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無錫市市北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畢業生3月學習質量檢測試題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晉文人傅咸曾作賦贊美一物“夫其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則,體潔性貞。含章蘊藻,實好斯文。取彼之弊,以為此新”。此物A.在《韓非子》中曾有所提及 B.經阿拉伯人傳往歐洲C.是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 D.為遠洋航行提供條件2.以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農業生產統計表(金額單位:億元)》。這組數據反映了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2年1957年工業總產值343.3783.9農業總產值483.9604.0工農業總產值827.21387.9A.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國際地位迅速提升 B.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迅速成就巨大C.農業得以發展但其在濟權重大幅下降 D.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化進程推進順利3.以下關于的詩句,其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②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③汪辜會談開先河,二老共創新關系④竊喜戰功歸祖國,更欣光復到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4.在二戰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亞非拉地區誕生了一大批新興民族國家。六七十年代,韓國、新加坡等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9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將大約30個經濟快速增長、市場潛力大的國家和地區稱為“新興市場”、“新興經濟體”。從以上變化可以看出A.新興力量重塑著戰后世界秩序 B.區域經濟集團的影響擴大C.發展問題是戰后世界的首要問題 D.經濟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5.1938年至1945年,國民政府建立起一整套從營造、入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調查統計的國家忠烈祭祀制度。普設“忠烈祠”涵蓋了國民政府所認可的辛亥以來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為主。這一制度設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對意識形態的控制 B.激發國人的抗戰精神C.促進對辛亥革命的研究 D.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6.從每個時代的流行詞匯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時代最典型的特征。比如15、16世紀流行詞匯有“新航路”“新教”;17、18世紀的是“革命”“殖民擴張”。那么,19世紀中葉的流行詞匯應該是A.壟斷、罷工 B.進化論、大危機 C.理性、危機 D.工業家、社會主義7.有學者指出:“當今世界的力量分配正像一盤三維棋賽。在最高的一層,軍事是單極的,美國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中間一層,經濟部門是多極的,美國、歐洲和日本占了世界總產值的三分之二。而最低的一層則代表了跨越邊界且各國政府無法控制的跨國關系,其力量結構更為分散。”該學者在此A.旨在說明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格局已形成B.認為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建成C.嘗試探討國際格局的結構層次與框架問題D.否定了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趨勢的可能性8.如圖是從戰國到晚清時期的牛耕圖據如圖可知,中國古代A.精耕細作的生產觀念 B.民為邦本觀念的傳承C.重農政策的淵源流長 D.農耕技術的發展緩慢9.明清徽州家譜、方志和文人筆記等文獻為徽商立傳,有很多不是記載他們的商業經營如何成功,而是記載他們經商過程中的各種義行,以及經商致富后如何報效家族、鄉里和國家。這主要反映出A.傳統道德影響深遠 B.徽州商人趨名逐利C.商人群體實力雄厚 D.家譜方志隱惡揚善10.如圖是民國十幾年上海永和實業“月里嫦娥”品牌化妝品商標注冊證,它可以用來佐證A.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B.市場經濟法制化進程C.民族工業迎來“春天” D.社會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1.1954年12月,在一次黨內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們不能把政協搞成國家權力機關。此話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頒布B.社會主義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D.中共八大召開12.如圖為敦煌第61窟的唐代壁畫《耕獲圖》,壁畫題記的大意是:只要人們信仰佛教,不須勤苦耕種,就能過上幸福生活。結合圖片和題記可以得出的正確認識是A.佛教已經成為麻痹民眾工具 B.唐代農業注重精耕細作C.只有勤勞耕作才會有好收成 D.當時生產工具較為先進13.漢昭帝始元六年,有詔書使丞相、御史與所舉賢良、文學語,問民間所疾苦。文學對曰:“……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趨末者眾。”據此可知,“文學”認為首先要解決的是A.罷行鹽鐵官營B.實施重農抑商C.抑末利重仁義D.注重勤儉節約14.1921年,蘇俄私人資本積累為1.5億金盧布,1923年初增至3.5億金盧布。從1922年到1925年,注冊的私人工業企業數量從856個增至1786個。這說明蘇俄A.私有經濟日趨占據主導B.新經濟政策成果凸顯C.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完成D.輕工業成為發展重心15.下圖是美國1921-1945年社會經濟發展某一指數的趨勢圖。聯系所學知識判斷該圖最有可能是A.工業生產發展指數趨勢圖B.銀行存款總量趨勢圖C.居民之間貧富差距系數的趨勢圖D.農業生產發展指數趨勢圖16.秦代政制實踐了韓非主張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這一政制實踐A.吸取了諸侯爭霸的歷史教訓 B.增強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C.