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_第1頁
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_第2頁
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_第3頁
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_第4頁
建筑工程施工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技術、安全交底管理辦法

1、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所有在施工程項目的技術交底、安全交底的編制工作。

2、交底的范圍

2.1技術交底包括設計交底,四新(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技術交底,重點、

特殊、技術難度較大的工程技術交底,分部、分項工程技術交底。

2.2安全交底包括四新(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的安全技術交底,設備安裝工

程的安全技術交底,特殊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交底,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技術交底(基礎、

主體結構、裝修工程、設備安裝),分工種的安全技術交底。

3、編制管理辦法

3.1技術交底

3.1.1技術交底的依據:施工圖紙、設計文件、技術變更核定、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

工藝標準、現行施工規范、標準等。

3.1.2技術交底的內容

a、分部分項工程所選用的材料品種、性能及質量要求,必要的操作工具配備要求。

b、工作條件、操作工藝、施工方法及對上道工序的質量要求和必要的附圖。

c、持證上崗要求或操作人員技能要求以及變更要求。

d、分部分項工程的質量標準要求。

e、分部分項工程完工后的驗收程序。

f、成品保護、文明施工以及環保要求。

g、其它有必要交底的注意事項。

h、操作時的安全技術要求。

3.1.3設計交底執行《圖紙會審》等有關文件。

3.1.4首次使用的“四新”技術交底,重點、特殊、技術難度較大的工程技術交底,由工程

部依據其必要性向項目部進行交底。

325分部分項工程技術交底由項目部技術人員向操作人員進行詳細交底。

3.1.6各級技術交底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交接底人簽字要齊全,使接底人完全領會交底

的內容和意圖,交底時要注重樣板交底,必要時要進行現場指導或示范操作交底。

3.2安全技術交底

3.2.1安全技術交底的依據: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術措施,重大危險源控制

方案,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規范、標準等。

3.2.2安全技術交底的內容

a、操作時須配備的安全設施、勞動保護用品及其正確使用方法。

b、操作時須嚴格遵守的安全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3.3.3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向參加施工的職工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334安全技術交底應具有及時性、針對性、可行性。

3.3.5安全技術交底要具備:時間、內容、工程名稱、單位、交底人、接受交底人簽字等六

要素。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的都要填寫技術交底卡,交底人及被交底人簽字齊全,各執一

份,接受交底的所有人員必須本人簽字,不得由班組長一人代簽。

二、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編制和審批辦法

1.總則

施工組織設計是對施工過程實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編制施工預算和施工計劃的重要

依據,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組織部分。施工組織設計應在組織施工前編制。一般應根據工程

規模、特點、技術繁簡程度和分公司確定的施工機具、技術力量條件及施工現場的環境因

素,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內容應齊全,施工部署要合理,施工方法要可行、先進。要

有審批手續。發生較大的施工工藝變更時,應有變更審批手續。規模大、工藝較復雜的工

程、群體工程或分期出圖的工程,宜編制施工總體設計,并根據施工總體設計,按基礎、

結構和裝修等分階段編制施工方案。主要分部(分項)工程重點部位、技術復雜或采用新

技術的關鍵工序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冬、雨期季節性施工應編制施工方案。

2.管理程序

2.1編制原則

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必須全面考慮以下因素:

a.貫徹工程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

b.遵循建筑施工工藝及其技術規律,堅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順序;

c.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網絡計劃技術及線性規劃法等,組織有節奏、均衡和連續的施工;

d.科學地安排冬、雨季施工項目,保證全年生產的均衡性和連續性;

e.充分利用現有機械設備,擴大機械化施工范圍,提高機械化程度;改善勞動條件,提高

勞動生產率;

f.采用先進施工技術,科學地確定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質量和環境績效,確保安全施工,縮

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g.盡量減少臨時設施,合理儲備物資,減少物資運輸量。科學地布置施工平面圖。

2.2施工組織設計的分類:

221施工組織總設計:凡小區工程、建筑群體工程應編制施工組織總設計。

2.2.2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2.2.3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案:凡新技術項目和技術較復雜的分項工程、特殊工序、關鍵工

序均應根據其特點和需要編制施工方案,凡屬工期較短、專業技術單一或尚不具備編制完

整施工組織設計的工程項目,應編制單項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案。

2.2.4季節性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冬雨期施工方案。

2.2.5臨時用電施工方案:設備在五臺以上或設備總容量在50KW以上的均應編制臨時用電

施工方案。

2.3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依據

2.3.1國家有關政策、法規、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批示、計劃以及企業的實際能力。

232設計圖紙文件、招標文件、答疑文件、施工合同。

2.3.3現行設計及施工規范、工藝標準、驗評標準、經濟定額。

234建筑物(構筑物)所處地區環境條件及水文地質勘察資料。

2.3.5公司管理體系文件

2.4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內容

2.4.1工程概況:主要包括建設建筑概況、結構概況、暖衛概況、電氣工程概況、智能建筑

概況、通風空調概況、地質概況、地區資源情況以及工程難點、特點。

2.4.1.1建設建筑概況:描述建設地點的名稱、工程的性質、建設規模、工程投資額及投資

性質、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質量監督單位、施工總包單位、施工分包單位、

合同范圍、合同性質、合同工期、合同質量目標、安全文明施工目標。建筑物平面組合形

式、層數、總長、總寬、總高、層高、占地面積、附房面積、總建筑面積、建筑特點、最

大基坑深度、所處的地理位置、室內各部位與室外裝飾裝修以及地面、屋面作法、變形縫

設置情況、±0.000的相對或絕對標高、室內外高差等。

2.4.1.2結構概況:主要描述基礎與主體結構所選用的材料、型號、強度等級和建筑物的結

構類型以及構件的最大重量和最大體積、地基承載力、地基類別、基礎形式、底板厚度、

地下防水作法、人防等級、抗震等級、抗震設防裂度、鋼筋類別、鋼筋接頭類別、外墻厚

度、內墻厚度、典型斷面、最大斷面、最小斷面、梁斷面尺寸、柱斷面尺寸、最大跨度、

樓梯結構形式、地上結構形式、地下結構形式、砌體結構形式、屋蓋結構形式。

2.4.13暖衛概況:主要描述采暖與給排水工程的系統形式,布置方式,設計要求,管線類

別。

241.4智能建筑概況:主要描述智能建筑所包含的內容。

2.4.1.5電氣、電訊、電梯概況:描述照明、動力、變配電、避雷、電視訊號、通訊、音響、

電梯。

2.4.1.6通風與空調概況:描述采用的通風方式與空調類型。

241.7消防概況:描述消防、排煙、報警、監控等內容。

2.4.1.8現場環境及地質概況:描述環境條件及水文地質狀況,是否需要采取基坑支護或降

水措施以及土的類別、深度、地下水位滲透系數、地下水質、地下水性質等情況。

2.4.1.9設備安裝概況:水箱、污水泵房、冷卻塔、室外水池、特種水池、設備最大規格、

重量等。

2.4.1.10地區資源情況:包括供水、供電條件和各種材料供應及交通運輸及周邊地下管線等

情況。

2.4.1.11工程難點、特點:描述工程施工存在的難點、特點以及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等情況。

