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規范_第1頁
水利工程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規范_第2頁
水利工程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規范_第3頁
水利工程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規范_第4頁
水利工程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XJBX0015—2025水利工程施工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規范本文件規定了水利工程(水庫、堤防、泵站、水閘等)施工全流程中數字化管理技術的應用要求,涵蓋基本要求、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要求、數據管理與安全及驗收與評估等環節。本文件適用于水利工程規劃、施工、運維階段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構建與實施,推動BIM、GIS、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標準化應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數字化管理digitalmanagement利用信息技術(如BIM、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對工程施工全過程進行管理、監控與優化的過程4基本要求4.1管理平臺架構數據層:集成BIM模型、GIS地圖、傳感器數據、施工臺賬等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應用層:支持進度管理、質量驗評、安全預警、資源調度等模塊。交互層:提供PC端、移動端、大屏指揮中心多終端交互界面。4.2技術選型BIM軟件:AutodeskCivil3D、BentleyOpenRoads等符合水利行業標準的工具。物聯網設備:振搗密實度傳感器、GNSS位移監測儀等需通過CMA認證。4.3人員培訓施工管理人員需通過BIM建模、物聯網操作等技能考核,持證上崗。2T/XJBX0015—20255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技術要求5.1施工準備階段數字化設計協同:——設計模型輕量化處理,支持多專業協同校審(碰撞檢測、工程量校核);——地質BIM模型與施工方案動態關聯,模擬開挖填筑工序。智慧工地部署:——布設視頻監控(覆蓋率≥95%)、環境監測(PM2.5、噪聲實時上傳——人員定位安全帽、機械RFID標簽實現“人機料”動態追蹤。5.2施工實施階段進度控制:——基于4D-BIM模型對比計劃與實際進度,偏差≥7天觸發預警;——關鍵節點(如圍堰合龍)采用無人機航拍生成實景模型比對。質量管理:——混凝土澆筑溫度、坍落度數據自動采集,超限值(如溫度>30℃)實時報警;——隱蔽工程驗收通過移動端拍照+AI圖像識別(如鋼筋間距檢測)同步歸檔。安全管理:——高邊坡、深基坑部署毫米波雷達監測位移,預警閾值≤5mm/d;——危險區域電子圍欄聯動聲光報警,人員闖入自動推送通知。5.3施工驗收階段數字化歸檔:——竣工模型包含設備參數、檢測報告等屬性信息,格式符合IFC標準;——電子檔案與實體工程同步移交,支持二維碼“一物一碼”溯源。數字孿生交付:運維模型集成結構健康監測數據(如應力、滲流),支持后期智能運維。6數據管理與安全6.1數據標準編碼規則:遵循SLT213-2020,確保模型與臺賬數據統一標識。交換格式:設計模型輸出為.rvt、.dgn格式,監測數據接口符合JSON/XML標準。6.2安全防護訪問控制:基于RBAC(角色權限控制)分級管理,敏感數據(如監測預警)加密傳輸。3T/XJBX0015—2025備份機制:每日增量備份至異地災備中心,保留周期≥工程設計壽命。7驗收與評估7.1驗收指標數據完整性:模型與施工記錄匹配率≥98%。系統穩定性:平臺年故障時間≤24小時。應用實效性:施工效率提升≥15%,質量整改率下降≥20%。7.2評估方法過程評估:季度性審核數據更新時效性、預警響應率。終驗評估:組織專家評審會,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