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三二輪復習聯考(二)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場號、座位號、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荚嚂r間為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為出土于甘肅河西走廊距今大約3900~3400年的球形石杖杖頭。而距今4000年或更早的形態類似的石杖頭比較集中地發現于古埃及、西亞、安那托利亞、黑海及里海周邊地區。這表明古代A.區域文明間可能存在交流互鑒B.文明發展道路具有多元統一性C.絲綢之路推動了中西文化交流D.王權至上的理念受到各地推崇2.據考證,伏羲、女媧的形象在漢代特別是漢畫像中有了許多新特點,如伏羲、女媧成為陰陽對偶神;伏羲、女媧的繁衍子孫的象征功能突出;手執規矩等物、日月背景等形象也基本定型。這體現了漢代A.社會主流思想的文化滲透B.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C.陰陽五行學說的主導地位D.封建政府鼓勵生育的政策3.唐朝詩人陸龜蒙(?~約881年)記載,“故城邊有賣花翁,水曲舟輕去盡通。十畝芳菲為舊業,一家煙雨是元功”?!秲愿敗酚涊d唐代“西川稅課舊有青苗如茄子、姜、芋等農作物,每畝或至七、八百文,征斂不時,煩擾頗甚。”這說明,唐代A.兩稅法改變商業經營模式B.盛世之下農民生活艱辛C.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較高D.精耕細作技術獲得發展4.宋代,在御史臺的察院中專門設置御史六人,時稱“六察官”,對口分察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行政官員,“糾其謬誤,大事則舉劾,小事則舉正”。此舉旨在A.實現臺諫合一B.完善監察體系C.擴大監察隊伍D.變革三省體制5.清代,“蒙人以磚茶以代貨幣,除以皮毛直接易布、米外,余悉以磚茶定其值”;在西北烏里雅蘇臺、伊犁等地,內地輸入的商品“以綢緞、布匹、茶葉、糖、煙為大宗”,輸入內地的商品“以絨毛、皮張、各項牲畜為主”。據此可知,清代茶葉邊銷A.推動了邊疆地區的封建化進程B.是促進邊疆穩定的重要手段C.加劇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D.以加強民族交融為根本目的6.19世紀60年代,學者馮桂芬在其著作中說:“米利堅以總統領治國,傳賢不傳子……國以富強,其勢骎骎凌俄英法之上,誰謂夷狄無人哉!”后來,他將這些文字全部刪掉,還在上面添加批注說“末句似不足為典”。這表明,馮桂芬A.缺乏經世致用精神B.反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C.深受傳統觀念束縛D.曾經嘗試接受共和理念7.下圖為1930年以前的環渤海通商口岸示意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該地區A.交通進步鞏固經濟重心地位B.列強侵略方式發生轉變C.區域市場網絡體系逐步建立D.貿易主權遭到嚴重破壞8.下圖為抗戰時期八路軍印發的傳單——《不和敵人一條心!》。此傳單旨在A.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鞏固百團大戰戰果C.鼓舞全國民眾抗日斗志D.分化瓦解敵偽軍心9.下表為1964年4月30日根據1957年和1958年生產效益估算出的1965年農業部分領域的發展情況。這表明當時年份領域195719581965糧食(億斤)390140003800左右棉花(萬擔)328039383200左右三種油料(萬擔)754284596650左右大牲畜(萬頭)838277707800左右豬(萬頭)145901382915000左右A.四化建設目標振奮人心B.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C.社會主義探索成效顯著D.經濟計劃制定相對理性10.20世紀末,我國中央和地方五級政權機關中實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建立自愿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相結合的辭職制度,對部分專業性較強的領導職務實行聘任制等現象日益增多。這些現象的增多A.適應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B.沖擊了黨管干部的原則C.標志著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D.