如:高、大(體量、跨度等)、新(結構、技術等)、特(有特殊要求)、重(國家、行業或

地方的重點工程)、深(基礎)、近(與周邊建筑物或道路)、短(工期)。根據工程合同的

工期、質量要求、環境條件、地基情況、設計圖紙深度和技術復雜程度確定難點。

2.4.1.12人防及其它:庭院、綠化、樓宇清潔等。

2.4.2施工總體部署

2.4.2.1主要工程實物量。

2.4.2.2總體工期安排及關鍵工期控制點。

2.4.23工程項目總目標:質量目標、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文明施工目標、工期目標、成本

降低目標。

2.4.2.4施工順序以及流水段的劃分原則:先地下,后地上;先結構,后圍護;先主體,后

裝修;先土建,后專業的總施工順序原則進行部署。根據基礎、主體、裝修三個階段施工

不同的特點安排總體施工順序。

2.4.2.5勞動力配備計劃。

2.4.2.6主要施工機械設備的選擇及進場計劃(大型設備的投入)。

2.4.2.7主要材料進場計劃。

2.4.2.8工程任務劃分及總、分包管理:總包合同范圍、業主自行組織施工范圍、合同范圍

由業主指定的分包工程、總包合同范圍內的分包工程、工程物資、設備采購計劃劃分、總

分包管理等(總包對分包的管理與控制,總包與業主自行組織施工范圍的施工單位的關系

及相互協調方式等)。

2.4.2.9擬投入的最高人數和平均人數。

2.4,2.10施工組織協調:

工程施工過程是通過業主、設計、監理、總包、分包、供應商等多家合作完成的。如何協

調組織各方面的工作和管理,是能否實現工期、質量、安全、降低成本的關鍵之一。因此,

為了保證這些目標的實現,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確保將各方面的工作組織協調好。

a制定圖紙會審、圖紙交底制度。

b建立周例會制度。

c制定專題討論會議制度。

d制定考察制度。

項目的分包、分供方要三家以上參與競爭,制定考察制度,組織業主、監理共同對主要分

包、分供方進行考察,經過綜合評比最終選定合格、滿意的分包、分供方.

2.4.3施工準備工作

2.4.3.1現場組織機構:介紹施工現場的主要管理人員和各專業施工班組的配置情況。

2.43.2技術準備:配備本工程所需規范、標準、圖集等技術資料并確定其是否有效,施工

組織設計和專項施工方案編制計劃(一般應列表說明),以及試驗工作計劃,坐標點的引入,

樣板間(件)計劃。

2.4.33現場準備:包括臨時用地及其設施、施工現場臨時用水準備、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準

備、施工現場消防設施準備、三通一平準備等。

2.43.4材料工具準備:落實貨源和運輸工具,組織前期進貨準備,組織施工機具配備和維

修保養工作,安排預制構件和各種加工件的生產工作。

2.435資金準備:按合同要求甲方支付備料款,體現專款專用和合理調派資金,確保工程

順利進行。

2.4.4施工進度計劃:要求橫道圖、網絡圖同時設置。

2.4.5有關證件的辦理:建筑規劃許可證、開工許可證、施工安全許可證、夜間施工許可證、

渣土運輸與施工順序、資格證、臨建報批通知。

2.4.6施工擾民問題

2.4.7主要項目施工方法

2.4.7.1工程主體結構與基礎施工方案選擇。

2.4.7.2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與順序(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圍護結構、裝飾

裝修、樓地面、暖衛、電氣、智能建筑、電梯、通風與空調、腳手架、屋面防水等)。

2.4.73主要施工方法:

A、測量放線

(1)施工測量放線內容及責任劃分

施工測量內容一覽表

(2)工程施工測量內容

①工程軸線定位。(內控網布設、軸線校測方法)

②高程投測。(確定起始標高)

③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3)工程放線

根據投測的軸線使用鋼卷尺放墻、柱邊線,鋼卷尺要求經過計量檢測或購買免檢產品。

根據起始標高線測放出各樓層的50cm線,并依據控制各相應的標高線。放好的線采用紅

油漆或彩色塑條做出標記。

B、土方和護坡施工方法

(1)護坡施工方法的選擇

(2)專業分包隊伍的選擇(可含降水等)

(3)護壁施工方法。

(4)(需要時)基坑變形觀測。

(5)土釘的拉拔試驗。

(6)土方施工方法。

應考慮基坑坡道設計以保證重載車的安全行駛;土方開挖時如何配合護坡段的施工;如何

防止超挖和盡量減少人工清土量。

C、防水施工

(1)防水設防的部位與防水做法。

防水材料要求。

(3)防水隊伍要求。

(4)底板墊層的質量要求。

(5)水平、豎直施工縫的止水材料的要求。

D、鋼筋工程

(1)主要部位的鋼筋設計

(2)鋼筋的檢驗

(3)鋼筋的加工

(4)鋼筋的堆放

(5)鋼筋的綁扎

(6)鋼筋的定位和間距控制

(7)鋼筋的保護層控制

(8)鋼筋錨固和接頭要求

(9)鋼筋接頭選擇

(10)鋼筋保護及清理

E、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的因素,要選擇先進、合理的模板體系和施工方法。

(1)模板選型及配置數量

(2)后澆帶模板施工

(3)墻體模板設計

如委托模板公司承擔,由模板公司根據工程圖紙和項目部的要求提供模板設計。

(4)頂板模板(含梁等)配制

(5)模板拆除

F、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表)

序號混凝土強度等級應用部位澆筑形式

(2)原材料的要求(設計對混凝土含堿量及抗滲或其他要求)

