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語文期中鞏固訓練:必修下冊名句情境默寫及古詩文閱讀訓練(答案版)_第1頁
2025年高一語文期中鞏固訓練:必修下冊名句情境默寫及古詩文閱讀訓練(答案版)_第2頁
2025年高一語文期中鞏固訓練:必修下冊名句情境默寫及古詩文閱讀訓練(答案版)_第3頁
2025年高一語文期中鞏固訓練:必修下冊名句情境默寫及古詩文閱讀訓練(答案版)_第4頁
2025年高一語文期中鞏固訓練:必修下冊名句情境默寫及古詩文閱讀訓練(答案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自夸能治“千乘之國”,依據是“

”,直接原因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問志,曾皙用“

”兩句描繪了暮春時節人們在沂水邊快樂游玩的情景,表達了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會是在“

,

”情況下,成年人帶幾個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諧的社會里。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點)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在宗廟祭祀、諸侯會盟這方面,他的志向是“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學生們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的句子是“

,

”。6.《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問題,他想通過軍事強國來達到“

”的目的。7.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與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酣歌而歸的動人景象,含蓄地表達出“禮治”的社會理想。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塑造了一個自信的子路形象,他設想一個中等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仍可以治理有方,做到國富民強?!吨G太宗十思疏》1、《諫太宗十思疏》中化用了《老子》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言要克制嗜欲,取得民心的句子是“

,

?!?、《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勸誡皇帝要不驕不躁,恪守職分,虛懷若谷,從諫如流的句子是

,

。3、《諫太宗十思疏》中,勸皇帝虛心納諫,端正自己,疏遠小人的兩條是:“

,

?!?、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十思”以助君主“守成”,其中勸諫唐太宗要賞罰有度的兩句是:“

,

?!?、《諫太宗十思疏》中運用比興手法,以“樹木”為比興之物,引出治國與德義之間關系的兩句話:“

,

。”6、《諫太宗十思疏》一開始,作者運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為喻推理,從而引出了中心論點:“

,

。”7、《諫太宗十思疏》中用“

,

。”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后。8、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用“

,

?!北磉_了對君主“選賢與能”的期待。9、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

,

”,所以應該戒驕奢。10、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運用對比手法,闡明誠心誠意待人和傲視別人的不同結果的兩句:“

,

。”1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擔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應該“

”;如果擔心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就應該“

”。12、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告誡最高統治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修仁政,濟蒼生,他形象地指出“

,

?!鄙羁痰乇砻魅嗣竦牧α渴呛軓姶蟮?,必須審慎地對待,千萬不可輕忽。1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關系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

,

。”《答司馬諫議書》1.《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的句子是:“

?!?、《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強調自己雖想解釋,但對方終究不會考慮自己建議的句子是:“

,

?!?、《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反駁對方所謂“侵官”之說時,陳述新法經過了朝廷議定,且交付主管部門執行這一事實的句子是:“

,

?!?、《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反駁對方來信“生事”之論時,先指出變法的理論根據“

”,然后闡明變法的根本目的是“

?!?、《答司馬諫議書》中,“

,

?!眱删?,回應了司馬光在來信中關于“征利”的指責。6、在王安石看來,只有拒絕正確的批評,文過飾非才叫拒諫,他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出,“

,

。”,根本算不上拒諫。7、《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舉盤庚遷都之例駁論時,“

,

?!眱删?,論述了從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對的聲音。8、《答司馬諫議書》中,“

。”兩句,王安石借盤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三思而后行,確認正確,無怨無悔。9、《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直指當時北宋政壇士大夫們往往把淡漠國事、附和流俗作為處事良方的不良風氣的句子是:“

,

?!?0、《答司馬諫議書》中,從“

,

。”兩句,也可看出王安石對變法招來的怨誹早有預料。11、《答司馬諫議書》中“

”兩句,開誠布公直接點明二人政見不一及其原因所在。12、《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以“名實”為論證的立足點,“

?!眱删?,強調了名實關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13、《答司馬諫議書》中,“

,

?!眱删?,作者從人性的惰怠及士大夫隨波逐流的慣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對者“洶洶然”的根源。14、《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自己所不能領教的碌碌無為、墨守陳規思想是,“

