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態影響類)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 1 38 53 66 75 81 139 144 1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目表1-1項目專項評價設置情況專項評價的類別涉及項目類別本項目情況地表水水力發電:引水式發電、涉及調峰發電的項目;人工湖、人工濕地:全部;水庫:全部;引水工程:全部(配套的管線工程等除外);防洪除澇工程:包含水庫的項目;河湖整治:涉及清淤且底泥存在重金屬污染的項目本項目不涉及地下水陸地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全部;地下水(含礦泉水)開采:全部;水利、水電、交通等:含穿越可溶巖地層隧道的項目本項目不涉及生態涉及環境敏感區(不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的區域,以及文物保護單位)的項目本項目不涉及環境敏感區。大氣油氣、液體化工碼頭:全部;干散貨(含煤炭、礦石)、件雜、多用途、通用碼頭:涉及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項目本項目不涉及噪聲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運輸業涉及環境敏感區(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的區域)的項本項目不涉及。2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城市道路(不含維護,不含支路、人行天橋、人行地道):全部環境風險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全部;油氣、液體化工碼頭:全部;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線(不含城鎮天然氣管線、企業廠區內管線),危險化學品輸送管線(不含企業廠區內管線):全部本項目不涉及注:“涉及環境敏感區”是指建設項目位于、穿(跨)越(無害化通過的除外)環境敏感區,或環境影響范圍涵蓋環境敏感區。環境敏感區是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針對該類項目所列的敏感區。項目為天氣雷達系統建設工程,屬于輻射類項目,根據導則要求,需設置電磁場環境影響專題評價。/兩規銜接后,龍游縣域規劃城鄉建設用地總規3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中心城市是龍游縣的核心增長極,在未來的發展中,應進一步擴大規模,完善功湖鎮是縣域東部的中心鎮,規劃遠期城鎮人口為4.5萬人,成為縣域除中心城市外的主要城鎮化發展區。溪口鎮是縣域南部的中心鎮,規劃遠期城鎮人口3.0萬人,成為兩軸即兩條城鎮發展軸,分別為沿滬昆高速公路、320國道、46省道的東西向城鎮縣域兩條交通走廊在縣城形成“十”字交叉,成為龍游縣的重要對外聯系通道;同時又串連了縣域重要鄉鎮,加強了沿線城鄉居民點體系的整體性。城鎮、人口、產業、資源等沿廊道分布,使廊道地區成為人口、資源、資本的高密集地區,是縣域內最主要的龍中經濟片區: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包括湖鎮鎮、社陽鄉、羅家鄉及模環鄉南部,是縣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交通區位條件最優、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主要發展電子信息、特種造紙、紡織、五金機械、食品、旅游等產業,也是龍游縣域人口增長最龍北經濟片區:以塔石鎮和橫山鎮為中心,包括石佛鄉和模環鄉北部,是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二梯度地區。主要發展建材、農副產品加工與貿易、物流倉儲、特種龍南經濟片區:以溪口鎮為中心,包括廟下鄉、沐塵鄉和大街鄉,是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三梯度地區。該區主要發展筍竹加工、農副產品加工、貿易和生態旅游業,4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a)第一產業應重點發展筍竹、畜牧、水產三大優勢主導產業和茶葉、果蔬、龍游b)第二產業應將特種造紙、竹木加工、五金機械、紡織服裝作為主導產業培育發展。特種紙產業要加強新產品研發,進一步拉長產業鏈。竹木加工業要加強新技術、新工藝研究,大力發展中高檔竹地板、家具飾板及竹纖維、竹萃取物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五金機械產業以汽摩配為重點,加強區域產業分工和協作配套。紡織服裝業要向高端化發展,促進初級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水泥、化工等傳統產業宜進行c)第三產業應將旅游業、物流業、技術服務業作為主導產業進行培育發展,同時第二產業布局為“兩區兩塊一帶”的空間發展框架?!皟蓞^”:即龍游工業園區和城南工業園區;其中城南工業園區則以食品、電子、五金機械、文化休閑用品等產業發展為主?!皟蓧K”:即湖鎮和溪口工業區塊;“一a)中心城區城市規劃區范圍西起龍麗溫高速,東至茶場新村;南起羅家溪,北至b)發展目標:構筑“效率城市、公平社會、宜居環境”。力爭在規劃期內把龍游建設為經濟繁榮、富于創新、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宜居城市;發展方向及城市形態:遠景發展方向以東為主,向西為輔。城市形態仍為“二大二小”組團式形態,城東組c)工業用地規劃北部重點發展龍游工業園區;南部重點發展城南園區。城南園區應積極發展技術含量高、規模適度、低污染的產業。規劃主要安排以電子、服裝、紡織等工業為主,不宜布置氣、水、粉塵污染嚴重的工業項目。加強園區環境建設,創造生5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鄉以鄉集鎮為中心,設有基本的生活服務設施和部分公共設施,發展以服務農村和農業生產的服務業,可適當發展一些特色的加工工業??h域鄉集鎮共7個,包括社陽、縣域共規劃布局34個中心村。其中,鄉鎮撤擴并后的非政府所在地村莊在配套設施方面宜高于一般中心村。小南海鎮的團石、箬塘兩個中心村和詹家鎮馬葉中心村人口不宜進一步集聚,配套設施宜在現有基礎上按中心“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深化氣象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準確把握“十四五”氣象發展新形勢,抓住高質量發展1.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為龍游氣象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指明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戰略定位,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的戰略目標,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的戰略重點,加快科技創新,著力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戰略任務。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其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龍游“十四五”氣象發展進程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必須從更大格局上謀劃2.全省建設“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對龍游氣象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的新目標新定位,我們必須切實擔起政治責任、先行責任和示范責任,奮力推進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充分發揮氣象防3.國家氣象事業總體發展為龍游氣象發展提供更強內生動力。當前,中國氣象局提出氣象強國總目標,我省積極推進“第一道防線”示范省建設。新時代,需要我們以變革的勇氣把握使命擔當,主動服務全國全省氣象發展大局,努力推出更多全市首個、全省首創的創新舉措,為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龍游元素、龍游樣本、龍游經6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4.龍游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間,龍游將圍繞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窗口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加速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化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提質期、深化改革和治理創新的攻堅期的目標,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浙西新明珠。新時代,黨委政府和社會公眾對氣象服務要求更高,我們必須努力化挑戰為機遇,提高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浙西新明珠建設貢獻氣象力量,為防災減災救災守好5.信息技術和科技進步為龍游氣象發展帶來新機遇。當前,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日新月異。信息技術與氣象工作的融合日趨緊密,需要我們堅持創新驅動,在氣象核心技術進步、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通過現代科技引領和“互聯網+氣象”等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智慧氣象”向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龍游氣象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和制約瓶頸。