(3)混凝土供應方式(自制或商品混凝土)

(4)混凝土運輸(泵送混凝土需單獨加以說明配合比要求,泵管設計,配管的固定,布

料桿的使用等)。

(5)混凝土的澆筑

①澆筑間歇時間。

②澆筑時應注意的要點。(分層、防止爛根等通病,振搗等各方面要求。)

③施工縫及后澆帶的施工。

④大體積混凝土施工。

(6)混凝土的養護。

(7)混凝土試塊的留置計劃及試塊養護標準(常溫及冬期施工)。

G、砌筑工程

(1)砌筑部位,各部位對砌體材料的要求。

(2)對砌體材料的要求,齡期、抗壓強度、容重等等。

(3)對特殊部位的要求:底部、抱框、頂部、構造柱、混凝土帶等等。

(4)主要施工工藝及砌筑質量的要求。

(5)砌筑砂漿的要求和砂漿試塊的留置。

H、垂直運輸與吊裝工程

(1)各種主要材料的運輸方法;主要垂直運輸設備的設置位置。

(2)吊車吊次計算。

(3)吊車基礎及軌道的主要作業以及附著式塔吊錨固部位及對結構的要求(框架結構、剪

力墻結構等)。

(4)受料平臺留置位置,搭設方法。

(5)升降機械、雙籠電梯等設置位置、錨固方法。

(6)構件的吊裝順序、方法、臨時固定措施等。

(7)其他主要吊裝設備和吊裝方法(如汽車吊等)。

I、屋面防水工程

根據設計要求對專業分包單位提出書面要求,并審核專業防水隊提出的施工方案,制定監

督、檢查和驗收的管理辦法。

J、鋼結構工程

按照業主的意圖和設計要求,選擇分包單位,確定分包內容和質量要求,并有分包單位提

出施工方案,配合條件及進度計劃。項目部要制定配合計劃和指定專門小組與之協作配合。

K、腳手架工程

(1)內外架子的種類、設置、構造要求,卸荷措施、拉結方式等。

(2)架子支搭及拆除的順序和方法。

(3)馬道的支搭位置和方法。

(4)內架對下部結構的要求和具體做法。

(5)其它防護措施。

(6)腳手架方案必須經分公司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施工,腳手架安裝完畢后必須經過檢查

員驗收與方案相符,合格后方可使用。腳手架的拆除也必須申報方案批準后方可進行。

L、裝修工程

(1)裝修工程的總體部署

裝修的施工原則為先室內后外檐,先水電后土建的施工程序組織裝修階段的施工。減少交

叉作業,做好成品保護是保證裝修質量的關鍵。插入裝修前先進行“樣板間(戶)裝修,

其質量應符合相應標準。經有關單位鑒定后方可進行全面裝修。

樣板間制;內外裝修的先后次序及相互關系;土建與其它專業的相互關系。

(2)內墻面

(3)外墻外保溫、外墻內保溫

(4)外墻面

①外墻飾面各部位的使用材料情況,施工方法及質量要求。

②外墻磚的形式、規格、作法與門窗洞口的關系。

③特殊作法的說明(外墻內、外保溫、石材固定方式、金屬板、幕墻等)。

(5)樓地面工程。

(6)廚、衛、浴室(防水方面的要求)。

(7)頂棚。

(8)門窗安裝。

(9)木裝修、油漆、粉刷工程。

2.4.8施工平面圖

要求按基礎、主體、裝修階段分別配置合理的施工平面圖,盡量用電腦繪制標準的施工平

面圖,且施工平面圖應包含以下內容:

a.繪制擬建工程的平面輪廓線圖(繪制比例1:200~1:500)o

b.布置垂直起重機械的位置。

c.布置場內臨時施工道路。

d.確定攪拌站的位置。

e.布置材料堆場和倉庫。

£布置辦公和生活臨時設施。

g.布置水電管網。

2.4.9關鍵工序、特殊工序、質量通病及施工難點控制措施

2.4.10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2.4.10.1技術管理措施

2.4.10.2質量保證措施,如:基礎性工作、物資檢驗規定,過程檢驗和驗收規定,不合格分

項(工序)處理規定,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規定。

2.4.10.3安全保證措施

2.4.10.4文明施工保證措施:安全管理方針、安全組織保證體系、安全管理制度、分析安全

難點、確定安全管理重點、臨邊與洞口的安全防護。

2.4.10.5消防保衛措施:建立完善保障體系、消防保證措施、保衛措施。

2.4.10.6環境保護減少污染與擾民的保證措施

2.4.10.7技術資料管理措施

2.4.10.8材料供應管理措施

2.4.10.9資金保證措施

2.4.10.10冬雨期施工技術措施:明確冬雨期施工部位及相應技術措施,在冬施前15天編制

后及時上報審批。

2.4.10.11成品保護措施:

上道工序與下道工序之間要辦理交接手續,證明上道工序完成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分包在進行時如遇到其它專業的成品,本道工序施工的分包必須以書面形式上報經理部。

經理部協調好后方可進行作業。

各分項工程都應制訂相應的成品保護措施。土建作業應注意其它專業成品的保護,不得蹬

踏各種衛生器具、水暖管道、鋁合金門窗等。水暖電等專業施工不得任意在墻板上剔鑿開

洞。

在裝修階段入戶進行電氣焊作業時要用擋板等保護焊點周圍的瓷磚地磚、防水材料等成品。

工程進入精裝修階段或機電設備及端口器具安裝時應有相應的保護方案,由項目部保衛部

門負責監督執行。

2.4.9降低成本措施及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計劃。

2.4.10技術經濟指標預測

2.4.11總包和分包的分工范圍及交叉施工布置。

2.5施工方案編制內容

2.5.1工程概況:描述工程特征以及所編分部分項工程的詳細概況。

2.5.2確定施工過程數、劃分施工段。

2.5.2.1施工過程數是為了簡單明了地表達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計劃活動,而選擇具有代表

