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海南省萬寧市第三中學高考語文一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引導和支持,擴大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高校畢業生范圍,由“畢業年度內”拓寬為“畢業5年內”,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義烏市市長林毅建議。2017年出臺的《關于繼續實施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內以每戶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費、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在擴大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范圍的同時,林毅建議,將高校畢業生創業稅收優惠政策按照行業、產業分類實行差額減免,加大對重點產業、行業的稅收政策優惠幅度。林毅建議,在全國改革開放18個典型地區設立國家級大學生“雙創”基地,鼓勵引導大學生到基地開展創業實踐,幫助大學生進一步了解改革開放歷程、成果,深入分析典型地區的成功發展之路,并利用這些地區的發展特點和優勢,推動大學生成功創業。(摘編自《光明日報》)材料二:胡忠懷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之一,在他看來,很多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產品。“像成都小伙周剛發明的FS絕緣連電技術,是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我看到這個消息,馬上就給一位企業界的朋友打電話讓他投資。”浙江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表示,近年來浙江大學生初次創業成功率為5%左右,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和國際平均水平及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猶如鴻溝,歐美國家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平均比例為20%。國內橫向比較,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也低于社會創業平均成功率,大部分“大創牌”企業夭折于初創期,熬不過3年。資金缺乏、管理能力弱、社會資源不足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短板。大學生創業,要么靠父母或親戚,要么是借錢創業,資金缺乏持續性。許多大學生有專業知識卻沒有創業知識,導致項目選擇、商業運作或團隊管理出現問題。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膽略、人脈等創業者應當具備的一些特質比較欠缺,管理經驗少,很容易過早被市場扼殺。此外,大學生創業被騙事件也時有發生,維權難幾乎已成為大學生創業路上的“攔路虎”。一份關于大學生創業風險與權益保障的調研報告顯示,72%的受訪創業大學生認為維權成本太高、程序繁雜,68%的受訪者在遇到風險時希望迅速獲得司法保護。(摘編自《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5年翻一番,但平均成功率不足5%》)材料三:本科和高職高專學生畢業3年后繼續創業的比例(摘編自《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材料四:麥可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7年,我國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從1.6%上升到3%,最近幾年來穩定在301左右。去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中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已達到3%。以2017年795萬名應屆畢業生的總量計算,我國年創業大學生的數量超過20萬名。從公開報道看,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數據有兩大特點。一是重點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低于一般本科畢業生創業比例,本科院校畢業生創業比例低于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比例。麥可思的調查顯示,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是3.9%,高于本科畢業生的2.1%。二是發達地區高校畢業生創業比例低于中西部地區高校畢業生創業比例。這兩大特點或由兩個原因造成:一是重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愿和能力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職弱,發達地區的創業環境不如不發達地區;二是創業數據統計沒有對創業的動機、質量進行區分,籠統地把找不到工作、無奈自主創業的就業替代型創業,與大學生主動抓住機會的自主型創業視為同一種性質的創業。(摘編自《大學畢業生自主型創業更值得鼓勵》)1.下列對“大學生創業”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B.C.D.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現階段,國家對畢業年度內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予以減免稅費的優惠政策,但減免的稅費有一定的額度和范圍。B.當前,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高,即使近年來浙江大學生初次創業成功率遠高全國平均水平,但仍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C.通過材料三提供的圖表,可以得出結論:大學生創業的難度在進一步加大,本科生的創業成功率略高于高職高專生。D.近年來,選擇創業的中國大學生數量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創業也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3.依據材料,對選擇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提幾條建議。