是市場經濟完善的結果11.據出土文獻記載,一塊名叫“老麥田”的蘇美爾農田在城邦時代還是以小麥為主要作物的無鹽地(小麥不耐鹽)。經過三百年澆灌后,當它再次出現在一份文件中時,已有6%的面積鹽化了。這些文獻記載A.凸顯區域戰爭對經濟的破壞性B.說明古代灌溉技術存在先天的不足C.折射古代西亞氣候的巨大變化D.成為研究古代文明興衰的重要史料12.查士丁尼(約483—565年)登基后,對最高利息進行限制。他規定的最高利息是:農民貸款4%,私人抵押貸款6%,商業貸款8%,海運投資貸款12%。此舉旨在A.規范社會經濟行為B.推動商品經濟發展C.維護地主階級利益D.擴大政府財政收入13.16世紀中期,法國詩人貝萊發表文章駁斥法語是野蠻語言的觀點;西班牙人聲稱他們的語言與拉丁語最為接近;意大利人卻認為他們的語言“溫柔甜美”,而“西班牙語狂妄傲慢”。英語、德語、荷蘭語等其他語言也參與了這場歐洲辯論。這一現象A.折射了歐洲政治局勢的動蕩B.適應了民族國家崛起的需要C.體現了專制王權力量的強化D.暗藏了民族矛盾激化的隱患14.1912年,德國組建了一個臨時委員會來收集農業生產的實時數據,確定工業原料需求并制定食品和原料的存儲與分配方案。這表明,德國A.進一步完善戰時體制B.為長期作戰而準備C.考慮到戰時封鎖威脅D.試圖擺脫美國威脅15.1917年4月,列寧指出:無產階級其實已經通過蘇維埃上臺掌權了,只是在思想上還深受舊統治者的麻痹,意識不到自己的力量。許多俄國社會主義者打出“保衛祖國、保衛革命”的口號,誘導工農和士兵繼續為資本家賣命,這些社會主義者是叛徒。列寧在此主要強調A.武裝奪取國家政權B.進行社會主義革命C.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D.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16.1993年,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美國主要的勞工聯盟)依據“投資轉移”假設,估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后,美國將讓墨西哥獲得50萬個制造業就業機會(因為墨西哥平均工資只有美國的1/7)。這表明該組織A.認為世界經濟全球化利大于弊B.對區域經濟集團化心存疑慮C.是自由貿易的最大利益受損者D.堅決反對世界貿易的自由化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武舉制出現在武則天時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唐初,國家繼續授田給府兵(農民),府兵平時耕地,戰時應征,寓兵于農,兵農合一。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以及無法抑制的土地兼并,政府所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少,這一軍事制度自然也就相應地在實施上陷入困境。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武舉制度便應運而生。同時,武后上臺后,結合文舉選才機制,以武舉為突破口,重振皇權政治,推動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幾怨鶃喣小对囄鎏拼渑e制度的創立》材料二———摘編自黃鵬、劉永?!睹鞔渑e登科進士時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代武舉制度創立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明代武舉登科進士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說明。(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隨著航、路、電、郵四政的發展,晚清交通立法興起。這些法律具有鮮明的特點,如輪運方面直接援用各國行船免碰章程,鐵路方面多以日本、法國、德國等國鐵路立法為參考。同時,清政府在立法時直接將條約“內化”為國內立法,如鐵路方面的《重訂鐵路簡明章程》就規定保護勘路及修路洋人,各路巡警章程規定特別保護洋人及其行李等。此外,輪運方面的相關法律對小民之船加以一定的變通和照顧,鐵路方面的法律規定鐵路要繞越廬墓等。《檢查逆電章程》對所謂逆電嚴防不貸,郵政方面……皇上萬壽之日要放假等。——摘編自葉士東《晚清交通立法研究》(1)根據材料,分析說明晚清交通立法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晚清交通立法的原因。