性的施工項目名稱和所擬訂的個數,施工過程數的確定堅持“施工過程完整、項數簡單明

了”的原則。

2.5.2.2施工段的劃分按下列四個原則進行:

a.施工段的分界線,應與結構線相一致。當房屋中存在變形縫、高低層交界線、單元分隔

線等時,則施工段的分界線應以這些結構線為基礎確定施工段。

b.施工段的大小應滿足勞動組織所需工作面的要求。

c.施工段與施工段之間的最大量差最好控制在15%以內,這樣可以形成有節奏地連續地均

衡施工。

d.在多層建筑中,若采用流水作業法進行均衡施工時,對每一層所劃分的施工段數應大于

或等于該層的施工過程數。否則會產生停歇窩工現象而不能達到連續施工的目的。

2.5.3安排施工順序、確定施工流向。

基礎工程遵循自下而上的流向,結構工程遵循先主體后圍護的流向,裝修工程的施工順序

和流向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

a.由外而內、由上而下。

b.由內下而上、再由外上而下。

c.由內中而下至底、再由內中而上轉外。

254明確施工方法、選擇施工機械

2.5.5質量目標

2.5.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2.5.7質量保證措施

2.5.8工期保證措施

2.5.9安全保證措施

2.5.10文明施工保證措施

2.5.11消防環保措施

2.5.12成品保護措施

2.5.13其它需要闡述的措施

2.6審批制度

2.6.1招投標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

經營部接到招標文件和施工圖后,通知工程部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必要時由安裝公司參與進

行投標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的編制,報分公司總工程師審批后打印成冊,一式四份

分開,全部上交經營部匯總。

2.6.2已中標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

中標工程由項目部有關人員進行編制,編制完成實行施工組織設計審批制度,審批人員由

分公司總工程師、工程部負責人、分管經理、項目經理等組成,要求參加人審批人員應對

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初審并填寫《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初審意見書》Z05-1,審批完

畢后工程部、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項目部各執一份。

2.6.3除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及高聳、大跨深基坑、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的土建分部

分項工程以及腳手架工程的施工方案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進行方案的編制,由項目經理、

分管經理、工程部負責人、分公司總工程師審批,報監理、建設單位審批后執行。歸檔份

數同施工組織設計,其余各分部分項施工方案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自行編制,先報項目經

理、分管經理審批,再報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審批后執行。歸檔份數同施工組織設計。

2.6.4專業性較強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案由分包方編制,項目經理、分管經理、工程部

初審,分公司總工程師批準,報監理建設單位審批后執行,填寫《施工方案審批表》Z05-

4。

編號:XT/ZDS/05-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馮萬林審核王哲

批準韓平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3次修改頁次第10頁共11頁

名稱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編制和審批辦法

2.6.5一般的暖衛、電照等安裝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由工程公司水電項目部技術人員進行編

制,報項目經理、分管經理、工程部、分公司總工程師審批,報監理、建設單位批準后執

行,填寫《施工組織設計審批表》(Z05-2)。

2.6.6一般的暖衛、電照等安裝工程的施工方案由工程公司水電項目部技術人員編制,報項

目經理、分管經理、工程部、分公司總工程師審批,報監理、建設單位批準后執行,填寫

《施工方案審批表》(Z05-4)?

2.6.7安裝公司的一般安裝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由項目部技術人員負責編制,報

項目經理、工程部、分管經理、分公司總工程師審批,報監理、建設單位批準后執行,填

寫《施工組織設計審批表》(Z05-2),《施工方案審批表》(Z05-4)。專業性強、施工難度大、

技術含量高的安裝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由工程部組織項目部技術人員負責編制,

報工程部、分管經理、分公司總工程師審批,報監理、建設單位批準后執行,填寫《施工

組織設計審批表》(Z05-2)、《施工方案審批表》(Z05-4)。

2.6.8中標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工作應在工程開工前編制審批完畢,對工期要求緊或

其它特殊性需先開工的工程要按分部或分項工程編制施工方案,按審批后的施工方案組織

施工。

2.6.9施工組織設計未經審批和未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工程不得擅自開工。

2.6.10以上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審批填寫(Z05-2)表,分包工程、重點、特殊施工方案審批

填寫(Z05-4)表,-一般施工方案審批填寫(Z05-3)表。

2.7施工組織設計的修改

施工組織設計經審批后,即成為項目部指導施工的技術性文件,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不得

任意變更,并依據施工工藝規程和施工圖紙的要求,做好書面技術交底工作.施工組織設

計(施工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如因變更、措施的改變而引起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改變,

必須對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進行相應的修改,修改后仍需按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

案)審批程序進行審批。

2.8施工組織設計審批完畢,由項目部進行發放控制,發放范圍為:建設單位、監理單位、

工程部、項目部。

2.9創優工程的質量計劃單獨進行編制,編制內容一般包括:

2.9.1編制依據。

2.9.2項目概況。

2.9.3質量標準。

2.9.4組織機構。

2.9.5質量控制及管理組織協調的系統描述。

編號:XT/ZDS/05-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馮萬林審核王哲

批準韓平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3次修改頁次第11頁共口頁

名稱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編制和審批辦法

296必要質量控制手段、施工過程、服務、檢驗和試驗程序等。

297確定關鍵工序和特殊過程及作業指導書。

2.9.8與施工階段相適應的檢驗、試驗、測量、驗證要求。

3、檢查

施工組織設計是組織施工的法規文件,項目經理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嚴禁違章操作、違章

指揮,公司工程部進行監督檢查,填寫《施工過程檢查記錄》(C08-1)。

4、標準表格

Z05-1《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初審意見書》

Z05-2《施工組織設計審批表》

Z05-3《施工方案審批表》

Z05-4《施工方案審批表》

C08-1《施工過程檢查記錄》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第一節調查表的應用

1.定義

調查表又稱檢查表、統計分析表,它是用來系統收集資料和積累數據,確認事實,并對數

據進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統計圖表。它能夠促使我們按統一的方式收集資料,便于分析。

2應用程序

2.1確定目的

根據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收集數據的具體目的。

2.2確定項目(問題)

