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_第1頁
2025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_第2頁
2025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_第3頁
2025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_第4頁
2025年上海市楊浦區高三語文二模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5二模·楊浦區)營養師精確計算每餐的卡路里,運動手環監測著每一次心跳呼吸,有人擔憂:我們越來越習慣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卻往往遺忘了生活本身。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久}人說】深化思考推進認識一個好的作文題希望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關注自我成長,關懷社會現實,也希望題目本身能提供一個立體多元的深層思考空間,期待學生能展現出個體深入的省思,呈現豐富的樣貌,而不是千篇一律,有模板套路可循。本題亦有這樣的命題追求。相比于楊浦一模要求學生“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認識和思考”,本次二模要求學生基于更為復雜的材料,寫出“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寫作難度有所提升,也期待學生能夠更充分地展現思維品質。作文題渴望提供立體多元的深層思考空間,并不代表就應降低對審題的要求。題目中既包含了生活中“越來越習慣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的現象,又有人們對這一現象的態度(“擔憂”)和看法(“往往遺忘了生活本身”),而這一“看法”又是人們所持“態度”的理由。如果脫離材料的核心話題泛泛而談,或者引用大段哲學化語言故作高深,那么這樣的思考并不是基于“這個題目”而來的思考,這樣的對話既不深入,亦不真誠。寫作前,應明確:“精準審題”是“和材料深入對話”的前提?;氐讲牧现?,“營養師精確計算每餐的卡路里,運動手環監測著每一次心跳呼吸”這兩個現象是“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的具體表現,都指向健康的生活,當然,還可以聯想到其他類似的生活現象?!熬毣币馕吨珳是壹氈拢钥茖W化、數據化的面貌呈現,這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產物,材料中“精確計算每餐的”“監測著每一次”也指向了這些特征;“標尺”意味著存在衡量優劣的標準、尺度,其潛臺詞是生活是可以被量化衡量和評判的,材料中的“卡路里”“心跳呼吸”即健康生活的指標。綜上,“精細化的標尺”指的是現代生活中精確化、數字化、標準化的衡量體系,人們以此丈量生活,且正越來越習以為常,甚至成為我們看待生活的方式。而“遺忘生活本身”是“有人”對于這一現象的后果判斷,意味著人們認為如此將喪失對生活本真的理解與感受,甚至忽視了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因為生活本身是復雜的,無法被精確地量化評估;生活本身是有溫度的,需要我們去體驗和感受,而不是去丈量和評判?;谶@樣的后果判斷,人們由此產生擔憂:或擔憂這種“精細化”會成為評判生活的唯一標尺,或擔憂這種現象愈演愈烈、蔚然成風會重塑人們的認知和價值,消解生活的意義……并且,這種“擔憂”態度的顯現也意味著:已經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危害性,并且開始深入思考,嘗試改變現狀——這樣的“擔憂”又有其別一種價值。因此,本題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人們為什么越來越習慣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習慣于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是否會讓我們遺忘生活本身?所持觀點的理由是什么?生活本身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進而,也可以深入思辨:這一擔憂是否真的必要?擔憂的背后體現了人們怎樣的思考?如果無需擔憂,那么真正讓人遺忘生活本身的關鍵因素和本質原因又是什么?——這些問題是試題本身所具有的張力,也構成了學生寫作時立體多元的思辨空間。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嘗試以問題推進認識,或許能跳脫思維定勢,直抵問題本質。寫作時,應避免將限制性問題寬泛化、復雜性問題簡單化、深度性問題平面化。