(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先后有8310人赴蘇留學。在1951年第一批赴蘇的375名留學生中,工科留學生261名,比例高達70%,如果加上理科留學生,比例則接近80%。50年代中后期,為照顧國家急需,國家減少了輕工業及社會科學留學生的派遣,已經赴蘇的留學生也逐步轉向重工業專業。赴蘇留學生的個人生活物資完全由國家配給,回國后也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他們從心底里切實感受到到組織上的信任,祖國和人民的重托,無形之中增加了光榮感和歷史責任感。他們以發奮圖強的精神去學習和掌握建設祖國的本領,為了配合國內經濟建設的需要,一些留學研究生甚至放棄了本可以獲得的學位,毅然回國參加建設。60年代,留蘇學生數量急劇下降:1961年下降到74人,1964年僅有3人。1966年5月,教育部、外交部發出了“關于國外留學生回國參加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停止了留蘇學生的選拔派遣工作?!幾岳铢i《建國初期留蘇運動的歷史考察》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圍繞“留蘇運動”,自擬論題,并進行闡釋。(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2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這個關系到人類命運的變化時刻,當展望我國未來時,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國家中存在著三個大環……對于我們來說,第一環自然是英聯邦和英帝國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國、加拿大及其他英聯邦自治領在內,以及美國在其中起著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語世界。最后是聯合起來的歐洲。……我們是在這三個環中的每一個環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國家。事實上我們正處在三環的連接點上。——摘編自1948年丘吉爾關于三環外交的演講材料二這(三環外交)不僅是丘吉爾個人的構想,也體現了戰后英國大多數政策制定者的基本主張。從理論上說,這個設想非常完美。但在這一過程中,英國不得不面對實力有限與戰線過長之間的矛盾。五十年代后期世界形勢發生了變化?!瓕τ谟?,英聯邦的離心已經預示著三環外交的破產……蘇伊士運河危機不得不使英國重新思考與美國的關系……到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由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二位降至第五位。為陷入困境的英國經濟尋求出路成為英國向歐共體靠攏的重要動因。經過10多年艱難曲折的談判,英國終于在1973年正式成為歐共體成員國。———摘編自李靖堃、王振華《英國(第3版)》(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丘吉爾提出三環外交的依據。(6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推動三環外交破產的原因。(8分)2025屆高三二輪復習聯考(二)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1.A【解析】據材料“河西走廊距今大約3900~3400年”“距今4000年或更早的形態類似的石杖頭比較集中地發現于古埃及、西亞、安那托利亞、黑海及里海周邊地區”等信息及所學可知,中國西北地區的球形石杖頭極有可能來自中東地區,這說明古代區域文明間可能存在交流互鑒,故選A項;材料體現的是不同文明間的相似性,無法獲知甘肅河西與古埃及、西亞等地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多元,排除B項;當時絲綢之路尚未開辟,排除C項;“受到各地推崇”的表述過于絕對,且材料中的石杖頭不一定都是王權加強的產物,排除D項。2.A【解析】漢代,儒家思想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儒家強調倫理綱常,注重陰陽等觀念的融合,將世間萬物都納入到一種有秩序、有規范且符合倫理的體系當中。伏羲、女媧被塑造為陰陽對偶神,手執規矩體現規范、秩序,這與儒家所倡導的倫理秩序相契合,反映出儒家倫理思想對當時神話傳說人物形象塑造的影響,故選A項,C項錯誤;題目中伏羲、女媧畫像所展現出的陰陽對偶、執掌規矩等特點,與道家無為而治的核心主張并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繁衍子孫的象征功能不能直接等同于政府政策,排除D項。