確定為達到目的所要調查的具體項目或收集的資料。

2.3設計表格

2.3.1一般將所要調查的項目作為主格,將所要記錄的數據作為賓格,根據需要還可增加

“序號”、“小計”、“合計”等欄目。

232必要時可設置經分析、運算、整理數據之欄目。

2.3.3調查表中還應設置下列欄目:

a.調查人或數據記錄人;

b.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收集數據。

2.4收集、記錄數據

收集并記錄所需數據及有關內容。

2.5進行分析

需要時,對數據進行整理、運算、分析并將結果填入相應欄目。

2.6評審和修改調查表格式

如有必要,應評審和修改調查表格式。調查表的樣式多種多樣,可根據需要,靈活設計調查

的項目。

3.調查表應用舉例

現澆混凝土結構構件允許偏差項目調查表

施工單位建筑集團A公司工程名稱康立寫字樓

序號檢查

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點合格

點數

12345678910

1軸線

位移柱876658745399

墻8568677687109

梁8871078978658

4-5-62標高層高±10531003-810

全高±3015141619211112148610

3截面尺寸柱+8

-5526431688-110

墻+8

-5-3-10263783610

梁+8

-5-7-4-5-3-5-136279

4垂直度每層5434532345210

全高H/1000

且W20181717165131519201710

5表面平整度887865357989

6預埋孔中心

位置偏移151014369141513141510

共計檢查120點,合格114點,合格率95%

調查人張洪均調查日期1999.3.28

調查地點康立寫字樓施工現場調查方式現場隨機抽樣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2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通過調查發現梁(2點)、墻(1點)、柱(1點)存在軸線位移超過允許偏差,表面平整度有

1點超過允許偏差。雖然在合格范圍,但要分析產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避免以后再發生類

似的問題。

4.調查表應用中常見問題

4.1調查表設計的不當。表現在:

a.設計調查表時未能正確應用分層法,造成數據整理上的困難。

b.分類項目的概念含糊不清,使數據分類混亂。

c.需要填寫的文字過多或需過多的計算,不適合現場使用。

4.2.記錄數據有差錯。

第二節排列圖、因果圖和對策表的應用

一、排列圖

1.定義

排列圖是為了把所分析的項目,按照從重要到次要的順序進行排列而采用的簡單圖示技術,

是尋找影響工程質量主要問題的一種方法。由兩個縱坐標、一個橫坐標、幾個由高向低順

序排列的直方形和一條折線所組成。左邊的縱坐標表示頻數,右邊的縱坐標表示頻率(%),

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并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從左向右排列。直方形的高度表示

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折線表示各個項目累計頻率的連線。

2.排列圖作圖方法

2.1收集數據

根據選擇和確定的用于分析問題的排列項目,確定度量單位和用于數據分析的時間周期,

并收集數據(根據相關專業驗收規范中對允許偏差項目的規定),用此數據作為尋找問題的

數字依據并列表(如磚砌體工程部分允許偏差項目檢測數據表)。

磚砌體工程允許偏差項目(部分)檢測數據表2.2作不合格點統計表

序號項目允許

偏差(mm)檢查點數不合格點數

1軸線位置偏移10300

2基礎頂面和樓面標高±15300

3垂直度(每層)5301

4表面平整度(清水墻)53015

5水平灰縫平直度(清水墻)73013

6清水墻面游丁走縫20306

7水平灰縫厚度(10皮磚)±8303

把各個項目不合格點數,按由多到少的順序填入不合格點數統計表中,并計算每個項目的

頻率和累計頻率。

注:頻率=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3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2.3繪制排列圖

a.畫橫坐標,標出五個項目的相等刻度,按統計表的序號,從左向右填寫出每個項目的名

稱(見排列圖一)。

b.畫左縱坐標表示頻數(不合格點數)。確定原點為0,按比例作出坐標的刻度,并標出相

應值。

c.按頻數畫出每一項目的直方形,并在上標出各自的頻數。

d.畫右縱坐標表示頻率,即累計百分比,將百分比的原點定為0,將頻數總數的對應高度

定為100%o

e.畫累計百分比折線:在各個項目直方形的右邊線或其延長線上標出各個項目的累計頻率

點,用線將左縱坐標的原點、各累計頻率點由左向右連接起來即為累計百分比折線(見排

列圖一)。

2.4圖形分析

在排列圖內通常將問題分為三類:

第一類(A區):在累計頻率的0-80%之間,屬于主要或關鍵問題;

第二類(B區):在累計頻率的80%-90%之間,屬于次要問題;

第三類(C區):在累計頻率的90%-100%之間,屬于一般問題。

本例的主要問題是表面平整度、水平灰縫平直度。

2.5排列圖應用中常見的問題

2.5.1收集的數據代表性差。收集數據期間的施工條件和目前的不一致,或收集數據時間過

長,前后施工條件已發生改變;抽取的樣本數和批量相比過小,沒有代表性等。

2.5.2項目分類不當。沒有正確地運用分層法,造成項目分類不當,判斷不準。如:分類項

目過粗使不同的項目分在一類,造成假象,或分類過細使A類項目達三個以上。

2.5.3“其它”項頻數超過A類項目中的任何一項。

2.5.4未能靈活地運用排列圖。

a.未從不同角度來確定分類項目,畫幾個不同的排列圖,使主要項目更加集中、明確,以

便采取

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如進一步的按人員、設備、操作方法等畫幾個排列圖。

b.未進一步對已確定的主要問題再做分層排列圖,使主要質量問題更明確具體。

2.5.5忽視排列圖確認改進效果的作用。對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圖進行比較時,一般不注意

從以下兒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4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方面確認改進效果的顯著與否。

a.主要項目的頻數急劇減少,其排列位次后移,總頻數也相應減少,說明改進措施有了明

顯效果。

b.各項目的頻數都大致同時減少,但位次未變,說明措施無顯著效果。還應針對問題采取

新措施。或是分析不準確,未抓住主要矛盾,需要重新分層。

c.主要項目的位次后移,某次要項目的位次前移,但總頻數無多大變化,表明這幾個項目

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措施有副作用。

d.主要項目的頻數基本未變,排列位次也未后移,說明措施無效。

e.主要項目的頻數在一定時期內波動較大,但從整體上看主要項目的頻數減少不多,說明

工序呈不穩定狀態,問題未得到改善。

2.5.6采取措施前后,由于工序生產頻次發生變化,致使在相同時間內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而在收集數據上沒有考慮到前后范圍不一致,造成效果對比困難。

2.5.7畫法不規范:

a.未將頻數很少的及次要項目納入“其它”項目內,造成排列項目過多,作出的圖面顯得

冗長。

0"b.累計曲線畫法不規范,一是沒有從“畫起,二是未從第一個直方柱的右側邊或右上角

出線。

c.標注不全:如丟掉頻數的單位、頻數、總頻數、累計頻數、項目名稱、數據收集時間以

及制圖人等。

d.縱、橫坐標的比例選擇不當,不基本呈正方形。

2.6應用排列圖的注意事項

2.6.1排列圖中的主要問題不宜過多,以1-2個為最好,至多不超過3個,否則就失去抓主

要矛盾的意義。利用排列圖尋找到了主要問題,當主要問題解決之后,次要問題又變為主

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排列圖并不是一次就完,而是循序不斷地尋找主要問題。如果出現

