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898年,清政府同意了總理衙門為擴大稅源開設商埠的建議;并規定自開口岸的管理及司法訴訟權歸中國政府。到民國初年中國政府自開通商口岸50處左右。這體現了A.國家致力于擺脫列強控制 B.政局變動提升了國際地位C.國人對世界認知發生變化 D.貿易政策與格局得到調整2.在古代雅典,無論是城邦的戰和問題,或是糧食問題,也無論是社會工程的修建,都要通過投票、舉手等方式并最終以多數人的意志來作出裁決。該做法A.維護了公正、公平原則 B.體現了人民主權思想C.易造成城邦權力的濫用 D.確保民主政治的沿襲3.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說:“我們在暴亂中并無所失。而事實上我們的威信大增,我們敢肯定地說,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系并未像今天這樣密切。”他說的“暴亂”是指()A.戊戌變法 B.義和團運動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4.據《史記》記載,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張設的羅網四面密實,認為這樣便將鳥獸殺絕了,“乃去其三面”,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最終推翻夏桀,創立商朝。這--記載意在說明A.商湯非常善于籠絡民心 B.商朝治國崇尚仁德之心C.明君善借萬物為己所用 D.國君如獵人諸侯似鳥獸5.錢穆在《國史大綱》一書中曾經提及:西漢武帝時,大將軍霍光廢昌邑王而丞相楊敝事先并不知曉,光謂:“此內朝事,無關外朝也”。這段材料說明當時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權重的地位 B.已失去了皇帝對其的信任C.對政事的決策權大大的削弱 D.開始接受外朝官員的監督6.法國《人權宣言》稱:“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于他人的行為。因此,各人的自然權利的行使,只以保證社會上其他成員能享有同樣權利為限制。此等限制僅得由法律規定之。”下列與此類似的先秦思想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愛、非攻、尚賢”C.“不尚賢,使民不爭”D.“法不阿貴,繩不撓曲”7.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所作的民族主義演講中,特別褒揚《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哲學,指出“歐美的國家近來很進步,但是說到他們的新文化,還不如我們政治哲學的完全”。這反映了孫中山A.關注治國理念的本土化 B.階級立場發生根本轉變C.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D.主張復興傳統道德文化8.“天下之士群趨而奔向之。上意所向,風俗隨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率由是出。”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9.1919年5月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與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長陳策舉行會談時,不斷詢問何時重啟西藏問題的談判,陳策答復“因青島問題,已引起國人對領土問題注意,西藏事務,恐難辦理。”此后北洋當局以“政府無權變更領士”一再拒絕了英人的無理要求。這表明A.五四運動激發了愛國熱情 B.尊重民意成為朝野共識C.群眾運動影響了外交決策 D.政府堅持捍衛國家利益10.華盛頓被美國人民尊稱為“國父”,受到尊重。下列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是A.具有不屈不擾的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不戀權位B.被稱為“戰爭時期第一人”“和平時期第一人”C.主持編篡的《民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立法規范D.為美國的獨立和民主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11.“以前的地位顯赫的國家官員現在變成了輪流坐莊的‘貴族’,因而就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了。另外,國家公務由這么多公民承擔,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經歷。因此,同其他古代國家相比,雅典擁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這意在說明雅典A.國家官員不再履行管理職責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質C.國家事務應由貴族最終決定D.公民教育有利于處理公務12.據史料記載,周人把天奉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來統治天下的。與此同時,周人又從商的覆滅中認識到“天命摩常",“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既而提出“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這表明周人注重A.重天敬神 B.君權神授 C.敬德保民 D.民貴君輕13.北宋真宗統治時期,朝廷采取減免敗役,重視農業、平抑糧價、修改商稅等措施,使朝廷的收入、耕地面積,戶口數量,人均財富均出現大幅增長,史稱“咸平之治”。這一“治世”局面出現得益于A.政府經濟治理模式的調整 B.工商業市鎮的迅速興起C.政府重農抑商政策的施行 D.解決西北邊境隱患的實效14.如圖是1950年創作的版畫《保衛世界和平簽名運動》,該作品A.繼承了中國畫注重寫意的基本風格B.反映了農民珍惜社會主義建設成果C.折射了美蘇對抗的國際政治局勢D.體現了“雙百”方針的創作精神15.1936年關東軍司令部責成偽滿政府建設豐滿水電站。次年,水力電氣建設局于長春成立,并由日本水電建筑權威專家本間德雄對壩址的選定、廠房的配置、土地的布局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由此可知,日本修建豐滿水電站的根本目的是A.對華實行長期殖民統治 B.掠奪東北水利資源C.為日提供戰爭戰略物資 D.加速東北經濟建設16.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進,人們對建筑的需求越來越大,工業與力學、數學、材料科學的發展,促進了建筑技術的進步,1889年為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建造的埃菲爾鐵塔便是典型。這主要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A.科學與技術結合的特點 B.促使城市家庭生活的改進C.促進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 D.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17.《禮記》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與薊城建立相關的制度是A.禪讓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縣制18.下圖為英國畫報在辛亥革命爆發后的報道,標題為“革命軍的敵人,五歲的清朝皇帝。”該報道表明()