3.C【解析】材料中賣花翁一家靠著十畝地的鮮花為生,唐代巴蜀地區對茄子、姜、芋等農副產品課以青苗稅,“每畝或至七、八百文”,側面反映鮮花、茄子、姜等農作物的種植規模比較大,反映了當時農產品的商品化生產有了較大發展,農產品的商業化種植已頗具規模,故選C項;材料中未涉及商業經營模式的變化,排除A項;根據材料中詩人陸龜蒙的生卒時間可知,此時并非唐朝盛世,安史之亂(約755年左右)唐朝開始由盛轉衰,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農業生產技術,無法體現精耕細作獲得發展,排除D項。4.B【解析】據材料“御史臺”“對口分察”“‘大事則舉劾,小事則舉正’”等信息及所學可知,宋朝在中央設置最高監察機構御史臺,其法定職責為彈劾官邪、澄清吏治?!傲旃佟钡脑O置體現了專業化分工:六察官對口六部;分級處置;大事舉劾,小事舉正。這一舉措意在構建精細化監察網絡,進一步完善了監察體系,故選B項;臺諫合一是指御史擁有了諫官的議事權,諫官擁有了御史的監察權,而材料只涉及御史臺,排除A項;沒有對比,體現不出宋代監察隊伍規模的擴大,且隊伍擴大不是其目的所在,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六察官”對六部官員的監察內容,體現不出三省體制的變革,排除D項。5.B【解析】材料顯示:茶葉在邊疆地區具有貨幣功能(“以磚茶代貨幣”),茶葉作為硬通貨維持了邊疆經濟秩序;內地與邊疆形成穩定的商品交換模式,穩定的物資交換體系有助于邊疆安定,因此,符合清代“茶馬互市”維護邊疆穩定的史實,故選B項;材料僅體現經濟交換,未涉及社會制度變革,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內地與邊疆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排除C項;經濟交流不等同于民族交融,目的性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6.C【解析】據材料“19世紀60年代,馮桂芬”“將這些文字全部刪掉,還在上面添加批注”等信息及所學可知,雖然馮桂芬對時代的認知已超越了當時絕大多數人,但仍受天朝上國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敢將這種認知作肯定的認可,故選C項;材料中的著作正是馮桂芬為國家擺脫困境提供的改革路徑,反映了其經世致用精神,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其是否支持或反對政治體制改革,排除B項;材料中的“傳賢不傳子……國以富強”等信息并不能說明其接受共和理念,他只是看到了“民主”與國家富強的關系,排除D項。7.C【解析】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近代以來,環渤海灣地區逐漸形成了眾多以發展進出口貿易和現代工商業為主要職能的通商口岸城市,這種新的“口岸—市鎮”網絡取代了傳統的“都城—治所”城市體系,以天津、青島、大連為中心城市的新的區域市場網絡體系逐漸建立,故選C項;當時國家經濟重心依然處于南方,排除A項;僅憑圖示信息,無法得知列強侵略方式的轉變,排除B項;圖示口岸城市,有些是主動開放,有些是被動開放,且僅憑圖中信息不能得出“嚴重破壞”這一結論,排除D項。8.D【解析】據材料可知,畫面上有一個偽軍士兵正悄悄將老百姓放走,再結合“八路軍”“咱們都是中國人,那能狠心殺老民”“鬼子捉來,咱們放”“不和敵人一條心”等信息及所學可知,八路軍通過此類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的順口溜來動搖敵偽的軍心,進而起到分化瓦解的作用,故選D項;此傳單的對象為偽軍,是對偽軍的宣傳教育,體現不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目的,排除A項;通過材料不能確定該傳單的印發時間是在百團大戰之前還是之后,排除B項;據材料“八路軍”等信息及所學可知,此傳單主要在華北地區散發,且針對偽軍,而非全國民眾,排除C項。9.D【解析】據材料“1964年4月30日估算”“農業部分領域的發展情況”“左右”等信息以及與1957和1958年的對比情況,再結合“左”傾錯誤的影響、三年經濟困難后的調整政策可知,這些估算數字考慮到當時的國情,雖然“保守”但相對更加理性一些,故選D項;這些數字談不上振奮人心,且四化目標主要體現在工業、農業、國防及科技領域,排除A項;材料主旨只是對1965年農業部分領域發展的估算,體現不出國民經濟調整任務是否完成,更談不上社會主義探索成效的顯著,排除B、C項。