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不斷加劇的人類活動已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巨大威脅,這就需要人為干預生態修復活動,使遭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漸恢復動態平衡,并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2011年以來,政府出臺的如“水十條”“土十條”等環保政策致力于水資源、土壤、大氣、固定廢棄物等生態修復的實施。在政策指引下,全國開始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計劃,以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目前,農業發展造成的生態環境好轉。在資金推動下,生態修復行業有新一輪迅猛發展,河流、湖泊、場地、礦山、耕地、草原等生態修復均取得顯著成效。因城市化、工業化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我國生態修復行業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生態修復技術較為粗放,尤其是場地修復仍以傳統的異位阻隔填埋為主,或者采用挖掘與熱脫附、固化穩定化、水泥窯處置相結合的處理方式,而歐盟的原位和異位修復技術比重相當,美國的原位修復技術接近70%。(摘編自環保網2019年2月24日《2018年自然生態修復現狀》)材料二: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生態狀況變化是趨好的。三大主要陸地生態系統中,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地生態系統整體好轉,而濕地生態系統還在退化。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主任歐陽志云說:“例如一些區域地表水資源與地下水開采過度,致使河流干涸,濕地湖泊喪失。同時,海河生態功能和黃河自然水文過程基本喪失,長江上游水電資源開發強度大,生態破壞嚴重。”從國際標準化來看,在人均GDP達到一萬至一萬四千美元時,開始環境污染治理。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我國人均GDP為八千多美元。在此條件下,中國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強度行動。然而,促進生態環境改善需要遵循社會經濟和自然演變規律,要避免造成過高的社會經濟成本。這意味著打贏生態環境質量保護這場硬仗,還需要長期科學治理。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流域系統治理,以水為載體,以中小流域為單元,系統規劃、統一整治。此外,還需在科技、標準、制度、立法等方面,加強針對各類新型污染物的前瞻性布局,建立面向新型污染物的防治體系。(選自《中國科學報》2019年1月8日《生態環境質量拐點,中國準備好了嗎》)材料三:表:“十三五”部分重點流域治理后目前水質狀況圖:2018年環保類PPP項目(政府和社會合資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分布材料四:目前政府對環保行業保持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已開始實施。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顯示,“十三五”全社會的環保投資將達17萬億元,是“十二五”的三倍,環保產業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中國環保產業潛在需求旺盛。理論上,一個國家環保產業的潛在需求通常是由工業生產和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總量與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的關系決定的,習慣于用單位國土面積的化石能源消耗量來估算環保產業的潛在需求量。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單位國土面積和單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雙高”的國家。雖環保行業發展前景看好,大量資本涌入環保行業,填補了污染治理資金缺口,但造成了產能過剩和低價競標,影響其健康發展。同時,環保設備企業小散弱特征眀顯,“低檔過剩、高檔缺少”問題尤為突出。還有,如具備環保技術的機械和液壓免燒磚設備因標準化不一,價格不同,企業趨利明顯而影響規模和質量。(摘編自中國產業信息網2019年3月15日《環保行業發展前景及分析》)1.下列對材料三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各有15%的區域的水體還需要進一步治理,每個流域都存在只能用于工農業而不能供飲用的水體。B.從治理后的水質狀況來看,目前遼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污染程度還非常嚴重,經凈化處理后可供飲用的水占比不到一半。C.各流域經過治理后,到目前為止,西南諸河、西北諸河、浙閩片河流均有超過95%的區域的水體經凈化處理可供飲用。其中,西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已經沒有污染了。D.2018年環保類PPP項目中,污水處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這兩類共占比超過三分之二,垃圾發電和海綿城市則占比較小。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2011年以來,在政策指引和資金推動下,我國的河流、湖泊、場地、礦山、耕地、草原等生態修復均取得顯著成效。B.我國在場地修復活動中大多采用傳統的異位阻隔填埋方式,這一修復技術與歐盟、美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C.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我國在人均GDP低于國際標準人均GDP的條件下采取高強度行動,但并不意味著勢必造成社會經濟成本過高。D.中國是一個單位國土面積和單位GDP化石能源消耗量“雙高”的國家,環保產業前景很好。3.請簡要概括目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其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奮斗目標是“兩個一百年”。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表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核心內容。