A.英媒正確判斷了革命的形勢B.清政府和革命軍實力懸殊C.辛亥革命得到英國政府支持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運19.西周前期,“王臣”主要為周王所有,平時在國都附近活動。西周晚期,“王臣”變得前所未有的擴大,整個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應當屬于“王臣”的范疇。王臣內涵的擴大表明A.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增強 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顯C.貴族世襲特權地位受沖擊 D.周天子的權力得到強化20.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出“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實質B.近代民族國家的構想逐漸豐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D.明確提出國家的根本是民族統一21.清人楊勛的《別琴竹枝詞》寫道:茶館開張帝叔鋪(teashop),特零克帝(drinktea)有鴻儒。試看多少癡男女,并坐談心廉恥無。據此可知A.近代中國社會風俗全盤西化B.近代中國對女性束縛的加強C.國人大多堅持男尊女卑觀念D.近代社會習俗變遷的艱難性22.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指出:“種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則至難定。……至稱漢族,則以始通匈奴得名,稱曰唐族,則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這表明,在晚清知識分子中A.反對王朝統治的呼聲高漲 B.已產生民族國家觀念C.掀起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潮 D.開眼看世界成為主流23.優美的神話、嚴肅的悲劇、詼諧的喜劇,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希羅多德首創“歷史”一詞,是西方“歷史之父”;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這說明A.民主政治造就輝煌燦爛的希臘文化B.古希臘文明領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C.文化發展促進人文主義的對外傳播D.城邦制度促進了公民創造力的發揮24.統治范圍“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的王朝是A.西周 B.商朝 C.秦朝 D.漢朝25.兩宋時期,人口迅速增長,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劇了土地用養的矛盾。對養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動了長期租佃制的逐漸盛行。南宋時期農民逐漸擁有了土地的永佃權,且可將租佃權在土地市場上交換轉讓。土地租佃制的發展A.減少了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B.消除了土地用養的矛盾C.強化了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D.加劇了地主和農民矛盾26.湖北睡虎山地出土秦簡中有當地郡守發布的告示,其內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導百姓,去掉淫惡的行為,清除壞的習俗,使他們能夠行善。這反映了A.秦秉承汝家的民本思想 B.儒法結合鞏固了秦朝統治C.秦重視社會秩序的構建 D.帝秦始皇希望成為人王圣主27.“平均關稅水平從15.3%下降到9.8%,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這是一個關于全球最開放市場的成長史。”這句話最可能出自A.《第三世界將我們抬進聯合國》B.《入世十年,中國改變自己,影響世界》C.《APEC,我們來了!》D.《“萬隆精神”彰顯時代意義》28.“他是烏魯克國王,他非人非神。眾神創造了他完美的身軀,并賦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無法具有的完美品質。”該傳說出現在A.古代埃及 B.古代兩河流域 C.古代中國 D.古代印度29.“在一個人人追求私利的君主國中,任何政治團體其實都有演變為暴政的可能。所以個人自由的維護,有賴于我們透過對政治機構的技巧性設計,特別是透過立法、行政與司法權威的相互區隔,以均衡社會內部的利益糾葛。”最早把此說變為政治實踐的是A.伯利克里 B.克倫威爾 C.華盛頓 D.拿破侖30.從殷商時期的“唯天監下典厥(道)義”,到西周時期的“遵王義”,再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人一義”,即思想家們共用“義”的概念名稱,均從“義”之“親親尊尊”內核人手進行理論改造,使“義”的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這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A.人本文化的會通精神流行 B.諸子思想具有同源異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 D.士人的民本意識正在形成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北非戰場是后勤之戰,聯系北非和歐洲的地中海航線是交戰雙方的生命線,而馬耳他島是控制地中海的咽喉要地。1942年,英國在地中海的航行安全無法保證,馬耳他要塞的物資補給日益困難。這樣下去,不但無法切斷德意軍隊通往北非的海上航線,反而會使英軍在北非遭遇嚴峻的不利局面。8月,英國海軍決定組織一次大規模向馬耳他運送物資的護航運輸行動,代號“支座”。此次護航行動,雙方都投入重兵,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海戰中德意軍隊共損失潛艇2艘,飛機約90架。英軍有9艘運輸船、1艘航母、2艘巡洋艦和l艘驅逐艦被擊沉,多艘艦船負傷。