一是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精準化能力亟待提升。氣象監測能力有待加強,監測站網盲區,移動應急監測能力薄弱。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預報精度、預警時效仍有差距,氣象預報預測預警關鍵技術支撐能力和核心業務科技水平不足。二是趨利避害的氣象服務體系亟待進一步完善。氣象服務體制機制、內涵外延亟須完善和拓展,趨利避害的氣象精細服務體系亟待健全。重大氣象災害應急機制尚待進一步加強,多渠道高覆蓋的預警發布網絡尚未完全形成?;鶎臃罏臏p災工作機制、社會公眾氣象防災減災的意識及應急自救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氣象服務美麗龍游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生態氣象監測手段不足,生態氣象監測體系有待完善,生態氣象監測和監測體系有待加強,生態氣象監測產品及應用能力有待提升,生態價值轉換能力有待增強。四是氣象事業發展保障體制機制改革亟待完善。氣象改革、氣象社會治理和氣象發展綜合保障體制機制還需與時俱進、更新優化。氣象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高,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的創新團隊缺乏。五是氣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不夠,氣象現代化與發展需求不相適應,氣象數據質量亟待提高,數據價值有7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1.提升立體化廣覆蓋多要素精密氣象監測能力??椕艿鼗O測網絡,實現氣象觀測站點布局平均網格間距從6.0提升至4.5km以下,城區、高風險區3.0km。完善氣壓、濕度、全天空儀等各監測要素布局,應用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天2.提升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基礎預報能力。以五大體系為抓手,不斷提高預報能力。按照“早發現、早預警、早通報、早評估”的工作要求,不斷完善災害性天氣“預預警、預警、通報、評估”工作機制。推進要素預報向影響預報轉變,開展上級預報產品本地化應用,開發本地化客觀訂正方法,做好預報關鍵性技術研發與應用,加強集合預報、多模式集成等數值預報釋用。提高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和提前時效,加強災害性天氣監測識別技術、分類強對流天氣潛勢預報技術和短時臨近客觀智能預報預警技術應用。打造數字化業務系統,實現不同場景下預報產3.提升智能化氣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按照集約化、扁平化、智慧化原則,升級改造氣象網絡及信息服務系統,融入衢州市氣象網絡智能大腦建設。加強網絡暢通保障,按照省市氣象部門部署推進“網狀網”改造有關任務。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實施信息資源集約和互聯網出口統一改造,加強網絡邊界安全,工程以建設精密立體的氣象監測網為基礎,以建設集約安全的信息網絡為支撐,以完善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為關鍵,以夯實基層公共氣象安全基礎為目標,重點加強重大氣象風險、重大氣象災害的應對和處置能力。著力推進監測預報預警精細化,地面自動氣象站平均間距達到5.0km、高風險區3.0km,建成X波段雷達和安全高效的信息網進一步提升監測立體化和預報預警準確率;本地預報方法研究有所突破,突發強天氣平均有效預警時效達到60分鐘。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建立精細到鄉鎮、街道的氣象8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1.升級完善地面自動氣象站網。全面加密地面自動氣象站網,優化各氣象要素布局,新建自動氣象觀測站25個,實現全縣氣象觀測站點布局素觀測平均網格間距3.0km,災害高發易發區行政村全覆蓋。改造現有自動氣據采集,保障重點站點在極端惡劣天氣中的氣象基本觀測數據傳輸,全面提高2.建設X波段雷達。建設X波段固態雙偏振雷達大氣雷達盲區的探測覆蓋面和精細化水平。引進多源雷達資料同化處理技術,3.建設災害性天氣遠程監控系統。通過共建、共享、自建等方式,建設16套自動站視頻監控,覆蓋全縣骨干站點和所有鄉鎮,實現災害性天氣遠程在線1.提升突發強天氣預警服務能力。推進多源、非常規資料融合實況分析,增強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系統全方位監測能力。充分發揮衛星遙感在短臨預報中的作用,通過X波段天氣雷達建設增強定量降水預測能力,應用高影響天氣快報系統、精細到鄉鎮的一體化預警系統,提高預警發布準確性和預警2.打造智能網格預報業務系統。梳理智能網格預報業務流程,健全智能網格預報訂正與發布能力,建設集數據調用、人工訂正、預報生成、產品發布等功能于一體,具備實時自動更新服務能力的智能網3.開展氣象災害風險綜合普查。開展全縣范圍內的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建立精細到鄉鎮、街道的氣象災害基礎信息數據庫,編制全縣主要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圖,實現氣象災害預警向風險預警轉變,提升9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1.融入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按照統一部署推進“網狀網”改造工程,各類觀測數據升級為直接傳輸并實現秒級到達省、市級數據中心,雷達、自動站等主要觀測數據實現1分鐘到達預報員桌面。充分利用政務云資源,完成微信公眾2.集約整合信息化基礎資源。根據衢州市氣象產品、數據資料、信息資源和信息系統標準化、集約化行動方案,優化網絡布局,規范新建信息系統的立3.提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各項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硬符合性分析:本項目建設內容為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建析表1-1龍游縣“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符合性分析要求項目情況是否符合生態保護紅線衢州市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42個,面積2473.28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7.94%,主要包括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和其它生態功能重要區等四種類型。本項目位于龍游縣溪口林場老鷹山,對照龍游縣生態保護紅線圖,擬建站址涉及330825-11-05龍游縣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本項目屬于生態保護紅線一般控制區允許準入類型,且目前該項目已經取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的符合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認定意見》(詳見附),資源利用上線根據《浙江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浙政辦發[2016]107號)、《浙江省“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浙政發[2017]19號)、《浙江省進一步加強能源“雙控”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浙發改能源(2018)491號)要求,全市主要目標為:基本建立能源“雙控”“減煤”倒逼產業轉型升級體系,著力淘汰落后產能和壓減過剩產能,努力完成浙江省下達的“十三五”能耗強度和“減煤”目標任務。本項目營運過程中僅消耗少量電、水、土地等能源,項目資源消耗量相對區域資源利用總量較少,不涉及資源利用上線。符合2020年,衢州市用水總量控制在15.60億立方米(地表水控制在15.50億立方米,地下水控制在0.10億立方米),生活和工業用水量控制在8.10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在83.78立方米/萬元(比2015年下降29%),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63.51立方米/萬元(比2015年下降27%)、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535。2020年衢州市土地資源利用上線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03.79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178.51萬畝,標準農田不少于7.77萬公頃(116.62萬畝),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7.46萬公頃以內,城鄉建設用地規??刂圃?.41萬公頃以內,人均城鎮工礦用地130平方米,萬元二三產業GDP用地量在56.1平方米/萬元之內。環境質量底線以改善城市空氣質量、保護人體健康為基本出發點,確定大氣環境質量底線:規劃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保持在35ug/m3以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平均濃度達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高到88%以上,60%以上的縣(市、區)建成清新空氣示范區。