比如:“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并不等同于“精細化的生活”,更不能等同于“精致化的生活”,不能夠偷換概念,偏離題意;“標尺”意味著標準,但還需注意其“精細化”的限定,不能泛談量化、數據化、標準化,而應具有精準、細致的特征,并與“丈量生活”相聯系;盡管“盲目從眾”“追求完美”“科學精神”“工具理性”等原因和后果與“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有一定關聯,但這些并不是其核心特質,歸因不可舍近求遠,后果也不能夸大其詞。“提倡數據化”“崇尚精準度”“追求確定性”是“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其核心特點,而這些特征在現代社會既有其必然意義——科學、便捷、精準、有依憑,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危害——容易忽視生活本身的多樣和復雜,忽略過程的浪漫與溫情,異化了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但是,盲目反對“精細”拒絕“標尺”或許并不實際。畢竟,“精細化的標尺”也可以僅僅是人們對理解生活的參考,計算卡路里以控制體重,用手環測心跳、呼吸和睡眠,我們更關注身體的指標、生命的節律,并不妨礙我們感知、感受豐盈生活的熱忱。其背后,也可以是一種既認真又松弛的生活態度。正如一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用鮮活的本心感受生活的肌理,用心靈的溫情筑起生活的血肉,讓精細化標尺的丈量成為生活的參照、注腳,而非目的。于是,我們得以重拾生活本身!”【考場佳作】用心丈量生活營養師精確計算每餐的卡路里,運動手環監測著每一次心跳和呼吸……現代人的生活似乎被刻進精密的儀表盤中機械地運轉。封閉的表蓋將我們的內心與真正的生活徹底隔絕。各種先進技術和儀器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越來越習慣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數據的精準客觀一定程度上是對我們生活狀態的直接反映,帶給我們了解、掌控自我生活的心理慰藉,引導生活趨向規范化,更健康的理想狀態也在不斷計算和調整中得以實現。然而,過度精細化的標尺似乎提升著生活品質,實則卻在將作為主體的我們與真正的生活割裂。儀表上的數據日日更新,也在同時丈量我們的生活的心態。數據難免有起伏和波動,卻并不一定是階段性生活狀態的全面反映。對數據過分信任崇拜的我們卻極容易受到指標顯示的干擾,渴望優化生活品質的源動力也可能隨之變成心理焦慮和壓力的罪魁禍首,打亂原先生活的節奏。本就失眠之人在聽到腕表提示睡覺的聲音后,更陷入焦躁。減肥者因一餐卡路里攝入過量而患得患失,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逼迫自己追求最完美的生活狀態而焦慮不安,又何曾有過好生活、觀察生活本身的閑情逸致?再者,對計算和丈量工具的過分依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們主動體驗生活的主體性。我們逐漸失去了對生活各方面進行參與、體驗和評價的能力,遺忘生活本身。只一味將其托付給儀表的計算,讓其用最規范和大眾化的標準修改我們的生活。久而久之,每個人的生活便都陷入機器所設定的軌道機械性地運轉。作為生活主人的我們反倒被削弱了主動生活的意志。精細化的標尺不過是手段,如今卻在切斷、吞噬我們與生活本身的聯系,謬矣!事實上,生活本身就是抽象的概念,我們固然可以將某些方面量化為指標去對其做出評判,但不過是對生活單一維度的投射,生活的多元豐富仍需我們自己挖掘。過分理性的丈量讓生活充斥著效率至上或是機械般冰冷的氣息,何嘗不是對生活本身的誤解和異化?須知人們是用感覺器官與世界直接產生連接,生活中存在太多只可意會無法被測度的奇妙體驗。餐飯的卡路里可以計算,但那刺激著我們味蕾的多層次豐富味道卻難以捕捉;運動手環監測著每一次心跳呼吸,可不曾體驗過運動暴汗的酣暢淋漓,不曾觸摸過濕熱胸膛下那有力的搏擊跳動,我們便永遠無法真正感受到鮮活的生命力量。生活是一幅主體無邊的多彩畫卷,而非精細標尺丈量下幾組數字的組合疊加。循其本源,我們創造多樣工具反映、監測生活,也不過是優化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的初衷使然。而我們應時刻牢記生活本身之義,將托付給工具的生活指標掌握在自己手中,借助工具體驗生活、參與生活,在生活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以真誠的心靈架起自身與世界、與生活、與生命最直接而深刻的聯系。正如泰戈爾為海浪的喧囂、秋葉的靜落而欣喜沉思,我們也只有用心丈量生活,才能獲得自我填充、自我療愈的成長,真正感受那波瀾壯闊的生命力量。點評:這是一篇寫得非?!胺€”的作文。通常我們形容一篇作文“四平八穩”,總被懷疑是有點兒“循規蹈矩,沒有新意”的言外之意的。實際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循規蹈矩并不容易,“穩”本就是難以達到的境界。