幸運的是有5艘英國運輸船穿過防線抵達了馬耳他。得到燃料供應后,馬耳他要塞的英國航空兵頻頻出擊,在此后一周時間里就擊沉德意軍運輸船6艘。當月,德意軍通往北非的海上運輸損失達75%。——據周明《“支座”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中海護航作戰始末》整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馬耳他島對英國而言有何戰略價值。(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上述后勤之戰的結果,說明此次戰役對德意軍隊造成的影響。32.材料張仲景(約公元150—約219年),名機,南郡涅陽(今河南南陽)人。他自幼嗜好醫學,少年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東漢末年,南陽一帶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張仲景鉆研《內經》《難經》等古代醫書,博采眾方,并結合個人臨床實踐經驗,寫成《傷寒雜病論》。該書序中寫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藥齊備,使中醫學辨證論治的法則趨于完善。《傷寒雜病論》經晉王叔和整理,析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自宋至今,注解、闡述、發揮其書者數百家。歷代醫家推崇張仲景為醫圣,其理論、經驗、醫方等,至今仍是治療傳染病、內科雜病的準繩,甚至被奉為醫學經典。——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成書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張仲景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33.材料金代立國后,效法中原皇朝的修史做法。金太宗時,“詔書求訪祖宗遺事,以備國史”,還“命完顏勖等采與契丹往來及征伐諸部,咸得其實”。熙宗時,參用唐宋體制設置記注院、國史院等機構,前者專修起居注,后者負責修纂本朝歷史,由宰相監修國史,設編修官為專職史官,置女真、漢人各四員。金代史官進士出身者占史職總數的70%,漢族史官中有不少狀元出身,一些很有影響的各族學者都曾擔任過史職。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他們通過入值禁中、應召問對、備顧問參與政治,金代史官制度的這一變化,成為元明清三代翰林院與國史院機構合一的轉折點。金世宗時,設立譯經所作為修撰史書的輔助機構,翻譯了《尚書》、《周易》等典籍。金朝兩次編撰《遼史》,并修撰了實錄、國史、典制史等大量史籍。——摘編自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與史官特點》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金代修史取得成效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金代修史的積極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材料,晚清末年時期,清政府主動自開商埠,并具有對這些通商口岸的管理權;到民國初年中國政府自開通商口岸達到了50處左右,由閉關鎖國到主動開放商埠,這些措施體現了國人對世界認知發生變化,主動融入世界,C項正確;晚清政府時期清政府淪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中國的國際地位的變化,B項錯誤;材料中未體現貿易政策與格局的調整,D項錯誤。故選C。2、B【解析】
古代雅典的裁決方式體現了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但不管多數還是少數都體現公民的權利,體現了人民主權思想。故答案為B項。A項少數服從多數并不一定能維護了公正、公平原則,排除;C項造成雅典城邦權力濫用的是直接民主的方式,排除;D項少數服從多數的裁決原則與民主政治的承襲沒有因果關系,排除。3、B【解析】從材料“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看出這是《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已經成為了洋人的朝廷,成為了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與此相關的“暴亂”是指義和團運動,故選B;CD不符合題意,故CD錯誤。戊戌變法與材料無關,排除A。4、A【解析】
商湯出于仁德之心,要求網羅鳥獸時“去其三面”,最終贏得民心,建立商朝,說明商湯善于籠絡民心,選項A正確;材料未體現商湯的治國理念,排除B;選項C與題無關,排除;材料未體現出國君和諸侯之間的矛盾,排除D。5、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A項“完全失去”犯了絕對化錯誤,排除;B項錯誤,“已失去皇帝信任”不符合史實;D項與題干信息無關;漢武帝時重用近臣組成內朝,削弱三公權力,故C項符合題意,本題答案選C項。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漢政治制度·中外朝6、A【解析】“無害于他人的行為”就是不把自己的厲害關系強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這一思想,A正確;B是墨家大愛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點睛:本題解答關鍵是“自由就是指有權從事一切無害于他人的行為”7、D【解析】
根據題干,孫中山賦予其民族主義以傳統政治道德內涵,反映其主張復興傳統道德文化以豐富近代民族主義,D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民族主義觀念,并非治國理念,排除A項;孫中山階級立場并未改變,排除B項;題干未體現馬克思主義對孫中山民族主義內涵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8、D【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在本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D.科舉制”才能起到天下之“士”(讀書人)群趨而奔向之、人才高下、士風之醇漓的良好的社會效果,所以材料描述的制度只可能是科舉制。故選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科舉制【詳解】9、C【解析】
因為五四運動,北洋政府拒絕了重啟西藏問題的談判。這表明群眾運動影響了北洋政府的外交決策,故C正確;材料主旨說的是北洋政府的外交決策的原因,故A錯誤;B項錯在“共識”,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北洋政府堅持捍衛國家利益,故D錯誤。10、D【解析】