到2025年,空氣質量在全面穩定達標基礎上持續改善,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本項目實施后大氣環境、地表水環境環境質量均能夠滿足相應的標準要求。本項目生活廢水經處理達標后灌溉,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不會加劇環境的惡化,不觸及環境質量底線。符合到2020年,衢州全市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浙江“水十條”中確定的全市9個地表水考核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達到100%;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到2025年,全市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基本恢復。到2035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水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到202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完成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治理修復任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2%以上。到2025年,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2%以上。到2035年,土壤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生態準入清單空間布局引導按照限制開發區域進行管理。禁止新建、擴建三類工業項目,現有三類工業項目改建要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涉及一類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的現有三類工業項目原則上結合地方政府整治要求搬遷關閉,鼓勵其他現有三類工業項目搬遷關閉。禁止新建涉及一類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的二類工業項目;禁止在工業功能區(包括小微園區、工業集聚點等)外新建其他二類工業項目;二類工業項目的新建、擴建、改建不得本工程為氣象服務,不屬于工業項目,污染和環境風險不高、污染物排放量不大。項目不涉及礦產資源開發、水利水電、畜禽養殖。符合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增加管控單元污染物排放總量。原有各種對生態環境有較大負面影響的生產、開發建設活動應逐步退出。禁止未經法定許可在河流兩岸、干線公路兩側規劃控制范圍內進行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動。嚴格限制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確需開采的礦產資源及必須就地開展礦產加工的新改擴建項目,應以點狀開發為主,嚴格控制區域開發規模。嚴格限制水利水電開發項目,禁止新建除以防洪蓄水為主要功能的水庫、生態型水電站外的小水電。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規定,控制湖庫型飲用水源集雨區規?;笄蒺B殖項目規模。污染物排放管控嚴禁水功能在Ⅱ類以上河流設置排污口,管控單元內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不得增加。本項目嚴格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營運期僅產生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達《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灌溉周邊林地;不涉及河流排污口。符合環境風險防控加強區域內環境風險防控,不得損害生物多樣性維持與生境保護、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源保護、營養物質保持等生態服務功能。在進行各類建設開發活動前,應加強對生物多樣性影響的評估,任何開發建設活動不得破壞珍稀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不得阻隔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推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隔離和防護設施建設,提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管理水平。完善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加強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本項目位于龍游縣溪口鎮老鷹山,建筑面積198m2,本項目在建設、營運工程中加強本區域環境風險防控,不損害生物多樣性,維持與生境保護、水源涵養與飲用水源保護、營養物質保持等生態服務功能,在開發建設不得破壞珍稀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不得阻隔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營運后完善環境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加強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符合資源開發效率要求///本項目為氣象雷達站的建設,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9年10月30日發布的第9號令《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2021年修訂)中的“第一類鼓勵類”中的“二十八、信息產業”中“34、多普勒雷達技術及設備制造”類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表1-2“四性五不批”規劃符合性判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符合性分析是否符合四性建設項目的環境可行性本項目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符合龍游縣“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要求;環保措施合理,污染物可穩定達標排放。符合環境影響分析預測評估的可靠性本項目環境影響分析符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生態影響類)要求。符合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性本項目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做到達標排放(具體見建設項目擬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符合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科學性本項目為氣象雷達站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682號)中有關規定,該建設項目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符合五不批(一)建設項目類型及其選址、布局、規模等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本項目選址符合“三線一單”要求,項目符合總量控制制度要求,滿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符合(二)所在區域環境質量未達到國家或者地方環境質量標準,且建設項目擬采取的措施不能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管理要求生產廢氣采取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項目廠界噪聲均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項目所在地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地表水質量達標。企業周圍聲環境可(GB3096-2008)。符合(三)建設項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無法確保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或者未采取必要措施預防和控制生態破壞;建設項目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可以確保污染物排放達標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符合(四)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未針對項目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本項目為新建項目。符合(五)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基礎資料數據明顯不實,內容存在重大缺陷、遺漏,或者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不明確、不合理。環評報告采用的基礎資料數據均采用建設單位實際建設申報內容。本項目同時涉及污染和生態影響,故嚴格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生態影響類)編制,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遺漏。