審題首先得“穩”,這就難倒了大批的考生。對這個題目來說,關鍵是看到后半部分的“生活”二字,不能只談前半部分的“數據化”。作者清晰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第五段就抓住“生活”的多元豐富,來寫以數字丈量的弊端。其次,層次也得“穩”,穩穩地推進。比如寫弊端,由“心態”到“主體性”到“生活的多元”,這就叫層層深入。最后,表述也要穩。本文有文采,但不炫耀文采,這種穩健值得提倡。生活的標尺食品包裝上的卡路里標識,運動手環上的監測數據,這些精細化的標尺或許有利于改善我們的生活,但不應該成為我們丈量生活的準繩?,F代技術的發展使得精細化的測量成為可能。這種對于物或人外在屬性有針對性,客觀性和標準化的測量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生活和生理情況,使得我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了相當的提升。然而,習慣于以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卻往往導向對于生活本質的遺忘與丟失。習慣于,乃至依賴于精細化而極具專門性的標尺使我們因小失大,過分地依賴于某一領域的某項數據,從而失去了對于自我生命整體性的感知與判斷,如盲人摸象般在殘缺的碎片之中拼湊生活的本質,只會導向對于生活本身的遺忘與遺失。更進一步講,以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帶來的是個體與自我生命的隔離。被全維度,各方面的數據所圍繞,我們無需再親身體驗生命,而是從標尺所提供的數據中就能獲得所需的內容。我們不必細細回味昨日舊夢,只消觀察監測手環所給出的數據就能掌握睡眠情況。這致使我們的生命體驗被削減,進一步減少了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獨特性與真實性,更帶來我們與生命本身的隔絕,不再擁有直接而真實的感受,與生命本身漸行漸遠。而反觀我們習慣于以此丈量生活的原因,其中自然有對于便利,快捷技術的認可與使用,但在更大程度上則是出自我們在現代高密度生活節奏下的倦怠,以可信的外在技術來暫時幫我們“接管”生活。在便捷高效的背后,其實實際是我們在無知覺間對于自我主體性的讓渡,自愿割舍了執掌自我生活的權力,而將其權柄予以外在的標尺。自我角色在生活中的缺失,正是我們遺忘生活本身的深層原因。再更進一步來說,生活在本質上就是不可被外在標尺所丈量的。生活不只有在高精度儀器和數據中所留下的痕跡,更包含了無數個感動與歡欣的瞬間,包含了我們對于人生獨特而幽微的體察。無論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波瀾壯闊,抑或“蕭蕭班馬鳴”的離愁別恨,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任何外在標尺所無法反映的,獨屬于我們自身生活的詩意與浪漫。生活的標尺從不在于外界精細化的衡量,而在于我們內心真正的感受。而我們對于生活數據化的丈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于功績社會與工具理性的束縛下,對于自身生活的標準化乃至于異化。生活的意義本就不在于那些標尺所呈現的數據,一味地仰仗其作用只會帶來對生活本身的進一步異化,使我們逐漸遺忘了生活的本質。然而,我們也不必過于悲觀,這種精細化標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喚醒了人們的自覺意識。我們面對現狀的擔憂,面對標尺所感到的不滿與空虛,也恰恰是我們主體價值的存顯與生活本質未曾廢離的證明。精細化標尺的意義不在于丈量,而更多地在于對于我們生活本質以及對于我們自身的映照。我們更應于其映照之中反觀自身的不足,以身親臨生活的本質,重新以自我的感受為錨點,以自身的情感體驗來丈量生活的意義。不要局限在名為標尺的船上,而忘記了腳下切實流淌的生命之河。點評:文章從現代生活中的量化現象切入,層層深入地探討了數據化標尺對生活本質的影響,體現了學生出眾的思維質量和人文關懷。文章亮點主要有以下方面:論證結構清晰,從現象分析到本質問題的揭示,再到解決路徑的提出,有逐層深入的邏輯展開;思想有一定深度,不僅指出量化標尺帶來的異化問題,更揭示了現代人讓渡主體性的深層原因,尤其是能從“生活本身”的內涵出發,指出“生活的標尺從不在于外界精細化的衡量,而在于我們內心真正的感受”,有破有立;語言生動,表達真誠,能將學生對生活本身的生動感悟行諸文字,展現了高中生對生活真實而鮮活的體味,深刻而有趣。以“我”為尺,感知生活隨著監測設備不斷涌現,我們越來越習慣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卻有人擔憂,我們在這一過程中遺忘了生活本身。我認為這直指當下人的生活本身隔膜化的狀態。“精細化”指以數據化的指標呈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標尺”指已有的客觀測量尺度。人們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是一種必然趨勢。