中國夢是認知上的,也是行動上的;是理論上的,也是實踐上的;因此,既是知,也是行。對于中國夢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難行亦難,認為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都是失之偏頗的理解,同時也把知與行割裂開來了,唯有知行并進、知行合一,認識與行動、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才是應取的正確主張。關于“知行合一”,總的意思無非是說,認識事物與實行其事,真知和力行,應是密不可分的。知與行互為表里,不分先后,不能分離。倘若知與行相分離,那么這個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樣,倘若行與知相分離,那么這個行也不是篤行而是盲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歸根結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覺與行的堅定,根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思想具有啟發意義。按照現代哲學的理解,中國夢是一個具有“實踐觀念”形態的創新性概念,既不是純粹的觀念,也不是純粹的實踐,而是具有鮮明實踐性的觀念,是實踐的觀念形態。實踐觀念是具有鮮明實踐性的觀念,其本身是知行合一,是真知和力行的統一。因此,重要的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從認識到行動的自覺和踐履。從實踐觀念看中國夢,其運思與實行,都不外是知行并重、知行并進、知行合一。中國夢是一個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國家理想,也是一個正在按計劃分步驟而不斷實施的國家目標,全然摒棄了某些空想家的無限的主觀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的有限的權宜考量,我們應努力把理想與現實、認識與行動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提出中國夢概念,無疑體現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也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扎實努力,久久為功。1.請根據材料為“中國夢”下一個定義。2.如何辯證看待“知行合一”?請簡析。3.請分析“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中體現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元素。4、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徠寧果木記昆侖踞西域之勝,世傳為仙人出入之所,嘉樹珍果,萃于其地。徠寧地近昆侖,得其馀氣,多暖而少寒,以故果木之盛甲于天下。桃、杏、葡萄、梨、棗、蘋婆①、林檎②、櫻桃,俱極香美,無論矣。桑椹大可徑寸,色白如玉,味甘如蜜。冰蘋婆尤為異品,形如內地蘋婆,而瑩然無滓,表里照徹如水晶,味香烈而極甘,別城無此種。又有所謂甌桲者③,似山東木梨而大,香如木瓜,以蜜漬之,甘酸如山查而香過之,真異種也。嗚呼!以此珍果,如生于中土,移入神京④,必能貢明堂⑤,饗清廟⑥,供上方之饌,擅華林之春⑦。其次亦得為卿士大夫所共嘗,文人學士所爭賞。乃生于窮荒回紇之地⑧,食之者不知其味,嗅之者不聞其香,甚且珍品與羊胛同烹,名園與馬櫪為伍⑨,物之不得其地,至此已極,大不可痛惜乎哉!或曰:“八埏之外⑩,人蠢而物靈,山川清淑之氣多鐘于草木,以補人之不足。”是說也,余姑存而不論云。(選自鐵保《惟清齋全集·梅庵文鈔》)(注)①蘋婆:蘋果。②林檎:即沙果。俗稱“花紅”。③甌桲:即“榅桲”,又名木李,味甘酸。④神京:京城。⑤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之所。⑥清廟:即太廟,帝王的宗廟。⑦華林:這里泛指帝王宮苑。⑧回紇:古代少教民族。唐以后散居新疆一帶。⑨馬櫪:馬棚。⑩八埏:八方的邊際。1.徠寧“果木之盛甲于天下”的原因是。2.第一段舉“桑椹”、“冰蘋婆”與“甌桲”為例,在文中有何作用?3.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昆侖山高踞于西域中的勝地之上,世代相傳是仙人出沒的地方。B.徠寧的桃、杏、葡萄、梨等八種水果,都很香美,就不用說了。C.徠寧珍果生于窮荒回紇之地而未生于中土,那是不值得痛惜的。D.對邊地“人蠢而物靈”的說法,姑且放在一旁,不加評論吧。4.文中畫線處以喻,表達出作者的不平之慨。5.本文與龔自珍《病梅館記》都運用了“借題發揮”的寫法,但用意卻不同。請對此作簡要分析。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聚蚊謠①劉禹錫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嘈然歘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露華滴瀝月上天,利觜②迎人看不得。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③。(注)①唐元和年間,王叔文政治集團失敗,劉禹錫受到牽連,被貶謫朗州。②利觜:尖利的嘴。③丹鳥:螢火蟲的異名。1.詩歌前八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合相關內容分析“蚊子”這一形象。2.請結合全詩,分析詩歌最后兩句的表達效果。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___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喻于義,______________。”(《論語》)(2)靜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使我怨。(《詩經·氓》)(3)___________,塵埃也,___________。(莊子《逍遙游》)(4)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題西林壁》)7、微寫作在西班牙舉行的一場自行車賽上,車手伊斯梅爾·埃斯特萬在距離終點只有300米時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車跑向終點。而此時他身后的競爭對手奧古斯汀·納瓦羅拒絕超越對手,慢慢地跟隨其身后。后來,埃斯特萬想把獎牌送給納瓦羅,但遭到了婉拒。從下面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①這一消息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發表看法。