符合《關于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2022年版)〉的通知》長江經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第二條禁止在自然保護核心區、緩沖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投資建設旅游和生產營業項目。禁止在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投資建設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第三條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以及網箱養殖、畜禽養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投資建設項目。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排第十一條禁止新建、擴建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命令禁止的落后產能項目。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產能置換要求的嚴重過剩產能行業的項目。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根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天氣雷達站》(GB),表1-3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天氣雷達站最小防護距離干擾源最小防護間距km2.7GHz~3.0GHz5.3GHz~5.7GHz9.3GHz~9.7GHz高壓架空輸電線路500kV0.300.10220kV~330kV0.800.240.08110kV0.700.210.07高壓變500kV0.360.12220kV~330kV0.800.240.08110kV0.700.210.07鐵路電力機車0.700.340.18非電氣化鐵路0.500.240.13汽車公路高速一級0.700.420.26二級0.700.420.26高頻熱合機0.560.27注:2.7~3.0GHz頻段的最小防護間距的容限值引自GB13618-1992;5.3~5.7GHz、9.3~9.7GHz頻段的最小防護間距的容限值計算示例參見D.2。本項目天氣雷達工作頻率為9400±100MHz,根據現場踏勘,項目擬建址270m范圍內無高壓架空輸電線路、高壓變電站、電氣化鐵路等干擾源,滿足與干擾源的最小防護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本項目擬建地位于浙江省龍游縣溪口林場老鷹山,擬建地為永久占地,占地現狀主要為林地,目前項目已獲得浙江省林業局準予《浙江省林業局準予行政林地許長(2022)112號(詳見附件10)。經本項目與龍游縣“三區三線”矢量數據疊圖分析(具體詳見下圖),本工程占地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擬建地涉及龍游縣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3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圖1-1龍游縣城鎮空間圖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圖1-2龍游縣農業空間圖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圖1-3龍游縣生態空間圖龍游雷達建設準備小組調研了龍游南部銅缽山、圣堂山、老鷹山、小坑山尖、好坑塢尖、高堂尖等6處站址,通過初步技術分析,確定了銅缽山、圣堂山、老鷹山為預選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圖1-4預選站址地理位置圖龍游縣溪口林場老鷹山(經度119°13’10”E、緯度28°51'11"N海拔高度790m,道路路基已初步完成,初具通車條件,從城區前往老鷹山路程18km,開車前往需花費羅家鄉姜家村圣堂山(經度119°14’39”E),站址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差。從城區前往圣堂山路程18.2km,開車前往需大街鄉橫坑村銅缽山山頂(經度119°16′23”E、緯度28°51'1450"N海拔高度1090m。該站址海拔高,交通不便、道路曲折,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差。從城區從凈空條件要求來看,老鷹山在主要探測方向北部凈空條件好,在西南、東南、東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北方位在仰角3°左右有少量遮擋,在3km覆蓋范圍內遮擋范圍較小。圣堂山北部凈空條件好,南面仰角在0-4°左右有遮擋。銅缽山只在仰角1°以內東南和西南方位有少量遮),從單站遮蔽角和等高射束圖來看,銅缽山選址凈空條件最佳,老鷹山選址次之,圣三座預選站址坐落山區中,缺乏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條件,項目實施前時均需從山下附近村莊至施工現場修建高壓鐵塔,以方便電路、通信線路的架設,同時還需在山頂施工現場架設一套變壓器設備,保證X波段雷達及附屬設備的正常運作,另外還需老鷹山站址:道路路基已初步完成,初具通車條件,目前道圣堂山站址:建設村級引路,連接村級公路,擴建規模為寬5m、長約5km的水泥銅缽山站址:銅缽山站址海拔較高,建設村級引路時所需建設成本大,成本效益率綜合以上分析,老鷹山選址方案與主城區通勤距離較短,凈空條件較好,海拔適宜,電磁環境較為理想,工程建設投資預算較??;故老鷹山是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根據《天氣雷達選址規定》,雷達站選址要求主要分三方面——一般要求、凈空環境、電磁環境。根據前期選址勘查和《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選址工作報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告》,三個預選址方案電磁環境相似,一般要求也基本滿足,主要限制因素是凈空環境,通過單站遮擋角圖和等高射束圖的繪制可以看出,凈空條件從優到劣依次是銅缽山、老鷹山、圣堂山。由于圣堂山選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且凈空條件最差,該選址盡管未占用生態保護紅線,也應優先淘汰,因此主要論證老鷹山和銅缽山的生態保護紅線為了減小遮蔽角,擴大電磁波輻射范圍,老鷹山和銅缽山站址選擇均位于山體的頂部,而從龍游縣域南部生態保護紅線的分布來看,主要山體海拔較高的山坡地均被劃入通過生態保護紅線與等高線地形圖(圖1-5)的疊加套合可以看出,老鷹山站址區塊與周邊較為臨近的非生態保護紅線區高程相差100米以上,銅缽山站址區塊與周邊較為臨近的非生態保護紅線區高程相差440米以上,而雷達塔座僅10米,生態保護紅線外的臨近區塊即使選擇最高高程點,也有90-430米以上的山體遮擋,將對遮擋角和等高射因此,可認為,老鷹山和銅缽山選址均無避讓方案可選,也即兩處選址方案均具有綜上分析,老鷹山選址和銅缽山選址均無可行的避讓選址方案可取??紤]到銅缽山圖1-5老鷹山、銅缽山周邊地形環境圖A、《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管控要求及準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下文簡稱《指導意見》>對生態紅一般控制區: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主要包括:(1)零星的原住民在不擴大現有建設用地和耕地規模前提下,修繕生產生活設施,保留生活必需的少量種植、放牧、捕撈、養殖2)因國家重大能源資源安全需要開展的戰略性能源資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資源調查和地質勘查3)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監測和執法包括水文水資源監測及涉水違法事件的查處等,災害防治和應急搶險活動;(4)經依法批準進行的非破壞性科學研究觀測、標本采集5)經依法批準的考古調查發掘和文物保護活動6)不破壞生態功能的適度參觀旅游和相關的必要公共設施建設7)必須且無法避讓、符合縣級以上國土空間規劃的線性基礎設施建設、防洪和供水設施建設與運行維護8)重要生態修復工程。護區,屬于《指導意見》一般控制區允許準入的8類建設項目,可納入第3類“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監測”項目,也可納入第6類“不破壞生態功能的適度參觀旅游和相關的必另一方面,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本項目屬于生態保護紅線一般控制區允許且該項目于2023年2月28日取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本項目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的認定意見》(浙政生態允(2023)1號)詳見附件10,原則同意認定該項目屬于符合生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本項目擬建地位于浙江省龍游縣溪口林場老鷹山,擬建地為永久占地,占地現狀主要為林地,目前項目已獲得浙江省林業局準予《浙江省林業局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林地許長(2022)112號(詳見附件9)。本工程占地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擬建地雖然涉及龍游縣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330825-11-05詳見附圖12),但經占用生態保護紅線可行性分析,本項目擬建地選擇性具有唯一性,以及生態紅線不可避讓性,且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本項目屬于生態保護紅線一般控制區允許準入類型,原則上允許建設。