過多的主要問題,就應重新考慮項目的分類是否合理。

2.6.2利用排列圖尋找到了主要問題,當主要問題解決之后,次要問題又變為主要的影響因

素。因此排列圖并不是一次就完,而是循序不斷的尋找主要問題。

2.6.3不太重要的項目很多時,橫軸會變得很長,通常把這些項目列入“其他”欄內,因此

“其他”欄總在最后。

264對主要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后,為了檢查“措施效果”,還要重新畫出排列圖。

因果圖

1.定義

因果圖是表示質量特性與因果關系的圖。在工程施工中,當尋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問題

后,就要制定相應的對策加以改進。但實際中,一個主要的質量問題往往不只是一個原因

造成的,而是出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在質量管理中,為了尋找這些原因的起源,采取追根

到底的從大到小、從粗到細的把原因列出來的方法就是因果圖。

2.因果圖作圖方法

2.1確定要分析的主要質量問題,由于因果圖只能用于分析單一質量問題,所以每一質量問

題要

單獨進行因果圖分析。

2.2針對要分析的質量問題,開展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可采用調查表和集體開會討論、現

場調查、個別談話、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盡可能多收集信息,爭取獲得影響質量問題的

全部原因。

調查的目的在于:(1)收集基本資料、原始數據和意見反映;(2)驗證分析方法和結論的

準確性和有效性;(3)總結規律和實踐經驗;(4)發現問題。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5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2.3對所取得的調查資料進行整理

對所取得的資料按人員、機器、材料、方法、測量、環境等六個方面進行分類歸納。

人員:主要指操作者的質量意識、技術水平、熟練程度和身體狀況等。

機器:主要指機械、設備、機具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材料:主要指材料的化學成分、物理性能及外觀質量等。

方法:主要指施工工藝、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的正確程度。

測量:測量設備、試驗手段和測量方法。

環境:主要指生產工作所處的溫度、濕度、含塵量、照明、清潔以及噪音等。

2.4畫因果圖

首先畫一條帶箭頭的主干線,箭頭指向右邊,將擬定尋找的質量寫在箭頭的右邊方框中,

然后把各類原因放在它的左邊。圍繞六大原因(人員、機器、材料、方法、測量、環境)

進一步展開分析,并按中、小原因的相互關系,用箭頭畫在圖上(見因果圖一)。

2.5因果圖作圖舉例

某工程首層A段C30混凝土強度低于標準值,工程管理和技術人員從人員、機器、材料、

方法和環境等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并繪制了因果圖(見因果圖二)。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6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從上圖我們對找出24個影響因素用因果圖進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了稱量不準、坍落度大、

材料進場驗收不嚴三個主要原因。

2.6因果圖應用中常見問題

在因果圖的原因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以下問題:

2.6.1所需分析的問題過于籠統,或不只是一個問題,無法有針對性地分析原因。

2.6.2因素展開不充分,小原因未分析到可以采取措施為止。

2.6.3所要分析的質量問題與排列圖確定的主要項目不對應.

2.6.4大、中、小原因之間層次不清,原因的歸類不當,誤將措施當成原因列入,或因果倒

置。

265片面的追求對原因的羅列,誤認為越多越好,增加了分析原因的困難。

2.6.6主要因素的確定未作進一步的調查或驗證,甚至誤把幾個大原因當作主要原因(人、

機、料、法、環)。

2.6.7畫圖時未集中大家的智慧,發動全員充分討論分析,而是依靠少數人“閉門造車”。

畫法不規范,如箭頭方向不規范或不畫,主要原因無標志,因果圖中的'‘果"有''為什么”

或“?”,"XXX的原因”的字樣等等。

2.7注意事項

針對以上常見的問題,在原因因果圖時應注意:

2.7.1要因分析與確認。因果圖繪制好后,要對原因進行分析,可用排列圖,也可到現場進

行調查或請專家會診確定主要原因,以針對要因采取對策,改進質量。

2.7.2原因分析要全面、徹底,要分析到能直接采取措施的小原因為止。

2.7.3因果圖只能用于單一目標分析,即一個主要質量問題只能用一個因果圖進行分析。

三、對策表

1.定義

對策表是措施計劃表(見對策表),也就是“5W1H”。

“5W1H”的含義:

what:做什么,指對策;

why:目標,指達到什么程度:

where:地點,指在何處實施;

who:人員,指什么人負責實施:

when:時間,指預定完成時間;

how:措施,指用什么手段實現。

對策表

序號要因對策目標措施地點執行人期限

2.注意事項:對策表中的問題應與用因果圖或其他方法分析出的原因要一一對應。

3.對策表應用中常見問題

3.1項目不全,沒有必須有的幾項內容(不符合5WIH)。

3.2要因和因果圖中確定的項目內容不一致。

3.3對策和措施內容不具體,目標定性的多,定量的少。

3.4對策表的責任者不是小組全體人員而是少數幾個人。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7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四、“兩圖一表”聯合應用實例

某內澆外砌結構工程的質量目標是市優,在澆筑混凝土墻體時,確定了分項工程目標為:

允許偏差項目合格率達到90%以上,基本項目優良率達到50%以上。

在一層墻體模板支設完后,經檢查,允許偏差項目合格率達到85%,基本項目優良率達到

48%,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現場質檢人員對模板施工質量重新進行了檢測,繪制了現澆

混凝土墻體(大模板)質量檢查統計表,并對數據進行了匯總(詳見現澆混凝土墻體(大

模板)質量檢查匯總表)。

第一步:現狀調查,用排列圖找出未達到預定目標的主要質量問題。

現澆混凝土墻體(大模板)質量檢查匯總表

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檢查點數(個)未達預定目標數(個)

截面尺寸±25035

表面平整度2505

預留洞中心線位置偏移+10/-0504

蜂窩、孔洞

503

露筋

502

縫隙夾渣

501

合計

30050

1.根據匯總表,做不合格點統計表,為畫排列圖做準備。

不合格點統計表

項目未達預定目標數(個)頻率(%)累計頻率(%)

