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編制說明_第1頁
DB36T-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編制說明_第2頁
DB36T-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編制說明_第3頁
DB36T-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編制說明_第4頁
DB36T-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編制說明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地方標準編制說明一、編制本標準的目的、意義茶樹菇是柱狀環傘復合群,包括柱狀環傘、楊樹菇、茶薪菇等,目前國內栽培的種類主要為茶薪菇。形態特征為子實體單生或叢生,菌蓋初呈半球形,邊縁內卷,隨著子實體成熟,菌蓋漸平展,褐色或白色,菌褶與菌柄直生至延生,菌柄中生、實心、表面有小鱗片和上位菌環。茶樹菇是一類食藥兼用菌,菌蓋嫩滑、柄脆、風味獨特、味道鮮美,含有高蛋白和人體必需氨基酸、B族維生素,以及鉀、鈉、鈣等礦物質元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清熱、平肝、明目、利尿、健脾等功效,是高血壓、心血管病病和肥胖癥患者的理想食品。我省茶樹菇具有以下突出優勢:①推廣液體菌種有助于茶樹菇產量和質量的提高。目前茶樹菇的栽培主要以季節性手工作坊式為主,使用的固體菌種要經過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培育后才能擴大到栽培生產環節。固體菌種由于傳代次數多、生長速度慢、易污染,且同一菌袋中菌齡差異大、出菇不整齊等不利于茶樹菇產業的優質高產發展。相對固體菌種,液體菌種具有生產周期短、不易污染、菌種純、菌齡一致、出菇整齊、且可批量接種適于規模化生產的優點。②我省茶樹菇規模化產業基地已形成,且茶樹菇年產量位居全國之首,占全國茶樹菇總產量的50%以上。1995年后,采用“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茶樹菇種植規模迅速擴大,形成了以江西廣昌縣和黎川縣為主的生產基地,從事茶樹菇直接生產和茶樹菇固體菌種的菌包生產,并逐漸輻射到全國其他地區。2019年/2020年,江西茶樹菇年產量(萬噸)為37.24/32.49,均占同年全國單品產量比重的50%以上,年產值(億元)為44.69/35.87。③我省江西還是首次人工培育茶樹菇出來的發源地。1992年初,謝遠泰人工培植出了茶樹菇,通過江西科學技術委員會技術鑒定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近年來,隨著我國茶樹菇產業發展,陸續有茶樹菇栽培技術規程、產品質量標準規程等頒布,但生產菌種還是采用傳統固體菌種。雖然近年來有些學者和企業工作者在茶樹菇液體菌種培養條件上做了一些探索,但迄今尚未有關于“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等的頒布。基于以上茶樹菇的突出優勢和標準現狀,我們認為,制定和頒布實施我省“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地方標準,對引領茶樹菇產業升級,適應規模化生產需求,保障高質量生產用種,完備其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提高茶樹菇的產業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二、標準編制情況(一)基本情況標準起草單位為江西農業大學菌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和江西天和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標準編制成員由霍光華、朱宏杰、邱桂根、崔朝宇、顏俊清、霍達、陳緒濤等7人組成,編制小組成員均來自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承擔過相關的科技攻關和示范推廣項目,有著較強的相關專業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霍光華為標準起草負責人,來自江西農業大學菌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江西省重點實驗室,主要負責標準的統籌、編寫提綱,確定標準內容、技術路線、技術要求及技術制標等工作。朱宏杰、邱桂根、崔朝宇、顏俊清、霍達、陳緒濤等人主要負責文獻資料的查閱、收集和分析,調研國內標準情況和生產技術情況,開展實驗研究,起草標準初稿等工作。本標準自2020年10月開始起草,2021年6月形成初稿,2021年10月形成專家修改稿,2022年9月形成送審稿。(二)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操作規程技術的確立為了做好本標準的起草工作,編寫小組在省內茶樹菇栽培區的企業、合作社和生產大戶等20多個業主和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調研,同時在本省級重點實驗室開展了茶樹菇液體營養需求、發酵條件、發酵周期、菌種質量,以及接種產菇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實驗研究,并在合作單位江西天和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進行了放大試驗和生產應用,為茶樹菇液體菌種制備各環節的生產技術要求和技術指標的確立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編制小組通過反復的認真討論,確定了本規程編寫提綱、規程內容、技術要求和指標。明確了標準的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主要依據和部分條款說明本標準內容共分9個部分,包括:標準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生產技術要求、搖瓶液體菌種生產技術、發酵罐液體菌種生產技術,放罐接種、液體菌種貯藏、記錄和存檔。1、范圍在適用性和實用性原則下,根據人工控制條件和技術特點,規定了本標準的適用范圍。2、規范性引用文件在安全性和環保原則下,引用了相關5個標準,引用的標準基本覆蓋了與生產過程中相關技術要求。3、術語和定義在兼容性原則下,規定了茶樹菇的種類范疇、液體和固體菌種的內涵,以及發酵罐和液體接種器的專用性,保證了標準結構和形式的準確性。4、生產技術要求本部分對茶樹菇液體菌種生產廠房、生產設備與設施、培養原料、生產起始菌種等技術要求進行了規范,力求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做到科學性、規范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5、搖瓶液體菌種生產技術本部分對液體培養基配方及制作,培養進行了規定,確保液體菌種生產和效益的最大化。6、發酵罐液體菌種生產技術本部分對空氣過濾器的檢查與滅菌、發酵罐檢查與清洗、發酵罐菌種培養基要求與制作、接種、發酵罐菌種培養條件、留樣及檢測、發酵罐菌種發酵指標等技術要求進行了嚴格規范,確保本部分各個環節技術要求的科學性、規范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7、放罐接種本部分對接種環境、接種程序等技術要求進行了規范,確保本部分各個環節技術要求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液體菌種貯藏本部分對液體菌種在發酵罐中貯藏的通氣、罐壓、溫度和相應的保存時間等技術要求進行了規范,確保在一定時間范圍使用有活力保障的液體菌種。記錄和存檔建立液體菌種全過程的可追溯檔案,并保存2年以上。三、標準的編制原則本標準規定的各項技術要求來自大量的試驗論證和生產實踐,在標準的技術內容上力求完整統一,確保標準內容覆蓋整個茶樹菇液體菌種生產流程,力求標準內容簡單明了、適用、實用;同時,標準內容和技術要求嚴格遵守我國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章制度的要求,注意與相關法律、法規、文件等相互銜接與協調,避免發生沖突,體現了標準起草的科學性、先進性、規范性、可操作性以及實踐性原則。本標準中規定的原材料、生產用水、使用器具等以及各項技術操作做到在現行的標準和條例前提下,力求安全優先、環保優先、綠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