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高中歷史必修一)_第1頁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高中歷史必修一)_第2頁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高中歷史必修一)_第3頁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高中歷史必修一)_第4頁
第22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高中歷史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2課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高中歷史必修一)演講人:日期:目錄CONTENTS新課導入與背景局部抗戰階段(1931-1937)全面抗戰爆發歷史意義與啟示教學拓展課程總結與測試01新課導入與背景CHAPTER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清華大學從北平遷至長沙,并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校合并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以保存學術和教育力量。清華大學遷至長沙寧波中學是浙江省著名中學之一,在抗戰期間也多次遷移,最終遷至浙江南部山區,堅持辦學并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寧波中學遷至浙江南部1937年高校內遷現象(清華、寧波中學)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這句話強調了憂患意識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只有時刻保持警醒和危機感,才能在困難時保持堅韌和毅力,不斷發展壯大。安樂導致懈怠同時,這句話也警示人們,長期處于安逸和享樂的環境中容易使人懈怠和失去進取心,從而導致國家和民族的衰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深層含義日本侵華野心不斷膨脹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不斷侵占中國領土,并制造了一系列侵華事件,如華北事變、七七事變等,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不斷激化。中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在日本侵略的威脅下,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開展了廣泛的抗日救亡運動。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舉措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時代背景02局部抗戰階段(1931-1937)CHAPTER九一八事變與東北淪陷九一八事變背景日本為擴大在華利益,蓄意制造事端,引發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過程東北淪陷影響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攻占沈陽,隨后侵占東北三省。東北淪陷導致中國領土完整受到破壞,東北人民遭受日寇殘暴統治,同時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123國民黨政府面對日本侵略,國民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中共反應中共發表抗日通電,呼吁全國抗日,并積極組織抗日游擊隊,開展抗日斗爭。群眾反應東北人民組織抗日武裝,進行抗日斗爭,同時關內人民也積極支援東北抗戰。國際反應國際聯盟對日本侵略行為表示譴責,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日本侵略。各方力量的反應一二九運動與民眾覺醒一二九運動背景在國民黨不抵抗政策下,北平學生發起抗日救亡運動。030201一二九運動過程北平學生舉行抗日游行示威,喊出“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掀起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一二九運動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為全面抗戰奠定了基礎。03全面抗戰爆發CHAPTER日本帝國主義蓄意制造事端,企圖侵占中國領土。盧溝橋事變事變背景日本軍隊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并炮轟宛平城。中國駐軍奮起抵抗,標志著全面抗戰的開始。事變過程盧溝橋事變后,全國各界紛紛表示抗戰決心,形成了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事變影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統一戰線形成背景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內各種政治力量認識到團結抗戰的重要性。統一戰線形成過程經過多方努力,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統一戰線意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正面戰場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武裝力量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抗日根據地。敵后戰場戰場配合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相互配合,形成了對日軍的有效打擊,加速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進程。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與日軍展開激戰,承擔了主要作戰任務。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配合04歷史意義與啟示CHAPTER十四年抗戰的時間界定局部抗戰開始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的過渡抗戰勝利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進入全面抗戰階段,局部抗戰成為全民抗戰的一部分。1945年,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結束了十四年的抗戰。123廣泛的群眾基礎全民族抗戰涉及各階層、各領域,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各政治派別、軍隊、團體等共同抵抗日寇。艱苦卓絕的斗爭全民族抗戰過程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勝利的必然性在全民族抗戰的推動下,中國逐漸從劣勢轉為優勢,最終取得勝利。全民族抗戰的特點分析抗戰精神對當代的啟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抗戰精神強調愛國主義,要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堅韌不拔的毅力抗戰精神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要勇敢面對困難,不屈不撓地奮斗。團結一致的精神抗戰精神強調團結一致,要加強民族團結,形成全民族團結奮斗的局面。自強不息的精神抗戰精神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05教學拓展CHAPTER東北軍領袖,在西安事變中發揮重要作用,促成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他的決策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展現了其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張學良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率領部隊與日寇展開殊死搏斗,展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楊靖宇關鍵人物評析(張學良、楊靖宇等)《八一宣言》全稱為《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是中共在抗日戰爭初期的重要文獻。宣言呼吁全國各黨派、各軍隊和各界同胞停止內戰,共同抗日,標志著中共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論持久戰》毛澤東的重要軍事著作,系統闡述了中共對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它指出中國必勝、日本必敗的結論,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重要文獻解讀(《八一宣言》等)時空定位練習(抗戰重大事件排序)1931年九一八事變01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東北三省淪陷,成為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02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全國性抗戰由此開始。1938年臺兒莊戰役03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1945年日本投降04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宣告結束。06課程總結與測試CHAPTER知識結構圖梳理局部抗戰的興起九一八事變與局部抗戰開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西安事變與國共合作。全面抗戰的爆發抗戰的堅持與勝利七七事變與全面抗戰開始,國共合作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開辟。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敵后戰場的鞏固與擴大,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23局部抗戰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抗日聯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在局部地區進行抗日斗爭,旨在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全面抗戰七七事變后,全國范圍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國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核心概念辨析(如局部/全面抗戰)課堂討論:民族危機下的責任擔當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與鞏固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合作,共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