消除了分封制構建的文化心理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17.王守仁認為“心即理”,“理”即是“天理”,強調了它的道德性質,其竭力維護封建主義的“天理”;同時,他又反對思想僵化,大力提倡“致良知”。后來有些思想家對此作了改造,強調人的理性作用和獨立思考。這說明A.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受到沖擊B.其觀點與程朱理學有本質上的不同C.這種觀點包含了強調人的個體意識的因素D.理學解決了儒學衰微的問題18.圍繞一戰責任問題,德國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20世紀20年代,德國史學家普遍認為戰爭的責任并不全在德國,協約國也應負其責。到60年代,德國史學家費舍爾等則認為德國的戰爭計劃早就做出,一戰就是一場陰謀,德意志帝國要承擔完全的歷史責任。上述爭議A.均未準確揭示一戰的根源 B.使德國戰爭責任愈加明確C.說明史學研究結論取決于時代需求 D.說明綜合多種觀點可還原歷史事實19.徐錫齡《熙朝新語》載:“蘇州長間門外南滾黃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較……吳越州郡,察其市肆,貿遷多系晉省之人。”由此可見明清時期A.開始形成一批繁榮的商業市鎮B.蘇州成為徽商晉商主要活動區域C.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較為繁榮D.蘇州居當時對外貿易的中心地位20.1902年,梁啟超在日本橫濱主辦了《新小說雜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創作的科幻小說《新中國未來記》。他在書中描繪了半個世紀之后的中國迎來太平盛世,成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大國。《新中國未來記》的創作A.體現了明顯的空想色彩 B.折射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C.諷刺了清朝政府的無能 D.凸顯了維新派漸進改革主張21.晚清時期,“個人主義”一詞隨西學東漸的浪潮而入中國,時人“多引以為詬”。新文化運動時期“個人的解放”和“個人的發見”卻大行其道,廣為流傳。這說明新文化運動A.導致個人主義思潮泛濫B.啟迪了中國民眾的覺悟C.促使啟蒙思想在華興起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鞏固22.宋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觀察如圖,下列項中的經濟文化現象與圖中地點對應正確的①地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②地名窯以其產品的質量聞名天下③地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④地為朱熹、陸九淵講學之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23.由下表可見,漢代察舉制兩漢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統計分類表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貧民69.6%6%15.7%8.7%A.削弱了身份制、世襲制B.兼顧了各階層利益C.體現了公平公正原則D.沿襲了皇位世襲制24.下表是1955—1959年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統計表,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新中國的外交空間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國徹底放棄了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意義巨大D.萬隆會議密切了中國與亞非國家關系25.如圖是1954年初繆印堂所做的漫畫《敬祝進步》。作者為畫面上的兩位人物設計了這樣的對話: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務超額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該漫畫意在說明A.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全面的勝利B.國家工業化建設已奠定初步基礎C.人大代表履行當家做主的職責D.人民群眾參與工業化的建設熱情26.古代治國講“帝道”(堯舜禹湯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當朝統治者采用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學D.二程朱熹的理學27.蘇格拉底說他一輩子除了考慮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非正義,并且實行正義和避免非正義以外,任何別的事情都沒有做。柏拉圖最重要的理論著作《理想國》主要討論的就是正義。亞里士多德更關注什么樣的正義是最現實和可能的。據此可知,這些主張A.試圖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質 B.源于對當時民主政治的反思C.捍衛思想自由與民主權利 D.致力于實現公民內部的平等28.一位美國歷史學家曾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訂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A.與國民黨合作共同反帝 B.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C.實行“工農武裝割據” D.停止內戰,共同抗日29.法國大革命期間,被認為是“法蘭西民族的化身”的國民議會既有權制定國家法律,也有權制定政府法規。國王手下的大臣必須對議會負責,國王沒有解散議會的權力,司法機構不能對議會的立法提出異議。這表明當時法國A.建立起民主共和體制B.踐行孟德斯鳩主張C.出現議會專制的傾向D.民族國家最終形成30.下圖分別是希臘、法國、德國的2歐元硬幣的正反面。這反映了歐盟A.多元一體的發展理念 B.成員國經濟競爭激勵C.政治一體化尚未起步 D.經濟一體化任重道遠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張伯苓(1876~1951)是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等學校的創辦人,早年曾在北洋海軍通濟規服役。出于“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的認識,他主張教育應該德、智、體并舉。在南開學校創辦之時,他就規定南開每個年級都必須開設體育課,并將體育成績作為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在經費措據的情況下,他仍然盡量增設體育場地、添購體育器械。與此同時,張伯芩還是華北運動會、全國運動會和遠東運動會等體育賽事的重要組織者。早在1907年,他就明確提出了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愿望。