且該項目于2023年2月28日取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本項目允許有限人為活動的認定意見》(浙政生態允(2023)1號)詳見附件10,原則同意認定該項目屬于符合生態保護紅線內允許的有限人為活動。故本項目擬建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本項目位于龍游縣溪口林場老鷹山,項目地理位置、平面布置、周邊環境概況見附雹、龍卷、強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等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具有突發性、局地性和危害性特別嚴重的特點,其生消演變迅速,發展移動快,破壞力特別大,造成的損失比其它氣象災害更嚴重,已成為困擾龍游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制因此,圍繞龍游雷暴、大風等中小尺度強對流災有效減少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的總體目標,通過建設全固態X波段雙線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將實時、準確地獲取更高精度的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及其發生的災害性天氣的面降雨量、降水過程和有關風場信息,大大增強對雷暴、大風、強降水等中小尺度強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能力和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高對中小尺度強對流天氣系統的監測、預報和預警,進一步提高龍游氣象現代化建設總體水平,為龍游經濟社會發展和防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的受理函》(龍發改中〔2020〕103號);2022年1月編制《氣象監測預警補短板工程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于2022年1月獲得浙江省氣象局《浙江省氣象局關于氣象監測預警補短板工程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浙氣函);步設計》,并于2022年7月8日龍游縣發展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復的函》(龍發改中〔2022〕104號),2027月19日,龍游縣發展和改革局印發《關于同意調整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的函》(龍發改中〔2023〕77號),項目主要建設內容調整為雷達系統、保障房工程、室外附屬工程、土石方工程、氣象塔、微波輻射計、毫米波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本項目為氣象雷達站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682號)中有關規定,該建設項目應進行環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本項目屬于分類目錄中:“五十五、核與輻射”中“165、雷達;其他項”類別,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我公司在接受委托后,對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的實地勘查和相關資料的收集、核實與分析工表2-1項目工程組成情況表工程類別工程名稱建設內容和規模主體工程雷達塔體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本項目主體建設包括1部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發射系統、接收系統、天伺系統、信號處理系統(含終端及配套軟件)。輔助工程接地與防雷本工程采用聯合接地系統,防雷接地、變壓器中性點接地、10KV電阻接地、電氣安全接地、弱電接電以及其他需要接地的設備均共用接裝置,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接地極利用建筑物樁基內兩根。16以上通長的主筋,地梁及基礎底板上、下兩層主筋中的兩根。16以上主筋通長焊接、綁扎形式基礎接地網。保障用房占地面積41.5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1.50平方米。層數為一層,建筑高度3.75米,系單層公共建筑,磚混結構,功能為配套保障用房,主要有:20KVA柴油發電機房,值班室及衛生間等。公用工程供電本工程由市政電網引入一路電源。照明和動力電源電壓均為380/220V,設備用房、雷達站、消防設備采用雙重電源供電方式(一路市政電源+一路柴油發電機電源)。供水半山腰處小溪水作為水源,經加壓提升后供本工程使用。排水排水體制采取雨污分流,雨水經場內雨水管道排出;營運期產生的污水主要為站區巡檢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產生量很少,經化格化糞池處理后灌溉周邊林地。消防室外消防水池,蓄水量108m3,防水等級二級通信專線實現雷達數據(基數據、產品、狀態)實時傳輸、實時接收和雷達遠程監控功能。環保工程綠化雷達站圍墻外土地使用草皮綠化處理。廢水項目產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經化格柵式糞池處理后灌溉周邊林地。設置危廢暫存間,廢舊鉛酸蓄電池、廢柴油委托有資質單位安全處置;生活垃圾委托環衛部門清運。儲運柴油儲存本項目設有備用柴油發電機,燃料柴油儲存在發電機房中,暫存量為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工程0.05t。注:附件3中,本項目建設內容包含上山道路硬化工程,附件4對項目規模進行調整,刪除上山道路硬化。故本項目上山道路不在本項目工程范圍內。表2-2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工作參數表項目性能指標全固態雷達體制雙線偏振體制工作頻率9.3~9.5GHz范圍內可選整機壽命≥15年探測距離范圍警戒≥150km定量≥75km近距離盲區范圍≤500m分辨率距離≤75m角度≤1°測量范圍強度-15~+80dBZ速度±48m/s譜寬0~16m/s差分反射率因子-7.9dB~+7.9dB差分傳播相移-180°~+180°差分傳播相移率-2°/km~+10°/km退偏振比-44dB~6dB(單發雙收或交替發射模式)相關系數0~1參數測量精度(均方誤差)距離≤75m強度≤1dB速度≤1m/s譜寬≤1m/s差分反射率因子≤0.2dB差分傳播相移≤3°差分傳播相移率≤0.2°/km退偏振比≤0.3dB(根據工作模式可選)相關系數≤0.01100千米處可探測的最小反射率因子(同發同收,參考值)≤8dBZ系統相位噪聲≤0.2°地物雜波抑制比≥50dB輸出參數強度、速度、譜寬、差分反射率因子、差分傳播相移、差分傳播相移率、退偏振比(根據工作模式可選)、相關系數電源要求單相AC220V±10%重量(標準配置,參考值)≤400kg(不包括天線罩)環境要求工作溫度艙外裝置:-40~+50℃,艙內裝置:0~+40℃貯存溫度-40~+60℃最大濕度(+30℃)艙外裝置:≤95%,艙內裝置:≤90%工作高度海拔高度:≤3000m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沖擊、振動、淋雨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且滿足野外運輸要求。抗干擾電源干擾、電磁干擾、無線電頻率干擾其它防水、防霉、防鹽霧整機功耗(峰值)≤3kW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2000h平均故障修復時間(MTTR)≤0.5h架設方式可固定架設也可車載移動式開機時間≤5min微波輻射安全性雷達微波漏能功率密度符合GJB5313-2004的要安全標識微波泄漏部位、機械轉動部位、危險電壓部位等應有清晰、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記?;Q性雷達備份零件、部件、組件和功能單元均能在現場更換,無需調整而正常工作。電磁兼容性雷達具有市電濾波和防電磁干擾的能力,設置靜電屏蔽、電磁屏蔽,模擬地線、數字地線和安全地線嚴格分開,油機地線和避雷地線要單獨接地。安全性雷達應有安全性設計,確保雷達按規定條件進行制造、安裝、運輸、貯存、使用和維護時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防雷要求(根據需要)雷達站避雷針接地系統應與建筑物接地系統分開,避雷針接地電阻應不大于4Ω。雷達電源線輸入端應加裝防雷濾波器,室外電纜一律采用屏蔽電纜或光纜。絕緣性雷達各初級電源與大地間絕緣電阻大于1MΩ。環境噪聲要求發射機和接收機的噪音低于85dB。主瓣參數第一旁瓣電平≤‐25(dB),遠端副瓣(±45°以外)電平≤‐30(dB)表2-3天饋線技術指標項目性能指標天線形式圓形旋轉拋物面反射體天線,喇叭中心饋電頻率9.3~9.5GHz天線尺寸1.57*1.55m天線距地面高度21m(塔高20m+伺服1m)天線仰角仰角掃描范圍為-2~90°,只有在檢修時才會出現仰角為-2°極化方式線性水平、垂直極化反射面直徑≥2.4m水平波束寬度(3dB)≤1°垂直波束寬度(3dB)≤1°3dB波束寬度差≤0.05°波束(電軸)指向方向差≤0.05°增益水平≥44dB垂直≥44dB天線增益差≤0.1dB第一副瓣電平≤-29dB遠端副瓣電平(±10°以外)≤-35dB交叉極化隔離度≥35dB駐波比≤1.5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抗風能力(陣風)天線罩:60m/s不損壞天線罩直徑≥4m損耗≤0.6dB引入波束偏差≤0.05°引入波束展寬≤0.05°表2-4伺服系統技術指標項目性能指標天線掃描方式PPI、RHI、體掃、扇掃、任意指向天線掃描范圍方位0~360°連續掃描俯仰-2~+90°往返掃描天線掃描速度方位0~36°/s,誤差不大于5%俯仰0~12°/s,誤差不大于5%天線控制方式預置全自動、人工干預自動/手動控制天線定位精度方位俯仰天線控制精度方位俯仰天線控制字長≥14位角度編碼器字長≥14位安全與保護天線在方位、俯仰機構上應有電氣、機械安全設施,以保護天線在工作與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方位、俯仰控制應有保護電路;天線在俯仰角最低和最高處應有機械安全開關,保證天線上仰不超過最高限位,下俯不低于最低限位;天線在方位和俯仰角上均應有機械鎖定機構,防止天線在運輸和架設過程中發生晃動。