10.A【解析】據材料“20世紀末”“辭職制度”“專業性較強的領導職務實行聘任制”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干部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現象正適應了這一要求,故選A項;黨管干部的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這些現象沒有沖擊這一原則,排除B項;2005年,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排除C項;21世紀初,我國市場經濟初步形成,排除D項。11.D【解析】據材料“蘇美爾農田在城邦時代”“小麥不耐鹽”“經過三百年澆灌后”“已有6%的面積鹽化了”等信息并結合古代兩河流域的地理環境特點可知,這些文獻記載反映了蘇美爾地區土地出現鹽化問題,不利于農業的種植,這成為蘇美爾衰落的重要原因,因此這些文獻成為研究古代文明興衰的重要史料,故選D項;材料沒有體現戰爭對經濟的破壞,排除A項;材料個別現象不能說明古代灌溉技術存在先天不足,排除B項;僅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古代西亞氣候發生巨大變化的結論,排除C項。12.A【解析】據材料“查士丁尼(約483—565年)”“對最高利息進行限制”等信息及所學可知,此舉規定了最高利息的標準,這是一種對經濟行為的約束和規制,目的是規范借貸行為,故選A項;材料主旨不僅僅是商業行為的規范,且推動商品經濟發展只是結果并非目的,排除B項;此舉旨在維護奴隸主階層利益,排除C項;這些利息所得與政府無關,排除D項。13.B【解析】據材料“16世紀中期”“法國詩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英語、德語、荷蘭語等其他語言”等信息及所學可知,在當時,有很多人為自己本國的通俗語言唱贊歌,這有利于增強國人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適應了近代民族國家崛起的需要,故選B項;材料主旨為文化領域的辯論,與歐洲政治局勢動蕩無關,排除A項;這一辯論有利于英法等部分國家王權力量的強化,但這不適用于意大利、德國、荷蘭等國家或地區,且材料主旨體現不出專制王權力量的強化,排除C項;材料主題是國家間語言的爭辯,并不能等同于民族間的矛盾,不同國家也存在相同的民族構成,或同一國家也會有不同的民族,選項存在偷換概念的問題,排除D項。14.C【解析】據材料“1912年”“臨時委員會”“存儲與分配方案”等信息及所學可知,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威脅,德國考慮到戰時被封鎖的可能性,故選C項;1914年一戰爆發后,德國才建立了戰時體制,排除A項;德國錯誤地估計了戰爭可能持續的時間,準備采取的是速戰速決戰略,排除B項;當時德國的最大威脅是英國,排除D項。15.B【根據】據“1917年4月”“無產階級其實已經通過蘇維埃上臺掌權了”“誘導工農和士兵繼續為資本家賣命”等信息及所學可知,列寧此處的講話內容符合《四月提綱》的精神,即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故選B項,排除D項;材料未體現武裝奪權,排除A項;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為十月革命后,排除C項。16.B【解析】據材料“美國主要的勞工聯盟”“投資轉移”“美國將讓墨西哥獲得50萬個制造業就業機會”“墨西哥平均工資只有美國的1/7”等信息及所學可知,美國有一些人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心存疑慮,他們認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會促使美國公司加大對墨西哥的投資而減少國內投資,與工資低的墨西哥工人競爭會減少自己的工作崗位、降低自身的生活水平,故選B項;材料主旨表達的是區域經濟集團化對美國的不利之處,無法得出利大于弊的觀點,排除A項;沒有對比,體現不出其是否為最大利益受損者,排除C項;堅決反對的表述過于絕對,且材料體現不出這一點,排除D項。17.【參考答案】(1)原因:均田制的破壞;府兵制的瓦解;文舉制度的成熟;武則天加強自身統治的政治需要等。(6分,每點2分,任意答出3點即可)(2)特征: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東南沿海省份(尤其是江浙地區)、北方臨疆省份(尤其是晉陜、京津地區),中西部省份則基本處于“中空狀態”。