截面尺寸357070

表面平整度51080

預留洞中心線位置偏移4888

蜂窩、孔洞3694

露筋2498

縫隙夾渣12100

合計50100

2.根據以上統計表畫排列圖(見下圖:排列圖二)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8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通過排列圖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截面尺寸和表面平整度在80%的A區。找出了影響混凝

土工程質量達優的主要問題是截面尺寸和表面平整度兩個主要問題。

第二步:用因果圖分析截面尺寸超差的原因(表面平整度也要做一個因果圖,在這里就不

單獨列舉),主要有人員、材料、方法三大方面(在此例中不包括環境和機械方面的因素)

的因素(見因果圖三)。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9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以上是兩圖一表應用的實例,對策制定后,就要按照其要求進行實施。派專人進行跟蹤驗

證,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兩圖一表,我們將它們聯合應用的步驟列表如下:

兩圖一表聯合應用步驟

步驟關鍵內容統計技術

現狀調查收集數據并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表、排列圖

原因分析找出影響主要問題的全部原因因果圖

確認要因從全部原因中找出主要原因排列圖、現場調查

制定對策針對主要原因制定對策措施對策表

第三節系統圖

1.定義

系統圖稱樹圖,通過應用系統圖,可把某個質量問題分成許多組成要素,以顯示出問題與

要素、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或順序關系,從而明確問題重點,尋求達到目的所應采

取的最適當的手段。

2.基本類型

2.1寶塔型系統圖:將主題、主要類別、組成要素、子要素自上而下展開(見下圖)。

2.2側向型系統圖:將主題、主要類別、組成要素、子要素自左而右展開(見下圖)。

主題主要類別組成要素子要素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0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3.系統圖做法

3.1簡明扼要地講述清楚要研究的問題(如質量問題)。

3.2確定該主題的主要類別,即主要層次(見寶塔型系統圖/側向系統圖)。這時可利用因果

圖中的主要層次(人、機、料、法、環)來確定。

3.3繪制系統圖:把主題放在上/左框內,把主要類別放在下/右邊的方框內(見寶塔型系統

圖/側向型系統圖)。

3.4針對主要類別確定其組成要素和子要素,并放在主要類別上/右邊相應的方框內。

3.5評審畫出的系統圖,確保無論在順序上,還是在邏輯上都沒有差錯。

4.系統圖應用中常見問題

4.1圍繞主題、主要類別和子要素的展開自始至終只有一個,未構成系統。

4.2無相關性,系統中出現無關系或相互作用的主題或要素。

4.3主題和要素之間的關系跨層次或層次不清。

4.4將已確認不可行的要素列入系統圖中。

4.5最終的子要素展開不到底,抽象化。

4.6未確定主要原因或要素。

5.應用系統圖的注意事項

5.1用于因果分析的系統圖一般是單一主題的,即一個質量問題用一個系統圖。

5.2當系統圖用于多主題的因果分析時,主題不宜太多,一般不宜超過3個。

5.3系統圖中的主要類別一般可不從人、機、料、法、環出發,而要根據具體的質量問題或

邏輯關系確定。

6.系統圖應用舉例背景資料:為找到幾種常見水泥摻粉煤灰的最佳摻量,并為采用泵送混

凝土施工工藝的項目經理部提供可泵性好、經濟合理的配合比,公司試驗中心QC小組以

《泵送混凝土摻粉煤灰應用試驗》為題進行了攻關活動。小組成員在現狀調查及討論的基

礎上,用系統圖進行了原因分析(見系統圖),并根據確定的要因,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措

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1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系統圖實例(注:為要因):

第四節關聯圖

1.定義

關聯圖是解決關系復雜的因素之間相互關聯的原因與結果的單一或多個問題的圖示技術,

是根據邏輯關系理清復雜問題、整理語言文字資料的一種方法。

2.基本類型

2.1中央集中型:把要分析的問題放在圖的中央位置,把同問題發生關聯的因素逐層排列在

其周圍,如下圖示。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2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2.2單側匯集型:把要分析的問題放在右(或左)側,與其發生關聯的因素從右(左)向左

(右)逐層排列,如下頁單側匯集型圖所示。

單側匯集型關聯圖

3.關聯圖作圖方法

3.1確定要分析的“問題”。“問題”宜用簡潔的“主語+謂語”的短語表述,一般用粗線方

框(或橢圓)圈起。一個粗方框只圈一個“問題”,多個問題則應用多個粗方框圈起來。

“問題”識別規則是“箭頭只進不出”。

3.2召開座談會。與會者就分析的“問題”充分發表意見,找出影響“因素”。

3.3邊記錄邊繪制,反復修改關聯圖。

3.4用箭頭表示原因與結果的關系,箭頭的指向是:原因結果。

3.5找出主要因素(簡稱要因)。“要因”應出自末端因素。末端因素的識別標志是:箭頭只

出不進。“要因”應該用符號(如等)加以標識。

3.6將“要因”同“問題”之間的路線用粗箭頭連接起來,以示關鍵路線。

3.7復審關聯圖。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應當不斷地、及時地復審關聯圖并加以修正甚至重

新繪制。

4.關聯圖應用中的常見問題

4.1為求新,把因素間沒有關聯作用的因果圖,當作中央集中型或單項集約型關聯圖繪

制。

4.2問題或因素用語不生動、不簡明扼要,有的只有名詞無動詞,有的表達不清。(因果型

應用貶義短語,目的手段型應用褒義短語)

4.3箭頭指向有錯誤,因果型的箭頭應從原因指向結果;而目的手段型應由手段指向目的。

4.4問題和因素標記不清。問題和因素應用或表示,而應達到的目標或要解決的問題用

或標記,對重點項目或主因用陰路線或明顯顏色或記號表示。

4.5繪制時未充分發動全員討論,廣泛搜集情報,反復修改,最后結果未得到多數成員的一

致同意。

5.應用注意事項

5.1單目標(即關鍵質量問題只有一個)因果分析時最好不用關聯圖(關系復雜的問題除

外)。

5.2關聯圖用于原因分析時,“要因”必須出自其末端因素,并做出“標識”。

5.3圖中一定要有若干相互關聯的因素。

6.關聯圖應用實例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3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背景資料:牛街危改7號樓是北京市1999年重點住宅工程之一,質量目標是創北京市結