1924年,張伯苓倡議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1931年被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為中國的奧林匹克委員會。1932年,在張伯苓等人的努力下,劉長譽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洛杉磯舉行的第十屆奧運會。1945年,張伯苓等又倡議中國中辦1952年第十五屆奧運會,但未能成功。——據邢純貴、江沛《愛國教育家張伯苓的體育思想及其實踐》等(1)根據材料,概括張伯苓對近代中國體育事業的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張伯苓致力于體育事業的原因。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余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材料二“假如我們給英雄下這樣一個定義:英雄就是具有事變創造性并且能夠重新決定歷史進程的某些人,那么,緊跟著下一步的推論應該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對于英雄人物必須永遠加以提防……因為天才和能力時常會被濫用。”——悉尼胡克《歷史中的英雄》材料三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公民大會擁有全部的最高政權。雅典公民每隔10天集合一次,決定國家大事。……五百人議事會的議員用抽簽方法從公民中選出,五百人分成10個議員團,每年分為十個時段,每個議員團輪流執行五百人議事會的職務。——《歷史研究與資源叢書》(1)據材料一,概括張傳璽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2)據材料三,說明古代希臘是如何提防材料二中的英雄人物的?(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認識。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67年,美國國會眾議員托馬斯·詹克斯提出報告,主張借鑒中國科舉制及英、法、普魯士等國的文官制度,實行官員考試錄用、選拔制度。1880年海斯總統支持文官制改革。由道曼·伊頓出任文官委員會主席。伊頓發表《英國文官制度改革史》,為美國文官制度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1881年成立了全國文宮改革聯盟,改革聯盟廣泛揭露黨魁分贓的弊端,為進一步推行改革掃清障礙。國會在輿論壓力下,于1883年初通過了由參議員彭德爾頓提出的文官法案,其核心是實行競爭淘汰的考績制,即根據:公職人員的能力和政績,按照公開競爭原則決定其錄用和提拔降退。從此,文官改革開始納入法律程序之內。——摘編自劉緒貽、楊生茂主編《美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彭德爾頓法案出臺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彭德爾頓法案實施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從“章蘊藻,實好斯文”可以看出,此物與書寫文章有關,結合所學可知,造紙術在漢代就已經發明,因此此物是造紙術,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往歐洲,故B符合題意;《韓非子》是戰國韓非子的作品,不可能提及造紙術,排除A;C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用指南針,12世紀,指南針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指南針不可能被西晉文人贊美,排除D。2、D【解析】
依據題干表格時間“1952、1957年”可知,處于一五計劃時期,表格數據工農業均得到發展,說明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化進程推進順利,故D正確;A項錯在“全面”,應排除;B項錯在“迅速”,應排除;依據題干表格中農業總產值的數據可知,農業呈現增長態勢,排除C。故選D項。3、A【解析】
①是康熙帝對收復的描述;②是對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的描述;③是在1993年汪辜會談的描述;④是對1945年收回的描述,因此正確排序是①②④③,A正確,BCD排除。故選A。4、A【解析】
從新興民族國家到新興工業化國家,再到一些國家成為新興市場和經濟體,這些新興力量沖擊著戰后舊的世界秩序,故選A;材料反映的是一些經濟快速增長、市場潛力大的國家和地區稱為“新興市場”、“新興經濟體”,并非都是區域經濟集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二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發展情況,并非強調戰后世界的首要問題是發展問題,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發達國家發展情況,無法體現南北差距加大,排除D。5、B【解析】
根據材料國民政府在各地普設“忠烈祠”的目的是弘揚抗日烈士精神,從而達到激發國人的抗戰精神的目的,故選B;材料顯示對抗日烈士的褒揚,而不是意識形態的控制,A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不是辛亥革命時期,C錯誤;抗日戰爭是全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目的不是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D錯誤。6、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工業家和社會主義等成為當時的流行詞,D項正確;壟斷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生產關系調整的產物,A項錯誤;大危機是20世紀30年代的流行詞,B項錯誤;理性與危機是冷戰時期的流行詞匯,C項錯誤。7、C【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材料中學者的意思是從不同的角度看,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顯示出他對世界格局的探討和見解,故C項說法正確;美國在軍事上是單極的,也只是作者觀點中的一個方面,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公正合理的秩序建成,故B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說法也過于絕對,不符合材料中作者的觀點,排除。8、D【解析】