(2分)說明:江浙地區是經濟重心區域;隨著明中后期東南沿海倭患問題的加重,當地居民習武自衛,民風尚武,這為武舉選拔人才的開展奠定了基礎;(2分,任意答出1點即可)明代遷都后,政治重心北移;晉陜等地區近京都,近邊關,多戰爭,易形成從軍習俗;此外,北方人種優勢及武術傳統等因素也是北方武舉登科進士人數較多的原因;(2分,任意答出1點即可)受地緣政治、經濟地位、人口基數、交通狀況、歷史傳承及統治者態度等因素的影響(言之有理即可),中西部省份的武舉登科進士數量極少。(2分)【解析】(1)根據“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以及無法抑制的土地兼并,政府所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少,這一軍事制度自然也就相應地在實施上陷入困境”及所學可得出均田制的破壞、府兵制的瓦解;根據“武后上臺后,結合文舉選才機制,以武舉為突破口”及所學可得出文舉制度的成熟、武則天加強自身統治的政治需要等。(2)特征,首先根據地圖信息即可得出分布不均衡的總體特征,然后,根據空間角度分別進行說明。原因,可從經濟格局、地緣政治、習武習俗等因素進行說明;在原因分析過程中,也要對中西部省份人數較少的原因進行說明。18.【參考答案】(1)①移植性與半殖民地性:直接援引外國法律(如輪運參照各國行船免碰章程,鐵路借鑒日、法、德立法),體現半殖民地立法特征。②條約內化與妥協性:將不平等條約內容轉化為國內法,法律條款優先保障列強利益(如《重訂鐵路簡明章程》保護洋人特權,鐵路巡警特別保護洋人行李)。③照顧國情與封建性:對民間需求有限照顧(如輪船法對小民船只變通,鐵路繞越廬墓),維護封建統治(如對“逆電”嚴厲鎮壓、皇上萬壽之日要放假)說明:共6分,每個角度2分,需結合具體內容說明。(2)近代化交通發展的需求;清政府維護統治的意圖;新政改革的推動;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6分,每點2分,任意答出3點即可)【解析】(1)根據“直接援用各國行船免碰章程,鐵路方面多以日本、法國、德國等國鐵路立法為參考”及所學可得出移植性;根據“護勘路及修路洋人,各路巡警章程規定特別保護洋人及其行李”及所學可得出強烈的半殖民地性;根據“對小民之船加以一定的變通和照顧,鐵路方面的法律規定鐵路要繞越廬墓”及所學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注重結合中國具體國情;根據“對所謂逆電嚴防不貸,郵政方面……皇上萬壽之日要放假”及所學可得出濃厚的封建性等。(2)根據“隨著航、路、電、郵四政的發展,晚清交通立法興起”等信息并結合晚清時代特征,從西學東漸、近代交通的發展、統治的意圖、新政改革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19.【參考答案】建國初期的赴蘇留學運動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2分)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新中國采取孤立政策;在一邊倒政策的影響下,同處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在此時代背景下,赴蘇留學興起。(3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赴蘇留學活動與國家建設緊密相關,反映了我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經濟發展戰略;它也反映了那個時代計劃經濟體制的特點和作用,體現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赴蘇留學生身上也折射了愛國、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時代精神。(4分)雖然受中蘇關系破裂和國內政治運動(或“文革”)的影響,赴蘇留學活動最終結束。但它對新中國建設事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它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骨干和各種專門人才,這些人成為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棟梁之材。(具體答工業領域、國防領域等酌情給分)(3分)答案僅供參考,其他觀點及分析言之有理也可?!窘馕觥渴紫龋鶕牧霞八鶎W,從時代與留學活動的關系角度確定論題。接著,從背景、特點、影響等角度展開論述。背景方面,可根據“一邊倒”政策及其實施的原因進行分析;特點方面,根據“第一批赴蘇的3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