局特點不符合,排除。9、A【解析】由材料“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處時代,對君臣關系更加關注,多詳載內廷變革與矛盾”可以得出,宋代比較注重君臣關系的相關內容的記載,體現了士人企圖實現君臣共治的理想,A符合題意;理學的核心在于維護皇權,與材料所述無關,B不正確;C“普遍”的說法不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社會輿論的作用的相關信息,D不正確。點睛:本題考查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解題的思維邏輯是“現象——本質”。本題的現象是宋代對君臣關系更加關注,這從實質上反映出士人企圖實現君臣共治的理想.10、A【解析】

依據“‘以中國文法英國字音拼合而成,為上海特別之英語’是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和表格中的英語、洋涇浜英語以及詞義可以看出,讀音雖不準,但能促進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故選A;洋涇浜英語是伴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入侵而出現,排除B;洋涇浜英語的出現豐富了漢語詞匯,有利于英語規范學習,排除C;依據“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可知,洋涇浜英語的出現是在買辦、商人的流行,排除D。11、C【解析】

題干中的言論是關于三民主義的,最早在《民報》發表,選項C正確;《時務報》《國聞報》均屬于維新派報刊,而三民主義是革命派主張,因此三民主義不可能刊登在這兩份報刊上,選項A、B排除;選項D與題干中“最早”不符,排除。12、C【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后”,再結合所學,即可判斷出是蘇聯解體。C正確。考點:戰后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冷戰的結束?蘇聯解體與冷戰的結束【詳解】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辛亥革命—C;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D—五四運動;“外事之刺激”(國際背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等;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簽定及民族危機嚴重等;“中國的反映”(國內背景):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自救或反抗運動等。(2)不一致。材料二對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態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變革、社會思想變革乃至新舊社會轉型等方面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材料三對辛亥革命的結果持否定態度,如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只是圖有虛名的“共和政體”。(3)本小題采用SOLO評分法。答案1:能對材料進行抽象提煉,并結合史實進行論述。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答案2: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觀點清晰;觀點較清晰。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答案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緯度的解釋。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觀點清晰;觀點不清晰。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答案4:找到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其他答案: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爆發時間是1911年,因此是字母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1至1880年正值中國洋務運動時期,因此字母A是洋務運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是戊戌變法時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因此字母D是五四運動。“外事之刺激”: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外事刺激”指的是國際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正是西方主導下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時期,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等,由此引起中國人民反抗,隨后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民族危機嚴重等;“中國的反映”:“中國的反映”指的是國內背景,這一時期國內政治改革有戊戌維新運動,農民階級興起了義和團運動,而清政府在20世紀初掀起了“新政”等自救或反抗運動等。(2)不一致。根據材料二“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系統,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可知,材料二對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態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變革、社會思想變革乃至新舊社會轉型等方面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根據材料三“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種共和政體是一個大失敗……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畫”可知,材料三對辛亥革命的結果持否定態度,如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