要求:觀點鮮明,言之成理。②請發揮想象,描寫當時比賽終點的場景。要求:具體、形象,有畫面感。③請以“對手”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8、當學習《祝福》中有關魯鎮人對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態度的內容時,老師講了一則寓言故事,請你讀了這則故事后,寫出老師通過這則故事所闡明的觀點。(不超過50字)一頭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主人捉住豬,豬大聲嚎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豬的嚎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英國BBC一攝制組在南極拍攝帝企鵝《王朝》時,有約50只帝企鵝被困冰坑,歷時兩天無法走出困境,開始出現一些傷亡。攝制組經過深思熟慮,用鏟子在冰坑周圍斜坡上挖成樓梯狀的溝槽,讓帝企鵝成功走出冰坑。在自然紀錄片行業中有一條“永不干涉”原則,即尊重大自然環境下發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員不得對自然環境下的物種活動進行干預。攝制組的“間接干預”自然有人反對,認為有違職業操守;但更多的觀眾表達了支持和贊美。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1.C2.C3.①了解國家政策,爭取得到保護和扶持;②了解社會和市場,選準創業項目(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品);③提高自身能力(商業運作能力等),增加閱歷,拓展人脈。【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C項,“低風險”錯誤,從創業成功率來看,大學生創業風險都很高,自主型創業也不是低風險。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C項,“大學生創業的難度在進一步加大”于文無據,從數據來看,本科生創業成功率略低于高職高專生。選項這一結論,缺乏依據。故選C。3.本題考查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層級C。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其次確定答題區間,第三要勾畫出相關語句,第四進行整合。解答本題,首先要根據題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相關內容:根據材料一“2017年出臺的《關于繼續實施支持和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林毅建議,在全國改革開放18個典型地區設立國家級大學生“雙創”基地,……推動大學生成功創業”概括出“了解國家政策,爭取得到保護和扶持”;根據材料二“很多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產品”概括出“了解社會和市場,選準創業項目”;根據材料二“資金缺乏、管理能力弱、社會資源不足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短板”“大學生創業,要么靠父母或親戚,要么是借錢創業,資金缺乏持續性。許多大學生有專業知識卻沒有創業知識,導致項目選擇、商業運作或團隊管理出現問題。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膽略、人脈等創業者應當具備的一些特質比較欠缺,管理經驗少,很容易過早被市場扼殺”概括出“提高自身商業運作能力,增加閱歷”。【點睛】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實,確定不同文本陳述的角度,分析主體對象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第二步:通讀材料,關注細節。整體感知是略讀(或粗讀)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挖掘文本的細節需要精讀(細讀)。第三步:明確主旨,辨清關系。由于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確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2、1.C2.B3.①生態修復技術較為粗放(材料一);②社會經濟成本可能過高(材料二);③環保行業的發展不夠健康(產能過剩、低價競爭、設備企業小散弱、機械設備標準化不一價格不同等)(材料三四)【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C項,“西北諸河和浙閩片河流已經沒有污染了”錯誤。它們只是沒有“劣V類”水質,還有小部分區域的水體僅供工農業用水,不能說已經沒有污染了。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時,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B項,“我國在場地修復活動中大多采用傳統的異位阻隔填埋方式,這一修復技術與歐盟、美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錯誤,原文是說“歐盟的原位和異位修復技術比重相當,美國的原位修復技術接近70%”,與美國、歐盟存在較大差距的是原位與異位修復技術的比重。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材料一“生態修復技術較為粗放,尤其是場地修復仍以傳統的異位阻隔填埋為主,或者采用挖掘與熱脫附、固化穩定化、水泥窯處置相結合的處理方式,而歐盟的原位和異位修復技術比重相當,美國的原位修復技術接近70%”概括出生態修復技術較為粗放;材料二“中國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強度行動。然而,促進生態環境改善需要遵循社會經濟和自然演變規律,要避免造成過高的社會經濟成本”概括出社會經濟成本可能過高;材料四“大量資本涌入環保行業,填補了污染治理資金缺口,但造成了產能過剩和低價競標,影響其健康發展。同時,環保設備企業小散弱特征眀顯,“低檔過剩、高檔缺少”問題尤為突出。還有,如具備環保技術的機械和液壓免燒磚設備因標準化不一,價格不同,企業趨利明顯而影響規模和質量”概括出環保行業的發展不夠健康。【點睛】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第一步: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實,確定不同文本陳述的角度,分析主體對象與基本事實之間的關系。第二步:通讀材料,關注細節。整體感知是略讀(或粗讀)就能完成的任務,而挖掘文本的細節需要精讀(細讀)。第三步:明確主旨,辨清關系。