具有俯仰電源、方位電源故障監測以及天線狀態監測等表2-5發射機技術指標項目性能指標發射機形式全固態功率合成壽命全壽命周期工作頻率9.3~9.5GHz發射機峰值發射功率200W機內功率檢測波動≤0.2dB脈沖寬度諧波和雜散抑制≥40dB改善因子≥50dB故障檢測和保護發生過占空比、過脈寬、發生過溫、過流等情況時可報警并實現自保;輸出功率低時輸出報警信號。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表2-6接收機技術指標項目性能指標工作頻率9.3~9.5GHz噪聲系數≤3dB線性動態范圍≥95dB最小可測功率(靈敏度)≤-107dBm(帶寬2MHz≤-110dBm(帶寬1MHz)輸出改善因子≥52dB溫度波動范圍(采用恒溫接收機)±2℃范圍內(工作溫度點)鏡頻抑制度≥60dB中頻輸出雜散≤-60dBc相位噪聲(本振)≤-110dBc/Hz@1KHz≤-115dBc/Hz@10KHz諧波和雜散抑制≥60dB本振中的射頻信號抑制≥60dB數字中頻A/D位數≥16位故障檢測和保護發生本振故障、激勵故障、時鐘故障、CW信號和RFD測量誤差超限、噪聲系數超限、地雜物抑制超限、雙通道幅相一致性超限等情況時可報警。表2-7信號處理器技術指標項目性能指標脈沖壓縮主副瓣比≥40dB(脈壓比≥100)≥35dB(脈壓比<100)距離庫長度≤75m距離庫數≥2000個處理方式FFT/PPP等相關系數處理方式一階相關或多階相關處理對數16、32、64、128、256等可選地物雜波抑制比≥50dB距離退模糊方法相位編碼或其他等效方法速度退模糊方法雙PRF或其它等效方法故障檢測和保護IQ數據、數據丟包、參數輸出等故障表2-8用地經濟指標名稱單位數值總用地面積m2600總計容建筑面積m2總建筑面積m2容積率%90建筑密度%綠地率%機動車停車位個2非機動車停車位個5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表2-9設備清單序號名稱型號描述單位數量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1天線罩非標多普勒天氣雷達天線12天饋線系統非標多普勒天氣雷達(雙極化)天線12.1天線拋物面非標12.2雙偏振饋源組合(含雙偏振饋源及極化雙工器)非標12.3大功率饋線組合網絡非標13伺服分系統非標多普勒天氣雷達(雙極化)伺服系統1轉臺及基座非標13.2伺服方位驅動非標13.3伺服俯仰驅動非標13.4伺服碼盤非標13.5新型匯流環非標13.6光滑環非標14發射機非標多普勒天氣雷達全固態發射機14.1電源調制器非標14.2前級功放非標14.3末級功放非標14.4功率合成器非標14.5定向耦合器非標15接收單元非標多普勒天氣雷達接收系統1限幅器非標25.2低噪聲放大器非標25.3第一混頻器非標25.4第二混頻器非標25.5第一中頻濾波器非標25.6第二中頻濾波器非標26信號處理單元非標多普勒天氣雷達信號處理系統17質控和產品軟件非標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單站產品軟件18標校單元非標多普勒天氣雷達標校系統1頻率源非標18.2四位開關非標18.3噪聲源非標18.4射頻數控衰減器非標18.5雙偏振測試通道功分器非標18.6系統控制接口單元非標18.7雙偏振雷達狀態監控組合非標19設備終端及配套輔助設非標控制終端雷達產品處理和顯示終端1雷達控制處理計算機非標19.2雷達控制軟件非標19.3目標識別工作站非標1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9.4遠程監控系統非標19.5數據處理單元非標19.6產品應用平臺非標29.7配電機柜及線纜非標19.8收發電源非標19.9收發箱體非標1輸入輸出系統非標/1供電系統非標/1UPS系統非標采用串行通信的方式獲取UPS工作狀態,轉換成以太網接口后與系統主機進行以太網通信112.1UPS不間斷電源RT60KCH112.2UPSEP601G55TUPSM120HS1iTrustIndustry1通信輔助設備//1防雷設施//1精密空調RUA024采用RS485接口轉以太網接口的方式實現精密空調監控模塊與系統主機之間的通信1DataMate30001JAUC00601柴油發電機非標/1表2-10工作站配置表序號設備名稱簡要規格數量備注1工作站CPU:16核2.33GHz以上1/硬盤2TB以上網卡:100/1000Mbps網卡2工作站CPU:16核2.33GHz以上1/硬盤2TB以上網卡:100/1000Mbps網卡本項目營運期巡檢人員4人。雷達站及保障用房用地呈矩形,長30米,施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不進行現場攪拌工作,由混凝土廠商攪拌運輸車運輸到工作面附近再泵送入倉。采用振搗器振搗密實。附設小型吊車,吊運2、工程用水、電項目區域水資源較豐富,工程施工用水就近從場址旁水塘供給,水源水質良好、無污染、無工程侵蝕性,能滿足項目施工需要。工程施工用電可從電網接線路架線至工工程總體按“先道路后房建”的原則安排各工種、各工本項目進場后先進行場地基坑施工、建(構)筑物基礎、管線及廠區內道路施工,然后進行綠化施工等。與此同時,先實施生態影響防治工程措施和臨時措施,待場內排水沉砂等措施落實后,再進行建(構)筑物及其他配套設施施工,最后待主體工程施工主體工程安排在2023年12月底至2024年9月底進行施工,主體工程施工工期9工程施工期工藝流程基本可分為:場地平整→基礎開挖→構建基礎→建筑物修建→場地平整總的施工順序是:修筑場地圍墻—清除地表建筑物、淤泥、表土—土石方工程施工前,首先對占地區域進行表層土剝離,剝離表土厚度按30cm考慮,剝離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工程場地平整根據施工進度的不同,分為施工前場地平整和建筑物完工后的場地平整,其中前者是剝離表土后,采取機械方式對各景區工程進行場平,便于施工隊伍進場,而后者則是在建筑物完工后,采取機械配合人工的方式,將工程自身開挖的土石方在建筑物周邊平攤壓實,便于后期硬化或綠化。本工程場地平整采用挖掘機、鏟車、推工程主體建筑主要包括鐵塔、附屬用房。鐵塔高度20米,附屬用房結構形式為一層結構,承重較小,基礎設計采用條形基礎與獨立基礎相結合,基礎埋深一般在1~2m,開挖采用機械開挖,人工清底方式。開挖時自上而下進行,坑壁設有適當的坡度,坡度大小根據土質特性、地下水位以及基礎應根據高度分段分層連續澆筑,一般不留設施工縫。澆筑時,先使混凝土充滿模板內邊角,然后澆筑中間部分,以保證混凝土密實,澆筑完畢,外露表面覆蓋并澆水包括站區給排水管線、電力電訊管線等,采用地埋式,施工主要涉及管槽開挖、填筑等工序,管槽開挖采用機械或人工開挖,人工清底,開挖采取一定的支護設施,確保邊坡穩定,避免對管基礎下原狀土底擾動;管槽回填考慮管胸腔及管頂上500mm以內范圍內底回填土,其密實系數分別為≥0.90(0.95)和0.85(0.90),雙側填高,超出管頂500mm以上按道路和其它要求回填密實,回填采用人工方式。站區內栽植喬、灌木X波段天氣雷達通過向空中發射電磁波,接收目標后向散射的回波信號,從回波信號中提取有用的參數,完成對天氣目標的測量。系統發射水平電磁波。電磁波照射到各種降水粒子上,其后向散射回波中包含了粒子的狀態信息,不同的粒子引起的反射率、差分反射率、差分傳播相移、相關系數和差分傳播相移率,根據回波的這些性質,通過對參數的估算,推導出降雨量、降水粒子的形狀、尺寸、指向、相態和滴譜分布和降水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本雷達工作時,通過終端軟件系統人機交互界面設置系統工作模式??刂菩盘柾ㄟ^伺服匯流環傳送至信號處理分系統,信號處理分系統根據工作模式,產生相應的時序和控制信號給收發分系統,收發分系統根據對應的時序和控制信號產生射頻激勵信號,具體產生過程是由DDS產生中頻信號,中頻信號經過放大濾波變頻到射頻,并由功放鏈路進行放大,最后通過環行器將激勵信號饋給極化開關組件,極化開關組件根據極化控制時序將激勵信號送給對應的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由輻射單元發射出去。雙極化天線輻射單元由多輻射線陣組成,輻射線陣排列在直線上。各個輻射線陣輻射出的信號在空間合成發射波束,照射被探測的區域。雙極化天線每個線陣包含兩個饋電口,一個是水平極化饋電口,一個是垂直極化饋電口。接收時,雙極化天線通過各個陣子將被探測區域的水平和垂直極化天氣回波同時接收,極化開關組件將回波信號傳輸給收發分系統的接收通道,經過接收通道的低噪聲放大、混頻、濾波、中頻放大之后,由AD進行采樣將模擬信號轉為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下變頻、抽取、濾波轉化成基帶數字信號,基帶數字信號通過SRIO接口傳送給信號處理分系統,信號處理分系統針對基帶數字信號進行DBF、脈壓、地雜波抑制、參數估計等算法處理,輸出強度、速度、譜寬、差分反射率、差分傳播相移、差分傳播相移率、相關系數等參數。這些數據經過伺服分系統傳送給終端軟件系統。終端軟件系統將這些參數進行處理、制圖等操作,并形成最終的終端軟件系統集成了狀態采集、控制、性能標定、PPI、RHI、體掃等各種掃描控制功能,以及產品生成、實時和歷史一次二次產品瀏覽、同屏多幅、地圖疊加、動畫分析等各種產品分析瀏覽功能。終端軟件具有操控靈活方便、最佳靜態、動態顯示效果等特點。通過雷達運行操控窗口、信號參量設定窗口、實時回波圖像顯示窗口及菜單工具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圖2-2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工作原理框圖X波段雙偏振陣列天氣雷達為全固態體制,采用俯仰電掃,方位機掃的方式。雷達主要分為四大塊:通道部分(包括TR組件、中頻發射組件、頻綜組件、波控組件、功分組件、背板組件、電源組件,極化開關組件八大組件)、天饋分系統、信號處理分系統、伺服分系統。整體采用集成化設計,所有分系統和雷達主機服務器都集中到天線背面盒體中,只需通過一根電源線供電,通過互聯網絡與操控顯示終端進行數據傳輸通信即可。操控顯示終端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X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具備機械雷達掃描模式平面位置掃描(PPI)、距離高度掃描(RHI)、體積掃描(VOL)的基礎上(相應設置根據雷達的性質有區別),根據PPI掃描(水平掃描)時:天線仰角固定,水平方向角0°~360°的環掃,掃描速度0°~40°可調,掃描仰角范圍為0°~90°;掃描速度0°~40°可調,掃描仰角范圍為0°~72°;VOL掃描(體積掃描)時:由一組不同仰角的PPI掃描組成,仰角的范圍為0°~弱回波探測模式:該模式探測能力強,便于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天氣區域。