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題05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講義)(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題05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講義)(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題05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講義)(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題05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講義)(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題05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講義)(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鴻鵠志專題05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知識點1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知識點2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知識點3盛唐氣象知識點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識點5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04拓展·大單元素養導向拓展01大概念&繁榮與開放的盛世拓展02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家國情懷)05提升·新情境&新考法考點課標要求考情分析命題預測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通過了解隋朝的興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舉制度創建、大運河開通等史事,從制度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了解“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知道唐朝興盛的原因。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從經濟、文學藝術、民族交往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了解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事,從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局面,認識唐末五代的社會危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易出材料題,對比其措施的異同。學生要掌握隋唐時期各個領域的時代特征,如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科技文化等。對民族關系和中外關系的掌握是中考歷史出題的熱點。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是常考的重點內容。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從家國情懷素養角度考查,培養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通常史料結合教材所學,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時期的措施,分析其措施的目的和影響,常見關鍵詞“用人、減輕勞役、科舉”等。通過史料分析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的產生、完善、發展過程,分析其作用及影響。通過史料地圖分析唐朝民族關系,分析隋唐時期出來民族關系的幾種方式。通過史料探究江唐朝對外關系的特點。選擇題考查隋唐時期的科技文化等知識點。知識點1隋朝的統一與滅亡【課標要求】通過了解隋朝的興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舉制度創建、大運河開通等史事,從制度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隋朝統一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統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科舉取士制度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創立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創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確立地位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意義(1)政治上: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2)教育上:推動了教育的發展,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3)文化上: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時間605年(隋煬帝統治時期)開始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概況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意義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隋朝滅亡原因隋煬帝的暴政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出現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叛將殺死,隋亡1.全面評價隋朝大運河(1)積極: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維護國家統一和加強中央集權起著重要作用。(2)消極:加重了人民的賦稅和勞役負擔,從而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滅亡。2.中國歷史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工程都江堰靈渠隋朝大運河概況(1)戰國時期秦國李冰主持修建(2)構成:①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②渠首工程分為三個主體工程: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1)秦朝修建,溝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2)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等部分組成(1)605年起開鑿(隋煬帝時期)(2)重要地點:洛陽、涿郡、余杭(3)組成: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總結都是我國歷史上重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建設成就),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考向01科舉取士制度1.【核心素養·歷史解釋】如表為中國古代“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變化表”,該表說明科舉制度(

)朝代東晉隋朝唐朝北宋比例4%17.2%24.5%46.1%A.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 B.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C.提高了社會文化水平 D.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考向02隋朝大運河2.【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對于隋朝運河工程描述正確的是(

)A.運河南北兩端的城市A是涿郡,B是揚州 B.圖中D段是邗溝,溝通了黃河和淮河C.圖中E段是江南河,溝通了長江和錢塘江D.隋煬帝時期開鑿,加強了南北地區交流知識點2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課標要求】通過了解“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知道唐朝興盛的原因。唐朝建立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在位皇帝原因主要措施盛世局面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魏征),從善如流,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房玄齡、杜如晦)政治上:①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③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④嚴格考察各級官吏政績。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貞觀之治”武則天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①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②重視發展生產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唐玄宗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姚崇、宋璟)①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③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開元盛世”1.科舉制的發展歷程2.歷史上的盛世之治出現的原因及啟示(1)西漢: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東漢:光武中興-。隋朝:開皇之治。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原因:統治者勤于政事,善用人才;重視農業生產,輕徭薄賦;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民族交往交融。(3)啟示:以民為本,重視農業生產;善用人才,重視吏治;穩定民族關系,鞏固國家統一。考向“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學科素養·歷史解釋】從表可知,出現治世局面的共同原因是表(

)皇帝措施治世局面唐太宗在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貞觀之治唐玄宗對政治、軍事、稅收、文教等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開元盛世A.社會環境的穩定 B.治國政策的改進 C.社會經濟的發展 D.賢臣能將的輔助知識點3盛唐氣象【課標要求】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從經濟、文學藝術、民族交往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經濟的繁榮農業①墾田面積擴大;②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曲轅犁和筒車等重要的生產工具;③重視興修水利手工業①紡織業:品種繁多,絲織工藝水平最高(蜀錦);②陶瓷業: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和唐三彩是代表;③其他: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