由于非連續性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確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邏輯關系。3、1.中國夢是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核心內容,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基本內涵,以“兩個一百年”為奮斗目標,按計劃分步驟不斷實施,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國家理想(國家目標)。2.①將知與行割裂開來是片面的做法②知行分離,那么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行也不是篤行而是盲動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3.“志”即“知”,“勤”即“行”;這句話是說要取得偉大的功業,就要將“志”和“勤”緊密結合,即“知行合一”。【解析】1.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給指定內容下定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后根據題干要求鎖定答案涉及的內容區間,篩選出關鍵語句;最后按照定義的基本格式要求整理答案。“下定義”必須抓住被定義事物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特征。多采用判斷單句的形式。其格式多為“×××(種概念)是×××的×××(屬概念)”。本題要求“根據材料為‘中國夢’下一個定義”。答案涉及內容主要在首尾兩個自然段。結合關鍵語句“其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奮斗目標是‘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核心內容”“中國夢是一個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國家理想,也是一個正在按計劃分步驟而不斷實施的國家目標”,可確定被定義對象的屬概念是“國家理想或國家目標”,定語部分包括內涵、目標、核心內容、及特征。2.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讀題干要求;然后回歸原文鎖定答案涉及的內容區間,篩選出文中的關鍵語句;最后分點整理作答。本題要求回答如何辯證看待“知行合一”。答案內容在二三兩個自然段。結合關鍵語句“認為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都是失之偏頗的理解”“唯有知行并進、知行合一,才是應取的正確主張”,可知將知行割裂是片面錯誤的看法。結合語句“倘若知與行相分離,那么這個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樣,倘若行與知相分離,那么這個行也不是篤行而是盲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可歸納整理怎樣正確辯證看待知行合一。3.考查理解文章觀點并進行解讀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結合文章內容理解作者觀點;然后分析題干中所提供的具體內容如何體現作者觀點;最后結合文意及個人理解進行作答。“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意思是:取得偉大的功業,是由于有偉大的志向;完成偉大的功業,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知是認知上的,行是行動上的;知是理論上的,行是實踐上的。所以“志”即“知”,“勤”即“行”,我們要取得偉大功業,應努力把理想與現實、認識與行動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即知行合一。4、1.地近昆侖而得其馀氣,多暖而少寒2.通過著力描寫其色、香、味,突出徠寧異品珍果甲于天下。3.C4.物人5.(1)本文借為徠寧的果木生非其地鳴不平,旨在為有才能而未處于適當地位的人抱不平。(2)《病》文借反病梅,旨在批判社會束縛個性、摧殘人才的陋習。【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題干指向第一段第二句“徠寧地近昆侖,得其馀氣,多暖而少寒,以故果木之盛甲于天下。”由“以故”可知,“地近昆侖,得其馀氣,多暖而少寒”交代了“盛甲天下”的原因。2.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細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與之相關的重要語句進行具體篩選,然后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把握。在“無論矣”之后,列舉“桑椹”、“冰蘋婆”與“甌樟”為例,并著力描寫三種水果的色、香、味,其目的就是為了說明它們的奇異之處,突出了徠寧異品珍果甲于天下。3.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本題中,C項,“未生于中土”無中生有,原文是“乃生于窮荒回紇之地”。故選C。4.本題考查鑒賞文言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題,需要先明確手法,再結合文句,分析作用。劃線句雖是寫物,但結合全文可以體會到,珍品即為人才,作者采用了“借題發揮”的寫法,以物喻人,表達了作者不平之慨。5.本題考查鑒賞文言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本題涉及到了古典作品托物言志的寫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于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征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征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表達心中的志向或期望。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擬、象征等手法。本題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進行辨析,即可分析出兩篇文章的不同。本文所寫之物為“珍果”,強調的是地域不同,其價值也不同,比之于人才的地位不同,其價值也不同;《病》文所寫之物為“病梅”,旨在批判對人才的束縛、摧殘的陋習。【點睛】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干得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復核的過程。