構長城杯,由直屬一處施工。該工程為全現澆稅剪力墻結構,共有108個丁字墻門洞。為

保證丁字墻門洞兩側沒有接縫錯槎,達到清水磴效果。他們圍繞攻克丁字墻門洞兩側容易

產生接縫錯槎的問題,開展了攻關活動。運用關聯圖進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了末端因素。

在此基礎上,確定了主要因素。針對主要因素制定并實施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改進了模

板工藝,實現了丁字墻門洞兩側沒有接縫錯槎的攻關目標。下圖為應用關聯圖分析影響丁

字墻門洞兩側產生接縫錯槎的實例。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4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第五節直方圖

1.定義

直方圖又稱頻數(或頻率)分布直方圖,它

是把從生產工序搜集來的產品質量數據,按數量

整理分成若干組,畫出以質量特性值為橫軸,以

頻數為縱軸的一系列矩形圖(如右圖所示)。通

過直方圖可以從大量統計數據中找出質量分布規

律,分析判斷工序質量狀態,進一步推算工序總

體的合格品率,并能鑒定工序能力。

2.直方圖的繪制方法

現結合實例來說明。

某攪拌站生產的C30混凝土,為對其質量進行分析,先后共搜集50個抗壓強度數據(每

個數據為三個試塊的抗壓強度平均值),整理如下表所示。

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Mpa)

序號抗壓強度最大值最小值

139.837.733.831.536.139.831.5

237.238.033.139.036.039.033.1

335.835.231.837.134.037.131.8

439.934.333.940.441.241.233.9

539.235.434.438.140.340.334.4

642.337.535.539.337.842.335.5

735.942.441.836.336.242.435.9

845.237.638.339.738.046.237.6

936.438.343.438.238.043.436.4

1044.442.037.938.439.544.437.9

第一步,先找出各行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找出全部數據中的最大值(Xmax)最小值

(Xmin),并計算極差R。

本例中,R=Xmax-Xmin=46.2-31.5=14.7

第二步,對數據進行分組,并確定組距。

分組數應根據數據多少確定。組數過少可能掩蓋數據的分布規律;組數過多會使各組參差

不齊,從而看不出明顯的規律,一般可參考下表的經驗數值確定。

數據總數N分組數K常用組數

50—1005—1010

100—2507—12

250以上10—20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5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本例中取K=8,則組距H為:

H=R/K=14.7/8=1.8,組距一般取測量單位的整數倍。為計算簡便,現取H為2.0。

第三步,計算各組的上、下界限值。

第一組下界限值=Xmin-H/2=31.5-l=30.5;第二組下界限值=31.5+H/2=31.5+1=32.5。

也就是說,第一組的上界限值,就是第二組的下界限值。第二組的下界限值加上組距就是

第二組的上界限值。

第四步,計算頻數。

落在每個組內的數據數目為頻數(見下表)。

組號分組界限頻數統計頻數

130.5-32.52

232.5-34.5正6

334.5-36.5正正10

436.5-38.5正正正15

538.5-40.5正9

640.5-42.5正5

742.5-44.52

844.5-46.51

合計50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6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第五步,繪制直方圖。

以橫坐標表示質量特性,本例中橫坐標為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并標出各組界限值,以縱坐

標表示頻數,根據上表,畫出混凝土抗壓強度頻數分布直方圖。

3.直方圖的觀察分析

=1\*GB3①根據整體圖形判斷質量分布形態:在工藝條件正常的情況下,畫出的直方圖的

整體圖形應該是中間高、兩側低、左右基本對稱。除了直方圖a外,其他圖形都表明質量

狀況有異常。

(a)正常型;

(b)鋸齒型,是由于分組不當,或者組距確定不當出現的分布狀態;

(c)左緩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對上限(或下限)控制太嚴造成的;

(d)孤島型,是當原材料發生變化,或者臨時他人代替頂班作業造成的;

(e)雙峰型,是由于用兩種不同工藝或兩臺設備以及兩組工人進行施工(加工),然后把

兩方面數據混在一起整理產生的;

(f)絕壁型,是由于數據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識地丟掉下限以下的數據,或是在檢測過

程中存在某種人為因素造成的。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7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2\*GB3②與質量標準比較,進一步判明質量狀態

經過整體圖形分析后,若圖形是正常的,再與標準公差比較(見下圖)。圖中B為實際質

量特性分布,T表示規范規定或標準公差的界限。

在(a)圖中,B在T中間,質量分布中心X與標準中心M重合,實際尺寸兩邊還有一定

的余地。這是理想情況,說明生產工序處于正常的穩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出來的產

品可以認為全部是合格品。

在(b)圖中,B雖然落在T內,但質量分布中心沒有與T重合,偏向一邊。這樣如果工序

狀態一旦發生變化,就可能超差出現不合格品。出現這種情況時應迅速采取措施,使直方

圖移到中間來。

在(c)圖中,B在T的中間,但兩側完全沒有余地,生產過程一旦發生小的變化,就可能

出現超差。出現這種情況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縮小質量分布范圍。

在(d)圖中,B在T中間,但兩邊的余量太大,說明加工過于精確,不經濟。在這種情況

下,可以對原材料、設備、工藝、操作等控制要求適當放寬些,有目的地使B擴大,從而

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e)圖中,質量分布范圍B已超出標準下限之外,出現了不合格品。

在(f)圖中,質量分布范圍超出了標準的上下限,散差太大,產生了不合格品,說明工序

能力不足。應提高工序能力,使質量分布B縮小為(a)圖的狀態。

第六節水平對比、流程圖與簡易圖表

一、水平對比

1.定義

水平對比是歐美各國常用的一種技術,港臺地區叫做“標竿管理”。

水平對比就是將過程、產品和服務質量同公認的處于領先地位的競爭者的過程、產品和服

務質量進行比較,以尋找自身質量改進的機會。運用水平對比,有助于認清目標并確定為

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有利所應編制的趕超計劃的重要內容。

編號:XT/ZDS/06-2008

作業指導書

興泰建筑有限公司編制顏琳婷審核王靜波

批準王哲時間2008.5.1

版次A版第2次修改頁次第18頁共20頁

名稱統計技術應用作業指導書

水平對比在確定企業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和質量改進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2.應用步驟

=1\*GB3①確定對比的項目。對比的項目應是過程及其輸出的關鍵特征,如性能、可靠性、

成本、價格等。過程輸出的對比應直接同顧客的需要聯系起來。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