,

。”,委婉的口吻中蘊含著銳利的鋒芒。15.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即使王安石與司馬光政見不同,但從始至終,王安石對司馬光都是不失禮節的,結尾作者表達雖無緣見面,但對司馬光充滿了仰慕之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栋⒎繉m賦》1.《阿房宮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對偶句形式描寫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來的珍寶,寶物賤用,極顯秦之“奢侈”。2.《阿房宮賦》中指出,六國王宮中收藏的珍寶是其統治者經過不知多少代多少年“_______________”,才能夠“______________”的。3.杜牧在《阿房宮賦》一文的結尾處感嘆道,如果六國能夠愛惜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緊接著說如果秦的統治者能愛惜六國百姓,“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4.《阿房宮賦》中,表現秦王朝統治者盡失人心、驕橫頑固的句子是“___

___,___

____”。5.作者在總結六國和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后,提醒唐朝統治者不要重蹈覆轍的句子是“___

__

,__

_

__”。6.《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杜牧運用夸張的手法勾勒出阿房宮占地廣闊、凌云蔽日的宏偉氣勢的句子是:___

__

__

,_____

_

__。7.“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刮脂油,虧老先生下手!”這首明民歌辛辣地諷刺了官僚豪紳巧取豪奪的丑態。其大意是借用《阿房宮賦》中的話說,那就是:官僚豪紳搜刮民脂民膏,已經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8.《紅樓夢》中有俗語“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其中“阿房宮三百里”出自《阿房宮賦》中“__

____,____

_”兩句。9.《阿房宮賦》中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嗚呼,___

______,_____

______。《六國論》1.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歷史他認為六國的最終滅亡不是通常所認為的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六國論》中“認為不賂者以賂者喪”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蘇洵在《六國論》中用“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描寫六國的祖輩創業的艱難。4.蘇洵《六國論》中說明燕國滅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而其“有遠略”的表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7.蘇洵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寫出諸侯割地越頻多秦國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8.告誡統治者不要被強敵積久而成的威勢脅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用“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指出了對抗秦的辦法,此舉會讓對方寢食難安?!兜窃狸枠恰?、杜甫《登岳陽樓》中,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為全詩的浩大氣勢奠定基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登岳陽樓》中逼真描畫出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景象,被王士禛贊為“雄跨古今”,可以和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毕噫敲赖牡脑娋涫牵骸癬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3.“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________”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4.《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眱删洌璁嫵隽硕赐ズ畡莺棋?,無邊無際的景象。5.《登岳陽樓》中詩人由個人身世轉寫國勢危難,感傷涕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豆鹬ο?金陵懷古》1.《桂枝香?金陵懷古》中,把全詞置于一個憑欄遠眺的角度,交待時令地點天氣等信息,為全詞打下了凄涼感情基調的詩句是“

,

,

。”2.《桂枝香》一詞中,表現詞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深秋時節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靜態景物的句子是“

,

?!?.《金陵懷古》中,“

”兩句寫在廣漠的空間上,隨著征帆漸漸遠去,水天已融為一體,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4..《金陵懷古》中,由寫景轉入懷古,并引發對六朝興亡的感慨之情的詩句是“

”。5.《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中,“

”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6.《桂枝香?金陵懷古》中,“

”四個字則給南朝的歷史作了總結。7.作者直接抒情,憑吊古跡,追述往事,抒寫對前人吊古、懷古不滿之情的詩句是:“

,

”。8.“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如再不改弦易轍,采取富國強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樣悲恨相續?!豆鹬ο恪芬辉~中,結句“

,

”無異于對北宋當局的警告。9.《桂枝香?金陵懷古》中“

,

”點明了地點和季節,瑟瑟秋風,萬物凋零,呈現出一種“悲秋”的氛圍。10.《桂枝香?金陵懷古》化用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感嘆統治者不以歷史為鑒,相繼覆亡的詩句是“