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參與制定1787年憲法,不戀權位,為美國的獨立和民主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故答案為D項;A、B項是對華盛頓的評價,但不符合題干中“最有說服力”的要求,排除;C項是拿破侖的成就,排除。11、B【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公民承擔國家公務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質,B選項符合題意。國家官員不履行管理職責的說法明顯錯誤,A選項排除。梭倫改革時期通過財產等級制度就打破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國家事務最終由公民大會決定,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與處理公務之間的關系,D選項排除。12、C【解析】
材料信息“‘周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來統治天下的”、“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體現了周人吸取商亡教訓,注重敬德保民,故C正確;重天敬神不是材料表達的核心,故A錯誤;材料信息不是強調君權神授,故B錯誤;材料中沒有民貴君輕的信息,故D錯誤。13、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咸平之治”的出現是由于朝廷采取減免賦役、重視農業、平抑糧價、修改商稅等措施,這些措施本質上是政府經濟治理模式的調整,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未反映工商業市鎮的興起,排除B項;題干措施并非全為重農抑商的措施的,排除C項;題干不能說明西北邊境隱患的解決推動治世的興起,排除D項。故選A。14、C【解析】
從《保衛世界和平簽名運動》這一標題及1950年的時間來看,此時正處于美蘇冷戰時期,折射了美蘇對抗的國際政治局勢,故C項正確;該畫是寫實的,排除A項;此時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還未顯現,排除B項;雙百方針于1956年提出,排除D項。15、A【解析】
依據材料中“水電站”、“合理規劃”等信息可知,日本企圖把東北建成為侵略中國的基地和大本營,企圖長久占據中國,因此A選項正確。B、C選項都屬于目的,D選項是客觀影響,都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故選A。16、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工業與力學、數學、材料科學的發展推動了建筑技術的進步,反映了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的特點,A項正確;題干未體現城市家庭生活的進步,排除B項;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排除C項;題干未體現城市產業結構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A。17、C【解析】
根據材料可以分析出,“武王”可以獲取信息為周朝,“封黃帝之后”反映的信息是分封制;結合所學,西周初年,周王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對同姓和婚姻關系、功臣、夏商等前代貴族的后裔進行分封,故C項正確;禪讓制是指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故A項排除;井田制是西周時期的土地制度,故B項排除;郡縣制是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后出現的以郡統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故D項排除。18、A【解析】
材料“革命軍的敵人,五歲的清朝皇帝”說明,英國媒體已經認識到革命軍的敵人就是年僅五歲的清朝皇帝,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對局勢的變化做出了清醒的判斷,故A正確;圖片和材料沒有涉及力量對比的問題,故B不正確;英國政府支持辛亥革命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故C不正確;材料不能得出清朝命運坎坷,英國的態度等信息,故D不正確。.19、B【解析】
“王臣”范圍的擴大體現了對周王認同度的增強,說明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顯,故選B;材料僅提及“王臣”范圍擴大,沒有涉及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增強和貴族世襲特權地位受到沖擊,排除AC;西周晚期周王的權力應該是被弱化,排除D。故選B。20、B【解析】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體現出反對滿族貴族統治的狹隘民族主義傾向,“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體現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民族國家的構想逐漸豐富,B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民主共和制的實質,排除A;材料主張“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排除C;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結合所學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分析解答。21、D【解析】題干中的“特零克帝(drinktea)有鴻孺”、“并坐談心廉恥無”可以看出作者對在茶館里喝茶的“鴻儒”和“癡男女”持批判態度,可以看出A與作者的態度相悖,故排除A而選D。B與題干現象不符,故排除;C這里面的材料信息與男尊女卑無關,故排除C。22、B【解析】
依據材料“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來看,晚清時期的知識分子已經將國家與民族區分開來,表明晚晴知識分子民族意識覺醒,國家觀念產生。B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國家觀念,反對王朝統治的觀念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明末清初已經產生了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潮,C錯誤;依據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可知,材料只是夏曾佑一個人的看法,不能反映整個中國知識分子的狀況,D錯誤。故選B。23、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古希臘的文化十分繁榮。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主要和城邦制度造成的寬松思想環境有關,故D正確;亞里士多德時期民主政治已經衰落,故A錯誤;材料未對比希臘文明和其它地區的文明,故B錯誤;材料主旨不是說人文主義傳播,故C錯誤。24、C【解析】