該模式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波束覆蓋0-22.5°仰角,在120s完成360°體圖2-3窄發窄收模式示意圖三維探測模式:該模式覆蓋范圍大、體掃速度快,可快速獲得天氣區域的信息。該間隔1.5°),通過48個波束覆蓋0-72°仰角,在30s完成360°體掃,探測距離為圖2-4三維探測模式示意圖扇掃探測模式:該模式覆蓋范圍集中、體掃時間更快,可針對性的觀察冰雹方位區域。該模式即在三維探測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天氣路徑,靈活的設置方位扇掃角度,針對天氣重點區域進行掃描,以更快速獲得天氣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圖2-5扇掃模式示意圖天線是將傳輸線中的電磁能轉化成自由空間的電磁波,或將空間電磁波轉化成傳輸線中的電磁能的專用設備。天線輻射電磁波是有方向性的,它表示天線向一定方向輻射電磁波的能力,反之作為接收天線的方向性表示了它接收不同方向來的電磁波的能力。通常用垂直平面及水平平面上表示不同方向輻射電磁波功率大小的曲線來表示天線的方圖2-6天線水平方向圖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圖2-7天線垂直方向圖表2-11污染物產生匯總表序號產生種類產生環節1電磁輻射雷達發射天線向周圍發射電磁波2廢氣備用柴油機使用產生廢氣,但產生的廢氣量極小3廢水巡檢人員產生少量生活污水4主要來源于發射機、空調、柴油發電機等設備5廢舊蓄電池、柴油機發電產生的廢柴油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2013年,我省制定實施《浙江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浙政發【2013】43號文件),主體功能區是指在全省國土空間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按照是否適宜進行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市化開發為標準,劃分為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是解決我省國土空間開發中存在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當前生態文明建根據《浙江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浙政發【2013】43號文件),以縣為基本單位,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四類區。本項目位于衢州市龍游縣,對照《浙江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浙政發【2013】43號文件)表9、表評價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水熱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且春夏雨熱同步,秋冬光溫互補。根據《中國植被》中自然植被的分類系統,評價區位于亞熱帶東部濕潤常綠闊葉林區域—ⅣB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的ⅣB-2浙、閩甜櫧、木荷林區。評價區植被類型主要為亞熱帶和熱帶針闊混交針葉林是指以針葉樹種(松科、杉科、柏科的植物)為建群種所組成的各種森林植被的總稱,是我國分布最廣的一種植被型組。針葉林的立木通常高大、挺直,單位面積蓄積量高,是我國經濟用材的主要來源,并能提供大量林副產品,具有重要經濟價值。項目周邊主要為暖性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的混交林,針葉純林相對較暖性針葉林主要是分布在亞熱帶低山、丘陵和平地的針葉林。森林建群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評價區內暖性針葉林主要是由杉木構成的暖性常綠針葉林,林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內植物物種豐富,長有多種草本植物。這是一種過渡型的森林植被類型。隨著林齡的增加,針闊混交的比重會逐漸增加,在自然狀況下將向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評價區的暖性針葉林以杉木為主,并參毛竹、紫楠、厚殼樹、木蠟樹等樹種,具有代表性的群系為杉木林,群落高度約7.18m,平均胸油茶、茶、玉葉金花、山橿等,其高度約0.7m~1.7m,蓋度約4.31%,常見的林下針闊葉混合林是寒溫帶針葉林和夏綠闊葉林間的過渡性森林類型,通常由櫟屬、椴屬等闊葉樹種與云杉成,是介于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之間的過渡性類型1杉木-紫楠林(Form.Cunn杉木-紫楠林指以杉木和紫楠為建群種(或優勢種落類型。杉木為亞熱帶樹種,較喜光。喜溫暖濕潤,寒及濕熱,怕風,怕旱。紫楠是毛茛目,樟科大灌木頂端分枝,耐蔭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濕中性土壤;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深根性,萌芽性強,生長比較緩慢,其竹林是由竹類植物組成的單優勢種群落,在全市分布有些地方,毛竹與其他樹種混交,常見的混生種類有杉等。林下灌木層常見的種類有檵木、豹皮樟、野珠蘭茶、杜莖山、紫金牛、箬竹等。草本層常見的種類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類等,因上層蓋度大,通常草木層不甚發育,在本項目暖性竹林主要是分布在亞熱帶地區低山丘陵,既有天然竹林,也有人工栽培竹林,群落結構和種類組成也較單純。流域內以毛竹林為主,多分布于海拔1下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段。評價區內暖性竹林主要是由毛竹林構成的丘山地竹林,林過實地考察,評價區范圍內分布有的重點野生保護植物有4種,均為國家二級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別名苦蕎麥蓼科,蕎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次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本次調查發現的野大豆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道路東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易危(IUCN標準),本次調查發現的花櫚木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易危(IUCN標準),又名膠木,為杜仲科杜仲根據《中國動物地理》(張榮祖2011年),評價區的動物區系屬于東洋界中印亞界Ⅵ華中區—ⅥA東部丘陵平原亞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農田動物群。處于東洋界邊緣,與古北界相毗鄰,但是分界不明顯,形成逐漸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9目23科。重點保護動物主要為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種:棕背伯勞、戴勝和王錦蛇是游蛇科、錦蛇屬動物。屬于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每年的6-7月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準(GB/T21010-2017)》對評價區的土地類型進行周邊區域喬木林地用地面積最大,其余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及占比均較小,面積為了解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現狀,本環評采用龍游縣環境監測站提供的龍游縣2022年全年大氣常規監測點的監測數據,對項目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表3-1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表單位μg/m3污染物評價項目現狀值(μg/m3)標準值(μg/3)(%)達標情況SO2年平均860達標24小時平均第98百分位數9.33NO2年平均254062.5達標24小時平均第98百分位數5973.75CO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400025.0達標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O3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數97.5達標PM10年平均517072.86達標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9966.0PM2.5年平均303585.71達標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數657586.67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中“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情況評價指標為SO2、NO2、P根據《浙江省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2015)》,項目附近水體為距離6000米處的靈山港,屬于錢塘83,水功能區為靈山港龍游漁業用水區,水環境功能區為漁業用水區,起始斷面為沐塵水庫大壩,終止斷面為龍游城關上楊村,目為了解其水質狀況,本環評引用《烏溪江引水工程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