”。《念奴嬌·過洞庭》1表現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縱目洞庭總的印象的句子是“

,

”。2.“

,

”兩句是進一步抒發積郁于胸的堂堂正氣,暗示出盡管屢遭讒害,環境險惡,但自己依然兩袖清風,穩操航向。3.《念奴嬌?過洞庭》中“

,

”三句寫一個被讒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當年“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大無畏的浪漫主義精神。4.蘇軾《前赤壁賦》有“扣舷而歌之”之語,張孝祥則是用“

,

”兩句寫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出自己的滿腔豪情。5.《念奴嬌?過洞庭》中,詞人說三萬頃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漢、大丈夫的詞句是:

,

。6.《念奴嬌?過洞庭》中“

”三句寫一個被讒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當年“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大無畏的浪漫主義精神。參考答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為國以禮,其言不讓2.浴乎沂,風乎舞雩

3.莫春者,春服既成

4.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5.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6.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7.浴乎沂,風乎舞雩

8.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諫太宗十思疏》1.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2.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3.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4.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5.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6.辟邪說,難壬人

7.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8.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9.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10.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11.(則)思虛心以納下,(則)思正身以黜惡

12.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13.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答司馬諫議書》1、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2、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3、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4、舉先王之政,

以興利除弊5、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6、辟邪說,難壬人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8、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9、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10、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11、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12、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13、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14、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15.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阿房宮賦》1.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2.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3.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4.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5.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6.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7.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8.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9.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六國論》1.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暴霜露,斬荊棘

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5.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6.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7.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8.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9.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奇才《登岳陽樓》1.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2.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4.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桂枝香?金陵懷古》1.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2.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3.彩舟云淡,星河鷺起

4.念往昔,繁華競逐

5.繁華競逐

6.悲恨相續

7.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8.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9.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10.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念奴嬌?過洞庭》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2.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2.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3.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4.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5.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6.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莊暴見孟子莊暴①見孟子,曰:“暴見于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②乎!”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痹唬骸巴踔脴飞?,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痹唬骸翱傻寐勁c?”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痹唬骸芭c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裢跆铽C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藷o他,不與民同樂也?!敖裢豕臉酚诖?,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注】①莊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莊子,齊國的大臣。②庶幾:差不多。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百姓聞王A車馬之音見B羽旄之美C舉欣欣然有喜色D而相告曰E吾王庶幾無疾病F與何以能田獵也G此無他與民同樂也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先王之樂:古代賢王所制作的音樂,即清靜典雅的音樂,和世俗之樂相對。B.

管籥之音:這里泛指音樂。管,籥,兩種管樂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簫的前身。C.

“與少樂樂”中加點“少”與《齊桓晉文之事》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加點“老”用法相同。D.

“兄弟妻子離散”與《齊桓晉文之事》中“俯不足以養妻子”中的“妻子”意思相同。12.

對本文寫作特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莊暴與孟子的談話是一個引子,只有短短幾句,由莊暴之言,提出齊王“好樂”,而孟子的簡單回答,則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論題。B.

本文雖是議論文,語言卻很生動形象,如寫齊王“變乎色”,寫老百姓“疾首蹙額”“欣欣然有喜色”等。C.

作者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論點擺出來,巧妙地運用對話的方式,在談話中自然地轉換話題,借題發揮,從齊王好樂切入,歸結到與民同樂的主旨上。D.

在下文孟子面對齊王展開論述與民同樂的觀點前,引出一段莊暴與孟子的對話,至少有這樣幾個作用:正面提出論題;制造議論懸念;以莊暴無言以對齊王,說明此論題的難度,反襯孟子論辯術的高明。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14.

孟子在最后兩段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來說服大王的?【答案】10.

CEG

11.C12.C

13.

(1)我們大王喜歡打獵,怎么讓我們到了這種極端痛苦的地步???(2)(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

14.