參考譯文:昆侖山在西域,是風光勝地,世代相傳是仙人出入的所在,好的樹木珍貴的水果,薈萃于那里。徠寧縣界靠近昆侖山,得到他余下的仙氣,此地溫暖不冷,因此果木繁盛天下第一。桃、杏、葡萄、梨、棗、蘋果、沙果、櫻桃,都非常香美,這是不用說的了。桑椹大的可到直徑一寸,顏色像玉一樣白,味道甘像蜜一樣甜。冰蘋果尤其是絕品,形狀像內地的蘋果,果肉卻瑩潔無比沒有渣滓,里外透徹像水晶,味道香濃而且非常甘甜,別的城市沒有這種品種。又有所說的榅桲,像山東的木梨卻更大,香甜像木瓜,就像用蜜泡過的一樣,酸酸甜甜像山查香味卻超過山楂,真是特異的品種。唉!憑這種珍貴的水果,如果生于中原地區,移種到京城,一定能成為朝廷的貢品,成為太廟的祭品,供給帝王的飲食,專占帝王宮苑的春色,退一步的話,(起碼)也能成為朝廷重臣們所共同品嘗的佳果,文人學士們所爭相品賞的佳果。但是它卻生于荒僻的回紇之地,吃的人不知道它的味道,聞它的人聞不到它的香味,甚至珍品與羊前腿肉一同烹制。著名園林與馬槽安排在一起,事物沒呆在它應該呆的地方,到這種境地已經到極點了,真是太讓人痛惜了!有人說:“天地四方之外,人最愚蠢而物最靈秀,山川清美之氣多集中在草木身上,來彌補人的不足。”這種說法,我姑且存而不論。5、5.①用蚊子比喻腐朽官僚。②“伺暗”、“喜昏黑”,表現其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陰賊本性。③“嘈然歘起”,刻畫其特別善于聚眾起哄,造謠惑眾的特點。④“利觜迎人”,表現其心地歹毒的特性。6.①“清商一來秋日曉”與前文“沉沉夏夜閑堂開”相照應;②“羞爾微形飼丹鳥”與上面對“飛蚊”的赫赫威勢的描寫形成對比,突出了“飛蚊”的可悲、可恥的下場;③用詞精巧,情感強烈,“清商一來”“羞爾微形”等,強烈表現出詩人對“飛蚊”的鄙視以及樂觀豪爽的精神氣度。【解析】5.本題主要考查分析鑒賞詩歌中事物形象的能力,首先,熟記特定物象的象征意義,對于詩中出現的草木花果、鳥獸蟲魚以及月露風云等物象,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義和文化內涵;其次,關注色調色彩,如,時令色彩、冷暖色調;再者,解讀表達技巧,把握事物形象;最后,還需要結合事物的外形、內心世界、品質、感情等。本題,要求結合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結合相關內容分析“蚊子”這一形象。首先,它們的重要特點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動,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騰鼓舞”,“伺暗”而動。其次,它們特別善于聚眾起哄,“嘈然欷起”,其聲“殷殷若自南山來”,好像從南山傳來的隆隆的雷聲。這里用雷聲來比喻“飛蚊”聚集的鳴叫之聲,雖帶夸張,但卻非常形象。第三,它們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朧中,乘人不備,利嘴相加,給人以突然傷害。這三種特性,既是“飛蚊”的特點,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點,他們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飛蚊”那樣,暗中活動,造謠惑眾,糾集起來,乘機給人以致命的中傷。詩人抓住他們與“飛蚊”的共通處,進行比喻,使他們的本性更加鮮明突出,極為清楚地暴露在讀者面前,這就比直接寫他們生動得多,有力得多。6.本題主要考查詩句的賞析能力,賞析詩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結構上,比如,鋪墊、承上啟下、前后照應等;二是表現手法,比如,比喻、夸張、對比等;三是從煉字的角度來分析,比如動詞、形容詞、色彩詞等。本題,最后兩句說,等到秋天一來,你們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螢火蟲了。前一句與“沉沉夏夜閑堂開”相照應,夏去秋來,這是季節推移,誰也無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滅亡。后一句與上面對“飛蚊”的赫赫威勢的描寫,也恰成對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傷”的蚊子,這時都要被吃掉了。通過這樣照應、對比,不僅使全詩顯得嚴謹、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飛蚊”的可悲、可恥的下場。“秋日曉”三字,以清秋麗日的美景,烘托出詩人政治家的樂觀情懷;“羞”字,又進一步表現出詩人對“飛蚊”的鄙視。【點睛】分析鑒賞詩詞中事物形象的方法5.熟記特定物象的象征意義,在閱讀古典詩歌時,對于詩中出現的草木花果、鳥獸蟲魚以及月露風云等物象,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義和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義。6.關注色調色彩,辨析物象特征:關注時令色彩,古典詩詞中,不同季節的景物往往帶有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榮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悅,暮春則是感傷、惋惜和留戀,秋冬則是凄清、肅殺和悲涼。同時,把握作品的基調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與情的結合點,有助于體味詩歌獨特而深邃的意境。關注冷暖色調,古詩中所寫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調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悅和歡快,冷色調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憂郁和愁緒。5.解讀表達技巧,把握事物形象,詩歌的傳情達意,往往還要借助一定的藝術手法,如比喻、擬人、借代、雙關、襯托等修辭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了解詩歌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對事物形象的把握。6.明確解題關鍵點,把握事物形象特點,鑒賞物象需要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如外形、內心世界、品質、感情等。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喻于利躬自悼矣及爾偕老野馬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皇天后土實所共鑒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解析】