戰國到晚清在農耕技術上未有本質上的改變,說明古代農耕技術發展緩慢,D正確;精耕細作體現的是田間管理等內容,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A;民為邦本屬于民本思想,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牛耕圖未體現出政府政策屬性,C排除。9、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徽州商業發展迅速,但恪守和弘揚儒家的倫理道德仍是事功評價的主要標準,反映出傳統道德的影響深遠,因此A選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明清時期徽州仍注重和弘揚儒道,并非趨名逐利,B選項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商人群體的實力狀況,C選項錯誤;是否符合儒道不能等同于善惡,D選項錯誤。故選A。10、B【解析】
商標注冊證的出現以及注冊商標的法律依據說明當時對于商業活動的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B正確;九一八事變發生于1931年,是民國二十年,題干是民國十幾年,當時抗日救亡運動尚未興起,排除A;民國初年是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短暫春天,題干時間是民國十幾年,此時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春天已過,排除C;商標注冊是實業發展環境的優化,不能直接體現社會生活的變化,排除D。11、C【解析】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布了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以《共同綱領》代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過渡狀態的結束,標志了人民代表大會的確立,與材料1954年12月的時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頒布是1953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開都是在1956年。故C正確。12、C【解析】
圖片反映了當時的農民從犁地、收割到打場,直至顆粒歸倉的農耕狀況,每個過程都有勞動人民的參與,表明只有勤勞耕作才會有好收成。C正確;題記內容明顯與現實相違背,其做法只是為了宣傳佛教思想,不能反映佛教對人民的麻痹,A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勤勞耕作的結果,重視精耕細作不符合材料主旨,B錯誤;材料中只涉及中國人民,沒有對比其他地區,不能得出工具較為先進的結論,D錯誤。故選C。13、A【解析】
根據材料“文學認為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可知文學認為的解決措施是罷行鹽鐵官營,故答案為A選項。重農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未體現,B選項排除。材料強調的是重利而非重仁義,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勤儉節約,D選項排除。14、B【解析】
“從1922年到1925年”,蘇俄私人資本和企業數量增加明顯,結合所學可知B項正確;由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可知國家經濟中占主導的是國營企業,A項錯誤;只有私人的企業和資本,沒有工農業生產總值與戰前的比較,也沒有農、輕、重的比例,不能得出C項和D項。15、C【解析】根據圖示和所學知識可知,美國1921-1945年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是:1921-1929位經濟迅速發展,1929-1933年為經濟大危機,1933-1945年經濟恢復發展。故可知工業生產發展指數在1933-1945年應為上升發展趨勢,排除A。銀行存款總量在1933-1945年應為上升發展趨勢,排除B。經濟危機后,政府推行以工代賑和社會保障措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故在一定程度上居民之間貧富差距系數呈下降趨勢,C項正確。農業生產發展指數在1933-1945年應為上升發展趨勢,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C。16、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秦朝時期官員選拔于民間,說明秦朝的官僚政治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D正確;秦朝吸收諸侯爭霸的教訓主要是在地方廢分封,行郡縣,A排除;郡縣制下地方的自主性較小,B排除;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故選D。17、C【解析】根據“強調人的理性作用和獨立思考”可知,王守仁的這種觀點包含有強調人的個體意識的因素,具有進步作用,C正確;王守仁的心學是對儒家思想的發展,A錯誤;王守仁的心學與程朱理學都認為理是世界的本源,只是認識理的途徑不同,B錯誤;D夸大了理學的作用,排除。18、A【解析】
通過材料敘述中的內容可以看出,不同時期德國史學家對一戰責任劃分有著不同的結論,但是并沒有分析出一戰爆發的根源,A正確;B夸大了德國的戰爭責任,排除;時代的發展影響了史學研究的結論,但取決于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材料信息并沒有還原一戰爆發的真相,排除D。19、C【解析】材料信息“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較”等反映了區域間長途販運發展較為迅速,故C項正確;ABD項不符合題意。點睛:材料“上自帝京,遠連交廣,以及海外諸洋,梯航畢至。……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較”是解題的關鍵。20、B【解析】
據材料“中國迎來太平盛世,成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大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梁啟超為救亡圖存而進行維新變法,因此其小說內容折射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故B選項正確;梁啟超小說內容折射出了當時救亡圖存的主題,而不是體現空想色彩,故A選項錯誤;材料與清朝政府的無能無關,故C選項錯誤;材料信息未體現漸進改革的主張,故D選項錯誤。21、B【解析】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啟迪了中國民眾的覺悟,從而這一時期“個人的解放”和“個人的發見”大行其道,廣為流傳。故答案為B項。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并未導致個人主義思潮泛濫,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介紹了西方的啟蒙思想,排除C項;當時中國沒有建立民主制度,新文化運動與鞏固民主制度無關,排除D項。22、D【解析】