對比和重復。①對比。兩段話在內容上是對立的,語言上既有相對之句(如“舉疾首……相告”和“舉欣欣……相告”)指出國君是否與民同樂,將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②重復之語(如“今王鼓樂……之音”和“今王田獵……之美”)。強調了國君同樣的享樂活動,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與民同樂,從而突出了論題。【解析】【導語】本文通過描寫孟子與齊王的對話,強調治國應與民同樂的主旨。孟子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齊王得出結論:獨享樂趣不如與民共樂,少數人享樂不如多數人享樂,從而揭示齊王治國的弊病,并勸誡齊王產生共鳴。文章通過對話方式,語言生動,描寫細膩,運用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對話,把深刻的道理娓娓道來,勸諫方法巧妙,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看到華麗的儀仗,全都眉開眼笑地互相轉告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打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大王能與百姓同樂啊。“百姓聞王車馬之音”主謂賓齊全,“音”后應斷開,但沒有設置字母;“見羽旄之美”是動賓結構,C處斷開;“舉欣欣然有喜色”是“告”的狀語,用“而”連接,不斷開,“曰”是對話標志,其后E處斷開;“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主謂賓齊全,“與”通“歟”,是句末語氣詞,其后應斷開,但沒有設置字母;“何以能田獵也”中“也”是句末語氣詞,“此”是下句主語,中間G處斷開。故選CEG。【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及理解文言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現象的能力。A.正確。B.正確。C.“用法相同”錯誤。形容詞作名詞,少數人/老,形容詞作動,敬愛。句意:和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尊敬別人的老人。D.正確。“妻子”,妻子兒女。句意:兄弟妻兒離散。/向下不足以養活妻子兒女?。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作者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論點擺出來”錯,開門見山切入好樂話題,但并非開門見山地擺出論點,而是通過與齊王的對話,逐步引導,借題發揮,從齊王好樂切入,歸結到與民同樂的主旨上。觀點在結尾。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

能力。(1)“田獵”,打獵;“至于”,到;“極”,極端痛苦的地步。(2)“明”,視力;“秋毫之末”,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輿薪”,整車柴草?!?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表現手法的能力。對比和重復。①百姓們聽到大王演奏音樂的聲音,車馬的聲音,見到華麗的旗幟,都愁眉苦臉地訴苦說:“我們大王喜歡打獵,怎么讓我們到了這種極端痛苦的地步?。扛赣H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子兒女流離失散?!边@沒有別的原因,是不和民眾同樂的緣故。百姓們聽到大王演奏音樂的聲音,車馬的聲音,見到華麗的旗幟,都眉開眼笑地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如果現在大王能和百姓們同樂,那就可以統一天下了!本文寫國君是否與民同樂,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運用的是對比方式,兩段話在內容上是對立的。②“舉疾首蹙而相告曰”和“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在語言上是相對之句,“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是重復之語。這樣論述,就強調了國君同樣的享樂活動,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與民同樂,從而突出了論題。參考譯文:莊暴進見孟子,說:“我被大王召見,大王把喜好音樂的事告訴了我,我沒有話應答?!?/p>

接著問道:“喜好音樂怎么樣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很好了)吧!”

幾天后,(孟子)在覲見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把喜好音樂的事告訴了莊子,有這回事嗎?”宣王變了臉色,說:“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樂,只不過喜好世俗流行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很好了)吧!現在的俗樂如同古代的雅樂。”

(宣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一人欣賞音樂快樂,與和他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宣王)說:“不如與他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p>

(孟子)說:“和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與和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個更快樂?”(宣王)說:“不如與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音樂吧!假如現在大王在演奏音樂,百姓們聽到大王演奏音樂的聲音,都愁眉苦臉地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怎么讓我們到了這種極端痛苦的地步?。扛赣H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子兒女流離失散。’假如現在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華麗的旗幟,都愁眉苦臉地訴苦說:‘我們大王喜歡打獵,怎么讓我們到了這種極端痛苦的地步???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妻子兒女流離失散?!@沒有別的原因,是不和民眾同樂的緣故?!薄凹偃绗F在大王在演奏音樂,百姓們聽到大王演奏音樂的聲音,都眉開眼笑地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樂呢?’假如現在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華麗的旗幟,都眉開眼笑地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如果現在大王能和百姓們同樂,那就可以統一天下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柳宗元臨蒸①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林邑②東回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