此題考查識記和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寫要求學生在識記時候要以理解為基礎進行識記,可根據對課文知識的積累答題,平時對富有教育意義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記憶,還要注意錯別字的正確寫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寫法,不能出現錯別字或漏字、多字,書寫務必規范。此題中需注意:周、喻、躬、偕、野、息、后、鑒、廬、緣。【點睛】本題既考查學生名句名篇記憶默寫情況,又考查學生對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況。題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課內要求背誦掌握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記憶背誦名句名篇時,不但能正確地書寫出來,還要注意領悟其含義,結合名句名篇的含義和具體語境記憶。同時還要特別注意通假字、生僻難寫字、同音異義詞、同義異形詞,留意語句順序等。7、比賽不僅比技能,更是道德、胸懷、風度的一種展示,只懂得比拼而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利用規則而不懂得展示風度,比賽就有可能在不經意間滑向功利泥潭而不自知。而尊重對手、展示風度,并非標準的紳士禮儀般可以亦步亦趨地學到,更多時候,對比賽對手的尊重,對體育風度的展示,要靠日積月累來提升自己的素質。【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微寫作實際上是語言的應用能力,這類題首先要審清題干,根據題干的要求來寫,微寫作的考查要求常常與表達方式、修辭、句式、人稱、角度等語言表達聯系起來。從本質上說,微寫作是語言綜合運用題。表達方式看,我們可以把微寫作分為六大類:記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應用類、抒情類。本題,選擇第一題解答。材料是一則事件,事件的基本信息是“自行車手終點前爆胎步行對手剎車拒絕超越”。具體分析整個事件有幾層推進:第一層是自行車手埃斯特萬終點前爆胎步行;第二層是競爭對手納瓦羅拒絕超越,剎車慢行,跟隨其后;第三層是爆胎的埃斯特萬獲得銅牌,而納瓦羅未獲獎牌;第四層是納瓦羅婉拒埃斯特萬贈予的獎牌,并表示超越一個爆胎的對手取勝是不道德的。考生可以圍繞參賽者的胸襟、氣度、風度、道德等角度發表看法。首先指出,比賽不僅是能力的較量,更是道德的展示,接著講道理論述,也可以正反對比論證,最后提出應該正確的做法,需要日積月累來提升自身的素質。【點睛】議論類微寫作要求考生能夠對某一事物、某種現象、某篇文章等發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此類微寫作一般先敘述現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確論點,接著分析材料,用合適的論證方法,或舉事例,或引名言,圍繞現實和自身論述自己的觀點。結尾再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強化中心,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應用類:此類微寫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標題、稱呼語、問候語、結束語、落款等,同時還要積累一定量的謙辭與敬辭,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8、經歷不同,命運不同的人,很難理解對方的感受。魯鎮的人不應幸災樂禍,而應以關懷寬容的心態對待祥林嫂。【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老師的寓言故事來理解他要闡明的觀點。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能力。答題前先審讀材料,明確題目的要求,老師是通過講寓言故事來表達他對《祝福》中魯鎮人對祥林嫂態度的看法的。因此,學生首先要明白,《祝福》中魯鎮人對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是什么態度,學過的課文不難理解,魯鎮人先是主動來聽,后聽多了,就變得不耐煩地走開了。可見他們對祥林嫂并不是抱著同情的態度,而是滿足他們看客的心態,對祥林嫂的不幸,他們絲毫理解關心和同情。老師是通讀寓言故事來表達他的觀點的。通讀寓言故事,抓住豬和羊的話來理解,綿羊和乳牛討厭豬的嚎叫,豬說,“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啊。”可見,經歷不同,命運不同的人,很難理解對方的感受。魯鎮的人就如同,綿羊和乳牛,祥林嫂如同那頭要被要命的豬。作者的態度是,魯鎮的人不應幸災樂禍,而應以關懷寬容的心態對待祥林嫂。9、參考例文:規則,也可以有溫度某自然紀錄片攝制組在南極拍攝帝企鵝時發現一群帝企鵝遭遇困境,攝制組施挖出樓梯,以“間接干預”的方式拯救了帝企鵝。他們的做法體現了人性之美,贏得觀眾的支持和贊美,然而,他們卻違背了自然紀錄片行業中的“永不干涉”原則,即工作人員不得對自然環境下的物種活動進行干預,因此,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以我之見,規則永遠不是死板的,在人性光輝之下,它也可以是活的。同為地球上的生物,當其他生物遭遇困難時,我們應當伸出援手。中國自古便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這里的“天”,簡而言之,便是自然。它要求我們心懷善良、包容之心對待萬世萬物,其突出表現便是對其他生靈的愛護、珍惜。因此,攝制組對帝企鵝的間接干預散發出的是對生物的尊重。再者,攝制組雖身處自然紀錄片行業,但在他們目睹約50只企鵝被困冰坑、瀕臨死亡時,內心的同情必然被激發。而此時,他們不僅是作為紀錄片的工作人員而存在,更是作為愛護生靈的人而存在,因此對帝企鵝的救助便無可厚非了。規則是人制定的,規則也可以有溫度。規則是人類為維護世界秩序,對社會中的人進行的系統性的約束。然而,社會是多元的,事物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規則永遠不可能做到絕對的普適性,作為人類,我們應當學會變通。正如材料中攝制組違背“永不干涉”原則的做法,也正是在特定情況下經過深思熟慮后對看似不可動搖的原則所進行的變通,彰顯出的正是人性的光輝。如果他們確實堅守“永不干涉”原則,難道真的可以做到見死不救,目睹多只帝企鵝死亡而無動于衷嗎?規則也可以被人性所溫暖,規則也可以變得有溫度。誠然,對規則的變通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攝制組的做法值得贊美的是,他們在經過深思熟慮后,采取“間接干預”的方式,既成功救助了帝企鵝,又最大可能地減少了對帝企鵝活動的直接干預。在社會生活中,要做到對規則的恰當變通,就需要我們具備明辨是非、權衡利弊的能力,不隨意打破規則。