①是陜西,結合所學可知,北宋時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排除①;②是浙江,在宋代江西景德鎮名窯以其產品的質量聞名天下,排除②;③是廣東,宋代中國的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業技術推廣到閩粵江南地區,③正確;④是江西,此地的白鹿洞書院是朱熹和陸九淵講學之地,③④正確,故選D;①②對應不正確,排除ABC。23、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從材料中的數字可知,漢代察舉制下,平民子弟、貧民子弟與官僚貴族子弟和富豪子弟均有機會得以躋身孝廉,擠身到統治階級中來。故可知察舉制度削弱了身份制、世襲制,所以A項正確;B、C、D三項不合題意。故應選A。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選官制度。24、D【解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1955—1959年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絕大部分是亞非國家,這主要是因為1955年萬隆會議加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會后,中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國家主要亞非國家,排除A項;美國放棄對新中國的孤立政策的標志是尼克松訪華,排除B項;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C項。故選D。25、D【解析】
該漫畫信息是,身著嶄新工作服的1954年勞動者騎在嶄新的摩托車上,實現了與騎自行車的1953年勞動者關于“五年計劃”的接力。這顯示了人民群眾參與“一五計劃”的建設熱情,故D項正確;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全面勝利是在1956年,而國家工業化建設已奠定初步基礎在1957年,故AB錯誤;人大代表履行當家做主的職責指的是1954年全國人大的建立,漫畫是經濟建設,故C錯誤。26、C【解析】試題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學把諸子百家中的道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其目的是給統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張實現大一統,以加強君權,維護君主專制;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維護思想上的封建專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禮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學把儒學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故選C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董仲舒27、B【解析】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思考、關注正義,主要是源于對當時民主政治的反思,故選B;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無法體現思想自由、公民內部的平等,排除CD。28、C【解析】
由“華南山區”、“”等信息可判斷“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故選C項;彼時國民革命已然失敗,國共合作破裂,排除A項;武裝反抗國民黨是斗爭手段,而非革命策略,排除B項;彼時抗日戰爭尚未爆發,排除D項。29、C【解析】
依據材料中“國民議會既有權制定國家法律,也有權制定政府法規”、“國王手下的大臣必須對議會負責,國王沒有解散議會的權力,司法機構不能對議會的立法提出異議”等信息可以看出法國大革命期間的議會集立法與行政于一身,權力凌駕于政府、國王和司法機構之上,帶有濃厚的議會專制傾向,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中出現了“國王”,表明不是民主共和體制,結合所學可知,法國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是在1875年;B選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議會專制不符合他的主張;D選項錯誤,雖然國民議會被認為是“法蘭西民族的化身”,但并不表明民族國家最終形成。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30、A【解析】
依據圖片來看,三國硬幣正面相同,背面又都帶有自己國家的特色,這體現了多元一體的發展理念。A正確;圖片不能反映成員國經濟競爭,B排除;歐盟成立已經表示其組織成員國政治一體化了,C排除;材料不能體現經濟一體化任重道遠,D排除。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貢獻:喚起國人對體育的重視;主張三育并舉,促進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組織區域性、全國性體育運動;創建近代體育團體;推動中國參加奧運會;嘗試促成中國舉辦奧運會。(2)原因:救亡圖存的推動;個人經歷的影響;西方近代體育的傳人。【解析】
(1)根據材料“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主張教育應該德、智、體并舉……將體育成績作為學生畢業的重要依據……華北運動會、全國運動會和遠東運動會等體育賽事的重要組織者……倡議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參加了在洛杉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探索與區分:新聞識別教學課件
- 2024年游泳救生員考試的應試養成計劃試題及答案
- 科學解讀農業植保員考點試題及答案
- 《探索未來之路》課件
- 無人機飛行道德試題與答案探討
- 《神經外科B區手術》課件
- 裁判員如何保持中立性與公正性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模具設計師考試的價值與意義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作物種子繁育員考試的考前心態調整試題及答案
- 農作物種子繁育員備考心得交流總結試題及答案
- 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制度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3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人教版中職數學拓展模塊一:6.2復數的運算課件(共24張課件)
- 出租車司機崗前教育培訓
-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2023-2024學年二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試卷(含答案)
- 《水土保持監測技術規范SLT 277-2024》知識培訓
- 肝癌科普預防
- 《經典常談》每章習題及答案
- 公共資源交易知識培訓
- 《危機管理案例》課件
- 橈骨遠端骨折中醫護理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