根據材料中對統治范圍的描述并結合所學可知應該是秦朝,故選C項;西周和商朝都是松散的奴隸制國家,與題中描述的統治范圍不符,排除AB項;漢朝統治范圍到達西域,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25、A【解析】
租佃制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從長佃到永佃的發展,可以使農民更好地去協調用地與養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甚至避免實行短期契約的分租制帶來的對土地的掠奪式經營,故A項正確。但是土地租佃制的發展不能消除土地用養矛盾,故B項錯誤;農民長期甚至永久租種土地,并且可以轉讓租佃權,會使得農民對土地的使用自主性增強,有利于弱化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也有利于緩解地主和農民矛盾,故C、D兩項錯誤。26、C【解析】
根據材料中“秦簡中有當地郡守發布的告示”“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導百姓,去掉淫惡的行為,消除壞的習俗,使他們能夠行善”,可知材料反映了秦通過秦律教化民眾,以實現社會秩序的穩定,故C正確;材料反映了秦律具有教化民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不能推斷出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A錯誤;材料不能推斷出儒學結合鞏固了秦朝統治,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推行法家思想,秦朝二世而亡,B錯誤;材料反映了秦律具有教化民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不能推斷出秦始皇希望成為仁王圣主,D錯誤。27、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描述了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積極削減關稅水平,對推動世界自由貿易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所以結合備選項中文字含義可知答案選B,A項說明了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特征,C項是中國加入亞太經濟合作組織,D項體現的是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的積極影響。考點: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8、B【解析】
依據材料“他是烏魯克國王,他非人非神。眾神創造了他完美的身軀,并賦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無法具有的完美品質”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史詩《吉爾伽美什》的內容,《吉爾伽美什》是西亞兩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創造的一部優秀文學作品。B正確;古代埃及、古代中國、古代印度不符合題意,ACD錯誤。故選B。29、C【解析】
根據材料“透過立法、行政與司法權威的相互區隔,以均衡社會內部的利益糾葛”結合所學可知,華盛頓領導美國取得獨立戰爭勝利并最終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體現了權力的制約與平衡,故C項正確;伯利克里時代,雅典民主政治并未建立三權分立體制,排除A項;英國克倫威爾建立了獨裁統治,排除B項;法國拿破侖建立了專制帝國,排除D項。故選C。30、B【解析】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共用“義”的概念名稱,均從“義”之“親親尊尊”內核人手進行理論改造,使“義”的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說明諸子思想具有同源異流特征,故選B;A無法體現“使‘義’的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排除;西漢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確立,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民本意在,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共用‘義’的概概念名稱……使‘義’性質及內涵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戰略價值:可扼制地中海咽喉,控制地中海航線;可以切斷德意軍的補給線;可以支援北非戰場的英軍。(2)結果:英軍以沉重代價取得勝利(或德國失去地中海航線控制權)。影響:北非的德意軍被切斷補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25學年度高三第二學期政治復習教學計劃
- 地下空間開發與改造工程設計方案
- 2025年幼兒園大班戶外探索計劃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音樂實踐活動計劃
- 機電設備施工試驗檢測計劃
- 2025年增強填充劑項目發展計劃
- 物理因子治療復習試題及答案
- 理財復習測試有答案
- 小學魔方課程教材選用計劃
- 幼兒園消防安全演練流程及活動方案
- 青年博物館文創產品消費研究:一個社會實踐分析視角
- 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模型-深度研究
- 2025版學校學生食堂餐具清洗消毒服務合同2篇
- 跟著電影去旅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威海)
- 《有機硅乳液防水劑》文本及編制說明
- 學校基金會的資金籌集與運用策略
- 2021年高考物理試卷(江蘇)(解析卷)
- 調度室副主任安全生產職責模版(3篇)
- 2025年中電科太力通信科技限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設備房管理標準》課件
- 2025年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拉布大林上庫力三河蘇沁農牧場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