商業商業繁榮,水陸交通發達,唐朝都城長安,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開放的社會風氣特征社會風氣比較開放,社會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表現婦女社會地位較高;社會風氣兼容并包,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唐朝的民族關系民族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各族首領尊奉為“天可汗”措施武力征服唐太宗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統治冊封唐玄宗冊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設置機構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和親①文成公主入藏:641年,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②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唐蕃“和同為一家”唐詩李白盛唐詩人,其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人們稱他為“詩仙”杜甫其詩風淳樸厚重,很多詩作反映了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抒發悲憤凄婉之情。他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被譽為“詩史”,他本人被稱為“詩圣”白居易白居易的詩直面社會現實,揭示了統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眾歡迎書法繪畫書法唐朝書法名家輩出,最著名的是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等繪畫唐朝著名的畫家有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等1.“盛唐氣象”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從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啟示?國家統一安定是社會發展、繁榮的前提;政治清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制度創新有利于激發社會活力;改善民生是國家發展的要務;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對外開放交流有助于增強國力。2.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為什么會出現“和同(為)一家”的局面?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②統治者實行了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改善民族關系,使不同民族和睦相處。③少數民族首領也為和睦友好作出了貢獻。(2)方式:①設置機構②和親政策②和親政策④軍事反擊考向盛唐氣象【新情境】202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山河詩長安》向我們重現了長安城的輝煌。長安城規劃井然有序,東、西兩市商鋪林立;人口百余萬;國內外商人、學者云集于此。由此可知,當時的長安城(

)A.生活豐富多彩 B.對外交流頻繁 C.繁榮開放 D.農業技術發達知識點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課標要求】了解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事,從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唐朝的對外關系唐朝政府實行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促成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榮與日本遣唐使為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和文化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鑒真東渡754年(唐玄宗時),鑒真第6次東渡成功,抵達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都對增進唐與鄰邦的友誼和促進文化交流作出貢獻,都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歷盡艱辛;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與印度玄奘西行(1)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2)回國后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與新羅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新羅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1.唐朝對外關系繁榮的原因(1)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周邊國家有很大吸引力。(2)水陸交通發達,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榮提供了必要的客觀條件。(3)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發展對外友好往來。2.唐朝對外交往有何特點?考向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核心素養·史料實證】一枚枚小小的郵票,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篇章。下面兩張郵票所紀念的歷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A.開辟了溝通歐亞的絲綢之路 B.結束了政權分立的局面C.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D.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知識點5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局面,認識唐末五代的社會危機。安史之亂概況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763年叛亂被平定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黃巢起義唐朝后期,統治腐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為反抗壓迫,廣大農民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率領下轉戰南北,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五代十國含義(1)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2)南方地區出現吳,南唐,吳越等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評價實質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唐朝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及對外關系給今天的啟示①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是盛世局面出現的前提和基礎②統治者要勤政愛民,關注民生,重用人才,重視教育③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考向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核心素養·歷史解釋】由“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黃巢起義”這些事件和現象,可判斷歷史發展的走向是(

)A.皇權削弱 B.諸侯林立 C.王朝衰亡 D.閉關自守一、大概念&繁榮與開放的盛世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流頻繁,如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等歷史規律封建王朝的興衰周期律:統治初期發展經濟、關注民生,國力強盛;王朝中期以后,隨著朝政腐敗,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逐漸走向衰亡。【典例1】【核心素養·歷史解釋】給下表所示內容歸納主題,最合適的是(

)●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盛唐氣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二、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家國情懷)(1)制度:隋唐時期國家制度體系領先世界且輻射周邊國家。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2)經濟:隋唐時期中國的經濟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社會經濟高度繁榮,唐朝時長安更是國際性大都會,促進了中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如東羅馬金幣在唐朝的出現。(3)科技:雕版印刷術傳人新羅、日本和波斯,經波斯傳到埃及與歐洲,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4)文學藝術:隋唐時期中華文化成果璀璨,對其他文明具有極大吸引力。隋唐時期的詩歌、建筑、繪畫等早現出輝煌局面,影響了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發展,如鑒真在日本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5)中外交流:隋唐時期的中國是世界主要的文明交流中心之一。當時中外交通發達且海陸兼備,對外交往頻繁,唐朝與亞洲、歐洲和非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往來。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聲望很高,中國人被稱為“唐人”。【典例2】【核心素養·家國情懷】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中國人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之所以稱為唐人是因為(

)①唐朝前期政治穩定,國力強盛②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③采取對外開放的政策,唐朝經濟文化對各國影響大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把唐朝看成中國的象征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新情境】2023年10月17日,大運河文化交流論壇在河南鶴壁舉行,全國專家學者匯聚一堂,為進一步深化大運河文化研究發展建言獻策。有學者認為:隋朝面臨的歷史任務是把南方的經濟重心與北方的政治軍事重心聯系起來,使南北成為統一的整體。該觀點強調大運河的開通(

)A.鞏固統一的需要 B.促進了南北交往C.加重了人民負擔 D.導致了隋朝滅亡2.【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是歷史學科必備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歷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大運河的開通是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有人評價大運河的開通“其為利也薄載!”,從“唯物”的角度出發,對大運河修建正確全面的評價是(

)A.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B.雖勞民傷財,但功在千秋C.推動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D.使人民付出沉重代價3.【跨學科】品詩詞之美,憶家國故事。以下詩詞能反映盛唐氣象的是(

)A.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B.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C.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核心素養·時空觀念】下圖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趨勢圖》,圖中②處出現的我國古代盛世局面是(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安史之亂 D.黃巢起義5.【核心素養·史料實證】史料是認識歷史的主要依據。下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證唐朝(

)百花行【唐代】劉禹錫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壁畫《雨中耕作圖》閻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