對靈山港根據檢測數據可知,2022年靈山港下游常規監測斷面水質監測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Ⅲ類標準,說明區域地表水環境質量較表3-2地表水環境現狀檢測結果采樣日期檢測項目采樣點位及樣品性狀描述pH值無量綱水溫℃DOmg/L高錳酸鹽指數mg/LCODCrmg/L2022年05月26日1#靈山港下游1微黃微渾液體6.523.13.42#靈山港下游2微黃微渾液體6.823.25.413.62022年05月27日1#靈山港下游1微黃微渾液體6.620.25.323.62#靈山港下游2微黃微渾液體6.820.35.493.42022年05月28日1#靈山港下游1微黃微渾液體6.55.363.42#靈山港下游2微黃微渾液體6.75.313.6標準值6~9/≥5≤6≤20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采樣日期檢測項目采樣點位及樣品性狀描述BOD5mg/L石油類mg/L氨氮mg/L總磷mg/L揮發酚mg/L2022年05月26日1#靈山港下游1微黃微渾液體3.80.040.9820.160.00102#靈山港下游2微黃微渾液體3.70.040.9510.060.00072022年05月27日1#靈山港下游1微黃微渾液體3.70.020.9060.190.00102#靈山港下游2微黃微渾液體3.80.040.9560.060.00042022年05月28日1#靈山港下游1微黃微渾液體3.60.040.8660.160.00092#靈山港下游2微黃微渾液體3.80.040.8540.050.0009標準值≤4≤0.05≤1.0≤0.2≤0.005圖3-1地表水監測斷面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本項目位置圖3-2監測斷面與本項目地理位置圖表3-3靈山港鄭家斷面監測結果1月由監測結果可知,靈山港各監測斷面監測指標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為了解項目所在地噪聲環境質量現狀,本次環評委托杭州旭輻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對該區域的環境噪聲進行監測(詳見附件6)。具體檢測結果如下。本次環評共布設了4個測點進行檢測,分別為東場界、南場界、西場界、北場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檢測方法:《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表3-4環境噪聲監測結果統計表單位:dB(A)序號檢測檢測項目時段檢測點位區域環境噪聲LeqdB(A)執行標準晝間夜間12022日1#廠界東側44.940.2≤55dB(A)、夜間≤45dB(A)。22#廠界南側41.140.333#廠界西側42.639.944#廠界北側43.740.1根據檢測結果,項目所在區域均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本項目為新建雷達站項目,會產生電磁輻射。因此對項目電磁輻射現狀開展現狀監測。本次委托杭州旭輻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于2022年8月05日對項目周邊的電磁輻射情況進行檢測(詳見附件6)。本工程雷達站四周主要為林地,站址四周電磁環境水平相當。本次監測的4個監測點位數據能夠反映雷達站四周的電磁環境現狀及區域背景狀況,監測點位布設圖3-1電磁輻射監測點位圖表3-5環境質量監測方法和儀器項目監測方法來源監測儀器及編號技術指標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方法強度現場監測《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J/T10.2-儀器名稱:電磁輻射測量儀儀器型號:SMP620/WPF18儀器編號:JC57-09-2018有效日期:2021年11月26檢定機構: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檢定證書號:2021F33-10-3653127002測量頻率范圍:100kHz~6GHz,±0.8dB量程:0.2~650V/m分辨率:0.01V/m表3-6電場強度及磁場強度檢測結果表序號檢測點位描述電場強度(平均值)E(V/m)功率密度Pd(μW/cm2)磁場強度(平均值)E(A/m)1工程擬建塔樓東側0.250.020.00052工程擬建塔樓南側0.210.010.00043工程擬建塔樓西側0.230.010.00044工程擬建塔樓北側0.250.020.0006根據檢測結果,電磁強度及磁場強度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題1)評價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本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2)保護目標:本項目廠界外200m范圍內無聲環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動物遷),參照6.2.5章節確定本項目評價范圍為擬建2)保護目標:擬建地占地范圍外延1000m范圍內龍游縣生態公1)評價范圍:根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HJ/T10.3-1996),本項目發射機功率小于100kW中心的半徑500m范圍內。2)保護目標:項目以天線為中心的半徑500m范圍表3-7周邊環境保護目標及敏感區域環境要素生態保護紅線名稱所在地區生態保護紅線類型保護范圍、規模與本工程擬建地相對位置關系保護要求生態環境龍游縣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衢州市龍游縣水源涵養擬建地占地范圍外延1000m范圍擬建地四周1000m盡量減少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布設施工道路等臨時占地區,施工結束后因地制宜對臨時占地區進行植被恢復。注:根據調查,建設項目周邊無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等水環境保護目標,也沒有土壤、地下水等保護目標存在。項目所在地為二類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空氣環境質量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龍游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建設項目表3-8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濃度限值(μg/m3)取值時間二級標準采用標準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10μm)年平均7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24小時平均顆粒物(粒徑小于等于2.5μm)年平均3524小時平均75總懸浮顆粒物(TSP)年平均20024小時平均3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200氮氧化物(NOx)年平均50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250二氧化硫(SO2)年平均6024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500O38小時平均1小時平均200一氧化碳(CO)24小時平均40001小時平均10000本項目涉及的水體為附近水體靈山港,根據《浙江省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2015)》,涉及到的地表水為附近水體靈山港“錢塘83”—衢江(沐塵水庫大壩-龍游城關上楊村),水環境功能區劃詳見表3-9。靈山港水質執行《地表水環表3-9本工程涉及的水環境功能區劃序號縣(市、區)名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河流范圍水質備注起始斷面終止斷面錢塘83龍游縣靈山港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焊接工藝參數優化考核試卷
- 緊固件螺紋設計深入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綠色施工技術創新實踐與發展動態考核試卷
- 滾動軸承在海洋工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紙機設備的狀態監測與預測維護考核試卷
- 描寫月亮的初三語文作文
- 開心為題初二語文作文
- 空調系統的故障樹分析考核試卷
- 焙烤食品制造食品安全風險識別與控制考核試卷
- 批發業品牌故事與內容營銷考核試卷
- (廣東二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二)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武漢四調)
- 2025-2030中國類腦計算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建設案例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磁懸浮發電機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 2024年四川宜賓環球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期中測試(范圍:第1-4章)(A卷·夯實基礎)-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原卷版)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3部分: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
- 2025時政試題及答案(100題)
- DB11-T 765.4-2010 檔案數字化規范 第4部分:照片檔案數字化加工
- 華南理工大學自主招生個人陳述自薦信范文
- 輸血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