古人云:“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規矩同樣需要溫度,從而可以更好地服務于人類。【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寫作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注意認真結合對材料的理解,進行精準的審題立意。本題屬于新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國新課標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緊貼時代熱點,關注思維品質,具有較強的思辨性。本則材料選材于BBC出品的耗時四年拍攝的《王朝》紀錄片。材料講述的是一方面紀錄片行業中要遵循“永不干涉”原則,一方面面對帝企鵝被困冰坑的狀況,拍攝組不得不用“間接干預”的方式成功解救帝企鵝,讓帝企鵝走出冰坑。題目要求考生針對“永不干涉”與“間接干預”的行為,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命題材料緊扣當下教育的熱點問題,降低了考生的閱讀難度,同時也降低了考生的審題難度,但思辨性較強,考生寫作的角度廣泛,引導考生深度思考。考生在審題時一定要注意命題者的意圖,否則容易偏題,導致失分。第一步:解讀材料,整體感知。審題前,先要弄清楚材料的層次和結構,整體感知材料的基本內容。本則材料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寫的是在自然紀錄片行業中要遵從“永不干涉”原則,即要尊重大自然,不得對物種活動進行干預。第二層次前面寫的是有約50只帝企鵝被困冰坑瀕臨“全軍覆沒”,攝制組用“間接干預”的方法讓帝企鵝成功走出冰坑。后面一句說的是攝制組的“間接干預”所引發的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贏得觀眾的支持和贊美,二是有一些反對的聲音。第二步:把握重點,找準角度。其次要把握材料重點,找準寫作的角度。綜合材料內容,材料是圍繞“人與自然”展開,一方面強調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前提下尊重自然,順其自然;另一方面表明在自然物種面臨瀕臨困境時要適當干預,保護自然。角度一:永不干涉,維護自然環境下的物種活動。角度二:間接干預,愛護動物生命。角度三:規矩是死的,現實情況是活的,要靈活變通。這三個角度都可以寫,但是顯然從材料所描述的場景來說,角度二和三的立意相對更準確一些,也更容易得高分。第三步:綜合歸納,準確立意。最后,綜合材料內容和含意,辯證分析、準確立意。本題材料其實就是對于永不干涉和間接干預的討論,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參考立意:切題立意:1.尊重自然更要保護自然。2.堅守原則更要善于變通。3.尊重自然更要善待生命。4.遵守自然規則更要有人文關懷。5.不能死守規則,要靈活處理。適合本文的素材:“敬畏自然”名句素材:1.僅次于人的聰明的動物,是狼,北方的狼。狼帶著小狼過河,怎么辦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會把它叨在嘴里。若有好幾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帶過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時候,留在岸邊的子女會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動物,把那動物的胃吹足了氣,再用牙齒牢牢緊住蒂處,讓它脹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負在身上,借著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過河。——畢淑敏《母狼的智慧》對于如斯聰明的動物,人類怎能不心存敬畏?被人追捕的一只帶有兩只小崽的母兒狼,為了保護它的幼仔,先是用爬坡延遲了人的速度,贏得了掩藏兒女的時間,做好沙窩又從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跡,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換回孩子的生存,瞞過老獵人的眼睛。對于如斯聰明大家的動物,人類怎能不心存敬畏!當你舉起獵槍的時候,你是否會為自己才是一只“兇殘”的狼而羞愧呢?2.意大利一位女科學家獨自背上行囊穿越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她走出沙漠的那一刻,雙腳跪地,表情漠然。當記者問她在征服了沙漠后為什么要跪下來時,她告訴記者:“我在感謝塔克拉瑪干沙漠允許我通過!”這位女科學家自始至終對沙漠抱著一種敬畏的態度,這是一種非常虔誠的態度,即使她走出了沙漠,仍要感謝大自然給予她這個機會。——張潔《敬畏大自然》3.回想起獵人看到母兔向他下跪乞憐而折斷獵槍誓死不再打獵的場景,更加感到生命的莊嚴。敬畏生命,獵人竟然無法扣動獵槍的扳機,難道不是人類天生的對生命的敬畏驅使他放棄自己原本喜愛的職業嗎?沙丘里傲然挺立的胡楊,在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物業租賃合同補充協議
- 2025家庭全包裝修合同樣本
- 2025贈與合同范本模板
-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天寶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電梯定期檢驗合同協議
- 瓷磚加固工程合同協議
- 電商居間協議合同協議
- 特殊鋼板采購合同協議
- 白酒代理經銷合同協議
- 玻璃窗施工合同協議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題庫試題及答案
- 管道工程安全管理與保障措施考核試卷
- 豬場出售合同協議
- 廣東省能源集團西北(甘肅)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國家能源集團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2025年上半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公開招聘工勤技能人員605名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駐村隊員個人工作總結
- 中學教育基礎(上)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陜西師范大學
- 樓梯 欄桿 欄板(一)22J403-1
- 微觀經濟學(山東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
- 合同工期延期補充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