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文以載道”(二)-朱松苗_第1頁
(0.4.2)“文以載道”(二)-朱松苗_第2頁
(0.4.2)“文以載道”(二)-朱松苗_第3頁
(0.4.2)“文以載道”(二)-朱松苗_第4頁
(0.4.2)“文以載道”(二)-朱松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以載道”(二)導言運城學院朱松苗文學概論“文以載道”儒家文學——社會之道道家文學——自然之道禪宗文學——心靈之道文以載道文以載道儒家的仁愛思想正好構成了道家自然無為思想的基礎。因為道家對儒家仁愛情感提出了嚴厲的批判,認為它是一種差等之愛。首先是差別之愛,其次是等級之愛。

既然萬事萬物都有其成理,那么我們以自己的主觀態度去認識、判斷它們是不對的,這樣就要求摒除我們的主觀情感。所以道家強調要反對人為的干預,崇尚自然,即自然而然的本性和天性。文以載道《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以載道文以載道這里既有外在的自然——“而無車馬喧”,也有內在的自然——“心遠地自偏”。所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就不僅僅指的是陶淵明內心的悠然,而且可以指外在的南山的悠然,是悠然的陶淵明見到了悠然的南山。

禪宗認為佛不是外在的,而在于人的內心——“自性即佛”。因此它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僅對于那些善人,而且對于那些惡人,佛性都是永遠長存的,只要他能回到自己的自性和本性,即可成佛。文以載道文以載道

《壇經》說:“世人性凈,猶如青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覆蓋,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識開法,吹卻迷妄,內外明徹?!?/p>

在禪宗看來,“擔水砍柴,莫非妙道”。修行就是按照自然的規律去生活,如果道家強調歸隱,道在大自然中的話,禪宗則認為我們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做到自然,而不必要非到大自然中去不可,所以“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文以載道文以載道《頌平常心是道》慧開禪師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拔囊暂d道”儒家文學—社會之道—杜甫道家文學—自然之道—李白禪宗文學—心靈之道—王維文以載道

唐宋以前,中國古典文學是儒道互補。如陶淵明《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文以載道

唐宋以后,中國古典文學則是儒、道、禪合流。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終南別業》《鹿柴》分別反映了這三種思想。文以載道《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文以載道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文以載道《終南別業》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再比如蘇軾,既具有儒家的思想,如《江城子》;又具有道家的思想,如《臨江仙》;同時也有禪宗的思想,如《如夢令》。文以載道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蔽囊暂d道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文以載道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