一方面,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廣的監測條件,從他人到自我,一切皆可丈量。同時,“用標尺丈量”也精準指向當下人的需要——現代人在生活中時時感到“被懸浮”的焦慮,隨著外界變遷加速,似乎一切都不在掌握之中,標尺的存在卻是客觀且令人心安的,其“精細化”的性質使生活中的一切分毫不差地呈現于眼前。卡路里使我們的攝入精細化,手環使心跳呼吸精細化,連我們自己都無法窺探到的自我,卻因標尺的出現而有了被展現并充分了解的機會。更進一步講,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不只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思想傾向。面對抽象的存在,我們不再渴求感知,而期望可視化的呈現,身邊的一切都是可測量、有意義的數字,我們的大腦隨社會一同加速數據化,直到“自己”也成了丈量的對象。不難看出,我們在數據中的迷失使我們漸漸遺忘了生活本身。以不同眼光所望去,生活所著之色彩各有不同,正如朱光潛所寫,古松一半是客觀,一半是主觀,生活本身就因視角的轉化而豐富多樣?!熬毣臉顺摺眳s將多維的生命體驗壓縮成可計算、可比較、可優化的線性指標,于是營養參數替代了食物承載的文化記憶,運動數據抹殺了身體與自然對話的詩意。那些生活中的模糊性、復雜性、豐富性正在精確指標體系的強光照射下蒸發。同時,標尺也剝去了美,剝去了觸摸的溫度,更重要的是,它剝去了個體之眼、之心對生活的解讀。我們應當思考,“生活本身”指的到底是什么?從“我”的角度來看,生活是以個體感知為主導的豐盈存在,是“我”觸摸外界、主動探求的過程,是攝入口中的甜度,是呼吸通暢的愉悅,是心跳加速的驚喜。而我們對精細化標尺的一味追求,卻使我們的感官變得遲鈍,使我們自愿地陷入標尺所許諾的清晰、客觀的“虛擬世界”中。這樣看來,我們竟是自愿地讓渡了自己的感官,拋卻了自己的生活。面對這樣的病癥,我想癥結不在于標尺本身,而在于我們感知生活的態度?!罢闪俊币辉~昭示我們往往在測量著“生活”的長度寬度,而生活遠遠不止于此。標尺確實可作為我們了解世界與自我的橋梁,但人是不能棲居于橋上的。“生活”需要我們以敏銳的感官,以開放的心靈主動探索,擁抱每一個饋贈中豐富的蘊藏。米蘭昆德拉曾寫道:“生活就在此處,每一個瞬間都是當下的全部”,生活需要我們珍視每一個瞬間,拾起當下與附近,沖破冰冷的數據感受其溫度。生活本身不在于丈量,而在于感知。當生活變得冷漠扁平,我們還有機會逃離——幸運的是,人始終在試圖進一步觸摸、了解自己的生活,即使是在笨拙中犯下錯誤,我們也能懷抱對生活的熱忱,重新出發,以“我”為真正的尺度,在注視與感知中體悟生活本身。點評:這是一篇與材料深入展開對話的文章。開頭從材料給出的現象出發,揭示現象直指的本質問題——生活隔膜化。接下來文章并沒有去泛談使用精細化標尺丈量生活的合理性,而是從這一現象產生的必然性來構思。從科技的發展到現代人的行為需要再到思想傾向,層層推進地闡述了小作者對社會的體察。在文章的主體部分,小作者先從兩個維度進行深入歸因,分析了用精細化標尺丈量生活會遺忘生活本身的原因。一則精細化標尺使得生活多維度的豐富存在降格為單一扁平的數據。二則精細化的標尺剝奪了人感知生活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的分析始終緊扣材料“精細化標尺”和“生活本身”的內涵對立,同時小作者還善于運用材料,在對營養參數和運動數據的分析中,使得材料本身成為思維的支架。文章并未就此完結,而是進一步辯證地審視了標尺的作用,肯定了其作為工具具有的連接世界與自我的價值,但真正的“生活”需要沖破工具論的束縛,感受每一個當下。文章的最后也很具有人文情懷,彰顯了人與生活的關系,人可以犯錯,但永遠走在生活的路上。放下精細標尺,回歸真實生活《夢溪筆談》中沈括記載的“夜半流星飛逝”,讓無數人感慨生活本身的美好。而當下,我們越來越習慣用精細化的標尺丈量生活,卻往往遺忘了生活本身。這引起了我們對此二律背反的思考。用精細化標尺丈量生活在當下愈發盛行,即用數據化的分析方式,用明確標準加以評析。而“遺忘了生活本身”往往于其中誕生——我們細細盤算最佳睡眠周期,卻遺忘不熬夜才是身體的良方;我們癡迷于用數字評判商品評分,卻遺忘親身嘗試方能感受商品真相。誠然,用精細化標尺丈量生活有合理性。在不確定的時代,丈量以數據化為依靠,用精細標尺,為生活提供較準確的指導標準。每餐的卡路里,每一次心跳呼吸,如此精細準確而可操作的標準讓猶豫不決的人們抓住確定性之稻草,讓生活盡可能有保障,有依靠,標準化。然而,在當下社會,精細化標尺對生活的丈量指導往往反而使我們遺忘生活本身。這正是法理克所言“符號化救贖”。當具體的生活被標尺抽象為精細符號,尋求此心安處之人便會將抽象符號視為救贖之道,而不愿再體察生活之遼闊疆界。此時,具體可感的生活被異化為形而上的精細丈量標準指導,看似提供確定性,實則如同給溺水者的外在稻草。畢竟,標尺往往由他人確定,且絕非完全正確、一成不變。當外源的精細化標尺消逝,而我們卻長久未親身體察生活時,我們便會陷入更大的不確定之恐慌真空,急于尋找下一外源標尺,以精細化維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